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秦观词对柳永词的继承和发展【开题报告】
论柳永和秦观之比较(1)

论柳永和秦观之比较摘要:柳永和秦观都是北宋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词人,所以他们的作品肯定有相同的地方,但也有不同的地方。
我将从柳永和秦观的生平入手,先对作者生平有一定的了解之后,进一步对柳永和秦观的文学作品进行比较。
柳永和秦观在创作风格上有许多相同的地方,首先,柳永和秦观两者的很多诗词都突出描写男女之情;其次,结构上都深细慎密,音律和谐,语言圆润,清新绮丽。
也有不同的地方,与秦观的词相比,柳永的词表现得更为细腻曲折;秦观许多词直接表现政治上遭受挫折时的痛苦绝望心情,但这在柳永的作品中是很少见的。
在词风上,他们都发展了慢词;柳永词的实在、直白,秦观词的朦胧;相同的感情,不同的表现。
关键词:柳永秦观生平风格词风英文摘要(Abstract)Liu Yong and Qin Guan were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poets of Suble Camp in Northen Song Dynasty,which works must have the same and different things. Begining with Liu Yong and Qin Guan's life, when I know them,I will compare with the author’s literature. Liu Yong and Qin Guan had many same things in writing stytle.First,liu ang Qin’s poems highlighted the love of men and women. Second,the structures were deep fine careful, harmonious temperament,mellow,fresh and beautiful languages.Also they had different pared with Qin Guan's,Liu Yong's words were far more delicate twists and turns.Qin Guan’s many words expressed directly his agony of despair when he suffered setbacks in the politics, but in Liu Yong's works are rare.In the words of the stytle, they developed the slow words. Liu Yong’s were realistic and straightforward while Qin Guan's were hazy.They had the same feelings,but expressed different. Keyword: Liu Yong Qin Guan life experience words’ style word wind目录中文摘要 (1)英文摘要(Abstract) (2)一、柳永和秦观的生平 (4)(一)、柳永 (4)(二)、秦观 (5)二、柳永和秦观的文学创作风格 (6)(一)、相同点 (6)(二)、区别 (7)三、柳永和秦观的词风 (8)(一)、慢词 (8)(二)、柳永词的实在、秦观词的朦胧 (8)(三)、相同的感情,不同的表现 (9)结论 (9)参考文献 (10)致谢 (11)一、柳永和秦观的生平要对作者的作品做出任何评价之前,都应该对作者的生平、时代背景有深入的了解,这样才能对作者的作品进行客观的评价,才能对作者的作品有理有据的进行分析。
浅谈秦观词

浅谈秦观词作者:高贤达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33期摘要:秦观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更多的是从政治层面的影响来讲的,其文学风格不排除受到同时期苏轼等人的影响,但其本人以其出色的才华又能独具一格。
秦观的词是平常的又是不平常的,平常的是他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词为艳科的本身,不平常的是他把词脱离了低级趣味的艳科,变得颇为高尚,这实在是难能可贵的,本文大体说的便是秦观词的解脱过程。
关键词:秦观;词;救赎作者简介:高贤达(1988-),男,黑龙江庆安人,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2011级硕士研究生,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研究方向为唐宋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3)-33-0-02明人张綖说:“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
婉约者欲其词调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
然亦存乎其人。
如秦少游之作,多是婉约;苏子瞻之词,多是豪放。
大约词体以婉约为正。
故东坡称少游为‘今之词手’,后山评东坡‘如教坊雷大使舞,虽及天下之工,要非本色。
’(《诗余图谱·凡例》)“救赎”有犯了错误而改过自新、努力弥补之意,当然错误并不都是秦观犯的,相比之下他改过的成分要多一些。
词作为文学体裁的一种,“雅”的内涵自不必讲,虽然说文无第一,但总是要比出一个高下来。
词在晚唐五代有了充分的发展,至宋始盛,宋初几十年里,柳永可为一变,至于晏殊、欧阳修、张先、范仲淹等辈则各有千秋,然后出来个大学问家、太个性的苏轼。
秦观大约就是同时期的,当然这里谈得只是词的婉约在纵向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小结点,只是粗陈略述。
一这里谈得救赎往窄了来讲便是秦观词对婉约词的贡献。
词的婉约是指风格而言的,与此同时又离不开构成词的基本要素,包括题材、语言、结构等诸多方面。
柳永“词格固不高,而音律谐婉,语意妥帖,承平气象,形容曲尽”(陈振孙《直斋书録解题》)从词的艺术性来说,这也就无可挑剔了。
只是柳永“其人则不足道也”(同上),这是一种人性的迷失,一旦沉湎于某种罪恶之中,心理再想不开,就会走上歧途。
从爱情词看秦观对慢词的发展【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题目:从爱情词看秦观对慢词的发展专业班级:汉语言一、选题的背景、意义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
扬州高邮(今江苏高邮县)人,北宋词人,与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合称“苏门四学士”。
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初为定海主簿、蔡州教授,元祐初苏轼荐为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
哲宗时“新党”执政,被贬为监处州酒税,徏郴州,编管横州,又徙雷州,至藤州而卒。
其散文长于议论,《宋史》评为“文丽而思深”。
其诗长于抒情,敖陶孙《诗评》说:“秦少游如时女游春,终伤婉弱。
”他是北宋后期著名婉约派词人,其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兼胜。
代表作为《鹊桥仙》(纤云弄巧)、《望海潮》(梅英疏淡)、《满庭芳》(山抹微云)等。
《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被誉为“化臭腐为神奇”的名句(见《蓼园词选》)。
《满庭芳》中的“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被称做“天生的好言语”(《能改斋漫录》引晁补之语)。
张炎《词源》说:“秦少游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
”生平详见《宋史》卷四四四。
有《淮海集》。
秦观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情兼师友,关系密切,政治上的挫折把他们牵连在一起,秦观因此而终生不幸。
但是苏轼、秦观两人的性格与词风却截然不同。
苏轼面对挫折,乐天知命,旷达不羁,对生活、对未来仍充满信心,他虽也产生过消极思想,但并未颓唐不振。
秦观则有所不同。
他年轻时虽然也曾一度“强志盛气,好大而见奇”,但是从他所写作的诗与词来看,性格偏于柔弱。
如其诗云:“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晚枝。
”(《春雨》)格调与婉约词相近。
敖陶孙《臞翁诗评》说:“秦少游如时女步春,终伤婉弱。
”《后山诗话》引流传的“世语”也说:“秦少游诗如词。
”他在屡遭打击之后,由于缺少苏轼那样广阔的胸襟和坚定的信念,深重的哀愁长期包围着他而难以解脱。
近十年秦观词艺术特色研究述评

近十年秦观“情韵兼胜”艺术特色研究述评摘要:秦观词在词史上有着很高地位,历来备受推崇,获得极大关注。
本文从情感,意境,语言,声律三方面进行阐述,从而总结出秦观词“情韵兼胜”这一独特艺术风格。
关键词:情感;意境;语言;声律秦观的词,在词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历来倍受欣赏和推崇,评价极高。
现代研究者也给予极大的关注。
学者们对其艺术魅力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经过纵深分析,将这些研究按照视角的不同,大致分为以下几类:一、秦观词情感方面的特色秦观的词,多写哀婉悲凄之情。
秦观则天生多情,灵亡、善感,气格纤弱,再加上仕途坎坷,一贬再贬,脆弱的他,经受不了人生的严酷打击,愈加消沉绝望,被贬雷州,竟自作《挽词》。
他的诗因“婉弱”,被人看作“女郎诗”、“似小词”,而他的词比诗更甚,凄怆哀婉是其感情的主旋律。
“结合了一种女性化的柔婉精微的特殊美质,足以唤起人心中某种幽约深婉的情意。
秦观的多愁善感、敏锐细腻更使他深切地体会到并能表达出词的“要眇宜修”的特性,所以历来论词主本色者都对之推崇备至。
”[7]早年多写儿女柔情,专擅离愁别恨,情调低回婉丽,词句,都渗透着伤心的泪水,充满着深重浓郁的愁恨,被人称作“古之伤心人”。
秦观的词,写情最真挚深切。
“他人之词,词才也,少游,词心也。
”秦观词中那种哀伤幽戚、缠绵感伤,并非“为文造情”,而是从心底流出的真挚深沉的情愫,是“一往而深”的。
秦观的抒怀词抒发自己羁旅行役、贬谪流放之苦,极为缠绵深挚,沉痛哀绝,秦观更多的词是写男女之情、离愁别恨,但他用情不同于温韦、欧晏,较少带有谴兴娱乐应歌的性质。
秦观虽也有狎妓游冶的风流生活,但他多情性痴,同一些风尘女子结为知己,建立了真挚的爱情与友谊,在写到她们时,态度是尊重的,倾注了真诚的爱恋和同情。
秦观词中所写的女性,虽然大都为青楼娟女,或官宦家姬,却自有其不同于旧词之处,富有反封建的民主因素。
“秦观的这些抒写离情别恨的词,反映了他同美姬丽妹的深挚情意。
试论秦观词对柳永词的继承和发展【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汉语言文学试论秦观词对柳永词的继承和发展柳永和秦观作为婉约词的一“祖”、一“宗”,他们对婉约词的贡献是非常大的。
柳永柳永将词的表现范围由狭小的上层社会扩展到都市,又将小令扩展为长调慢词,以其自然朴素的风格打破了晚唐五代的靡艳词风,这对秦观的影响很大,为秦词开启了新的创作方向。
而秦观又在柳永的基础上继续对婉约词进行开拓和发展,在词风、艺术风格等方面既有继承的一面又有发展的一面。
就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学界对于柳永及柳永词的研究很多,对秦观和秦词研究的也很多,把柳永与李清照、晏殊、苏轼等人进行比较的很多,把秦观和苏轼、李清照进行比较研究的很多,另外通过几首词来比较柳词和秦词异同的也不少,但是系统地研究秦词对柳词的继承和发展关系的确不多。
就不多的文献进行整理归纳,发现研究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秦观词艺术特征研究1、罗伟《秦观词艺术特征探究》,(《文学教育》),2008.07本文分析了秦观将小令引入长调,以其长处弥补慢词创作的不足,从而现实了秦词较柳词更含蓄雅正、和婉纯正的特点。
2、徐京美《论秦观词的风格与“柔婉精微”之美》,(《文艺评论》),214000本文通过叶嘉莹先生在《唐宋词名家论稿》中评论秦观词的一句话引出,提出不同于叶的观点,认为秦观不是“逆溯回流者”,而是他的性情决定他词的风格,另外还提出秦观除了有“柔婉”一类的词外还有“凄惨哀厉”的一类创作,即秦观抒发身世之慨的豪放的一面。
二、柳词和秦词中的女性形象1、张珄《柳词中的歌妓形象研究探究》(《消费导刊·文化研究》)2008.1本文研究了柳永词中大量的歌妓词。
在这些歌妓词中,作者研究了柳永一些惯用的描写方法,既描写歌妓的“外在美”,包括容貌、舞姿、身段等,也描写她们不为人知的内心世界。
在柳词丰富而细腻的描写中,作者分析了那个年代歌妓的种种,同时也研究发现了柳永的真性情。
2、徐志华《秦观词的女性形象与秦观人生角色的流变》(《聊城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本文作者在秦观描写女性的婉约词中,研究发现这些女性形象经历了一个亮丽天真到忍耐幽怨道悲愤呼告的流变历程。
柳永与秦观词的比较论

柳永与秦观词的比较论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
柳永是北宋一大词家,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
他扩大了词境,佳作极多,许多篇章用凄切的曲调唱出了盛世中部分落魄文人的痛苦,真实感人。
他还描绘了都市的繁华景象及四时节物风光,另有游仙、咏史、咏物等题材。
柳永发展了词体,留存二百多首词,所用词调竟有一百五十个之多,并大部分为前所未见的、以旧腔改造或自制的新调,又十之七八为长调慢词,对词的解放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柳永还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他的词讲究章法结构,词风真率明朗,语言自然流畅,有鲜明的个性特色。
他上承敦煌曲,用民间口语写作大量“俚词”,下开金元曲。
柳词又多用新腔、美腔,旖旎近情,富于音乐美。
他的词不仅在当时流播极广,对后世影响也十分深巨,他是北宋前期最有成就的词家,有《乐章集》。
秦词则是“思致绵丽,而气体轻弱”。
因而一直被看作是婉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最能代表其词作风格的当推那首《满庭芳·山抹微云》:“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
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
多少蓬莱往事,空回首,烟霭纷纷。
斜阳外,寒鸭万点,流水绕孤村。
消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
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
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
伤情处,高楼望断,灯火已黄昏。
”此词写得缠绵婉转,一直被视为婉约派的典型代表。
秦观词最大特点诚如清人贺裳所说:“少游能曼声以合律,写景极凄婉动人,然形容处殊无刻肌入骨之言。
”秦观在婉约词的发展史上的贡献主要在艺术形式方面,尤其音律功夫,很被当时人及后人称道,叶梦得的《避暑录话》就说:“秦观少游,亦善为乐府,语工而入律,知乐者谓之作家歌。
”可见秦观在词的艺术形式方面是很下了功夫的,其词凄清妍丽,但格调不高。
柳永不仅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而且从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即变“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
柳永、秦观词艺术特点比较论

柳永、秦观词艺术特点比较论石红英市民阶层所欣赏的情感是肆意的、直爽的、明快的、不像封建正统 文化规约的情感那样深曲高雅, 不可避免地带有粗朴浅俗的一面。
柳永作 为市民文化的抒写者, 本身大部分时间即生活在市民中间, 必得考虑接受者能力,因此他的词基本上都采用赋笔直白这一民间喜闻乐见的表现方 式。
而秦观受传统诗教濡染较深, 加上他本身情感细腻深婉, 采用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手法,很少直陈其事。
另外,文人从柳永开始 大量创制慢词, 必得于精巧含蓄之令词外另觅蹊径, 才能容纳丰富的都市生活和复杂的思想感情, 才能不因篇幅加长而导致意脉散漫, 这也是柳词 善于叙事、 以铺陈直白为主的重要原因。
秦词中慢词仅占五分之一, 方面明显受柳永影响, 善于铺叙, 但表现手法却有别于柳永的白描, 而与 其占全词三分之二、 上承温韦晏欧的令词相一致, 往往善用比兴、 即景生 情。
所以较之柳词,秦观的慢词抒情成分更浓,也更婉转细腻。
下面举两 首词来加以分析。
夜半乐柳永所以秦词常 章法冻云黯淡天气,扁舟一叶,乘兴离江渚。
渡万壑千岩,越溪深处,怒涛渐息,樵风乍起,更闻商旅相呼,片帆高举。
泛画 鷁( yi )、翩翩过望中酒旆(pei)闪闪,一簇烟村,数行霜树。
残日下、渔人鸣晴细履平沙。
长记误随车。
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
柳下桃蹊,乱分西园夜饮鸣笳。
有华灯碍月, 飞盖妨花。
兰苑未空, 行人渐老,重来是堪嗟。
烟暝酒旗斜。
但椅楼极目,时见栖鸦。
无奈 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这两首词都可谓是他们的代表作,也都最能体现其特色。
柳词写漂泊难驻的孤旅生活。
共分三片。
如许昂霄《词综偶评》所云: 道途所经,第二片目中所见,第三片乃言去国离乡感。
”秦词写于绍圣元南浦。
榔归去。
败荷零落,衰样掩映, 岸边两两三三,浣纱游女,避行客、含羞笑相语。
到此因念, 绣阁轻抛、浪萍难驻。
叹后约丁宁竟何据?惨离怀、空恨岁晚归期阻。
凝泪眼、杳杳神京路。
断鸿声远长天暮。
试论秦观词对柳永词的继承和发展【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汉语言文学试论秦观词对柳永词的继承和发展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选题背景:词在宋代文学中成就最高,它与楚辞、汉赋、六朝骈文、唐诗、元曲、明清小说同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奇葩。
词的风格多样,婉约与豪放各领风骚。
作为婉约地的代表作家,北宋的柳永和秦观是具有重要地位的。
他们分别被称为“婉约之组”和“婉约之宗”。
他们跳出了花间窠臼,突破了以传统的以小令为主的体式,拓展了词的范围,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风格意趣。
他们用精炼的语言、真挚的感情、美丽动人的艺术形象,道尽了人间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为此的创作开辟了新的境界。
作为婉约词的集大成者,秦观对于婉约词的开山鼻祖柳永的婉约之风既有继承又有发展。
秦观对于柳永的继承方面,主要包括思想和艺术手法两个方面。
当然秦观词也表现出和柳永词不同的特色,这就是秦观对于柳永婉约之风的发展。
婉约词,作为抒发情怀的重要方式,当人和词人的生平经历分不开。
因此通过比较两位词人的生平经历和创作的词来研究两位词人的异同点,即秦观词对柳永词的继承和发展。
选题意义:1、宋代的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宋代词坛是一个群芳争艳、姹紫嫣红的百花园。
主要流派有两个:一个是豪放派,一个是婉约派。
豪放派的特点是壮美、豪迈,其代表人物是苏轼;婉约派的特点是凄美、缠绵,代表人物当推柳永和秦观。
作为婉约词一“祖”、一“宗”的柳永和秦观,他们对于婉约的开拓和发展的贡献是巨大的。
具体研究他们对婉约派词所作的贡献有很大的意义。
2、柳永和秦观均一生仕途失意,都是营造意境的高手。
秦观词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最柔婉幽微的感受,不必有寄托,另一类是他政治上受挫之后的感慨身世之作。
而柳永正好也有与此类似的两类作品。
因而,秦观在某种程度上对柳永词的思想和艺术上有继承的一方面;然而秦观在吸收柳永的一些艺术创作手法的同时,也有自己的拓展。
因此研究秦观词最柳永词的继承和发展关系,可以加深对婉约词的理解。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基本内容:本课题重点研究秦观词对柳永词的继承和发展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汉语言文学
试论秦观词对柳永词的继承和发展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选题背景:
词在宋代文学中成就最高,它与楚辞、汉赋、六朝骈文、唐诗、元曲、明清小说同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奇葩。
词的风格多样,婉约与豪放各领风骚。
作为婉约地的代表作家,北宋的柳永和秦观是具有重要地位的。
他们分别被称为“婉约之组”和“婉约之宗”。
他们跳出了花间窠臼,突破了以传统的以小令为主的体式,拓展了词的范围,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风格意趣。
他们用精炼的语言、真挚的感情、美丽动人的艺术形象,道尽了人间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为此的创作开辟了新的境界。
作为婉约词的集大成者,秦观对于婉约词的开山鼻祖柳永的婉约之风既有继承又有发展。
秦观对于柳永的继承方面,主要包括思想和艺术手法两个方面。
当然秦观词也表现出和柳永词不同的特色,这就是秦观对于柳永婉约之风的发展。
婉约词,作为抒发情怀的重要方式,当人和词人的生平经历分不开。
因此通过比较两位词人的生平经历和创作的词来研究两位词人的异同点,即秦观词对柳永词的继承和发展。
选题意义:
1、宋代的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宋代词坛是一个群芳争艳、姹紫嫣红的百花园。
主要流派有两个:一个是豪放派,一个是婉约派。
豪放派的特点是壮美、豪迈,其代表人物是苏轼;婉约派的特点是凄美、缠绵,代表人物当推柳永和秦观。
作为婉约词一“祖”、一“宗”的柳永和秦观,他们对于婉约的开拓和发展的贡献是巨大的。
具体研究他们对婉约派词所作的贡献有很大的意义。
2、柳永和秦观均一生仕途失意,都是营造意境的高手。
秦观词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最柔婉幽微的感受,不必有寄托,另一类是他政治上受挫之后的感慨身世之作。
而柳永正好也有与此类似的两类作品。
因而,秦观在某种程度上对柳永词的思想和艺术上有继承的一方面;然而秦观在吸收柳永的一些艺术创作手法的同时,也有自己的拓展。
因此研究秦观词最柳永词的继承和发展关系,可以加深对婉约词的理解。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基本内容:
本课题重点研究秦观词对柳永词的继承和发展关系。
包括那个介绍秦观和柳永的生平,并且对他们的词风分别作简要的介绍。
在介绍秦观词对柳永词的继承方面,包括介绍秦观对柳永思想、词风和艺术手法的继承;在介绍秦观词对柳永词的发展放年,通过具体分析秦观的《淮海词》中和柳永词同题材却不同的写法等,表现秦观对柳永的婉约词的发展。
最后,要深入分析秦词对柳词继承和发展的原因,主要从人生经历、词学思想、师承等方面入手。
具体为:
一、柳永和秦观的生平介绍
1、 1.1柳永生平介绍,突出其仕途失意、命运乖蹇的部分。
1.2柳永词的分类
1.3柳永写作艳情词等婉约词与生平经历的关系
1.4柳永婉约词创作风格的总体介绍
2、秦观的生平介绍
1.1秦观生平以及他写作婉约词的渊源
1.2秦观词的分类
1.3秦观词创作风格的总体介绍
二、具体研究秦观词对柳永词的继承和发展情况
1、秦观词对柳永词的继承
1.1秦观词对柳永词的思想继承
柳永一生仕途失意,他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最柔婉幽微的感受,不必寄托,另一类是他政治上受挫之后感慨身世之作。
而秦观和柳永有着相似的经历,这种经历投射到作品中就形成了与柳永类似的创作思想,他的作品大致也有“不必寄托”和“感慨之作”这两类。
1.2 秦观词对柳永词的词风继承
秦词善博取,早期词风格委婉缠绵有似于柳永。
词至柳永,词风才有了显著变化,柳永将词的表现范围由狭小的上层社会扩展到都市,又将小令扩展为长调慢词,以其自然朴素的风格打破了晚唐五代的靡艳词风,这对秦观的影响很大,为秦词开启了新的创作方向。
1.3秦观词对柳永词的艺术继承
宋初词坛几乎没有大家,直到真宗后期至仁宗朝,词坛才渐趋繁荣,至柳永方才大变。
柳永多从都市生活摄取题材,他从形式上把慢词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并使中国的
词上升到一个开阔的空间,把词中传统的“春女善怀”变成了“秋士易感”。
柳永对慢词的大量创作,运用赋法入词,扩大了词的生活容量,丰富词的表现手法。
秦观便从柳永身上学习慢词长调形式,大开大合的艺术手法,以及自述情志的自我意识。
1.4秦词对柳词结构模式的继承
1.4.1上片布景,下片抒情
1.4.2两种惯用模式,一是“从现在设想将来谈到现在”,二是“由我方设想对方思念我方”。
1.4.3复杂化的多层结构模式,即打破“上景下情”的结构模式,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换,情感与景物组合成为不同的层次,层次之间紧密相连,将两种惯用模式相互交叉。
1.4.4叙述性结构
2、秦观词对柳永词的发展
2.1秦词对柳词艺术风格的发展,包括对小令的发展,对慢词的改进,对铺叙手法的拓展等。
2.2秦词对柳词语言风格上的发展,体现在柳词“俗”而秦词“雅”上。
2.3秦观对柳永爱情词及其体现的爱情观的发展
三、秦观词对柳永词继承和发展的原因
1.秦词对柳词继承的原因
1.1前代婉约词派的影响相同,两人都受晚唐花间词派的影响
1.2类似的人生经历
2.秦词对柳词发展的原因
2.1师承不同秦观受到苏轼的影响,表现出不同于柳永的方面。
2.2性格不同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①通过对于柳永词和秦观词,探讨秦观词对柳永词的继承和发展关系
②分析秦观词对柳永词继承和发展的原因
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对本课题的研究采用综合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即在老师的指导下,将经验总结法、比较研究法和文献资料法相结合,进行课题研究。
在理论研究阶段,采用文献资料法,主要通过网上数据库(维普全文数据库与中国知网)收集参考文献资料,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阅读和分析,为文章的撰写提供了大
量客观的事实依据。
在论文构思阶段,采用比较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将收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比较研究,总结前人经验的相似之处,发现前人研究成果的创新之处,并寻找论文写作不同的切入点。
在论文写作阶段,在引用总结的前人研究成果同时,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力求论文的新颖性和价值性。
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
1、2010年11月25日—12月21日,确定论文内容及题目;
2、2010年12月22日—1月初,论文开题,并填写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和开题论证记录表;
3、2011年2月至3月,进一步查找资料,完善构思,并撰写论文第一稿;
4、2011年4月初,提交论文初稿,二稿,与导师交流修改论文;
5、2011年5月,提交论文定稿。
五、主要参考文献:
[1]【宋】秦观著,陈祖美选注,《淮海词》(两宋名家词选注丛书),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7年11月第一版
[2]【宋】秦观著,徐培均校注.《淮海居士长短句》(宋词别集丛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8月第一版
[3]周义敢著.《苏门四学士》(中国古典文学基本知识丛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11月第一版
[4]李小珊.论秦观婉约词风的继承与开拓.江苏:文学语言学研究,2207年2月号上旬刊
[5]谢志勇.浅论秦观爱情词的词史意义[A].中国商界.2008年第11期
[6]陈焯廷著.《白雨斋词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
[7]王国维著.《人间词话》.上海:书目文献出版社.1984
[8] 周济.宋四家词选[M].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
[9]沈祖棻.《宋词赏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