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解刨及解析

合集下载

脸部结构的分析(共10张PPT)

脸部结构的分析(共10张PPT)
脸部结构(jiégòu)的分析
第第一页,共10页。。
你的眼睛长在面部(miàn bù)的什么位置,你知 道吗?对着镜子仔细观察自己的脸,再用格尺量 一量,你会发现:
●人脸的宽度是其长度的2/3左右。
●眼睛大约处于脸部中间稍稍偏上的位置(wèi zhi)。
●从眉毛到鼻子底部的距离等于从鼻子底部到下 巴的距离。
内轮廓线 外轮廓线 五官(wǔguān)分布
第九第页九页,,共共101页0。页。
七种脸型(liǎn xínɡ)的 特征
“甲” “圆” “由” “目” “申” “田” “”
第第十十页页,,共共1100页页。。
第五第页五页,,共共101页0。页。
鼻子的标准(biāozhǔn) 位置和结构
鼻子的位置:全脸长 由上开始的三分之二 线上。
鼻子的结构:鼻根(bí ɡēn)、鼻梁、鼻尖、 鼻背。
第第六六页页,,共共1100页页。。
唇的标准位置(wèi zhi) 和结构
唇的位置:由鼻尖至 下巴分成二等(èr děnɡ)分,下唇的下 线则在二等(èr děnɡ) 分处。
第第三页,共10页。。
三庭五眼(wǔ yǎn)的详细图
第第四四页页,,共共1100页页。。
眉毛的标准位置(wèi zhi)和结构
眉毛的位置(wèi
眉毛的位置(wèi zhi):全脸由上开始的三分之一线上。
zhi):全脸由上开始 五眼:指的宽度比例,以眼形长度为单位,把脸的宽度分成五个等分,从左侧发际至右侧发际,为五只眼形。
●两眼间的距离正好等于一只眼睛的长度。
第第二页,共10页。。
脸部基本造型(zàoxíng)规律“三庭五眼”
三庭:指脸的长度比例,把脸的长度分为(fēn wéi)三个等分,从前额发际线 至眉骨,从眉骨至鼻底,从鼻底至下颏,各占脸长的1/3。

人面部皮肤结构图详解

人面部皮肤结构图详解

02 皮肤的基本结构
表皮层
基底层
由一层排列呈栅状的圆柱细胞组成,此层 细胞不断分裂,逐渐向上推移、角化、变 形,形成表皮其他各层,最后角化脱落。
角质层
由多层死亡的扁平细胞构成,是表皮最外 层的保护层,具有防水、防菌、保温的作 用。
透明层
位于角质层下方,由2-3层扁平透明细胞 组成,能防止水分、电解质、化学物质的 透过。
使用方便,适合全身防晒,尤其适合户外活动。
隔离霜
除了具有防晒功能外,还能隔离彩妆和空气中的 污染物对肌肤的伤害。
特殊护肤需求的选择
美白护肤品
抑制黑色素的形成和沉淀,提亮肤色,改善 肤色不均等问题。
抗衰老护肤品
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和弹力纤维的修复,减 少皱纹和松弛现象。
敏感肌肤护肤品
选用温和无刺激的成分,舒缓肌肤敏感症状, 增强肌肤屏障功能。
保湿类护肤品
化妆水/爽肤水
为肌肤补充水分,平衡肌肤酸碱度,有助于后续护肤 品的吸收。
乳液/面霜
锁住肌肤水分,提供滋润和营养,使肌肤保持水润状 态。
精华素/精华液
高浓度的保湿成分,可深层滋养肌肤,改善肌肤干燥、 缺水等问题。
防晒类护肤品
防晒霜
有效阻挡紫外线对肌肤的伤害,防止晒伤和晒斑 的产生。
防晒喷雾
深层清洁
使用温和的洁面产品,彻底清洁皮肤,去除污垢、油脂和老废角质。
去角质
每周进行1-2次去角质,促进皮肤新陈代谢,改善肤色不均和粗糙。
选择适合自己的护肤品并坚持使用
了解自己的肤质
选择适合自己肤质的护肤品,避免使用不适合的产品导致皮肤问题。
精简护肤
不要过度使用护肤品,以免增加皮肤负担。选择简单、有效的护肤 程序和产品。

面部局部解剖课件

面部局部解剖课件

面部局部解剖
面部皮肤皱纹线和面部Langer皮肤裂线
1 面部皮肤皱纹线 • 动力性皱纹线(dynamic wrinkles)
①表情肌收缩的结果 ②老化的征象 ③包括:额纹、眉间纹、鱼尾纹等 • 重力性皱纹线(gravitation wrinkles) 皮下脂肪减少,皮肤弹性减弱所致。
面部局部解剖
面部局部解剖
面部局部解剖
面部比例及其它关系
• 1 面部水平比例
大三停 小三停 侧三停
• 2 面部垂直比例 五眼
面部局部解剖
面 部 比 例
面部局部解剖
黄金比例
面部局部解剖
美容角 • 1 鼻额角:125度—135度 • 2 鼻面角:36度—40度
• 3 鼻唇角:90度—100度 • 4 鼻颏角:120度—132度 • 5 颏颈角:85度
腮腺
gland
parotid
• 与神经血管的关系
腮腺内纵行组横行组 浅叶上缘 前缘 下端 深叶深面
面部局部解剖
腮腺与面神经相互位置关系
腮腺前段:为面神经主干,长约1cm。 于茎乳孔浅出后,并非急转向前,而是在腮腺 后面向下走一短段。此处前方为茎突,后方为乳突, 下方为二腹肌后腹,三者均可作为寻找面神经主干的标志。
• 切口方向的选择 面部皮肤皱纹线明显的时候为切口方向 不明显时按Langer皮肤裂线切口
面部局部解剖
皮肤
• 1 血管丰富 组织再生及抗感染能力强 创伤时出血多
• 2 真皮含大量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
• 3 皮脂腺 毛囊和汗腺
皮脂腺囊肿 疖肿
• 4 表情肌的起点
面部局部解剖
皮下组织
• 1疏松,易于移动 • 2鼻翼和颏部皮肤与皮下组织结合紧密不易剥离 • 3皮下静脉与颅内静脉窦关系密切 • 4内有面神经、血管和腮腺导管走行

面部解剖

面部解剖

(三)穿经腮腺的血管和神经 纵行的有颈外动脉,颞浅动、静脉,下颌后静脉及耳颞神经; 横行的有上颌动、静脉,面横动、静脉及面神经的分支。
颞浅动脉、静脉
耳颞神经
面横动脉 上颌动脉、静脉
颈外动脉 下颌后静脉
纵行的有颈外动脉,颞 浅动、静脉,下颌后静 脉及耳颞神经
1、 颈外动脉
由颈部上行,在 深面穿入腮腺, 行于下颌后静脉 的前内侧,至下 颌颈平面分为上 颌动脉和颞浅动 脉两个终支。
9、鼻唇沟:为由鼻翼 外侧至口角处的浅沟。
10、 人中:为上唇外 面中线上的纵行浅沟。
二、面部的分区
面前区 腮腺咬肌区 面侧深区
第二节 面部的解剖
一、面前区的主要解剖结构
(一)皮肤和浅筋膜
1、面部皮肤:薄而柔软,富有弹性,含有较多 的皮脂腺、汗腺和毛囊。是皮脂腺囊肿和疖肿 的好发部位。 2、浅筋膜: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其中颊部脂 肪聚成团块,称颊脂体。 浅筋膜内有神经、血管和腮腺管穿行。 面部血液供应丰富。
面静脉 特点:口角以上段缺少静脉瓣
交通: 面静脉 内眦静脉 眼静脉
面深静脉 翼静脉丛 海绵窦 进入颅内,导致颅内感染。
2、神经
面肌受面神经支配,面部的感觉神经来自三叉神经。
(1)面神经 由茎乳孔出颅,向前穿入腮腺,先分为上、 下两干,再各分为数支并相互交织成丛,最后呈扇形分 为五支,支配面肌。
提口角肌 (中层)
颧肌
提上唇肌
颊肌(深层) 降口角肌 降下唇肌(中层) 颏肌(深层)

(三)血管、神经和淋巴
1、血管 为面动脉,它有同名 静脉伴行。
(1)面动脉 起自颈外动脉。
走行:在下颌骨下缘和咬肌前 缘交界处,出现于面部。面动 脉行程迂曲,斜向前上行,经 口角和鼻翼的外侧至内眦,改 称内眦动脉。

面部局部解剖学

面部局部解剖学

面部为人体经常外露的部位,是外形美的重要 代表区之一和敏感部位,在功能、形态及外观上均
具有重要意义。
整理ppt
2
一、面部分区及表面解剖
(一)面部分区
根据面部形态及解剖特点,可以分为以下各区:
1.眶区:四周以眶缘为界,为视器所在。
2.鼻区:上界鼻根点,下界鼻底,两侧界为内 眦与鼻翼点的连线,为鼻所在。
美貌人群眼、鼻、口裂等颜面主要结构具有高度对称 性,平均非对称率为5.37~1.61%。6个中线附近标志 点(鼻尖点,鼻下点,上、下唇突点,颏唇沟点,颏前点) 与中线的左、右位置偏移均很小(在±0.5mm以内)。 水平断面非对称率均<10%,其中鼻根点水平最低,颏 前点水平最高。越靠近面下部,非对称率有增加趋势。 男性水平断面非对称率>女性。颜面主要结构具有高度 对称性,但非绝对对称。
整理ppt
20
(六)协调
无论是三停五眼及其他关系,还是对称或美容角,均集 中的体现在协调关系上。所谓协调系指面部与其局部之间 或面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和谐关系,无论种族或民族的不 同、性别的差异,以及个体的特点,颜面美均不能离开协 调这一准则。
整理ppt
21
例如,有的人五官若分开观察是美的,但构成面部 整体并不一定美;反之,面部的某一器官可能欠美, 但面部整体布局在其他结构的衬托下却显示出颜面美, 这些充分地表明面部各因素之间的协调在颜面美中的 重要性。面部各因素的重要性是均衡的,若改变其中 任一因素,就可能对颜面美产生影响,可谓“牵一发 而动全身”,提示面部各结构之间存在着互相影响的 关系。
7.鼻面沟:鼻外侧之长形凹陷。沿此沟作手术切口, 愈合后瘢痕不明显。
8.唇面沟:为上唇与颊部之斜行凹陷。沿此沟作手

面部解剖简明图谱_完整版

面部解剖简明图谱_完整版

面部解剖简明图谱_完整版本图谱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幅全面而详细的面部解剖图谱,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面部结构的组成和功能。

图谱分为多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包含详细的面部解剖结构描述和精美的插图。

第一部分:面部骨骼面部骨骼是构成面部的基本框架,它们决定了面部的形状和大小。

面部骨骼包括上颌骨、下颌骨、颧骨、鼻骨、泪骨等。

上颌骨位于面部的中央,构成了口腔的上部,支撑着牙齿和鼻腔。

下颌骨位于上颌骨的下方,构成了口腔的下部,负责咀嚼食物。

颧骨位于面部的两侧,构成了面颊的骨架。

鼻骨位于上颌骨的上方,构成了鼻子的骨架。

泪骨位于眼窝的内部,保护着眼睛。

第二部分:面部肌肉面部肌肉是控制面部表情和咀嚼的重要组织。

面部肌肉分为表情肌和咀嚼肌两大类。

表情肌负责产生各种面部表情,如微笑、皱眉等。

咀嚼肌负责咀嚼食物,包括咬肌、颞肌等。

咬肌位于面部的两侧,负责闭口和咀嚼。

颞肌位于颧骨的上方,负责咀嚼和提颌。

第三部分:面部神经面部神经是控制面部肌肉和感觉的重要神经。

面部神经包括三叉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等。

三叉神经是面部的主要感觉神经,负责传递面部的感觉信号,如触觉、痛觉等。

面神经是面部的主要运动神经,负责控制面部肌肉的运动,如微笑、皱眉等。

舌咽神经是负责控制舌部和咽喉运动的神经。

第四部分:面部血管面部血管是负责面部血液供应的重要血管。

面部血管包括动脉和静脉两大类。

动脉负责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面部组织,静脉负责将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从面部组织运回心脏。

面部的主要动脉包括面动脉、颞浅动脉等,面部的主要静脉包括面静脉、颞浅静脉等。

通过本图谱,读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面部解剖结构,从而更好地理解面部功能和解剖学知识。

希望本图谱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

面部解剖简明图谱_完整版本图谱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幅全面而详细的面部解剖图谱,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面部结构的组成和功能。

图谱分为多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包含详细的面部解剖结构描述和精美的插图。

第五部分:面部皮肤面部皮肤是人体最引人注目的部位之一,它不仅保护我们的身体免受外界环境的侵害,还反映了我们的健康状况和年龄。

局部解剖学面部局部解剖课件

局部解剖学面部局部解剖课件

•局部解剖学面部局部解剖
•32
综上所述,翼外肌的浅面有翼丛和上颌动脉;深 面有下颌神经及其分支,其中耳颞神经向后,翼 外肌上缘有颞深前后神经和咬肌神经,翼外肌两 头之间有上颌动脉穿入和颊神经穿出,翼外肌下 缘有舌神经和下牙槽神经穿出。
•局部解剖学面部局部解剖
•33
五、蜂窝组织间隙及其连通
• 面部及口腔的蜂窝组织间隙是指位于筋膜
颞浅腱膜 耳前腱膜
•局部解剖学面部局部解剖
•7
三、腮腺咬肌区
parotideomasseteric region
• 境界
上界:颧弓、外耳道
下界:下颌骨下缘 前界:咬肌前缘 后界:乳突和胸锁乳突 肌上部的前缘
• 层次及内容
皮肤 皮下组织 腮腺咬肌筋膜 腮腺
•局部解剖学面部局部解剖
•8
腮腺咬肌筋膜
• 来源:颈深筋膜浅层 • 解剖特点:
翼内肌后缘 咽旁间隙
向后 咽后间隙
间隙
间隙
•局部解剖学面部局部解剖
•45
• 咬肌
•局部解剖学面部局部解剖
•19
腮腺与面神经相互位置关系
腮腺前段:为面神经主干,长约1cm。 于茎乳孔浅出后,并非急转向前,而是在腮腺 后面向下走一短段。此处前方为茎突,后方为乳突, 下方为二腹肌后腹,三者均可作为寻找面神经主干的标志。
腮腺内段:行于腮腺实质内,分上、下两干, 上干粗且向前上行,下干细且沿下颌支后缘向下行。 两干共发9-12条神经,形成五组分支,即颞支、颧支、 颊支、下颌缘支和颈支,分别于腮腺上、前、下穿出。
• 境界
颞下间隙、翼颌间 隙
•局部解剖学面部局部解剖
•28
上os内t外p前mhqfoae界ut侧侧rhxatiep:ilmol界界atgzneo蝶颧ryry::uregoy骨sabofg蝶下tomp大的eotnahra骨i颌e翼下rdewtt.icoi的部的支prnfabgr和颞too翼的mhonce上下fue突上ettseh颌面saem外部sno骨。dspfo侧和po的stmfhhruat板e颧ea颞phlneniebn下。弓ordofiiorsdin面a。Mbrpeltbyleh。.eeolma-endAattnpeihenanooeatrldreilaandyirnlldti-lofhysbrartaue-ohlytrptneef-zhaotmehyceroetgpeiuouoolotonrpemfawoprtlehafespretturhilpcarefotaaerctrieoconhf

面部解剖图谱

面部解剖图谱

面部解剖图谱
面部肌肉图谱
帽状腱膜
额肌
降眉间肌
皱眉肌
眼轮匝肌(眶部)
眼轮匝肌(眶隔前部)
眼轮匝肌(睑板前部)
鼻肌
上唇鼻翼提肌
上唇提肌
耳前肌
颧小肌
颧大肌
提口角肌
咬肌
颊肌
降鼻中隔肌
笑肌
口轮匝肌
降口角肌
降下唇肌
颏肌
颈阔肌
面部动脉图谱额支
颞浅动脉眶支眶上动脉
滑车上动脉
内眦动脉
颧面部
眶下动脉
面横动脉
面动脉
泪腺动脉筛前动脉筛后动脉颞浅动脉颈内动脉眼动脉
上颌动脉
面动脉的变异
注: AA-内眦动脉 OA-眼动脉 FA-面动脉 LNA-鼻外侧动脉
鼻部与眼部的动脉交通支
滑车上动脉 滑车上动脉鼻背支
角动脉(鼻唇沟部)
上唇动脉 面动脉
滑车上动脉 皮肤水疱
视网膜 中央动脉
眼动脉
视网膜 动脉阻塞
颈内 动脉
面部浅层脂肪分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鼻支架
• 软骨支架位于外鼻下部,包括各背软骨的鼻隔板和背板,已经大翼软 骨、小翼软骨、鼻副软骨及犁鼻软骨等,均是透明软骨。
外鼻分层解刨
• 由浅入深依次为: 1.皮肤 • 鼻根及鼻背处皮肤薄而松弛,易于移动。 • 鼻尖和鼻翼处皮肤较厚,富有大量皮脂腺及 汗腺,与与深部组织粘膜较近,易长痘。 2.。皮下组织和浅层脂肪 • 外鼻皮下组织的多少随部位不同而不同 • 下部和中部皮下组织和脂肪较少与下面的鼻 骨恶化软骨连接疏松,有移动性016/2/18
2016/2/18
2016/2/18
• 下部皮下组织发达,有少量脂肪,与鼻夹和 鼻翼连接牢固,无移动性。
2016/2/18
外鼻的分层解刨
3.肌肉
• 皱眉肌,起于额骨鼻部,至于眉部皮肤,牵拉眉毛向内下,可产生川 字纹。
• 降眉腱间肌,又称为鼻根肌,起于鼻根部皮下止于鼻侧软骨上端,收 缩可产生鼻根纹 • 鼻肌横部,可使鼻孔缩小 • 鼻肌翼部,牵引鼻翼外下方煽动,开大鼻孔 • 降鼻中隔肌,向下牵拉鼻中隔。 4.深筋膜和深层脂肪 • 含大量胶原纤维,有很强韧性,与肌肉和骨膜之间 5.骨和软骨
面部解刨及解析
鼻部
鼻部解刨学-定义
• 鼻由外鼻,鼻腔、鼻窦三部分构成。 • 外鼻位于面部中央,是鼻的外在轮廓 • 鼻腔是位于两侧面颅之间的腔隙,其上、 后、旁由左右成对的鼻窦环绕,与颅前凹, 颅中凹,口腔和眼眶紧密眦邻,仅由一层 薄骨板相互隔开,故严重的鼻外伤可伴发 其周围机构的外伤,鼻疾病可向邻近器官 扩散。 • 鼻窦开口于鼻腔,两者粘膜相互移行连为 一整体。 • 而美容整形主要涉于外鼻。
外鼻的表面标记
• 外鼻是指突于面部的部分,形如三边锥体, 上窄下宽,由骨和软骨为支架,外面覆以 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等组织。 • 上端较窄,最上部位于两眼之间,叫鼻根。 • 下端高突的部分叫鼻尖。 • 中央的隆起不叫鼻梁,鼻梁两侧为鼻背。 • 鼻尖两侧向外方彭隆的部分叫鼻翼。 • 鼻尖和鼻翼处的皮肤较厚,富含皮脂腺和 汗腺,与深部皮肤组织和软骨膜连接紧密, 发炎时易压迫神经末梢引起剧烈疼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