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中秋节——传承与超越
中秋节跨越时空的文化传承

中秋节跨越时空的文化传承中秋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内涵。
这一节日不仅仅是中国人民团聚的时刻,更是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历史与传统。
在历经千年的沉淀与传承中,中秋节的文化内涵跨越时空,与现代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焕发出更加瑰丽的光芒。
一、中秋节的历史渊源中秋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古代,这是一个祭祀月亮的传统节日。
相传古代中国嫦娥奔月,留下丈夫后羿和另一位蓬莱仙山玉兔的传说,使中秋节有了浓重的神话色彩。
后来,这一节日逐渐与赏月、祭祀和团聚相结合,成为中国人民庆祝丰收和家庭和睦的象征。
二、中秋节的传统习俗中秋节有许多独特的传统习俗,其中最为重要的莫过于赏月和吃月饼。
赏月被视为最具代表性的中秋活动之一,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边赏月边品味月饼,心灵与心灵在这美好的时刻相互交流。
此外,中秋游园、吃柚子、走亲访友和礼品赠送等习俗也为这个节日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三、中秋节的艺术表现中秋节的文化传承也表现在各种艺术形式中。
中国古代文人骚客常以中秋节为题材,写下许多优美的诗词和吟唱的曲调,这些作品抒发了人们对家园、对亲情的思念之情。
另外,中秋灯笼、月饼模具、剪纸等传统工艺品,也是中秋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们通过艺术的形式使人们更深入地理解中秋节的内涵与意义。
四、中秋节新时代的传承尽管中秋节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它并不滞留在过去。
随着现代生活的变迁,中秋节的庆祝形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如今的中秋节不仅仅是传统的家庭团聚,还成为了展示传统文化的重要舞台。
演出、展览、庙会等各种形式的活动,使中秋节的文化内涵得以传递给更多的人群,并融入现代生活中。
五、中秋节的国际影响中秋节作为传统的华人节日,不仅在中国享有盛誉,还逐渐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和认可。
随着中国文化的扩展与传播,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了解和庆祝中秋节。
例如,在东南亚地区,中秋节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红灯笼、月饼等元素渗透到他们的节庆活动之中,形成了中秋节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中秋演讲中秋佳节传承与创新的结合

中秋演讲中秋佳节传承与创新的结合中秋演讲:中秋佳节传承与创新的结合中秋佳节,作为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是家庭团聚和亲情传承的时刻。
然而,在当今社会快速变迁和多元文化冲击的背景下,如何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平衡点,实现中秋佳节传承与创新的结合呢?一、传统文化的传承1. 祭月中秋佳节的重要传统活动之一是祭月,历史悠久且意义深远。
古人将中秋月视为团圆和希望的象征,通过祭拜表达对月神和祖先的敬意。
传承这一活动,可以让我们回归传统,感悟自己的根源,增强家人之间的情感纽带。
2. 赏月赏月是中秋佳节的必备活动,家人共同庆祝,相互赏识天空中的皎洁明月。
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中,与家人朋友一同赏月,不仅能放松身心,还能培养积极向上的情绪,让家庭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二、创新思维的注入1. 传统文化融入现代表演艺术在中秋佳节演讲中,我们可以探索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表演艺术相结合的方式。
让舞台艺术的创新元素融入传统节日庆祝活动中,使观众在欣赏演出的同时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2. 互联网时代的节日传播在互联网时代,传统节日的传播方式也产生了巨大变化。
人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网络直播等渠道,与更多人分享中秋佳节的乐趣和意义。
同时,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线上线下互动活动,让更多年轻人从中秋佳节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内涵。
三、中秋佳节文化体验的创新1. 传统美食与现代创新中秋佳节少不了的就是各种美食了。
我们可以尝试把传统月饼与现代美食元素相结合,创造出更多新颖有趣的中秋美食。
比如,将传统月饼做成花样独特的造型,或者制作出符合现代口味的新款月饼。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延续传统,还能吸引更多人对中秋佳节的关注。
2. 创新的庆祝活动在庆祝中秋佳节时,可以开展各种具有传统与现代特色的创新活动。
比如,举办传统文化讲座和工作坊,让更多人了解中秋的历史典故和传统习俗;还可以组织创意互动游戏,让人们在游戏中感受到中秋的欢乐与团圆。
中秋节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中秋节的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
这个节日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也在不断地进行着创新与发展。
中秋节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是一个有趣的话题,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首先,中秋节的文化传承是非常重要的。
中秋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祭月习俗,人们在这一天会向月亮祭祀,表达对月亮的敬意和祈求。
这一传统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中秋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中秋节还有赏月、吃月饼、赠送礼品等传统习俗,这些习俗都是中秋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代代相传,中秋节的文化得以传承下来,成为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符号之一。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中秋节的文化也在不断地进行着创新与发展。
创新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动力,也是中秋节文化得以焕发新的活力的关键。
比如,现代社会中,人们通过亲友聚会、赏月活动来庆祝中秋节,这些新的庆祝方式与传统习俗相结合,形成了新的中秋节文化形态。
此外,中秋节的节庆活动也在不断地创新,比如举办文化艺术表演、灯笼展览、诗歌朗诵等活动,使得中秋节的庆祝更加多样化和丰富化。
除了庆祝活动的创新,中秋节的文化也在不断地与现代科技相结合。
随着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人们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等平台与亲友分享中秋节的祝福和喜悦。
同时,一些创新的中秋节表达方式也出现了,比如通过AR技术在手机上观赏虚拟的月亮,通过网络直播赏月活动等等。
这些创新的方式使得中秋节的文化传播更加广泛和便捷。
然而,尽管中秋节的文化在创新与发展中不断变化,但它的核心价值却没有改变。
中秋节是一个家庭团圆的节日,强调亲情和和谐。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中秋节都是人们团聚的时刻,是表达爱和关怀的时刻。
这种核心价值的传承是中秋节文化的重要一环,也是中秋节文化得以永续的关键。
总之,中秋节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是一个有趣而复杂的过程。
通过代代相传,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得以保留下来,成为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符号。
与此同时,中秋节的文化也在不断地进行创新与发展,通过庆祝活动的创新和科技的应用,中秋节的文化得以焕发新的活力。
中秋节的文化传承和现代意义

中秋节的文化传承和现代意义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始于唐朝,流传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这个节日的庆祝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紧密相连,不仅代表了家庭团聚的温馨,更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现代社会的深刻意义。
本文将从文化传承和现代意义两个方面来探讨中秋节的重要性。
一、文化传承中秋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承载了丰富的文化传统和人们的共同记忆。
首先,中秋节是传统农耕文化的体现。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人们辛勤耕作一年后,通过中秋节来庆祝丰收和劳动成果,彰显了农耕文化对于社会发展的贡献。
其次,中秋节是中华民族家庭观念的重要表达。
在这一天,人们返乡与家人团聚,共享月饼和赏月的快乐,加深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纽带,传承了亲情和家庭价值观。
再次,中秋节还蕴含了古代文人墨客的情怀。
自唐代起,中秋节就成为文人雅士吟诵诗词、赏月抒怀的时刻,推动了文化艺术的繁荣和流传。
文化传承是中秋节重要的内在意义之一,通过节庆活动和家庭传统的延续,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从而凝聚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现代意义除了传承文化,中秋节在现代社会也承担着更为深远的意义。
首先,中秋节是家庭和谐的象征。
在现代社会,由于工作压力和经济负担的增加,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团聚变得困难,人们往往忽略了“家”的重要性。
但中秋节的到来,不仅能够让人们放下繁忙工作,与家人共度美好时光,也提醒了人们家庭和谐、亲情的珍贵价值。
其次,中秋节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的有力桥梁。
在当代,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成为了一项重要任务。
中秋节作为传统节日,在现代生活中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结合现代社会的需求,传统文化不断创新和适应新时代的变化,如中秋节的焰火晚会、灯光秀等现代化庆祝方式,使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使得更多年轻一代对中秋节的兴趣与参与度大大提高。
最后,中秋节也是传递情感和友谊的特殊时刻。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互相赠送月饼、互道中秋祝福,彰显了人际交往、亲情友情的重要性。
中秋节的传承与创新演讲稿

中秋节的传承与创新演讲稿尊敬的各位听众:大家好!在这金风送爽、丹桂飘香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
中秋节,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民族情感。
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中秋节的传承与创新。
中秋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月习俗。
在古代,人们对月亮充满了敬畏和崇拜,认为月亮有着神秘的力量,能够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人们的生活。
因此,在中秋之夜,人们会举行隆重的祭月仪式,向月亮祈求丰收和平安。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秋节逐渐演变成了一个家庭团圆、亲友相聚的节日。
在这一天,人们会赏月、吃月饼、猜灯谜,共同分享喜悦和温馨。
中秋节的传承,首先在于传承其深厚的文化内涵。
中秋节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元素,如团圆、和谐、感恩等。
团圆是中秋节最重要的主题之一,无论身在何处,人们都会在这一天想方设法回家与亲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
这种对家庭的重视和对亲情的珍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一,也是我们应该传承和弘扬的。
和谐也是中秋节所倡导的理念,在这个节日里,人们放下繁忙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与亲朋好友相聚,相互关心、相互帮助,营造出一种和谐、融洽的氛围。
感恩则体现在人们对大自然的恩赐和亲人朋友的关爱表示感激之情,这种感恩之心能够让我们更加珍惜所拥有的一切。
其次,中秋节的传承还在于传承其传统习俗。
赏月是中秋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当夜幕降临,明月高悬,人们会围坐在一起,欣赏那皎洁的月光,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吃月饼则是中秋节的另一个重要习俗,月饼象征着团圆和美好,各种口味的月饼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味蕾,也传递着浓浓的节日氛围。
猜灯谜也是一项富有乐趣的活动,通过猜灯谜,人们可以锻炼思维能力,增加知识,同时也增添了节日的欢乐气氛。
此外,还有舞龙舞狮、放天灯等传统习俗,这些习俗都是中秋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将它们传承下去,让后人也能感受到中秋节的独特魅力。
然而,在传承中秋节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创新的重要性。
中秋节的文化传承与现代创新

中秋节的文化传承与现代创新中秋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深受人们喜爱,承载了丰富的文化传承和历史记忆。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中秋节文化也在不断创新和演变,展现出与时俱进的现代风貌。
中秋节的文化传承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据史书记载,中秋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商周时期,这时期人们会在中秋之夜共同祭拜月亮,祈愿丰收和家人的团聚。
汉代时,中秋节成为固定的农历节日,民间开始传承拜月、赏月、吃月饼等习俗。
唐代以后,中秋节更加盛行,月饼更是成为节日不可或缺的象征,中秋赏月成为人们共同的文化传统。
而在当代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中秋节的庆祝方式也在不断创新。
在中秋节期间,人们可以看到不仅有传统的拜月、赏月、吃月饼等活动,还出现了各种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的现代创意,比如中秋节的文化表演、文化展览、特色美食等。
中秋节的文化传承与现代创新既保留了传统,又赋予了新的内涵。
在一些地方,人们开始重视中秋节的文化传承,传承汉服、古代礼仪、民俗游戏等传统文化,让年轻一代了解更多中秋节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同时,在城市中,一些文化机构和组织也会举办一些以中秋节为主题的文化活动,如中秋文化节、中秋传统手工艺展等,以此激发人们对中秋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现代创新也不断丰富着中秋节的庆祝方式。
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中秋节的祝福方式也更加多元化,人们可以通过手机、社交媒体等各种渠道发送祝福,将祝福传递给更多的人。
此外,很多企业也开始通过创新推出一些特色文化产品,如创意月饼、中秋节礼盒等,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的选择和乐趣。
在当今社会,中秋节的文化传承与现代创新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着中秋文化的发展。
传承中秋节的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礼仪,不仅可以让人们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更可以加深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与尊重。
同时,现代创新也为中秋节注入新的活力与时尚元素,使中秋节不再是一种固化的传统节日,而是与现代都市生活相融合的一种方式,更好地适应了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的需求。
中秋节的文化传承与发展

中秋节的文化传承与发展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被誉为“月夕”,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代表着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家庭团聚的渴望。
这个节日不仅是中国人民的传统习俗,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传承和发展。
中秋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月仪式。
据传,古代中国人崇拜月亮,认为月亮是女神嫦娥的象征。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人们会举行祭月仪式,向月亮祈福。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仪式逐渐演变成为中秋节。
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包括赏月、吃月饼、赠送礼品等,这些习俗流传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中秋节的文化传承不仅体现在习俗上,还体现在文学艺术作品中。
古代文人墨客常常以中秋节为题材,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和故事。
例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等作品,都以中秋节为背景,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些作品不仅丰富了中秋节的文化内涵,也成为了中国文学的瑰宝,被后人传颂至今。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中秋节的文化传承也在不断发展。
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中秋节的庆祝方式和习俗有了新的变化。
除了传统的赏月和吃月饼,人们还会举行各种文化活动,例如舞狮、灯笼展览、民俗表演等,以丰富节日的氛围。
同时,中秋节也成为了人们表达情感和传递祝福的时刻。
人们会赠送礼品给亲友,以表达对他们的关爱和祝福。
这些新的庆祝方式和习俗不仅丰富了中秋节的内涵,也使得这个传统节日更具现代感和时代特色。
中秋节的文化传承与发展还体现在国际交流中。
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国际交往的增加,中秋节的传统也逐渐走向世界。
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人们也开始庆祝中秋节,赏月、吃月饼成为了他们了解中国文化和体验中华民族传统的方式。
同时,中国人也通过中秋节向世界传递着友善、和平和团结的价值观。
例如,中国的国际航天合作项目“嫦娥”就以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嫦娥命名,寓意着中华民族对和平与发展的追求。
中秋节作文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之路

中秋节作文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之路中秋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一直以来被视为家庭团圆、感恩与祈福的时刻。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中秋节的庆祝方式和习俗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本文将探讨中秋节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之路,以了解中秋节在当代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一、传统文化的传承中秋节起源于古代中国,其历史悠久,流传至今。
传统文化在中秋节庆祝活动中得到了充分的传承。
人们通过赏月、吃月饼、赠送礼品等方式,表达了亲情、友情和睦邻的情感。
赏月作为中秋节的重要活动之一,代表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希望的寄托,同时也传承了古人对自然和宇宙的敬畏之情。
吃月饼是中秋节庆祝的重要习俗之一。
月饼的制作工艺在制作过程中充满了传统技艺的痕迹,如手工捏花、雕刻等。
而独特的馅料和独具特色的口味也传承了很多地方的饮食文化。
此外,赠送礼品也是中秋节庆祝活动中传承的一部分,人们通过赠送礼品来表达对亲友的关爱和感激之情,也让传统文化在中秋节中得到了延续。
二、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结合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很大变化。
然而,中秋节作为传统节日,仍然在当代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通过多种方式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使中秋节更具现代色彩。
现代科技的发展为中秋节的庆祝活动带来了更多元的方式。
如今,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观赏到全国各地的赏月活动,不受地域限制,实现了跨地域的赏月体验。
此外,现代的制作工艺也使月饼的制作更加多样化,不仅仅有传统口味的月饼,还有各种创意口味的月饼,满足了现代人对美食多样性的需求。
中秋节也成为了文化交流和旅游活动的重要契机。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历史文化名城或美丽风景名胜地度过中秋节,感受不同地方的传统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中秋氛围,推动了文化旅游的发展。
三、中秋节传统文化的价值传统文化不仅仅是一种传承,更是一种价值的传递。
中秋节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不仅仅是为了让人们过一个快乐的节日,更是为了让人们明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激发人们对文化传统的尊重和热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浓情系月思倾薪传国魂
——说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
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
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为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中秋节”;还因为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习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
此外,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等;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春节齐名。
一直到今天,中秋节依然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很多的传统习俗还在流传,如:吃月饼、赏月、赏花灯,等等。
“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正如苏轼那句“千里共婵娟”一样,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祭月。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
夕月,即祭月神。
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
设大香案,摆上红枣、李子等祭品,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朝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
拜月。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
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
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弄月。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
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
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
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
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思月。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
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
“今夕是何年”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
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嫦娥奔月”是最为人们熟悉的传说,而故事的版本也有很多,流传最广的版本就是:射日英雄——后羿娶了个貌美的妻子,也就是嫦娥。
某一天,为后羿的一个心怀不轨的弟子蓬蒙所迫,危机之下服食了王母赏赐给后羿的仙丹,而后升上了月亮,成为了月宫仙子。
后羿回来后得知了这件事,但也无可奈何,加之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苏轼《水调歌头》中发出了“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的感叹!
此外,关于中秋的传说还有许多,无一不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发展与延续,由此也可以看出,自古及今,中华民族对中秋节的重视了。
“月是故乡明”
中秋节作为中国特色的传统节日,是我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需要的传统文化的重要来源,用杜甫的一句话说就是:“月是故乡明”,我们每个人都肩负着传承与超越这种文化的责任。
我认为,关于中秋节的传承意义需要回答三个问题:一、为什么要传承?二,传承的意
义有哪些?三,如何传承?
首先,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真正的“底色”。
在经济日渐全球化的今天,只有传统文化才是一个民族区别甚至挺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所在。
回顾近年来,除了每年一度的央视春节晚会,我们中国的一些传统大节日,中秋、端午、清明、重阳等,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例如中秋,在忙忙碌碌中,除了一夜之间发现商铺里摆出花样繁多的各色月饼之外,传统中那“夕月”、“团圆”的色彩,已被割裂得支离破碎了。
淡淡月光下那种中国式的亲情与祝愿,是否离我们已经越来越远呢?所以说,中秋节的传承势在必行。
其次,中秋节从本质上说,就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传统文化中“和”文化的延续。
无论怎样的心境,“和”都是中秋永恒不变的滋味。
中秋的月饼化不开浓浓的乡愁。
中秋,为奔忙于事业的人编织了一个借口:再怎么忙,也该回家团聚,家和才能万事兴;中秋,也让游子乡里愁绪飘飞得莫名心痛,“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故乡亲人的日子可否和善如昔?如今的中秋,是海峡两岸无数个家庭的不眠之夜,隔着一湾浅浅的海水,诉说祖国和平统一的梦想;中秋,也是游走异国的海外赤子们遥望祖国的时刻……这才是中秋节弘扬与传承的意义之所在。
最后,我们如何传承呢?一、要将传统中秋佳节“升格”,改变当前节日商业文化中的落后与庸像,还中秋月以清丽、皎洁、寄情的本色。
当然,中秋佳节并不排斥现代生产方式与商业运作。
它们完全可以增添传统节日的时尚元素,让传统农耕文化孕育出来的节日更多一些时代色彩。
二,加快中秋节的“申遗”。
为中秋节“申遗”,其实就是在肯定民族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我国的传统文化就是区别于其他文化国度所特有的不凡的价值所在,是中华民族立足世界的身份证。
中秋的内涵丰厚,留存着中国人独特的文化记忆。
一直到今天,我们都应当对这些历史文化遗存,怀着一份敬畏,一份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