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单元试题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检测卷 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测能力)

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测能力)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表数据可用于研究( )四国建造新军舰的费用(单位:万英镑)英国法国俄国德国1909 1108 452 176 10181914 1888 1177 1310 1032A.新航路开辟动机B.一战爆发的背景C.法西斯势力崛起D.冷战格局的形成2.下图所示历史现象( )A.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B.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的背景C.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D.使西欧国家走上联合自强道路3.“在一战期间,英国失去了1/4的对外投资,法国失去了1/3的对外投资,德国失去了全部对外投资……”由此可见,第一次世界大战( )A.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B.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C.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D.彻底粉碎了军国主义的野心4.苏联国歌《牢不可破的联盟》中唱道:“伟大俄罗斯,永久的联盟;独立共和国,自由结合成。
各民族意志,建立的苏联。
……伟大的列宁,指明了前程。
斯大林教导,要忠于人民;并激励我们,去建立功勋。
”我们从苏联国歌中不能得到的信息是( )A.十月革命鼓舞了殖民地人民解放运动B.各族人民自愿加入苏维埃共和国联盟C.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成就显著D.斯大林模式促成经济建设的辉煌成就5.列宁坚信,一战的结果必然是欧洲革命的爆发,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推动俄国革命的发展。
而此前列宁则认为俄国不会进行革命,因为就俄国本身来说,是不具备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条件的。
这说明( )A.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B.一战为十月革命的爆发创造了条件C.十月革命在俄国爆发的条件不成熟D.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6.“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下列有关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表述正确的是( )A.《资本论》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B.巴黎公社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第一次成功实践C.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D.陈独秀在中国第一次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7.一战后,在巴黎和会上英美法等帝国主义国家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4套

部编版九年级里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4套第一单元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拉丁美洲是指今天美国以南的所有美洲地区。
“拉丁美洲”名称的由来是因为这一地区大部分国家采用拉丁语作为国语,这一历史状况是哪两个国家的殖民扩张造成的()①英国②法国③西班牙④葡萄牙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去吧,女王,印度人民感恩戴德……啊!章西女王,你打得英勇顽强。
”人们歌颂章西女王是因为她带领人民反抗()A.西班牙的殖民统治B.法国的殖民统治C.葡萄牙的殖民统治D.英国的殖民统治3.如果给下列历史人物一个共同的评价,你认为最合适的是()A.民主先驱B.军事专家C.民族英雄D.开国元勋4.恩格斯说:“登上王位的亚历山大二世,必须采取某种办法来改变他的国家异常糟糕的处境。
”亚历山大二世采取的办法是()A.废藩置县B.签署《解放黑人奴隶宣言》C.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D.颁布《人权宣言》5.列宁说:“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这是由于1861年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规定()A.农奴获得人身自由B.农奴可以自由转换职业C.农奴的土地必须出钱赎买D.地主不许干涉农奴的生活6.俄国农奴制改革是沙皇以国家名义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能证明这一结论的依据是()A.俄国实现了政治民主化B.沙皇专制制度已经发生本质性的改变C.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获得了必需的自由劳动力和资金D.通过改革俄国建立了资产阶级专政7.林肯说:“一个妇人写了一本册子,结果引起了一场战争。
”这个妇人就是斯托夫人,这本小册子就是《黑奴吁天录》,那么这里的“战争”应该是()A.美国独立战争B.美国内战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D.法国大革命8.右图这组群雕完成于1941年,代表了美国从建国到20世纪初这段历史中最伟大的四位总统:从左至右分别是华盛顿、杰斐逊、西奥多·罗斯福、林肯。
林肯被认为是美国最伟大的总统之一是由于()A.他领导北美人民摆脱英国殖民统治赢得独立B.在他的组织下颁布了1787年宪法C.他领导了美国南北战争,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D.面对大危机他实施新政,使美国渡过了危机9.以下叙述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林肯是美国第16任总统B.林肯在美国内战前主张立即废除奴隶制C.1861年4月美国内战爆发D.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是美国内战爆发的根本原因10.19世纪中期,一座巨大的“冰山”阻碍了日本资本主义这艘航船的前进。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2023年下册单元测试试卷带解析及答案

选择题恩格斯说:“意大利是一个典型的国家,自现代世界的曙光在那里升起的那个时代以来,它产生过许多伟大人物。
”这里的“现代世界的曙光”是指A. 西欧城市的兴起B. 新航路的开辟C. 文艺复兴D. 基督教的创立【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意大利现代世界的曙光”指的是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运动早产生于意大利,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
故选C。
选择题中世纪的欧洲处于罗马天主教会的黑暗封建统治之下,从14世纪开始,向往自由的人们开始进行反抗,他们反抗的思想武器是()A. 人文主义B. 理性主义C. 社会主义D. 自由主义【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4世纪,新兴资产阶级在欧洲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这就是人文主义的思想。
所以,从14世纪开始,向往自由的人们开始进行反抗,他们反抗的思想武器是人文主义,A项符合题意;B项是启蒙运动的思想武器;C项是一种社会学思想,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社会主义发展出了他们的理论体系;D项是基于自由和平等的政治和道德哲学,是在启蒙时代成为一种独特的运动。
由此可知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选择题“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句话出自欧洲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神曲》。
该名著产生于()A. 新航路开辟时期B. 文艺复兴时期C. 工业革命时期D. 启蒙运动时期【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开始于意大利,诗人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神曲》是他创作的长诗,因此“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 这句话出处的《神曲》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故选B。
选择题《蒙娜丽莎》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作品,它的作者是A. 但丁B. 达·芬奇C. 达·伽马D. 莎士比亚【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世纪开始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以人文主义为核心,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意大利的达•芬奇是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是《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第一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家国情怀源自对自己国家、民族的认同与热爱。
他曾经说过:“我比任何人更愿看到美洲形成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其所以最伟大,不仅由于它的面积和财富,而更由于它的自由与光荣。
”这里的“他”指的是()A.章西女王B.玻利瓦尔C.马克思D.哥伦布2.关于拉丁美洲民族解放斗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范围包括美国以南的全部美洲地区B.主要参加者和领导者是土生白人C.斗争受到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和推动D.拉丁美洲国家基本实现了独立3.“南美解放者杯”和正在俄罗斯举行的第21届世界杯,都属于世界足球的重大赛事,而“南美解放者杯”的创立是为了纪念()A.华盛顿B.章西女王C.玻利瓦尔D.圣马丁4.“去吧,女王,印度人民感恩戴德……啊!章西女王,你打得英勇顽强。
”人们歌颂章西女王是因为她带领人民反抗()A.西班牙的殖民统治B.法国的殖民统治C.葡萄牙的殖民统治D.英国的殖民统治5.19世纪中期,印度民族起义中涌现的杰出女英雄是()A.章西女王B.玻利瓦尔C.圣女贞德D.克莱武6.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法令后,没有遇到俄国贵族的抵抗,也没有发生内战,仅凭沙皇的一纸法令就能完成。
俄国改革没有遇到贵族强烈抵抗的主要原因是()A.贵族与农奴矛盾未激化B.贵族对农奴处境的同情C.贵族是改革利益获得者D.贵族力量弱小无力对抗7.18世纪初,沙皇彼得一世为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全面推行改革。
下列哪一措施与俄国经济实力大大增强直接相关()A.改组行政机构B.鼓励兴办手工工场C.推行文化教育D.提倡西方的礼节服饰与生活方式8.1861年俄国改革前,工业资本家财产随时可能被地主侵占。
这一问题反映的本质是()A.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落后于西方B.农奴制度已不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C.俄国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D.俄国的农奴地位有所提高9.“如果没有相当多的赔偿或者自愿的让步,地主就不可能从农民那里取得法律上规定让他们得到的权利。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一、选择题1. 美国内战中,为扭转战局而颁布的法律文献是()A. 《全国工业复兴法》B. 《民法典》C.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D. 《商法典》2.下列对印度民族大起义历史意义的表述正确的有()①展现了印度人民抗击外来侵略的决心和勇气②给同时期的民族解放运动树立了榜样③强烈震撼了英国殖民统治④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英国对亚洲其他地区的侵略A. ①②B. ②③④C. ①②③④D. ①③④3. 下图是明治维新期间,启程赴欧洲的考察团。
考察团将哪些西洋文明带回日本,融入了改革措施()①强化武士特权②建立天皇制③先进技术设备④实行征兵制,建立常备军⑤提倡“文明开化”A. ①②③B. ②③⑤C. ①②④D. ③④⑤4.有评论称,若不是林肯改变了美国广大黑人奴隶的命运,就不会有今天的奥巴马。
1862年林肯为“改变美国黑人奴隶命运”而签署的文件是()A. 《人权宣言》B. 《独立宣言》C. 《宅地法》D.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5.马克思说:“在美国历史和人类历史上,林肯必将和华盛顿齐名”。
这是因为林肯()A. 领导北美人民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B. 维护了国家统一和废除了黑人奴隶制C. 彻底取消了对黑人的种族歧视和民族压迫D. 制定了1787年宪法6.有人说:“(美国)用了四年战争和几乎70万人的鲜血──伤亡几乎等同运到北美的奴隶总数──才将宪法中奴隶制的污点洗清。
”这里的战争指的是()A. 美国独立战争B. 南美独立战争C. 美国南北战争D. 普法战争7.下图是一位历史老师的导学案中出现的关键词根据其内容判断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是()A. 中国的洋务运动B. 法国大革命C. 美国的南北战争D. 日本的明治维新8.如图赤裸裸表述的是( )A. 俄国1861年改革B. 美国内战C. 法国大革命D.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9.下列关于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相同之处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改革前都面临着沦为殖民地的危机B.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C.都对土地制度进行了改革D.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0.1885年,日本思想家福泽谕吉发表《脱亚论》一文,日本从此开始“脱亚(亚洲)人欧(欧洲)”的进程.以下措施中,与这一政策相符的是()A. 实行“废藩置县”B. 允许土地买卖C. 提倡“文明开化”D. 对外侵略扩张11.《新全球史》中写道:“很多人认为,这种制度(农奴制)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障碍……为了保持俄罗斯的大国地位,沙皇政府着手开始了一项改革计划……使俄罗斯社会在19世纪最后十年发生了转型。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一、选择题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一个显著特点是()A.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B.电力的广泛应用C.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D.原子能的重大突破2.现代工业崛起的标志是()A.“电气化”和“钢铁时代”的到来B.“蒸汽时代”的到来C.“电气时代”的到来D.发电机的应用3.下图人物是美国著名的“发明大王”,若请你为他配音,可以选择的台词是()A.“天才不过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B.“我要扼制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C.“如果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D.“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XXX.一个人曾叱咤欧洲政坛风云几十年,另一个人是欧洲最伟大的音乐家。
一部《英雄交响曲》把两个伟大的人物紧紧的连在一起。
请问这两个欧洲同时代的人物是()XXX.XXX和XXXB.XXX和XXX和XXXD.XXX和XXX5.下列情景中,兴起于“电气时代”的是()XXX.乘火车旅行B.用轮船航海C.在电灯下看书D.用“珍妮机”纺纱6.被誉为“乐坛中的普罗米修斯”的XXX是()XXX.俄国作家B.荷兰画家C.荷兰音乐家D.德国音乐家7.在第二次科技革命中,出现的新工业包括下列()①交通运输业②机器制造业③汽车工业④电力工业A.①②③④B.①④C.③④D.②④8.XXX认为:立法权、行政权与司法权必须分置,否则自由便不复存在,在资产阶级创立新体系体例的过程中,最早贯彻这一思想的国家是()XXX.英国B.美国C.法国D.中国9.下列组合搭配不正确的是()XXX·芬奇——《蒙娜丽莎》B.XXX——《哈姆雷特》C.德莱塞——《美国的悲剧》D.XXX——《XXX》10.某著名文学作品中的主人公有这样一段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单元测试题(有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单元测试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1946年,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拉开了冷战的序幕。
有观点认为:冷战是美国门户开放原则与苏联从沙皇时代继承来的势力范围原则之间的对立和冲突,另有观点认为:冷战起源于十月革命到二战间的美苏关系。
对材料最为准确的解读是()A、冷战源于时美苏间意识形态对立与国家利益冲突B、美国要求苏联开放“势力范围”导致了冷战的发生C、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是促成美苏矛盾对立的关键D、冷战是二战前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孕育出来的2、“共产党世界和西方世界给区分开来了。
这时,冷战已全面展开,在以后的5年中,一个又一个危机不幸地接踵而来。
”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是()A、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C、德国被分区占领D、德国的分裂3、下图反映了二战后美国针对西欧()A、提出了杜鲁门主义B、实施了马歇尔计划C、成立了北约组织D、建立了华约组织4、1949年初,苏联外长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声明:“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回击,以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阵营。
”声明中的“渗透”主要是指()A、实施马歇尔计划B、成立华约组织C、推行杜鲁门主义D、建立北约组织5、(2019·福建晋江季延中学模拟)一位年轻旅行者在讲述自己的生活经历时说:“小时候,每走过一个广场上学,可以看到马克思与斯大林的铜像,后来铜像拆了,国歌换了,就连使用了钱也改了。
原本哪里都不可以去,现在可以在世界各地旅行。
倒是最近又换了一种钱,还不太适应。
”根据材料所学的历史知识判断,这位年轻旅行者的原国籍可能是()A、联邦德国B、俄罗斯C、南斯拉夫D、民主德国6、1961年,赫鲁晓夫下令关闭民主德国同联邦德国及西柏林的边界,支持民主德国建造高墙,并称“筑墙是唯一的选择”。
美国谴责这种野蛮的封锁,但认为“总比战争好得多”。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含答案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综合测试时间:40分钟分值: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下列关于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评述有误的一项是()①起义烽火燃遍了北起墨西哥、南到阿根廷的广大地区②除巴西是西班牙的殖民地以外,其余地区基本上处于葡萄牙殖民统治之下③在南美洲北部地区,玻利瓦尔解放了大片地区,成立“大哥伦比亚共和国”④在南美洲南部地区,圣马丁领导了阿根廷、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的独立运动A.①③B.②④C.①④D.③④2.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肯定女性的才能,呼吁男女平等。
早在160多年前,印度的巾帼英雄章西女王“不让须眉”,参与领导了()A.拉美独立运动B.印度民族大起义C.美国独立战争D.太平天国运动3.下列人物中为了实现民族解放而进行了长期斗争的是()①华盛顿②章西女王③玻利瓦尔④克伦威尔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4.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该举措与哪一事件有关?()A.亚历山大二世改革B.美国内战C.彼得一世改革D.日本明治维新5.下列属于彼得一世改革举措的是()A.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获得一份土地B.提倡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C.废除叛乱诸州的黑人奴隶制D.“殖产兴业”,大力发展近代经济6.“这次改革的影响之大,被人称为法国大革命后最伟大的社会运动。
因此亚历山大二世获得了‘解放者’的名号。
”“这次改革”是指()A.法国大革命B.日本明治维新C.美国独立战争D.俄国农奴制改革7.从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法令主要内容上看,它主要为资本主义发展直接提供了()①自由劳动力②原料③资金④技术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8.1861年美国公布《反联邦脱离法》,林肯曾就此比喻道:“为保全生命,往往不得不把手脚截掉,但决不会为了保全手脚而断送生命。
”他所说的“保全生命”是指()A.解放奴隶B.维护统一C.扩张领土D.建立霸权9.1862年,林肯曾说:“在我的一生中,从来没有比此刻签署这个文件时更加坚信自己是正义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练习题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1.下列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叙述,错误的是()A.战前在欧洲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 B.萨拉热窝事件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线C.凡尔登战役是大战中最惨烈的战役之一 D.英国“光荣革命”是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2.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空前规模的战争。
这场帝国主义为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的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这是一场非正义的掠夺战争。
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交战双方是帝国主义国家 B.战争的深层原因是英德矛盾激化C.主要交战国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 D.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3.根据下表信息,下列选项中对列强实力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A.美、德实力变化主要是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 B.英、法实力变化是因为两国工业跨越式的发展C.美、德实力变化是因为两国最早成为工业国家 D.英、法实力变化是因为两国开展工业革命较晚4.史论结合是历史学科的重要特点之一。
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区分史实与史论。
下列表述中,属于“史论”的是()A.一战爆发之后,意大利参加了协约国集团作战 B.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凡尔登展开了血战C.一战是帝国主义争夺霸权和殖民地的不义之战 D.一战中,交战国使用了坦克和潜艇等新式武器5.一战前,一位德国大臣说:“皇上首要的和基本的思想就是粉碎英国的霸权,以有利于德国”。
这表明德国参加一战是为了()A.扼杀巴黎公社 B.争夺世界霸权C.解放黑人奴隶 D.推动欧洲联合6.绘制历史示意图有助于从整体上理解历史。
右面的示意图可以帮助我们学习()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B.凡尔赛体系下蕴含的矛盾C.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过 D.两极格局下的对抗和冲突7. 历史叙述中,有的是对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有的是对历史事件的评述。
下列属于历史评述的是()A. 德军和法军在凡尔登交战 B.意大利参加协约国集团作战C.英国首先使用新式武器坦克 D.凡尔登战役具有转折性意义8. 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其实质是( )A.奥匈帝国的皇储夫妇被打死 B.德奥借机发动战争C.塞尔维亚民族解放斗争高涨 D.英法制止俄国扩张9.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意大利加入同盟国集团;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意大利加入到协约国集团一方作战。
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意大利反复无常,不讲信誉 B.协约国方面进行的是正义的战争C.协约国集团一开始就稳操胜券 D.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一切以利益为前提10.回答问题。
(1)有人说,如果没有萨拉热窝事件的发生,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可以避免。
这种说法正确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2)一战中,交战双方都使用了大量的新式武器,如德国的飞艇、英国的坦克等。
这些新式武器的出现与哪次工业革命有密切关系?请你简要分析这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内在联系。
(3)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对此你有何认识?第9课列宁与十月革命1.1917年3月25日《申报》刊文报道:“十六日夜间,(哈尔滨)各界俄人皆手执国旗,由军乐队率领沿街欢呼呜啦,并拍电俄京祝贺。
十七日,租界内满街悬旗,俄人皆彼此道贺。
”“俄人”庆贺的是()A.农奴制度的废除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人民委员会成立 D.社会主义革命胜利2.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写到:“五四运动是在俄国革命号召下,是在列宁号召下发生的。
”这里的“俄国革命”指的是()A.二月革命 B.十月革命 C.光荣革命 D.南北战争3.“1917年11月7日,震撼世界的十月革命爆发。
以此为起点,这个占世界陆地面积近五分之一的国家,开始了一次对20世纪的历史产生深刻影响的伟大实践。
”这里的“伟大实践”是指()A.推翻了沙皇俄国专制统治 B.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C.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D.实现了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俄国十月革命都在历史长河中掀起了滔天大浪,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比较英、俄的“滔天大浪”,最根本的不同之处是()A.革命的推进方式不同 B.发生的时代背景不同C.群众的参与程度不同 D.建立的社会制度不同5.揭开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序幕的事件是()A.苏维埃政权镇压反革命叛乱 B.列宁主义的诞生C.俄国二月革命的胜利 D.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6. 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一战是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B.没有一战,就没有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C.一战激化了俄国的各种矛盾,推动革命的发生D.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具备有战争的条件7. 战争进入到第四个年头,各国都已疲惫不堪,但俄国的变局使得德军在战略上的局势大为改观,同时给了德国孤注一掷的勇气,把全部的赌注压向了西线,决战快速到来了。
“俄国的变局”是指()A. 萨拉热窝事件B. 俄国二月革命C. 俄国十月革命D. 斯大林格勒战役8. 2017年是十月革命胜利100周年,有史学家认为:“十月革命是列宁与布尔什维克发动的一次‘成功的改变’。
”这次改变()A. 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B. 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伟大尝试C. 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D.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9. 俄国十月革命与二月革命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A.布尔什维克党在斗争中起了领导作用 B.目的在于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实行无产阶级专政C.工人阶级领导建立了全国性苏维埃政权 D.经历了和平到暴力的斗争过程10. “红旗一展天下定,春秋几度风雨变,谁沉谁浮后人说,花开花落九十年”,这是《十月革命:阵痛与震荡》中的一首诗,让我们从已经凝固的历史里寻觅出有益于时代发展的经验,回顾那段辉煌的历史。
【帝国大厦的坍塌】1917年3月,尼古拉二世亲临战争前线指挥俄军东线作战,却再也没有回到冬宫……他成为俄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沙皇。
(1)尼古拉二世亲临哪次战争前线指挥作战?他“再也没有回到冬宫”的原因是什么?【震撼世界的革命】(2)俄国发生了哪一历史事件,震撼了世界?它直接推翻了哪一政府的统治?【殊途同归的启示】(3)比较中俄两国的革命历程,说明中俄两国革命所选择的不同道路。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一史实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第10课《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1.某历史公众号准备推送一期专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下列各项可以放进专题资源包的是()①论文:《德国为什么被排除在巴黎和会之外》②视频:《联合国的成立》③图片:《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参加雅尔塔会议》④文件:《九国公约》A.①② B.③④C.①④ D.②④2.在巴黎和会上,为了拉拢日本,英、法、美无视中国的反对和抗议,决定把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
但是在华盛顿会议上,英美支持中国收回山东主权的要求。
英美态度发生转变是因为()A.尊重和维护中国主权 B.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C.遏制日本独霸中国 D.二战即将爆发3.1921年华盛顿会议召开,这次会议上扩张受到限制的国家是()A.中国 B.日本 C.美国 D.英国4.1919年1月至6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召开巴黎和会。
巴黎和会上英法两国矛盾的焦点是()A.对德国殖民地的处置 B.欧洲大陆的均势和霸权C.《开罗宣言》的实施 D.限制海军军军备及中国问题5. 在巴黎和会上,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对表现出不满的其他国家代表说道:“法国是这次战争最大的受害者,所以我们理所当然地应该拿更多的战利品。
”“但我们英国为这次战争出的力可不比你们法国少啊。
”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站了起来,几乎是怒视着克里孟梭。
上述情景体现出这次会议的目的是()A.维护和平B.加强合作C.挑起战争D.战后分赃6. 列宁曾说:“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
”这说明华盛顿会议没有很好地解决哪两个国家的矛盾()A.美国和日本B.英国和德国C.德国和法国D.美国和德国7.巴黎和会具有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
能够佐证此结论的典型史实是()A.日本操纵本次会议B.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C.与会各国签订了《九国公约》D.美国居主导地位而且获益最大8. 《凡尔赛和约》签订后,有人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他判断的依据主要是()A.没有确立帝国主义在东亚地区的统治秩序 B.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C.没有确立帝国主义在欧洲统治的新秩序 D.严重损害了中国和其他弱小国家的权利9. 一战后签订的《凡尔赛条约》中涉及中国问题,体现其分赃性质的条款是()A.阿尔萨斯和洛林交还法国B.德国的海外殖民地交给战胜国进行“委任统治”C.废除德国的普遍义务兵役制D.德国应支付大量战争赔款10. 凯恩斯在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时说:“它是一个残忍的胜利者在文明史上所干出最凶暴的行为之一。
”下列有关这个“体系”的表述正确的是()A.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新体系 B.彻底根除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C.建立了一战后国际关系的稳定新秩序 D.维护了中国等弱小战胜国的利益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萨尔矿区交给法国开采,萨尔区由国际联盟代管15年;总的来说,德国失去了原来领土的1/8,同时却保留下了10万平方千米历来属于波兰的领土。
材料二:除中国外,缔约各国协定:一、新生中国主权的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四、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并不得奖许有害友邦安全之举动。
(1)材料一指的是什么条约哪方面的内容?是什么会议通过的?主要确立了哪些地方的统治秩序?(2)材料二指的是什么条约?第四条规定主要针对哪个国家?(3)思考这两次会议之间有什么联系?这两次会议的实质是什么?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经过总结教训,列宁认为,既然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作为小生产和交换的自发产物的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不可避免的。
为此苏联实施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2.某学者把苏联(俄)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政策看作三个试验,即“追随理想的试验、面对现实的试验、回归理想的试验”,其中“面对现实的试验”应指(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D.斯大林模式3.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武器装备全面更新。
苏制C-2克超过德“虎式”坦克的威力,火箭炮(“喀秋莎”)、强击机等新型武器都有极大地发展,其主要原因是()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C.农业集体化的实行 D.苏联社会主义改革4.1922年,苏俄农民在完成了固定粮食税之后,把剩余粮食运到苏俄国内的集市上去出售,结果是行为合法,没有人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