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

合集下载

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5篇模版)

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5篇模版)

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5篇模版)第一篇: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卡·马克思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编辑先生:“卡尔·马克思在茹柯夫斯基先生的法庭上”一文的作者①,显然是一个聪明人,假如他在我的关于“原始积累”的论述中找到一个可以用来支持他的结论的地方,他就会加以引证了。

因为找不到这样的地方,所以不得不抓住刊载在“资本论”德文本第一版补遗里面的一个附注,即我对一个俄国“文学家”②的论战性的意见。

我在那里对这位俄国作家提出了什么责难呢?这就是:他不是在俄国而是在普鲁士的政府顾问哈克斯特豪森的书65里发现了俄国的公社,并且说,俄国公社在他手中只是用以证明腐朽的旧欧洲必须通过泛斯拉夫主义的胜利才能获得新生的一种论据。

我对于这位作家的评价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错的,但是无论如何,决不能从这里理解我对“俄国人为他们的祖国寻找一条不同于西欧已经走过而且正在走着的发展道路”③的努力的看法等等。

在“资本论”德文本第二版的跋66里,——而这篇跋是关于茹柯夫斯基先生的那篇文章的作者所知道的,因为他曾经引证过——我曾经以应有的高度的尊重谈到“一位伟大的俄国学者和批评家”①。

这个人在自己的出色的文章中研究了这样一个问题:俄国是应当像它的自由派经济学家们所希望的那样,首先摧毁农村公社以过渡到资本主义制度呢,还是与此相反,发展它所特有的历史条件,就可以不经受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切苦难而取得它的全部成果。

他表示赞成后一种解决办法。

我的可敬的批评家既然可以根据我同那位“文学家”和泛斯拉夫主义者的论战推断我反对那位“文学家”的这些观点,那末,他至少也有同样多的理由根据我对这位“伟大的俄国学者和批评家”的尊重断定我同意他对这个问题的观点。

最后,因为我不喜欢留下“一些东西让人去揣测”,我准备直截了当地说。

为了能够对俄国的经济发展作出准确的判断,我学习了俄文,后来又在许多年内研究了和这个问题有关的官方发表的和其他方面发表的资料。

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

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

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一、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此文,马克思写于1877年11月左右。

1877年10月俄国彼得堡《祖国纪事》杂志刊载了尼古拉·康斯坦丁诺维奇·米海洛夫斯基的文章《卡尔·马克思在尤·茹柯夫斯基先生的法庭上》。

这篇文章包含对《资本论》的错误解释,这促使马克思写这封信,但此信没有寄出。

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从他的朋友的遗稿中发现了这封信。

这封信涉及俄国资本主义的命运、俄国村社的前途以及唯物史观等问题。

有关这些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曾与俄国的民粹派进行过争论。

1861年改革以后,俄国开始了从半封建的农奴制向资本主义的过渡。

这是一个社会矛盾急剧激化和革命力量迅速增长的时期。

马克思认为俄国正面临着伟大的社会革命,这个革命将成为欧洲历史的一个新的转折点。

马克思同俄国政治、文化界许多人士来往密切,如洛帕廷、拉甫罗夫、丹尼尔逊、柯瓦列夫斯基、普列汉诺夫、查苏利奇等。

马克思为了能够对俄国经济的发展作出准确的判断,通过俄国的朋友们获得了大量的俄文书籍、杂志和文件,并依靠这些珍贵的材料对俄国的土地关系、地租、农业生产以及整个俄国经济都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

因此,他了解俄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条件,洞悉俄国的内外事务。

当时俄国革命者的观点同马克思的学说相去甚远。

这些人虽然读了一些科学社会主义著作,但并没有真正掌握马克思的学说。

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的力量,把农民当作共产主义理想的体现者,把一切希望寄托在农民身上。

他们代表农民的要求和利益,因而被称为民粹派。

他们认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应当不同于西方国家而有自己的特殊规律,可以绕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而经过农村公社直接进入社会主义或大大接近于社会主义。

实际上,这是一种空想的农民社会主义思想。

此外,他们还受无政府主义思想的严重影响。

1877年在俄国报刊上出现反对《资本论》作者和马克思主义的评论。

自由派的机关刊物《欧洲通报》第九期上刊载了俄国庸俗政治经济学家尤利·茹科夫斯基的文章《卡尔·马克思和他的<资本论>一书》。

也谈马克思不发表_给_祖国纪事_杂志编辑部的信_之原因

也谈马克思不发表_给_祖国纪事_杂志编辑部的信_之原因

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4期也谈马克思不发表《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之原因张有军1 李邦来2(1.聊城师范学院经法系,山东聊城 252059 2.中共阳谷县委党校,山东阳谷 252300)[收稿日期]1999—11—08[作者简介]张有军(1966—),男,山东东阿县人,现任聊城师范学院经法系讲师,法学硕士。

[摘 要] 马克思在信中反对俄国走资本主义道路,希望农村公社成为俄国社会新生的支点。

事实上,俄国自1861年改革以后,正在走向资本主义。

要阻止这一进程,就必须推翻沙皇专制制度。

马克思把希望寄托于1877爆发的俄土战争,希望俄国在这次战争中失败,从而引发国内革命。

但战争以土耳其的失败而告终,马克思的希望未能实现。

这种情况使得马克思《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的发表已不可能。

[关键词]农村公社;一般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俄土战争[中图分类号]D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301(2000)04—0047—(03) 一1872年3月底,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一卷俄文本在彼得堡正式出版、发行。

《资本论》俄文本的出版,在俄国思想界、理论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很快,围绕马克思及其《资本论》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论战。

这次论战是由尤·茹柯夫斯基的《卡尔·马克思和他的〈资本论〉一书》①一文引起的。

该文作者恶毒攻击马克思及其《资本论》,把《资本论》的思想庸俗化。

围绕此文又出现了一系列文章,其中包括尼·米海洛夫斯基的《卡尔·马克思在尤·茹柯夫斯基先生的法庭上》②。

马克思从俄国友人柯瓦列夫斯基那里听到了“《资本论》在俄国引起了相当热烈的论战”的消息③;《资本论》译者丹尼尔逊给马克思寄去了几篇,其中包括上述尼·米海洛夫斯基所写的文章④。

由于马克思认为尼·米海洛夫斯基的文章———《卡尔·马克思在尤·茹柯夫斯夫先生的法庭上》———包含了对《资本论》的错误解释,因此马克思便于当年的11月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写了一篇答辩信,试图纠正米海洛夫斯基的误解。

试论马克思关于卡夫丁峡谷问题的论断

试论马克思关于卡夫丁峡谷问题的论断

试论马克思关于卡夫丁峡谷问题的论断
马克思关于“卡夫丁峡谷”问题的论断主要集中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超越问题上。

他提出了“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的概念,意味着一个国家或社会可以超越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整个阶段,直接从前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进入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阶段。

马克思在《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以及《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中提出了这个论断。

他指出,社会形态如同地质层一般,会经过“原生形态→次生形态→再次生形态→再次生形态以后的形态”。

而在五大社会形态
理论前,马克思已有三次社会形态理论的阐述。

马克思认为,这种超越资本主义的过程并不是简单地避免资本主义的灾难,而是要在更高的发展阶段上重新经历资本主义的历史过程,只不过是在新的社会形态中实现。

他强调,跨越“卡夫丁峡谷”并不是简单地避免资本主义的灾难,而是要在更高的发展阶段上重新经历资本主义的历史过程,只不过是在新的社会形态中实现。

此外,马克思和恩格斯还探讨了俄国农村公社的性质和命运问题。

他们认为,俄国农村公社属于原始公社进化链条中的最新类型,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制
度的“卡夫丁峡谷”,直接进入社会主义。

然而,他们也强调,这种跨越是有条件的,需要在西欧无产阶级革命的背景下才能实现。

总的来说,马克思关于“卡夫丁峡谷”问题的论断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局限性的批判,并提出了超越资本主义的可能性。

这种超越并不是简单地避免资本主义的灾难,而是在更高的发展阶段上重新经历资本主义的历史过程。

同时,马克思和恩格斯也强调了跨越“卡夫丁峡谷”的条件和限制。

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

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

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亲爱的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我非常高兴有机会写一篇文章,以表达对祖国纪事杂志长期以来的支持和认可。

我想用这篇文章来分享一些观点和见解,希望能对您的工作有所帮助。

首先,我想说的是,您的杂志在报道国内和国际新闻时,总是做到真实、客观、公正。

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获取准确的信息,并了解事情的真相。

相信许多读者都会有这样的感受,每次看完祖国纪事杂志的报道,都感觉比其他媒体更有说服力和可信度。

其次,我也想谈谈对新闻报道的一种理解。

我认为,好的新闻报道不仅要告诉我们发生了什么,还应该解释为什么会发生,为我们提供更深入的背景和分析。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并更好地预测未来的局势。

在这一点上,祖国纪事杂志做得非常好。

例如在报道疫情时,杂志不仅简单地叙述疫情的情况,还涵盖了各种有关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影响的信息,这使我们更好地了解这场危机的重要性和它在未来可能产生的影响。

最后,我想向祖国纪事杂志的编辑们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我认为,杂志可以进一步增加对社会问题的报道。

尤其是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杂志可以提供更加深入、分析和多角度的报道,这样可以引导公众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从而促进社会进步。

总的来说,我很感激祖国纪事杂志对我们所处的地球这个美丽蓝色星球上发生的事件的报道。

这个世界充满了很多有关历史、文化、科学、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的故事,我们需要这样严谨、透彻和全面的报道,来更好地理解和面对我们所处的时代。

在这一点上,我相信,祖国纪事杂志会让我们一直走得更远。

谢谢!。

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

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

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一、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此文,马克思写于1‎877年11‎月左右。

1877年1‎0月俄国彼得‎堡《祖国纪事》杂志刊载了尼‎古拉·康斯坦丁诺维‎奇·米海洛夫斯基‎的文章《卡尔·马克思在尤·茹柯夫斯基先‎生的法庭上》。

这篇文章包含‎对《资本论》的错误解释,这促使马克思‎写这封信,但此信没有寄‎出。

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从他的‎朋友的遗稿中‎发现了这封信‎。

这封信涉及俄‎国资本主义的‎命运、俄国村社的前‎途以及唯物史‎观等问题。

有关这些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曾与俄国的‎民粹派进行过‎争论。

1861年改‎革以后,俄国开始了从‎半封建的农奴‎制向资本主义‎的过渡。

这是一个社会‎矛盾急剧激化‎和革命力量迅‎速增长的时期‎。

马克思认为俄‎国正面临着伟‎大的社会革命‎,这个革命将成‎为欧洲历史的‎一个新的转折‎点。

马克思同俄国‎政治、文化界许多人‎士来往密切,如洛帕廷、拉甫罗夫、丹尼尔逊、柯瓦列夫斯基‎、普列汉诺夫、查苏利奇等。

马克思为了能‎够对俄国经济‎的发展作出准‎确的判断,通过俄国的朋‎友们获得了大‎量的俄文书籍‎、杂志和文件,并依靠这些珍‎贵的材料对俄‎国的土地关系‎、地租、农业生产以及‎整个俄国经济‎都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

因此,他了解俄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条件,洞悉俄国的内‎外事务。

当时俄国革命‎者的观点同马‎克思的学说相‎去甚远。

这些人虽然读‎了一些科学社‎会主义著作,但并没有真正‎掌握马克思的‎学说。

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的力量‎,把农民当作共‎产主义理想的‎体现者,把一切希望寄‎托在农民身上‎。

他们代表农民‎的要求和利益‎,因而被称为民‎粹派。

他们认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应‎当不同于西方‎国家而有自己‎的特殊规律,可以绕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而经过农村公‎社直接进入社‎会主义或大大‎接近于社会主‎义。

实际上,这是一种空想‎的农民社会主‎义思想。

马克思课后答案5-7

马克思课后答案5-7

第五章1、垄断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说垄断并没有消除竞争? 答:所谓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

垄断产生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当生产集中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极少数企业就会联合起来,操纵和控制本部门的生产和销售,实行垄断,以获得更高的利润。

第二,企业规模巨大,形成对竞争的限制,也会产生垄断。

第三,激烈的竞争给竞争各方带来的损失越来越严重,为了避免两败俱伤,企业之间会达成妥协,联合起来,实行垄断。

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反而使竞争变得更加复杂和剧烈:第一,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

竞争是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

垄断产生后,不但没有改变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而且又促进商品经济继续发展,所以不可能消除竞争。

第二,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

各个垄断组织通过竞争发展壮大起来。

在取得一定的垄断地位后,由于存在攫取高额利润的内在动力和面临更加强大的竞争对手的外在压力,垄断组织必须不断增强自己的竞争实力,巩固自己的垄断地位。

第三,社会是复杂多样的,任何垄断组织都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社会都包下来。

实际上,在垄断组织之外,还存在着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这些非垄断的企业之间也存在着竞争。

即使是垄断程度极高的部门,也不可能只存在一个垄断组织。

各垄断组织为了巩固自己的垄断地位,获得更多的垄断利润,他们之间也必然展开激烈的竞争。

总之,在垄断条件下,在垄断组织内部、垄断组织之间以及垄断资本家集团之间,垄断组织同非垄断组织之间以及中小企业之间存在着广泛而激烈的竞争。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有哪些?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有四种:第一种是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包括:满足国家自身需要的国有企业,提供公共产品的国有企业,高科技、高风险新兴工业部门中的国有企业和一般工业部门中的国有企业。

第二种是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将一部分股份出售给私人国家和私人共同投资开办合营企业,国有企业和私人企业合并,国有企业对私人企业进行参股和国有企业转由私人企业租赁或承包经营。

马哲作业答案

马哲作业答案

一,有人说,经济全球化就是全球资本主义化,也有人说,全球化就是美国化。

试用所学原理对这些观点进行评析。

答:经济全球化是指随着科学技术和国际分工的发展以及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超越出一国或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和密切结合的趋势。

认为经济全球化就是全球资本主义化或说全球化就是美国化,这两种观点的主要根据:一是促使经济全球化形成和发展的动力,即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经济全球化所具有的诸多因素,如信息技术革命的蓬勃发展,世界贸易、金融、对外投资的空前扩大,经济贸易的自由化趋向,以及市场经济的高度发达,无不是源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二是经济全球化把世界各国经济紧紧地融合在一起,但在当今的国际经济关系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显然居主导地位,当今世界市场通行的“惯例”,以及各种国际经济“游戏规则”也基本上是由它们确定的,反映了它们的利益和要求;三是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可能从中获得最大的好处,其他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则要付出巨大代价和牺牲。

简而言之,上述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是由资本主义所主导和推动的,资本主义也正在利用全球化的条件,进行新一轮对外扩张。

应该承认,当今的全球化,是由西方发达国家占主导地位,起主导作用。

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不能分开的,当西方国家以其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推进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时,也必然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扩张到全球。

实际上,资本主义自从诞生以来,就不断向全世界扩张,它的最终目的是把全球资本主义化,或以资本主义统治全世界。

资产阶级的这种奢望和这个目标,到今天没有放弃,相反,它们正在利用它们高水平的科学和生产力,利用经济全球化的有利条件,以更大的努力促其实现,这集中表现在美国所推行的霸权主义和它所宣扬的“全球主义”上,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客观过程,它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现实中经济全球化是由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起主导作用的,我们必须承认这一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一、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此文,马克思写于1877年11月左右。

1877年10月俄国彼得堡《祖国纪事》杂志刊载了尼古拉·康斯坦丁诺维奇·米海洛夫斯基的文章《卡尔·马克思在尤·茹柯夫斯基先生的法庭上》。

这篇文章包含对《资本论》的错误解释,这促使马克思写这封信,但此信没有寄出。

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从他的朋友的遗稿中发现了这封信。

这封信涉及俄国资本主义的命运、俄国村社的前途以及唯物史观等问题。

有关这些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曾与俄国的民粹派进行过争论。

1861年改革以后,俄国开始了从半封建的农奴制向资本主义的过渡。

这是一个社会矛盾急剧激化和革命力量迅速增长的时期。

马克思认为俄国正面临着伟大的社会革命,这个革命将成为欧洲历史的一个新的转折点。

马克思同俄国政治、文化界许多人士来往密切,如洛帕廷、拉甫罗夫、丹尼尔逊、柯瓦列夫斯基、普列汉诺夫、查苏利奇等。

马克思为了能够对俄国经济的发展作出准确的判断,通过俄国的朋友们获得了大量的俄文书籍、杂志和文件,并依靠这些珍贵的材料对俄国的土地关系、地租、农业生产以及整个俄国经济都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

因此,他了解俄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条件,洞悉俄国的内外事务。

当时俄国革命者的观点同马克思的学说相去甚远。

这些人虽然读了一些科学社会主义著作,但并没有真正掌握马克思的学说。

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的力量,把农民当作共产主义理想的体现者,把一切希望寄托在农民身上。

他们代表农民的要求和利益,因而被称为民粹派。

他们认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应当不同于西方国家而有自己的特殊规律,可以绕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而经过农村公社直接进入社会主义或大大接近于社会主义。

实际上,这是一种空想的农民社会主义思想。

此外,他们还受无政府主义思想的严重影响。

1877年在俄国报刊上出现反对《资本论》作者和马克思主义的评论。

自由派的机关刊物《欧洲通报》第九期上刊载了俄国庸俗政治经济学家尤利·茹科夫斯基的文章《卡尔·马克思和他的<资本论>一书》。

这篇文章对《资本论》进行了攻击,把马克思说成是私有制的捍卫者。

这引起了《祖国纪事》杂志的编者之一、自由主义民粹派思想家米海洛夫斯基的批评。

1877年l0月,俄国一家文学政治杂志《祖国纪事》刊载了民粹主义思想家尼·康·米海洛夫斯基的文章《卡尔·马克思在茹柯夫斯基先生的法庭上》。

作者以马克思的拥护者的姿态驳斥了无政府主义者、庸俗政治经济学家茹柯夫斯基对马克思的攻击,并称赞《资本论》表现了马克思“罕见的逻辑力和学识渊博”。

但是他又警告说,正因为马克思的理论是“某种严谨的、完整的、因而是有诱惑力的东西”,不能对它“敞开大门”,米海洛夫斯基在文章中提到首位的是“马克思的哲学历史观点是否适用于俄国”这个问题。

他还硬说,马克思认为俄国同其他国家一样,必须消灭农村公社,进到资本主义。

米海洛夫斯基宣称这种主张是错误的,因而《资本论》不适用于俄国。

他根本否认俄国存在着资本主义,坚持俄国不必经过资本主义阶段,只要经过农民村社就可以走向社会主义的观点。

马克思看到这篇文章后,当即起草了给《祖国纪事》编辑部的信。

马克思在信中对米海洛夫斯基的文章作了答复,批判了那种把《资本论》的思想教条化的做法,并就俄国能否绕过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问题,阐明了自己的观点,澄清了是非。

马克思的这封信,是研究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重要文献,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4年以后,马克思在致查苏利奇的信中,进一步阐发了他关于俄国农村公社的观点。

1882年,马克思在他和恩格斯为《共产党宣言》俄文版所写的序言中,对俄国农村命运的思考作了公开的表述。

二、内容讲解这封信涉及俄国资本主义的命运、俄国村社的前途以及唯物史观等问题。

本文共两部分,6个自然段,可分为4层意思。

1.反驳米海洛夫斯基对自己观点的曲解(第1段-2段);在《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一版补遗里面的一个附注里,马克思曾指责俄国文学家赫尔岑,因为他不是从俄国的实际出发,而是从普鲁士政府顾问所写的书里去考察俄国的公社,并以此证明,腐朽的旧欧洲只有通过泛斯拉夫主义的胜利才能获得新生。

米海洛夫斯基是根据此来歪曲他的观点的。

马克思指出,他并没有反对俄国人为他们的祖国寻找一条不同于西欧已经走过而且正在走着的发展道路的观点。

同时指出,在《资本论》中所作的分析,既不包括赞成俄国农村公社有生命力的论据,也不包括反对农村公社有生命力的论据。

俄国伟大的文学家、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最先主张,俄国不应当首先摧毁农村公社以过渡到资本主义,而应当发展它所特有的历史条件,通过改造农村公社过渡到社会主义。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二版的跋里(1872年写)十分尊重地称他是“伟大的俄国学者和批评家”。

米海洛夫斯基仅仅根据马克思对赫尔岑的指责就武断地说他反对赫尔岑的观点,那么他也应该根据马克思对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尊重而断定马克思同意车尔尼雪夫斯基对这个问题的观点。

但米海洛夫斯基没有这样做,这就说明他是故意曲解马克思的思想。

2.马克思明确提出他对俄国社会发展前途的看法(第3段);为了不让自己的思想继续受到歪曲,马克思指出了他根据许多资料经过多年研究得出的结论,这就是,如果俄国继续走它在1861年所开始走的道路,那它将会失去当时历史所能提供给一个民族的最好的机会,而遭受资本主义制度所带来的一切极端不幸的灾难。

很清楚,马克思认为俄国的经济发展有两条可能的道路,一条是1861年已经开始走的道路,即资本主义道路,这是很现实的;另一条就是当时历史所能提供给一个民族的最好的机会,即后来马克思和恩格斯1882年在《共产党宣言》俄文第二版序言中所指出的假如俄国革命将成为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信号而双方互相补充的话,那末现今的俄国土地公社所有制便能成为共产主义发展的起点。

必须指出,马克思的这种设想,同民粹派把农村公社理想化,不发展大工业,单纯依靠农民立即实现社会主义的幻想根本不同。

马克思认为,要使俄国的农村公社成为俄国社会新生的支点,不仅需要西欧无产阶级胜利的配合,而且首先必须肃清从各方面向它袭来的破坏性影响,然后保证它具备自由发展所必须的正常条件。

3.《资本论》描述了西欧资本主义制度产生的途径(第4段);马克思指出,他在《资本论》中关于原始积累的那一章中描述了西欧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从封建主义经济制度内部产生出来的途径,即生产者同他们的生产资料如何分离,如何成为雇佣劳动者,同时生产资料的新的占有者如何变成资本家等一系列历史运动。

在这段历史中,凡是促进资本主义发展和资产阶级壮大,凡是促使广大群众同他们的小生产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分离并把他们变为无产者的一切革命运动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这一切变化发展的基础是剥夺农民,是使小生产者变成雇佣工人。

马克思简括地指出了生产制度的历史发展趋势:资本主义制度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生产过程已经社会化了。

这种制度已经创造出一种新的经济制度的萌芽。

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已不能适应生产力社会化的要求,它必将被生产资料的社会所有制所取代。

这种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同自然规律一样在起作用。

这一论断是整个《资本论》第一卷的逻辑结论,是不容置疑的。

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马克思同时指出,这种剥夺只是在英国才彻底完成了……但是西欧其他一切国家都正在经历着同样的运动。

这就是说,写作《资本论》时是以西欧的这一运动为主要依据的。

马克思在1881年给俄国革命家查苏利奇的信中对这一点说得更明确,这一运动的“历史必然性”明确地限于西欧各国。

4.马克思反对把他关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叙述公式化(第5段-6段)。

米海洛夫斯基却把马克思关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概述彻底变成一般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

他认为马克思的理论是要求一切民族,不管他们所处的历史环境如何,都注定要走西欧的道路。

马克思指出,这是把不属于他的思想强加给他,这是歪曲他的思想。

所以他诙谐地说。

这会给我过多的荣誉,同时也会给我过多的侮辱。

马克思认为他认为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发展进程具有很大的差异性,有的民族甚至可以跨越某些历史阶段。

马克思指出,要很好地理解种种历史现象,唯一的办法就是把这些发展过程的每一个过程都分别加以研究,要充分考虑到每一过程所处的历史环境,当时当地的地理环境、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等的状况,力求真实地全面地考察这一过程,然后再对各个过程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共同性和差异性及其原因,从而才能比较容易地找到解释历史的钥匙。

这就是马克思所坚持的方法。

三、重点提示1.关于俄国民粹派提出的俄国是否能越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问题马克思首先要求民粹派全面地研究和科学地剖析有关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材料,切合实际地看待国内正在发生的经济和社会过程。

而他自己就是这么做的。

他在信中说,经过许多年的研究,我得到了这样一个结论:如果俄国继续走它在1861年所开始止的道路,那它将会失去当时历史所能提供给一个民族的最好的机会,而遭受资本主义制度所带来的一切极端不幸的灾难。

很清楚,马克思认为俄国的经济发展有两条可能的道路,一条是1861年已经开始走的道路,即资本主义道路,这是很现实的;另一条就是当时历史所能提供给一个民族的最好的机会,即后来马克思和恩格斯1882年在《共产党宣言》俄文第二版序言中所指出的:假如俄国革命将成为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信号而双方互相补充的话,那末现今的俄国土地公社所有制便能成为共产主义发展的起点。

必须指出,马克思的这种设想,同民粹派把农村公社理想化,不发展大工业,单纯依靠农民立即实现社会主义的幻想根本不同。

马克思认为,要使俄国的农村公社成为俄国社会新生的支点,不仅需要西欧无产阶级胜利的配合,而且首先必须肃清从各方面向它袭来的破坏性影响,然后保证它具备自由发展所必须的正常条件。

2.马克思建议俄国的革命者不要进行简单的类比,不要把外国的历史经验机械地搬用到本国来马克思以古代罗马平民所遭到的命运为例,说明极为相似的事情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出现会导致完全不同的结果。

他强调指出,只有对具体的历史环境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才能找到理解事物的钥匙,如果只是使用一般历史哲学理论这一把万能钥匙,那就永远达不到这种目的。

四、问题思考1.简述这封信的主要内容。

2.马克思关于俄国社会发展道路的看法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何启示?3.学习这篇文章对于我们有何理论和实践意义?4.简述马克思、恩格斯的东方社会理论。

五、原著文本(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39—342页。

)马克思,《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39页至第342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