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PPT课件2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_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_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电力、内燃机
轻工业
重工业
首发英国,向欧美扩展
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资本主 义国家,有的两次革命交叉进行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两次鸦片战争,中国沦为 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并掀起瓜分中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 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
代工业产生(中国民族资 建社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2
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成就:电力方面的重大发明、 内燃机和交通工具的发展、化学工业和新材料。(重点)
3 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难点)
知识讲解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电的应用
什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1870年以后,自然科学 研究获得重大突破,各种新 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 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带 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 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知识讲解


1876年贝尔有线电话
马可尼及其信号接收机






1885年爱迪生留声机 1900年巴黎世博会电器宫夜景图
知识讲解
电力 (新能源) 电动生产工具 家用电器出现
大型发电厂
出现
远距离输电
网络建立
影响: 电力在工厂和家 庭中得到了普遍 应用,标志着人 类迈进了电气时 代。
知识讲解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 1 19世纪七八十年代,内燃机(煤气/汽油/柴油)
3.20 世纪早期,促使汽车价格大幅度下降,开始成为中等 收入家庭的交通工具的主要原因是( D )
A.内燃机的发明 B.工人收入大大提高 C.工厂制度的确立 D.流水线生产的推广

2021高中历史第二单元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课件 人教版必修2

2021高中历史第二单元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课件 人教版必修2
——《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1876 年德国工程师奥托试制成热效率高于蒸汽机 的四冲程煤气内燃机后,内燃机开始广泛地作为大功率的、高 速运输工具的发动机取代蒸汽机,从而促使了汽车、飞机、轮 船、石油等工业的兴起和发展,交通运输上的革命才有了可能。
提示:1.变化:在 18 世纪,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对 生产的影响不大;19 世纪后半期,科学与技术密切结合,开始 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
2.成就 (1)电的广泛使用:1866 年,德国人② 西门子 研制发电机 成功,不久电动机也制造出来。电的广泛使用改变了人类的生 产和生活,人类由此进入“③ 电气时代 ”。 (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以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问世,推 动了④ 交通运输领域 的革新,以此为动力的汽车和飞机研制成 功。 (3)化学工业的发展:大大丰富了人类的生活。 (4)钢铁工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钢材取代原来的 木材和铁。
主题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材料一: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大多数情况下,要完成大批 订货,就需要有备用货款,以购买原料和支付工资……这时, 银行通过由大批储户和投资者的资产汇集而成的资本,满足了 这些金融需求。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发展成为垄断组织后,企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这自然会有利于劳动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同时,资金雄厚的 垄断组织能够使科学技术的研究更大规模和更有组织有计划地 进行,从而取得新的成果,运用于生产之中,这一切都为生产 力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3)市场:美、德、意、日等国的统一或改革扩大了国内市场;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扩大了国外市场,商品需求量剧增,促 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
(4)资金: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的持续发展和对殖民 地的长期掠夺,积聚了大量的资本。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二次工业革命》课件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二次工业革命》课件
人教版新课标 高中历史 必修2 经济史
第二次工业革命
教学课件
课堂导入
世界第一辆汽车
世界第一辆四轮汽车
课堂导入
电灯
世界上第一架飞机
课堂导入
这些图片大家并不陌生,这些交通工具与照明电灯与现在现代化的设备 相比较确实比较简陋,但是正是这些产品的问世,宣告了人类历史上又一次 革命时代的到来。
那么这一次革命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人类历史上的第二次工 业革命。
“电气时代”和“钢铁时代”。
世界市场的发展
➢ 特点: ➢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第
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 第一次工业革命揭开了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序幕,第二次工业革命
则将工业化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 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
世界市场的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一次工业革命有什么相 同和不同之处?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较第二 次,工业革命具有哪些特点?
世界市场的发展
相同:两次工业革命都带来了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第 一次工业革命确立了现代工厂制,第二次工业革命确立 了 制、垄断制。
推进新课
世界市场的发展
➢ 不同: ➢ 前者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后者以电力、电动机和内
世界市场的发展
➢ 以电动机为代表的第二次技术革命,使工业革命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电力与电报、电话和无线电通讯等伟大的发明使人类的生活进入了一 个更光明、更美好的新时期,也使世界市场得到进一步发展。资本主 义把全世界都作为它的活动舞台,不间断地掠夺世界各地区,到19世 纪末进入帝国主义时期终于把世界瓜分完毕,世界成为一个有机的整 体,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而最终建立起来。

人教版高中历史第二册精品课件: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人教版高中历史第二册精品课件: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内容索引
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 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 巩固练习 随堂反馈
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
一、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1.条件 (1)欧美各国科学家的科学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 (2)19世纪中后期,科学家把研究成果应用于生产 。
2.成就
表现
主要发明
意义
(1)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 研制发电机
成功 电的广 (2)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 泛使用 问世,电动机也制造出来
[问题思考]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特点。 提示 19世纪末,随着交通工具的革新,世界联系进一步加强,以欧 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国家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 终形成。
提示
2.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史料 1913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 国15%,美国11%,德国13%,法国8%,俄国4%。从1870年至1913年, 原料的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工业发达国家和 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 都加强了。——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史料解读] 史料中划线部分表明世界市场推动了世界贸易发展,改变了世界贸易 格局。
3.表现:在新兴工业和钢铁工业,一些大企业采取各种方式,控制产 品生产、价格和市场,形成了垄断组织。 4.影响:渗入资本主义社会的许多方面,成为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的重 要特征。
知识点拨
三、世界市场的发展 1.条件 (1)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增长,世界各地经济联系更加 密切。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新型 交通工具 和通讯手段的出现,大大加强了世 界各地的联系。 (3)资本主义列强在全世界划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世界的 狂潮。 2.表现:1870年以后的三十多年间,世界贸易额增长了三倍左右;国 际分工日益明显。

人教版高中历史第二册必修2精品课件9: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人教版高中历史第二册必修2精品课件9: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3.商业 (1)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连,相辅相成。 (2)阶段性特征明显,各个时期发展极不平衡,但始终处在“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下 ,发展艰难。 (3)封建社会中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封建政权的巩固,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商业税收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比重逐步增大。 (4)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封建制度的瓦解起了促进作用。 (5)官府控制对外贸易,朝贡贸易占有重要地位,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
雏形(16世 拓展(17-18 基本形成(19世纪 最终形成
纪)
世纪)
中后)
(19世纪末20世
纪初)
推动因 新航路的开 荷、英等国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的殖民扩张
经济发 手工工场协 工场手工业 欧美进入蒸汽 欧美进入电气
展阶段 作时期
时期
时代
时代
主导国 葡、西
荷兰、英国 以英国为首的资国 帝国主义国家
府的苛捐杂税等政策的打击
一、曲折探索——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1.社会主义制度和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1949—1956年底) (1)国民经济恢复——奠基 1949—1952年,新中国仅用三年时间,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为国家开展有计 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2)“一五”计划——建设 ①特点: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相结合,优先发展重工业。 ②成果: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 (3)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确立 ①性质: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②意义: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附:本册知识点总结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农业 (1)以铁犁牛耕为主要方式。 (2)以具有精耕细作、男耕女织特点的小农经济为主。 (3)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租佃关系日渐普遍化。 2.手工业 (1)历史悠久,技艺精湛,长期领先于世界。 (2)产品长期远销欧、亚、非许多国家,享誉世界。因海陆“丝绸之路”,中国获得“ 丝国”和“瓷器大国”的誉称。 (3)官营手工业和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共27张PPT)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共27张PPT)

发源地
与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源
地有何不同:发__生__在__多__个国家
二、兴起时间: 19世纪晚期 三、发源地和中心: 美国、德国 四、开始标志: 1866年西门子研制成发电机
五、标志性成就: 电力的广泛使用
六、主要成就:
家用电器、 交通运输、 通讯工具
西门子-发明发电机、 格拉姆-发明电动机
从煤炭中提取氨、苯等化学产品 80年代
塑料、人造纤维开始投入生产和使用 2)影响 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但也造成环境污染
5、“钢铁时代”到
来 由于炼钢技术
的改进,钢产量大 幅提高,在制造业 和建筑业中,人们 越来越多地使用钢 材取代原来的木材 和铁。
钢铁时代的杰作、巴 黎的标志——埃菲尔 铁塔
社会不公、中小企业破产、失业人员增加;垄断资本家控 制国家政治、经济命脉,要求从经济上瓜分世界导致世界殖 民体系最终形成;客观上传播了资本主义的先进生产方式。
垄断组织出现后,企业规模大了,更有财力去购置先进设备、聘请 专职科研人员乃至设立科研机构,一定程度上减少生产的盲目性。 使科技与生产更为直接的结合起来,推动生产力的更大发展。
政治 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资 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初步确立
垄断组织产生,垄断资产 阶级控制国家政权,列强 向帝国主义过渡
资本主义制度日趋完善
国际 关系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建立经 济霸权;列强加紧商品输出; 使东方从属于西方,资本主 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欧美其他国家崛起,冲击
英国经济霸权,列强加紧资 本输出;东西方联系更加紧 密,但差距扩大;资本主义 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组织形式
经济思想 自由主义
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精品课件4: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精品课件4: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市场条件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不断刺 (直接原因) 激工业发展。 资本条件 疯狂的殖民掠夺以及西方各国通过对本国的
改革,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本。 技术条件 自然科学突破性进展并迅速转化为技术 劳动力条件 自由劳动力增长,工人素质提高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
电的广泛使用 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不同点:
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
项目 时间 显著标志 发明者 起始部门 科技含量 起源国家
生产组织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世纪60—19世纪中
蒸汽机的使用 技师和工人 棉纺织业(轻工业) 科学未与技术真正结合
英国 工厂取代工场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60、70—20世纪初
电力的广泛应用 科学家、工程师
重工业 科学指导,与生产紧密结合
垄断组织
垄断组织的出现
含义:大企业间为控制生产与市场以获取更大利润而 结成的经济联合体。这种控制是通过订立各种协议规 定价格、划分市场、分配产量来实现的。
原因
①生产力的发展(根本原因) ②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直接原因) ③企业竞争求生存的需要
方式:兼并或相互联合
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形成的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最早出现垄断组织的部门(新兴工业):
垄断组织的形成过程
根本原因
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第 二 次 工 业 革 命 的 推 动

产企
社业
会间
化 趋
竞 争
势加
加剧

生 产 和 资 本 的 高 度 集 中

19


到一定
组 织
程度 产

垄 断世 资纪 本末 主 义世 产纪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9年级下册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9年级下册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诺贝尔研制成功多种炸药,并获得专利。凭借自己的发明,他获得 了巨大的财富。诺贝尔逝世后,根据他的遗嘱,他的大部分财产被用来 设立一个奖励基金,每年授予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 和平方面“对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这就是诺贝尔奖。
诺贝尔奖于1901年第一次颁发,1968年,又增设了经济学奖。
意大利 马可尼
马可尼发报机的复制品
1893 无 线 电 报 的 发 明
1911 电 车 的 发 明
德国人西门子发明了世界上第 一辆无轨电车。
贝尔在测试电话,1892 年
1922年8月7日,美国所有的电话都 变成了“哑巴”。因为8月2日,贝尔不 幸与世长辞,葬礼定在8月7日进行。这 一行为目的要让所有的美国人都感受到 ,没有电话的日子是多么的不方便,从 而铭记这位伟大的发明家!
B.瑞典---诺贝尔----现代炸药、无烟炸药=>在军事、工程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
诺贝尔奖
人物扫描 诺贝尔是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和实业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懂得英、法、
德、俄等多国语言。诺贝尔发明炸药经历了极其艰难的过程。1864年, 他的工厂在生产炸药时爆炸,他的弟弟和另外4人死亡。为了避免研究 给他人造成危险,他只好到湖中的船上进行实验。
3、主要标志: 电力和内燃机广泛应用 ?4、主要国家: 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5、主要成就:
(1)电的广泛应用---最显著的成就
①理论基础 英国---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发电机
②发明:
法拉第
(1)电的广泛应用---最显著的成就
①理论基础: 英国---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②发明: 发电机
具体表现பைடு நூலகம்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1911年的某一天,有一位英国曼彻斯特商人查尔斯,他要取道 法国赴美国洽谈生意,他打电话给美国的朋友预约好到达的时间,然 后穿上时髦的涤纶面料做的衣服,坐电车到码头,乘汽船渡过英吉利 海峡到达法国。当他到达时,已近日暮,看到大街上灯火通明。第二 天,他便搭乘飞机匆匆赶往美国华盛顿,到达机场时,他多年的朋友 威廉热情地从一辆汽车中迎了出来,把他接到家中,吃过晚餐后,威 廉热情地邀请查尔斯去看电影。闲聊中,查尔斯告诉威廉,他这次洽 谈的是一笔新塑料制品和化肥及电脑配件生意。如果谈成就马上给自 己的合伙人必微信报喜,并准备用远洋轮船将货物运回曼彻斯特。
生产关系: 出现垄断组织
根据材料分析:垄断组织是如何形成的?
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
资本主义生产组织的变化:
手工工场
工厂
垄断组织
生产关系: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垄断 组织,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材料:“1870年以后的三十多年间,世界贸易额增 长了三倍左右。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的非 工业国家生产的粮食和原料源源不断地运往工业化 国家,工业化国家生产的工业品则销往全世界,国 际分工日益明显”。
——《世界史》
生产结构:
重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三:垄断组织在形成过程中,自然免 不了兼并。兼并一般都是设备先进、管理 有方的企业吃掉和收买效益差的企业,兼 并后又以先进的那一套去改变落后的部 分。就是自愿联合与合并,在结成一体统 一经营后,也要采用先进的方式经营。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四:美孚石油公司是一家典型的垄断 公司,它拥有采油、炼油到运输、销售的 几乎所有石油产品的生产和经营部门,它 生产的石油一度占美国市场的90%以上, 垄断了美国石油和石油产品市场。

材料六:

人之一心,天 理 存, 则 人 欲 亡 ;人 欲 盛 , 则 天理 灭

臣子无说君父 不 是底 道 理 , 此 便见 得 是 君 臣 之义 处 。

为臣须敬,为 子 须孝 … … 物 物 各具 此 理 … … 三纲 五 常 终 变 不得 。

——【宋】朱 熹 《朱 子 语 类 》

人但率性而为 … …人 能 自 治 … …条 教 禁 约 ,
便利人们出行, 扩大活动范围
新工业和新材料
特点3: 形成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体系
化学工业的产生
诺贝尔和炸药工业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材料一:
第二次工业革命前后英国铁和煤产量
推动生产力巨大发展,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材料二: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产生了以纺工业、 机器制造业、铁路运输业和煤炭工业为主的工业群。 第二次工业革命一方面带动了一个新工业群的出现, 如电力工业、电器工业、化学工业、石油工业、汽车 工业等;另一方面也使旧的工业部门由于生产技术的 改造而得到飞跃发展,钢铁工业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 。这不仅是一个量的增长,而且是质的突变。因为重 工业的发展使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结构发生了变 化,它们开始由轻工业为主导转化为重工业为主导, 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并为其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 了物质技术基础。

——【清】《长 州 县 志 》

闻名全国的山 西 潞 绸 最盛 时 共 有 绸 机一 万 三 千 余 张, 由 于 明 王 朝无 休 无 止 的 打击 搜 刮 , 到 明末 只 剩 下 两 千 余张 。 清 顺 治 时, 只 剩 三 百 余张 。

——韩大成《 明清 社 会 经 济 初探 》

农事实为立国 之 本… … 国 家 要 务, 莫 如 贵 粟 重农 。 朕 观 四 民之 业 , 士 之 外, 农 为 最 贵 。故 农 为 天 下 之本 务 , 而 工 商 皆其 末 也 。
——《历史•必修2》
以上材料说明什么问题?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右图所示建筑享誉全球,据史料记载是为了展示“钢铁 时代”的辉煌,你认为这座建筑应建于何时? A、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B、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C、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期 D、“二战”时期
第二次工业革命与国际格局
材料1:1870—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 国家工业生产总值的比较
启示:
1、英国学者安德鲁波特说:“当英国人从陶醉中惊醒,猛然看见帝国上空 的夕阳时,新的太阳已经在大西洋的另一端的美洲大陆上升起。那将是世 界大国命运的又一次兴衰消长。”引起“又一次兴衰消长”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 B、经济危机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市场的争夺 C、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D、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皆不必用

——【明】李 贽 《 李氏 文 集 》

天下之治乱, 不 在一 姓 之 兴 亡 …… 缘 夫 天 下 之大 , 非 一 人 之所 能 治 , 而 分治 之 以 群 工 。

——【明】黄 宗 羲《 原 君 》

材料七:

机户不得逾百 张 …… 零 星 机 户 ,凡 机 户 人 口 多者 , 便 有 织 机三 、 四 具 , 人口 少 者 , 只 有一 二 机 。

——【清】《 清 圣祖 实 录 》

大率商贾习俗 , 富 则 教子 弟 读 书 … …凡 买 产 业 , 自当 以 田 地 为 上, 市 厘 次 之 ,典 与 铺 又 次 之。

——【清】《江 阴 县 志 》

材料八:

李贽敢倡乱道 , 惑世 诬 民 , 便 令厂 卫 五 城 严 拿治 罪 。 其 书 籍已 刊 未 刊 者 ,令 所 在 官 司 尽搜 。
人物
国籍 重要发明
根据表格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第 二次工业革命成就最多的是哪两个国家?
爱迪生 奥托
美国 德国
电灯、电池、摄影机、 放映机、发电站
煤气内燃机
特点1:工业革命在几个先进国 家同时进行
戴勒姆 德国 汽油内燃机
国家: 美国和德国
狄塞尔 卡尔本茨
福特
德国 柴油内燃机 德国 汽车 美国 用流水线生产汽车
第一次工业革命: (1)欧美列强为扩大海外市场,发 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誉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开始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 术,近代工业产生(包括洋务企业和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第二次工业革命: (1)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中国完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掀起救亡图存运动高潮。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明】《 明 神 宗实 录 》
英国 法国 美国 德国 1870 31.8% 10% 23.3% 13.2% 1913 14% 6% 35.8% 15.7%
图表反映了什么现象?出现这一历史 现象的历史根源是什么?
美国德国工业生产超过英法。
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和德国采用 新技术、新设备
材料2:德国现自己的一个邻国让出 土地,向另一个邻国让出海洋……这 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我们也要给 自己一块光明的土地、一块阳光下的 地盘。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是个什么样的时代? 1、经济上: 欧美各国工业革命相继完成
2、政治上: 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资本主义 在世界范围内战胜封建主义
(美国内战、俄日中改革、意德统一)
推动第二次 工业革命到来
3、国际上: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18世纪时,人类的生活方式实 质上与古代的埃及人和美索不达米 亚人的生活方式相同。人类仍在用 同样的材料建造房屋,用同样的牲 畜驮运自己和行李,用同样的帆和 桨推动船,用同样的纺织品制作衣 服,用同样的蜡烛和火炬照明。然 而今天,金属补充了石块和木头; 铁路、汽车和飞机取代了牛、马和 驴;……大量合成纤维织物与传统 的棉布、毛织品和亚麻织物竞争; 电使蜡烛黯然失色,并已成为只要 按一个开关,便可做大量功的动力 之源。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
埃 菲 钢尔 铁铁 时塔 代 的 杰 作
阅读课本P18页第1段,归纳:
1、背景: 工业革命使欧美资本主 义经济迅速发展
科学研究突飞猛进,新技 术、新发明层出不穷 2、开始时间: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3、特点2:
科学研究同工业 生产紧密结合
新能源 之 电气时代
新能源 之 石油
石油开采和 石油化工工业 内 燃 机 汽车和飞机等 新交通工具
2、某历史课外兴趣小组办了一期黑板报,有如下的一段宣传材料:这个
发明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更明亮的“眼睛”,而不再害怕大自然的黑
暗。请你给宣传材料的“发明”添加一个合适的标题
A、信息时代的到来
B、理性时代的到来
C、蒸汽时代的到来
D、电气时代的到来
3、19世纪晚期,内燃机安装在拖拉机、播种机、脱粒机等机械上。机器
业 2、生产结构:规模扩大,社会化增强,形成以重工业

为主导的工业体系
命 3、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 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4、生产关系:出现垄断组织,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5、国际关系: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掀起瓜分世界狂潮,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拓展应用
请同学们穿越时空,找一找英国商人查尔斯先生在1911年享受的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哪些是可能的?哪些不可能?为什么?比一 比哪个同学发现的多?
——德国外交大臣皮洛1897
材料2中德国提出出什么要求?他 提出这样的要求的依据是什么?
目的:重新瓜分世界
依据: 第二次工业革命德国工业发展 迅速,国力增强
1、工业革命在几个先进国家同时进行
特点 2、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3、形成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体系
二 影响:
次 工
1、生产力: 生产力飞速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