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呼吸(复习)

合集下载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专题五细胞呼吸-高考真题篇(附答案)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专题五细胞呼吸-高考真题篇(附答案)

专题五细胞呼吸高考真题篇1.(2022河北,4改编,2分)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酵母菌无氧呼吸不产生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变黄的气体B.种子萌发时需要有氧呼吸为新器官的发育提供原料和能量C.有机物彻底分解、产生大量ATP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D.长时间通气培养的酵母菌液过滤后,滤液加入重铬酸钾浓硫酸溶液后变为灰绿色答案B2.(2022全国甲,4,6分)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研究发现,经常运动的人肌细胞中线粒体数量通常比缺乏锻炼的人多。

下列与线粒体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有氧呼吸时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都能产生ATPB.线粒体内膜上的酶可以参与[H]和氧反应形成水的过程C.线粒体中的丙酮酸分解成CO2和[H]的过程需要O2的直接参与D.线粒体中的DNA能够通过转录和翻译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答案C3.(2022海南,10,3分)种子萌发过程中,储藏的淀粉、蛋白质等物质在酶的催化下生成简单有机物,为新器官的生长和呼吸作用提供原料。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种子的萌发受水分、温度和氧气等因素的影响B.种子萌发过程中呼吸作用增强,储藏的有机物的量减少C.干燥条件下种子不萌发,主要是因为种子中的酶因缺水而变性失活D.种子子叶切片用苏丹Ⅲ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到橘黄色颗粒,说明该种子含有脂肪答案C4.(2022北京,3,2分)在北京冬奥会的感召下,一队初学者进行了3个月高山滑雪集训,成绩显著提高,而体重和滑雪时单位时间的摄氧量均无明显变化。

检测集训前后受训者完成滑雪动作后血浆中乳酸浓度,结果如图。

与集训前相比,滑雪过程中受训者在单位时间内()A.消耗的ATP不变B.无氧呼吸增强C.所消耗的ATP中来自有氧呼吸的增多D.骨骼肌中每克葡萄糖产生的ATP增多答案B5.(2022江苏,8,2分)下列关于细胞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A.光照下,叶肉细胞中的ATP均源于光能的直接转化B.供氧不足时,酵母菌在细胞质基质中将丙酮酸转化为乙醇C.蓝细菌没有线粒体,只能通过无氧呼吸分解葡萄糖产生ATPD.供氧充足时,真核生物在线粒体外膜上氧化[H]产生大量ATP答案B6.(2022山东,4,2分)植物细胞内10%~25%的葡萄糖经过一系列反应,产生NADPH、CO2和多种中间产物,该过程称为磷酸戊糖途径。

细胞呼吸专题复习

细胞呼吸专题复习
细胞呼吸
1、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C6H12O6+6O2+6H2O6CO2+12H2O+ 能量
2、有氧呼吸过程图解
3、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C6H12O62C2H5OH(酒精)+ 2CO2+少量能量

C6H12O62C3H6O3(乳酸)+少量能量
4、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区别:
呼吸方式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答案】B
6.在下图3个密闭装置中,分别放入质量相等的三份种子:消毒且刚萌发的小麦种子、未消毒刚萌发的小麦种子及未消毒刚萌发的花生种子。把三套装置放在隔热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当a和b玻璃管中的水珠开始移动时,分别记录其移动速率va和vb,则va<vb
B.如果b和c中都消耗了等质量的有机物,记录温度计读数为Tb和Tc,则Tc>Tb
【答案】C
5.以下甲、乙两图都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图中氧含量为a时的情况对应的是乙图中的A点
B.甲图中氧含量为b时的情况对应的是乙图中的CD段
C.甲图中a、b、c、d四个浓度中,c是最适合贮藏的
D.甲图中氧含量为d时没有酒精产生
【解析】甲图中氧含量为a时,细胞只释放CO2不吸收氧气,说明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对应乙图中的A点。甲图中氧含量为b时,CO2的释放量远远大于氧气的吸收量,说明细胞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且无氧呼吸强度大,应对应乙图中的AC段。贮藏植物器官应选择CO2产生量最少即细胞呼吸最弱时,即甲图中的c点。氧含量为d时,CO2释放量与氧气的吸收量相等,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因此没有酒精产生。综上所述,B项错误。

1.5.3高考生物动物细胞呼吸复习(含答案)

1.5.3高考生物动物细胞呼吸复习(含答案)

细胞呼吸专项练习题1、高等植物的呼吸作用只发生在()A、活细胞B、含有叶绿体的细胞C、不含有叶绿体的细胞D、气孔周围的细胞2、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共同之处是()①都需要酶②都产生ATP ③都需要氧气④都有丙酮酸这个中间产物⑤都需要能量A、①②⑤B、①②④C、①③④⑤D、①②③3、高等植物体内产生ATP的生理过程有()A、呼吸作用、渗透作用B、呼吸作用、蒸腾作用C、主动运输、光合作用D、光合作用、呼吸作用4、呼吸作用过程中若有CO2放出,则可判断此过程一定是()A、是有氧呼吸B、是无氧呼吸C、不是酒精发酵D、不是乳酸发酵5、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不发生ATP水解过程的是()A、细胞分裂B、光合作用C、呼吸作用D、吸收矿质离子6、能使大棚作物有机物积累最多的一组措施是()①长光照、短黑暗②长黑暗、短光照③恒温25O C④白天25O C、夜间15O C ⑤白天15O C、夜间25O CA、①③B、②③C、①④D、①⑤7、氧气浓度对酵母菌、乳酸菌、草履虫呼吸作用的影响如图所示,则①②③分别代表()A、酵母菌、乳酸菌、草履虫B、酵母菌、草履虫、乳酸菌C、乳酸菌、酵母菌、草履虫D、草履虫、乳酸菌、酵母菌8、栽种在地里的番茄,如果土壤干燥;施加浓肥或长期浸泡在水中,都会使植物萎蔫,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①酒精毒害根细胞,影响吸水功能②吸水量小于蒸腾量③根细胞腐烂死亡④土壤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细胞失水A、②④①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④②9、用含有18O的CO2作原料,让一株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在这株植物通过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和H2O中。

含18O的是()A、CO2B、H2OC、H2O和CO2D、H2O和CO2都不含有10、在啤酒厂的发酵罐内通入大量O2后,发酵罐内的酵母菌与酒精产量分别会()A、增多、减少B、减少、增多C、都增多D、都减少11、酵母菌既可进行有氧呼吸又可进行无氧呼吸,如果酵母菌吸收的O2量和放出CO2量的体积比为3:5,那么此时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C6H12O6的量的比值为()A、1:2B、2:1C、3:1D、3:512、将一植株置于黑暗的密闭容器中,测约容器中每小时增加CO 211mg ,而将它移到光下(其他条件不变),则容器中CO 2每小时减少33mg ,如果这种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都是C 6H 12O 6,则在这种光照下该植物每小时干重增加( )A 、7.5mgB 、22.5mgC 、30.0mgD 、44.0mg13、在剧烈运动时,人体骨骼肌所需要的能量直接来源于( )A 、肌糖元B 、葡萄糖C 、磷酸肌酸D 、三磷酸腺苷14、人体细胞中的ATP 含量是相对稳定的,当ATP 含量较多时,可将能量转移给( )A 、脂肪酸B 、氨基酸C 、丙酮酸D 、肌酸15、运动员在进行不同项目运动时,机体供能方式不同,对三种运动项目的机体需氧量、实际摄入氧量和血液中乳酸增加量进行测量,结果如小。

高考生物5年高考3年模拟总复习(新高考)细胞呼吸(讲解册)

高考生物5年高考3年模拟总复习(新高考)细胞呼吸(讲解册)
新链接 发酵工程与微生物的细胞呼吸 (1)制酒: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2)制醋:醋酸菌有氧条件下产生乙酸。 (3)泡菜: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呼吸作用的过程
深挖教材 (1)有氧呼吸:第一个阶段是,1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的丙酮酸,产生少量的[H],[H] 主要是指 还原型辅酶Ⅰ(NADH) ;第二个阶段是,丙酮酸和 水 彻底分解成 二氧化碳 和[H], 并释放出少量的能量;第三个阶段是, [H] 经过线粒体内膜上电子传递链的传递,与 氧结合形成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经有氧呼吸1 mol葡萄糖大约能使32 mol ADP 转化为ATP(必修1 P86、P92—93)(2023广东,7,2分)(2022山东,16,3分)(2022全国甲,4,6 分)。
水作为有氧呼吸的原料,且自由水含量较高时细胞呼吸旺盛
(1)零上低温储存水果、蔬菜,减少有机物 消耗;(2)温室栽培中增大昼夜温差,增加有 机物积累
对蔬菜、水果进行保鲜时,增加CO2浓度( 或充入N2)可抑制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 消耗
(1)粮食储藏要求干燥,减少有机物消耗;(2 )干种子萌发前进行浸泡处理
知识拓展 1.葡萄糖也能与酸性重铬酸钾反应发生颜色变化,应适当延长酵母菌培养 时间以耗尽溶液中的葡萄糖。 2.实验所用的葡萄糖溶液应在使用前煮沸,目的是灭菌,排除其他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对 实验结果造成的干扰。
二、细胞呼吸的类型 1.有氧呼吸(有O2参与) (1)反应式:C6H12O6+6O2+6H2O (2)过程(真核生物)
(2)无氧呼吸:第一个阶段与有氧呼吸的第一个阶段完全相同。第二个阶段是,丙酮酸 在酶(与催化有氧呼吸的酶不同)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成 酒精 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成
有机物中的化学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热能+不彻底氧化产物(酒精或乳酸)中的化学能( 大量)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细胞呼吸》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细胞呼吸》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细胞呼吸》真题练习含答案1.(2021·6月浙江月选考)需氧呼吸必须有氧的参加,此过程中氧的作用是()
A.在细胞溶胶中,参与糖酵解过程B.与丙酮酸反应,生成CO2 C.进入柠檬酸循环,形成少量ATPD.电子传递链中,接受氢和电子生成H2O 【答案】D【解析】需要呼吸基础知识,氧在电子传递链(第三阶段)中,接受氢和电子生成H2O 2.(2021·1月浙江选考)苹果果实成熟到一定程度,呼吸作用突然增强,然后又突然减弱,这种现象称为呼吸跃变,呼吸跃变标志着果实进入衰老阶段。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呼吸作用增强,果实内乳酸含量上升B.呼吸作用减弱,糖酵解产生的CO2减少C.用乙烯合成抑制剂处理,可延缓呼吸跃变现象的出现D.果实贮藏在低温条件下,可使呼吸跃变提前发生【答案】C【分析】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和衰老;糖酵解属于细胞呼吸第一阶段,该过程1 个葡萄糖分子被分解成2 个含3 个碳原子的化合物分子,并释放出少量能量,形成少量ATP。

【详解】A、苹果果实细胞无氧呼吸不产生乳酸,产生的是酒精和二氧化碳,A错误;\B、糖酵解属于细胞呼吸第一阶段,在糖酵解的过程中,1 个葡萄糖分子被分解成2 个含3 个碳原子的化合物分子,分解过程中释放出少量能量,形成少量ATP,故糖酵解过程中没有CO2产生,B错误;C、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和衰老,因此用乙烯合成抑制剂处理,可延缓细胞衰老,从而延缓呼吸跃变现象的出现,C正确;D、果实贮藏在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比较低,细胞更不容易衰老,能延缓呼吸跃变现象的出现,D错误。

故选C。

3.(2021·广东高考真题)秸杆的纤维素经酶水解后可作为生产生物燃料乙醇的原料,生物兴趣小组利用自制的纤维素水解液(含5%葡萄糖)培养酵母菌并探究细胞呼吸(如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培养开始时向甲瓶中加入重铬酸钾以便检测乙醇生成B.乙瓶的溶液由蓝色变成红色,表明酵母菌已产生了CO2C.用甲基绿溶液染色后可观察到酵母菌中线粒体的分布D.实验中增加甲瓶的酵母菌数量不能提高乙醇最大产量【答案】D【分析】图示为探究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装置示意图。

5.3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共84张PPT) 一轮复习

5.3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共84张PPT) 一轮复习
5.实验结论
【拓展延伸】有同学认为,在有氧呼吸实验装置中10%的NaOH溶液不能完全吸收空气中的CO2,以致可能对实验结果有干扰,你同意吗?你如何避免这种可能性的发生,以保证实验更严谨?
知识点一、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对比实验:
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某因素对实验对象的影响。又叫相互对照实验。教材中对比实验的实例有:①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②鲁宾和卡门的同位素示踪法实验;P一102③赫尔希和蔡斯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④探究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响。
条件对照
即给对象施加某种实验处理,虽不是检验假设需要的,但更能充分说明实验变量的对照。例如,在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发育的影响”的实验方案中,添加甲状腺激素的为实验组;添加甲状腺抑制剂的是条件对照组;不添加药剂的是空白对照组
下列实验是对比实验(相互对照实验)的是①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②鲁宾和卡门的同位素示踪法实验;P一102③赫尔希和蔡斯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④探究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响。⑤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课标要求
1.概念: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 ,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能量并生成 的过程。P一942.实质: 。3.类型:依据是否需要氧气,细胞呼吸分为 。有氧呼吸概念:指细胞在 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 ,释放能量,生成 的过程。P一92无氧呼吸概念:在 参与的情况下,葡萄糖等有机物经过不完全分解,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就是无氧呼吸。P一944.意义:所有生物的生存,都离不开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1) 。(2) 。蛋白质、糖类和脂质的代谢,都可以通过细胞呼吸过程联系起来。

高中生物细胞呼吸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细胞呼吸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细胞呼吸知识点总结
一、相关概念:
1. 细胞呼吸: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2. 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有氧条件下,将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

3. 无氧呼吸:指细胞在无氧条件下,将有机物不彻底地氧化分解,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或乳酸,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

二、有氧呼吸的过程:
1. 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1分子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丙酮酸,产生少量[H],释放少量能量。

2. 细胞呼吸的第二阶段(线粒体基质中进行):
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氢离子、少量[H],释放少量能量。

3. 细胞呼吸的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
[H]与氧气反应,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

三、无氧呼吸的过程:
1. 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

2. 细胞呼吸的第二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丙酮酸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乳酸。

四、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
1. 有氧呼吸能够产生大量能量,而无氧呼吸只能产生少量能量。

2. 有氧呼吸彻底氧化分解有机物,而无氧呼吸不完全氧化分解有机物。

3. 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而无氧呼吸则将能量储存在酒精或乳酸中。

五、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
1. 内部因素:不同种类的植物、同一植物的不同生长发育时期、不同的器官,细胞呼吸的强度不同。

2. 外部因素:温度、氧气浓度、水分等环境因素也会影响细胞呼吸的强度。

2025高考生物总复习细胞呼吸的方式和过程

2025高考生物总复习细胞呼吸的方式和过程

第11讲细胞呼吸的方式和过程课标内容说明生物通过细胞呼吸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转化为生命活动可以利用的能量。

考点一细胞呼吸的方式和过程1.有氧呼吸(1)概念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

(2)过程提醒有氧呼吸的场所并非只是线粒体:真核细胞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原核细胞无线粒体,但有的原核细胞含有全套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这些酶分布在细胞质基质和细胞膜上,因此这些细胞能进行有氧呼吸。

[微思考] 有氧呼吸中的葡萄糖、水、氧气分别在哪些阶段被利用?产物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别在哪些阶段形成?提示有氧呼吸反应物中的葡萄糖、水、氧气分别在第一、二、三阶段被利用;产物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别在第二、三阶段形成。

(3)写出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并标出各种元素的来源和去路。

(4)能量转换葡萄糖中稳定的化学能转化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和热能。

2.无氧呼吸(1)概念在没有氧气参与的情况下,葡萄糖等有机物经过不完全分解,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

(2)过程图解①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少量能量,生成少量ATP。

葡萄糖分子中的大部分能量存留在酒精或乳酸中。

②人体内产生的CO2只能是有氧呼吸的产物,因为人体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无CO2。

③不同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其直接原因在于催化反应的酶不同,根本原因在于控制酶合成的基因不同。

(1)供氧不足时,酵母菌在细胞质基质中将丙酮酸转化为乙醇。

(2022·江苏卷,8B)(√)(2)酵母菌有(需)氧呼吸在线粒体中进行,无(厌)氧呼吸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2023·浙江6月选考,11B)(×)提示有氧呼吸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进行。

(3)油料作物种子播种时宜浅播,原因是萌发时呼吸作用需要大量氧气。

(2021·湖南卷,12C)(√)(4)根瘤中合成ATP的能量主要源于糖类(葡萄糖)的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氧呼吸概念: 有氧呼吸概念: 是指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 是指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糖 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出二氧化碳和水, 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出二氧化碳和水,同 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的过程。 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的过程。
有氧呼吸过程比较 第一阶段 场所 反应物 产生ATP数 产生ATP数 ATP 量 与氧的关 系 细胞质基质 葡萄糖 少量 无关 第二阶段 线粒体基质 丙酮酸+水 丙酮酸+ 少量 无关 第三阶段 线粒体内膜 [H]+O2 + 大量 需氧
a.发生部位: a.发生部位: 细胞质基质 发生部位 过程: 第二阶段: b.过程 在酶的催化下,丙酮酸( 第二阶段: b.过程:在酶的催化下,丙酮酸(C3H4O3) 在 丙酮酸的 不同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成 酒精 和 CO2 , 分解阶段 。 或转化成 乳酸 c.产物 产物: c.产物: 酒精 和 CO2 或 乳酸 。
有氧呼吸的过程
有氧呼吸过程: 有氧呼吸过程:
a.发生部位: a.发生部位: 发生部位 第一阶段: b.过程 在酶催化下1 第一阶段: b.过程:在酶催化下1分子 葡萄糖 分解为2分 过程: 分解为2 葡萄糖的 子 丙酮酸 ,产生少量 [H],释放出少量 能量 降解阶段 c.产物 产物: c.产物:丙酮酸、少量 [H] 和少量 ATP a.发生部位:线粒体的 基质 发生部位: 中 第二阶段: a.发生部位 第二阶段: 水 b.过程 在酶的催化下,丙酮酸(C 过程: _____彻 丙酮酸的 b.过程:在酶的催化下,丙酮酸(C3H4O3) 和_____彻 分解阶段 底分解成 CO2和 [H] ,释放出少量的 能量 c.产物 产物: c.产物: CO2 、 [H] 、少量 ATP 第三阶 段:H] 和氧结 合生成 水 a.发生部位: a.发生部位:线粒体 内膜 上 发生部位 b.过程 在酶的催化下, 过程: b.过程:在酶的催化下,前两阶段释放的 [H] 和 O2 结合形成水, 结合形成水,并释放出 能量,形成大量 ATP c.产物 产物: c.产物: 水 和 ATP 细胞质基质
影响植物呼吸速率的因素及相关曲线 创新设计:P59 创新设计: 一、内部因素 (1)不同种类的植物呼吸速率不同,如旱生植物小于水 不同种类的植物呼吸速率不同, 不同种类的植物呼吸速率不同 生植物,阴生植物小于阳生植物。 生植物,阴生植物小于阳生植物。 (2)同一植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呼吸速率不同,如 同一植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呼吸速率不同, 同一植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呼吸速率不同 幼苗在开花期呼吸速率升高,成熟期呼吸速率下降。 幼苗在开花期呼吸速率升高,成熟期呼吸速率下降。 (3)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呼吸速率不同,如生殖器官大 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呼吸速率不同, 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呼吸速率不同 于营养器官。 于营养器官。
练习:酵母菌研磨、离心分离后,得到上清液:(含 练习:酵母菌研磨、离心分离后,得到上清液:(含 :( 细胞质基质)和沉淀物(含细胞器), ),把等量的上清 细胞质基质)和沉淀物(含细胞器),把等量的上清 沉淀物和未离心处理的匀浆分别放入甲、 液、沉淀物和未离心处理的匀浆分别放入甲、乙、丙3 个试管中,如图所示,分别进行以下实验: 个试管中,如图所示,分别进行以下实验:
将瓶内的氧气消耗掉,确保产生的CO 是来自酵母菌的无氧呼吸。 将瓶内的氧气消耗掉,确保产生的CO2是来自酵母菌的无氧呼吸。 NaOH的作用是吸收瓶内的CO NaOH的作用是吸收瓶内的CO2,确保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 的作用是吸收瓶内的 是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的。 CO2是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的。 CaOH的作用是检验 的产生。 CaOH的作用是检验 CO2的产生。 实验开始前对葡萄糖做煮沸处理,其目的杀死细菌, 实验开始前对葡萄糖做煮沸处理,其目的杀死细菌,防止对实验 结果产生干扰 。
(1)实验一:向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等量(1mol)的葡萄 )实验一:向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等量( ) C, D, 糖溶液, 丙中的终产物分别是: 糖溶液,甲、乙、丙中的终产物分别是:甲 ___,乙 ___, A 。 丙_____。 (2)实验二:向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等量(2mol)的丙酮 )实验二:向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等量( ) D A 酸,甲、乙、丙中的终产物分别是:甲 ___ ,乙 ___ , 丙中的终产物分别是: A 丙_____ (3)实验三: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重复实验一,甲、乙、 )实验三: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重复实验一, B D B 。 丙中的终产物分别是: 丙中的终产物分别是:甲 ___ ,乙 ___ ,丙 _____。 (4)实验四:向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等量的萤光素(萤火 )实验四:向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等量的萤光素( 虫尾部提取的可以发光的物质)。重复实验一和实验二, )。重复实验一和实验二 虫尾部提取的可以发光的物质)。重复实验一和实验二, 从理论上讲,发光最强的是实验_____中的 中的______试管。 试管。 从理论上讲,发光最强的是实验 一 中的 丙 试管 供选答案: 乙醇+ 供选答案:A. H2O+CO2 B. 乙醇 CO2 C. 丙酮酸 D. 无反应
绿 再变 黄 。根据石灰水混浊程 时间长短 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的 ,可以
水溶液由 蓝 变 检测酵母菌培养CO2的产生情况。 的产生情况。 检测酵母菌培养 精)发生化学反应,在酸性条件下,变成 灰绿色 发生化学反应,在酸性条件下,
溶液, 性条件下与乙醇( ③橙色的 重铬酸钾 溶液,在 酸 性条件下与乙醇(酒 。
二、环境因素
(1)温度 温度 呼吸作用在最适温度 (25℃~35℃)时最强;超过 时最强; ℃ ℃ 时最强 最适温度酶活性降低, 最适温度酶活性降低,甚至 变性失活,呼吸受抑制; 变性失活,呼吸受抑制;低 于最适温度酶活性下降, 于最适温度酶活性下降,呼 吸受抑制。 吸受抑制。 根据温度对呼吸强度的影响原理, 根据温度对呼吸强度的影响原理,在生产实践上贮藏蔬菜 和水果时应该降低温度,可降低与细胞呼吸有关酶的活性, 和水果时应该降低温度,可降低与细胞呼吸有关酶的活性, 而延长保存时间。 而延长保存时间。温度降低的幅度以不破坏植物组织为标 否则细胞受损,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大减, 准,否则细胞受损,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大减,也易腐 烂损坏。在大棚栽培过程中夜间适当降温,降低呼吸作用, 烂损坏。在大棚栽培过程中夜间适当降温,降低呼吸作用, 减少有机物的消耗,提高产量。 减少有机物的消耗,提高产量。
无氧呼吸的反应简式: 无氧呼吸的反应简式:
C6H12O6


OH(酒精)+ )+2CO 2 C2H5OH(酒精)+2CO2+少量能量
酵母菌、植物特别是水淹植物(如水稻、莲藕) 酵母菌、植物特别是水淹植物(如水稻、莲藕)在无 氧条件下的呼吸。 氧条件下的呼吸。
C6H12O6 乳酸)+ )+少量能量 → 2C3H6O3(乳酸)+少量能量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
创新设计: 创新设计:P58
练习: 练习:创新设计 P58 例2
(2009上海).在a、b、c、d条件下,测得某植物种子 2009上海).在 上海). 条件下, 萌发时CO 体积变化的相对值如右表。 萌发时CO2和O2体积变化的相对值如右表。若底物是葡萄 糖,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D 条件下,呼吸产物除CO A.a条件下,呼吸产物除CO2外还有酒精和乳酸 B.b条件下,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无氧呼吸多 条件下, 条件下, C.c条件下,无氧呼吸最弱 条件下,产生的CO D.d条件下,产生的CO2全部来自线粒体
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 细胞呼吸 节 的主要来源
考纲解读: 考纲解读: 1、细胞呼吸的概念 、 2、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过程及区别、联系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过程及区别、 3、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比较 、 4、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 、
细胞呼吸的概念: 细胞呼吸的概念: 细胞呼吸是指 有机物 在 细胞内 经过一 系列的氧化分解, 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 CO2或其他产物 , 的过程。 释放出 能量 并生成 ATP 的过程。
(2)O2的浓度
O2浓度直接影响呼吸 作用的性质。 作用的性质。O2浓度为 零时只进行无氧呼吸; 零时只进行无氧呼吸;浓 度为10%以下时,既进 度为10%以下时, 10 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 浓度为10 以上时, 10% 吸;浓度为10%以上时, 只进行有氧呼吸。 只进行有氧呼吸。 根据氧对呼吸作用影响的原理,在贮存蔬菜、 根据氧对呼吸作用影响的原理,在贮存蔬菜、水果时利用 降低氧的浓度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消耗来延长蔬菜、 降低氧的浓度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消耗来延长蔬菜、 水果保鲜时间。一般是低氧,如果降得太低,无氧呼吸产 水果保鲜时间。一般是低氧,如果降得太低, 生较多的的酒精,往往对细胞有一定的毒害作用, 生较多的的酒精,往往对细胞有一定的毒害作用,而影响 蔬菜、水果的贮藏保鲜。 蔬菜、水果的贮藏保鲜。
无氧呼吸概念:一般是指在无氧条件下, 无氧呼吸概念:一般是指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 化作用, 化作用,细胞把糖类等有机物分解成为不彻底的氧化 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这个过程对于高 等动植物来说称为无氧呼吸。 等动植物来说称为无氧呼吸。 如果用于微生物,习惯上称为发酵。 如果用于微生物,习惯上称为发酵。
(3)CO2浓度 从化学平衡的角度分析: 从化学平衡的角度分析:CO2浓度增加,呼吸速率下降。 浓度增加,呼吸速率下降。 据此原理,在蔬菜和水果的保鲜中,增加CO2的浓度也具 据此原理,在蔬菜和水果的保鲜中,增加 有良好的保鲜效果。 有良好的保鲜效果。 (4)含水量 含水量 在一定范围内,细胞呼吸强度随着含水量的增加而加强, 在一定范围内,细胞呼吸强度随着含水量的增加而加强, 随含水量的减少而减弱。 随含水量的减少而减弱。 在作物种子储藏时,将种子风干,以减弱细胞呼吸, 在作物种子储藏时,将种子风干,以减弱细胞呼吸,减少 有机物的消耗。 有机物的消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