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指疵(2015年各地语文卷)
2015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共3套部分试卷含答案解析) (7)

(2)章文心用“时间存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小说第 3 段,介绍了史力工作后的哪些情况?请简要概括。(4 分)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指出其表达效果。(4 分)
(2)请你为下面这则消息拟写标题。(2 分) 5 月 18 日,北京市 152 家博物馆将与学校对接,让中小学生走进博物馆参加体验式学
习。这些 博物馆推出的活动各具特色:首博的“看文物说历史”,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 的“古生物模型制作”,中国农业博物馆的“种子达人”等。博物馆的这些举措,旨在推动 社会大课堂常态化,使中小学生在“大课堂”中提升综合素质。
)
(4)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出师表》)
(5)杜甫在《春望》中写因战火不断,跟家人难通音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
二、古诗文阅读(23 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 8~9 题。(5 分)
送友人 薛涛 水国①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②杳如关塞长。
实只要史力到管委会说明情况,补发一个存折就可以了。但他觉得毫无必要,章先生传授的
做人、做学问的道理,才是他真正的积蓄。
三度寒暑过去了。史力在先生的指导下,将当年的硕士论文,扩展成近二十万字的专著,
由先生推荐出版了。先生又写了推荐信,让史力到江南大学中文系去应聘当合同制教师,并
告诉他:“你一边上课,一边考博士,只要肯下功夫,是可以留校的。”
2015全国二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2015年高考真题及答案——语文(青海、西藏、甘肃、贵州、内蒙古、新疆、宁夏、吉林、黑龙江、云南、海南、广西)新课标II)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主考正好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
卸载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
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品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
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观众、听众的再创作。
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否定”三个要素。
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所谓“空缺”,是语言结构造成的各个图像间的空白,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现的图像片断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图像系统;所谓“否定”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现实具有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
2015全国二卷高考语文试题与答案--完整版

2015年高考真题及答案——语文(青海、西藏、甘肃、贵州、内蒙古、新疆、宁夏、吉林、黑龙江、云南、海南、广西)新课标II)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主考正好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
卸载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
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品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
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观众、听众的再创作。
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否定”三个要素。
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所谓“空缺”,是语言结构造成的各个图像间的空白,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现的图像片断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图像系统;所谓“否定”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现实具有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
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
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富意象.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
2015年全国各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汇总二)(共7份)

2015年全国各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汇总二)(共7份)目录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浙江卷)---------2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重庆卷)---------13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上海卷)---------23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四川卷)---------35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广东卷)---------45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天津卷)---------57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山东卷)---------69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浙江卷)本试题卷共9页。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纠葛.(gé)瓜蔓.(màn)牛皮癣.(xuǎn)为.(wèi)虎作伥B.惬.(qiè)意觊.(jì)觎蒙.(mēng)蒙亮扺.(zhǐ)掌而谈C.谄.(chǎn)媚压轴.(zhóu)一溜.(liù)烟间不容发.(fà)D.豆豉.(chǐ)箴.(zhēn)言轧.(zhá)马路开门揖.(yī)盗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风电属于绿色清洁能源,行业主管部门和相关企业不能墨守成规,应该把握机遇,发挥我国幅原辽阔、风能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风电。
B. 许多造诣不能与他媲美的人早已声名雀起,他却仍然不急不躁,保持着艺术家应有的淡泊与执着,相信自己终究会跻身真正的大师行列。
C. 为了抑制城市机动车数量的快速膨胀,某市实施限牌新政,规定参与摇号竞价的申请人必须持有驾照,这一门槛绊住了7万多人。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湖北卷含解析).docx

2015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湖北卷,含解析)本试题卷共8 页,六大题23 小题。
全卷满分150 分。
考试用时150 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 A 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 15 分,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缜(shèn)密感喟(kuì)..B.镶(xi ānɡ)嵌驰骋(chěnɡ)..(chu án)飞紫蔷薇( wēi).暗香盈( yínɡ)袖.栀( zhī)子花逸兴遄..C.热忱( ch én)别( bi é)扭康乃馨(xīn)积微成著....(zhù)D.菜肴( yáo)酣( hān)畅蒲( pú)公英春风拂(f ó)面....【答案】 B【考点定位】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商埠绰约扣人心弦扶老携幼B.博奕翘楚以逸待劳固若金汤C.笃信聪慧日臻成熟灸手可热D.溃乏矫情所向披靡汗流浃背【答案】 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选 A 项。
B 项中,“博奕”错误,本意是下棋的意思。
所以应为“博弈”。
C 项中,“灸手可热”错误,应为“炙手可热”。
D 项中,“溃乏”错误,应该是“匮乏”。
【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015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II卷(精校Word版,含答案)

绝密★启封前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新课标II卷)语文适用地区:青海、西藏、甘肃、贵州、内蒙古、新疆、宁夏、吉林、黑龙江、云南、广西、辽宁、海南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題.①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
②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家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
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现众、听众的再创作。
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
③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否定”三个要素。
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所谓“空缺”,是语言结构造成的各个图像间的空白,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现的图像片断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田像系统;所谓“否定”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现实具有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富意象。
④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
2015全国二卷 高考语文试题与答案--完整版

2015年高考真题及答案——语文(青海、西藏、甘肃、贵州、内蒙古、新疆、宁夏、吉林、黑龙江、云南、海南、广西)新课标II)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主考正好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
卸载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
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品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
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观众、听众的再创作。
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否定”三个要素。
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所谓“空缺”,是语言结构造成的各个图像间的空白,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现的图像片断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图像系统;所谓“否定”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现实具有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
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
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富意象.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
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含答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语文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宋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在此背景下,宋代的货巾流通和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开创了古代金融的新篇章.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
信用形式有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多种形式。
借贷分为政府借贷和私人借贷。
政府借贷主要表现为赈贷的形式,在紧急情况下通过贷给百姓粮食或种子的方式,帮助他们度过困境。
私人借贷多为高利贷,它可以解决社会分化和“钱荒”带来的平民百姓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满足特殊支付和燃眉之急的需要。
质、押是借贷的担保形式,由质库、解库等机构经营。
质属于动产担保,它必须转移动产的占有;押属于不动产担保,通常将抵押物的契约交付债权人即可.债务人违约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
典作为不动产转移的一种形式是在宋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典权人向出典人支付典价后,在典期内就占有了出典人典产的使用权和收益支配权,出典人也不必向典权人支付利息。
宋代的商业贸易非常发达,但存在着通货紧缩现象,故赊买赊卖行为也很普遍,几乎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所有物品都能进行赊买赊卖。
从实际效果看,它解决了军需、加强了流通,更重要的一点,它对束缚生产流通扩大和发展的高利贷构成了冲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商业贸易对货币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社会中货币供给和流通状况不尽理想,表现为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货币供给数量的有限性,以及大量流通的铜铁钱细碎和不便携带的特性,其结果是抑制了经济发展。
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在高度发达的造纸和印刷技术保障下,通过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和官府的强制推行,宋语文试题第1页(共10页)代社会陆续出如现了诸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纸质信用工具。
茶引、盐引要求相关人员先用粮草或现钱的付出作为取得的条件,然后凭此类纸质信用工具异地兑取现钱或政府专卖货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试题指疵(2015年各地语文卷)一、新课标卷Ⅱ文言文阅读选文里有下面两段文字。
幼而卓荦,初读<诗>,(至“击鼓其镗,踊跃用兵”,“羔裘豹饰,孔武有力”,因)舍书叹曰: “大丈夫在世(当如是),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安能区区专事笔砚也!)”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
【括号内的文字在试题里被删除了。
被删除的文字并不艰深,也不烦琐,对理解来护儿的性格为人又很重要。
删除之后严重影响考生对文意的理解。
<诗经>里的篇什,农事诗、羁旅诗、言情诗、讽喻诗、庙堂诗、祭祀诗、讽刺诗,占大多数;描写军旅生活的篇什并不多。
初读<诗>而使来护儿发出当为国灭贼的感慨,令人觉得一头雾水。
】会周师定淮南,(乃归故里)。
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
及开皇初,宇文忻、(贺若弼)等镇广陵,(并甚相礼重,除大将军,领本乡兵,破陈将曾永,以功授仪同三司。
)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括号内的文字在试题里被删除了。
考生读了经过删除的文字,会觉得来护儿不是隋朝政权的将领,怎么在平陈之役中立了功呢?】高考语文命题,根据考试的需要,对选文进行必要的删改,本来无可厚非。
但是应以上下文意连贯,不影响考生理解为前提。
不顾这个前提进行删改,便是让水平不同的考生都去胡乱猜测,影响了高考的严肃性和公正性。
二、安徽卷有人说到“经”,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于“经典”,而提起“中国经典”,就转换成“儒家经典”,这种观念有些偏狭。
(第一题选文第一段)<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辞源>新版都把“经”解释为“经典”。
事实上,现代汉语里所说的“经典”,在古代汉语里称为“经”;就像今天所说的“人民”,在古代称为“民”一样。
这里却说“经”不等同于“经典”,但是有什么不同,又没有给出说明。
拿来做为试题的选文,不能不考虑语言的规范性与准确性。
中国经典一般意义上与经应该是一致的,但将其转换成“儒家经典”的观念在作者看来则有些偏狭。
(第一题A选项,要求考生判断其是否符合原文意思)原文说经不等同于经典,换一种表述,即“经典不等同于经”,那么“中国经典”与“经”就是不一致的。
所以这个选项不符合原文的意思,考生可以作出这样的判断。
但是这对于考查考生的阅读能力没有意义。
在讨论中国文化的语境中,经与经典没有什么不同,中国经典与经也没有什么不同。
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与玩文字游戏毕竟不是一回事儿。
三、重庆卷高卧小船梢,仰看插江峰色。
都被绿波皴断,是丛篁幽石。
天开十折画屏风,遮住半江黑。
仔细乱篙撑处,怕悬崖崩坼。
第11题第(2)小题作者为何说“乱篙撑处,怕悬崖崩坼”?命题人给的答案是,“作者担心竹篙一撑,把江中的山影漾乱,美景被破坏”。
船要前行,必须用竹篙撑,美景一定会被破坏,怕也没用。
事实上,作者看到江岸的悬崖高危,江水又十分清澈,就跟撑船的师傅开玩笑“师傅,你可要小心噢,千万不要用篙点着悬崖,小心它崩塌。
”这是用夸张的手法,极写悬崖之高危与江水之清澈。
第18题瞿塘峡南岸的白盐山有一处巨大的临江石壁,上面书写着自宋以来的篆、隶、楷、行等字体的数十块摩崖石刻,气势恢宏,与瞿塘峡雄伟的气势相得益彰。
命题人要求识别出这个句子的语病并加以修改,给出的答案示例是------将“······临江石壁,上面书写着······的数十块摩崖石刻”改为“······临江石壁,上面有书写着······的数十块摩崖石刻”。
原句第一个分句的主干是: “上面书写着······字体的摩崖石刻”。
修改后的主干是: “上面有书写着······字体的摩崖石刻”。
原句有两处语病。
①“上面有石刻”,原句里残缺动词“有”。
②“书写着字体”,动词与宾语不配搭。
只能说“用···字体书写”,不能说“书写···字体”。
答案示例把第一处语病糾正了,第二处仍未糾正。
正确的答案是-------上面有数十块摩崖石刻,这些摩崖石刻是宋代以来书法家用篆、隶、楷、行等字体创作的书法作品。
注意,学生多数不知道什么是石刻。
石刻是刻有文字或绘画的石壁。
刻有文字的石刻属于书法作品。
四、山东卷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
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
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张元幹<卜算子>)第14题第(1)小题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
命题人给出的答案“湿”字描写地面浓重的风露水气使行云也充满湿气而显得厚重凝滞,突出了外在环境的潮湿阴冷,表现了作者凄凉和沉重的心情。
②“迷”字,描写水面迷蒙的雾气使归舟迷失了方向,烘托出朦胧迷茫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迷惘。
答案中对“湿”字的解说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①“风露”肯定是偏义复词,指露水。
“风”不会使行云“湿”。
②露,是在地面,比重大;行云,是在空中,比重小,并且本身就是湿气。
说风露使行云充满湿气是违背生活常识的。
③上片前两句对偶工整。
“行云”与“归艇”相对。
归艇,是指作者乘坐的小艇;行云,则应是指漂泊在沙溪(即词中的沙水,河名,在福建,是闽江上游的一条支流)的游子(作者自己)。
④风露湿行云,是说浓重的露水打湿了作者的衣服。
五、北京卷琅然,清圆,谁弹? 响空山。
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
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
荷篑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
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
山有时而童巅,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
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
(苏轼<醉翁操>)第19题欧阳修<醉翁亭记>描写了琅玡山四时的景色,表现了作者以山水自适、与民同乐的情怀。
与之相比,苏轼这首<醉翁操>所描写的景色和所表现的情怀有何不同?这个问题实际上有两问。
第一问是两篇作品描写的景色有何不同,第二问世两篇作品所表现的情怀有何不同。
第一问无法回答。
因为苏轼的<醉翁操>所描写的是醉翁(欧阳修)与琅玡山鸣泉互为知音、互相欣赏、互相思念,并没有描写什么地方的景色。
“月明风露娟娟”,只是说醉翁在明月之夜睡不着觉而欣赏琅玡山鸣泉,实际上还是在衬托鸣泉声的优美。
描写景色的篇什中可以有声音描写,描写声音的篇什却不能说是描写景色。
硬要问苏轼的<醉翁操>描写了什么景色,不符合原作的实际。
六、天津卷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静无车马尘。
渐散紫烟笼帝阁,稍回晴日丽天津。
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
管领风光惟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第14题第(2)小题结合诗句说明颈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命题人给的答案是:①对仗,如“花飞”对“柳拂”, “红香湿”对“柳色匀”。
②比拟,如“柳拂”。
③从视觉、嗅觉、触觉等多角度(运用通感)进行描写,如“衣袖红香湿”。
“拂”的意思是轻轻擦过,例如“春风拂面”,并不是拟人。
柳拂鞍鞯,是柳枝轻轻擦过马鞍,也不是拟人。
颈联没有运用比拟的表现手法。
嗅觉可以感受气味,也可以感受湿润。
例如“我们呼吸着沙漠上干燥的空气”。
“衣袖红香湿”其实就是说雨后湿润的花落到衣袖上,使衣袖也染上了香味,并非运用了通感。
律诗的颔联与颈联都对仗,对仗并非为这首诗颈联所特有的表现手法。
事实上,这首诗的颔联所运用的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借景抒情,通过描写红花湿袖、绿柳拂鞍这些春天雨后特有的景色,表现诗人因好友回京任职的喜悦之情。
其次才是从视觉、嗅觉等不同的角度来写对雨后春景的感受。
第三是对偶工巧,音韵和谐给人美感。
七、浙江卷1、第3题C项长期以来,杀虫剂、除草剂、增效剂等各种农药所导致的污染,严重侵害着与农业、农村、农民息息相关的城市环境与市民生活。
(命题人认为这个句子中“息息相关”的运用是正确的)这个句子的语病很隐蔽。
让我们先来举几个最常见的例子。
①地球生态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
②国家的兴亡与民众福祉息息相关,覆巢之下是没有完卵的。
③诗人的歌唱与劳苦大众息息相关。
息息,每一次呼吸。
从上面的三个例子中可以看出,“息息相关”使用的模式是“某无生命的事物与某有生命的事物息息相关”。
上面三个句子如果颠倒过来说,都很滑稽。
就第3题C项的语境而言,只能说“城市环境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或“农业生产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
这个选项应改为“长期以来,杀虫剂、除草剂、增效剂等各种农药所导致的污染,严重影响着城市环境与市民生活。
因为农业生产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
这个选项所表达的思想观点也让人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
句子的作者所表达的观点是,农业农村农民侵害着城市环境与市民生活。
农药是农业农村农民生产出来的吗?农药所导致的污染难道不是首先侵害了农村农民吗?板子应该打到谁身上难道不是很清楚吗?2、第4题A项只有当促进艺术电影繁荣成为社会共识,从源头的创作方到末端的受众方的各环节都得到强有力的支持,艺术电影才能真正实现飞跃。
命题人认为这个句子没有语病。
实际上,这个句子里的介词“当”残缺宾语“时”。
应当在“支持”后面添“时”。
3、第5题填入恰当的一项后,便是如下的文段--------我需要清静······最好去处是到个庙宇前小河旁边大石头上坐坐,这石头是被阳光和雨露漂白磨光了的。
雨季来时上面长了些绿绒似的苔类。
雨季一过,苔已干枯了,在一片未干枯苔上正开着小小蓝花白花,有细脚蜘蛛在旁边爬。
“最好去处是到个庙宇前小河旁边大石头上坐坐”,一种句式是“最好的去处是······”另一种句式是“最好是到······坐坐”。
很明显是把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了。
4、第二大题第(一)题选文所要说明的问题只不过是,人的思维活动在没有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时所使用的语词是不稳定的,思维单位与语言单位是不同的。
本来是简单明白的常识,选文却故作高深故弄玄虚制造几个新概念来吓唬人。
选文的结论“心灵和心灵之间的直接交流是不可能的”,也违背人们的常识。
什么叫“心有灵犀一点通”、“心心相印”?热恋中的情人心灵不能直接交流吗?颐指气使、使眼色,都是什么意思?聋哑人不能与人交流吗?用这样的文章来考学生还有科学性与区分度吗?5、第16题A项对“坎”字的解释也不对。
“坎”字没有“洞穴”这个义项,在屋内墙壁上挖洞穴藏书也完全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