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 语文园地【教学反思】一
新人教版(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七单元 语文园地——书写提示》研讨课教案_10

部编版三下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书写提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书写“醒”、“慧”、“露”、“蘑”等汉字。
(2)笔画较少的字能写舒张,笔画较多的字能写紧凑。
(3)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对字型结构的观察力。
二、教学重点笔画较少的字能写舒张(舒展),笔画较多的字能写紧凑(匀称)。
三、教学准备学生书写纸,希沃电子白板3、5软件预装四、教学过程(一)察字,观其形1.根据字型分类师:你们认识这几个字吗?谁能把这些字分分类?说说你的想法。
预设:独体字;合体字(希沃电子白板5——拖动功能,学生上台)2.导出课题内容师:除了结构上的不同,从笔画的角度来说,这两类字还有区别吗?预设1:笔画多少,独体字笔画少,合体字笔画多预设2:“斗”、“止”、“术”、“内”容易写“醒”、“慧”、“露”、“蘑”笔画复杂,“醒”、“慧”两个字有很多横师追问:我们中国汉字历史源远流长,古人造字的灵感就来源于自然,看看这两张图,和这两类字有关联吗?预设:有(板书:疏密)师:古人常说——疏可走马,密不透风,到底是不是呢?今天我们这节课一起学习《语文园地七——书写提示》(板书),来研究写字中要注意的“疏——密”问题。
(二)运笔,达其意1.认识字型师:你们玩过“飞花令”吗?我出题了——木、林师:现在,老师要把这个两个字送到另外一个字里面,请看——蘑。
你找到了吗?“蘑”字里面的林和单独的“林”字有什么区别?预设:变小了,紧凑了。
师追问:请睁大眼睛看,这三个字里的“木”又有什么不一样?预设:化捺为点,紧凑,个别笔画收缩。
师:听你们说了这么多,老师要考考你们观察字型的本事?(雨—各—露)有什么发现?预设:“露”字笔画多,上窄下宽,“雨”字头居上,四点写得很匀称,右下部“各”捺画舒张师:我们一起来写写这两个字,举起右手,跟老师一起来,预备,起!(教师粉笔板书示范,学生书空“蘑”字)——教师视频范写“露”字(微课)2.学生书写师:现在请你们动笔在《书写纸》上,完成前两排的书写任务。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七》教学反思“口语交际”安排的是《劝说》了解和感悟劝说的策略和技巧,能态度真诚的劝说他人。
“习作”是写《国宝大熊猫》,目的是让广大少年儿童了解国宝大熊猫,要珍惜爱护稀有动物。
“交流平台”是让学生在写作中积累平时的语言。
“日积月累”安排的是四句俗语。
一、教学效果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1.结合推普,培养口语交际意识。
我校是语言文字示范学校,要求学生在校交流时得用普通话。
因此,教师可把推普工作做到班里,创设一种以说普通话为荣的环境,鼓励学生不论上课发言,还是课后交谈,一律使用普通话。
这就为学生提供一个语言实践的机会,便于随时随地进行训练,培养说话的语调和语感,达到交谈自然大方,并养成口语交际的习惯。
2.创设情境,使学生想说、爱说、乐说。
特级教师李吉林说过:“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景。
”在口语交际课中,教师可根据不同的课型创设贴近生活的情景,如“实物演示”、“渲染音乐”、“表演体会”、“语言描述”、“生活情境”等,激发学生想说、爱说、乐说的兴趣,真正地做到“我口说我心”。
3.注重参与,多种互动形式交流。
(1)生生互动。
口语交际课的生生互动多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
在口语交际中,把优、中、差生按比例合理搭配成交际小组,关注到每一个学生,使人人都有机会练说,让学生在问、说、议、评、辩中交流,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2)师生互动。
在师生互动中,教师应特别关注那些平时不善于交谈的学生,多给他们交流的机会,多些“夸张式”的表扬,多给他们自信心,鼓励他们积极参与。
(3)群体间的互动。
群体间的互动主要是通过小组与小组之间互问互答,表演,争辩,比赛等形式,既锻炼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评价能力,又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及集体荣誉感。
4.激活思维,促进创新和想象能力的发展。
发展和创新是新时期教育的主题。
想象是创新之母,给学生提供空间大胆想象,然后进行口语交际,既有利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又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的发展。
《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15篇

《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15篇《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1新教材除了课文的更新,语文园地也有了很大的改变。
就本学习园地内容而言,“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
其中,每个园地保留的项目是“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而“书写提示”“识字加油站”相机出现,由此看来,每个单元学习完之后的交流和积累是非常重要的。
语文园地的教学除了要延续课文学习的内容知识,更要以生活为主线,让学生充分地感知、体验生活,思索生活,理解生活。
而教学的过程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学的运行也需要一定的程序。
回忆自己的课堂教学应该说值得商榷的地方可能会很多,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简单总结。
1、教学效果(思效)。
就“交流平台”来说,主要是对课文内容的回顾,以及对于相关课文知识的运用和积累。
这部分的学习,教师做到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发现、积累运用。
学生在读、说、交流中发现写景__主要的在于想象画面,通过看、听、闻、想,将语言文字具体化,在脑中形成画面感。
这部分的学习等于对课文内容有了一个系统的“复习”,通过这个环节的交流,学生对于本组课文的内容进一步理解了。
“书写提示”是新增的练习项目,字体范例内容是《观潮》中的语段,最主要的是旁边的提示,对于书写的格式、标点符号、书写态度都有明确要求,让学生对于写字要求更加明确。
在“日积月累”的处理上,教师做到了放手让学生自由诵读,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乐趣。
2、教学收获(思得)。
(1)通过交流平台,学生对于本组课文的重点有了进一步的把握,起到了“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2)强化了语言文字训练。
尤其是在“词句段运用”部分,学生不仅透过这些词语与句段对于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而且强化了语言文字训练。
用“风”“烟花”“雷雨”“小狗”说几句话,并且按照要求用上“霎时”“顿时”“忽然”,这其实是对于词语的辨析和运用;而“过了一会儿”“一会儿工夫”则是对于语言组织方面的规范。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三篇)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一)《语文园地一》共设了四个板块。
"交流平台"以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为学习内容,引导学生仔细体会写作的手法。
"字词加油站"以认识含偏旁"扌、乡、贝"的字为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认字。
"词句段运用"引导学生积累并运用几个意思相近的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教会学生在不同的句子中选择意思表达准确的词语。
"读一读"让学生积累优美的语句,为以后的写作积累素材。
"日积月累"安排了一首词《忆江南》,此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
在《语文园地一》这一板块的教学中,我主要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主要教学目的,展开教学。
学生学习"交流平台"时,我首先让学生读,这些句子都是课文中的优美生动的句子,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然后引导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发现,同时再说一说这些句子所表达的意思,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语句优美的意境。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多采用这种形式,相信学生的能力,鼓励学生开阔思路,大胆去说,去练,既能达到训练的目的,也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是学教材。
教学"识字加油站"时,借助多媒体展示教材所给词语的相关图片,引导他们观察图片,结合词语的意思,把握每个字的特点,轻松识字。
在教学"词句段运用"时我引导学生辨析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在语句中体会词语的意思表达。
指导学生能够准确地用词语表达出语句的意思,是句子更加生动,表达更加准确。
同时引导学生摘抄优美的语句、词语,摘抄的时候分类进行,比如,写景的、写动物的、写人物的等。
积累一些写作素材,为今后的写作打下基础。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 第7鹿角和鹿腿教学反思一

《鹿角和鹿腿》教学反思《鹿角和鹿腿》是一个寓言故事,通过一只鹿在遇狮前和遇狮后对自己的角和腿的截然不同的态度,阐明了一个道理:各有所长、所短;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它的长处。
不要光图美丽的外表,更要讲实用;美和实用在不通的环境和不同的条件下都各有存在的价值。
这篇文章的重点是理解指导鹿对自己的脚和腿的前后不同的态度。
难点是读懂课文,体会故事所讲述的道理。
为了让学生很好地体会寓意,我先有意识地让学生找出鹿对它的角和腿前后不同的态度。
教学这篇课文,我主要安排了两次“阅读”。
第一次阅读,让学生通过自由朗读和借助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语。
让学生能够读准生字,理解新词。
然后我通过课件,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反馈交流,对学生在自学中有困难的地方帮助解决和指导。
第二次阅读,让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后,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揭示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当学生读到美丽的角差点儿让鹿送了命,而难看的腿却让它狮口逃生时,我创设了一个情境:此时此刻,狮子会对它的角和腿说什么呢?学生踊跃发言。
他们的发言告诉我孩子们已经能比较鹿的角和腿的优点和缺点,对事物有了一定的了解。
我觉得时机成熟,于是,让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课文中引发的道理。
通过读说到感悟,深化道理,让学生明白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懂得世间的一切都在变化,面对变化着的事物,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去看待,要使自己的想法和行为顺应这样的变化,启发学生关注和发现生活中不断变化的人和事,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对于这节课的教学,我总体感觉还不错,做得好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这节课的重点、难点都能够突出,基本上能够完成教学目标,能够呈现1个完整的课堂;其次,授课思路比较清晰,条理分明,整节课能够比较流畅地完成,环节与环节之间的衔接和过渡也比较自然。
特别在安排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时,我通过课件出示了一个填空题,这样既降低了难度,让学生能完整而准确地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又节省了时间。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教案 《语文园地一》(有反思)

《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交流平台,积累课文中优美生动的句子,并细细体会其中的写作技巧。
2.识字加油站,归类识字,认识三种不同偏旁的生字及其词语,了解形声字形旁表义的功能。
3.词句段运用,学会在语境中辨析近义词,学会仿写动物外形。
4.通过看图、感悟、体验、诵读,体会古诗《忆江南》,帮助小学生积累古诗。
教学重难点:1.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
了解古诗意思。
2.借助拼音自主阅读词语和句子,交流不会的问题。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板书:语文园地)板块一:交流平台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生动的句子,需要我们细细体味。
1.(出示课件2)“小燕子的翼尖或剪尾,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1)小组学生围绕上面一句话进行交流,探究自己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板书:体味好句子)(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
预设:读这句话我体会到小燕子飞行的轻盈。
预设:读这句话,我感到语言很美,“小圆圈”“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感觉很有画面感,仿佛看到了那样的场景。
2.(出示课件3)“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句话你认为作者写得好在哪里?作者把含苞欲放的花骨朵给人的那种感觉写出来了。
非常生动,传神。
你认为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把花骨朵写得那么传神、生动?(作者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很有代入感,很逼真、很有画面感。
)3.(出示课件)“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
”找出文中的动词,说说写得怎么样。
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
(1)这些动词分别是“落下来、折好、收拢”,很有条理。
(2)这些动作写得非常细致,尤其修辞语的运用“(款款)地落下来、(顺顺溜溜)地折好膜翅、(严丝合缝)地收拢硬翅”,显得描写就非常细致,妥帖,很有画面感,眼前仿佛看到了这只飞落的瓢虫。
4.教师小结:要想把语言写得优美生动,要描写细致,多使用一些恰当的修饰语,同时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比如比喻、拟人、夸张等,还要写得有画面感,写具体、生动。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带反思语文园地七

语文园地七教学导航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课堂小结参考答案:1. (1)小明这次只考了50分,他没精打采地走在回家路上。
(2)这次高考,她虽然名落孙山,但她并没有灰心丧气,决定复习一年再考。
(3)黄河源源不断地奔涌着,永不停息。
(4)徐悲鸿是一位名扬中外的画家,以画骏马最为有名。
(5)我不过是对他作了善意的批评,但他就此耿耿于怀,认为是和他过不去。
2. (1)中秋夜,一轮明月宛如一个圆圆的大玉盘挂在夜空中。
(2)天上的星星像无数颗珍珠撒在深蓝的夜空。
(3)夏天的太阳好像一个大火球烧烤着大地。
(4)天上的白云好像一朵朵雪白的棉花。
(5)细细的春雨就像春姑娘纺出的线一样。
(6)天上的彩虹好像一座七彩的桥。
(7)树叶一片片落下来,像一只只蝴蝶在飞舞。
(8)远看桃花,就像一片火红的朝霞。
(9)树上的苹果像灯笼似的又大又红。
3. 你可知道,枫叶有多可爱吗?走进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一片灿烂燃烧着的枫树林,从远处望,犹如一座火焰山。
走进枫树林,热情洋溢的枫叶,在微风的吹拂下,向我们点头微笑,欢迎我们的到来,我捡起一片枫叶,细细地观察起来,一片枫叶上有七个小小的叶瓣组成,它的边有些毛糙,红色的茎细长细长的,像一只张开的手掌,枫叶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它变化的色彩,春天的枫叶是绿色的,可是一到秋天就渐渐变成红色,火红火红的,像一个魔法师,美艳极了。
4. 寻物启事今天上午早操时间,因本人不慎,在操场丢失米黄色塑料文具盒一个,内有自来水笔、圆规、三角尺等。
那位同学拾到,请交给中队辅导员老师,谨表谢意。
三年级一班李晓慧 X年5月27日5.(1)笔画较少的字,要把笔画写开一些。
(2)笔画较多得字,要把笔画写得短小些,缩小笔画间距。
6.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7.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送君千里,终须一别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两虎相争,必有一伤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山河易改,本性难移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与人方便,自己方便言者无意,听者有心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失之毫厘,差之千里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七》教学反思《语文园地七》有四项内容,分别是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
“交流平台”主要引导学生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培养他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增强其习作的自信心。
“词句段运用”是交流用“你可知道……”开头的一种写法训练,应用文的写作则是练习书写《寻物启事》。
启事的特点有两个:一是“有事需要公开说明(或公开声明)”;二是这个“公开说明”必须“登在报刊上或贴在墙壁”上,目的是让很多人知道。
启事是一种应用文,应用文都有固定格式。
“书写提示”部分,出示了8个字,学会把字写的横平竖直,字要写的规范、端正、整洁。
“日积月累”部分学习4个成语,帮助学生积累词语。
教学“交流平台”时,引导学生积累句子。
针对这种现象,老师必须教会学生积累句子。
积累句子就在于在平时学习课文时,文中出现的一些优美句子让学生去赏析,使他们领悟这些句子属于什么句式,这种句子在文章中又起到了什么效果。
同时也把这些优美句子摘抄下来,自己再来仿写类似的句子。
不仅课文中能积累句子,课外阅读中也能积累许多优美的句子。
句子的句式种类多,例如:夸张句、比喻句、拟人句、反问句、疑问句等等。
首先让学生理解这些句子的句式的意义和用法,也不能盲目使用,同时也要学会仿写这些句子,也就是学以致用。
如果积累了丰富多彩的句式的话,那写起作文来就游刃有余了,写出来的文章也就有滋有味了。
教学“词句段运用”时,教师通过多媒体训练句子补充练习,学生同桌互相交流,互相提示。
引导学生书写寻物启事,要求学生会写寻物启事,会在适当的场合运用寻物启事。
教学“书写提示”时,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做到心中有数,整体上感知汉字的形体,教师范写,学生临摹,这样在写字时就会自然而然的把“眼”中字变成“心”中字。
同时再展评激趣,鼓励进取,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写字的积极性。
“日积月累”为学生们准备了一组八个字的成语。
让学生通过查词典了解每个成语的意义,学会用成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园地七》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七》有四项内容,分别是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
“交流平台”主要引导学生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
己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培养他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增强其习作的自信心。
“词句段运用”是交流用“你可知道……”开头的一种写法训练,应用文的写作则是练习书写《寻物启事》。
启事的特点有两个:一是“有事需要公开说明(或公开声明)”;二是这个“公开说明”必须“登在报刊上或贴在墙壁”上,目的是让很多人知道。
启事是一种应用文,应用文都有固定格式。
“书
写提示”部分,出示了8个字,学会把字写的横平竖直,字要写的规范、端正、整洁。
“日积月累”部分学习4个成语,帮助学生积累词语。
教学“交流平台”时,引导学生积累句子。
针对这种现象,老师必须教会学生积累句子。
积累句子就在于在平时学习课文时,文中出现的一些优美句子让学生去赏析,使他们领悟这些句子属于什么句式,这种句子在文章中又起到了什么效果。
同时也把这些优美句子摘抄下来,自己再来仿写类似的句子。
不仅课文中能积累句子,课外阅读中也能积累许多优美的句子。
句子的句式种类多,例如:夸张句、比喻句、拟人句、反问句、疑问句等等。
首先让学生理解这些句子的句式的意义和用法,也不能盲目使用,同时也要学会仿写这些句子,也就是学以致用。
如果积累了丰富多彩的句式的话,那写起作文来就游刃有余了,写出来的文章也就有滋有味了。
教学“词句段运用”时,教师通过多媒体训练句子补充练习,学生同桌互相交流,互相提示。
引导学生书写寻物启事,要求学生会写寻物启事,会在适当的场合运用寻物启事。
教学“书写提示”时,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做到心中有数,整体上感知汉字的形体,教师范写,学生临摹,这样在写字时就会自然而然的把“眼”中字变成“心”中字。
同时再展评激趣,鼓励进取,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写字的积极性。
“日积月累”为学生们准备了一组八个字的成语。
让学生通过查词典了解每个成语的意义,学会用成语。
把成语积累到笔记本上。
我们应该大胆、充分地挖掘生活中的语文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进行创造性的语文教学活动,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会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