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 SD PR CR意义

合集下载

抗癌药疗效评价指标OSPFSDCRORR是什么意思?

抗癌药疗效评价指标OSPFSDCRORR是什么意思?

抗癌药疗效评价指标OSPFSDCRORR是什么意思?癌症患者和家人在选择抗癌药物的时候,都会关心药物的疗效好不好。

但是药物说明书中是不会写明药物临床试验的有效率等数据的,所以我们需要自己查阅相关文献,而文献中常常会出现一些专有名字,他们都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1. OS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定义:从随机化开始至(因任何原因)死亡的时间。

对于死亡之前就已经失访的受试者,通常将最后一次随访时间计算为死亡时间。

数据意义:OS 被认为是肿瘤临床试验中最佳的疗效终点,当患者的生存期能充分评估时,它是首选终点。

如果看到一个药物临床试验数据报告OS时间越久,就说明药物给患者带来的生存期越久。

OS作为评估指标而言,最大的优点是记录方便,确定患者死亡的日期容易比较容易。

如果研究结果显示生存有小幅度提高,就可认为是有意义的直接临床获益证据。

对研究数据收集而言,也有缺点的,大型试验随访期较长。

临床试验中常常会用到5 年生存率,即某种肿瘤经过各种综合治疗后,生存5年以上的患者比例。

因为肿瘤患者80%复发转移常发生在根治术后 3 年内,10% 左右发生在 5 年内,5 年后再次复发概率很低。

所以临床评估数据中常常会出现5年生存率,如果一个药物的5年生存率很高,那么这个药物疗效也是不错的。

2. PFS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定义:从随机化开始到肿瘤发生(任何方面)进展或(因任何原因)死亡之间的时间。

数据意义:与OS 相比,增加了发生恶化这一节点,而发生恶化往往早于死亡,所以 PFS 常常短于 OS,却也能在 OS 之前被评价,因而随访时间短一些。

PFS 的改善包括了未恶化和未死亡」即间接和直接地反映了临床获益,它取决于新治疗与现治疗的疗效/风险。

无进展生存期也通常被理解为耐药期,也就是大概服用多久就会出现耐药,但PFS的数据中还包含了其他情况引起的进展。

肿瘤专业术语简写

肿瘤专业术语简写

肿瘤专业术语简写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肿瘤专业术语缩写解释
SCI科学引文索引。

NCCN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ComprehensiveCancerNetwork。

CSCO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

NCI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ationcancerinstitute。

UICC国际抗癌联盟UnionforInternationalCancerControl。

DCR疾病控制率RECIST。

PR部分缓解。

CR完全缓解。

SD疾病稳定,介于PD和CR之间。

PD疾病进展。

CTCAE常见不良反应分级标准。

CBR疾病缓解率(临床获益率)=DCR=CR+PR+SD。

PFS无疾病进展时间。

DFS无病生存期。

RFS无复发生存期。

TTP至疾病进展时间。

ORR总有效率。

OS总生存期。

HR风险系数。

QOL生活质量。

RCT随机临床研究。

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AE不良反应。

SAE严重不良反应。

完全血液学缓解 CHR;
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 CCR;部分细胞遗传学缓解 PCR;主要细胞遗传学缓解 MCR;完全分子学缓解 CMR;
主要分子学缓解 MMR。

deauville评分标准

deauville评分标准

deauville评分标准
Deauville评分标准是一种常用于评估肝癌治疗效果的标准,其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 肿瘤大小:根据磁共振或CT等影像学检查结果,评估肝癌的直径大小,分为以下五个等级:CR(完全缓解)、PR(部分缓解)、SD (稳定病情)、PD(疾病进展)、NE(无评估)。

2. 肿瘤数量: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评估肝癌的数量,分为以下三个等级:1 ≤ 5个病灶、2 6-10个病灶、3 > 10个病灶。

3. 肝内病变:评估肝内其他病变情况,如肝硬化、肝炎等,分为以下两个等级:A(病变轻微)、B(病变明显)。

4. Ablation区域:评估肝脏中已被消融的区域范围,分为以下两个等级:A(消融区域完整)、B(消融区域不完整)。

5. 端口静脉系统:评估肝癌对端口静脉系统的浸润情况,分为以下两个等级:A(无浸润)、B(有浸润)。

以上五个方面的评估结果综合起来,可以根据Deauville评分标准计算出一个最终的评分,从而评估肝癌治疗效果的好坏程度。

- 1 -。

pd1治疗后疗效评价标准

pd1治疗后疗效评价标准

pd1治疗后疗效评价标准
PD-1 治疗后的疗效评价标准可以根据治疗前后的疾病进展情况和生存状况来评估。

1. 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 CR):所有可评估的病灶消失,持续至少四周。

2. 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 PR):最大病灶直径减少至少30%,持续至少四周。

3. 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 SD):病灶大小没有显著缩小或增大,持续至少六周。

4. 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 PD):病灶大小增大至少20%,或出现新的病灶。

此外,还可以根据患者的生存状况和生活质量来评估疗效:
1. 生存期延长(Overall survival, OS):患者在治疗后的存活时间。

2. 无进展生存期延长(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患者在治疗后的疾病进展前的存活时间。

3. 生活质量改善: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否有所改善。

这些评估标准通常由医生根据病人的临床病情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来进行评估,并结合其他患者指标来综合评估治疗效果。

【医学名词】多发性骨髓瘤MR、SD、PD分别是什么意思?

【医学名词】多发性骨髓瘤MR、SD、PD分别是什么意思?

【医学名词】多发性骨髓瘤MR、SD、PD分别是什么意思?
根据今年2020已修订多发性骨髓瘤指南当中,有关医学名词的普及有利于提高病友家属对疾病的认知性。

除了之前分享的相关名词外,下文再介绍有关多发性骨髓瘤三个方面疗效评估的医学名词。

【医学名词】多发性骨髓瘤MR、SD、PD分别是什么意思?
一、MR
此医学名词仅用于难治/复发多发性骨髓瘤的评价。

需符合两个要点,第一血清M蛋白减少25%~49%;第二24h尿轻链减少50%~89%。

二、SD
不符合CR、VGPR、PR、MR及PD(疾病进展)标准属于SD医学定义。

同时无新的骨质病变或原有骨质病变进展的证据。

三、PD
可以简单理解为疾病进展,符合这几个方面的其中一项会被定义
为PD:1/ 血清M蛋白升高≥25%;2/ M蛋白增加≥10 g/L;3/ 尿M 蛋白升高≥25%;4/ 出现新的软组织浆细胞瘤病变;5/ 循环浆细胞增加≥50%。

上述PD定义范围,若多发性骨髓瘤病人血清和尿M蛋白无法检查出来,则要求受累与非受累血清FLC之间的差值增加≥25%,且绝对值增加>100 mg/L;若血清、尿M蛋白以及PLC都没法检测出来,则要求骨髓浆细胞比例升高≥25%且绝对值增加≥10%。

RECIST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更新 10--11

RECIST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更新 10--11

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更新 1.0--1.1发表者:郑伟生 (访问人次:1683)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 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 、RECIST ) 。

细胞毒化疗药是通过肿瘤缩小量来评价其抗肿瘤作用,1979年WHO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 确定了实体瘤双径测量的疗效评价标准。

20多年来,这个标准被国内外的研究者和研究组普遍采用,但WHO的标准存在如下问题:(1)由WHO确定可评价的和可测量大小病灶的改变混为一体,疗效判断在各研究组间各不相同。

(2)最小病灶的大小及病灶的数量亦无明确的规定。

(3)PD的定义在涉及单个病灶还是全部肿瘤( 可测量肿瘤病灶的总和)不明确。

(4)新的诊断病变范围的影像学方法,如CT 和MRI己被广泛的应用。

因此,多年来造成了对于单个药物、联合化疗方案及治疗方法各研究组之间的疗效评价存在差异而难以比较,往往导致不正确的结论。

针对以上问题,1994年EORTC ( 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美国NCI (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 和加拿大NCI在回顾普遍使用的WHO疗效评价的基础上,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讨论,以后又相继的召开了多次会议,讨论和完成尚未解决的问题,直至1998年10月在包括学术界、企业、官方当局的会议上取得了一致的意见。

在WHO疗效评价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了必要的修改和补充,采用简易精确的单径测量代替传统的双径测量方法,保留了WHO标准中的CR、PR、SD、PD。

RECIST首次在1999年美国的ASCO会议上介绍,并于同年的JNCI杂志上正式发表。

抗癌药物的疗效评价至少包括三个不同的目的:(1)在早期临床试验中,客观肿瘤疗效是试验药物或方案的预期目的,其结果是决定该药物或方案是否值得进一步研究的依据,体现在II期临床研究中。

实体瘤反应评价标准dro

实体瘤反应评价标准dro

实体瘤反应评价标准dro实体瘤反应评价标准DRO是一种常用于临床实践中的肿瘤治疗效果评估指标。

DRO(Disease Response Evaluation)可用于评估实体瘤治疗后肿瘤的治疗反应程度和进展情况。

DRO评价标准根据肿瘤的尺寸和形态变化来判断治疗效果。

常见的DRO分类包括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 CR)、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 PR)、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 SD)和疾病进展(Disease Progression, PD)四种。

完全缓解(CR)指肿瘤在治疗过程中完全消失,没有任何残留或可测量的肿瘤。

部分缓解(PR)表示肿瘤的直径减小至少30%,没有新的病灶出现,且没有疾病进展的证据。

疾病稳定(SD)指肿瘤的直径较治疗前没有明显变化,也没有新的病灶出现。

而疾病进展(PD)则表示肿瘤在治疗过程中增大或出现新的病灶。

DRO评价标准的使用有助于医生和患者了解患者对治疗的反应情况。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可以通过DRO评估来确定治疗是否有效,是否需要调整方案,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患者也可以根据DRO评价结果了解自己的病情进展情况,及时与医生沟通,共同制定治疗方案。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DRO评价标准并不适用于所有类型的肿瘤治疗反应评估。

不同类型的肿瘤可能有不同的评估标准,也可能需要结合其他影像学技术或生物学指标来综合评价。

因此,在使用DRO评价标准时,医生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总之,实体瘤反应评价标准DRO是一种常用的肿瘤治疗效果评估指标,通过评估肿瘤的尺寸和形态变化来判断治疗反应程度和进展情况。

它在临床实践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帮助医生和患者了解治疗效果,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实体瘤评价标准

实体瘤评价标准

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中文指南一、可测量和不可测量病灶的定义:可测量病灶(measurable):用常规技术病灶直径(最长径)长度≥20mm,或用螺旋CT ≥10mm的可精确测量病灶。

不可测量病灶(nonmeasurable):所有除可测量病灶以外其它病灶,包括小病灶(即在常规技术下最长径 <20mm 或螺旋CT <10mm)和其他确实不可测量的病灶。

可评价(evaluable)病灶:不被推荐和使用的可测量的病灶,因为它不能被其他方法证实或测量不准确。

所有的测量使用尺子或测径器测量后,用米制单位记录。

基线的评价应该尽可能的在接近于治疗开始的时候来进行,绝不能在治疗开始前超过4周进行。

被认为是确实不可测量的病灶包括:骨病灶脑膜病灶腹水胸腔/心包积液炎症乳癌病灶皮肤/肺尖淋巴管病灶影像学不能确诊和随诊的腹部肿块囊性病灶注:既往接受过放疗的病灶可能被认为也可能不被认为是可测量的病灶,需要时这样的病灶在设计中必须被定义二、测量方法:基线和随诊应用同样的方法和技术评估病灶。

影像学是比体检更好的评价疗效的方法1、体检:仅可作为表浅病灶如皮肤结节或可扪及的淋巴结可测量病灶的测量方法。

皮肤病灶推荐使用有标尺测量尺寸的彩色照片。

2、胸部X片:可作为有清晰明确并被充气的肺包绕可测量病灶的测量方法,但最好用CT扫描。

3、CT和MRI:是目前可测量病灶评价疗效最好的并可重复随诊的方法。

对于胸、腹和盆腔,传统CT 和MRI用10mm或更薄的层面扫描,螺旋CT用5mm的连续重建扫描。

头颈部和四肢部位通常要用特殊的方案。

4、超声捡查:当研究的主要终点是评价客观疗效时,超声波不能用于测量肿瘤病灶。

它可以替代体检用于测量表浅可扪及淋巴结、皮下结节和甲状腺结节,亦可用于确认临床体检浅表病灶的完全消失。

5、内窥镜和腹腔镜:作为客观肿瘤疗效评价至今尚未广泛充分的应用和验证,它的应用需要复杂的设备和高水平的专业技术,这限制了它只能在一些中心开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疾病进展(PD, progressive disease)靶病灶最大径之和至少增加≥20%,或出现新病灶
疾病稳定(SD, stable disease) 靶病灶最大径之和缩小未达PR,或增大未达PD
部分缓解(PR, partial response)靶病灶最大径之和减少
≥30%,至少维持4周
完全缓解(CR, complete response)所有靶病灶消失,无新病灶出现,且肿瘤标志物正常,至少维持4周
《肿瘤化疗疗效判定基本标准》
一、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
完全缓解(CR),肿瘤完全消失超过1个月。

部分缓解(PR),肿瘤最大直径及最大垂直直径的乘积缩小达50%,其他病变无增大,持续超过1个月。

病变稳定(SD),病变两径乘积缩小不超过50%,增大不超过25%,持续超过1个月.
病变进展(PD),病变两径乘积增大超过25%。

二、2 RECIST疗效评价标准
(一)靶病灶的评价。

[ 转自铁血社区/ ]
1.完全缓解(CR)。

所有靶病灶消失。

2.部分缓解(PR)。

靶病灶最长径之和与基线状态比较,至少减少30%。

3.病变进展(PD)。

靶病灶最长径之和与治疗开始之后所记录到的最小的靶病灶最长径之和比较,增加20%,或者出现一个或多个新病灶。

4.病变稳定(SD)。

介于部分缓解和疾病进展之间。

(二)非靶病灶的评价。

1.完全缓解(CR)。

所有非靶病灶消失和肿瘤标志物恢复正常。

[ 转自铁血社区/ ]
2.未完全缓解/稳定(IR/SD)。

存在一个或多个非靶病灶和/或肿瘤标志物持续高于正常值。

3.病变进展(PD)。

出现一个或多个新病灶和/或已有的非靶病灶明确进展。

(三)最佳总疗效的评价。

最佳总疗效的评价是指从治疗开始到疾病进展或复发之间所测量到的最小值。

患者最好疗效的分类通常由病灶测量和确认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