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与自然的和谐

人与自然的和谐人类自诞生以来,与自然环境发展形成了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漫长的岁月中,人类通过与自然的相互作用和适应,与自然和谐共生,相互促进了自身的进步与发展。
本文将探讨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如何维护和谐共生的方式。
一、生态系统的和谐生态系统是地球上各种生物和非生物要素相互作用的综合体,是自然界中一切生命在地球上的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人类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维系着整个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
1.1 相互依赖关系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依赖、密不可分。
自然界提供人类生存所需的空气、水源、土壤、光照等基本要素,而人类则通过各种方式利用这些资源,满足自身的需求。
如水资源对人类而言是生命之源,而人类的活动也会对水资源产生影响。
只有保护好水源,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人与自然才能实现和谐发展。
1.2 循环利用资源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还体现在资源利用上。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循环利用,减少浪费,是保护环境与自然生态的关键。
例如,能源的有效利用、废弃物的分类回收、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等,都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表现。
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要条件。
2.1 保护野生动植物野生动植物是自然生态环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与人类共同生活在同一个生态系统中。
保护野生动植物,维护其栖息地和生存条件,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合理开展野生动植物观赏活动,加强教育宣传,提高人们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视,也是和谐共生的重要举措。
2.2 生态环境保护保护自然环境,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础。
通过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控制土地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与平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三、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可持续发展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方式,旨在满足当前世代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子孙的利益。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而与自然和谐相处对于我们的生存和发展而言至关重要。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不仅能够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还能够促进人类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因此,我们需要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采取积极的行动,推动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
首先,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环境。
如今,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气候变化、空气污染、水资源匮乏等挑战不断增加。
这些问题的背后有一个共同的原因,就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盲目开发和过度利用。
如果我们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继续大规模破坏自然环境,那么最终将引发更为严重的环境危机。
然而,如果我们能够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破坏,就能够有效地预防环境问题的发生,实现可持续发展。
其次,与自然和谐相处维护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是自然界中各种生物和环境要素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一种状态。
当人类对自然进行破坏、污染时,会打破生态平衡,导致物种灭绝、生态系统崩溃等严重后果。
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要尊重自然界的规律,保护生物多样性,避免过度开发和污染。
只有保持生态平衡,才能够保障我们和其他生物的生存权益,实现生命共同繁荣。
此外,与自然和谐相处有助于促进人类的身心健康。
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带来了生活压力的增加,许多人面临着心理和身体健康问题。
而与自然亲近,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对于缓解压力、舒缓身心疲惫具有积极的作用。
研究表明,接触大自然可以降低焦虑、抑郁的程度,改善睡眠质量,增强免疫力。
因此,人们需要努力寻找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机会,与大自然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以提升自身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行动。
首先,要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学校、家庭、社会等各个方面都应该加强环境教育,让每个人都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其次,要制定和执行严格的环境法律和政策,对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惩罚和限制。
同时,还应该鼓励绿色生产和消费,减少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消耗。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类作为地球上最智慧的生物,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我们随时都能感受到自然的美丽与力量,但我们也必须承认我们对环境的破坏与过度开发。
保护环境、和自然和谐相处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必然的趋势。
本文将探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实践的建议。
首先,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对于我们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自然为我们提供了清新的空气、丰富的水资源、肥沃的土地和丰富的物质资源。
没有这些自然赐予的恩惠,我们将无法生存,更别提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珍惜自然资源,合理利用,避免浪费。
其次,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对于生态平衡的维持至关重要。
自然界的万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构成了复杂而稳定的生态系统。
一旦人类破坏了这种平衡,将带来严重的后果,如水土流失、植被减少、生物物种灭绝等。
只有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才能保障我们和后代的生存权益。
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我们应该推广环境教育,培养人们对自然的尊重和对环境问题的认识。
通过教育,人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自然的价值和脆弱性,并且学会保护和维护环境。
其次,政府应该加强环境监管,制定更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大对环保科技研发的投入,推动环境友好型产业的发展。
第三,企业和个人也应该承担起环保责任。
企业要履行社会责任,推行绿色生产,减少环境污染。
个人应该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减少废物产生和能源消耗。
总之,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只有通过我们的努力,才能实现一个美丽而可持续的地球。
人与自然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互相依存、互相影响的关系。
我们应该从心底尊重自然,感激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绿色发展,为我们和下一代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end-。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指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建立一种平衡、和谐的关系。
首先,人类应该尊重自然并与之保持互动。
人类应该认识到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保护和维护自然环境的稳定。
这包括保护野生动植物、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
其次,人类应该学会与自然相互依存。
自然界提供了人类生活的各种资源和生态服务,如水源、空气质量、气候调节等。
人类应该明白,自然环境的破坏会给人类社会和个人带来不利影响,因此需要保护和维护自然环境,以确保我们的健康和幸福。
此外,人类应该通过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利用和管理自然资源。
可持续发展意味着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会损害对未来世代的需求。
人类应该推动使用可再生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以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
最后,人类应该重建与自然的联系。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经常远离自然,与现代科技世界紧密相连。
然而,大量研究已经证明,与自然接触会提高人们的身心健康。
人们可以通过户外活动、园艺、旅行等方式来与大自然接触,重新建立与自然的联系。
总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维护地球生态平衡和人类持续发展
的基础。
保护自然环境、依赖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重建与自然的联系都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途径。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一直都是一个话题,人类在实现自己利益的同时,也经常对自然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如今,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对于自然环境的保护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起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展开探讨。
一、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首先体现在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方面。
现代化的飞速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破坏性的工业化生产模式,过度的开采和污染,让自然环境遭受到空气、水源、土地等多方面的严重损害。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最小化生态破坏。
例如,产业企业在生产中应该推广绿色制造和低碳生产的方法,减少对环境资源的耗损。
对于生态环境的治理,政府应该加强监管和管理,完善自然资源保护法规和相应政策。
同时,我们也应该在生活中积极参与环保活动,从小事做起,例如,减少污染,降低能耗,节约资源等一系列的行动,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
二、尊重自然与生物多样性尊重自然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基本前提。
人类不应对自然环境进行过度改造和过度利用,因为这不仅会给自然环境带来伤害,还会威胁到人类自身的安全。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的关键之一,它不仅体现了自然环境的丰富性,也是保持生态平衡所必需的。
我们应该尊重自然和生命,避免对生物多样性造成破坏。
如果我们能够保护和维护自然生态环境,不仅能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态福利,还能够促进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和自然界的平衡与稳定。
三、开展自然教育和环保教育开展自然教育和环保教育是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有效手段。
自然教育和环保教育不仅有助于加深人们对环保的认识和了解,也有助于唤醒人们对自然的敬畏感和保护意识。
自然教育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生态环境和自然事物,启发其对生命和自然的探索和发现,激发其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行动力。
环保教育可以推动人们养成节约能源、勤俭节约和环境友好习惯,强化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通过共同参与和实践,我们可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自古以来就备受关注。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乎人类的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
本文将从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利用与保护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三个方面论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一、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因而保护生态环境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首要任务。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保护生态环境则能够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维护气候的稳定等。
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保护生态环境,例如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加强环境监测与防治、推行生态农业等。
二、资源利用与保护资源是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基础,但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类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浪费导致了资源枯竭与环境破坏。
为了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我们需要更加合理地利用和保护资源。
这包括改善能源结构,发展可再生能源、提倡节能减排等措施。
通过合理的资源利用和保护,人类可以满足自身的需求,同时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压力。
三、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持生态平衡的关键。
而人类的活动,例如森林砍伐、水域污染、过度捕捞等,给生物多样性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我们需要加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这可以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野生动植物的保护措施、推行可持续的渔业等方式实现。
保护生物多样性不仅有助于实现生态平衡,同时还能够保护自然资源和促进生态旅游的发展。
总之,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一个综合性问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通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利用与保护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我们可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推动可持续的发展。
只有这样,人类才能真正实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共同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优秀范文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优秀范文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和思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被视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并以一些实例来加以证明。
首先,和谐共生意味着人类应该尊重自然并与之协调相处。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和过度消耗给地球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
因此,为了实现和谐共生,我们需要转变我们对自然资源的态度,采取可持续的开发模式,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
例如,世界各国纷纷加强环境保护,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并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保护环境。
这些努力有助于实现人类与自然的良性互动,推动可持续发展。
其次,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还需要我们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繁荣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各种物种的存在和相互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许多物种正面临灭绝的威胁。
为了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我们需要更加重视物种的多样性保护,并采取行动来减少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例如,建立自然保护区、恢复退化的生态系统、禁止非法捕捞和砍伐等措施,可以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此外,和谐共生还需要我们关注气候变化问题。
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和自然环境都带来了巨大挑战,如频发的极端天气事件、海平面上升和生态系统退化等。
为了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我们需要采取行动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并加强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
例如,发展清洁能源、倡导低碳出行、推广可循环利用的产品等举措,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压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最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需要我们加强环境教育和公众意识的提升。
只有人们意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密切相关,才能更好地采取行动来保护环境。
因此,教育机构和媒体应该加强对环境保护知识的普及,培养人们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感。
同时,政府和社会组织也应该加强环境保护政策的宣传,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
综上所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义及方法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义及方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意味着人类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并和谐相处,这对于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维护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义以及实现这种和谐的方法。
和谐共生的意义1. 生态平衡: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
我们依赖自然资源供养我们的生活,但过度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会破坏生态平衡。
通过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可以保护和维持自然系统的稳定性,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环境保护:和谐共生有助于保护环境,减少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
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了重大威胁。
通过采用环保意识和行为,我们可以减少污染、保护自然资源,并创造更清洁、健康的环境。
3. 生物多样性:和谐共生对于保护和促进生物多样性也至关重要。
保护各种濒危物种、保育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限制非法狩猎和非法捕捞等行为,是实现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举措。
实现和谐共生的方法1. 可持续发展:实现和谐共生的关键是采取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方法。
可持续发展旨在满足当前的需要,同时确保不会削弱未来的发展和资源。
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并注重社会公正和经济发展的平衡。
2. 环保教育和意识提高:通过环保教育和意识提高,我们可以增强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培养出更多的环保意识和行为。
教育与宣传可以促进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的认识,从而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减少对自然的破坏。
3. 资源管理和保护措施:实施科学的资源管理和保护措施是实现和谐共生的重要措施。
建立和执行有效的环境法规政策,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加强水资源、土地资源和森林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对于保护自然并实现和谐共生至关重要。
4. 促进可持续生活方式: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是实现和谐共生的重要方面。
通过推广可持续生活方式,如能源节约、低碳出行、垃圾分类和减少浪费等,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压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人与自然如何和谐共存
摘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问题,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长期谋求解决的一个根本性课题。
长期以来,由于人类对自然界及其发展规律认识不足等方面的原因,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方面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自然界也在悄悄地报复人类。
面对着越来越严重的生态危机,重新探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问题尤其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深刻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对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意义,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人类自然和谐发展
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大,生产力明显地提高,经济发展迅猛。
但是,随即而来的是,对自然的破坏和对资源的过度开发与消耗,使得环境变得越来越恶劣。
近年来,我国长江中下游七省多次发生严重旱情,近3500万人受灾,洞庭湖、鄱阳湖、洪泽湖难觅烟波浩渺,不见碧波荡漾,昔日的天泽水乡如今却成了一望无际的草原……,人类与自然如何和谐共存,俨然成为当今全球人类的重要课题
一、自然的概念及人类的破坏
广义的自然界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客观物质世界,而狭义的自然界则指与人类社会相区别的物质世界,人类要和自然和谐共存,指的是狭义的自然界。
人类生存在地球,依靠自然界供给适于人类生存的环境、食物、气温、大气等等,自然界就是人类的母亲。
自然界赋予了人类生命和生存的条件,但是,人类现在的所作所为,却像是在糟蹋着自己的母亲,理所当然地享受着母亲的给予的爱,却时刻伤害着自己亲爱的母亲!
看看那被造纸厂的废水污染了的江河,看看那被水泥厂的废气充斥着的空气,看看那被大肆虐杀的珍稀动物,看看那被大量砍伐的森林,看看那严重水土流失的土地,看看那“蜗居”在高楼大厦的小鸟,看看那吃了瘦肉精的猪,看看那镉超标的大米,看看那地震引发的核辐射事件……每一个事件、每一个场景,都是人类造成的!人类过度的开发和消耗,不断不断地加重了自然界的负担,自然界本身所拥有的自我更新能力,已远远不能承受人类的过度行为了!自然界和人类的矛盾,已日益突出,所表现出来的,就是“天灾人祸”,而造成这个“天灾人祸”的大部分因素,就是人类自身!
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及其措施
现在,意识到人类要和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全球出现了许多世界性的组织,大多都是围绕保护环境、保护自然、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作为其宗旨、主题的,例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等等,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和手段,如工程技术方法、行政管理的方法、法律的手段、经济的手段、宣传教育的手段等,解决现实的或存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和自然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是:肯定人是自然界的相对主体,人类的社会经济必须继续向前发展。
同时,要清醒认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和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努力做到在与自然和谐共存中,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这就是人类社会的新的文明——生态文明。
现在存在的自然环境问题,可以将其分为十类:一、土地遭到破坏;二、气候的恶性变化和能源的浪费;三、生物的多样性减少;四、森林面积的减少;五、淡水资源受到威胁;六、化学污染;七、混乱的城市化;八、海洋的过度开发和沿海地带的污染;九、空气污染;十、极地臭氧层空洞。
以上十类问题,是人类
与自然严重的矛盾表现。
人类要想与自然和谐共存,就必须从这十方面开始入手。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下列解决方法:
一.植树造林,故土养土,伐木需植树。
植树造林,可以故土养土,慢慢解决过度地砍伐树木造成的森林快速减少、严重的水土流失等问题,建立伐木需植树的机制,规划好木材砍伐区,砍一棵树,则要种植一棵新的树苗,这样,可以缓解自然的压力,并能够在几年、十几年时间,恢复原来树林的面貌。
二.禁止虐杀珍惜动物,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有些动物濒临灭绝,不单单是因为物种进化,更大的原因,是人类对环境的破坏,使得它们原本生活的环境发生了变化,加速了它们的灭亡;又或者是因为人类对其的过度虐杀,使得它们的数量快速减少!生物的多样性,是非常重要的,要禁止虐杀珍惜动物,严禁高价买卖珍惜动物。
三.废水废气的排放需经处理方能排出。
自工业革命以来,废水废气时刻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充斥着自然界,污染着自然界,危害着人类的生命安全、健康。
要严格规范废水废气的排放,必须经过严格合规的处理,才能排放到自然界,才能避免进一步污染。
四.垃圾分类回收。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进行垃圾的分类回收,既能节约资源,又能保护环境,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很好的一个途径!
五.使用清洁能源、开发新能源。
人类每时每刻都消耗着能源,对能源的需求很大,所以,使用清洁能源、开发新能源,是势在必行的!
六.城市规划要得当。
城市发展过快,城市建设用地的大量开发,使得原本就不多的森林、植被大量减少,动物们的居所被大量占据,不少动物就是因为生存环境的减少而面临灭绝的危机!所以,城市规划要得当,人类的居所和动物、植物的生存环境,要和谐分布。
七.海洋开发需适当。
人类上天、下地,进行着人类的探索,而海洋,无疑是另一个探索的圣地。
神秘的海洋,丰富的海洋资源,都吸引着人类去探索、去开发,可是,在开发的同时,也要注意适度开发,污染了海洋或者是造成海洋的破坏,最终迟到苦果的,也是人类自己本身。
八.制定严谨的法律法规,严格执行。
对于环境保护、资源保护和开发,先以有很多法律条文,可是,对于更加细致的、我们应该关注的方面,仍然要加强立法,并依照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确实保障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
九.大力宣传环保知识、渲染环保氛围。
公益广告的大力宣传,为环保工作做了很好的推销。
而且,人人环保、人人参与,全人类的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为我们经济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是人类历史的宝贵经验,是人类肩负着的重大使命与职责。
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是相互促进发展、相互扶持发展的良性循环,只有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才能保持地球的青春活力,才能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
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从理论层面上看,它应是人与自然互相适应的辨证统一、互动和谐;从实践层面上讲,它应有人与自然双方均处于既被改造又应保护的关系之中。
历史经验表明,当人类与自然处于平等、互利、和谐关系的时候,自然也能为人类提供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
正如恩格斯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
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
”总之,人类社会是在认识、利用、改造和适应自然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历史演变是一个从和谐到失衡,再到新的和谐的螺旋式上升过程。
参考文献:
[1]阿尔戈尔. 濒临失衡的地球--生态与人类精神[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
[2] 吕忠梅. 环境法新视野[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3]岩佐茂. 环境的思想[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
[4]刘小枫. 走向十字架的真[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2.
[5]徐嵩龄. 环境伦理学进展:评论与阐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6]延军平. 跨世纪全球环境问题及行为对策[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7]林娅. 环境哲学概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8]蔡守秋. 环境政策法律问题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9] 汪恕诚. 再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J].中国水利,2004,(08)
[10]叶文虎. 环境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