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必修3第1章第2课 区域发展差异(湘教版)
合集下载
1.3区域发展差异 课件—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3 (共33张PPT)

2020/8/15
13
(二)四大地区发展差异
工业化与城 市化差异
❖
从城市化水平来看,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远高于中
部和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要显著地
高于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同类城市。从城市分布密
度来看,2012 年,东部地区平均每百万平方千米设市城
市249个,中部地区为164个,东北地区为113个,而西部
评价: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比较发达,工业以 轻工业为主,说明该市经济较发达,产业结构较 合理。
(2) 试从三次产业的构成及其工业内部轻、 重工业所占比例两个方面,对该地区2012年的 产业结构进行评价。
12
(二)四大地区发展差异
工业化与城 市化差异
❖ 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半个多世纪以来, 我国工业化水平
2020/8/15
8
产业结构差异
地带 东部
东北
中部 西部
产业 结构
先进制造业、 高科技产业 以重化工 和第三产业 业为主导 相对发达
农结构
轻型或综 合型产业 为主
重型产 业为主
过渡性
“南轻北重,东轻西重”
重型产 业为主
9
活动
1、读图1-13,比较我国四大地区三次产业结构的
2020/8/15
16
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
我 国 改 革 开 放 的 时 空 发 展
东早西晚 东高西低
17
秦皇岛
我
天津
烟台
大连
国
青岛
14
连云港
个
南通 上海
沿
宁波
海
温州
开
福州
放
广州
城
北海 湛江
高中地理 第一章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精品课件 湘教必修3

(2)工业化差异:在东部地带,外资企业、中 外合资企业、__民__营__企__业__已占到相当大的比 重,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但在中、西部 地带,仍然是以__传__统__型__工__业__为主体。 (3)城市化差异:东部地带城市的综合经济实 力高,城镇密度大,城市化水平高;中、西 部地带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低,城镇密度小, 城市化水平低。
缩小我国东部与西部地带之间的发展差距
4.意义
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 加强__民__族__团__结__
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5.结果:将西部地带的资源优势变为_经__济__ 优势,将_潜__在___优势变为现实优势。
图表解读 4.教材图1-19 新时期我国西部大开发范 围,据图分析: (1)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包括哪些省区? (2)西部大开发的范围与西部经济地带的范围 是否一致,有何区别? (3)你认为大开发主要是开发西部地区的什么? 主要困难是什么?
集中力量抓好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攻坚, 有效实现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衔接, 推动扶贫开发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创新发 展。
【思考】 被扶贫地区存在哪些差异? 【提示】 扶贫地区地域偏远,地势差异大, 交通不便,文化落后,经济落后,需要加大 扶持力度。
目标定位 1.了解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范围和划分依据, 掌握三大经济地带的发展差异。 2.了解南方与北方的划分依据和范围,掌握南 方与北方的差异、限制因素和发展方向。
提示:(1)从图中可读出各省区的名称,共12 个。 (2)不一致。内蒙古自治区属中部经济地带, 广西壮族自治区属东部经济地带,但都在西 部大开发范围内。 (3)主要是开发西部的各种资源。主要困难是 资金、技术不足,且环境脆弱。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1.3《区域发展差异》ppt课件(共21张PPT)

下节课,每个小组选派代表上台讲解相关知识内容。
以平原和低山 丘陵为主
以季风气候为主 气候湿润,雨热同期, 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以高原、盆地、山地为主 , 对工农业生产和交通建设极 为不利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 和高寒气候为主
缺乏
各类矿产资源丰富、风 能、太阳能、地热能等 丰富
较高 高
较低 低
较高
较低
发展早,基础好 发展晚,基础差
二、三产业
交通设施齐全, 网络稠密
产业结构的差异是导致三大地带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原因。
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还占有 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
较大的比重
业相对发达
以重型产业为主 表现出一定的 以轻型或轻重混合型 过渡性特征 产业为主
说一说该市 三次产业结构和 轻重工业比例的 变化情况。这种 变化趋势对当地 经济的发展和人 民生活水平的提 高,会起到什么 样的作用?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
(1)产业结构差异
全国的产业结构:二>三>一 比重第一产业: 西>全国>中>东
第二产业: 东>全国>中>西 第三产业: 东>全国>西>中
第一产业为主
交通通达度差、 交通不便
课堂小结
东、中、西三部的划分 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1)产业结构差异 (2)工业化差异 (3)城市化差异 (4)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 东、中、西区域差异的原因
课后探讨:三大经济地带的特征、优势、主要问题、发展
方向?
自主学习: 班上同学分为两个小组,分别讨论
1、南方和北方差异的表现和原因有哪些? 2、西部大开发的相关知识内容。
以平原和低山 丘陵为主
以季风气候为主 气候湿润,雨热同期, 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以高原、盆地、山地为主 , 对工农业生产和交通建设极 为不利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 和高寒气候为主
缺乏
各类矿产资源丰富、风 能、太阳能、地热能等 丰富
较高 高
较低 低
较高
较低
发展早,基础好 发展晚,基础差
二、三产业
交通设施齐全, 网络稠密
产业结构的差异是导致三大地带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原因。
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还占有 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
较大的比重
业相对发达
以重型产业为主 表现出一定的 以轻型或轻重混合型 过渡性特征 产业为主
说一说该市 三次产业结构和 轻重工业比例的 变化情况。这种 变化趋势对当地 经济的发展和人 民生活水平的提 高,会起到什么 样的作用?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
(1)产业结构差异
全国的产业结构:二>三>一 比重第一产业: 西>全国>中>东
第二产业: 东>全国>中>西 第三产业: 东>全国>西>中
第一产业为主
交通通达度差、 交通不便
课堂小结
东、中、西三部的划分 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1)产业结构差异 (2)工业化差异 (3)城市化差异 (4)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 东、中、西区域差异的原因
课后探讨:三大经济地带的特征、优势、主要问题、发展
方向?
自主学习: 班上同学分为两个小组,分别讨论
1、南方和北方差异的表现和原因有哪些? 2、西部大开发的相关知识内容。
高中地理 湘教版必修三1.3区域发展差异新授课课件(共45张PPT)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
1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四大地区的划分依据和范围,并在 中国政区图中明确各省的位置 2.掌握我国南北方的区域差异、限制因素和发 展方向 3.通过比较分析我国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 4.理解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 5.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差异 6.能够对某一区域发展进行分析、评价。确定 发展方向
革 平,有利于开发利用;面向大海,具有开放性特点和便利
开
的海运条件;我国近代工业首先出现在东南沿海,原有工 业基础好;人们的思想比较开放,在经济竞争面前具有较
放 强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的 空间上:从沿海开始(沿海的点到沿海的
时 空
面,)再向中西部推进(中心不开放城镇仍
点状分布,开放程度不如东部)
发
展19大小 Nhomakorabea14
一四大地区的差异(重点)——课本P17
地区
东部地区
中西部地区
城市化 加速阶段中期 阶段
加速阶段初期
城市化 速度快,乡村城市 特征 化
中心城市迅速发展
代表性 珠三角、长三角、 地区 环渤海
重庆、昆明、西安、 兰州、成都
大规模开放开发,
城市化 外向型制造业崛起,
西部大开发、陇 海-兰新线、长江
于农作物生长
利于农业发展
自然资源
能源、原材料不足, 北方淡水短缺
能源、矿产资源丰富
20
一四大地区的差异(重点)——课本P19-20
区域影响因素
2
思维导图
3
一四大地区的差异(重点)——划分依据 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
观察课本 P13图1-12, 填写表格
4
1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四大地区的划分依据和范围,并在 中国政区图中明确各省的位置 2.掌握我国南北方的区域差异、限制因素和发 展方向 3.通过比较分析我国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 4.理解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 5.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差异 6.能够对某一区域发展进行分析、评价。确定 发展方向
革 平,有利于开发利用;面向大海,具有开放性特点和便利
开
的海运条件;我国近代工业首先出现在东南沿海,原有工 业基础好;人们的思想比较开放,在经济竞争面前具有较
放 强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的 空间上:从沿海开始(沿海的点到沿海的
时 空
面,)再向中西部推进(中心不开放城镇仍
点状分布,开放程度不如东部)
发
展19大小 Nhomakorabea14
一四大地区的差异(重点)——课本P17
地区
东部地区
中西部地区
城市化 加速阶段中期 阶段
加速阶段初期
城市化 速度快,乡村城市 特征 化
中心城市迅速发展
代表性 珠三角、长三角、 地区 环渤海
重庆、昆明、西安、 兰州、成都
大规模开放开发,
城市化 外向型制造业崛起,
西部大开发、陇 海-兰新线、长江
于农作物生长
利于农业发展
自然资源
能源、原材料不足, 北方淡水短缺
能源、矿产资源丰富
20
一四大地区的差异(重点)——课本P19-20
区域影响因素
2
思维导图
3
一四大地区的差异(重点)——划分依据 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
观察课本 P13图1-12, 填写表格
4
2013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湘教版课件必修3第1章---第2讲《区域发展差异》

[答案] (1)内陆地区;高原地形;气候较干旱;植被稀少等。耕地和牧 草地。沙地:治沙和合理利用草场;旱地:水土保持。
(2)向斜构造;沉积岩。 (3)以煤炭、电力、油气等重工业为主,轻纺工业比重较小。重工业比重 提高,轻工业比重降低。该市煤炭、油气资源丰富,工业对矿产资源的依 赖性更强。
材料一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经济已经成为新世纪经济发展的新增 长点。我国沿海11个省市可划分为三个海洋经济带,即北部、中部、南部 经济带。辽宁、河北、天津、山东属于北部经济带;江苏、上海、浙江属 于中部经济带;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属于南部经济带。
(3)简述乙市工业结构特点,并解释原因。 [命题立意] 本题采用图表结合的方式设置问题的情境,考查读图表获取 地理信息的能力,空间定位和区域分析的能力,同时考查了地质构造、岩石 类型的判读和区域自然地理特征描述的方法以及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地理思想 。
[解析] 第(1)题,图示区域是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一部分,一般从 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方面描述区域的自然特征,结合图中呈现的信 息加以描述。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可以从图中直接读取,在明确沙地和旱地 分别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前提下,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治理,沙地主要 是沙漠化的问题,旱地主要是水土流失的问题。第(2)题,图中显示岩层向 下弯曲,属于向斜构造,岩石层理明显,属于沉积岩。第(3)题,据表中的 数据可以描述乙市的工业结构,从图甲资源的种类和分布图上可以找到答 案。
平原,乙处为松嫩平原,丙处为小兴安岭,丁处为长白山;林业资源主要
分布在丙、丁两处。
答案:1.D 2.D
(2012年北京东城区模拟)图甲表示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及国内三大经济地 带城市化水平的变化情况,图乙为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划分图,回答 3~5题。
(2)向斜构造;沉积岩。 (3)以煤炭、电力、油气等重工业为主,轻纺工业比重较小。重工业比重 提高,轻工业比重降低。该市煤炭、油气资源丰富,工业对矿产资源的依 赖性更强。
材料一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经济已经成为新世纪经济发展的新增 长点。我国沿海11个省市可划分为三个海洋经济带,即北部、中部、南部 经济带。辽宁、河北、天津、山东属于北部经济带;江苏、上海、浙江属 于中部经济带;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属于南部经济带。
(3)简述乙市工业结构特点,并解释原因。 [命题立意] 本题采用图表结合的方式设置问题的情境,考查读图表获取 地理信息的能力,空间定位和区域分析的能力,同时考查了地质构造、岩石 类型的判读和区域自然地理特征描述的方法以及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地理思想 。
[解析] 第(1)题,图示区域是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一部分,一般从 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方面描述区域的自然特征,结合图中呈现的信 息加以描述。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可以从图中直接读取,在明确沙地和旱地 分别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前提下,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治理,沙地主要 是沙漠化的问题,旱地主要是水土流失的问题。第(2)题,图中显示岩层向 下弯曲,属于向斜构造,岩石层理明显,属于沉积岩。第(3)题,据表中的 数据可以描述乙市的工业结构,从图甲资源的种类和分布图上可以找到答 案。
平原,乙处为松嫩平原,丙处为小兴安岭,丁处为长白山;林业资源主要
分布在丙、丁两处。
答案:1.D 2.D
(2012年北京东城区模拟)图甲表示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及国内三大经济地 带城市化水平的变化情况,图乙为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划分图,回答 3~5题。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1-2区域发展阶段精品PPT课件

3 140
互动·探究区
第二节
本节栏目开关
(1)你认为 A、B、C、D 四地中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有哪些? 为什么? (2)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是__________,判断理由是
。 (3)有人说“人均收入高的地区即为发达地区”,这种说法正确 吗?为什么?
互动·探究区
第二节
本节栏目开关
答案 (1)AB 属于发达地区。两地国内生产总值高,人均国内 生产总值较高,第二、三产业比重较高。 (2)D 第一产业的比重较大,第三产业比重较小 (3)不正确。衡量区域发展水平,常用的指标有人均国内生产总 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人均国民收入只是 其中一项,衡量区域发展水平需综合考虑。如中东一些以出口 石油为主要收入的地区,虽然收入高,但经济基础薄弱,工业 技术水平较低,因此不能看作是发达地区。
区域发 整个区域处于⑱低水平均衡 状态 展状态
自主·学习区
第二节
本节栏目开关
【思维活动】 1.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人地关系基本协调的原因是
什么? 答案 这一阶段,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低,资源对生产来 说是充足的,环境也没有受到明显的破坏,因此这一阶段人 地关系基本协调。
自主·学习区
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 三次产业产值比重(%) 人均国内生
第一 第二 第三
值(亿元)
产总值(元)
产业 产业 产业
A
5 408.8 1.6 47.4 51.0 40 627
B 11 674.4 8.8 50.2 41.0 14 908
C
4 340.9 19.5 40.0 40.5
6 565
D
1 180.0 23.8 40.2 36.0
第二节
高三地理一轮 第一章 第二讲区域发展差异和区域经济联系 湘教版必修3

较高 发达
高
发展基础 发展早基础好 经
济 产业结构
较合理
因
素
交通运输状况
交通便捷、海 陆联运方便
较低
欠发达
较低 发展较晚,
基础较差 不合理
交通通达度 低、交通不
便
精品课件
1.东部经济地带的优势是( )
①集中了我国最主要的工业区和主要的农业 基地 ②经济国际化程度较高,出口份额高 ③具有能源和矿产资源的明显优势 ④在沿 边经济贸易上有较大优势 ⑤具有高科技文 化的优势
开放程度高__,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后,
吸纳外资能 西部地区积极加强对外
力强__
联系,与周边国家进行
广泛的经贸合作
精品课件
3.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 (1)对口帮扶成效明显。 (2)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合作项目不断增多; 同时,国家加大了对西部地区的政策支持和投 资力度。 (3)东西部地区合作中,科技、信息和人才的 联系日益密切。 (4)东、西部地区在合作中实现了相互发展。
区域 项目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地形
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山地、丘陵、平原、 盆地、高原均有分布
自 然
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 候
特 征
植被
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常绿阔叶林及热带季 雨林
土壤
广泛分布棕壤和黄 土
红壤、砖红壤
水文 有结冰期
无结冰期
精品课件
以铁路干线和公 以铁路干线和公路
交通 路交通为主,通 交通为主,兼有内
差 工业 以_轻__型__或轻重混 产业为主;中部地
异 结构 合型产业为主 带:表现出一定的
过渡性特征
精品课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江苏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2011年,新疆正式启动了霍尔果斯国家级特殊经 济开发区的建设,试分析霍尔果斯经济发展的优势 条件。
【思维过程】
本题考查学生从图文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结 合已有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题,读图1可以看出:新疆的地形明显呈现出 “三山夹两盆”的特点,故地形是以山地和盆地为主;
材料一
图1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图,图2为江
苏省简图。
材料二
图3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江苏省
三次产业比例统计图。
(1)试比较新疆和江苏两省区的自然特征。
(2)新疆和江苏都有丰富的风能资源,简述两省
区风能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 (3)比较两省区三次产业比例的差异。
(4)简述江苏和新疆相互协作对两省区经济发展的积 极影响。 对新疆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江苏的影响:缓解资源紧张局面;扩大市场
(5)是通向中亚的重要门户;交通便利;政策支持; 自然资源丰富。
规律技巧总结
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条件分析和重要措施:
①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有能力加大对西 部地区的支持力度; ②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 有利 ③东部地区经过多年的发展,有条件支持和
条件 帮助西部地区;
求归纳即可得出结论。
【思维过程】
第(5)题,读图1可知:霍尔果斯是新疆的一个边
境城市,地处通向中亚的必经之地之一,中亚向 中国的输气管道就经过该地;图中显示有铁路同
第二条亚欧大陆桥相连,交通便捷;该城市附近
煤炭等资源丰富;再结合题干信息“2011年,新 疆正式启动了霍尔果斯国家级特殊经济开发区的 建设”,可知霍尔果斯经济的发展得到政策的大 力支持。这些都是该城市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
副高控制,正值伏旱天气,故C项正确。
规律技巧总结 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地理意义 (1) 1月0℃等温线; (2) 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3) 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
(4)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5) 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
(2011· 江苏百校联考)不同区域形成的因素不同, 区域特征相差也很大,结合“中国政区图”,完 成1~3题。
【思维过程】 第(4)题,根据(1)(2)(3)题的结论和所学基础知识
可得出两省经济特点:江苏省地处我国东部沿海
地区,经济发达,资金、技术力量雄厚,但能源 与矿产资源贫乏;新疆深居内陆,资源丰富,但 经济落后,虽然有丰富的资源,但是长期以来由 于资金、技术等原因得不到有效开发,不能将资
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在此基础上根据题目要
(2011· 辽宁沈阳质检)读“我国甲、乙两区域略 图”,完成4~6题。
4.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C )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
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给为主
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温带季风气候
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以棕壤和黄土为主 有结冰期
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
常绿阔叶林及热带季雨林 以红壤、砖红壤为主 无结冰期
森林、煤炭、石油 水热丰富,生物资源、水力 、铁矿等丰富 资源、有色金属矿相当丰富
区域 项目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农业生产 旱地为主
社会 工业生产 重工业为主
水田为主
轻工业为主
④西部地区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积累了一 些加快发展的经验; ⑤西部地区劳动力成本低,资源利用和市场 开发潜力大;
⑥西部地区的人民有加快发展的强烈愿望
①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 不利 ②交通等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基础薄弱; 条件 ③科技教育发展滞后,劳动者素质不高, 生产力水平低 ①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开发的基础; 重点 ②把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作为依据;
A.劳动力资源丰富
C.第一产业比重小
B.陆地交通便捷
D.第三产业比重小
【解析】
第1题,甲区域为温带季风气候,乙区域为亚热带
季风气候,甲区域降水较少。 第2题,乙区域人口稠密,人均耕地少,以水田为 主,分布较为分散。第3题,丁省为青海省,地处 青藏高原,与丙省山东省相比,经济较落后,第
三产业比重小。
表年蒸发量等值线图。读图回答(1)~(2)题。
(1)据图中的等值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丙地年蒸发量小于500毫米 B.图幅南部地区年蒸发量由东向西递减
C
)
C.单位距离年蒸发量变化甲地区大于乙地区
D.400毫米等值线同内、外流区分界线基本一致
(2)在乙地区土壤中水盐运动表现为淋盐特征的时期, 丁区域可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A.油菜花黄蜜蜂忙 C.稻田受旱暑骄阳 ) C B.阴雨绵绵梅子黄 D.落叶遍地秋风狂
必修Ⅲ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2课
区域发展差异
考点1
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区域发展差异的影响因素
1.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的区域发 展差异是一系列自然、社会和经济因素综合作 用的结果,其差异具体如下表所示:
区域 影响因素 地形 气候 自然
东部经济 地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丘陵为主
中、西部经济 地带 地为主
措施 ③把抓好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开发的关键;
④把深化改革开放作为开发的动力
考点2
南方与北方的主要差异对比
我国东部地区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在多
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主要表现如下表所示:
区域 项目 地形 自然 气候 特征 植被 土壤 社会 水文 特征 自然 资源
北方地区 平原和高原为主
南方地区 山地、丘陵、平原、盆地、 高原均有
1.甲区域和乙区域相比,气候的差异是( B ) A.甲区域作物生长期较长
B.甲区域降水较少
C.乙区域大陆性较强 D.甲区域高温多雨
2.符合乙区域土地特点的是(
A ) A.广泛分布在此地区的水稻土是有机质含量较 B.人口稠密,耕地较为集中
高的土壤 C.人均耕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D.耕地中旱地所占比重大 3.丁省与丙省相比( D )
C.①③④
D.②④⑤
【解析】 第4题,甲区域地处我国西北内陆,河流补给以 高山冰雪融水为主,夏季为其汛期。
第5题,我国夏季南北普遍高温,甲、乙两区域
热量充足,劳动力丰富且价格较低。 第6题,多山的地形、对外联系不便、生产方式 落后是制约甲、乙两地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
7.(2009·宁夏)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答:丙地应具有深水良港(深水停泊条件,可停
泊大型货轮)。原料(铁矿石)运输路线短,运价 低,建设成本低(地价低)。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钢铁生产国,钢铁企业众多。
近年来,钢铁出口量增长较快,所需铁矿石从 澳大利亚、巴西、印度等国大量进口;钢铁企 业布局呈现由接近煤炭、铁矿石产地向沿海转 移的趋势。
下图示意甲、乙、丙三地的位置。20世纪70年代 末,我国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在甲地建设 大型钢铁企业(M公司),所需铁矿石依赖进口, 但限于港口条件,大型货轮无法直接停靠,进口
第三产业比重大 经 济 产业结构 第二产业比重大 特征 交通运输 以铁路和公路交通 以铁路和公路交通为主, 为主,通达性好 并有内河运输,通达性好
对外开放 相对南方较低 程度高
限制性因素
水资源不足,黄土 洪涝灾害、环境污染、山 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区地形破碎
【真题2】(2011·四川)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地
以 平 原 和 低 山 以高原、盆地、山 以 季 风 气 候 为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 主 和高寒气候为主
因素
水 热 资 源 、 生 各类矿产资源丰富 自然资源 物 资 源 、 石 油 、风能、太阳能、 、煤炭丰富 地热能等丰富
区域 影响因素
东部经济 地带
中、西部经济 地带
城市化水平
社会 因素 科教水平 对外开放 程度 发展基础
的铁矿石部分需在乙地港口转运。近期,M公司
并购了乙地的钢铁厂,并计划在丙地建立大型钢 铁厂。
(1)简述我国在沿海港口建设大型钢铁基地的有利条 件。
答:便于利用进口铁矿石,降低铁矿石运输成本;
便于钢材出口,降低出口钢材的价格;(临近市场) 沿海地区经济发达,钢铁消耗量大。 (2)根据图示信息说明甲地港口难以营建深水泊位的 原因。
答案: (1)以盆地、山地为主 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河网密集、水量大 能源资源(石油、天然气和 煤炭) (2)新疆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天山及其以北地区 和昆仑山区。江苏省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 沿海地区。 (3)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新疆大于江苏;第二、三 产业比重江苏大于新疆。
答案: (4)对新疆的影响:获得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 有利于产业升级;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结合图例,新疆的资源以煤、石油和天然气(即能源
资源)为主。读图2可以看出:江苏省位于淮河南北两 侧的沿海地区,据此可以推断其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 候和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江苏省河流和人工运 河较多,河网密布,结合气候特点中的降水较多可以
推断河流径流量大。
【思维过程】
第(2)题,读图1可以看出新疆在天山及其以北地 区和昆仑山地区有效风能密度大;读图2可以看 出江苏省有效风能密度自沿海向内陆递减。 第(3)题,读图3可得结论。
【思维过程】
第(1)题,该题以中国局部区域图考查了等值线的判
读,图中给出了明显的长江和黄河的信息。根据“大
于大的,小于小的”原则,丙地年蒸发量应该是大于 600mm;图幅南部地区年蒸发量有三个600mm;甲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