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云南少数民族民俗影视拍摄基地暨恢复保护秧田村传统彝族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应急避难场所可行性研究报告

应急避难场所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1. 1 项目名称项目名称:某某避难场所建设项目1. 2 项目建设性质新建(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1. 3 项目业主项目业主:某某民政局法人代表:地址:某某某地镇1. 4 编制依据1. 《汶川灾后恢复重建条例》;2. 《国家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 国发〔2008〕22 号) ;3.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4. 国家发改委等 5 部门《关于印发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防灾减灾专项规划的通知》(发改厅[ 2008] 2952 号);5.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政策措施》;6. 四川省发改委《关于印发〈四川省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年度计划(修订本)的通知〉》(川发改投资[ 2009] 280 号);7. 四川省民政厅等 5 部门《关于汶川地震恢复重建防灾减灾专项规划避难场所建设的指导意见》(川民发[ 2009] 220 号);8. 某某《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实施规划》;9.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国家计委办投资[ 2002] 15 号;10. 项目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1. 4 研究范围本报告着重对项目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背景和必要性、建设需求和条件、建设内容及规模、工程建设方案、环境保护、项目组织管理、实施进度等进行可行性研究。

按照国家现行的设计规范、规程、定额估算项目投资,根据国家的财税制度和有关政策、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对项目进行财务效益分析、评价,并提出结论性意见,供建设业主和有关部门决策。

1. 5 项目背景及由来2008 年 5 月 12 日 14 时 28 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 8. 0级特大地震(本报告简称 5. 12 特大地震),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经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地震局、统计局、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会同四川、甘肃、陕西三省的评估,四川省某某被评估为重灾区,名列全国 51 个极重和重灾县(区)第 14 位。

寻甸大草原考察报告“春城彝苗大草甸运动度假区”项目设计思路

寻甸大草原考察报告“春城彝苗大草甸运动度假区”项目设计思路

寻甸大草原考察报告“春城彝苗大草甸运动度假区”项目设计思路一、项目背景昆明市寻甸彝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中部,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

寻甸大草原是该县的重要景点,地势平坦开阔,有着广阔的草原和壮丽的自然风光。

为了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和满足游客的需求,设计建设春城彝苗大草甸运动度假区,提供多样化的运动和休闲娱乐设施,吸引游客前来观光、度假、体验。

二、项目设施1. 运动设施:- 篮球场、足球场和网球场:提供多种球类运动的场地,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 跑步道:建设围绕大草原的跑步道,提供户外跑步的场所。

- 骑行道:设计骑行道,让游客可以骑行欣赏美景。

2. 休闲设施:- 野餐区:设置草坪和野餐桌椅,提供休闲的用餐场所。

- 休闲广场:建设开阔的休闲广场,供游客放松和娱乐。

- 儿童游乐区:设置适合儿童的游乐设施,供家庭游客一起参与。

3. 住宿设施:- 旅游景区酒店:设计建设景区内的酒店,提供住宿服务,方便游客长时间停留。

- 木屋宾馆:在草地上建设传统风格的木屋宾馆,提供特色住宿体验。

4. 餐饮设施:- 餐厅和小吃摊:提供不同风味的餐饮选择,满足游客口味各异的需求。

三、项目规划1. 设计合理的布局,将运动设施、休闲设施、住宿设施和餐饮设施有机结合,形成功能完善、便捷流畅的景区。

2. 合理规划停车场、道路和步行道,确保游客的出行方便。

3. 引进专业运营管理团队,提供优质的服务和安全保障。

四、项目效益1. 增加旅游业收入:优化景区设施,提升景区品质,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游览,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2. 增加就业机会: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将为当地创造大量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

3. 促进地方文化传承:设置彝苗民俗展示区,向游客展示当地的传统文化和民族风情。

综上所述,春城彝苗大草甸运动度假区的设计思路是基于寻甸大草原的自然资源,结合多样化的运动和休闲设施,提供丰富多样的旅游体验,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地方经济的繁荣。

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大理州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

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大理州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

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大理州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大理白族自治州政府•【公布日期】2021.06.25•【字号】大政办通〔2021〕51号•【施行日期】2021.06.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大理州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各县、市人民政府,州直有关单位,中央和省属驻大理有关单位:《大理州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方案》已经州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执行。

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2021年6月25日大理州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指导意见》(云政办发〔2020〕28号)和省州党委、政府关于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勐角乡翁丁村老寨火灾事故的批示指示精神,结合我州实际,制定本方案如下: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传统村落改造好、保护好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的重要讲话精神,以2020年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州(市)创建工作为契机,全力推进“一带三道”(大理历史文化名城带、环洱海生态廊道、环苍山国家步道和茶马古道)建设,实施传统村落保护管理体系优化、传统建筑保护改造利用、历史环境要素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公共基础设施改善和产业发展,带动传统村落合规化保护、合理化利用、活性化发展,为推动全州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城乡统筹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域旅游发展和洱海流域转型升级着好“底色”、打好基础,为美丽大理增色添彩。

二、工作目标到2025年,探索一套欠发达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模式,基本实现大理州传统村落“集群示范、整体保护、连片发展”,进一步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和民族地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

到2030年,将大理州打造成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成效显著、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保护利用示范州(市)。

平村彝族傣族乡规划方案

平村彝族傣族乡规划方案

平村彝族傣族乡规划方案1.引言1.1 概述概述:平村彝族傣族乡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一个具有丰富民族文化和自然资源的地方。

本乡拥有独特的民俗风情和原生态风景,吸引着许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然而,由于发展不够均衡和规划不够完善,乡村面临着一些发展和环境问题。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乡村的资源,提升居民生活质量,需要对该地区进行乡规划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本文旨在对平村彝族傣族乡的规划方案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提出可行性建议,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在引言部分,将概述文章主题,介绍平村彝族傣族乡规划方案的背景和重要性,明确文章的目的和意义。

在正文部分,将分析平村彝族傣族乡的概况和现状,对该地区的特点和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然后提出规划方案,包括规划的目标、内容、方式和步骤。

在结论部分,提出实施建议和可行性分析,对规划方案进行总结,明确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

整篇文章结构清晰,逻辑严谨,旨在为平村彝族傣族乡的规划方案提供全面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1.3 目的本文旨在针对平村彝族傣族乡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规划方案。

通过对乡村概况的介绍和现状分析,进一步深入了解乡村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在此基础上,提出可行的规划方案,以期为乡村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建议。

同时,通过实施建议和可行性分析,为乡村发展的持续和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最终,总结归纳出本文的主要观点和建议,为平村彝族傣族乡的规划和发展提供参考与支持。

2.正文2.1 平村彝族傣族乡概况平村彝族傣族乡位于中国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下属的剑川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乡镇。

该乡地处滇西南高原,地势平坦,气候宜人,是彝族和傣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聚居地之一。

平村彝族傣族乡属于剑川县东部边远山区乡镇,辖11个行政村,总人口约4000人,彝族和傣族人口占比较高。

该乡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农业和畜牧业,主要种植水稻、玉米、蔬菜等农作物,同时也养殖牛、羊、猪等家畜。

龙泉街道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龙泉街道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文章编号:1673-887X(2023)01-0055-03龙泉街道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龚亚芬(易门县龙泉街道办事处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云南易门651100)摘要针对易门县龙泉街道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情况,分析存在问题,立足龙泉街道自然条件,提出发展建议,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助推乡村振兴战略。

关键词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情况;存在问题;发展建议中图分类号F327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3-887X.2023.01.019Discussion on the Advice of Developing Agricultural Industries with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in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of Longquan SubdistrictGong Yafen(Longquan Subdistrict Office Agriculture and Rural Comprehensive Service Center of Yimin County,Yuxi651100,Yunnan,China)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industry in Longquan Subdistrict,analyzed the exist‐ing problems,based on the natural conditions of Longquan Subdistrict,put forward development suggestions,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idea of"one village,one product",and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to vigorously develop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indus‐try and boost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Key words: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industry,development situation,existing problem,development proposal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龙泉街道坚决贯彻中央、省、市、县决策部署,履职尽责担使命、实干笃行践初心,将实施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持续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顺势而为,趁势而上,大力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吹响了“兴业、民富、村美、人和”的乡村振兴号角。

民族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民族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民族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概述民族村项目是指在特定地区建设具有明显民族特色的文化村,展示当地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传统手工艺等,吸引游客参观体验,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

本报告对民族村项目在项目可行性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探讨该项目的投资效益、市场需求、资源条件、运营模式等,为相关投资方和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二、项目背景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拥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和风土人情。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人们对文化体验的追求,民族文化旅游逐渐受到关注。

在这种背景下,民族村项目应运而生,成为一种新型的文化旅游产品。

通过打造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文化村,吸引游客前来参观体验,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促进民族文化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三、项目优势1. 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我国拥有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资源,每个民族都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历史故事,可以为民族村项目提供丰富的内容和展示形式。

2. 市场需求旺盛:随着人们对文化体验的追求和旅游消费的升级,民族文化旅游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民族村项目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和市场潜力。

3. 地方经济带动效应:民族村项目建设将促进当地乡村风貌的提升,推动当地旅游业、餐饮业、手工艺品等产业发展,带动就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四、项目投资规模本项目拟建设在当地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总投资规模约为5000万元人民币,主要用于场地选址和规划设计、建筑施工、文化展示和设备购置、运营管理等方面。

五、项目运营模式1. 民族文化展示:通过展示当地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吸引游客参观体验,增加游客的文化认知和体验感。

2. 民俗表演和活动:组织当地少数民族的传统舞蹈、歌舞表演、手工艺品展示等活动,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提升项目的吸引力。

3. 民族美食体验:提供当地少数民族特色美食,让游客品尝地道的民族美食文化,增加项目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4. 乡村休闲度假:结合当地自然风光和乡村田园风貌,提供乡村休闲度假服务,满足游客的休闲需求。

影视旅游拍摄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计划书

影视旅游拍摄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计划书

影视旅游拍摄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咨国联出品目录第一章总论 (9)1.1项目概要 (9)1.1.1项目名称 (9)1.1.2项目建设单位 (9)1.1.3项目建设性质 (9)1.1.4项目建设地点 (9)1.1.5项目负责人 (9)1.1.6项目投资规模 (10)1.1.7项目建设规模 (10)1.1.8项目资金来源 (12)1.1.9项目建设期限 (12)1.2项目建设单位介绍 (12)1.3编制依据 (12)1.4编制原则 (13)1.5研究范围 (14)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4)1.7综合评价 (16)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18)2.1项目提出背景 (18)2.2本次建设项目发起缘由 (20)2.3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20)2.3.1促进我国影视旅游拍摄基地建设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21)2.3.2加快当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21)2.3.3满足我国的工业发展需求的需要 (22)2.3.4符合现行产业政策及清洁生产要求 (22)2.3.5提升企业竞争力水平,有助于企业长远战略发展的需要 (22)2.3.6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的需要 (23)2.3.7促进项目建设地经济发展进程的的需要 (23)2.4项目可行性分析 (24)2.4.1政策可行性 (24)2.4.2市场可行性 (24)2.4.3技术可行性 (24)2.4.4管理可行性 (25)2.4.5财务可行性 (25)2.5影视旅游拍摄基地建设项目发展概况 (25)2.5.1已进行的调查研究项目及其成果 (26)2.5.2试验试制工作情况 (26)2.5.3厂址初勘和初步测量工作情况 (26)2.5.4影视旅游拍摄基地建设项目建议书的编制、提出及审批过程 (27)2.6分析结论 (27)第三章行业市场分析 (28)3.1市场调查 (28)3.1.1拟建项目产出物用途调查 (28)3.1.2产品现有生产能力调查 (28)3.1.3产品产量及销售量调查 (29)3.1.4替代产品调查 (29)3.1.5产品价格调查 (29)3.1.6国外市场调查 (30)3.2市场预测 (30)3.2.1国内市场需求预测 (30)3.2.2产品出口或进口替代分析 (31)3.2.3价格预测 (31)3.3市场推销战略 (31)3.3.1推销方式 (32)3.3.2推销措施 (32)3.3.3促销价格制度 (32)3.3.4产品销售费用预测 (32)3.4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33)3.4.1产品方案 (33)3.4.2建设规模 (33)3.5产品销售收入预测 (34)3.6市场分析结论 (34)第四章项目建设条件 (35)4.1地理位置选择 (35)4.2区域投资环境 (36)4.2.1区域概况 (36)4.2.2地形地貌条件 (36)4.2.3气候条件 (36)4.2.4交通区位条件 (37)4.2.5经济发展条件 (38)第五章总体建设方案 (40)5.1总图布置原则 (40)5.2土建方案 (40)5.2.1总体规划方案 (40)5.2.2土建工程方案 (41)5.3主要建设内容 (42)5.4工程管线布置方案 (43)5.4.2供电 (45)5.5道路设计 (47)5.6总图运输方案 (47)5.7土地利用情况 (47)5.7.1项目用地规划选址 (47)5.7.2用地规模及用地类型 (47)第六章产品方案 (50)6.1产品方案 (50)6.2产品性能优势 (50)6.3产品执行标准 (50)6.4产品生产规模确定 (50)6.5产品工艺流程 (51)6.5.1产品工艺方案选择 (51)6.5.2产品工艺流程 (51)6.6主要生产车间布置方案 (58)6.7总平面布置和运输 (58)6.7.1总平面布置原则 (58)6.7.2厂内外运输方案 (58)6.8仓储方案 (59)第七章原料供应及设备选型 (60)7.1主要原材料供应 (60)7.2主要设备选型 (60)7.2.1设备选型原则 (61)7.2.2主要设备明细 (61)第八章节约能源方案 (64)8.1本项目遵循的合理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 (64)8.2建设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 (64)8.2.1能源消耗种类 (64)8.2.2能源消耗数量分析 (65)8.3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分析 (65)8.4主要能耗指标及分析 (65)8.4.1项目能耗分析 (65)8.4.2国家能耗指标 (66)8.5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 (66)8.5.1工业节能 (66)8.5.2电能计量及节能措施 (67)8.5.3节水措施 (67)8.5.4建筑节能 (68)8.6结论 (69)第九章环境保护与消防措施 (70)9.1设计依据及原则 (70)9.1.1环境保护设计依据 (70)9.1.2设计原则 (70)9.2建设地环境条件 (70)9.3 项目建设和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71)9.3.1 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71)9.3.2 项目生产过程产生的污染物 (72)9.4 环境保护措施方案 (73)9.4.1 项目建设期环保措施 (73)9.4.2 项目运营期环保措施 (74)9.4.3环境管理与监测机构 (75)9.5绿化方案 (76)9.6消防措施 (76)9.6.1设计依据 (76)9.6.2防范措施 (76)9.6.3消防管理 (78)9.6.4消防设施及措施 (78)9.6.5消防措施的预期效果 (79)第十章劳动安全卫生 (80)10.1 编制依据 (80)10.2概况 (80)10.3 劳动安全 (80)10.3.1工程消防 (80)10.3.2防火防爆设计 (81)10.3.3电气安全与接地 (81)10.3.4设备防雷及接零保护 (81)10.3.5抗震设防措施 (82)10.4劳动卫生 (82)10.4.1工业卫生设施 (82)10.4.2防暑降温及冬季采暖 (83)10.4.3个人卫生 (83)10.4.4照明 (83)10.4.5噪声 (83)10.4.6防烫伤 (83)10.4.7个人防护 (83)10.4.8安全教育 (84)第十一章企业组织机构与劳动定员 (85)11.1组织机构 (85)11.2激励和约束机制 (85)11.3人力资源管理 (86)11.4劳动定员 (86)11.5福利待遇 (87)第十二章项目实施规划 (88)12.1建设工期的规划 (88)12.2 建设工期 (88)12.3实施进度安排 (88)第十三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90)13.1投资估算依据 (90)13.2建设投资估算 (90)13.3流动资金估算 (92)13.4资金筹措 (92)13.5项目投资总额 (93)13.6资金使用和管理 (98)第十四章财务及经济评价 (99)14.1总成本费用估算 (99)14.1.1基本数据的确立 (99)14.1.2产品成本 (100)14.1.3平均产品利润与销售税金 (101)14.2财务评价 (101)14.2.1项目投资回收期 (101)14.2.2项目投资利润率 (102)14.2.3不确定性分析 (102)14.3综合效益评价结论 (105)第十五章风险分析及规避 (107)15.1项目风险因素 (107)15.1.1不可抗力因素风险 (107)15.1.2技术风险 (107)15.1.3市场风险 (107)15.1.4资金管理风险 (108)15.2风险规避对策 (108)15.2.1不可抗力因素风险规避对策 (108)15.2.2技术风险规避对策 (108)15.2.3市场风险规避对策 (108)15.2.4资金管理风险规避对策 (109)第十六章招标方案 (110)16.1招标管理 (110)16.2招标依据 (110)16.3招标范围 (110)16.4招标方式 (111)16.5招标程序 (111)16.6评标程序 (112)16.7发放中标通知书 (112)16.8招投标书面情况报告备案 (112)16.9合同备案 (112)第十七章结论与建议 (113)17.1结论 (113)17.2建议 (113)附表 (114)附表1 销售收入预测表 (114)附表2 总成本表 (115)附表3 外购原材料表 (116)附表4 外购燃料及动力费表 (117)附表5 工资及福利表 (118)附表6 利润与利润分配表 (119)附表7 固定资产折旧费用表 (120)附表8 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摊销表 (121)附表9 流动资金估算表 (122)附表10 资产负债表 (123)附表11 资本金现金流量表 (124)附表12 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 (125)附表13 项目投资现金量表 (127)附表14 借款偿还计划表 (129)附表 (131)附表1 销售收入预测表 (131)附表2 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132)附表3 外购原材料表 (133)附表4 外购燃料及动力费表 (134)附表5 工资及福利表 (135)附表6 利润与利润分配表 (136)附表7 固定资产折旧费用表 (137)附表8 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摊销表 (138)附表9 流动资金估算表 (139)附表10 资产负债表 (140)附表11 资本金现金流量表 (141)附表12 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 (142)附表13 项目投资现金量表 (144)附表14借款偿还计划表 (146)第一章总论总论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首章,要综合叙述研究报告中各章节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结论,并对项目的可行与否提出最终建议,为可行性研究的审批提供方便。

凉山州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大凉山综合扶贫开发彝家新寨建设的实施意见-凉府发[2011]6号

凉山州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大凉山综合扶贫开发彝家新寨建设的实施意见-凉府发[2011]6号

凉山州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大凉山综合扶贫开发彝家新寨建设的实施意见正文:---------------------------------------------------------------------------------------------------------------------------------------------------- 凉山州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大凉山综合扶贫开发彝家新寨建设的实施意见(凉府发〔2011〕6号)各县市人民政府,州级有关部门:为认真贯彻落实《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彝家新寨建设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精神(川办函〔2011〕22号)(以下简称《实施指导意见》),以彝家新寨建设为平台,全力推进大凉山综合扶贫开发,着力改善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全域凉山跨越式发展,加快建设美丽富饶文明和谐新凉山,经州政府研究决定,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全面把握实施彝家新寨建设的重大意义实施彝家新寨建设,是省委、省政府为支持大小凉山彝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改善彝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提升贫困地区发展能力而采取的重大举措,是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的具体体现,是大凉山综合扶贫开发的重要内容,是我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

认真贯彻落实好《实施指导意见》,按期完成1190个彝家新寨建设,改善9.89万户、49.58万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对于加快建设美丽富饶文明和谐新凉山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实施彝家新寨建设的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中央保民生、保增长、保稳定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紧密结合我州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充分考虑建房农户的经济承受能力,综合利用支农惠民政策,与新农村建设、农村危房改造、易地移民扶贫、生态移民安置、农村抗震安居、自然灾害损毁农房恢复重建、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扶贫安居等有效结合,突出群众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主动性,着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升主导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水平,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促进我州贫困地区跨越发展、和谐稳定,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到2020年与全国人民一起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建云南少数民族民俗影视拍摄基地暨恢复保护秧田村传统彝族村落项目(一)、项目规划建设提要1、项目名称:新建云南少数民族民俗影视拍摄基地暨恢复保护秧田村传统彝族村落项目2、项目规划建设单位(企业):云南九田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3、项目规划建设地点:初步选址在安宁禄缥镇4、项目规划建设内容:在选址区域范围内,征购土地100亩以上,用于建设云南少数民族民俗影视拍摄基地暨恢复保护秧田村传统彝族村落项目5、项目规划建设性质:新建,为私营企业。

6、项目规划建设期:在1—5年内,分阶段对项目进行规划建设,力争在2013年以前完成本规划重点项目的建设,建成之后逐步做大做强使其成为云南省文化产业的特色企业。

7、项目规划建设总投资:计划项目总投资6000万元,其中:产业基地建设3000万元,流动资金3000万元。

8、项目规划建设资金来源:在总投资内,自筹3000万元,争取国家、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性扶持2000万元,金融贷款等其他渠道筹资1000万元。

9、项目规划建设单位:云南九田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10、项目规划编制日期:2011年4月(二)项目规划建设编制背景、依据、必要性及其意义1、项目规划建设编制背景。

(1)概述在“十一五”期间,省委、省政府已作出部署,在全省实施“文化产业建设工程",即:组建10大文化产业集团、建设72个文化产业基地、推介和实施60个大型文化产业项目、扶持和发展上百个民营文化企业、打造30个知名文化品牌。

文化产业具有产业范围广、可塑性大、适应性强、无污染等发展优势,被公认为21世纪最具发展前景的行业。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世界经济以制造业为中心;上个世纪90年代,世界经济以服务业和知识为基础;21世纪则是以知识产权为基础的内容产业经济,文化内容将成为信息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

许多专家都认为21世纪是文化的世纪,文化上的强国将成为经济强国,有着优秀文化传统和文化遗产的国家占据有利地位。

目前,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内容需求呈爆炸式增长,此时如果一个国家不能创造出自己的文化内容而使本国的内容资源不足的话,将遭遇严重的文化独立性危机。

这是比经济上或政治上的依附更为严重的问题。

国家在“十一五”时期把发展文化产业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周边与多国接壤,同时又是少数民族集居最多的省份,26个民族在这块土地上和谐相处,孕育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千百年来,特别是解放以后,各民族在语言文字、互通婚姻、相互学习,经过长期的积淀、传递,得以绵延、发展,影响渗透到各民族生活的方方面面,云南安宁是昆明通往滇西的咽喉重地,也是内地面向东盟的重要驿站,如何很好推介云南的民族民俗文化,云南少数民族民俗影视拍摄基地暨恢复保护秧田村传统彝族村落项目的筹建,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2)国内外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目前,在西方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在GDP中的比重都普遍高于1 0%,美国则高达2 5%以上。

据统计,我国2004年文化产业从业人员996万人,占全国从业人员的1.32%,实现增加值3440亿元,占当年全国GDP的2.1 5%。

2006年,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上升至1132万人,占全国从业人员的比重的1.4 8%,实现增加值5123亿元,占全国GDP的比重上升至2.4 3%,2008年,文化已占GDP 的5%以上。

国家”十二五”旅游文化发展纲要对文化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以上数据来看,表明我国文化产业总体上呈快速发展之势,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增强。

但对于具有悠久历史文明的文化大国来说,跟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水平相比还相差很远,因此,我们应加大力度拓展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

文化产业也正在成为地方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新的引擎。

(3)云南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2006年年初云南正式提出了推动民族文化大省向民族文化强省迈进的战略思想,主要目标是在今后几年,保持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高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

到2020年,形成较为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成为全省重要的支柱产业,文化事业整体水平、文化产业发展实力跃居西部地区领先地位。

自2003年至2008年,云南共有300多个文化产业项目签约,签约金额超过520亿元。

已经占到云南省GDP的5%以上。

就2008年,文化产业增加值由上年的262.9亿元增加到300亿元,增长14.1%,占全省GDP总量的5.8%(“十一五”规划中提出文化产业增加值要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10%,),接近支柱产业的份额。

继卷烟、矿产、旅游、动植物资源和能源五大传统支柱产业之后,一种新生的经济力量——文化产业正在成为推进云南发展的第六大支柱产业。

(4)云南民俗文化的发展现状云南是我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前沿,是一个多民族边疆省份,充分利用地缘、民族和亲情优势,打造一个展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平台和窗口,打造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活动品牌,向世界进一步展示中国改革开放及和谐文化建设的良好形象,具有较独特的资源和有利条件。

云南堪称文化富矿区,是歌舞的海洋、民族音乐的殿堂。

目前,云南已基本形成围绕民族特色做主线,旅游业为主体,以影视、新闻出版、民族文艺演出、文化娱乐、体育、会展和民族特色文化的多层次发展的文化产业和市场。

将民族文化资本化,使文化产业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主导发展,出现了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的文化产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云南现象”,并逐渐形成“云南模式”。

在云南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有一定文化知名度和吸引力的七个领域:音乐创作、原生态文化、民族歌舞、影视作品、民族戏剧、拍摄外景地、文化市场品牌,安宁作为昆明通往东南亚的重地,却没有一个民族文化响亮的品牌,不能不说不是一个缺憾!二、项目规划建设编制依据▲云南省旅游文化产业规划纲要(2009---2015)▲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云发[2004]1 5号)。

▲云南省、昆明市及各县(市)作出的文化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三、项目规划建设的必要性(一)云南民俗文化产业的调研分析(1)葫芦丝产业情况调查生产销售:据统计,目前全国有葫芦丝生产商和销售商1万余户,每年销售1亿余支。

云南有近400家葫芦丝加工厂,但都以家庭作坊为主,年产量在30万只左右,中高端产品大概在5万只左右。

昆明地区有大大小小的葫芦丝生产厂家200多家,而其中80%以上的厂家都是没有注册的“地下作坊”。

每月总共3万支的销售总量中,90% 的葫芦丝为10—40元的低端产品。

而就天津静海某乐器厂年产葫芦丝30万只,巴乌12万只,实现利润3000多万元。

另一个较大的葫芦丝生产基地在湖南,主要生产低端的葫芦丝,年产300万只,每只成本6元5左右。

杭州也是一个较大的葫芦丝产地,年产量大概在100万只左右。

由此可见,云南作为葫芦丝的发源地,其生产和销售规模在全国占了不到1%的市场份额,一方面说明我们云南的市场的开发程度很低,市场的开拓能力还不够,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还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只要我们能组织起有效的宣传和销售,葫芦丝市场之于云南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

传承:葫芦丝文化起源于云南,经过一代又一代音乐人的传承至今,借助高科技新技术的文化传播手段,使葫芦丝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葫芦丝穿越了时空与地域的限制,受到海内外音乐爱好者的青睐,四川将葫芦丝的教学列为九年义务教育的范畴,走在全国的前列,江苏省的某市也将葫芦丝作为特色教育在全市中小学校推广,其他省市也陆续成立了葫芦丝艺术学校。

昆明葫芦丝培训市场却远远没有达到省外有些城市的水平。

西山区金银葫芦丝艺术沙龙是昆明市比较有名的葫芦丝培训学校之一,不少省外爱好者常常慕名而来。

据沙龙的负责人介绍,目前,葫芦丝在省外很火,山东、河南、北京、湖南等地学习的人非常多,培训市场也开展得如火如荼,其规模远超昆明。

目前全国约有400多万人在学习葫芦丝,而云南也有近10万人的爱好者队伍。

相比而言,云南的葫芦丝的推广的力度还不够大,葫芦丝的培训教学只是由一些业余的、小规模的培训学校在进行,而广大的爱好者却苦于找不到适合自己学习的地方和教师。

更有一批潜在的爱好者也急需通过一条渠道进入这扇大门。

作为源自云南的地道民族乐器,葫芦丝在省外受到了市民的热捧,一个学校上千人学习葫芦丝随处可见,各种葫芦丝的演奏会层出不穷,葫芦丝销售量更是节节攀升。

而在云南昆明,“葫芦丝”却是不温不火,很多业内人士称之为“墙内开花墙外红”。

我省许多资深葫芦丝专家认为,作为葫芦丝的发源地云南,葫芦丝表演往往作为“调料”登场,并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

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在省外,类似葫芦丝的专场音乐会非常多,相当受欢迎,电视台甚至全程跟踪采访,档次和规模远高于云南。

(二)云南发展葫芦丝文化产业的优势和条件(1)地源优势:云南梁河县作为葫芦丝的发源地,已成功申报为“中国葫芦丝之乡”。

葫芦丝已经成为云南省的一张文化名片,德宏已成功举办两届葫芦丝文化艺术节,在国内外产生巨大的影响。

(2)人才优势:多年来,德宏造就了哏德全、龚全国、李仲培、龚家铭等一批造诣较深的葫芦丝演奏大师,其声誉和影响享誉全国乃至海外。

葫芦丝的制作大师冯绍兴,哏德全先生的启蒙老师李仲培先生仍然活跃在葫芦丝领域;音乐创作大师曹鹏举先生也为葫芦丝音乐创作出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经典乐曲受到广泛传播和关注。

(3)原材料优势:制作葫芦丝的原材料主要是葫芦、紫竹和簧片。

葫芦的主要原产地在云南,省外80%的葫芦由云南发出。

云南许多地州已规模化种植葫芦。

只是还需要科学的种植技术指导,使自然生态葫芦能达到品牌葫芦的标准。

紫竹的原产地虽然是福建、江西,据说云南曲靖某地的紫竹也是上品。

云南的水竹文化是竹文化的高级阶段,在葫芦丝的故乡培育最适合制作葫芦丝的管材应该不是件难事,而德宏目前正在做这件事。

簧片作为葫芦丝的关键部件,决定着葫芦丝的品质,在傣寨散落着以冯绍兴为代表的民间葫芦丝制作艺人,他们用世代相传的工艺手工制作葫芦丝,达到了收藏级的水平。

(4)资源优势:德宏州作为葫芦丝的发源地,州委州政府也积极扶持葫芦丝文化产业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了葫芦丝的规模化种植,紫竹的优化培育,并有了规模化生产的“古歌”牌葫芦丝,受到了业内专家的高度赞誉,温家宝总理视察德宏,州委、州政府送给他的礼品就是“古歌牌”葫芦丝。

“古歌”葫芦丝在冯绍兴、李仲培等具有五十年以上制作经验的著名葫芦丝演奏、制作大师的严格把关下,受到海内外同行的高度赞誉和一致好评,著名作曲家曹鹏举也加盟德宏弘韵葫芦丝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三)云南葫芦丝文化发展的分析:根据对葫芦丝产业的调查,我们可以看到,云南虽然是葫芦丝的发源地,但在全国市场上只占了不到1%的市场份额,而在占全省GDP总量的5.8%文化产业中,葫芦丝基本没有份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