不寐中医治疗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不寐(中医内科)全面.ppt

失眠的主要脏腑在心,由于心神失养或不安,神 不守舍而失眠,且与肝、脾、胆、胃、肾的阴阳气血 失调相关。如:
急躁易怒而失眠,多为━━肝火内扰;
脘闷苔腻而失眠,多为━━胃腑宿食,痰浊内盛;
心烦心悸,头晕健忘而失眠,多为━━阴虚火旺, 心肾不交;
面色少华,肢倦神疲而失眠,多为━━脾虚不运, 心神失养等。
最新.课件
时间问题
最新.课件
质量问题
6
由于以上时间和质量不够,致使 醒后不能消除疲劳。因此,临床判断 失眠不仅要根据睡眠的时间和质量, 更重要的是以能否消除疲劳、恢复体 力与精力为依据。
最新.课件
7
病因病机
思虑太过 损伤心脾
劳逸失调
气血亏乏
素体不强 脏腑功能失调
病后体弱
心脾两虚 肾阴亏虚
心神失养
失
惊恐、郁怒
【分析】本证病机主要为心脾两虚, 气血不足所致。......。
【治法】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方药】归脾汤
最新.课件
18
3.心虚胆怯
【症状】不寐多梦,易于惊醒,胆怯 心悸,遇事善惊,气短倦怠,小便清长, 舌淡脉弦细。
【分析】本证病机主要为心胆虚怯, 气虚血少所致。
【治法】益气镇惊,安神定志。
【方药】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
最新.课件
13
分证论治
●实证 1.心火炽盛 【症状】心烦不寐,躁扰不安,小便短赤,口舌
生疮,舌尖红,苔薄黄,脉数有力或细数。 【分析】本证病机主要为心火内炽,心神扰动所
致。 【治法】清泻心火,安神宁心。 【方药】朱砂安神丸
最新.课件
14
2.肝郁化火
【症状】急躁易怒,不思饮食,口渴喜饮,目 赤口苦,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 而数。
急躁易怒而失眠,多为━━肝火内扰;
脘闷苔腻而失眠,多为━━胃腑宿食,痰浊内盛;
心烦心悸,头晕健忘而失眠,多为━━阴虚火旺, 心肾不交;
面色少华,肢倦神疲而失眠,多为━━脾虚不运, 心神失养等。
最新.课件
时间问题
最新.课件
质量问题
6
由于以上时间和质量不够,致使 醒后不能消除疲劳。因此,临床判断 失眠不仅要根据睡眠的时间和质量, 更重要的是以能否消除疲劳、恢复体 力与精力为依据。
最新.课件
7
病因病机
思虑太过 损伤心脾
劳逸失调
气血亏乏
素体不强 脏腑功能失调
病后体弱
心脾两虚 肾阴亏虚
心神失养
失
惊恐、郁怒
【分析】本证病机主要为心脾两虚, 气血不足所致。......。
【治法】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方药】归脾汤
最新.课件
18
3.心虚胆怯
【症状】不寐多梦,易于惊醒,胆怯 心悸,遇事善惊,气短倦怠,小便清长, 舌淡脉弦细。
【分析】本证病机主要为心胆虚怯, 气虚血少所致。
【治法】益气镇惊,安神定志。
【方药】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
最新.课件
13
分证论治
●实证 1.心火炽盛 【症状】心烦不寐,躁扰不安,小便短赤,口舌
生疮,舌尖红,苔薄黄,脉数有力或细数。 【分析】本证病机主要为心火内炽,心神扰动所
致。 【治法】清泻心火,安神宁心。 【方药】朱砂安神丸
最新.课件
14
2.肝郁化火
【症状】急躁易怒,不思饮食,口渴喜饮,目 赤口苦,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 而数。
不寐(中医内科)ppt课件-2024鲜版

饮食调养建议
1 2
饮食清淡易消化
晚餐应避免油腻、辛辣和难以消化的食物,以免 影响睡眠。
适量摄入安神食物
如莲子、百合、龙眼等,具有养心安神的作用, 有助于改善睡眠。
3
控制咖啡因和酒精摄入
避免在晚上摄入含咖啡因的饮料和酒精,以免影 响睡眠质量。
2024/3/27
23
情志调节方法
保持心情舒畅
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压力和 挑战,保持乐观的心态, 有助于改善睡眠。
2024/3/27
5
发病原因与机制探讨
2024/3/27
发病原因
不寐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包括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逸 失度、病后体虚等。其中,情志失调是不寐的主要病因之一 ,如愤怒、忧郁、思虑过度等均可导致气机郁滞,心神不宁 。
机制探讨
中医认为不寐的发病机制与阴阳失调、脏腑功能失常密切相 关。阴阳失调导致阳不入阴,神不守舍;脏腑功能失常则影 响气血运行和神志活动。同时,不寐还与五脏六腑的功能状 态及其相互关系有关。
龙胆泻肝汤、丹栀逍遥散等加减治疗
注意事项
避免情绪波动,适当进行户外运动
2024/3/27
14
阴虚火旺证治法及选方用药
治法
滋阴降火,养心安神
选方用药
天王补心丹、知柏地黄丸等加减治疗
注意事项
避免熬夜、劳累过度,保持充足睡眠
2024/3/27
15
心脾两虚证治法及选方用药
治法
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选方用药
归脾汤、酸枣仁汤等加减治疗
9
各类证型特点及诊断依据
心烦不寐,心悸不安,腰酸足软 ,伴头晕,耳鸣,健忘,遗精, 口干津少,五心烦热,舌红少苔 ,脉细而数。
中医内科学不寐ppt课件

治法
清肝泻火,镇心安神。
2024/1/24
15
阴虚火旺型不寐特点及临床表现
2024/1/24
症状
心烦不寐,心悸不安,头晕耳鸣 ,健忘,腰酸梦遗,五心烦热, 口干津少,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
滋阴降火,清心安神。
16
心脾两虚型不寐特点及临床表现
症状
多梦易醒,心悸健忘,头晕目眩,肢 倦神疲,饮食无味,面色少华。舌淡 苔薄,脉细弱。
31
适当运动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有氧运动
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和睡眠质量。
瑜伽和太极
这些轻度运动有助于调节呼吸、放松身心、改善睡眠质量。
避免剧烈运动
睡前避免进行剧烈运动,以免影响入睡。
2024/1/24
32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2024/1/24
33
2024/1/24
5
病因病机分析
饮食不节
暴饮暴食、过食肥甘厚味或辛辣 刺激之品,可导致脾胃受损,酿 生痰热,上扰心神而不寐。
病后体虚
久病血虚或产后失血过多等导致 心血不足,心神失养而不寐;或 因年迈体衰,阴阳失调而不寐。
01
情志失调
恼怒、忧思、悲恐、惊吓等情志 过极均可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进 而发生不寐。如肝气郁结、心火 炽盛、脾胃不和等。
生活方式调整
患者需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保持规律的作 息时间,避免夜间过度兴奋的活动。同时, 饮食调整、适当运动等也有助于改善睡眠状
况。
家属支持
不寐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患者需学会自我 心理调适,减轻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对睡 眠的影响。
心理调适
家属的理解和支持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家属可以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心
【全文】中医内科学不寐-PPT课件

2024/8/19
中医内科学课件
健忘
心脾不足
主症:健忘失眠;
次症:纳少心悸神疲;
舌淡苔白
脉细弱
治法:补养心脾;
方药:归脾汤;
2024/8/19
中医内科学课件
健忘
肾精亏耗
主症:健忘腰酸;
次症:失眠神பைடு நூலகம்,滑精早泻;
舌红苔白
脉细树
治法:滋阴补肾;
方药:六味地黄丸;
2024/8/19
中医内科学课件
病例分析题
主症:多梦易醒,心悸健忘;
次症:纳少神疲;
舌淡苔白
脉细弱
治法:补养心脾,以生气血;
方药:归脾汤;
2024/8/19
中医内科学课件
不寐
2.阴虚火旺 主症:心烦不寐,心悸不安; 次症:口赶烦热; 舌质红少苔; 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养心安神; 方药:黄连阿胶汤;
2024/8/19
中医内科学课件
不寐
2024/8/19
中医内科学课件
患者,男性,60岁, 2019年10月10日来 诊,反复心慌心跳有3年余,在西医院诊 断为“心律失常?”,服用西药治疗症 状反复,近3周来心慌心跳加重,伴时有 胸闷胸痛胁痛,面唇紫暗,胖质暗有瘀 点,脉涩且结。
2024/8/19
中医内科学课件
男,68岁,三元里人,2019年5月就诊。
主诉:右胁部胀满不适,时痛1年半,加重5天。
现病史:近年来工作压力沉重,饮食不节,常辛
辣、酒、肥甘,体重明显增加。近1年多来,右
侧胁肋部胀满,胀痛,烦躁易怒,口干,睡眠极
差,梦多,纳可,小便黄,大便结。舌红苔薄黄,
脉弦滑。体查:心肺(—),腹软,肝于右肋下
中医内科学不寐-PPT课件

寐
神经官能症; 更年期综和征;
2019/2/22
中医内科学课件
不 病因病机
寐
正常睡眠的生理机制; 不寐的病机:阳不入阴;
2019/2/22
中医内科学课件
不 病因病机
寐
1.化源不足,心神失养; 2.阴虚火旺,阴不敛阳;
2019/2/22
中医内科学课件
不 病因病机
寐
3.心虚胆怯,心神不安; 4.痰热实火,扰动心神;
不 寐
2019/2/22
中医内科学课件
不
寐
定义:阳不入阴经常不易人寐;
症状:入睡困难,易醒等; 别称:不得眠,目不寐;
2019/2/22
中医内科学课件
不 文献研究 难经论述; 内经论述; 张仲景论述; 巢元方论述; 张介宾论述;
2019/2/22
寐
中医内科学课件
不 西医学范畴
2019/2/22 中医内科学课件
不
寐
2.阴虚火旺 主症:心烦不寐,心悸不安; 次症:口赶烦热; 舌质红少苔; 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养心安神; 方药:黄连阿胶汤;
2019/2/22 中医内科学课件
不
寐
3.心胆气虚 主症:不寐多梦,易于惊醒; 次症:胆怯易惊,气短倦怠; 舌淡苔白 脉细 治法:益气镇惊,安神定志; 方药:安神定志丸
2019/2/22 中医内科学课件
不 转归与预后;
寐
预防与护理; 结语;
2019/2/22
中医内科学课件
健
忘
杨忠奇
2019/2/22
中医内科学课件
健
忘
定义:记忆减退,遇事善忘;
病因病机:心脾不足,肾精亏虚; 治疗原则:养心血,补脾肾;
《中医内科学不寐》ppt课件(2024)

临床实践的收获
学员分享在临床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取得的成果和收获,以及遇到 的困难和挑战。
对课程内容的建议和意见
学员提出对课程内容的改进意见和建议,帮助完善课程设计,提高 教学效果。
31
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和展望
1
中医内科学不寐研究的前沿动态
介绍当前中医内科学不寐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前沿 动态,如新的治疗方法、研究成果等。
2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根据当前的研究动态和市场需求,预测未来中医 内科学不寐领域的发展趋势,如个性化治疗、综 合治疗等。
对未来发展的展望与期待
3
表达对中医内科学不寐领域未来发展的展望与期 待,鼓励学员积极探索和创新,为推动该领域的 发展贡献力量。
2024/1/26
32
THANKS
2024/1/26
33
2024/1/26
8
02
辨证分型与治疗原则
2024/1/26
9
辨证分型方法论述
01
四诊合参
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手段 ,全面收集患者信息。
2024/1/26
02
辨证分型
03
兼证辨识
根据症状、体征、病史等因素 ,将不寐分为心脾两虚、阴虚 火旺、心虚胆怯、痰热内扰等
证型。
注意辨识兼证,如肝郁化火、 瘀血内阻等,以指导治疗。
2024/1/26
24
心理调适技巧和方法分享
认知重构
帮助患者认识到不寐并非不可战 胜,通过调整对睡眠的认知,减
轻焦虑和压力。
放松训练
教授患者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 弛等放松技巧,降低身心紧张度
。
情绪管理
指导患者学会识别、表达和调节 情绪,采用积极应对策略,如寻 求社会支持、进行心理咨询等。
学员分享在临床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取得的成果和收获,以及遇到 的困难和挑战。
对课程内容的建议和意见
学员提出对课程内容的改进意见和建议,帮助完善课程设计,提高 教学效果。
31
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和展望
1
中医内科学不寐研究的前沿动态
介绍当前中医内科学不寐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前沿 动态,如新的治疗方法、研究成果等。
2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根据当前的研究动态和市场需求,预测未来中医 内科学不寐领域的发展趋势,如个性化治疗、综 合治疗等。
对未来发展的展望与期待
3
表达对中医内科学不寐领域未来发展的展望与期 待,鼓励学员积极探索和创新,为推动该领域的 发展贡献力量。
2024/1/26
32
THANKS
2024/1/26
33
2024/1/26
8
02
辨证分型与治疗原则
2024/1/26
9
辨证分型方法论述
01
四诊合参
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手段 ,全面收集患者信息。
2024/1/26
02
辨证分型
03
兼证辨识
根据症状、体征、病史等因素 ,将不寐分为心脾两虚、阴虚 火旺、心虚胆怯、痰热内扰等
证型。
注意辨识兼证,如肝郁化火、 瘀血内阻等,以指导治疗。
2024/1/26
24
心理调适技巧和方法分享
认知重构
帮助患者认识到不寐并非不可战 胜,通过调整对睡眠的认知,减
轻焦虑和压力。
放松训练
教授患者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 弛等放松技巧,降低身心紧张度
。
情绪管理
指导患者学会识别、表达和调节 情绪,采用积极应对策略,如寻 求社会支持、进行心理咨询等。
不寐中医治疗学习资料.ppt

脾失健运 食滞内停 虚实夹杂
久病入络
最新.课件
淤血阻于心脉
9
【诊查要点 】
一、诊断依据
1.主证:轻者人寐困难或寐而易醒,醒后不寐,
连续3周以上,重者彻夜难眠。
2.兼证:常伴有头痛、头昏、心悸、健忘、神疲
乏力、心神不宁、多梦等症。
3.病史:本病证常有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倦、
思虑过度,病后,体虚等病史。
最新.课件
3
【概 述】
《景岳全书·不寐》中将不寐病机概括为有邪、无邪两种类型。 “不寐证虽病有不一,然唯知邪正二字则尽之矣。盖寐本乎 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 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不足耳。有邪者多实证,无邪者 皆虚证。”
明·戴元礼《证治要诀·虚损门》又提出“年高人阳衰不寐” 之论
13
2、辨病位
病位主要在心。且与肝、胆、脾、胃、肾相关。
肝火内扰——急躁易怒而不寐 胃腑宿食痰热内盛——脘闷苔腻而不寐 阴虚火旺心肾不交——心烦心悸,头晕健忘而不寐, 脾虚不运,心神失养——面色少华,肢倦神疲而不
寐心烦不寐 心胆气虚——触事易惊
最新.课件
14
【辨证论治 】
二、 治疗原则
治疗当以补虚泻实,调整脏腑阴阳为原则。 实证:泻其有余——疏肝泻火,清化痰热, 消导和中; 虚证: 补其不足——益气养血,健脾补肝 益肾。
清代《冯氏锦囊·卷十二》亦提出“壮年人肾阴强盛,则睡 沉熟而长,老年人阴气衰弱,则睡轻微易知”。说明不寐的 病因与肾阴盛衰及阳虚有关,
最新.课件
4
【概 述】
三、范围
神经官能症 更年期综合征 慢性消化不良 贫血 动脉粥样硬化症
以不寐为主要临床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半夏秫米汤和胃健脾,交通阴阳,和胃降气; 饮食停滞,胃中不和,嗳腐吞酸,脘腹胀痛——
神曲、焦山楂、莱菔子以消导和中。
20
【辨证论治 】
3.心脾两虚证
主证:不易入睡,多梦易醒 兼证:心悸健忘,神疲食少头晕目眩,四肢倦
怠,腹胀便溏,面色少华
舌脉: 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病机概要:脾虚血亏,心神失养,神不安舍 治 法: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代 表 方: 归脾汤加减 常用药及加减:
清代《冯氏锦囊·卷十二》亦提出“壮年人肾阴强盛,则睡 沉熟而长,老年人阴气衰弱,则睡轻微易知”。说明不寐的 病因与肾阴盛衰及阳虚有关,
4
【概 述】
三、范围
神经官能症 更年期综合征 慢性消化不良 贫血 动脉粥样硬化症
以不寐为主要临床表现
5
【病因病机】
一、病因 (以示意图讲解)
® l.饮食不节 ® 2.情志失常 ® 3.劳逸失调 ® 4.病后体虚
18
【辨证论治 】
2.痰热扰心证
主证: 心烦不寐, 兼证:胸闷脘痞,泛恶嗳气,口苦,头重,目眩 舌脉: 舌偏红,苔黄腻,脉滑数 病机概要:湿食生痰,郁痰生热,扰动心神 治 法:清化痰热,和中安神 代 表 方:黄连温胆汤加减 常用药及加减:
19
痰热扰心证 常用药及加减
常用药:
半夏、陈皮、茯苓、枳实——健脾化痰,理气和胃; 黄连、竹茹——清心降火化痰; 龙齿、珍珠母、磁石——镇惊安神。 加 减: 胸闷嗳气,脘腹胀满,大便不爽,苔腻脉滑——
3
【概 述】
《景岳全书·不寐》中将不寐病机概括为有邪、无邪两种类型。 “不寐证虽病有不一,然唯知邪正二字则尽之矣。盖寐本乎 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 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不足耳。有邪者多实证,无邪者 皆虚证。”
明·戴元礼《证治要诀·虚损门》又提出“年高人阳衰不寐” 之论
脾失健运 食滞内停 虚实夹杂
久病入络
淤血阻于心脉
9
【诊查要点 】
一、诊断依据
1.主证:轻者人寐困难或寐而易醒,醒后不寐,
连续3周以上,重者彻夜难眠。
2.兼证:常伴有头痛、头昏、心悸、健忘、神疲
乏力、心神不宁、多梦等症。
3.病史:本病证常有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倦、
思虑过度,病后,体虚等病史。
4.理化 经各系统及实验室检查,未发现有妨碍 检查:睡眠的其它器质性病变。
12
【辨证论治 】
一、辨证要点
1.辨虚实 病机
临床特点
虚 阴血不足,心 为体质瘦弱,面色无华,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证 失所养
神疲懒言,心悸健忘
实 邪热扰心 证
心烦易怒,口苦咽干, 便秘溲赤
2.辨病位
13
2、辨病位
病位主要在心。且与肝、胆、脾、胃、肾相关。
肝火内扰——急躁易怒而不寐 胃腑宿食痰热内盛——脘闷苔腻而不寐 阴虚火旺心肾不交——心烦心悸,头晕健忘而不寐, 脾虚不运,心神失养——面色少华,肢倦神疲而不
脾、胃、肾
® 病位及涉及脏腑 ® 病理因素 痰 火 瘀 虚
® 病机关键
阳盛阴衰 阴阳失交
阴虚不能纳阳 心神失养 阳盛不得入于阴 邪扰心神
® 病性及转归 可见实证、虚证、虚实夹杂证
8
【病因病机】
病性及转归
实证
肝郁化火
心火炽盛 痰火内扰
横逆犯脾 脾胃虚弱
肝肾阴亏
虚证
日久失治
癫狂
虚证
心虚胆怯 心脾两虚 阴虚火旺
2
【概 述】
二、文献摘要
1、病名: 不寐在《内经》称为“不得卧”、“目不瞑”。认为是
邪气客于脏卫阳,不能入阴所得。 2.病因: 《素问,逆调论》记载有“胃不和则卧不安”。后世医家 引申为凡脾胃不和,痰湿、食滞内扰,以致寐寝不安者均 属于此。
汉代张仲景《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将其病因分为外 感和内伤两类,提出“虚劳虚烦不得眠”的论述,至今临 床仍有应用价值。
常用药:龙胆草、黄芩、栀子——清肝泻火;
泽泻、车前子——清利湿热; 当归、生地——滋阴养血; 柴胡——疏畅肝胆之气; 甘草——和中; 生龙骨、生牡蛎、灵磁石——镇心安神。
加 减:
胸闷胁胀,善太息者——香附、郁金、佛手、 绿萼梅以疏肝解郁。 头晕目眩,头痛欲裂,不寐躁怒,大便秘结者— —可用当归龙荟丸。
21
心脾两虚证 常用药及加减
常用药:人参、白术、甘草——益气健脾; 当归、黄芪——补气生血; 远志、酸枣仁、茯神、龙眼肉——补心益脾安神; 木香——行气舒脾。
6
病因 (病因病机示意图)
饮食 不节
损伤脾胃 酿生痰热 痰热上扰 胃失和降
暴怒伤肝
情志 失常
五志过极 喜笑无度
脏腑功能失调
暴受惊恐
邪扰心神
劳逸 失调
劳倦思虑太过伤脾
气血生化乏源 心神失养
病后 体虚
心血不足,心失所养 阴阳亏虚,心肾不交
心神不宁
不寐
7
【病因病机】
二、病机
病位主要在心, 涉及肝、胆、
不寐
v 概述 v 病因病机 v 诊查要点 v 辨证论治 v 预防调护 v 结语 v 临证备要
1
【概 述】
一、定义
不寐又称 “失眠” ,即失去正常的睡眠; 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 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
轻者——人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 或醒 后不能再寐
重者——彻夜不寐,常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 生活、学习和健康。
寐心烦不寐 心胆气虚——触事易惊
14
【辨证论治 】
二、 治疗原则
治疗当以补虚泻实,调整脏腑阴阳为原则。 实证:泻其有余——疏肝泻火,清化痰热, 消导和中; 虚证: 补其不足——益气养血,健脾补肝 益肾。
在此基础上安神定志 如养血安神,镇惊安神,清心安神。
15
【辨证论治 】
三、 证治分类
(一)、肝火扰心证 (二)、痰热扰心证 (三)、心脾两虚证 (四)、心肾不交证 (五)、心胆气虚证
10
二、病证鉴别
不寐
特点 单纯失眠
程度 持续、严重
一时性失眠
受情志、环境、 生理性少寐 生理因素等影响
暂时
它病痛苦
11
【诊查要点 】
三、 相关检查
临床采用多导睡眠图来判断: ①测定其平均睡眠潜伏期时间延长 (长于30分钟); ②测定实际睡眠时间减少 (每夜不足6.5小时); ③测定觉醒时间增多 (每夜超过30分钟)。
16
【辨证论治 】
1.肝火扰心证
主证: 不寐多梦,甚则彻夜不眠 兼证:急躁易怒,头晕头胀,目赤耳鸣,
口干而苦,不思饮食,便秘溲赤
舌脉: 舌红苔黄,脉弦而数 病机概要:肝郁化火,上扰心神 治 法:疏肝泻火,镇心安神 代 表 方:龙胆泻肝汤加减 常用药及加减:
17
肝火扰心证 常用药及加减
神曲、焦山楂、莱菔子以消导和中。
20
【辨证论治 】
3.心脾两虚证
主证:不易入睡,多梦易醒 兼证:心悸健忘,神疲食少头晕目眩,四肢倦
怠,腹胀便溏,面色少华
舌脉: 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病机概要:脾虚血亏,心神失养,神不安舍 治 法: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代 表 方: 归脾汤加减 常用药及加减:
清代《冯氏锦囊·卷十二》亦提出“壮年人肾阴强盛,则睡 沉熟而长,老年人阴气衰弱,则睡轻微易知”。说明不寐的 病因与肾阴盛衰及阳虚有关,
4
【概 述】
三、范围
神经官能症 更年期综合征 慢性消化不良 贫血 动脉粥样硬化症
以不寐为主要临床表现
5
【病因病机】
一、病因 (以示意图讲解)
® l.饮食不节 ® 2.情志失常 ® 3.劳逸失调 ® 4.病后体虚
18
【辨证论治 】
2.痰热扰心证
主证: 心烦不寐, 兼证:胸闷脘痞,泛恶嗳气,口苦,头重,目眩 舌脉: 舌偏红,苔黄腻,脉滑数 病机概要:湿食生痰,郁痰生热,扰动心神 治 法:清化痰热,和中安神 代 表 方:黄连温胆汤加减 常用药及加减:
19
痰热扰心证 常用药及加减
常用药:
半夏、陈皮、茯苓、枳实——健脾化痰,理气和胃; 黄连、竹茹——清心降火化痰; 龙齿、珍珠母、磁石——镇惊安神。 加 减: 胸闷嗳气,脘腹胀满,大便不爽,苔腻脉滑——
3
【概 述】
《景岳全书·不寐》中将不寐病机概括为有邪、无邪两种类型。 “不寐证虽病有不一,然唯知邪正二字则尽之矣。盖寐本乎 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 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不足耳。有邪者多实证,无邪者 皆虚证。”
明·戴元礼《证治要诀·虚损门》又提出“年高人阳衰不寐” 之论
脾失健运 食滞内停 虚实夹杂
久病入络
淤血阻于心脉
9
【诊查要点 】
一、诊断依据
1.主证:轻者人寐困难或寐而易醒,醒后不寐,
连续3周以上,重者彻夜难眠。
2.兼证:常伴有头痛、头昏、心悸、健忘、神疲
乏力、心神不宁、多梦等症。
3.病史:本病证常有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倦、
思虑过度,病后,体虚等病史。
4.理化 经各系统及实验室检查,未发现有妨碍 检查:睡眠的其它器质性病变。
12
【辨证论治 】
一、辨证要点
1.辨虚实 病机
临床特点
虚 阴血不足,心 为体质瘦弱,面色无华,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证 失所养
神疲懒言,心悸健忘
实 邪热扰心 证
心烦易怒,口苦咽干, 便秘溲赤
2.辨病位
13
2、辨病位
病位主要在心。且与肝、胆、脾、胃、肾相关。
肝火内扰——急躁易怒而不寐 胃腑宿食痰热内盛——脘闷苔腻而不寐 阴虚火旺心肾不交——心烦心悸,头晕健忘而不寐, 脾虚不运,心神失养——面色少华,肢倦神疲而不
脾、胃、肾
® 病位及涉及脏腑 ® 病理因素 痰 火 瘀 虚
® 病机关键
阳盛阴衰 阴阳失交
阴虚不能纳阳 心神失养 阳盛不得入于阴 邪扰心神
® 病性及转归 可见实证、虚证、虚实夹杂证
8
【病因病机】
病性及转归
实证
肝郁化火
心火炽盛 痰火内扰
横逆犯脾 脾胃虚弱
肝肾阴亏
虚证
日久失治
癫狂
虚证
心虚胆怯 心脾两虚 阴虚火旺
2
【概 述】
二、文献摘要
1、病名: 不寐在《内经》称为“不得卧”、“目不瞑”。认为是
邪气客于脏卫阳,不能入阴所得。 2.病因: 《素问,逆调论》记载有“胃不和则卧不安”。后世医家 引申为凡脾胃不和,痰湿、食滞内扰,以致寐寝不安者均 属于此。
汉代张仲景《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将其病因分为外 感和内伤两类,提出“虚劳虚烦不得眠”的论述,至今临 床仍有应用价值。
常用药:龙胆草、黄芩、栀子——清肝泻火;
泽泻、车前子——清利湿热; 当归、生地——滋阴养血; 柴胡——疏畅肝胆之气; 甘草——和中; 生龙骨、生牡蛎、灵磁石——镇心安神。
加 减:
胸闷胁胀,善太息者——香附、郁金、佛手、 绿萼梅以疏肝解郁。 头晕目眩,头痛欲裂,不寐躁怒,大便秘结者— —可用当归龙荟丸。
21
心脾两虚证 常用药及加减
常用药:人参、白术、甘草——益气健脾; 当归、黄芪——补气生血; 远志、酸枣仁、茯神、龙眼肉——补心益脾安神; 木香——行气舒脾。
6
病因 (病因病机示意图)
饮食 不节
损伤脾胃 酿生痰热 痰热上扰 胃失和降
暴怒伤肝
情志 失常
五志过极 喜笑无度
脏腑功能失调
暴受惊恐
邪扰心神
劳逸 失调
劳倦思虑太过伤脾
气血生化乏源 心神失养
病后 体虚
心血不足,心失所养 阴阳亏虚,心肾不交
心神不宁
不寐
7
【病因病机】
二、病机
病位主要在心, 涉及肝、胆、
不寐
v 概述 v 病因病机 v 诊查要点 v 辨证论治 v 预防调护 v 结语 v 临证备要
1
【概 述】
一、定义
不寐又称 “失眠” ,即失去正常的睡眠; 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 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
轻者——人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 或醒 后不能再寐
重者——彻夜不寐,常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 生活、学习和健康。
寐心烦不寐 心胆气虚——触事易惊
14
【辨证论治 】
二、 治疗原则
治疗当以补虚泻实,调整脏腑阴阳为原则。 实证:泻其有余——疏肝泻火,清化痰热, 消导和中; 虚证: 补其不足——益气养血,健脾补肝 益肾。
在此基础上安神定志 如养血安神,镇惊安神,清心安神。
15
【辨证论治 】
三、 证治分类
(一)、肝火扰心证 (二)、痰热扰心证 (三)、心脾两虚证 (四)、心肾不交证 (五)、心胆气虚证
10
二、病证鉴别
不寐
特点 单纯失眠
程度 持续、严重
一时性失眠
受情志、环境、 生理性少寐 生理因素等影响
暂时
它病痛苦
11
【诊查要点 】
三、 相关检查
临床采用多导睡眠图来判断: ①测定其平均睡眠潜伏期时间延长 (长于30分钟); ②测定实际睡眠时间减少 (每夜不足6.5小时); ③测定觉醒时间增多 (每夜超过30分钟)。
16
【辨证论治 】
1.肝火扰心证
主证: 不寐多梦,甚则彻夜不眠 兼证:急躁易怒,头晕头胀,目赤耳鸣,
口干而苦,不思饮食,便秘溲赤
舌脉: 舌红苔黄,脉弦而数 病机概要:肝郁化火,上扰心神 治 法:疏肝泻火,镇心安神 代 表 方:龙胆泻肝汤加减 常用药及加减:
17
肝火扰心证 常用药及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