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案:庐山的云雾

合集下载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三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三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三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朗读、背诵课文《庐山的云雾》。

2.了解庐山的地理环境和云雾的特点。

3.通过阅读课文,领略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4.能够在阅读中体会到诗歌的美感。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

2.朗读、背诵课文。

3.了解庐山的地理环境和云雾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1.领略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2.体会到诗歌的美感。

四、教学过程1.导入演奏《庐山之歌》,让学生欣赏这首歌曲,引起学生对庐山的兴趣,同时对接下来所学的内容产生好奇。

2.整体学习1.朗读课文。

引导学生认真看课文,注意要感受每一个字和句。

教师可以先慢慢朗读,然后让学生跟着读,最后要求个别学生朗读。

2.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例如:“庐山在哪里?”“课文中提到了哪些动物?”等等。

3.背诵课文。

教师可以让学生背下课文的几句,目的在于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

3.拓展学习1.讲解庐山的地理环境和云雾的特点。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PPT等形式展示,让学生了解庐山的位置、植被和云雾等自然环境。

2.了解庐山的历史文化。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查找庐山的历史文化和名胜古迹,了解庐山的丰富内涵。

4.延伸探究1.让学生自行观察云雾的形态和特点,探究云雾的形成原因和作用。

2.让学生欣赏古诗词中的描写山水云雾的诗句,体会到诗歌的美感。

五、教学评价1.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朗读、背诵、理解和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价,以确保学生领会和掌握了本课的知识点和能力。

2.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小测验等方式来进行评价。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例如在教学环节中加入更多的互动环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来调整教学步骤和难度,以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课内容。

庐山的云雾教案(优秀4篇)

庐山的云雾教案(优秀4篇)

庐山的云雾教案(优秀4篇)《庐山的云雾》说课稿篇一《庐山的云雾》是苏教版第六册教材中的课文,这是一篇描写景物的文章,作者运用联想、比较和比喻等方法,以明快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庐山云雾那秀丽多姿、神奇多变的景观,抒发了作者对祖国美丽山河无比热爱的美好情感。

全文共4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总写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的景色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第二、三自然段具体写庐山的两个特点,第二自然段写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第三自然段写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

两个自然段都采用了相同的写法,先概括介绍庐山云雾的一个特点,接着进行具体描述。

第四自然段写人们对庐山流连往返。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层次分明,情景交融,抓住特点具体描写,为丰富学生的语言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课文有以下四个教学要求:1、默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流连忘返、秀丽造句。

3、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

4、凭借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我在执教第一课时时安排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1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3、凭借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初步感受庐山云雾奇幻美丽的特点。

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首先,逐幅出示一组庐山风光的图片,请学生分别用一句话来赞美它们,一方面让学生感受一下庐山的秀丽风光,另一方面是为了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然后,让学生猜猜这么美的地方在哪,引出课题,并板书课题。

在初读课文时,我出示这样一张幻灯片:用你最喜爱的方式读课文,要求: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并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联系课文,看看你能读懂哪些生字词。

3、思考:庐山的云雾有哪些特点。

先指名读,再让学生按要求去读课文。

这是让学生读通课文,通过自学学会部分生字词,总体感知课文。

检查自学情况时,先指名分段读课文,随时纠正不正确的读音;再出示所有的生字词,开火车读一读,然后让学生说说他读懂的生字词的意思,没说准确的就做个记号,待会儿再解决;最后,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庐山云雾的特点,并告诉他们:正因为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所以说它变幻无常。

《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范文(精选12篇)

《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范文(精选12篇)

《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范文(精选12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篇1课时目标:1.继续学习“总分”结构的段落,初步领悟“描写”这种写作手法,并能模仿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

2.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幻魅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收集有关庐山云雾教学过程:一、揭题,提示课文内容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2.通过昨天的学习,同学们对庐山的云雾有了些印象?3.过渡:今天让我们走进庐山,去真切地感受一下庐山的云雾吧。

二、学习课文4.默读第二小节,用笔画出中心句。

5.哪些句子写出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默读第二自然段,将这些句子用波浪线画出。

6.这里介绍了云雾的哪些位置,它们各是什么样子?7.这么美的庐山云雾,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8.作者在写这几处云雾的时候是用什么样的手法来写的?9.通过刚才的画面,你觉得庐山的云雾还像什么?相机解释“千姿百态”。

10.默读第三小节,画出中心句。

画出表示庐山云雾变化快的词语。

11.从哪里还可以看出它的变化多?设想一下,假如我们就坐在庐山的山顶上,那些云雾还会怎么变?12.有感情地朗读。

10.正因为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所以,生齐读最后一段。

教后随感:我对本课的教学反思与感悟有以下几点: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方面工夫不够深。

学生的深情朗读要在他们真正感受到文章的内涵,也就是可以通过说感受,品词句,谈感受,连朗读来逐步进行。

1努力掌握教学进程,但也不是尽在预料之中。

真实的,真正的教学过程是丰富多彩而不可预测的动态的过程,因此不应希望将教学全过程尽在预料之中。

2充分地读书这一点做得不够,应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感悟,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

《庐山云雾》教案(精选13篇)

《庐山云雾》教案(精选13篇)

《庐山云雾》教案(精选13篇)《庐山云雾》篇1教学理念:三年级学生已经基本掌握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句意思的方法。

对于掌握如何抓住景物特点进行生动形象地描写还有一定难度。

因此,本节课重点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语言文字的含义,在读中感悟文章中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在读中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意境,在读中内化语言,积累背诵。

教学内容:《庐山的云雾》运用比喻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庐山、对祖国山河深深的热爱之情。

全文层次分明,第一自然段总写出了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第二、三自然段采用了“总——分”的构段方式,具体写出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特点。

第四自然段写人们对云遮雾绕的庐山的喜爱与留恋之情。

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

4. 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

2、初步认识总分段式,以及练习写作。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 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

教学过程:一、导入1、我国自古就有“泰山雄,华山险,庐山秀,黄山奇”的说法,其中庐山位于我国江西九江市,山峰秀丽,是我国有名的风景名胜,我们先来看一组图片。

2、庐山以风景秀丽闻名,但更吸引游客的是这里变幻无常的云雾,他为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你们想去看一看吗?二、检查预习1、要领略庐山云雾的神奇,首先要到他的家乡江西,只要你通过了这三关就可以顺利到达了。

第一关:生字景、秀、尤、幻、增、添、漫、姿、态、笼、罩、弥、茫、匹、返第二关:词语景色、秀丽、尤其、增添、龙爪、弥漫、茫茫、千姿百态、流连忘返、瞬息万变第三关:积累变幻无常:变化没有一定的规律,形容云雾变化多、姿态万千。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三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三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三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庐山的云雾》这篇课文,使学生明白庐山的美丽风景和云雾的形成原理,感受自然的神奇与壮丽。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有效地表达。

3.情感目标:通过这节课,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的生命力和神奇,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课文阅读:《庐山的云雾》2.语言表达:介绍庐山的云海与云雾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理解庐山的云海与云雾,培养学生的美感和环保意识难点:学生对云海与云雾的形成机理的理解与表达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庐山风景的视频,引导学生欣赏庐山的美丽风景,增强学生对庐山风景的兴趣。

之后,教师问学生:你们观察到了庐山上有什么?学生可以通过图画或说话的方式回答。

2.阅读课文(15分钟)让学生轮流朗读和听读《庐山的云雾》这篇课文。

同时,教师带领学生在课文中找出描述庐山云雾的词语,并告诉学生这些词语的意思。

3.讲解课文(20分钟)教师向学生解释庐山的云海和云雾的形成原理,并给学生展示云的种类及其形态。

学生还可以观察教师的实验,了解云的凝结过程。

4.讨论(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讨论庐山的云海和云雾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环保措施。

学生应该就如何保护环境进行思考和讨论,让他们明白身为公民应该对环境尽好自己的责任。

5.创作(2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选择一种云的形态进行模仿,模仿比赛的模式。

教师可以组织该活动,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利用课本上给予学生的线索进行进行创作。

6.总结(5分钟)教师让一些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在分享之时,提醒学生庐山的云海和云雾与世界的云雾存在科学上的联系。

最后,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提醒学生如何保护环境而养成良好的生态习惯。

五、教学反思通过此次课程教学,学生对庐山的云海和云雾有了深度了解,也学会了如何保护环境。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庐山的云雾》教案三篇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庐山的云雾》教案三篇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庐山的云雾》教案三篇导读:本文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庐山的云雾》教案三篇,来源互联网,仅供读者阅读参考.篇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流连忘返”等四字词语表达的意思,积累词语,会用“流连忘返”造句。

2.默读课文,抓住中心句(或中心词)读懂每一段的内容。

学习围绕中心句写具体的总分构段方式,能仿照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清楚、具体地描写一处景物。

3.反复朗读课文,展开想象,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文中四字词语、生动比喻等语言表达的意思,认识排比句,体会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美,感受课文中蕴含的语言美、画面美,激起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反复朗读课文,展开想象,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文中四字词语、生动比喻等语言表达的意思,认识排比句,体会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美,感受课文中蕴含的语言美、画面美,激起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抓住中心句(或中心词)读懂每一段的内容,学习围绕中心句写具体的总分构段方式。

能仿照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清楚、具体地描写一处景物。

前置学习活动:1.通过自主预习课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通过自主预习课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大致了解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4.查找相当庐山的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环节一、认知——自读美文,整体把握(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说到旅游,老师要给大家推荐一个不能不去地方:庐山。

(板书)自古以来,就有“泰山雄,华山险,庐山秀,黄山奇”的说法,庐山在我国江西九江市南,峰奇山秀,四季风景如画。

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进庐山去欣赏庐山的云雾。

2.齐读课题,从题目看,这篇课文重点写什么?(二)强化初读整体感知1.出示词语,检查预习。

变幻无常腾云驾雾四蹄生风千姿百态瞬息万变云遮雾罩一泻千里流连忘返2.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庐山的云雾教案

庐山的云雾教案

庐山的云雾教案《庐山的云雾》说课稿篇一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庐山的云雾》是小学语文苏教版第六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三篇写景课文。

本文以优美明快的的语言、比喻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奇丽多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庐山、对祖国山河深深的热爱之情。

全文层次分明,第一自然段总写出了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第二、三自然段采用了总分的构段方式,具体写出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特点。

第四自然段写人们对云遮雾绕的庐山的喜爱与流连忘返。

文章景物特点鲜明,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把情境的形态美和文章的语言美结合起来,情境交融,为丰富学生语言积累与情感体验提供了很好的凭借。

(二)、课时安排:全文共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初步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第二课时:导学第二、三段,体会庐山的特点,掌握运用总分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目标:科学地制定教学目标是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我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课文的联系,所处的位和作用,特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美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3、初步认识总分的段式,重点学习第二、三自然段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遣词造句的优美,体会庐山云雾的奇幻神秘。

(五)、教具准备:相关资料,图片。

二、说教法:1、直观教学法易于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易于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也是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有效手段。

因为本班学生注意力比较容易分散,我选用了幻灯机等多媒体辅助进行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入情入境,从中受到审美教育,又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

2、这一部分内容分别描绘出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特点,都是运用形象的修辞手法,通过优美的语言描绘来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教案3 庐山的云雾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教案3 庐山的云雾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教案3庐山的云雾一、教学目标1.了解庐山的位置、地势和气候特点。

2.感受庐山的云雾景色,理解云雾的形成和变化。

3.学会用语言描绘庐山云雾景色。

二、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教材第六单元《背影》第十三课《庐山的云雾》。

三、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云雾的形成和变化。

2.用语言描绘庐山云雾景色。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或相关视频引入庐山的云雾,激发学生对云雾的好奇心,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2.新课展开1.先让学生看动画《云来处》了解云的形成和变化。

2.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让学生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

3.教师用PPT或者白板写下关键词,让学生搭建起庐山的云雾形成和变化的思维框架,然后根据书上所述的情景描述、语言描写等要素,让学生自己编写一段描述庐山云雾的语言文字,并进行交流和讨论。

4.学生在交流和讨论的基础上,用语言描述庐山云雾的画面,教师进行语音评价,同时讲解相关知识点,如云雾的各种形态、特点和科学知识。

3.课堂练习1.让学生围绕云雾展开创意活动,如做一张由云雾组成的画、编一个富有想象力的云雾故事等。

2.学生分小组彼此欣赏,然后展示给全班看,班级内部评选出最好作品。

4.作业布置完成写作练习,根据庐山云雾的特点,合理运用所学知识编写一篇文章。

5.课堂小结本课学习庐山云雾的形成、变化和美丽,感受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同时也更了解自己的国家。

在以后的阅读中,更加注重对景象描写的理解和感受,用不同的角度欣赏大自然的美。

五、板书设计庐山的云雾•地理位置•地势和气候特点•云雾形成和变化•描述庐山云雾的语言文字六、教学评估1.形成性评估:课堂语音评价。

2.总结性评估:作业测评。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内容丰富,采用情景模拟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了庐山云雾的美丽和神奇,同时也理解了中华大地山川秀美的奥秘。

但也有一些不足,例如PPT和白板使用不当等问题需要及时解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案:庐山的云雾
1、默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秀丽和流连忘返造句。

3、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4、凭借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小黑板、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出示图片,简介庐山的云雾
2、揭题,板书课题:庐山的云雾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提出自学要求:读准生字字音,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2、学生自由读课文,讨论思考题。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纠正字音。

指名逐段读课文,及时纠正,并说说每段讲了什么?
三、齐读课文,说说课文描写了庐山云雾的哪些特点?
四、教学生字新词
注意下列字的字形
幻添
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秀丽尤其缠绕变幻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五、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听写生字
秀丽尤其缠绕变幻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默读思考:第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2、指名回答,互相交流,指导朗读
第一句:秀丽是什么意思?(用找近意词的方法)用秀丽说一句话,齐读这句。

第二句:理解尤其庐山的云雾特别在哪里?指导有感情地朗读1、2句。

第三四句:在山上游览、漫步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启发想象,引读。

3、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4、小结: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读课文,找出中心句,用~~~画出。

2、齐读,说说这段是围绕庐山云雾的哪个特点来写的?(千姿百态)
3、轻声读一读,说说千姿百态的意思,课文中的哪些句子写出了千姿百态?
4、再读课文,说说作者用什么方法具体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
5、师生共读课文。

6、指导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比喻句的好处,引导背诵。

7、小结:围绕中心句写出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的特点。

8、讨论学法:画出中心句--认识云雾特点--理清总分关系--感受云雾景象--练习背诵课文
四、运用学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五、检查自学情况(读、背、议,了解作者怎样写清庐山云雾特点的。


六、齐读最后一段
七、总结课文
1、配乐朗读课文。

2、小结:总分的写法突出了庐山云雾的三个特点--多、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3、引导学生背诵课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