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评价导则

合集下载

工业回用水标准2020

工业回用水标准2020

工业回用水标准2020具体内容如下:1. **感官指标**:色度、浊度、pH、总大肠菌落群浓度、游离氯等需根据原水水质特点进行补充;2. **生物指标**:总大肠菌落数、耐热大肠菌落数等需符合相关标准规定,并要控制好水中的细菌和大肠杆菌含量;3. **化学指标**:氨氮、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铜、铁、锰等需进行相关补充和控制,以防止水体腐蚀和结垢现象的发生;4. **毒理指标**:需符合相关卫生和安全标准,尤其是三致物质需严格把控在水质标准范围之外。

这些水指标不仅涉及生活污水、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冷却排水,也包括生产过程中的清洗水、地面冲洗水、设备更衣消毒水等生产污水。

这些污水排放不仅会危害环境,还会影响人体健康。

对于工业回用水的水质标准,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 **清洁水源水质标准**:回用水需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规定,保证水源的清洁卫生,适用于饮用、冲厕等卫生要求高、对水质要求严格的生活杂用。

2. **工业冷却用水**:对水质要求相对较低,回用水可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冷却作用,只要达到循环水水质标准即可满足要求。

3. **工艺用水**:对于锅炉冲渣、炼钢等生产工艺用水的需求也可满足要求。

为了实现工业回用水的高效利用和节约水资源,国家也颁布了相应的政策法规,如《工业用水节水管理办法》、《工业循环水冷却用水处理技术规范》等,这些标准和规范为工业回用水处理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保障。

总的来说,工业回用水处理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其设计到环境科学、化学、生物工程、水处理技术等多个领域,为了确保工业回用水处理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在制定工业回用水标准时需要充分考虑多种因素,如回用水的用途、原水水质、处理工艺等,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工业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导则

工业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导则

《工业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评估导则》(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编制单位:轻工业环境保护研究所二〇一二年四月目录1.前言 (1)1.1 标准编制的背景 (1)1.2 标准编制的必要性和意义 (1)2 国内外技术评估方法发展现状 (2)2.1 常用技术综合评估方法概述 (2)2.2 国内外技术评估现状 (5)2.3 技术评估的原则 (5)2.4 技术评估的标准 (7)3 导则的编制过程 (7)4 适用范围 (8)5 导则编制的原则、方法及技术依据 (8)5.1 导则编制的基本原则 (8)5.2 导则编制的工作方法和技术依据 (9)6 技术评估指标体系建立 (10)6.1 现有废水处理技术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10)6.2 国家文件对评估指标体系建立的要求 (12)6.3 评估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13)6.4 评估指标确定的依据 (14)6.5 评估指标体系建立流程 (14)6.6 评估指标的建立 (15)7 技术评估指标权重值研究 (15)7.1主观赋权法 (16)7.2客观赋权法 (17)7.3本导则指标权重确定方法 (18)8 导则实施建议 (18)8.1 管理措施建议 (18)8.2 实施方案建议 (19)《工业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评估导则》编制说明1.前言1.1 标准编制的背景为进一步开展工业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吗,保护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规范企业在工业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选用与实施过程中的监督管理,制定《工业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评估导则》国家标准,项目承担单位为轻工业环境保护研究所。

1.2 标准编制的必要性和意义随着废水排放标准越来越严格以及废水资源化的迫切要求,近年来才开始广泛地重视、推广废水深度处理及回用技术。

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意见”中指出:积极推进企业水资源循环利用和工业废水处理回用。

采用高效、安全、可靠的水处理技术工艺,大力提高水循环利用率,降低单位产品取水量。

工业回用水水质标准

工业回用水水质标准

工业回用水水质标准工业回用水是指将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水进行处理后再利用于生产过程中的水资源。

工业回用水的利用不仅可以减少对自然水资源的消耗,还可以减少废水的排放,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工业回用水的水质标准至关重要,只有严格控制水质,才能确保回用水对生产过程的安全和稳定。

首先,工业回用水的水质标准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法规的要求。

国家对于工业回用水的水质标准有着明确的规定,包括水质指标、限值要求等内容。

企业在制定工业回用水水质标准时,必须要遵守国家相关法规的规定,确保回用水的水质符合国家标准,不会对生产过程造成负面影响。

其次,工业回用水的水质标准还应当根据生产工艺和水资源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不同的生产工艺对水质的要求有所不同,因此在制定工业回用水的水质标准时,需要结合具体的生产工艺要求,对水质指标进行调整。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水资源的实际情况,根据水源的硬度、PH值、溶解氧含量等特点,确定合理的水质标准。

另外,工业回用水的水质标准还应当考虑到对生产设备和产品质量的影响。

水质对生产设备的腐蚀、结垢等问题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制定工业回用水的水质标准时,需要充分考虑到水质对生产设备的影响,确保回用水不会对设备造成损害。

同时,水质也会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因此在制定水质标准时,还需要考虑到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确保回用水符合产品生产的要求。

最后,工业回用水的水质标准还应当定期进行监测和评估。

制定了水质标准之后,需要对回用水的水质进行定期监测,确保水质持续稳定。

同时,还需要对回用水的水质标准进行定期评估,根据生产情况和水资源的变化,及时调整水质标准,确保水质符合生产的要求。

综上所述,工业回用水的水质标准对于生产过程的安全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在制定水质标准时,需要遵守国家相关法规的规定,根据生产工艺和水资源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考虑到对生产设备和产品质量的影响,定期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回用水的水质符合生产的要求。

工业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评价导则

工业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评价导则

工业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评价导则工业废水的深度处理与回用是解决水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涉及工业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的技术和方法也不断提升。

本文将从技术评价的角度,探讨工业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的导则。

一、综合评估废水特性和流程工业废水的特性复杂多样,包括污染物种类、浓度、排放量和水质参数等。

在进行废水深度处理前,需要综合评估废水的特性,了解废水的组成成分和优势污染物,确定处理目标和方案。

二、优化物理化学处理技术工业废水的处理过程一般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三个阶段。

在深度处理中,需要根据废水特性选择适当的物理化学处理技术,如絮凝、沉淀、膜分离和吸附等。

1.絮凝沉淀技术:采用絮凝剂和沉淀剂,将悬浮物和悬浮物质与水分离,使废水达到一定水质标准,如混凝沉淀、气浮沉淀等。

2.膜分离技术:利用不同孔径的膜,实现对废水中溶解物质、悬浮物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分离,如超滤、逆渗透等。

3.吸附技术:利用吸附剂对废水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吸附,如活性炭吸附、载体吸附等。

三、引入生物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可以降解有机物、减少废水中氮、磷等营养元素的含量。

在工业废水的深度处理和回用中,引入适当的生物处理技术可以提高处理效果和回用率。

1.好氧生物处理技术:通过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将废水中的有机物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如好氧活性污泥法、反渗透生物反应器等。

2.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在无氧条件下,利用厌氧微生物将有机物降解为甲烷和二氧化碳,如厌氧消化池、厌氧发酵罐等。

四、强化后处理和消毒技术1.后处理技术:包括过滤、吸附、活性炭吸附等,进一步去除残余的悬浮物、溶解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2.消毒技术:采用紫外线辐射、臭氧氧化等消毒手段,对处理水进行杀菌和消毒,保证处理水质符合回用要求。

五、评估回用后的水质安全性工业废水回用前需要进行水质评估和安全性评价,确保回用后的水质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工业回用水水质标准2020

工业回用水水质标准2020

工业回用水水质标准2020
工业回用水水质标准因不同工业门类对用水水质要求差异极大,因此在考虑工业回用水的水质标准时,应从实际出发,以各类工业用水的水质要求为依据来确定相应的工业回用水水质标准。

目前,针对工业回用水的具体水质标准尚无统一规定,但一般来说,污水处理后出水作为冷却水回用时,可以参考以下水质要求。

1.在热交换过程中,不产生结垢。

2.对冷却系统部不产生腐蚀作用。

3.不产生过多的泡沫。

4.不存在有助于微生物生长的过量营养物质。

对于其他类别的工业用水,如原料用水、生产工艺用水、生产过程用水以及锅炉用水等,尚未有针对回用水的相应水质标准。

若要将回用水用于各种工业类别,其水质必须符合有关行业相应的用水水质标准。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实际应用时,请根据具体工业门类和实际情况来确定工业回用水的水质标准。

同时,对于回用水的处理,应采用相应的处理技术和设备,确保回用水的水质达到使用要求。

中油《炼油化工企业污水回用管理导则》

中油《炼油化工企业污水回用管理导则》

炼油化工企业污水回用管理导则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炼油与化工公司前言中国石油《炼油企业污水回用管理导则》自2005年发布试行以来,对于推动污水处理和回用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近三年来炼油化工污水处理与回用技术发展很快,有一些先进而适用的工艺技术不断涌现,也有很多污水回用实践工程和管理经验有待归纳总结,因此污水回用导则的修订和重新发布执行,将会推动中石油炼化企业污水回用工作更深入的开展。

本导则由中国石油炼油与化工公司组织有关专家共同编制而成,在进行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2005年试行的“炼油企业污水回用管理导则”试行情况,并总结了炼化企业污水回用近三年的实践经验和教训,同时参照我国“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有关规定,参考了国外有关资料,并征求了有关炼化企业和专家的意见,进行了修改,最后由炼化公司审查定稿。

本导则主要内容有:污水回用途径,回用水分类和水质控制指标,污水场水质稳定达标运行,污水深度处理主要工艺和技术,污水回用工程建设,考核指标,工程实例介绍与分析,污水回用各种相关水质和资料。

主编审核单位:中国石油炼油与化工公司主审:沈钢常务编审:王强陈为民姜国骅编写组:组长:张鸿副组长:冷树成党延斋组员:李本高栾金义陈长兴杜海波张强利刘发强苏志远林英刘殿明邵武柴鹏千杨砾目录1、总则 (1)2、术语与定义 (1)3、污水处理与回用 (2)3.1、污水回用途径 (2)3.2、再生水分类和水质控制指标 (3)3.3、污水场水质稳定达标运行 (5)3.4、污水深度处理主要工艺及技术 (6)3.5、运行管理与监控 (12)4、考核指标 (13)5、污水回用工程建设 (16)6、附则 (18)附表再生水的水质控制指标、分析方法、工艺组合效果数据 (19)1总则1.1污水回用是企业实现节水减排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使先进、实用、经济、可靠的污水回用工艺和技术在炼化企业得到推广应用,指导中国石油炼化企业污水回用工作的开展,特制定本导则。

污水的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说明

污水的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说明

污水的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说明一、深度处理概述1.城市污水的资源化与再生利用(1)深度处理∶是进一步去除常规二级处理所不能完全去除污水中杂质的净化过程。

(2)深度处理目的∶水资源短缺、污水回用。

(3)深度处理对象∶脱色、除臭、COD、BOD、SS、营养型无机盐重金属细菌、病菌。

(4)深度处理水用途∶排放、回用、回灌地下。

2.污水的深度处理深度处理是指以污水回收再用为目的,设在常规二级处理后增加的处理工艺。

深度处理的主要对象是构成浊度的悬浮物和胶体、微量有机物、氮和磷、细菌等,污水的深度处理是污水再生与回用技术的发展,可以提高污水的重复使用率,节约水资源。

一般二级处理技术所能达到的处理程度为∶出水中的BOD5为20~30 mg/L;COD 为60~100 mg/L;SS为20~30 mg/L;NH3-N为15~25 mg/L;TP为6~10 mg/L。

城市污水深度处理的去除对象是∶(1)处理水中残存的悬浮物,脱色、除臭,使水进一步得到澄清。

(2)进一步降低BOD5、COD、TOC 等指标,使水进一步稳定。

(3)脱氮、除磷,消除能够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因素。

(3)消毒杀菌,去除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

3. 回用途径城市污水经过以生物处理技术为中心的二级处理和一定程度的深度处理后,水质能够达到回用标准,可以作为水资源加以利用。

回用的城市污水应满足下列各项要求∶(1)必须经过完整的二级处理技术和一定的深度处理技术处理。

(2)在水质上应达到回用对象对水质的要求。

(3)在保健卫生方面不出现危害人们健康的问题。

(4)在使用上人们不产生不快感。

(5)对设备和器皿不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6)处理成本、经济核算合理。

污水回用的途径应以不直接与人体接触为准,主要可用于∶(1)农业灌溉污水有控制地排放到农田中,根据灌溉用地的自然特点,选择合适的灌溉方法。

(2)工业生产理想的回用对象应该是回用量较大且对处理要求不高的地方,如间接冷却水、冲灰及除尘等工艺用水。

工业水处理标准

工业水处理标准

工业水处理标准工业水处理是指对工业生产中所使用的水进行处理,使其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以满足生产和环境保护的需要。

工业水处理标准是指对工业用水的质量、处理工艺、设备要求等方面的规范和标准,是保障工业生产安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依据。

首先,工业水处理标准涉及到水质的要求。

工业生产中所使用的水质通常需要符合一定的标准,比如对水中溶解固体、重金属、有机物等物质的含量进行限制。

此外,对水的PH值、浊度、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含量也有相应的要求。

这些都是为了保证水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不会对设备、产品造成不良影响,同时也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其次,工业水处理标准还涉及到处理工艺和设备的要求。

不同的水质需要采用不同的处理工艺,比如常见的过滤、沉淀、膜分离、化学处理等。

针对不同的工业生产需求,还需要选择合适的水处理设备,比如反渗透设备、离子交换设备、臭氧发生器等。

这些工艺和设备的选择和使用需要符合相应的标准,以保证水处理效果和设备运行的稳定性。

此外,工业水处理标准还包括对水处理过程中的监测和控制要求。

对水质的监测需要定期进行,以确保水质始终符合标准要求。

同时,在水处理过程中需要进行相应的控制,比如调节PH值、控制加药量等,以保证水处理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总的来说,工业水处理标准是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只有严格遵守相关的标准要求,才能保证工业用水的质量和安全,保护环境,促进工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各个行业和企业都应该高度重视工业水处理标准,加强管理和技术创新,不断提高工业水处理的水平和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评估导则》(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编制单位:轻工业环境保护研究所二〇一二年四月目录1.前言 (1)1.1 标准编制的背景 (1)1.2 标准编制的必要性和意义 (1)2 国内外技术评估方法发展现状 (2)2.1 常用技术综合评估方法概述 (2)2.2 国内外技术评估现状 (5)2.3 技术评估的原则 (5)2.4 技术评估的标准 (7)3 导则的编制过程 (7)4 适用范围 (8)5 导则编制的原则、方法及技术依据 (8)5.1 导则编制的基本原则 (8)5.2 导则编制的工作方法和技术依据 (9)6 技术评估指标体系建立 (10)6.1 现有废水处理技术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10)6.2 国家文件对评估指标体系建立的要求 (12)6.3 评估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13)6.4 评估指标确定的依据 (14)6.5 评估指标体系建立流程 (14)6.6 评估指标的建立 (15)7 技术评估指标权重值研究 (15)7.1主观赋权法 (16)7.2客观赋权法 (17)7.3本导则指标权重确定方法 (18)8 导则实施建议 (18)8.1 管理措施建议 (18)8.2 实施方案建议 (19)《工业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评估导则》编制说明1.前言1.1 标准编制的背景为进一步开展工业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吗,保护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规范企业在工业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选用与实施过程中的监督管理,制定《工业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评估导则》国家标准,项目承担单位为轻工业环境保护研究所。

1.2 标准编制的必要性和意义随着废水排放标准越来越严格以及废水资源化的迫切要求,近年来才开始广泛地重视、推广废水深度处理及回用技术。

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意见”中指出:积极推进企业水资源循环利用和工业废水处理回用。

采用高效、安全、可靠的水处理技术工艺,大力提高水循环利用率,降低单位产品取水量。

加强废水综合处理,实现废水资源化,减少水循环系统的废水排放量。

加快培育节水和废水处理回用专业技术服务支撑体系。

鼓励专业节水和废水处理回用服务公司联合设备供应商、融资方和用水企业,实施节水和废水处理回用技术改造项目。

在造纸、钢铁等行业,逐步推广特许经营、委托营运等专业化模式,提高企业节水管理能力和废水资源化利用率;开展废水“零”排放示范企业创建活动,树立一批行业“零”排放示范典型。

鼓励各级工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采取统一供水、废水集中治理模式,实施专业化运营,实现水资源梯级优化利用。

目前,我国对再生水利用遵循“分质使用”的原则,只有广泛意义上界定的各再生水水质标准,针对性不强,不能对行业技术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此外种类繁多的工业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各技术参差不齐现象,处于无序的市场竞争阶段,技术市场较为混乱,最终导致多数污水处理厂在对工业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的选择和应用上存在偏差和盲从性,使很多真正较好的工业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不能被有效的转化和推广,导致成本的加大,更有甚者造成了环境的二次污染,不能在根本上解决我国目前工业企业废水回收利用率不高等问题,企业废水资源化状况不容乐观。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工业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呈现多样化趋势,评估人员在具体评估工作中,缺少统一标准,同一技术由不同人员评估,结论往往存在偏差,这也急需制订一个科学、规范的《导则》用于统一评估尺度。

因此,有必要依据国家环保法规和政策的要求,结合国内外工业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现状,制订一个突出行业特点、系统性强、可操作性强、针对性强的工业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评估导则,为工业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的筛选、评估及应用提供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撑。

2 国内外技术评估方法发展现状2.1 常用技术综合评估方法概述综合评价(comprehensive evaluation)是指对被评价对象所进行的客观、公正、合理的全面评价。

对于有限多个方案的决策问题来说,综合评价是决策的前提,而正确的决策源于科学的综合评价。

没有对各可行方案的科学的综合评价,就没有正确的决策。

开现代科学评价之先河者,当推艾奇沃斯(Edgeworth)。

早在1888 年,他在英国皇家统计学会的杂志上发表的论文“考试中的统计学”中,就已经提出了对考试中的不同部分应如何加权。

1913 年,Spearman 发表了“和与差的相关性”一文,讨论了不同加权的作用,此文实际上已用了多元回归和典型分析。

在20 世纪30 年代,Thurstone 和Likert 又对定性记分方法的工作给予了新的推动。

20 世纪70~80 年代,是现代科学评价蓬勃兴起的年代。

在此期间,产生了多种应用广泛的评价方法,诸如ELECTRE 法、多维偏好分析的线性规划法(LINMAP)、逼近于理想解的排序方法(TOPSIS)、层次分析法(AHP)、数据包络分析法(DEA)等。

灰色理论、模糊数学和集对分析等的发展和不断应用,拓宽了多属性决策的思路,产生了灰色关联决策法、灰色局势决策法、模糊综合评判法、模糊层次分析法等多属性决策方法。

在实际综合评价中使用得较多是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

(1)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AHP)是由美国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教授萨迪在1977 年提出的。

1996 年,萨迪在层次分析法的基础上,又提出了网络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想是:先按问题的要求把复杂的系统分解为各个组成因素;将这些因素按支配关系分组,建立起一个描述系统功能或特征的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然后对因素间的相对重要性按一定的比例标度进行两两比较,由此构造出上层某因素的下层相关因素的判断矩阵,以确定每一层次中各因素对上层因素的相对重要序;最后在递阶层次结构内进行合成而得到决策因素相对于目标的重要性的总顺序。

它体现了人们决策思维的基本特征:分解、判断、综合,具有思路清晰、方法简便与系统性强等特点。

AHP 法的核心在于通过两两比较来构造判断矩阵。

判断矩阵一经确定即可用多种方法求出排序值。

但AHP 的缺点在于:①判断矩阵是由评价者或专家给定的,因此其一致性必然要受到有关人员的知识结构,判断水平及个人偏好等许多主观因素的影响;②判断矩阵有时难以保持判断的传递性;③评价方案集中方案的增减有时会影响方法的保序性;④综合评价函数采用线性加权形式,需要满足可加性和独立性的假设,不能盲目应用。

(2)模糊综合评判法模糊综合评判法奠基于模糊数学。

模糊数学[31]诞生于1965 年,它的创始人是美国自动控制专家L.A.Zadeh。

模糊评价法不仅可对评价对象按综合分值的大小进行评价和排序,而且还可根据模糊评价集上的值按最大隶属度原则去评定对象所属的等级。

模糊综合评判法有如下几点不足之处:(1)隶属度函数较难确定,且主观性较强,增加了决策者的操作难度;(2)模糊算子的选择较困难,且很多模糊算子不能充分利用已知信息。

(3)模糊积分评价法模糊积分是由日本学者Sugeno 在1974 年提出的,因而又称为菅野积分。

实际上,这时的积分一词是一种借用,它与经典积分完全是两回事。

模糊积分的基础是模糊测度,用来表示一个元素从属于某个集合的可能性程度或者是概率测度。

模糊测度以单调性代替了经典概率中的可加性条件,模糊测度是经典概率测度的推广。

模糊积分不需要假设可加性和独立性,因而可避免层次分析法的弊端。

同时,模糊积分方法可避免模糊评价方法的一些不足之处,如:权重大的因素在结果中得到反映,而其他权重小但影响大的因素被屏蔽掉等。

模糊积分充分考虑到了各因素的影响,影响大但权重小的因素也可通过积分对结果产生影响。

这样做更符合实际,更符合直观的认识。

(4)德尔菲法(Delphi)德尔菲法是美国兰德公司于1964年首先采用的。

它是一种以专家咨询为主或经验判断为主,并赋以数学处理的分析方法,即采用Delphi调查程序,通过反复几轮的咨询,最终得到各位专家的赋权方案,然后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各评价指标的权值。

这种方法从技术上要求不高,容易掌握,它在系统分析中占有重要地位,能对大量非技术性的、无法定量分析的因素做出概率估算,并将概率估算结果反馈至专家,充分发挥信息反馈和信息控制的作用,使分散的评估意见收敛,最后集中在协调一致的评价结果上,因此,它的可信度较高。

、在实际中,由于评价对象的所属目标范围不同、评估侧重点的差异、定量和定性信息的获取难易度以及信息的不确定性等原因,使得技术评估过程一般都较为复杂。

技术评估方法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发展,在各行业的技术评估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实际运用。

但由于各技术评估方法本身特征及内容的差异,使得在实际技术应用领域存在一定的差异,表1对当前广泛运用的技术评估方法进行简单的概述。

项目评估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到评价结果的正确性,评估方法具有:整体性、相关性、动态性、最优化、复杂性及多样性等特点,在实际运用中,评估方法的选择需要根据评估目的和评估对象进行优选。

表1 常用技术评估方法2.2 国内外技术评估现状国外污水处理工艺的评估开展较早,美国曾就城市污水处理的11项技术以及污泥处置的12项技术进行经济技术评估。

我国水污染控制技术评价从上个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开展,在电镀含铬废水、焦化废水及城市污水等处理技术评估中得到广泛运用,对技术的筛选及评估提供指导。

凌琪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镀铬废水治理技术层次分析模型,模型包括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技术性能三个准则层指标,下含10项指标层指标。

综合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指标值和技术得分,运用加权模型得技术综合评价值。

运用AHP进行评估指标权重值的确定,将复杂的权重判断通过指标的两两重要性判断获得,将复杂问题简单化。

秦川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了焦化废水处理技术评估模型,通过AHP确定指标权重值,利用模糊理论建立隶属函数和模糊评语集,最后通过模糊矩阵的合成运算得到各焦化废水处理技术综合评价结果。

杨渊运用专家咨询法与熵权法建立了城市污水处理技术评估,模型,以调研为基础,建立了包括经济、技术很环境在内的评估指标体系,通过专家咨询法与熵权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值,综合模糊积分法完成评估模型建立。

当前,可用于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的技术种类很多,从中选择最佳的废水处理技术需要凭借评估手段才能得以实现。

技术评估涉及技术、经济、环境、资源等多个方面,是典型的多目标评估过程。

2.3 技术评估的原则技术评估必须注重技术的合理性、经济性与技术可能产生的社会、文化后果之间的辩证关系,应正确解决技术目标与社会目标、眼前利益与长远影响、明显的与潜在的利弊、物质的与精神心理的影响等矛盾关系。

技术评估必须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保证技术评估活动能够依据客观事实得出独立、客观、科学的评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