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 2.2.1综合法与分析法 新人教A版选修1-2

合集下载

综合法分析法

综合法分析法
≥2bc,a>0
所以a(b2+c2)≥2abc. 又因为c2+b2
≥2bc,b>0
所以b(c2+a2)≥ 2abc.
因此a(b2+c2)+b(c2+a2)≥4abc. 练习1:对于任意角θ,cos4 θ-sin4 θ=cos2 θ.
分析: a+b 基本不等式: 2
a+b ab 证明:要证 2 只需证 a + b 2 ab
这个明显成立的条件可以是: 已知条件、定理、定义、公理等
特点: 执果索因 即:
要求证 3 7 2 5
解:要证 3 7 2 5 只需证 ( 3 7 )2 (2 5 )2 展开,只需证 只需证 21<25 因为 21<25成立,所以 3 7 2 5 成立.
人教A版选修1-2
东平高级中学 高二数学组
复习
推 理
合情推理
(或然性推理)
演绎推理 (必然性推理) 三段论 (一般到特殊)
归纳
(特殊到一般)
类比 (特殊到特殊)
演绎推理是证明数学结论、建立数学体系的 重要思维过程. 数学结论、证明思路的发现,主要靠合情推理.
2.2.1 综合法和分析法
引例: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从已知条件出发,以已知定义、公理、定理等 为依据,逐步下推,直到推出要证明的结论为 止,这种证明方法叫做综合法(顺推证法) 用P表示已知条件、已有的定义、公理、 定理等,Q表示所要证明的结论. 则综合法用框图表示为:
P Q1
Q1 Q 2
Q2 Q3

Qn Q
特点:“由因导果”
例1:已知a>0,b>0,求证:a(b2+c2)+b(c2+a2)≥4abc 证明:因为b2+c2

【全程复习方略】2014-2015学年高中数学 2.2.1.1 综合法课堂达标效果检测 新人教A版选修1-2

【全程复习方略】2014-2015学年高中数学 2.2.1.1 综合法课堂达标效果检测 新人教A版选修1-2

"【全程复习方略】2014-2015学年高中数学 2.2.1.1 综合法课堂达标效果检测新人教A版选修1-2 "1.若a>1,0<b<1,则下列不等式中正确的是( )A.a b<1B.b a>1C.log a b<0D.log b a>0【解析】选C.a b>a0=1,b a<b0=1,log b a<log b1=0.2.若lga,lgb是方程2x2-4x+1=0的两个实根,则的值等于( )A.2B.C.4D.【解析】选A.lga+lgb=2,lga·lgb=,=(lga-lgb)2=(lga+lgb)2-4lgalgb=4-2=2.3.在△ABC中,A,B,C的对边分别为a,b,c,B=60°,b2=ac,则△ABC的形状是( )A.非等边三角形B.等边三角形C.等腰三角形D.直角三角形【解析】选B.由条件知b2=a2+c2-2accosB=a2+c2-2accos60°=ac,即a2-2ac+c2=0,所以(a-c)2=0,所以a=c.又因为B=60°,所以△ABC为等边三角形.4.已知等差数列{a n},S n表示前n项和,a3+a9>0,S9<0,则S1,S2,S3,…中最小的是.【解析】由于{a n}为等差数列,所以a3+a9=2a6>0.S9==9a5<0.所以S5最小.答案:S55.设a,b,c三数成等比数列,而x,y分别为a,b和b,c的等差中项,求证:+=2.【证明】因为a,b,c成等比数列,所以b2=ac即=.所以=,又x=;y=.所以+=+=+=2.。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新人教A):选修1-2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新人教A):选修1-2

选修1-2在本模块中,学生将学习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扩充及复数的引入、框图。

学生将在必修课程学习统计的基础上,通过对典型案例的讨论,了解和使用一些常用的统计方法,进一步体会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想,认识统计方法在决策中的作用.“推理与证明”是数学的基本思维过程,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

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合情推理是根据已有的事实和正确的结论(包括定义、公理、定理等)、实验和实践的结果,以及个人的经验和直觉等推测某些结果的推理过程。

归纳、类比是合情推理常用的思维方法。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合情推理具有猜测和发现结论、探索和提供思路的作用,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

演绎推理是根据已有的事实和正确的结论(包括定义、公理、定理等),按照严格的逻辑法则得到新结论的推理过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演绎推理或逻辑证明的能力是高中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

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之间联系紧密、相辅相成.证明通常包括逻辑证明和实验、实践证明,数学结论的正确性必须通过演绎推理或逻辑证明来保证,即在前提正确的基础上,通过正确使用推理规则得出结论。

在本模块中,学生将通过对已学知识的回顾,进一步体会合情推理、演绎推理以及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差异;体会数学证明的特点,了解数学证明的基本方法,包括直接证明的方法(如分析法、综合法)和间接证明的方法(如反证法);感受逻辑证明在数学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养成言之有理、论证有据的习惯。

数系扩充的过程体现了数学的发现和创造过程,同时体现了数学发生、发展的客观需求,复数的引入是中学阶段数系的又一次扩充。

在本模块中,学生将在问题情境中了解数系扩充的过程以及引入复数的必要性,学习复数的一些基本知识,体会人类理性思维在数系扩充中的作用。

框图是表示一个系统各部分和各环节之间关系的图示,它的作用在于能够清晰地表达比较复杂的系统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框图已经广泛应用于算法、计算机程序设计、工序流程的表述、设计方案的比较等方面,也是表示数学计算与证明过程中主要逻辑步骤的工具,并将成为日常生活和各门学科中进行交流的一种常用表达方式。

人教A版选修1-2 2.2.1 综合法和分析法教案

人教A版选修1-2   2.2.1   综合法和分析法教案

2.2.1 综合法和分析法(一)教学要求:结合已经学过的数学实例,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了解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教学重点:会用综合法证明问题;了解综合法的思考过程.教学难点:根据问题的特点,结合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选择适当的证明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 已知 “若12,a a R +∈,且121a a +=,则12114a a +≥”,试请此结论推广猜想. (答案:若12,.......n a a a R +∈,且12....1n a a a +++=,则12111....n a a a +++≥ 2n ) 2. 已知,,a b c R +∈,1a b c ++=,求证:1119a b c++≥. 先完成证明 → 讨论:证明过程有什么特点?二、讲授新课:1. 教学例题:① 出示例1:已知a , b , c 是不全相等的正数,求证:a (b 2 + c 2) + b (c 2 + a 2) + c (a 2 + b 2) > 6abc . 分析:运用什么知识来解决?(基本不等式) → 板演证明过程(注意等号的处理) → 讨论:证明形式的特点② 提出综合法:利用已知条件和某些数学定义、公理、定理等,经过一系列的推理论证,最后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成立.框图表示: 要点:顺推证法;由因导果. ③ 练习:已知a ,b ,c 是全不相等的正实数,求证3b c a a c b a b c a b c+-+-+-++>. ④ 出示例2:在△ABC 中,三个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A 、B 、C 成等差数列,a 、b 、c 成等比数列. 求证:为△ABC 等边三角形.分析:从哪些已知,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如何转化三角形中边角关系? → 板演证明过程 → 讨论:证明过程的特点.→ 小结: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边角关系的转化;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内角和)2. 练习:① ,A B 为锐角,且tan tan 3tan 3A B A B ++=,求证:60A B +=o . (提示:算tan()A B +)② 已知,a b c >> 求证:114.a b b c a c+≥--- 3. 小结:综合法是从已知的P 出发,得到一系列的结论12,,Q Q ⋅⋅⋅,直到最后的结论是Q . 运用综合法可以解决不等式、数列、三角、几何、数论等相关证明问题.三、巩固练习:1. 求证:对于任意角θ,44cos sin cos2θθθ-=. (教材P 52 练习 1题) (两人板演 → 订正 → 小结:运用三角公式进行三角变换、思维过程)2. 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成等差数列,求证:113a b b c a b c+=++++. 3. 作业:教材P 54 A 组 1题.2.2.1 综合法和分析法(二)教学要求:结合已经学过的数学实例,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了解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教学重点:会用分析法证明问题;了解分析法的思考过程.教学难点: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证明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 提问:基本不等式的形式?2. 讨论:如何证明基本不等式(0,0)2a b ab a b +≥>>. (讨论 → 板演 → 分析思维特点:从结论出发,一步步探求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二、讲授新课:1. 教学例题:① 出示例1:求证3526+>+.讨论:能用综合法证明吗? → 如何从结论出发,寻找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 → 板演证明过程 (注意格式)→ 再讨论:能用综合法证明吗? → 比较:两种证法② 提出分析法: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找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最后,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为判定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已知条件、定理、定义、公理等)为止. 框图表示:要点:逆推证法;执果索因. ③ 练习:设x > 0,y > 0,证明不等式:11223332()()x y x y +>+.先讨论方法 → 分别运用分析法、综合法证明.④ 出示例4:见教材P 48. 讨论:如何寻找证明思路?(从结论出发,逐步反推) ⑤ 出示例5:见教材P 49. 讨论:如何寻找证明思路?(从结论与已知出发,逐步探求)2. 练习:证明:通过水管放水,当流速相等时,如果水管截面(指横截面)的周长相等,那么截面的圆的水管比截面是正方形的水管流量大.提示:设截面周长为l ,则周长为l 的圆的半径为2l π,截面积为2()2l ππ,周长为l 的正方形边长为4l ,截面积为2()4l ,问题只需证:2()2l ππ> 2()4l . 3. 小结:分析法由要证明的结论Q 思考,一步步探求得到Q 所需要的已知12,,P P ⋅⋅⋅,直到所有的已知P 都成立;比较好的证法是:用分析法去思考,寻找证题途径,用综合法进行书写;或者联合使用分析法与综合法,即从“欲知”想“需知”(分析),从“已知”推“可知”(综合),双管齐下,两面夹击,逐步缩小条件与结论之间的距离,找到沟通已知条件和结论的途径. (框图示意)三、巩固练习:1. 设a , b , c 是的△ABC 三边,S 是三角形的面积,求证:222443c a b ab S --+≥. 略证:正弦、余弦定理代入得:2cos 423sin ab C ab ab C -+≥,即证:2cos 23sin C C -≥3sin cos 2C C +≤,即证:sin()16C π+≤(成立). 2. 作业:教材P 52 练习 2、3题.。

金版学案高中数学选修1-2人教A版2.2.1同步辅导与检测课件.ppt

金版学案高中数学选修1-2人教A版2.2.1同步辅导与检测课件.ppt
∴当 ab>0 时,有 3 b< 3 a,即 b<a;
当 ab<0 时,有 3 b>3 a,即 b>a. 所以选 D. 答案:D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数学•选修1-2•(配人教A版)◆
5.直线l,m与平面α,β,γ满足β∩γ=l,l∥α,m⊂α和
m⊥γ,那么必定有( )
A
A.α⊥γ且l⊥m
◆数学•选修1-2•(配人教A版)◆
1.结合已经学习过的数学实例,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最 根本的方法:综合法和分析法.
2.了解用综合法和分析法解决问题的思考特点和过程, 会用综合法和分析法证明具体的问题.通过实例充分认识这 两种证明方法的特点,认识证明的重要性.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数学•选修1-2•(配人教A版)◆
(2)用Q表示要证明的结论,那么分析法可用框图表示为:
Q⇐P1 → P1⇐P2 → P2⇐P3 →…→
得到一个明显成立的 条件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数学•选修1-2•(配人教A版)◆
3.分析综合法.
(1)定义:根据条件的结构特点去转化结论,得到 _中__间__结__论_Q;根据结论的结构特点去转化条件,得到 _中__间__结__论_P.假设由P可以推出Q成立,就可以证明结论成 立.这种证明方法称为分析综合法.
3.综合法和分析法是直接证明中最根本的两种证明方法, 也是解决数学问题时常用的思维方式.如果从解题的切入点 的角度细分,直接证明方法可具体分为:比较法、代换法、 放缩法、判别式法、构造函数法等.这些方法是综合法和分 析法的延续与补充.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数学•选修1-2•(配人教A版)◆

高中数学《2.2.1综合法和分析法》导学案2 新人教A版选修1-2

高中数学《2.2.1综合法和分析法》导学案2 新人教A版选修1-2

§2.2.1 综合法和分析法(3)学习目标1. 能结合已经学过的数学示例,了解综合法和分析法的思考过程和特点;2. 学会用综合法和分析法证明实际问题,并理解分析法和综合法之间的内在联系;3. 养成勤于观察、认真思考的数学品质. 学习过程一、课前准备5051 复习1:综合法是由 导 ; 复习2:分析法是由 索 .二、新课导学 ※ 学习探究探究任务一:综合法和分析法的综合运用 问题:已知,()2k k Z παβπ≠+∈,且2sin cos 2sin ,sin cos sin ,θθαθθβ+=∙=求证:22221tan 1tan 1tan 2(1tan )αβαβ--=++.新知:用P 表示已知条件、定义、定理、公理等,用Q 表示要证明的结论,则上述过程可用框图表示为:试试:已知tan sin ,tan sin a b αααα+=-=,求证:222()16a b ab -=.反思:在解决一些复杂、技巧性强的题目时,我们可以把综合法和分析法结合使用.※ 典型例题例1 已知,A B 都是锐角,且2A B π+≠,(1tan )(1tan )2A B ++=,求证:45A B +=︒变式:已知1tan 12tan αα-=+,求证:3sin 24cos 2αα=-.小结:牢固掌握基础知识是灵活应用两种方法证明问题的前提,本例中,三角公式发挥着重要作用.例2 在四面体P ABC -中,PD ABC ⊥∆,AC BC =,D 是AB 的中点,求证:AB PC ⊥.变式:如果,0a b >,则lg lg lg 22a b a b++≥.小结:本题可以单独使用综合法或分析法进行证明. ※ 动手试试练 1. 设实数,,a b c 成等比数列,非零实数,x y 分别为a 与b ,b 与c 的等差中项,求证2a c x y +=.练2. 已知54A B π+=,且,()2A B k k Z ππ≠+∈,求证:(1tan )(1tan )2A B ++=.三、总结提升 ※ 学习小结1. 直接证明包括综合法和分析法.2. 比较好的证法是:用分析法去思考,寻找证题途径,用综合法进行书写;或者联合使用分析法与综合法,即从“欲知”想“需知”(分析),从“已知”推“可知”(综合),双管齐下,两面夹击,逐步缩小条件与结论之间的距离,找到沟通已知条件和结论的途径.※ 知识拓展综合法是“由因导果”,而分析法是“执果索因”,它们是截然相反的两种证明方法,分析法便于我们去寻找思路,而综合法便于过程的叙述,两种方法各有所长,在解决问题的问题中,综合运用,效果会更好,综合法与分析法因其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巨大而受命题者的青睐,在历年的高考中均有体现,成为高考的重点和热点之一.※ 自我评价 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 ). A. 很好 B. 较好 C. 一般 D. 较差※ 当堂检测(时量:5分钟 满分:10分)计分: 1. 给出下列函数①3y x x =-,②sin cos ,y x x x =+③sin cos ,y x x =④22,x x y -=+其中是偶函数的有( ).A .1个B .2个C .3 个D .4个2. m 、n 是不同的直线,,,αβγ是不同的平面,有以下四个命题( ). ①//////αββγαγ⎧⇒⎨⎩ ;②//m m αββα⊥⎧⇒⊥⎨⎩ ③//m m ααββ⊥⎧⇒⊥⎨⎩ ;④////m nm n αα⎧⇒⎨⊂⎩其中为真命题的是 (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3. 下列结论中,错用基本不等式做依据的是( ). A .a ,b 均为负数,则2a b ba+≥B 22≥C .lg log 102x x +≥D .1,(1)(1)4a R a a+∈++≥4. 设α、β、r 是互不重合的平面,m ,n 是互不重合的直线,给出四个命题:①若m⊥α,m⊥β,则α∥β ②若α⊥r,β⊥r,则α∥β③若m⊥α,m∥β,则α⊥β ④若m∥α,n⊥α,则m⊥n5. 已知:23)0p <, 则p 是q 的 条件.1. 已知,,a b c R +∈,,,a b c 互不相等且1abc =.111a b c<++.2. 已知,,,a b c d 都是实数,且22221,1a b c d +=+=,求证:||1ac bc +≤.。

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教材目录(必修+选修)【很全面】

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教材目录(必修+选修)【很全面】

人教A版高中数学教材目录(必修+选修)必修1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1 集合1.2 函数及其表示1.3 函数的基本性质实习作业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2.1 指数函数2.2 对数函数2.3 幂函数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三章函数的应用3.1 函数与方程3.2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实习作业小结复习参考题必修2第一章空间几何体1.1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1.2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1.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实习作业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1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2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2.3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三章直线与方程3.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3.2 直线的方程3.3 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小结复习参考题第四章圆与方程4.1 圆的方程4.2 直线、圆的位置关系4.3 空间直角坐标系小结复习参考题必修3第一章算法初步1.1 算法与程序框图1.2 基本算法语句1.3 算法案例阅读与思考割圆术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二章统计2.1 随机抽样阅读与思考一个著名的案例阅读与思考广告中数据的可靠性阅读与思考如何得到敏感性问题的诚实反应2.2 用样本估计总体阅读与思考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图2.3 变量间的相关关系阅读与思考相关关系的强与弱实习作业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三章概率3.1 随机事件的概率阅读与思考天气变化的认识过程3.2 古典概型3.3 几何概型阅读与思考概率与密码小结复习参考题必修4第一章三角函数1.1 任意角和弧度制1.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3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1.4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5 函数y=Asin(ωx+ψ) 的图象1.6 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二章平面向量2.1 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2.2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2.3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2.4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2.5 平面向量应用举例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3.1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3.2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小结复习参考题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1.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探究与发现解三角形的进一步讨论1.2 应用举例阅读与思考海伦和秦九韶1.3 实习作业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二章数列2.1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阅读与思考斐波那契数列阅读与思考估计根号下2的值2.2 等差数列2.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2.4 等比数列2.5 等比数列前n项和阅读与思考九连环探究与发现购房中的数学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三章不等式3.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3.2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3.3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阅读与思考错在哪儿信息技术应用用Excel解线性规划问题举例3.4 基本不等式2abba+≤小结复习参考题选修1-1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1.1 命题及其关系1.2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3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1.4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1 椭圆探究与发现为什么截口曲线是椭圆信息技术应用用《几何画板》探究点的轨迹:椭圆2.2 双曲线2.3 抛物线阅读与思考圆锥曲线的光学性质及其应用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三章导数及其应用3.1 变化率与导数3.2 导数的计算探究与发现牛顿法──用导数方法求方程的近似解3.3 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信息技术应用图形技术与函数性质3.4 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实习作业走进微积分小结复习参考题选修1-2第一章统计案例1.1 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1.2 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实习作业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1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阅读与思考科学发现中的推理2.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三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3.1 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3.2 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小结复习参考题第四章框图4.1 流程图4.2 结构图信息技术应用用Word2002绘制流程图小结复习参考题选修2-1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1.1 命题及其关系1.2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3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1.4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1 曲线与方程2.2 椭圆探究与发现为什么截口曲线是椭圆信息技术应用用《几何画板》探究点的轨迹:椭圆2.3 双曲线探究与发现2.4 抛物线探究与发现阅读与思考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三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3.1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阅读与思考向量概念的推广与应用3.2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小结复习参考题选修 2-2第一章导数及其应用1.1 变化率与导数1.2 导数的计算1.3 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1.4 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1.5 定积分的概念1.6 微积分基本定理1.7 定积分的简单应用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1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2.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2.3 数学归纳法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三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3.1 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3.2 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小结复习参考题选修2-3第一章计数原理1.1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探究与发现子集的个数有多少1.2 排列与组合探究与发现组合数的两个性质1.3 二项式定理探究与发现“杨辉三角”中的一些秘密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二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2.1 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2.2 二项分布及其应用探究与发现服从二项分布的随机变量取何值时概率最大2.3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2.4 正态分布信息技术应用μ,σ对正态分布的影响小结复习参考题第三章统计案例3.1 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3.2 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实习作业小结复习参考题选修3-1数学史选讲第一讲早期的算术与几何一古埃及的数学二两河流域的数学三丰富多彩的记数制度第二讲古希腊数学一希腊数学的先行者二毕达哥拉斯学派三欧几里得与《原本》四数学之神──阿基米德第三讲中国古代数学瑰宝一《周髀算经》与赵爽弦图二《九章算术》三大衍求一术四中国古代数学家第四讲平面解析几何的产生一坐标思想的早期萌芽二笛卡儿坐标系三费马的解析几何思想四解析几何的进一步发展第五讲微积分的诞生一微积分产生的历史背景二科学巨人牛顿的工作三莱布尼茨的“微积分”第六讲近代数学两巨星一分析的化身──欧拉二数学王子──高斯第七讲千古谜题一三次、四次方程求根公式的发现二高次方程可解性问题的解决三伽罗瓦与群论四古希腊三大几何问题的解决第八讲对无穷的深入思考一古代的无穷观念二无穷集合论的创立三集合论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第九讲中国现代数学的开拓与发展一中国现代数学发展概观二人民的数学家──华罗庚三当代几何大师──陈省身学习总结报告选修3-3球面上的几何第一讲从欧氏几何看球面一平面与球面的位置关系二直线与球面的位置关系和球幂定理三球面的对称性思考题第二讲球面上的距离和角一球面上的距离二球面上的角思考题第三讲球面上的基本图形一极与赤道二球面二角形三球面三角形1.球面三角形2.三面角3.对顶三角形4.球极三角形思考题第四讲球面三角形一球面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二、球面“等腰”三角形三球面三角形的周长四球面三角形的内角和思考题第五讲球面三角形的全等1.“边边边”(s.s.s)判定定理2.“边角边”(s.a.s.)判定定理3.“角边角”(a.s.a.)判定定理4.“角角角”(a.a.a.)判定定理思考题第六讲球面多边形与欧拉公式一球面多边形及其内角和公式二简单多面体的欧拉公式三用球面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证明欧拉公式思考题第七讲球面三角形的边角关系一球面上的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二用向量方法证明球面上的余弦定理1.向量的向量积2.球面上余弦定理的向量证法三从球面上的正弦定理看球面与平面四球面上余弦定理的应用──求地球上两城市间的距离思考题第八讲欧氏几何与非欧几何一平面几何与球面几何的比较二欧氏平行公理与非欧几何模型──庞加莱模型三欧氏几何与非欧几何的意义阅读与思考非欧几何简史学习总结报告选修3-4对称与群第一讲平面图形的对称群一平面刚体运动1.平面刚体运动的定义2.平面刚体运动的性质思考题二对称变换1.对称变换的定义2.正多边形的对称变换3.对称变换的合成4.对称变换的性质5.对称变换的逆变换思考题三平面图形的对称群思考题第二讲代数学中的对称与抽象群的概念一n元对称群Sn思考题二多项式的对称变换思考题三抽象群的概念1.群的一般概念2.直积思考题第三讲对称与群的故事一带饰和面饰二化学分子的对称群三晶体的分类四伽罗瓦理论学习总结报告附录一附录二选修4-1 几何证明选讲第一讲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有关性质一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二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2.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四直角三角形的射影定理第二讲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一圆周角定理二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定理三圆的切线的性质及判定定理四弦切角的性质五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第三讲圆锥曲线性质的探讨一平行射影二平面与圆柱面的截线三平面与圆锥面的截线学习总结报告选修 4-2矩阵与变换第一讲线性变换与二阶矩阵一线性变换与二阶矩阵(一)几类特殊线性变换及其二阶矩阵1.旋转变换2.反射变换3.伸缩变换4.投影变换5.切变变换(二)变换、矩阵的相等二二阶矩阵与平面向量的乘法三线性变换的基本性质(一)线性变换的基本性质(二)一些重要线性变换对单位正方形区域的作用第二讲变换的复合与二阶矩阵的乘法一复合变换与二阶矩阵的乘法二矩阵乘法的性质第三讲逆变换与逆矩阵一逆变换与逆矩阵1.逆变换与逆矩阵2.逆矩阵的性质二二阶行列式与逆矩阵三逆矩阵与二元一次方程组1.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矩阵形式2.逆矩阵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探究与发现三阶矩阵与三阶行列式第四讲变换的不变量与矩阵的特征向量一变换的不变量——矩阵的特征向量1.特征值与特征向量2.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计算二特征向量的应用1.Anα的简单表示2.特征向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学习总结报告选修4-4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引言第一讲坐标系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二极坐标系三简单曲线的极坐标方程四柱坐标系与球坐标系简介第二讲参数方程一曲线的参数方程二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三直线的参数方程四渐开线与摆线学习总结报告选修4-5 不等式选讲引言第一讲不等式和绝对值不等式一不等式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基本不等式3.三个正数的算术-几何平均不等式二绝对值不等式1.绝对值三角不等式2.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第二讲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一比较法二综合法与分析法三反证法与放缩法第三讲柯西不等式与排序不等式一二维形式柯西不等式阅读与思考法国科学家柯西二一般形式的柯西不等式三排序不等式第四讲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一数学归纳法二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学习总结报告选修4-6 初等数论初步引言第一讲整数的整除一整除1.整除的概念和性质2.带余除法3.素数及其判别法二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1.最大公因数2.最小公倍数三算术基本定理第二讲同余与同余方程一同余1.同余的概念2.同余的性质二剩余类及其运算三费马小定理和欧拉定理四一次同余方程1.一次同余方程2.大衍求一术五拉格朗日插值法和孙子定理六弃九验算法第三讲一次不定方程一二元一次不定方程二二元一次不定方程的特解三多元一次不定方程第四讲数论在密码中的应用一信息的加密与去密二大数分解和公开密钥学习总结报告附录一剩余系和欧拉函数附录二多项式的整除性选修4-7 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引言第一讲优选法一什么叫优选法二单峰函数三黄金分割法——0.618法1.黄金分割常数2.黄金分割法——0.618法阅读与思考黄金分割研究简史四分数法1.分数法阅读与思考斐波那契数列和黄金分割2.分数法的最优性五其他几种常用的优越法1.对分法2.盲人爬山法3.分批试验法4.多峰的情形六多因素方法1.纵横对折法和从好点出发法2.平行线法3.双因素盲人爬山法第二讲试验设计初步一正交试验设计法1.正交表2.正交试验设计3.试验结果的分析4.正交表的特性二正交试验的应用学习总结报告附录一、附录二、附录三选修4-9 风险与决策引言第一讲风险与决策的基本概念一风险与决策的关系二风险与决策的基本概念1.风险(平均损失)2.平均收益3.损益矩阵4.风险型决策探究与发现风险相差不大时该如何决策第二讲决策树方法第三讲风险型决策的敏感性分析第四讲马尔可夫型决策简介一马尔可夫链简介1.马尔可夫性与马尔可夫链2.转移概率与转移概率矩阵二马尔可夫型决策简介三长期准则下的马尔可夫型决策理论1.马尔可夫链的平稳分布2.平稳分布与马尔可夫型决策的长期准则3.平稳准则的应用案例学习总结报告附录。

高中数学新课标人教A版选修1-2《2.2.1综合法和分析法》课件2

高中数学新课标人教A版选修1-2《2.2.1综合法和分析法》课件2

课前探究学习
课堂讲练互第动十七页,编辑于活星期页一规:点范十训三分练。
【题后反思】 综合法推理清晰,易于书写,分析法从结论入手,易 于寻找解题思路,在实际证明命题时,常把分析法与综合法结合起 来使用,称为分析综合法,其结构特点是:根据条件的结构特点去 转化结论,得到中间结论Q;根据结论的结构特点去转化条件,得 到中间结论P;若由P可推出Q,即可得证.
入,可得 4sin2α-2sin2β=1

另一方面,要证11- +ttaann22αα=211-+ttaann22ββ,
课前探究学习
课堂讲练互第动十九页,编辑于活星期页一规:点范十训三分练。
即证11-+ccssooiinnss2222αααα=211-+cscsoioinsns222β2βββ, 即证 cos2α-sin2α=12(cos2β-sin2β), 即证 1-2sin2α=12(1-2sin2β), 即证 4sin2α-2sin2β=1. 由于上式与③相同,于是问题得证.
课前探究学习
课堂讲练互第动十二页,编辑于活星期页一规:点范十训三分练。
规律方法 分析法的思路与综合法正好相反,它是从要求证的结论 出发,倒着分析,由未知想需知,由需知逐渐地靠近已知.即:已 知条件、已经学过的定义、定理、公理、公式、法则等等.
课前探究学习
课堂讲练互第动十三页,编辑于活星期页一规:点范十训三分练。
即证 a+b- ab≥ ab,
也就是要证 a+b≥2 ab, 即( a- b)2≥0.
该式显然成立,所以 a + b ≥ ba
a+
b.
课前探究学习
课堂讲练互第动十页,编辑于星活期一页:规点 十范三训分。练
题型二 分析法的应用 【例 2】 求证:以过抛物线 y2=2px(p>0)焦点的弦为直径的圆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栏 目 链 接
ppt课件
证明:因为ABCDA1B1C1D1为长方体,所以有A1D1綊
BC,即四边形A1BCD1为平行四边形,从而有
A1B∥CD1.又已知A1B⊄平面CB1D1,CD1⊂平面CB1D1,
栏 目
进而有A1B∥平面CB1D1;同理有A1D∥B1C,从而有
链 接
A1D∥平面CB1D1.又已知A1B∩A1D=A1,所以有平面
∴∠VOA=∠VOC=90°,∴VO⊥OC.
ppt课件
∵AB∩OC=O,∴VO⊥平面ABC.
∵AC⊂平面ABC,∴AC⊥VO.
栏 目
又∵VA=VC,D是AC的中点,∴AC⊥VD.
链 接
∵VO∩VD=V,∴AC⊥平面VOD.
ppt课件
►变式训练 3.如右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证明:平 面A1BD∥平面CB1D1.
∴fx+12为偶函数.
ppt课件
用综合法、分析法证明几何问题
如下图,在三棱柱ABCA1B1C1 中,侧棱AA1⊥底面 ABC,AB⊥BC,D为AC 的中点.
求证:AB1∥平面BC1D.
栏 目


ppt课件
证明:连接B1C(如下图),设B1C与BC1相交于点O, 连接OD,
∵四边形BCC1B1是平行四边形,
∴BC∥B1C1.
∵BC⊄平面A1B1C1,B1C1⊂平面A1B1C1,
栏 目
∴BC∥平面A1B1C1.
链 接
(2)在△ABC中,AC=5,AB=4,BC=3,
∴AC2=AB2+BC2,∴∠ABC=90°,即CB⊥AB.
又∵四边形BCC1B1为矩形,∴CB⊥BB1.
ppt课件
∵BB1∩AB=B,∴CB⊥平面AA1B1B.
A1BD∥平面CB1D1.
ppt课件
4.(2014·珠海一模)如图,在三棱柱ABCA1B1C1中,
四边形A1ABB1为菱形,∠A1AB=45°,四边形
BCC1B1为矩形,若AC=5,AB=4,BC=3.
(1)求证:BC∥平面A1B1C1;

(2)求证:AB1⊥平面A1BC.



ppt课件
解析:(1)证明:∵四边形BCC1B1为矩形,
ppt课件
证法二(综合法) 由a≠b,知(a-b)2>0,即 a2-2ab+b2>0,则a2-ab+b2>ab,又a+ b>0,则(a+b)(a2-ab+b2)>ab(a+b),即 a3+b3>a2b+ab2.
ppt课件
►变式训练
1.已知 sin θ与 cos θ的等差中项是 sin x,等比中项是 sin y.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2.2.1 综合法和分析法
ppt课件
栏 目 链 接
ppt课件
用综合法、分析法证明代数问题
已知:a,b∈(0,+∞),且a≠b,求证:a3+b3>a2b +ab2. 证明:证法一(分析法) 要证a3+b3>a2b+ab2, 即证(a+b)(a2-ab+b2)>ab(a+b), 因为a+b>0,故只需证a2-ab+b2>ab, 即证a2-2ab+b2>0,即证(a-b)2>0, 因为a≠b,所以(a-b)2>0成立, 所以a3+b3>a2b+ab2成立.
ppt课件
(2)要证11+-ttaann22xx=2(11-+ttaann22yy),
只需证11-+ccssooiinnss2222xxxx=211-+cscsoioinsns2222yyyy,
即证ccooss22xx-+ssiinn22xx=2(ccooss22yy-+ssiinn22yy),
栏 目 链
(1)求证:OD∥平面VBC;

(2)求证:AC⊥平面VOD;



ppt课件
证明:(1)∵O、D分别是AB和AC的中点,
∴OD∥BC.
又OD⊄平面VBC,BC⊂平面VBC,
∴OD∥平面VBC.
栏 目
(2)∵VA=VB,O为AB中点,∴VO⊥AB.
链 接
连接OC,在△VOA和△VOC中,
OA=OC,VO=VO,VA=VC,∴△VOA≌△VOC,
即证 cos2x-sin2x=12(cos2y-sin2y),

只需证 cos 2x=21cos 2y.
由(1)的结论可知,cos 2x=12cos 2y 显然成立.
所以11+-ttaann22xx=2(11-+ttaann22yy).
ppt课件
2.设函数 f(x)=ax2+bx+c(a≠0),若函数 f(x+1)与 f(x)的图象 栏
(1)试用综合法证明:2cos 2x=cos 2y;
(2)若
x

y

k
π

π 2
(k∈Z)









1-tan2x 1+tan2x

1-tan2y 2(1+tan2y).
ppt课件
证明:(1)∵ sin θ与 cos θ的等差中项是 sin x,等比中项是 sin
y,
∴ sin θ+cos θ=2sin x,①
关于 y 轴对称.求证:fx+12为偶函数.
目 链 接
ppt课件
证明:要证 fx+12为偶函数,只需证明其对称轴为 x=0,即只
需证-2ba-12=0,只要证 a=-b,
由已知,抛物线 f(x+1)的对称轴 x=-2ba-1 与 f(x)的对称轴 x
栏 目
=-2ba关于 y 轴对称,
链 接
∴-2ba-1=--2ba. ∴a=-b.
sin θcos θ=sin2y,②

①2-②×2,可得

(sin θ+cos θ)2-2sin θcos θ=4sin2x-2sin2y, 即 4sin2x-2sin2y=1.
链 接
∴ 4×1-c2os 2x-2×1-c2os 2y=1,
即 2-2cos 2x-(1-cos 2y)=1.
故证得 2cos 2x=cos 2y.
∴点O为B1C的中点.

∵D为AC的中点,


∴OD为△AB1C的中位线,

∴OD∥AB1
又∵OD⊂平面BC1D,AB1⊄平面BC1D,
∴AB1∥平面庆一模)如图,AB是圆O的直径,点C是弧AB
的中点,点V是圆O所在平面外一点,D是AC的中点,
已知AB=2,VA=VB=VC=2.
又∵AB1⊂平面AA1B1B,∴CB⊥AB1.
∵四边形A1ABB1为菱形,


∴AB1⊥A1B.


∵CB∩A1B=B,
∴AB1⊥平面A1BC.
ppt课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