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电解质溶液
高考各地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和解析-电解质溶液

2009年高考各地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和解析十二、电解质溶液1.(09安徽卷13)向体积为0.05mol·L -1CH 3COOH 溶液中加入体积为V b 的0.05mol·L -1KOH 溶液,下列关系错误..的是 A. V a >V b 时:c (CH 3COOH) +c (CH 3COO -)>c (K +)B. V a =V b 时:c (CH 3COOH) +c (H +)>c (OH -)C. V a <V b 时:c (CH 3COO -)>c (K +)> c (OH -)> c (H )D. V a 与V b 任意比时:c (K +)+ c (H +) =c (OH -)+ c (CH 3COO -)答案:C解析:若Va>Vb ,醋酸过量,根据物料守恒可知,n (CH 3COOH)+ n (CH 3COO -)=0.05Va ,n (K +)= 0.05Vb ,则A 选项正确;若Va=Vb ,反应后为CH 3COOK 溶液,由于的CH 3COO -水解而显碱性,根据质子守恒可知,B 选项正确;若Va<Vb ,说明碱过量,当碱液加的量足够多,则可以存在c (K +)>c (CH 3COO -),C 选项错误;D 选项符合电荷守恒,正确。
2.(09全国卷Ⅰ10)用0.1 mol•.1L -的盐酸滴定0.10 mol•.1L -的氨水,滴定过程中不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A.4()c NH +>()c Cl -,()c OH - >()c H + B. 4()c NH +=()c Cl -,()c OH - =()c H + C.()c Cl - >4()c NH +,()c OH - >()c H + D. ()c Cl - >4()c NH +,()c H +>()c OH - 答案:C解析:溶液中不可能出现阴离子均大于阳离子的情况,不遵循电荷守恒,故C 项错。
电解质溶液题型全集

电解质溶液一.选择题(共30小题)1.常温下,向1L0.1mol•L﹣1NH4Cl溶液中,不断加入固体NaOH后,NH4+与NH3•H2O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不考虑体积变化和氨的挥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M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比原溶液小B.在M点时,n(OH﹣)﹣n(H+)=(a﹣0.05)molC.随着NaOH的加入,不断增大D.当n(NaOH)=0.1mol时,c(OH﹣)>c(Cl﹣)﹣c(NH3•H2O)2.某同学在实验室探究NaHCO3的性质:常温下,配制0.10mol/LNaHCO3溶液,测其pH为8.4;取少量该溶液滴加CaCl2溶液至pH=7,滴加过程中产生白色沉淀,但无气体放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NaHCO3溶液呈碱性的原因是HCO3﹣的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B.加入CaCl2促进了HCO3﹣的水解C.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HCO3﹣+Ca2+═CaCO3↓+H2CO3D.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c(Na+)+2c(Ca2+)═c(HCO3﹣)+2c(CO32﹣)+c(Cl﹣)3.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0.1 mol•L﹣1的NH4Cl溶液中:c(Cl﹣)>c(NH4+)>c(OH﹣)>c(H+)B.将醋酸钠、盐酸两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混合后的溶液中:c(Na+)>c(Cl﹣)C.已知K a(HF)=7.2×10﹣4,K a(HCN)=6.2×10﹣10,等体积等浓度的NaF、NaCN溶液中,前者离子总数小于后者D.浓度均为0.1 mol•L﹣1的①(NH4)2CO3②(NH4)2SO4③(NH4)2Fe(SO4)2溶液中,c(NH4+)的大小顺序为:③>②>①4.将标准状况下2.24L CO2缓慢通入1L 0.15mol•L﹣1的NaOH溶液中,气体被充分吸收,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A.c(Na+)>c(CO32﹣)>c(HCO3﹣)>c(OH﹣)>c(H+)B.c(Na+)+c(H+)=c(OH﹣)+c(HCO3﹣)+2c(CO32﹣)C.2c(Na+)=3[c(H2CO3)+c(HCO3﹣)+c(CO32﹣)]D.2c(OH﹣)+c(CO32﹣)=c(HCO3﹣)+3c(H2CO3)+2c(H+)5.含SO2的烟气会形成酸雨,工业上常利用Na2SO3溶液作为吸收液脱除烟气中的SO2.随着SO2的吸收,吸收液的pH不断变化.下列粒子浓度关系一定正确的是()A.Na2SO3溶液中存在:c (Na+)>c(SO32﹣)>c (H2SO3)>c (HSO3﹣)B.已知NaHSO3溶液pH<7,该溶液中:c (Na+)>c (HSO3﹣)>c (H2SO3)>c (SO32﹣)C.当吸收液呈酸性时:c (Na+)=c (SO32﹣)+c (HSO3﹣)+c (H2SO3)D.当吸收液呈中性时:c (Na+)=2 c (SO32﹣)+c (HSO3﹣)6.25℃时,0.1mol Na2CO3与盐酸混合所得的一组体积为1L的溶液,溶液中部分微粒与pH 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叙述正确的是()A.W点所示的溶液中:c(Na+)+c(H+)═2c(CO32﹣)+c(OH﹣)+c(Cl﹣)B.pH=4的溶液中:c(H2CO3)+c(HCO32﹣)+c(CO32﹣)<0.1 mol•L﹣1C.pH=8的溶液中:c(H+)+c(H2CO3)+c(HCO3﹣)═c(OH﹣)+c(Cl﹣)D.pH=11的溶液中:c(Na+)>c(Cl﹣)>c(CO32﹣)>c(HCO3﹣)>c(H2CO3)7.常温下,用0.1 mol/LNaOH溶液滴定10mL 0.1mol/LH2A溶液,溶液的pH与NaOH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点溶液中加入少量水:增大B.B点:c(HA ﹣)>c(H+)>c(A2一)>c(H2A)C.C点:c(Na+)=c(HA﹣)+2c(A2﹣)D.水电离出来的c(OH﹣):B点>D点8.H2C2O4为二元弱酸.20℃时,配制一组c(H2C2O4)+c(HC2O4﹣)+c(C2O42﹣)=0.100m ol•L﹣1的H2C2O4和NaOH 混合溶液,溶液中部分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随pH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指定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一定正确的是()A.pH=2.5的溶液中:c(H2C2O4)+c(C2O42﹣)>c(HC2O4﹣)B.c(Na+)=0.100 mol•L﹣1的溶液中:c(H+)+c(H2C2O4)=c(OH﹣)+c(C2O42﹣)C.c(HC2O4﹣)=c(C2O42﹣)的溶液中:c(Na+)>0.100 mol•L﹣1+c(HC2O4﹣)D.pH=7.0的溶液中:c(Na+)=2(C2O42﹣)9.常温下,实验测得1.0mol/L NH4HCO3溶液pH=8.0.平衡时碳的分布系数(各含碳微粒的浓度占含碳各种微粒浓度之和的分数)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下k a(H2CO3)>K b(NH3•H2O)>K a2(H2CO3)B.pH=13时,溶液中不存在HC03﹣的水解平衡C.pH由8~11时,不变D.pH=3时,有c(NH4+)+c(NH3•H2O)═c(HCO3﹣)+c(CO32﹣)+c(H2CO3)10.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A.等浓度等体积的CH3COOH和CH3COONa溶液混合:c(CH3COO﹣)+c(OH﹣)=c(H+)+c(CH3COOH)B.常温下,0.1 mol•L﹣1HA溶液与0.1 mol•L﹣1NaOH溶液等体积完全反应时,溶液中一定存在:c(Na+)=c(A﹣)>c(OH﹣)=c(H+)C.常温下,0.1 mol•L﹣1Na2S溶液中存在:c(OH﹣)=c(H+)+c(HS﹣)+c(H2S)D.常温下,将0.1 mol•L﹣1 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当溶液的pH从3.0升到5.0时,溶液中的值增大到原来的100倍﹣1的溶液,其pH如表所示:A.酸性:H2CO3>B.水电离产生的c(H+):①=②C.溶液③中:c(HCO3﹣)+c(CO32﹣)+c(H2CO3)=0.1mol•L﹣1D.溶液④中:c(Na+)>c()>c(OH﹣)>c(H+)12.0.1mol•L﹣1NH4Al(SO4)2溶液的pH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如曲线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0.1mol•L﹣1NH4Al(SO4)2溶液c(NH4+)大于等浓度的NH4HSO4溶液中c(NH4+)B.向100mL0.1mol•L﹣1NH4Al(SO4)2溶液中逐滴滴加80mL0.05 mol•L﹣1NaOH 溶液时,溶液pH的变化如曲线II C.升高温度,NH4Al(SO4)2溶液的pH减小,是因为促进了NH4Al(SO4)2的电离D.20℃时,0.1mol•L﹣1NH4Al(SO4)2溶液中:2c(SO42﹣)﹣c(NH4+)﹣3c(Al3+)=10﹣3mol•L﹣113.常温下取0.1mol/L的NaA和NaB两种盐溶液各1L,分别通入0.02molCO2,发生如下反应:NaA+CO2+H2O=HA+NaHCO3、2NaB+CO2+H2O=2HB+Na2CO3.且HA和HB的1L溶液分别加水稀释至体积为VL时可能有如图曲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是HA,M是HBB.常温下pH:NaA溶液>NaB溶液C.对于的值(R代表A或B),一定存在HA>HBD.若常温下浓度均为0.1mol/L的NaA和HA的混合溶液的pH>7,则c(A﹣)>c(HA)14.织物漂白剂亚氯酸钠(NaClO2)在溶液中可生成ClO2、HClO2、ClO2﹣、Cl﹣等,其中HClO2和ClO2都只有漂白作用,但ClO2是有毒气体.25℃时,各组分浓度随pH变化情况如图所示(Cl﹣没有画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25℃时,ClO2﹣的水解平衡常数K a=10﹣6B.在pH约为4.0~4.5范围内使用该漂白剂较好C.25℃时,等浓度的HClO2溶液和NaClO2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混合溶液中:c(HClO2)+c(H+)+c(Na+)═c(ClO2﹣)+2c(OH﹣)D.当pH=5时往NaClO2溶液中滴入稀氢氧化钠溶液,溶液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HClO2+OH﹣═H2O+ClO2﹣15.用0.1mol•L﹣1的盐酸滴定25.00mLNa2CO3溶液,其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a2CO3溶液的浓度为0.2mol•L﹣1B.当V(盐酸)=0时,溶液中:c(OH﹣)=c(H+)+c(HCO3﹣)+2c(H2CO3)C.当V(盐酸)=25.00mL时,溶液中:c(Cl﹣)>c(HCO3﹣)>c(CO32﹣)>c(H2CO3)D.当V(盐酸)=50.00mL时,溶液中:c(Na+)+c(H+)=c(OH﹣)+c(Cl﹣)16.25℃时,将1.0L w mol•L﹣1“爽朗”的CH3COOH溶液与0.1mol“苦涩”的NaOH固体混合,充分反应后向混合液中通(加)入HCl气体或NaOH固体,溶液pH随加入HCl或NaOH的物质的量而变化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b、c 对应的混合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的是a>b>cB.c点混合液中c(Na+)>c(CH3COO﹣)C.加入NaOH过程中,减小D.若忽略体积变化,则25℃时CH3COOH的电离平衡常数K=×10﹣7mol•L﹣117.对于常温下0.1mol•L﹣1氨水和0.1mol•L﹣1醋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1 mol•L﹣1氨水,溶液的pH>13B.0.1 mol•L﹣1氨水加水稀释,溶液中c(H+)和c(OH﹣)都减小C.0.1 mol•L﹣1醋酸溶液中:c(H+)=c(CH3COO﹣)D.0.1 mol•L﹣1醋酸与0.1 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c(Na+)>c(CH3COO﹣)>c(OH﹣)>c(H+)18.常温下,K a(CH3COOH)=K b(NH3•H2O)=1.75×10﹣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0.1mol•L﹣1的盐酸滴定0.1mol•L﹣1的氨水时,可用酚酞作指示剂B.0.2 mol•L﹣1的醋酸与0.1 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c(CH3COO﹣)+c(OH﹣)=C(CH3COOH)+C(H+)C.pH=3的醋酸与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有水电离出的C(H+)=1×10﹣7mol•L﹣1D.pH=3的盐酸与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C(NH3•H2O)>C(NH4+)>C(Cl﹣)1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已知298K时氢氰酸(HCN)的K a=4.9×10﹣10,碳酸的K a1=4.4×10﹣7,K a2=4.7×10﹣11,据此可推测将氢氰酸加入到碳酸钠溶液中不可能观察到有气泡产生B.25℃时,将amol•L氨水与0.01mol•L﹣1盐酸等体积混合,反应完全时溶液中c(NH4+)=c(CI﹣),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NH3•H2O的电离常数K b=C.某温度下,相同体积、相同pH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加水稀释,pH随溶液体积V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II为醋酸稀释时pH的变化曲线,且a、b两点水的电离程度:a<bD.向0.10mol•L﹣1NaHSO4溶液中通入NH3至溶液pH=7(通入气体对溶液体积的影响可忽略):c(Na+)>c(SO42﹣)>c(NH4+)2﹣先沉淀(10﹣5 mol/L2434是否太小?这个浓度一般都认为沉淀完全了)B.H2CO3、HCO3﹣、CH3COO﹣、ClO﹣在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C.相同浓度的CH3COONa和NaClO混合溶液,各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为:c(Na+)>c(CH3COO﹣)>c(ClO﹣)>c(OH﹣)>c(H+)D.碳酸钠溶液中滴加少量氯水的离子方程式为:CO32﹣+Cl2+H2O═HCO3﹣+Cl﹣+HClO21.25℃时,水溶液中c(H+)与c(OH﹣)的变化关系如图中曲线ac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a c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有c(H+)•c(OH﹣)=10﹣14B.b d线段上任意一点对应的溶液都呈中性C.d点对应溶液的温度高于25℃,pH<7D.CH3COONa溶液不可能位于c点22.25℃时,关于①O.l mol.L﹣1的NH4Cl溶液②0.1mol.L﹣1的NaOH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向①中加适量水,溶液中的值减小B.若向②中加适量水,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C.若将①和②均稀释100倍,①的pH变化更大D.若将①和②混合,所得溶液的pH=7,则溶液中的c(NH3.H2O)>c(Na+)23.一定温度下,将浓度为0.1mol•L﹣1的Na2CO3溶液加水不断稀释,下列各值始终增大的是()A.c(H+)B.c(HCO)C.c(H+)•c(OH﹣)D.24.已知:2CrO42﹣+2H+⇌Cr2O72﹣+H2O.25℃时,调节初始浓度为1.0mol•L﹣1的Na2CrO4溶液的pH,测定平衡时溶液中c(Cr2O72﹣)和c(H+),获得如图所示的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平衡时,pH越小,c(Cr2O72﹣)越大B.A点CrO42﹣的平衡转化率为50%C.A点CrO42﹣转化为Cr2O72﹣反应的平衡常数K=1014D.平衡时,若溶液中c(Cr2O72﹣)=c(Cr2O42﹣),则c(H+)>2.0×10﹣7mol•L﹣125.常温下,向20mL的某稀H2S04溶液中滴入0.1mol/L氨水,溶液中水电离出氢离子浓度随滴人氨水体积变化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稀硫酸的浓度为0.1mol/LB.C点溶液pH=14﹣aC.E溶液中存在:c(NH4+)>c(SO42﹣)>c(H+)>c(OH﹣)D.B到D、D到F所加氨水体积一定相等26.在一隔热系统中,向20.00mL 0.01000mol•L﹣1的醋酸溶液中逐滴加入0.01000mol.L﹣1的NaOH溶液,测得混合溶液的温度变化如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若a点溶液呈酸性,则a点有:c(CH3COO﹣)>c(Na+)>c(CH3COOH)B.从b到c:逐渐增大C.水的电离程度:b点<c点D.b点有0.01000mol•L﹣1+c(H+)=c(Na)+﹣c(CH3COOH)+c(OH﹣)27.25℃时,取浓度均为0.1000mol•L﹣1的醋酸溶液和氨水溶液各20.00mL,分别用0.1000mol•L﹣1NaOH溶液、0.1000mol•L﹣1盐酸进行中和滴定,滴定过程中pH随滴加溶液的体积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根据滴定曲线可得,25℃时K a(CH3COOH)≈K b(NH3•H2O)≈10﹣5B.当NaOH溶液和盐酸滴加至20.00mL时,曲线Ⅰ和Ⅱ刚好相交C.曲线Ⅱ:滴加溶液到10.00 mL时,溶液中c(CH3COO﹣)+c(OH﹣)>c(CH3COOH)+c(H+)D.在逐滴加入NaOH溶液或盐酸至40.00mL的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先增大后减小28.常温下,用0.10mol•L﹣1NaOH溶液分别滴定20.00mL浓度均为0.10mol•L﹣1 CH3COOH溶液和HCN溶液所得滴定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点①和点②所示溶液中:c(CH3COO﹣)<c(CN﹣)B.点③和点④所示溶液中:c(Na+)>c(OH﹣)>c(CH3COO﹣)>c(H+)C.点①和点②所示溶液中:c(CH3COO﹣)﹣c(CN﹣)=c(HCN)﹣c(CH3COOH)D.点②和点③所示溶液中都有:c(CH3COO﹣)+c(OH﹣)=c(CH3COOH)+c(H+)29.常温下,向20mL的某稀H2SO4溶液中滴入0.1mol/L氨水,溶液中水电离出氢离子浓度随滴入氨水体积变化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E溶液中存在:c(NH4+)>c(SO42﹣)>c(OH﹣)>c(H+)B.稀硫酸的浓度为0.1mol/LC.C点溶液pH=14﹣bD.V2=20 mL30.常温下,向20mL 0.5mol•L﹣1的CH3COOH溶液中逐滴滴加0.5mol•L﹣1的NaOH溶液,滴定曲线如图.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滴加至①时,c(Na+)=c(CH3COO﹣),酸碱恰好完全反应B.滴加至②时,c(OH﹣)﹣c(H+)=c(CH3COOH)C.滴定中,逐渐减小D.滴定中.c(CH3COOH)与c(CH3 C00﹣)之和保持不变电解质溶液。
2010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电解质溶液

2010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电解质溶液1.(2010全国卷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在醋酸溶液的pH a =,将此溶液稀释1倍后,溶液的pH b =,则a b >B .在滴有酚酞溶液的氨水里,加入4NH Cl 至溶液恰好无色,则此时溶液的pH 7<C .31.010mol/L -⨯盐酸的pH 3.0=,81.010mol/L -⨯盐酸的pH 8.0=D .若1mL pH 1=的盐酸与100mL NaOH 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 7=则NaOH 溶液的pH 11=【解析】A 若是稀醋酸溶液稀释则C(H +)减小,pH 增大,b >a ,故A 错误;B 酚酞的变色范围是pH= 8.0~10.0(无色→红色),现在使红色褪去,pH 不一定小于7,可能在7~8之间,故B 错误;C 常温下酸的pH 不可能大于7,只能无限的接近7;D 正确,直接代入计算可得是正确,也可用更一般的式子:设强酸pH=a ,体积为V 1;强碱的pH=b ,体积为V 2,则有10-a V 1=10-(14-b)V 2101421-+=⇒b a V V ,现在V1/V2=10-2,又知a=1,所以b=11 【答案】D【命题意图】考查弱电解质的稀释,强酸的无限稀释,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强酸与强碱的混合pH 的计算等基本概念【点评】本题在第一轮复习至第三轮复习无时不在强调的基本问题考查就是第二册第三章的问题,这次居然没有考离子浓度大小比较,而考这些,很简单,大家都喜欢!(2010全国2)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在醋酸溶液的pH a =,将此溶液稀释1倍后,溶液的pH b =,则a b >B .在滴有酚酞溶液的氨水里,加入4NH Cl 至溶液恰好无色,则此时溶液的pH 7<C .31.010mol/L -⨯盐酸的pH 3.0=,81.010mol/L -⨯盐酸的pH 8.0=D .若1mL pH 1=的盐酸与100mL NaOH 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 7=则NaOH 溶液的pH 11=【解析】A 若是稀醋酸溶液稀释则C(H +)减小,pH 增大,b >a ,故A 错误;B 酚酞的变色范围是pH= 8.0~10.0(无色→红色),现在使红色褪去,pH 不一定小于7,可能在7~8之间,故B 错误;C 常温下酸的pH 不可能大于7,只能无限的接近7;D 正确,直接代入计算可得是正确,也可用更一般的式子:设强酸pH=a ,体积为V 1;强碱的pH=b ,体积为V 2,则有10-a V 1=10-(14-b)V 2101421-+=⇒b a V V ,现在V1/V2=10-2,又知a=1,所以b=11【答案】D【命题意图】考查弱电解质的稀释,强酸的无限稀释,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强酸与强碱的混合pH 的计算等基本概念【点评】本题在第一轮复习至第三轮复习无时不在强调的基本问题考查就是第二册第三章的问题,这次居然没有考离子浓度大小比较,而考这些,很简单,大家都喜欢!(2010山东卷)15.某温度下,3F OH e ()(s )分别在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后,改变溶液pH ,金属阳离子浓度的辩护如图所示。
2010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电化学基础

A 正极反应为:Zn—2e-=Zn2+
B电池反应为:Zn+Cu2+=Zn2+ +CU
C 在外电路中,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
D 盐桥中的K+移向ZnSO4溶液
解析:Zn是负极,故A错;
电池总反应和没有形成原电池的氧化还原反应相同,故B正确;
(2010江苏卷)11.右图是一种航天器能量储存系统原理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系统中只存在3种形式的能量转化
B.装置Y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C.装置X能实现燃料电池的燃料和氧化剂再生
D.装置X、Y形成的子系统能实现物质的零排放,并能实现化学能与电能间的完全转化
②阳极是Al发生氧化反应,要生成氧化膜还必须有H2O参加,故电极反应式为:2Al+3H2O-6e - Al2O3+6H+;加入NaHCO3溶液后产生气泡和白色沉淀,是由于废电解液中含有Al3+,和HCO3-发生了互促水解。
(2)电镀时,阳极Cu可以发生氧化反应生成Cu2+。
(3)铁被保护,可以是做原电池的负极,或者电解池的阴极,故若X为碳棒,开关K应置于N处,Fe做阴极受到保护;若X为锌,开关K置于M处,铁是做负极,称为牺牲阳极保护法。
C. 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Al-3e-=Al3+
D. 充电时,阴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试题解析:
本题涵盖电解池与原电池的主体内容,涉及电极判断与电极反应式书写等问题。根据给出的正极得电子的反应,原电池的电极材料Li-Al/FeS可以判断放电时(原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Al-3e-=Al3+。A、Li和Al分别是两极材料。B、应有Al的参加。D、应当是阳极失电子反应。
2010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电解质溶液

2010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电解质溶液1 . (2010全国卷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在醋酸溶液的pH二a,将此溶液稀释1倍后,溶液的pH二b,则a>bB. 在滴有酚酞溶液的氨水里,加入NH4CI至溶液恰好无色,则此时溶液的pH V 7C. 1.0 10'moI/L 盐酸的pH =3.0,1.0 10」moI/L 盐酸的pH = 8.0D .若1mL pH =1的盐酸与100mLNaOH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 = 7则NaOH溶液的pH =11【解析】A若是稀醋酸溶液稀释则C(H+)减小,pH增大,b> a,故A错误; B 酚酞的变色范围是pH= 8.0〜10.0 (无色—红色),现在使红色褪去,pH不一定小于7,可能在7~8之间,故B错误;C常温下酸的pH不可能大于7,只能无限的接近7; D正确,直接代入计算可得是正确,也可用更一般的式子:设强酸pH=a ,体积为V1 ;强碱的pH=b ,体积为V2,则有10-a V1=10-(14-b)V2= =10a b",现在V1/V2=10-2,又知a=1 所以b=11V2 10【答案】D【命题意图】考查弱电解质的稀释,强酸的无限稀释,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强酸与强碱的混合pH的计算等基本概念【点评】本题在第一轮复习至第三轮复习无时不在强调的基本问题考查就是第二册第三章的问题,这次居然没有考离子浓度大小比较,而考这些,很简单,大家都喜欢!(2010全国2)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在醋酸溶液的pH二a,将此溶液稀释1倍后,溶液的pH二b,则a>bB. 在滴有酚酞溶液的氨水里,加入NH q Cl至溶液恰好无色,则此时溶液的pH V 7C. 1.0 10”mol/L 盐酸的pH =3.0,1.0 10‘mol/L 盐酸的pH =8.0D. 若ImL pH =1的盐酸与lOOmLNaOH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 = 7则NaOH溶液的pH =11【解析】A若是稀醋酸溶液稀释则C(H)减小,pH增大,b >a,故A错误;B酚酞的变色范围是pH= 8.0〜10.0 (无色一红色),现在使红色褪去,pH不一定小于7,可能在7~8之间,故B错误;C常温下酸的pH不可能大于7,只能无限的接近7;D 正确,直接代入计算可得是正确,也可用更一般的式子:设强酸pH=a,体积为V1;强碱的pH=b,体积为V2,则有10-a V1=10-(14-b)V2= Y!,10a24,现在V2 IUV1/V2=10-2,又知a=1 所以b=11【答案】D【命题意图】考查弱电解质的稀释,强酸的无限稀释,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强酸与强碱的混合pH的计算等基本概念【点评】本题在第一轮复习至第三轮复习无时不在强调的基本问题考查就是第二册第三章的问题,这次居然没有考离子浓度大小比较,而考这些,很简单,大家都喜欢!(2010山东卷)15.某温度下,F(OH )3 (s)分别在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后,改变溶液pH,金属阳离子浓度的辩护如图所示。
高三化学电解质溶液复习习题按专题分类

弱电解质和电离平衡【基础盘点】1、电解质是指在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能够________的___________。
非电解质是指在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都不能够________的___________。
2、强电解质是指能够_________电离的电解质,强酸、强碱和盐是强电解质;反之称为弱电解质,如弱酸和弱碱。
常见的强酸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见的强碱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意:①强电解质、弱电解质与其溶解性________(填“有关”“无关”下同)如_____________②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电离与有无外电场_________。
3、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如温度、浓度),当和相等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这叫做电离平衡。
通常情况下,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是过程(填“吸热”或“放热”),因此升高温度将对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起到作用(填“促进”或“抑制”)。
对弱电解质溶液来说,其浓度越稀,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填“越大”或“越小”)。
4、书写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硫酸醋酸一水合氨氯化铵碳酸氢氧化钡硫酸氢钠碳酸氢钠氢氧化钠醋酸钠氢氧化铝两性电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__________________硫酸铝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氢氧化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与化学平衡类似,电离平衡的常数叫做电离常数。
以二元弱酸H2S为例:第一步电离: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K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步电离: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K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计算多元弱酸溶液的c(H+)及比较弱酸酸性的相对强弱时,通常只考虑__________电离。
高考化学练习题:电解质溶液(含答案解析)

高考化学练习题:电解质溶液一.选择题(共26小题)1.(2015•安徽)25℃时,在10mL浓度均为0.1mol•L﹣1的NaOH和NH3•H2O混合溶液中滴加0.1mol•L ﹣1盐酸,下列有关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未加盐酸时:c(OH﹣)>c(Na+)=c(NH3•H2O)B.加入10mL盐酸时:c(NH4+)+c(H+)=c(OH﹣)C.加入盐酸至溶液pH=7时:c(Cl﹣)=c(Na+)D.加入20mL盐酸时:c(Cl﹣)=c(NH4+)+c(Na+)考点: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真题集萃.分析:氢氧化钠为强碱,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一水合氨为弱碱,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相同体积与浓度的氢氧化钠与一水合氨其中和能力是相同的,据此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A、NaOH和NH3•H2O混合溶液中,NaOH完全电离,NH3•H2O部分电离,因此c(OH ﹣)>0.1mol/L,c(Na+)=0.1mol/L,c(NH3•H2O)<0.1mol/L,故c(OH﹣)>c(Na+)>c(NH3•H2O),故A错误;B、在此混合溶液中加入10mL盐酸,存在电中性原则:c(NH4+)+c(H+)+c(Na+)=c(OH﹣)+c(Cl﹣),由于等体积等浓度混合,故c(Na+)=c(Cl﹣),即c(NH4+)+c(H+)=c(OH﹣),故B正确;C、加入盐酸至pH=7时,溶液呈中性,即c(H+)=c(OH﹣),那么c(NH4+)+c(Na+)=c(Cl﹣),即c(Cl﹣)>c(Na+),故C错误;D、加入20mL盐酸时,此时溶液恰好为氯化钠与氯化铵的混合溶液,此时溶液呈酸性,即存在c(H+)>c(OH﹣),那么c(NH4+)+c(Na+)<c(Cl﹣),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酸碱混合的定性判断,题目难度中等,本题注意把握弱电解质的电离特点,易错点为C,注意酸碱中和滴定的实验原理.2.(2015•广东)一定温度下,水溶液中H+和OH﹣的浓度变化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可能引起由c向b的变化B.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为1.0×10﹣13C.该温度下,加入FeCl3可能引起由b向a的变化D.该温度下,稀释溶液可能引起由c向d的变化考点:水的电离;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分析:A、由图可知abc为等温线;B、由b点计算此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为1.0×10﹣14;C、b点到a点,氢离子浓度变大,氢氧根离子浓度减小,据此解答即可;D、稀释不会引起水的离子积的改变,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A、由图可知abc三点对应的平衡常数不变,故abc为等温线,故升高温度,不能由c 到b,故A错误;B、b点c(H+)=c(OH﹣)=1.0×10﹣7,故K W=1.0×10﹣7×1.0×10﹣7=1.0×10﹣14,故B错误;C、加入FeCl3,氯化铁为强酸弱碱盐,铁离子结合水电离出的氢氧根,促进水的电离平衡右移,即氢离子浓度增大,氢氧根离子浓度减小(由b到a),符合图象变化趋势,故C正确;D、由c点到d点,水的离子积常数减小,温度不变,K不变,故不能利用稀释使其形成此变化,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水的离子积常数以及水电离的影响因素,掌握水的离子积为温度的函数是解决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3.(2015•海南)0.1mol下列气体分别与1L0.1mol•L﹣1的NaOH溶液反应,形成的溶液pH最小的是()A.NO2B.SO2C.SO3D.CO2考点:p H的简单计算.分析:0.1mol下列气体分别与1L0.1mol•L﹣1的NaOH溶液反应,二者的物质的量相同,NO2与NaOH等物质的量反应的方程式为:2NO2+2NaOH=NaNO2+NaNO3+H2O;SO2与NaOH等物质的量反应的方程式为NaOH+SO2=NaHSO3;SO3与NaOH等物质的量反应的方程式为NaOH+SO3=NaHSO4;CO2与NaOH等物质的量反应的方程式为NaOH+CO2=NaHCO3,根据反应产物的酸碱性判断.解答:解:0.1mol下列气体分别与1L0.1mol•L﹣1的NaOH溶液反应,二者的物质的量相同,NO2与NaOH等物质的量反应的方程式为:2NO2+2NaOH=NaNO2+NaNO3+H2O,NaNO2为强碱弱酸盐,溶液显碱性;SO2与NaOH等物质的量反应的方程式为NaOH+SO2=NaHSO3,NaHSO3在溶液中即电离又水解,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溶液显弱酸性;SO3与NaOH等物质的量反应的方程式为NaOH+SO3=NaHSO4,NaHSO4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出氢离子,溶液显强酸性;CO2与NaOH等物质的量反应的方程式为NaOH+CO2=NaHCO3,NaHCO3在溶液中即电离又水解,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溶液显弱碱性;综上可知,形成的溶液pH最小的是SO3;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性质,题目涉及元素化合物的性质、盐的水解、弱电解质的电离,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根据物质之间反应判断产物以及溶液的酸碱性.4.(2015•四川)常温下,将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H4HCO3与NaCl溶液混合,析出部分NaHCO3晶体,过滤,所得溶液pH<7,下列关于滤液中的离子浓度关系不正确的是()A.<1.0×10﹣7mol/LB.c(Na+)=c(HCO3﹣)+c(CO32﹣)+c(H2CO3)C.c(H+)+c(NH4+)=c(OH﹣)+c(HCO3﹣)+2c(CO32﹣)D.c(Cl﹣)>c(NH4+)>c(HCO3﹣)>c(CO32﹣)考点:盐类水解的原理.专题:盐类的水解专题.分析:A.根据Kw=c(H+)×c(OH﹣)=1.0×10﹣14计算;B.根据物料守恒即c(Na)=c(C)分析;C.根据电荷守恒分析;D.铵根离子部分水解,则c(Cl﹣)>c(NH4+),HCO3﹣的电离程度很小.解答:解:A.Kw=c(H+)×c(OH﹣)=1.0×10﹣14,已知pH<7,即c(H+)>1.0×10﹣7mol/L,则<1.0×10﹣7mol/L,故A正确;B.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即c(Na)=c(C),所以c(Na+)=c(HCO3﹣)+c(CO32﹣)+c(H2CO3),故B正确;C.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Na+)+c(H+)+c(NH4+)=c(OH﹣)+c(HCO3﹣)+2c(CO32﹣)+c (Cl﹣),由于析出部分NaHCO3晶体,则c(Na+)<c(Cl﹣),所以c(H+)+c(NH4+)>c(OH﹣)+c(HCO3﹣)+2c(CO32﹣),故C错误;D.铵根离子部分水解,则c(Cl﹣)>c(NH4+),由于析出部分NaHCO3晶体,则HCO3﹣浓度减小,HCO3﹣的电离程度很小,所以c(CO32﹣)最小,即c(Cl﹣)>c(NH4+)>c(HCO3﹣)>c(CO32﹣),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的计算、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的应用,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把握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的应用方法.5.(2015•广东)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A.NH4+、Ba2+、Br﹣、CO32﹣B.Cl﹣、SO32﹣、Fe2+、H+C.K+、Na+、SO42﹣、MnO4﹣D.Na+、H+、NO3﹣、HCO3﹣考点:离子共存问题.专题:离子反应专题.分析:根据离子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水等,不能相互促进水解等,则离子大量共存,以此来解答.解答:解:A.Ba2+、CO32﹣结合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B.SO32﹣、H+结合生成水和气体,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C.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可大量共存,故C正确;D.H+、HCO3﹣结合生成水和气体,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共存,为高频考点,把握常见离子之间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复分解反应、水解反应的离子共存考查,题目难度不大.6.(2015•四川)下列有关CuSO4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溶液中Na+、NH4+、NO3﹣、Mg2+可以大量共存B.通入CO2气体产生蓝色沉淀C.与H2S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 u2++S2﹣=CuS↓D.与过量浓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u2++2NH3•H2O=Cu(OH)2↓+2NH4+考点:离子共存问题;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分析:A.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与硫酸铜也不反应;B.通入CO2气体,与硫酸铜溶液不反应;C.H2S在离子反应中保留化学式;D.与过量浓氨水反应,生成络离子.解答:解:A.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与硫酸铜也不反应,则可大量共存,故A正确;B.通入CO2气体,与硫酸铜溶液不反应,不能生成蓝色沉淀,故B错误;C.H2S在离子反应中保留化学式,则与H2S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H2S=CuS↓+2H+,故C错误;D.与过量浓氨水反应,生成络离子,则离子反应为Cu2++4NH3•H2O=[Cu(NH3)4]2++4H2O,故D 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共存及离子反应,为高频考点,为2015年高考真题,把握常见离子之间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复分解反应及络合反应的离子反应考查,题目难度不大.7.(2015•上海)某无色溶液含有下列离子中的若干种:H+、NH4+、Fe3+、Ba2+、Al3+、CO32﹣、Cl ﹣、OH﹣、NO3﹣.向该溶液中加入铝粉,只放出H2,则溶液中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最多有()A.3种B.4种C.5种D.6种考点:离子共存问题.分析:溶液无色,则一定不存在有色的Fe3+;在其中加入金属铝,发生反应并放出H2,溶液可能呈酸性,也可能呈碱性,若为酸性,则不存在OH﹣、NO3﹣、CO32﹣,若呈碱性,则不存在Al3+、H+、NH4+、Fe3+,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无色溶液中一定不存在有色的Fe3+;溶液中加入金属铝,发生反应并放出H2,溶液可能呈酸性,也可能呈碱性,若溶液为酸性,则不存在:OH﹣、NO3﹣、CO32﹣,阴离子只能为Cl﹣,阳离子可以为:H+、NH4+、Ba2+、Al3+,最多存在5种离子;若呈碱性,则不存在Al3+、H+、NH4+、Fe3+,阳离子只能为Ba2+,则一定不存在CO32﹣,可存在的离子为:Ba2+、Cl﹣、OH﹣、NO3﹣,则最多只有4种,根据分析可知,最多存5种离子,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共存问题,题目难度中等,涉及离子反应和种类的判断,综合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题目无色以及与铝反应生成氢气的特点,特别注意硝酸不能生成氢气.8.(2014•江苏)水是生命之源,2014年我国科学家首次拍摄到水分子团簇的空间取向图象,模型如图所示,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水是弱电解质B.可燃冰是可以燃烧的水C.氢氧两种元素只能组成水D.0℃时冰的密度比液态水的密度大考点:水的电离;不同晶体的结构微粒及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分析:A.水能够部分电离出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存在电离平衡;B.可燃冰为甲烷和水形成的一种化合物;C.氢氧两种元素还可以组成双氧水;D.液体水变成冰,体积变大,密度变小.解答:解:A.水为极弱的电解质,能够部分电离出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故A正确;B.可燃冰为甲烷和水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化合物,并不是可燃烧的水,故B错误;C.氢氧两种元素可以组成水、双氧水,故C错误;D.冰中存在氢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其体积变大,则相同质量时冰的密度比液态水的密度小,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水的电离、水的组成结构及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掌握水的电离,明确可燃冰的组成及性质,试题培养了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9.(2014•重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浓氨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B.CH3COONa溶液中滴加少量浓盐酸后c(CH3COO﹣)增大C.Ca(HCO3)2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可制得Ca(OH)2D.25℃时Cu(OH)2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其在Cu(NO3)2溶液中的溶解度考点: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盐类的水解专题.分析:A、浓氨水和氯化铁之间会发生复分解反应;B、醋酸钠中加入盐酸会发生反应生成醋酸和氯化钠;C、Ca(HCO3)2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产物是碳酸钙和碳酸钠;D、根据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因素来回答判断.解答:解:A、浓氨水和氯化铁之间会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铵,不会获得胶体,故A错误;B、醋酸钠中加入盐酸会发生反应生成醋酸和氯化钠,所以醋酸根离子浓度会减小,故B错误;C、Ca(HCO3)2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产物是碳酸钙和碳酸钠,并不会获得氢氧化钙,故C 错误;D、氢氧化铜存在沉淀溶解平衡Cu(OH)2⇌Cu2++2OH﹣,Cu(NO3)2溶液中铜离子会抑制沉淀溶解平衡的右移,所以Cu(OH)2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其在Cu(NO3)2溶液中的溶解度,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物质的性质以及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知识,注意知识的归纳和整理是解题关键,难度中等.10.(2014•上海)向饱和澄清石灰水中加入少量CaC2,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来的温度,所得溶液中()A.c(Ca2+)、c(OH﹣)均增大B.c(Ca2+)、c(OH﹣)均保持不变C.c(Ca2+)、c(OH﹣)均减小D.c(OH﹣)增大、c(H+)减小考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专题: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分析:加入CaC2,与水发生CaC2+2H2O=Ca(OH)2+HC≡CH↑,反应消耗水,结合Ca(OH)2(s)⇌Ca2+(aq)+2OH﹣(aq)的影响因素解答.解答:解:加入CaC2,与水发生CaC2+2H2O=Ca(OH)2+HC≡CH↑,反应消耗水,因原溶液为饱和溶液,则反应后一定有Ca(OH)2析出,则溶液浓度不变,故选B.点评:本题为2014年上海考题,涉及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反应的原理以及溶解平衡的特点,难度不大.11.(2014•海南)以石墨为电极,电解KI溶液(其中含有少量酚酞和淀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阴极附近溶液呈红色B.阴极逸出气体C.阳极附近溶液呈蓝色D.溶液的pH变小考点:电解原理;真题集萃.专题:电化学专题.分析:以石墨为电极,电解KI溶液时,在阴极上是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阳极上是碘离子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据此回答判断.解答:解:A、以石墨为电极,电解KI溶液时,在阴极上是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该极区碱性增强,遇到酚酞溶液呈红色,故A正确;B、以石墨为电极,电解KI溶液时,在阴极上是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逸出气体氢气,故B正确;C、以石墨为电极,电解KI溶液时,阳极上是碘离子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碘单质,遇到淀粉变蓝色,故C正确;D、以石墨为电极,电解KI溶液时,生成氢氧化钾溶液,溶液的pH变大,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电解池的工作原理以及物质的性质知识,注意知识的归纳和整理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中等.12.(2014•四川)下列溶液中粒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0.1mol/L NaHCO3溶液与0.1mol/L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c(Na+)>c(CO32﹣)>c(HCO3﹣)>c(OH﹣)B.20mL 0.1mol/L CH3COONa溶液与10mL 0.1mol/L HCl溶液混合后溶液呈酸性,所得溶液中:c(CH3COO﹣)>c(Cl﹣)>c(CH3COOH)>c(H+)C.室温下,pH=2的盐酸与pH=12的氨水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c(Cl﹣)+c(H+)>c(NH4+)+c(OH﹣)D.0.1mol/L CH3COOH溶液与0.1mol/L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c(OH﹣)>c (H+)+c(CH3COOH)考点: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专题:盐类的水解专题.分析:A.二者恰好反应生成Na2CO3,溶液中的溶质为0.05mol/L的Na2CO3,碳酸根离子两步水解都生成氢氧根离子,碳酸根离子只有第一步水解生成HCO3﹣;B.二者混合后,溶液中的溶质为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CH3COONa、CH3COOH,混合溶液呈酸性,说明醋酸的电离程度大于醋酸根离子水解程度,但醋酸电离和醋酸根离子水解程度都较小;C.室温下,pH=2的盐酸与pH=12的氨水等体积混合,混合溶液呈碱性,任何电解质溶液中都存在电荷守恒,结合电荷守恒判断;D.二者恰好反应生成CH3COONa,溶液呈存在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根据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判断.解答:解:A.二者混合后恰好反应生成Na2CO3,溶液中的溶质为0.05mol/L的Na2CO3,碳酸根离子两步水解都生成氢氧根离子,碳酸根离子只有第一步水解生成HCO3﹣,所以c(HCO3﹣)<c (OH﹣),故A错误;B.二者混合后,溶液中的溶质为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CH3COONa、CH3COOH,混合溶液呈酸性,说明醋酸的电离程度大于醋酸根离子水解程度,但醋酸电离和醋酸根离子水解程度都较小,所以溶液中粒子浓度大小顺序是c(CH3COO﹣)>c(Cl﹣)>c(CH3COOH)>c(H+),故B正确;C.室温下,pH=2的盐酸与pH=12的氨水等体积混合,混合溶液呈碱性即c(OH﹣)>c(H+),任何电解质溶液中都存在电荷守恒,根据电荷守恒得c(Cl﹣)+c(OH﹣)=c(H+)+c(NH4+),且c (OH﹣)>c(H+),所以c(Cl﹣)<c(NH4+),所以c(Cl﹣)+c(H+)<c(NH4+)+c(OH﹣),故C错误;D.二者混合后恰好反应生成CH3COONa,溶液呈存在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根据电荷守恒得c (CH3COO﹣)+c(OH﹣)=c(H+)+c(Na+),根据物料守恒得c(Na+)=c(CH3COO﹣)+c(CH3COOH),所以得c(OH﹣)=c(H+)+c(CH3COOH),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浓度大小比较,明确溶液中的溶质及溶液酸碱性再结合电荷守恒、物料守恒来分析解答,离子浓度大小比较为高考高频点,常常与盐类水解、弱电解质电离结合考查,题目难度中等.13.(2014•天津)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pH=1的NaHSO4溶液:c(H+)=c(SO42﹣)+c(OH﹣)B.含有AgCl和AgI固体的悬浊液:c(Ag+)>c(Cl﹣)=c(I﹣)C.CO2的水溶液:c(H+)>c(HCO3﹣)=2c(CO32﹣)D.含等物质的量NaHC2O4和Na2C2O4的溶液:3c(Na+)=2[c(HC2O4﹣)+c(C2O42﹣)+c (H2C2O4)]考点: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盐类水解的应用.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盐类的水解专题.分析:A、NaHSO4溶液中存在氢离子守恒分析判断;B、AgCl和AgI固体的悬浊液中氯化银溶解度大于碘化银;C、二氧化碳的水溶液中碳酸分步电离,第二步电离微弱;D、依据溶液中元素物料守恒计算分析.解答:解:A、NaHSO4溶液中存在质子守恒分析,硫酸氢钠电离出钠离子、氢离子、硫酸根离子,NaHSO4 =Na++H++SO42﹣,H2O⇌H++OH﹣,溶液中质子守恒,c(H+)=c(SO42﹣)+c(OH﹣),故A正确;B、AgCl和AgI固体的悬浊液中氯化银溶解度大于碘化银,c(Ag+)>c(Cl﹣)>c(I﹣),故B错误;C、二氧化碳的水溶液中碳酸分步电离,第二步电离微弱,H2CO3⇌H++HCO3﹣,HCO3﹣⇌H++CO32﹣,c(H+)>c(HCO3﹣)>2c(CO32﹣),故C错误;D、依据溶液中元素物料守恒计算,含等物质的量NaHC2O4和Na2C2O4的溶液:2c(Na+)=3[c(HC2O4﹣)+C(C2O42﹣)+c(H2C2O4)],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电解质溶液中电离平衡分析,沉淀溶解平衡的理解应用,电解质溶液中物料守恒,质子守恒的分析判断,掌握基础是关键,题目难度中等.14.(2014•广东)常温下,0.2mol/L的一元酸HA与等浓度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中部分微粒组分及浓度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A为强酸B.该混合液pH=7C.图中X表示HA,Y表示OH﹣,Z表示H+D.该混合溶液中:c(A﹣)+c(Y)=c(Na+)考点:酸碱混合时的定性判断及有关ph的计算.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分析:一元酸HA和NaOH溶液等体积、等浓度0.2mol/L混合,HA+NaOH=NaA+H2O,所得溶液中A﹣浓度小于0.1mol/L,说明在溶液中存在A﹣+H2O⇌HA+OH﹣,NaA水解,HA为弱酸,NaA 溶液呈碱性,则c(OH﹣)>c(H+),一般来说,盐类的水解程度较低,则有c(A﹣)>c(OH﹣),所以有:c(Na+)=0.1mol/L>c(A﹣)>c(OH﹣)>c(HA)>c(H+),即X表示OH﹣,Y表示HA,Z表示H+,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为:c(Na+)=c(A﹣)+c(HA).A.HA为弱酸;B.该混合液pH>7;C.X表示OH﹣,Y表示HA,Z表示H+;D.Y表示HA,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得到c(A﹣)+c(Y)=c(Na+).解答:解:一元酸HA和NaOH溶液等体积、等浓度0.2mol/L混合,HA+NaOH=NaA+H2O,所得溶液中A﹣浓度小于0.1mol/L,说明在溶液中存在A﹣+H2O⇌HA+OH﹣,NaA水解,HA为弱酸,NaA溶液呈碱性,则c(OH﹣)>c(H+),一般来说,盐类的水解程度较低,则有c(A﹣)>c(OH ﹣),所以有:c(Na+)=0.1mol/L>c(A﹣)>c(OH﹣)>c(HA)>c(H+),即X表示OH﹣,Y 表示HA,Z表示H+,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得到:c(Na+)=c(A﹣)+c(HA).A.一元酸HA和NaOH溶液等体积、等浓度0.2mol/L混合,二者恰好反应:HA+NaOH=NaA+H2O,所得溶液为NaA溶液,溶液中中A﹣浓度小于0.1mol/L,说明在溶液中存在A﹣+H2O⇌HA+OH﹣,NaA水解,HA为弱酸,故A错误;B.c(Na+)>c(A﹣),说明NaA水解,A﹣+H2O⇌HA+OH﹣,该混合液pH>7,故B错误;C.HA是弱电解质,则有c(A﹣)>c(OH﹣),c(OH﹣)除了水解产生的还有水电离的,因此c (OH﹣)>c(HA),所以有:c(Na+)=0.1mol/L>c(A﹣)>c(OH﹣)>c(HA)>c(H+),即X表示OH﹣,Y表示HA,Z表示H+,故C错误;D.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c(Na+)=c(A﹣)+c(HA),Y表示HA,得到c(A﹣)+c(Y)=c(Na+),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酸碱混合溶液定性判断,根据酸的强弱结合物料守恒、电荷守恒分析解答,考查离子浓度大小比较、溶液PH值、盐类水解等,判断一元酸HA是弱酸为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15.(2014•山东)已知某温度下CH3COOH和NH3•H2O的电离常数相等,现向10mL浓度为0.1mol•L ﹣1的CH3COOH溶液中滴加相同浓度的氨水,在滴加过程中()A.水的电离程度始终增大B.先增大再减小C.c(CH3COOH)与c(CH3COO﹣)之和始终保持不变D.当加入氨水的体积为10mL时,c(NH4+)=c(CH3COO﹣)考点:酸碱混合时的定性判断及有关ph的计算.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分析:A.开始时,溶液的酸性逐渐减弱,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增大,当氨水过量后,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逐渐增大,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减小;B.根据一水合氨的电离平衡常数可知,该比值与氢氧根离子成反比,电解氨水的过程中,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逐渐增大;C.根据物料守恒,醋酸和醋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之和不变,但是溶液体积增大,二者的浓度之和逐渐减小;D.CH3COOH和NH3•H2O的电离常数相等,氨水与醋酸的浓度、体积相等时,溶液显示中性,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NH4+)=c(CH3COO﹣).解答:解:A.酸溶液、碱溶液抑制了水的电离,溶液显示中性前,随着氨水的加入,溶液中氢离子浓度逐渐减小,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增大;当氨水过量后,随着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逐渐增大,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减小,所以滴加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先增大后减小,故A错误;B.当向CH3COOH溶液中滴加相同浓度的氨水,开始时溶液为CH3COOH和CH3COONH4的混合物,由CH3COONH4的水解常数K h=,随着氨水的加入,c(H+)逐渐减小,Kh不变,则变小,当加氨水至溶液显碱性时,氨水的电离常数K b=,c(OH﹣)与氢离子浓度成反比,随着氨水的滴入,氢氧根离子浓度逐渐增大,电离常数K不变,所以逐渐减小,即始终减小,故B错误;C.n(CH3COOH)与n(CH3COO﹣)之和为0.001mol,始终保持不变,由于溶液体积逐渐增大,所以c(CH3COOH)与c(CH3COO﹣)之和逐渐减小,故C错误;D.当加入氨水的体积为10mL时,醋酸和一水合氨的物质的量相等,由于二者的电离常数相等,所以溶液显示中性,c(H+)=c(OH﹣),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NH4+)=c(CH3COO﹣),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酸碱混合时溶液定性判断及溶液酸碱性与溶液pH的关系,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溶液酸碱性与溶液pH的关系,明确根据电荷守恒、物料守恒、盐的水解比较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方法.16.(2014•广东)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A.Na+、Ca2+、Cl﹣、SO42﹣B.Fe2+、H+、SO32﹣、ClO﹣C.Mg2+、NH4+、Cl﹣、SO42﹣D.K+、Fe3+、NO3﹣、SCN﹣考点:离子共存问题.专题:离子反应专题.分析:离子之间不生成气体、沉淀、弱电解质、络合物、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发生双水解的就能共存,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A.Ca2+、SO42﹣生成微溶物硫酸钙,所以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B.酸性条件下,ClO﹣具有强氧化性,能将Fe2+、SO32﹣氧化为Fe3+、SO42﹣,所以不能共存,故B 错误;C.这几种离子之间不发生反应,所以能共存,故C正确;D.Fe3+、SCN﹣生成络合物Fe(SCN)3,所以这两种离子不能共存,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明确离子共存条件是解本题关键,知道物质的性质即可解答,注意:硫酸钙是微溶物,少量时能在水溶液中共存,但不能大量存在,为易错点.17.(2014•安徽)下列有关Fe2(SO4)3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溶液中,K+、Fe2+、C6H5OH、Br﹣可以大量共存B.和KI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3++2I﹣═Fe2++I2C.和Ba(OH)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3++SO42﹣+Ba2++3OH﹣═Fe(OH)3↓+BaSO4↓D.1L O.1mol•L﹣1该溶液和足量的Zn充分反应,生成11.2g Fe考点:离子共存问题;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专题:离子反应专题.分析:A.铁离子能够与苯酚发生显色反应;B.根据电荷守恒判断,该离子方程式两边电荷不守恒;C.该离子方程式不满足硫酸铁、氢氧化钡的化学组成关系;D.根据n=cV计算出硫酸铁及铁离子的物质的量,再根据质量守恒及m=nM计算出铁的质量.解答:解:A.Fe2(SO4)3溶液中的Fe3+与C6H5OH发生显色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B.铁离子能够与碘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2I﹣═2Fe2++I2,题目方程式未配平,故B错误;C.Fe2(SO4)3溶液和Ba(OH)2溶液反应的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硫酸钡沉淀,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的比为2:3,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3SO42﹣+3Ba2++6OH﹣═2Fe(OH)3↓+3BaSO4↓,故C错误;D.1L O.1mol•L﹣1该溶液中含有溶质硫酸铁0.1mol,0.1mol硫酸铁中含有0.2mol铁离子,与足量锌反应可以生成0.2mol铁,生成铁的质量为11.2g,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离子共存的判断,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离子反应发生条件,明确常见的离子之间不能共存的情况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原则.18.(2013•重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KClO3和SO3溶于水后能导电,故KClO3和SO3为电解质B.25℃时,用醋酸溶液滴定等浓度NaOH溶液至pH=7,V醋酸<V NaOHC.向NaAlO2溶液中滴加NaHCO3溶液,有沉淀和气体生成D.AgCl沉淀易转化为AgI沉淀且K(AgX)=c(Ag+)•c(X﹣),故K(AgI)<K(AgCl)考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酸碱混合时的定性判断及有关ph的计算;镁、铝的重要化合物.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几种重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分析:A.KClO3和三氧化硫的水溶液都能导电,KClO3是电解质,但三氧化硫是非电解质;B.CH3COOH不完全电离,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Na+)+c(H+)=c(OH﹣)+c(CH3COO﹣),等体积等浓度混合时显碱性,则中性时应使醋酸过量;C.NaHCO3溶液与NaAlO2溶液,反应中碳酸氢钠提供氢离子与偏铝酸根反应生成Al(OH)3;D.AgCl沉淀易转化为AgI沉淀,说明溶解度S(AgCl)>S(AgI),所以K(AgCl)>K (AgI);解答:解:A.电解质是熔融态或水溶液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自身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氯酸钾溶于水自身电离出钾离子和氯酸根离子,能导电是电解质;SO3溶于水后和水反应生成硫酸,硫酸电离出阴阳离子而使其溶液导电,电离出阴阳离子的物质是硫酸而不是三氧化硫,所以SO3是非电解质,故A错误;B.醋酸与NaOH溶液反应:CH3COOH+NaOH=CH3COONa+H2O,根据电荷守恒c(Na+)+c(H+)=c(OH﹣)+c(CH3COO﹣),若等体积等浓度混合时显碱性,则25℃时,用醋酸溶液滴定等浓度NaOH溶液至pH=7显中性时应使醋酸过量,即V醋酸>V NaOH,故B错误;C.氢氧化铝为两性氢氧化物,由于酸性:HCO3﹣>Al(OH)3,根据强酸制备弱酸,NaHCO3溶液与NaAlO2溶液,反应中碳酸氢钠提供氢离子与偏铝酸根反应生成生成Al(OH)3,AlO2﹣+HCO3﹣+H2O=Al(OH)3↓+CO32﹣有沉淀生成,无气体生成,故C错误;D.向AgCl沉淀中滴入稀KI溶液,会出现白色沉淀AgCl转变为黄色沉淀AgI,说明AgCl沉淀易转化为AgI沉淀,沉淀易转化为更难溶沉淀,越难溶物质其饱和溶液中电离出相应离子浓度越小,故K(AgI)<K(AgCl),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电解质、酸碱中和、氢氧化铝、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等知识,掌握它们的相关本质是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中等.19.(2013•天津)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蒸馏水中滴加浓H2SO4,K w不变B.CaCO3难溶于稀硫酸,也难溶于醋酸。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真题化学试卷(新课标)(含答案及解析)

2010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宁夏、吉林、黑龙江)理综化学试卷一、选择题1.(2010全国新课标)下列各项表达中正确的是()A.Na2O2的电子式为B.106g的乙醇和丙醇混合液完全燃烧生成的CO2为112L(标准状况)C.在氮原子中,质子数为7而中子数不一定为7D.Cl-的结构示意图为2.(2010新课标)分子式为C3H6Cl2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A.3种 B.4种 C.5种 D.6种3.(2010全国新课标)下列各组中的反应,属于同一反应类型的是()A.由溴丙烷水解制丙醇;由丙烯与水反应制丙醇B.由甲苯硝化制对硝基甲苯;由甲苯氧化制苯甲酸C.由氯代环己烷消去制环己烯;由丙烯加溴制1,2-二溴丙烷D.由乙酸和乙醇制乙酸乙酯;由苯甲酸乙酯水解制苯甲酸和乙醇4.(2010全国新课标)把500mL有BaCl2和KCl的混合溶液分成5等份,取一份加入含amol硫酸钠的溶液,恰好使钡离子完全沉淀;另取一份加入含bmol 硝酸银的溶液,恰好使氯离子完全沉淀。
则该混合溶液中钾离子浓度为()A.0.1(b-2a)mol/L B.10( 2a-b)mol/LC.10(b-a)mol/L D.10(b-2a)mol/L5.(2010全国新课标)己知:HCN(aq)与NaOH(aq)反应的∆H=-12.1kJ/mol;HCl(aq)与NaOH(aq)反应的∆H=-55.6kJ/mol。
则HCN在水溶液中电离的∆H等于()A.-67.7 kJ/mol B.-43.5 kJ/mol C.+43.5 kJ/mol D.+67.7kJ/mol 6.(2010全国新课标)根据下图,可判断出下列离子方程式中错误的是()A.2Ag(s)+Cd2+(aq)==2Ag+(aq)+Cd(s)B.Co2+(aq)+Cd(s)==Co(s)+Cd2+(aq)C.2Ag+(aq)+Cd(s)==2Ag(s)+Cd2+(aq)D. 2Ag+(aq)+Co(s)==2Ag(s)+Co2+(aq)7.(2010全国新课标)下表中评价合理的是()选项化学反应及其离子方程式评价A Fe3O4与稀硝酸反应:2Fe3O4+18H+=6Fe3++H2-+8H2O正确B 向碳酸镁中加入稀盐酸: CO32-+2H+==CO2+ H2O 错误,碳酸镁不应该写成离子形式C 向硫酸铵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Ba2++SO42-==BaSO4¯正确D FeBr2溶液与等物质的量的Cl2反应:2Fe2++2Br-+2Cl2==2Fe3++4Cl-+Br2错误,Fe2+与Br-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应为1:2二、非选题8.(2010全国新课标)物质A~G有下图所示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没有列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电解质溶液1.(2010全国卷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在醋酸溶液的pH a =,将此溶液稀释1倍后,溶液的pH b =,则a b >B .在滴有酚酞溶液的氨水里,加入4N HC l 至溶液恰好无色,则此时溶液的pH 7< C .31.010mol/L -⨯盐酸的pH 3.0=,81.010mol/L -⨯盐酸的pH 8.0=D .若1mL pH 1=的盐酸与100mL N aO H 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 7=则N aO H 溶液的pH 11=【解析】A 若是稀醋酸溶液稀释则C(H +)减小,pH 增大,b >a ,故A 错误;B 酚酞的变色范围是pH= 8.0~10.0(无色→红色),现在使红色褪去,pH 不一定小于7,可能在7~8之间,故B 错误;C 常温下酸的pH 不可能大于7,只能无限的接近7;D 正确,直接代入计算可得是正确,也可用更一般的式子:设强酸pH=a ,体积为V 1;强碱的pH=b ,体积为V 2,则有10-a V 1=10-(14-b)V 2101421-+=⇒b a V V ,现在V1/V2=10-2,又知a=1,所以b=11【答案】D【命题意图】考查弱电解质的稀释,强酸的无限稀释,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强酸与强碱的混合pH 的计算等基本概念【点评】本题在第一轮复习至第三轮复习无时不在强调的基本问题考查就是第二册第三章的问题,这次居然没有考离子浓度大小比较,而考这些,很简单,大家都喜欢! (2010全国2)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在醋酸溶液的pH a =,将此溶液稀释1倍后,溶液的pH b =,则a b >B .在滴有酚酞溶液的氨水里,加入4N HC l 至溶液恰好无色,则此时溶液的pH 7< C .31.010mol/L -⨯盐酸的pH 3.0=,81.010mol/L -⨯盐酸的pH 8.0=D .若1mL pH 1=的盐酸与100mL N aO H 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 7=则N aO H 溶液的pH 11=【解析】A 若是稀醋酸溶液稀释则C(H +)减小,pH 增大,b >a ,故A 错误;B 酚酞的变色范围是pH= 8.0~10.0(无色→红色),现在使红色褪去,pH 不一定小于7,可能在7~8之间,故B 错误;C 常温下酸的pH 不可能大于7,只能无限的接近7;D 正确,直接代入计算可得是正确,也可用更一般的式子:设强酸pH=a ,体积为V 1;强碱的pH=b ,体积为V 2,则有10-a V 1=10-(14-b)V 2101421-+=⇒b a V V ,现在V1/V2=10-2,又知a=1,所以b=11【答案】D【命题意图】考查弱电解质的稀释,强酸的无限稀释,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强酸与强碱的混合pH 的计算等基本概念【点评】本题在第一轮复习至第三轮复习无时不在强调的基本问题考查就是第二册第三章的问题,这次居然没有考离子浓度大小比较,而考这些,很简单,大家都喜欢!(2010山东卷)15.某温度下,3F O H e ()(s )分别在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后,改变溶液pH ,金属阳离子浓度的辩护如图所示。
据图分析,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 [][]2F OH C OH sp sp K e K 3()<u () B.加适量4N H C l 固体可使溶液由a 点变到b 点C.c d 、两点代表的溶液中H c +()与OH c -()乘积相等 D.F O H e 3()、2C OH u ()分别在b 、c 两点代表的溶液中达到饱和 解析:b 、c 两点金属阳离子的浓度相等,都设为x ,9.6()10c c O H --=,12.7()10b c O H --=,则12.733[()](10)sp K Fe OH x -=⨯,9.622[()](10)sp K Cu OH x -=⨯,故32[()][()]sp sp K Fe O H K C u O H <,A 正确;a 点到b 点的碱性增强,而4N H C l溶解于水后显酸性,故B 错;只要温度一定,wK 就一定,故C 正确;溶度积曲线上的点代表的溶液都已饱和,曲线左下方的点都不饱和,右上方的点都是Q K >,沉淀要析出,故D 正确。
答案:B(2010天津卷)4.下列液体均处于25℃,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某物质的溶液p H < 7,则该物质一定是酸或强酸弱碱盐B .p H = 4.5的番茄汁中c(H +)是p H = 6.5的牛奶中c(H +)的100倍 C .AgCl 在同浓度的CaCl 2和NaCl 溶液中的溶解度相同D .p H = 5.6的CH 3COOH 与CH 3COONa 混合溶液中,c(Na +) > c(CH 3COO -)解析:某些强酸的酸式盐pH <7,如NaHSO 4,故A 错;pH=4.5,c (H +)=10-4.5 mol·L -1,pH=6.5,其c (H +)=10-6.5 mol·L -1,故B 正确;同浓度的CaCl 2溶液的c (Cl -)是NaCl 的两倍,它们对AgCl 沉淀溶解平衡的抑制程度不同,故C 错;混合溶液显酸性,则c (H +)>c (OH -),根据电荷守恒,c (CH 3COO -)>c (Na +),故D 错。
答案:B命题立意:综合考查了电解质溶液中的有关知识,包括盐类的水解、溶液的pH 与c (H +)的关系、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和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2010广东理综卷)12.HA 为酸性略强与醋酸的一元弱酸,在0.1 mol·L -1 NaA 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 .c (Na +)>c (A -)>c (H +)>c (OH -) B .c (Na +)>c (OH -)>c (A -)>c (H +) C .c (Na +)+ c (OH -)= c (A -)+ c (H +) D .c (Na +)+ c (H +) = c (A -)+ c (OH -)解析:A 明显错误,因为阳离子浓度都大于阴离子浓度,电荷不守恒;D 是电荷守恒,明显正确。
NaA 的水解是微弱的,故c (A -)>c (OH -),B 错;C 的等式不符合任何一个守恒关系,是错误的; 答案:D(2010福建卷)10.下列关于电解质溶液的正确判断是A .在pH = 12的溶液中,K +、C L -、3H C O -、Na +可以常量共存 B .在pH = 0的溶液中,Na +、3N O -、23SO -、K +可以常量共存C .由0.1 mol ·1L -一元碱BOH 溶液的pH =10,可推知BOH 溶液存在BOH =B OH +-+ D .由0.1 mol ·1L -一元碱HA 溶液的pH =3, 可推知NaA 溶液存在A - + H 2O ⇋HA + OH -【解析】答案:D本题考查常见离子的共存、弱电解质溶液的电离和水解A.pH=12的溶液呈碱性含有比较多的OH-,不能与HCO3-共存B.pH=0的溶液呈酸性含有较多的H+,在NO3-离子存在的情况下,亚硫酸根离子容易被氧化成硫酸根离子,无法共存C.0.1mol/L的一元碱的pH=10表明该一元碱是弱碱,在溶液中不能完全电离D.由题意可得该酸是弱酸,在NaA溶液中A-会发生水解而使溶液呈碱性(2010上海卷)14.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测定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时,灼烧至固体发黑,测定值小于理论值B.相同条件下,2mol氢原子所具有的能量小于1mol氢分子所具有的能量C.0.1 mol·L-1的碳酸钠溶液的pH大于0.1 mol·L-1的醋酸钠溶液的pHD.1L 1 mol·L-1的碳酸钠溶液吸收SO2的量大于1L mol·L-1硫化钠溶液吸收SO2的量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了实验操作、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溶液的pH、元素化合物等知识。
测定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时,灼烧至固体发黑,说明部分硫酸铜分解生成了氧化铜,测定值大于理论值,A错;氢原子转化为氢分子,形成化学键放出能量,说明2mol氢原子的能量大于1molH2,B错;碳酸的酸性弱于醋酸,故此相同浓度的碳酸钠溶液的pH大于醋酸钠溶液,C对;1L 1mol.L-1的溶液中含有溶质1mol,前者发生:Na2CO3+SO2+H2O=2NaHSO3+CO2↑;后者发生:2Na2S+5SO2+2H2O=4NaHSO3+3S↓;分析可知,很明显后者大于前者,D错。
易错警示:此题解答是的易错点有二:一是对化学键的形成断开和吸热放热的关系不清,要能够准确理解断键吸热成键放热;二是忽视亚硫酸的酸性强于氢硫酸,不能准确判断硫化钠中通入二氧化硫时要生成氢硫酸,造成氢硫酸和亚硫酸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单质硫。
(2010上海卷)16.下列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一定正确的是A.氨水与氯化铵的pH=7的混合溶液中:[Cl-]>[NH4+]B.pH=2的一元酸和pH=12的一元强碱等体积混合: [OH-]= [H+]C.0.1 mol·L-1的硫酸铵溶液中:[NH4+]>[SO42-]>[H+]D.0.1 mol·L-1的硫化钠溶液中:[OH-]=[H+]+[HS-]+[H2S] 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了溶液中的微粒浓度的大小比较。
氨水和氯化铵混合溶液的pH=7时,溶液中[H +]=[OH -],则[Cl -]=[NH 4+],A 错;由于pH=2的酸的强弱未知,当其是强酸正确,当其是弱酸时,酸过量则溶液中[H +]>[OH -],B 错;1mol.L -1的硫酸铵溶液中,铵根离子部分水解,根据物质的组成,可知:[NH 4+]>[SO 42-]>[H +],C 对;1mol.L -1的硫化钠溶液中,根据物料守恒,可知[OH -]=[H +]+[HS -]+2[H 2S],D 错。
技巧点拨:在解答溶液中微粒浓度的大小比较类的题目时,核心是抓住守恒,其包括:电荷守恒、物料守恒和质子(氢离子)守恒。
其中电荷守恒是指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物料守恒是指原子个数守恒或质量守恒;质子守恒:是指在强碱弱酸盐或强酸弱碱盐溶液中,由水所电离的H +与OH -量相等。
(2010四川理综卷)10.有关①100ml 0.1 mol/L 3N aH C O 、②100ml 0.1 mol/L 23N a C O 两种溶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溶液中水电离出的H +个数:②>①B.溶液中阴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和:②>①C.①溶液中:()()2323c CO c H CO ->D.②溶液中:()()323c HCO c H CO -> 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盐类水解知识;盐类水解促进水的电离,且Na 2CO 3的水解程度更大,碱性更强,故水中电离出的H +个数更多,A 项正确;B ②钠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 mol/L 而①钠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 根据物料守恒及电荷守恒可知溶液中阴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和:②>①,B 项正确;C 项3N aH C O 水解程度大于电离所以C(H 2CO 3)>C(CO 32-)D 项23N a C O C032-分步水解第一步水解占主要地位且水解大于电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