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蚌

合集下载

海水养殖珍珠蚌的光照与温度调控技术研究

海水养殖珍珠蚌的光照与温度调控技术研究

海水养殖珍珠蚌的光照与温度调控技术研究珍珠蚌是一种具有经济价值的贝类,其珍珠被广泛用于珠宝加工和饰品制作。

为了获得高质量的珍珠,海水养殖珍珠蚌需要合理的光照与温度调控技术。

本文将重点探讨海水养殖珍珠蚌的光照与温度调控技术研究。

海水养殖珍珠蚌的光照调控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

光照可以影响珍珠蚌的生长、繁殖和珍珠质量。

研究表明,适宜的光照条件可以促进珍珠蚌的光合作用和饲料摄取,提高其生长速度和生产能力。

一般来说,珍珠蚌喜欢光照强度适中、光照周期明确的环境。

过强的光照可能导致珍珠蚌的光合作用过度,造成光合产物的积累和藻类寄生的增加,影响其生长和质量。

因此,通过调节光照设备和控制光照时间,可以实现对光照强度和周期的调节,以提高珍珠蚌的生长和生产能力。

此外,温度也是珍珠蚌养殖中需要重视的因素。

温度可以影响珍珠蚌的新陈代谢、免疫力和生殖能力。

适宜的水温可以促进珍珠蚌的食欲、消化和吸收,提高其生长速度和肉质质量。

在不同生长阶段,珍珠蚌对温度的要求也不同。

一般来说,珍珠蚌成长期时,较高的温度有助于提高其新陈代谢和生长速度;而在繁殖期和休眠期,较低的温度可以促使珍珠蚌进行繁殖和控制能量消耗。

因此,在养殖过程中,通过调节温度设备和控制水温的方法,可以实现对珍珠蚌养殖各个阶段的温度需求的调控。

为了更好地控制光照与温度,提高珍珠蚌的养殖质量,科研人员一直在进行多方面的研究。

例如,研究者们通过调整光照设备的位置和方向,优化光照强度和光照周期,以满足珍珠蚌的生长需求。

同时研究者们还设计了智能化的光照控制系统,可以实时监测环境中的光照情况,并通过自动化调控设备来达到最佳的光照效果。

在温度方面,科研人员通过研究珍珠蚌的温度适应性和生理生化反应规律,制定了不同阶段的温度控制策略。

通过灵活地调整水温控制设备,可以实现稳定控制水温,满足珍珠蚌在不同生长阶段的温度需求。

此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一些新的光照与温度调控技术也开始被应用于珍珠蚌养殖中。

珍珠蚌的原理是什么

珍珠蚌的原理是什么

珍珠蚌的原理是什么珍珠蚌是一种珍贵的水生动物,它的原理是通过一种自我保护的生理过程来形成珍珠。

以下我将详细解释珍珠蚌的原理。

珍珠蚌属于软体动物,主要生活在海洋或淡水环境中。

它的原理可以分为四个主要步骤:外界刺激、外壳反应、分泌真珠质和珍珠的形成。

首先,当珍珠蚌受到外界刺激时,比如沙粒、寄生虫或其他异物进入其体内,它会感觉到强烈的刺激并做出反应。

这个外界刺激会激活珍珠蚌的自我保护机制,使其剧烈运动或收缩肌肉,以将刺激源封闭在一层组织中。

接下来,当刺激源被困住后,珍珠蚌会开始进行外壳反应。

它会分泌一种称为“外套膜”的特殊物质,来包裹刺激源。

外套膜是由一层层细胞分泌而成,以形成一个光滑、有光泽的薄膜。

这一过程中,珍珠蚌会不断分泌外套膜来增加厚度,以保护自身免受刺激的伤害。

随后,珍珠蚌进入真珠质分泌阶段。

在外套膜的表面,珍珠蚌会开始分泌一种称为“珍珠蛋白”的有机物质。

这种有机物质由蛋白质、碳酸钙和其他无机物质组成。

这些物质会逐渐沉积在外套膜的表面,形成一个环境稳定的空间。

珍珠蛋白会在这个空间内连续分泌,逐渐形成一层层的珍珠质。

最后,珍珠蛋白不断沉积并逐渐形成真珠。

这个过程通常需要几个月到几年的时间,取决于珍珠蛋白的分泌速度和环境条件。

随着时间的推移,真珠质逐渐增厚,并且越来越光滑。

最终,珍珠蚌会形成一个完整的珍珠,它的颜色、质地和形状都因珍珠脂所分泌的成分而有所不同。

总之,珍珠蚌形成珍珠的原理是通过一系列生理过程来应对外界刺激。

它通过分泌外套膜和珍珠蛋白,在刺激源周围形成一个稳定的环境,并不断积累蛋白质和碳酸钙,最终形成完美的珍珠。

这种自我保护机制使珍珠蚌能够抵御外界的威胁,同时也创造了珍贵的珍珠。

海水养殖珍珠蚌的养殖成本与效益分析

海水养殖珍珠蚌的养殖成本与效益分析

海水养殖珍珠蚌的养殖成本与效益分析珍珠蚌是一种宝贵的贝类,其生产的珍珠被广泛用于珠宝饰品和装饰品制作。

随着人们对珠宝的需求日益增加,海水养殖珍珠蚌的养殖业也逐渐兴起。

本文将分析海水养殖珍珠蚌的养殖成本和效益。

一、养殖成本1. 设备投资成本海水养殖珍珠蚌需要一些特定的设备和设施,如海水透气式养殖箱、养殖网箱、养殖池等。

设备投资成本根据养殖规模而异,一般来说,迷你规模的养殖需要的投资成本较低,大规模养殖需要更高的投资。

2. 种苗成本珍珠蚌的种苗是开始养殖的重要基础,种苗产地和种类会直接影响成本。

品质好的种苗价格相对较高,从成本角度来看,养殖者应选择质量稳定的种苗。

3. 饲料成本养殖珍珠蚌需要提供充足的饲料以促进其生长和产珍珠。

根据不同的饲料品种和质量,饲料成本会有所不同。

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将使养殖经营更加有效。

4. 劳动力成本养殖珍珠蚌需要一定的劳动力投入,包括养殖过程中的护理和管理。

根据养殖规模和人工技术水平,劳动力成本也会有所不同。

5. 其他成本养殖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其他成本,如场地租赁、电力费用、运输费用等。

这些成本因地区和个体经营而异。

二、养殖效益1. 珍珠产量养殖珍珠蚌的最终目的就是获得珍珠。

珍珠的产量是衡量养殖效益的重要指标。

养殖者通过合理的养殖管理和技术手段,可以提高珍珠的产量和质量。

2. 珍珠质量珍珠的质量决定了其市场价值。

通过科学养殖技术和种苗选择,养殖者能够生产出质量更好的珍珠,从而获得更高的销售价值。

3. 市场需求珍珠作为高价值的饰品材料,受到市场的广泛欢迎。

随着人们对珠宝的需求持续增长,海水养殖珍珠蚌的市场需求也在逐渐扩大,为养殖者带来更大的销售机会。

4. 附加价值除了珍珠本身的价值,海水养殖珍珠蚌的养殖过程也可带来一些附加价值。

例如,通过养殖过程的旅游观光和教育推广,养殖者可以将养殖场打造成旅游景点,增加收入来源。

三、风险与挑战1. 自然因素海水养殖珍珠蚌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例如水质变化、疾病和天气等。

三角帆蚌

三角帆蚌

简述
简述
三角帆蚌软体动物门,瓣鳃纲,蚌目,蚌科。中国特有种。贝壳大而扁平,壳质较厚且坚硬,后背缘向上伸 出一很大的三角形帆状翼。壳面呈黄褐色。背缘有较发达的珍珠层,色泽光亮。三角帆蚌喜生活于水质清新、流 水、硬底的江河、湖泊。分布于中国河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湖南等地。雌雄异体,繁殖季节在4~8月, 雄蚌将精子排入水中,精子随水流进入雌蚌的外套腔,卵在鳃水管中受精。受精卵借雌蚌分泌的粘液而粘在外鳃 腔中孵化,所以外鳃腔又称育儿囊。在20℃水温下,受精卵发育成钩介幼虫约需30~45天,当雌蚌排放出钩介幼 虫时,将鰟鲏鱼、鳙鱼等鱼放入池内,使钩介幼虫能附着在鱼鳃或鱼鳍上营寄生生活,这样经过6~12天即可发 育成幼蚌。幼蚌的饵料以硅藻为主,同时需加入钙离子。成蚌杂食性,食浮游生物。三角帆蚌是培养淡水优质珍 珠的最好蚌种之一,其产珠重量、数量和质量均高于其他蚌。用该蚌育珠时,插片部位以鳃能遮盖之处为最好。 蚌肉亦可食,贝壳可作家禽饲料添加剂及贝雕等的原料。

习性
1
生活
2
摄食
3
生殖
4
胚胎成长
5
繁殖季节
生活
珍珠蚌一般生活于江河、湖泊、池塘等水体的底泥中,蚌体潜入泥中的深度随季节变化而不同。冬季水温低 时,蚌体大部分潜入泥沙中,前腹缘向下,背缘向上,仅露出壳后缘部分呼吸摄食。夏季则大部分露在泥沙外。 不同种类的蚌对环境的要求不同,如褶纹冠蚌喜栖息于水流缓慢或静的泥沙中,喜肥水,适宜pH为5~7;三角帆 蚌喜栖息在流水的沙质底泥中,要求水质较清,pH稳定在7~8!
摄食
蚌通常以水中的细菌、浮游植物、原生动物、轮虫、小型枝角类、小型桡足类和有机碎屑为食。不同的蚌摄 食种类有所不同。如褶纹冠蚌要比三角帆蚌摄食的藻类多。摄食量取决于水中饲料的多少、适口程度和蚌的体质 状况等。

海水养殖珍珠蚌的品种选择与培育技术研究

海水养殖珍珠蚌的品种选择与培育技术研究

海水养殖珍珠蚌的品种选择与培育技术研究珍珠蚌是一种重要的海水养殖物种,其产出的珍珠是珠宝制造业的重要原料。

对于海水养殖珍珠蚌的品种选择与培育技术的研究,可提高珍珠的产量和质量,促进珍珠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品种选择是影响珍珠蚌养殖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目前,主要海水养殖珍珠蚌的品种有三种,分别是日本珠蚌(Pinctada fucata martensii)、银珠蚌(Pinctada maxima)和黑珠蚌(Pinctada margaritifera)。

这三个品种在珍珠质量、产量和适应性方面各具特点。

日本珠蚌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珍珠蚌品种之一,其珍珠质量高,种植适应性广,可以在不同地理环境中进行养殖。

银珠蚌的珍珠产量较高,珍珠的大小也较大,但质量上稍逊于日本珠蚌。

黑珠蚌是热带地区特有的品种,其珍珠颜色鲜艳,质量优异,但对水质和环境条件的要求较高,适应性较差。

在品种选择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养殖区域、环境条件和市场需求进行综合考虑。

如果环境条件较好,水质适宜,可以选择日本珠蚌或银珠蚌进行养殖;如果是热带地区且有相应的养殖经验和条件,可以选择黑珠蚌进行养殖。

其次,海水养殖珍珠蚌的培育技术也是实现高产高质珍珠的关键。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培育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水温控制:珍珠蚌的生长和繁殖对水温有一定的要求。

过高或过低的水温都会影响珍珠蚌的生长速度和繁殖力。

因此,保持适宜的水温对于珍珠蚌的养殖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最适宜的温度范围为20-30摄氏度。

饲料供给:珍珠蚌是过滤式摄食动物,主要以浮游生物为食。

因此,合理供应适量的饲料对珍珠蚌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

通常采用人工添加饵料的方法,如藻类、浮游动物等,以满足珍珠蚌的营养需求。

养殖环境控制:珍珠蚌的养殖环境要保持适宜的水质、溶解氧、盐度和pH值等指标。

对于不同品种的珍珠蚌,这些指标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因此,实施科学的水质处理和环境控制是保证珍珠养殖成功的关键。

疾病防治:珍珠蚌养殖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常见的疾病,如寄生虫感染、贝壳病等。

养珍珠蚌的方法和技巧

养珍珠蚌的方法和技巧

养珍珠蚌的方法和技巧
养珍珠蚌是一项需要耐心和技巧的工作,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养殖方法和技巧:
选择品种:不同品种的珍珠蚌生长周期、品质等有所不同,应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实际情况选购合适的品种。

环境要求:珍珠蚌对水质、温度和氧气含量有较高的要求,应选择水质清洁、水温适宜、氧气充足的地方进行养殖。

喂食与管理:珍珠蚌需要适量的营养物质来促进生长,应定期投喂适量的饲料,并注意管理和清洁。

引入珠核:在珍珠蚌的体内放入珠核是珠养殖的关键步骤。

珠核应选择质量好、形状规则的珠核,并通过专业的技术操作将其嵌入珍珠蚌内。

珍珠蚌保护:珍珠蚌应定期清洗、除藻和换水,避免疾病的发生,同时注意防止外力的损伤。

预防风险:珠养殖过程中会面临诸多风险,如自然灾害、疫病等,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和应对。

养殖珍珠蚌

养殖珍珠蚌

养殖珍珠蚌引言养殖珍珠蚌是一项古老而又有趣的手工艺。

珍珠蚌是一种可以产生珍珠的软体动物,其外壳坚硬,内部含有珍珠囊。

通过人工干预,可以促使珍珠蚌产生珍珠,成为珍贵的珠宝和工艺品。

本文介绍了养殖珍珠蚌的基本原理、养殖过程和注意事项。

基本原理珍珠蚌的养殖基于珍珠的形成过程。

珍珠是由珍珠蚌的哺乳腺所分泌的一种物质,当进入珍珠囊后,会与异物结合形成珍珠。

养殖珍珠蚌的目的就是通过人工方式在珍珠蚌体内引入异物,刺激腺体分泌物质,从而形成珍珠。

养殖过程养殖珍珠蚌的过程可以分为五个主要步骤。

1. 珍珠蚌的选择选择合适的珍珠蚌是养殖成功的关键。

通常,选取的珍珠蚌应该是在成年、健康、活跃的状态下,并且具有较好的生长潜力。

一般建议选择壳体完整、色泽鲜艳、无明显伤口的珍珠蚌。

2. 珍珠囊的刺激为了刺激珍珠蚌产生珍珠,需要在珍珠蚌体内引入异物,如小颗粒状的异物或外源性种子。

这些异物会进入珍珠蚌的珍珠囊,激活珍珠囊内部的腺体分泌物质。

3. 珍珠的形成经过一段时间的刺激,珍珠蚌内的腺体会不断分泌物质,将异物包裹起来形成珍珠。

这个过程通常需要几个月到几年的时间,具体的形成时间取决于珍珠蚌的品种和生长环境。

4. 珍珠的收获当珍珠形成后,需要将珍珠蚌取出并小心地打开,以收获珍珠。

通常,珍珠的质量和颜色取决于珍珠蚌的品种和生长环境。

一般来说,越大越圆润的珍珠更加珍贵。

5. 珍珠蚌的繁殖为了实现连续的珍珠养殖,需要将已经产生珍珠的珍珠蚌与未产珍珠的珍珠蚌进行繁殖,保持养殖的持续性。

注意事项在养殖珍珠蚌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环境控制珍珠蚌的生长环境对于珍珠的形成至关重要。

因此,需要控制水质、水温、光照等环境因素,为珍珠蚌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2.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珍珠蚌的健康状况非常重要。

定期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疾病或异常情况,以保证珍珠蚌的生长和珍珠的质量。

3. 饲料供给为了珍珠蚌的生长和养分提供,需要提供适当的饲料。

珍珠蚌的传说故事

珍珠蚌的传说故事

珍珠蚌的传说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在一片宁静而又神秘的大海深处,住着一只特别的珍珠蚌。

这只珍珠蚌可不像其他蚌类那样普普通通,它呀,有着一个超级大的梦想。

这只珍珠蚌的名字叫小贝。

小贝整天看着周围那些色彩斑斓的鱼儿游来游去,心里就琢磨着:“我虽然不能像鱼儿一样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但是我一定要做点特别的事儿,让大家都能注意到我。

”有一天,一粒小小的沙子不知道怎么就闯进了小贝的壳里。

这沙子可把小贝折腾坏了,它在小贝的身体里滚来滚去,磨得小贝又疼又痒。

小贝那叫一个难受啊,就像我们人眼睛里进了沙子一样,恨不得马上把它弄出去。

可是呢,小贝试了好多次,都没能把这颗沙子吐出去。

小贝心里想:“哼,你这颗小沙子,想让我难受,我可不会就这么被你打败。

”于是,小贝就想了个办法,它开始分泌一种亮晶晶的东西,把这颗沙子一层一层地包裹起来。

刚开始的时候,小贝可痛苦啦,每次分泌那亮晶晶的东西都要耗费它好多的精力。

但是小贝很倔强,它不停地对自己说:“我要把这沙子变成宝贝,让大家都对我刮目相看。

”日子一天天过去,那粒沙子在小贝的精心包裹下,慢慢变成了一个圆润的小珠子。

这个小珠子越来越大,越来越亮,在黑暗的海底散发着柔和的光芒。

周围的鱼儿们都发现了小贝身体里的这个秘密。

它们纷纷围过来,好奇地看着小贝和它身体里的珍珠。

一只小螃蟹挥舞着大钳子说:“小贝,你可真厉害啊,你身体里的这个珠子好漂亮啊。

”小贝可骄傲了,它慢悠悠地说:“那是这可是我用了好多心血才变出来的呢。

”从那以后,越来越多的海洋生物知道了小贝和它的珍珠。

大家都觉得小贝是一只充满神奇力量的珍珠蚌。

而那颗珍珠呢,也成了海底世界里最珍贵的宝贝之一。

再后来啊,有一些勇敢的人类潜水员来到了这片海底。

他们也发现了小贝和它的珍珠。

这些人类被珍珠的美丽所吸引,他们小心翼翼地把小贝和珍珠带出了大海。

于是,珍珠蚌产珍珠的故事就传遍了人间。

人们都被珍珠蚌的坚韧和智慧所打动,珍珠也成为了人们心中美好和珍贵的象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手术操作
1)附壳像形珠:可培育出大型像珠。
南海观音 弥勒佛
高 10.5cm 5.0cm
宽 3.5cm 6.8cm
厚 1.1cm 1.1cm
2)不附壳像形珠:方法同有核珠,育成的是小型像形珠。
七、彩色珍珠的培育技术
1、天然彩色珍珠的形成因素
1)与小片蚌壳色的关系 2)与养殖水域的关系 3)与育珠蚌品种的关系 4)与其它因素的关系
2、人工的控色方法
1)生化控色法:珠核经生化显色剂处理。 2)透析式控色法:打孔——注入染料。 3)辐射呈色:MnCO3 = MnO+ Mn2O3 +Mn3O4
拨塞、刻上编号、日期等,浸泡在清水中。现一般采用笼养。
小片插植技术要点
1、右手握送片针,左手握开口针,从左到右操作。 2、送小片要一次送到伤口内;注意送片深度,更不能戳
穿外套膜,造成附壳珠。 3、注意小片的结缔组织一面在下。 4、排列:第一排6粒,第二排5粒,第三排4粒,呈梅花
型布局。行、列间距适中。 5、推、拉、压、挤整圆严格。
3、运动
运动器官:斧足。运动缓慢。
四、介绍育珠中使用的两种蚌
1、三角帆蚌(劈蚌、翼蚌) 壳大而扁平,壳质较厚,坚硬,壳后缘向上伸展,呈
三角帆状,壳表面为黄褐色或黑褐色,壳内珍珠层呈乳白 色、肉红色或紫色,具有美丽的珍珠光泽。
其产珠质量好,珍珠细腻光滑,色彩鲜艳,珠形较圆, 但珍珠生长缓慢。
该蚌主要分布在长江中 下游的大型湖泊及河流中。
1、采苗鱼的准备
成熟的钩介蚴虫排出母体后,必须附着在鱼类的鳃 丝和鳍条上,营寄生生活一段时间后,才能完成其变态。 被寄生的鱼叫采苗鱼。
要求
鱼的体质健壮、性情温和,各鳍完整无伤,鳃、鳍宽大。
常用的采苗鱼有:鳙、黄颡鱼、草鱼、鰟鮍、泥鳅等。
2、钩介蚴虫成熟度的检查
一看色:成熟:棕色紫色、桔黄色;不成熟:乳白、粉红。 二拉丝:用针挑起外鳃,若能挑起粘连不断的细丝,示成熟。 三查动:挑出少许,放在玻板上,可见两瓣开启、微动。
完整无伤,闭壳敏捷,喷水有力,壳色发亮,珍珠层
光泽美丽,生长线稀疏。
雌雄鉴别




鳃丝排列紧密, 鳃丝排列稀疏, 100~120条。 50~60条。
沟纹不明显。 沟纹明显。
三、亲蚌的培育 按1:1或1:2相间配组混合吊养。培肥水质,
定期泼洒生石灰,10~20kg/666m2。 四、钩介蚴虫的人工采集
内脏团 围心腔下方 植6~8mm或8~10mm珠核;
每边植1粒
植核方法
先植核、后植片
先植片、后植核
贴片植核
1、柄 2、针 3、针尖 4、透孔
5、穿孔核 6、小片
珠核插入器
六、像形珠的手术操作方法
1、模形材料及制备
质地坚硬的贝壳、塑料。雕刻精细、纹理分明、形象 清晰。模型贴壳的一面要有一定的弧度,紧贴贝壳,不留 空隙,防污泥进入。
制片蚌与插片蚌的比例: 1:1或2:3。 有核珠的小片小,和插片蚌的比例是1:10或1:15。
三、手术工具(无核珠手术工具)
1、送片针 2、开口针 3、弯头剪刀 4、剪刀 5、开口器 6、滴管 7、切片刀 8、拨鳃板 9、镊子 10、弯头刀 11、棱形通针
12、解剖盘 13、14、开口塞 15、固定针 16手术台
三角帆蚌
四、介绍育珠中使用的两种蚌
日本的育珠蚌为
“池蝶蚌”
2、褶纹冠蚌(湖蚌)
紫踵劈蚌
壳大稍膨起,壳质较厚,壳背缘向上伸展成鸡冠
状,壳表面黄褐色、黑褐色。壳内珍珠层呈乳白色、
淡蓝色、粉红色。所产珍珠质量次于三角帆蚌。
珍珠生长较快。 分布于长江流域、东北、 华北的湖泊、河流中。
第二节 珍珠形成的原理
镜检:大部分或全部破膜,足丝相互粘连,示成熟。
3、人工采苗
活蚌采苗 杀蚌采苗
4、采苗鱼的暂养 密度:60尾/m2。变态时间与温度有关,一般1~2星期。
五、蚌苗的人工培育
第四节 植珠操作技术
一、手术的操作季节
最适温度范围15~25℃。生产上以3~5月为主,9~10月为辅。
二、手术蚌的选择
手术蚌:在蚌的植珠过程中,进行手术操作的蚌,统称 为手术蚌。
小片的厚度:0.5~0.8mm
《大型正圆优质淡水珍珠的养殖加工》 参考 文章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潘炳炎等。 改正方形小片为长方形片条1:5~8(以能卷成圆球形为度)。
小片制备技术要点
1、第一刀应在色线内。 2、第二刀应在外套膜肌痕处或尽量靠中央,以制取较宽的
组织带。 3、撕膜应从外套膜前部开始,以便尽量利用出水孔附近的
主要由外套膜、斧足、肌肉、消化系统、呼吸系 统、生殖系统等组成。
1、外套膜
位于贝壳内面,紧贴贝壳,为左右两片软的薄膜,它 包住内脏团,保护内部器官。

套3、边缘膜
4、色线
中央膜:指外套肌痕以内的膜,较薄,呈半透明状,为植片区。
边缘膜:指外套肌痕以外 的膜,较厚,结缔组织丰富,其外
蚌用营养液1号
四、植珠技术与珍珠质量的关系
2、小片插植与珍珠质量的关系
小片同位移植 小片移植到育珠蚌外套膜的对应部位
植片部位 外套膜后端产生的珍珠一般大而圆, 中间的较好,前端多扁平,且小。
种间移植 同种移植效果好于种间移植 手术次数与育珠蚌成活率的关系
五、有核珠的手术操作方法
1、珠核材料及制备
第一章 养 蚌 育 珠
概述
一、珍珠的用途 是华贵的装饰品;是名贵的中药材;是化妆品的
重要原料。贝壳是贝雕的原料。
二、养殖状况 据不完全统计,1999年世界珍珠产量1362T,其
中中国海水珍珠20T,淡水珍珠1200T,占世界珍珠产 量的96%,销售额约3.8亿美金,占世界销售额45亿美 金的8%。
常用营养液
PVP保养液 过滤池水1000ml 1.5%PVP0.5ml 四环素10万单位
能量合剂保养液 0.4%生理盐水1000ml NaHCO3 0.02g 能量合剂10ml (ATP、辅酶A、 胰岛素复合制剂)
卵磷脂保养液 卵磷脂0.5g KCL0.02g 0.02g 0.4%NaCL1000ml
四、植珠技术与珍珠质量的关系
与 的小 关片 系制

小片大小与珍珠质量的关系 小片厚度与珍珠质量的关系 小片形状与珍珠质量的关系 用药物处理小片与珍珠质量的关系
小片3~4mm见方 珍珠小,圆形珠多;工艺珠达90以上。 5~6mm见方 珍珠大,圆形或椭圆形;工艺珠达70%。 7~8mm见方 珍珠大,长形珠或不规则珠多,工艺珠为50%。 7~10mm见方 长形,部分烂片;工艺珠为20%。
小片。 4、组织带放在玻板上,应对两边切平,再切片。切口要求
平滑。 5、用镊子夹药棉,擦除粘液。 6、切片后应及时滴加专用滴片液保养。 7、制处过程由一人连续完成,要求在2分30秒内结束,并及
时插植。
三、小片插植
开壳
1、开壳
排蚌
三角帆蚌开1cm左右,
以不损伤闭壳肌为准。
2、插植小片
横插法:用钩针横开伤口,送片针圆头将小片送达伤口 底部。三角帆蚌植片深度 0.5~0.8mm左右。
制片蚌:用于制作细胞小片的蚌。 插片蚌:用于插植小片或珠核的蚌。 育珠蚌:已插上小片或珠核进行育珠的蚌。
1、制片蚌的选择
当龄和1+龄,6~8cm,壳体完整无伤,闭壳迅速、喷水 有力,壳体珍珠层色泽美丽.
2、插片蚌的选择
与制片蚌为同一品种。2龄,8~12cm ,外套膜完整, 内表皮呈白色,体质健壮、无病无伤,壳面生长线稀疏。
第一篇 无脊椎动物养殖
(INVERTEBRATE)
PEARL CULTURE
SURVEY
一、珍珠的用途
是华贵的装饰品;是名贵的中药材;是化妆品的 重要原料。贝壳是贝雕的原料。
二、养殖状况
据不完全统计,2002年世界珍珠产量1362T, 其中中国海水珍珠20T,淡水珍珠1200T,占世界珍珠 产量的96%,销售额约3.8亿美金,占世界销售额45亿 美金的8%。
珍珠饰品
贝雕工艺品
第一节
河蚌的生物学特性1、壳顶, 2、生长线,
3、前端,
一、蚌的外部形态
4、翼部, 5、后端,
6、腹缘。
蚌壳的结构
角质层 棱柱层 珍珠层
角质层是外层为黑褐层的薄层; 棱柱层由极细的方解石组成,最厚; 珍珠层由富有光泽的霰石组成,富有珍珠光泽。
第一节 河蚌的生物学特性
二、蚌的内部构造
材料:蚌的贝壳,一般选丽蚌属的。 加工:经机械加工成圆球形、光滑,核直径2~10mm。
2、育珠蚌选择和手术季节
5~8龄 ;手术操作以9~11月份较好。
3、小片制备
同无核珠的小片制备,只是片小些,一般为核直径的 1/3较合适。
4、植核方法
外套膜 植核部位
后端区:厚实,植4~6mm珠核;植3粒 中央区:较薄,植2~3mm珠核;
一、天然珍珠的形成
1、外因的形成
河蚌的外套膜受到异物(如砂粒、小虫)侵入的 刺激,受刺激的外表皮细胞以异物为核,陷入外套膜的 结缔组织中,则陷入部分外套膜表皮细胞自行分裂形成 珍珠囊,珍珠囊分泌珍珠质,层复一层把核包被起来, 即形成珍珠。由于这种原因形成的珍珠是以异物为核的, 称为有核珍珠。
如果侵入的异物过大或粘附在蚌壳的内层,外表皮 细胞不内陷形成珍珠囊,而是直接向异物的表面分泌珍 珠质,形成附壳珍珠。
河蚌的内部器官
第一节 河蚌的生物学特性
二、蚌的内部构造
2、足和肌肉 斧足: 斧状;运动和掘穴。 肌肉:前后闭壳肌、前后缩足肌、伸足肌。
3、消化系统 由口、胃、肠、肛门和消化腺等组成。
第一节 河蚌的生物学特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