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杀人,拉斯科利尼科夫?

合集下载

从《罪与罚》中拉斯柯尔尼科夫的杀人动机看陀思妥耶夫斯基对犯罪的思考

从《罪与罚》中拉斯柯尔尼科夫的杀人动机看陀思妥耶夫斯基对犯罪的思考

灭 性 的 影 响 ,是 作 者最 富 于社 会 历 史含 意 的一 部社
会 心理 小 说 。
收 稿 日期 ;2 0 1 2 . 1 2 . 2 5
作者简介 : 韩海燕 ( 1 9 7 4 . ) ,女 ,贵 州 I 遵 义人 ,遵 义师范学院中文系讲 师,湘潭大学世界 文学与比较 文学专业在职研究生。
界 性 声誉 的作 品 。 小说 以社会 犯 罪 所 引起 的道 德上 的严重 后果 为题 ,描 绘 了当 时俄 国可 怕 的城 市 贫 困、
社 会 生 活无 出路 的现 状 以及金 钱 对 各类 人 物 性 格毁
得不 去做 了妓 女养 活全家人 。拉斯柯 尔尼科 夫斥 问索 尼娅 为什 么要去做妓 女 , 与其没有 自尊 , 还 不如去死 。 索尼 娅冷静 地 回答 “ 我死 了,他们 ( 弟弟妹 妹 )怎 么
遭遇 :马尔 美拉 陀夫 深爱着 曾经高贵 美丽纯 洁 的卡捷
琳娜 。卡捷 琳娜 有过一段 不幸福 的婚姻 ,为了孩子 能
够活 下去 ,不得 不下嫁 给马尔 美拉陀夫 。马尔美拉 陀
夫发 誓要对 心爱 的女人好 ,但是无论 怎么努 力还是养 不活 家人 ,最 后失业 ,只能 以酒 浇愁 ,女儿 索尼娅 不
他 ,地 主卢仁想娶 他 的妹妹 杜尼亚 为妻 。尽 管这个地 主 是个无赖 ,年长 妹妹二十 多岁 ,但家里还 是决定把 妹妹 嫁过去 。因为只有这样 ,才 能让卢仁 资助拉斯柯 尔尼 科夫上 大学 ,妹妹也愿 意为 了哥哥牺牲 自己。拉 斯柯 尔尼科 夫觉得 一阵阵心痛 ,他觉得 自己的妹妹杜 尼 亚和索尼 娅一样 ,在现实 生活中不得不 出卖 自己。 他 感到这样 的生活 实在过不 下去 了;第 四,拉斯柯 尔 尼科 夫 晚上 迷迷糊糊 地睡去 ,有 点感 冒发烧 了,做起

为什么要杀人,拉斯科利尼科夫?

为什么要杀人,拉斯科利尼科夫?

为什么要杀人,拉斯科利尼科夫?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主要讲述的是穷大学生拉斯科利尼科夫杀了一个恶毒的老太婆和她的妹妹的故事。

那个老太婆在他的眼里只是一只虱子,放高利贷,典当盘剥,吸人血汗,冷酷自私,待人刻薄,他觉得杀死这样的人无疑是对人类的一大贡献;而妹妹是不巧,在这位二十三岁的年轻大学生杀死老太婆的时候鬼使神差地撞上了凶时辰,于是老太婆的妹妹在被吓傻的情况下也顺带给杀了。

杀了人的拉斯科利尼科夫因为恐惧发高烧、说胡话、昏昏沉沉、极易发怒,在朋友拉祖米欣的眼里跟疯子没有什么两样。

幸好,他成功逃脱了,隐藏了赃物,有了替死鬼,他以为可以混过去的。

可是警官波尔菲里已经怀疑上了他,虽然对他的整个人很敬重;特别是他心里承受不住压力的时候把他杀人的秘密全告诉了一个妓女——他同情的喜爱的索尼娅。

因为这个妓女是那样的善良,善良到用自己的屈辱换来的钱养活父亲、继母还有三个更小的弟妹,过着让人不忍的辛酸凄惨的日子。

当然拉斯科利尼科夫也在她最绝望的时候慷慨给予过帮助,在受到曾经是她妹妹的未婚夫的栽赃的时候又以他的正直和聪明剥开了那个恶棍的面纱,给了这位少女以清白之身,从而赢得了这位少女的真爱,以至在拉斯科利尼科夫认罪判刑之后一个人跟着他到西伯利亚去,照顾他。

不幸的是当他把杀人的过程告诉这位妓女的时候,被那个想得到他妹妹的地主恶棍偷听去了,而这成为要挟她的妹妹的手段,而拉斯科利尼科夫的妹妹是那么的爱她的弟弟,可以这样说,拉斯科利尼科夫的母亲和妹妹的全部的希望都放在他的身上,为了他,她们会什么事也做得出的;同样,为了她们,他同样会杀了那个知道他杀人秘密并且以此幻想阴谋得逞的地主恶棍的。

为什么要杀死老太婆?因为贫穷?有一点点吧。

因为家里的生活费曾经全靠妹妹一个人做家庭老师,可是房东,也就是那个想得到她的地主恶棍以卑劣的手段拨了她一身脏水,妹妹不得不辞去的工作,然后家里的日子可想而知是多么的艰难。

以至有段时间不能给他寄来生活费了,他只能靠典当或欠债来度日,要不真的会和妓女索尼娅一样了,过那种提心吊胆,随时陷入绝境的日子了。

拉斯科尔尼科夫的超人哲学

拉斯科尔尼科夫的超人哲学

拉斯科尔尼科夫的超人哲学拉斯科尔尼科夫认为:人按照人性法则,大致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低级的人(平凡的人)也就是,可以说他们是一种仅为繁殖同类的材料;而另一种人,就是说具有天禀和才华的人,在当时社会里能发表新的见解。

第一种人就是一种材料,他们大抵都是天生保守,循规蹈矩,活着必须服从而且乐意听命于人。

在他看来,他们又服从的义务,因为这是他们的使命,而他们也认为,这根本不是什么有损尊严的事。

第二类人呢,他们都犯法,都是破坏者,或者想要破坏,根据他们的能力来说。

这些人的犯罪当然是相对的而且有很大差别,在各种不同的声明中,他们绝大多数都要求着美好的未来而破坏现状。

他们为着实现自己的理想甚至有必要踏过尸体和血泊。

第一类永远是现代的主人,而第二类则永远是未来的主人。

第一类人保持着这个世界,增加他们的数目;而第二类人推进这个世界,引导它走向目标。

这些人或哪那些人都有同等的生存权利。

这里看来拉斯科尔尼科夫视自己为不平凡的人了,他杀死了放高利贷的老太婆是理所应当的,是为着人类美好的未来,事实也并非是这样的。

他为什么接着又杀死了老太婆的妹妹丽扎韦塔呢,丽扎韦塔不但不是现代社会恶势力的代表,甚至是非常善良的。

既然他有着貌似正确至少自己认为正确的充分的理论,为什么不向丽扎韦塔解释说明自己杀死老太婆是为了推进这个世界,是为了未来世界的美好呢。

也有可能是因为担心说出自己的理论暂时会不被人们所理解,因而被判入狱耽误了自己创造美好未来的计划或行动。

暂且不提这个,既然有充分的理由,那为什么他杀了人并顺利得逃脱了警察得追捕之后会焦虑不安,神志不清,而大病一场,甚至有点精神失常呢?假设一个他所说的第一类人,一个平凡的人,或是因为不小心或是因为一时冲动而杀死了这个老太婆,之后也顺利逃脱了,那这个人会是怎样的呢?平凡的人,很显然是一样的焦虑不安和恐惧,这又怎么说拉斯科尔尼科夫是不平凡的第二类人呢。

还是他根本就在为自己杀人而作充分完整乃至完美的自我安慰。

浅谈《罪与罚》中的心理现实主义

浅谈《罪与罚》中的心理现实主义

浅谈《罪与罚》中的心理现实主义周沁内容摘要:十九世纪西方文学的特点是现实主义,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罪与罚》是其中代表作之一,在传统现实主义的基础上,这部作品同时加入“魔幻”的手法,本文从拉斯科利尼科夫、索尼娅和拉祖米欣三个人物为例,浅谈其中所蕴含的心理现实主义。

关键词:心理现实主义精神分裂精神救赎精神支持陀思妥耶夫斯基在描写人物心理方面的能力是公认的,他笔下的人物充满复杂和矛盾,在面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时,体现出来的内心分裂和精神痛苦是现实的具体体现,揭露了资产阶级关系的纷繁复杂。

西方文学史上,十九世纪以前的文学作品可以说是传统现实主义的真实写照,即真实地按照生活原来的样子去描写生活,二十世纪以后,大多文学作品开始以一种“魔幻”的手法去描写生活,而《罪与罚》则是两者之间的过渡,因为它更注重的不是人物环境描写,而是各种人物的复杂和矛盾的心理描写,可以说是一种非正常环境下的极端痛苦心理刻画。

下面举几例来浅谈我对《罪与罚》式心理现实主义的理解和认识。

一.拉斯科利尼科夫式精神分裂一个贫穷的总是强调自己曾经是一个大学生的社会底层人物,居住在彼得堡一个像棺材一样的小房间,他靠典当为生,日子过得非常艰难,而当铺的阿廖娜太太放高利贷,极度吝啬且不讲人情,拉斯科利尼科夫觉得自己是“不平凡的人”,而对于像阿廖娜这样的社会“虱子”应当由自己“替天行道”,谋划一番便闯入室中用斧头将其砍死,同时杀害了无意中的目击者阿廖娜的妹妹莉扎维塔,杀人以后各种极端的精神恍惚和痛苦又从侧面体现了他其实不是一个毫无人性的恶魔。

第一章的“罪”由此产生,后几章便是“罚”。

同时,拉斯科利尼科夫又是一个非常善良且乐于助人的人,帮助醉酒的少女摆脱图谋不轨的油腻大叔,帮助同样处于困境的妓女索尼娅及她的家人等等,在杀人之后,受到的良心上的惩罚与煎熬远远大于法律带给他的惩罚。

可以说是精神分裂式的人物,一边在经受着自己对杀死老太婆是为了维护正义而不是获取钱财的诱惑,这一点在第一章第六部分,通过另一个大学生与军官的对话,“你是会去杀掉这可恶的老太婆呢,还是不会呢?”,“当然不会,我说这些是因为正义,但这不关我的事”,侧面却又完整地体现了拉斯科利尼科夫的精神活动。

浅析《罪与罚》中拉斯科尔尼科夫及次要人物的形象意义

浅析《罪与罚》中拉斯科尔尼科夫及次要人物的形象意义

浅析《罪与罚》中拉斯科尔尼科夫及次要人物的形象意义作者:李颖慧来源:《青年文学家》2018年第27期摘要: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人物形象,有着鲜明的个人色彩,更有着显著的时代特色。

从当时社会来看,《罪与罚》展现的是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俄国,这一时期正是俄国最黑暗的时期,也是俄国的历史转折期。

而俄罗斯文学有一个优良的传统,那就是关注当前社会现实问题,并且往往通过人物心理奥秘的揭示来反映并思考这一问题,同时又与道德尤其是宗教的内容、与对人性的探索结合起来。

关键词:拉斯柯尔尼科夫;双重性格;心理分析;次要人物形象[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7--02余华曾说,《罪与罚》的叙述像是一个轰炸机,小说一开始就进入了叙述的高潮,并且一直持续到结束。

这一小说中的叙述模式、情节、人物形象等,都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与意义。

1861年俄国开始农奴制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封建农奴制度瓦解,资本主义势力迅速发展,但亚历山大二世统治下的农奴制改革并不彻底,封建残余依然存在,人民不仅没有摆脱封建势力的剥削压迫,而且还要受到资本主义的剥削压迫,双重压迫下的人民饥寒交迫,生活困苦,当时的俄国处于旧时代、过渡时代、新时代并存的局面。

[1]同时期人们开始怀疑一切定论、信仰、规则,尼采的“上帝死了”,宣告理性时代终结,非理性时代到来。

然而,人类挣脱了上帝的束缚,却在同时又因无新的坚定信仰的代替而陷入虚无。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人心理上關于新旧观念的矛盾与犹豫。

一、拉斯科尔尼科夫性格的双重性穷大学生拉斯科尔尼科夫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他为生计所迫。

在母亲给他的信中可以看到,拉斯科尔尼科夫本人有着无神论思想,不相信神明的存在,否定超自然事物。

而同时他又深受无政府主义思想的不良方面影响,认为自己是所谓的“超人”,无所不能,可以不受管制、为所欲为。

他杀死了放高利贷的老太婆阿廖娜和她无辜的妹妹丽扎韦塔。

从拉斯柯尔尼科夫的形象浅析《罪与罚》

从拉斯柯尔尼科夫的形象浅析《罪与罚》

从拉斯柯尔尼科夫的形象浅析《罪与罚》《罪与罚》是19世纪俄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著,在国际上有着巨大的声誉。

小说主要描写了贫困交迫的大学生拉斯柯尔尼科夫,因痛恨放高利贷的老板娘的盘剥,愤而行凶,却自认为是伸张正义。

然而良心的谴责,使他饱受精神的煎熬,最后在朋友、家人和警官的帮助下,终于投案自首的故事。

本文重点从分析拉斯柯尔尼科夫的人物形象出发,浅要揭示作者的创作思想及其善恶观。

一、拉斯柯尔尼科夫的双重人格《罪与罚》是一部卓越的社会心理小说,它的发表标志着陀思妥耶夫斯基艺术风格的成熟。

拉斯柯尔尼科夫是小说中的中心人物,这是一个典型的具有双重人格的形象:他是一个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穷大学生,一个有天赋、有正义感的青年,但同时他的性格阴郁、孤僻,“有时甚至冷漠无情、麻木不仁到了毫无人性的地步”,为了证明自己是个“不平凡的人",竟然去行凶杀人,“在他身上似乎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在交替变化”.在拉斯柯尔尼科夫穷困潦倒的时候,他好不容易弄来了一点钱,当他得知穷苦的人因没有钱而痛不欲生时,他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钱悄无声息地放在了穷人家的窗台上.他救助穷困的索妮娅一家,不惜一切为妹妹和母亲着想。

我们不禁要问如此善良的拉斯柯尼科夫为何要杀人呢?原来他经常受到伊万诺夫老板娘的盘剥,而被害的人不仅有拉斯柯尼科夫,还有许许多多穷苦的人们,他在痛恨老板娘之余,听到了人人都在骂她,于是他就萌发出了“大家都正在盼望着一个高尚的人伸张正义,一个勇敢的人去杀死这个放高利贷的老太婆”的念头。

在除恶以后,他更大的错误就是有把无意中看到这一切的老板娘的妹妹也无情地杀掉。

这个故事情节,让我们读者感受到一个阴郁冷漠之人真实的心理反映.杀人以后,拉斯柯尼科夫饱受了心灵的折磨,他生重病,精神崩溃,甚至是失魂落魄,恶梦连连。

他感到自己原先的一切美好的感情都随之泯灭了,这是比法律惩罚更严厉的良心惩罚.他无法摆脱内心的恐惧,他意识到自己失败了,所以他怀着痛苦的心情来到索尼娅处,受到索尼娅宗教思想的感召,向她说出了犯罪的真相与动机,在索尼娅的劝说下,他决定向警方投案自首。

《罪罚》:人生存悲剧自我拯救论文

《罪罚》:人生存悲剧自我拯救论文

《罪与罚》:人的生存悲剧与自我拯救摘要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讲述了主人翁贫穷的年轻人拉斯科利尼科夫在生存的重压下杀害了他的女房东阿廖娜. 伊万诺芙娜以及她的无辜可怜的妹妹后在善念的少女索尼娅的感化下认识到自己的罪过并完成自我救赎的故事,本文从小说出发阐述关于人的生存悲剧和自我救赎这两个方面的问题,指出了珍惜生活、热爱生活这条从生存的重压下完成救赎通向幸福的道路。

关键字生存悲剧自我拯救《罪与罚》通读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之后,我们不难得出以下的观点:贫穷和对女房东贪婪的仇恨是年轻人拉斯科利尼科夫策划杀人的诱因,现实的残酷性让拉斯科利尼科夫为了完成自己的理想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世俗的审判并不能让罪犯认识到自己的罪过,更不会激励他们完成自我救赎。

因为,自我救赎的前提是认识到自己的罪过,不是宗教意义上的原罪,而是建立在同情和恋爱的基础上。

甘心接受良心的审判,为自己的罪过服役在良心上消除自己的罪恶感是完成自我救赎的必由之路。

小说与其说是讲述了一个贫穷的大学生杀人后自首并接受惩罚的故事,不如说是探讨一个理性人在面对人类社会普遍的生存重压(贫穷、得不到起码的尊重等)下为什么会犯罪,以及怎么才能实现自我的救赎这些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普遍遇到的问题。

一、《罪与罚》中的人的生存悲剧的原因及结果《罪与罚》中年轻人拉斯科利尼科夫的人生悲剧和《红楼梦》中晴雯的悲剧十分相似可以用八个字概况:心比天高,身在下贱。

不同的只是他们生活地点和年代以及对命运的不公平的抗争方式。

在拉斯科利尼科夫杀人之前,甚至在杀人之后都给读者一个勤勉、上进、乐于助人的好学生的印象。

在他看来他的女房东是个吸血鬼和寄生虫,靠压榨贫苦人的血汗钱来过活,对社会是没用任何作用。

杀了她是一种自我信念的实现,并不会让他有一点点道德的罪恶感。

或许是命运的作弄,为了掩饰自己的犯罪行为他还杀害了房东的那个无辜可怜的妹妹,这是他良心上不安的源头。

鲁迅说过,悲剧就是把有意义的东西撕毁给人看。

《罪与罚》读书笔记及感悟 (3篇)_简爱读书笔记

《罪与罚》读书笔记及感悟 (3篇)_简爱读书笔记

《罪与罚》读书笔记及感悟 (3篇)_简爱读书笔记读《罪与罚》是比较长的一本书,我分为三个阶段去读。

第一阶段是对主人公的情感认识,第二阶段是对事件的开始和发展的理解和推进,第三阶段是最终结局和故事的反思。

以下是我的读书笔记及感悟。

阶段一:对主人公的情感认识看到拉斯科尔尼科夫这个主人公,我不太能理解他的心理。

他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在一开始,我认为他可能是一个被压迫和孤独的人,为了生计不得不去杀人,但随着故事的展开,我对他的认识不断加深。

拉斯科尔尼科夫是一个内心矛盾的人,他既想要做一个善良的人,又有强烈的报复欲望。

他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情是违反伦理道德的,但他又觉得自己是为了正义而行动。

这让我想起了人性复杂性,一个人并非只有单一的面孔,而是有多种不同的情感交织在一起。

阶段二:对事件的发展理解和推进故事的场景是在19世纪的俄国,社会矛盾激烈,贫富分化严重。

拉斯科尔尼科夫制定了计划,去杀一个拥有钱财的女人和她的妹妹。

他想用这些钱去救助穷人,但他的计划满是漏洞,最终被警方抓住。

整个事件的发展不仅反映了一个人的思想和心理变化,还验证了人性的弱点,即贪欲、自私和善恶之间的冲突。

人们常常会认为自己所做的事情是为了追求更大的价值,但却忽视了道德准则和法律法规的限制,导致了最终灾难性的后果。

阶段三:最终结局和故事反思最终结局是拉斯科尔尼科夫的自我拷问和内心痛苦的剖析。

他坦白了自己所做的事情,承认了自己的罪行,也开始思考自己的出路。

这种坦白和反思,是一个人成长和改变的必要条件。

拉斯科尔尼科夫不再是一个徘徊在自我为中心的人,而是一个善良、真诚和坚定的人。

同时,这个结局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层次的思考,人们不能只顾及眼前的利益和自我情感,而应该树立社会责任意识,时刻尊重他人以及社会的规则和准则。

总的来说,《罪与罚》是一本充满思考性和启示性的小说。

它通过一件事件的展开,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道德约束的重要性、反思和改变的必要性。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像拉斯科尔尼科夫一样,坦诚地观察自己的内心,认真对待自己的生命和选择,尊重他人和社会,成为一个真实而有价值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要杀人,拉斯科利尼科夫?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主要讲述的是穷大学生拉斯科利尼科夫杀了一个恶毒的老太婆和她的妹妹的故事。

那个老太婆在他的眼里只是一只虱子,放高利贷,典当盘剥,吸人血汗,冷酷自私,待人刻薄,他觉得杀死这样的人无疑是对人类的一大贡献;而妹妹是不巧,在这位二十三岁的年轻大学生杀死老太婆的时候鬼使神差地撞上了凶时辰,于是老太婆的妹妹在被吓傻的情况下也顺带给杀了。

杀了人的拉斯科利尼科夫因为恐惧发高烧、说胡话、昏昏沉沉、极易发怒,在朋友拉祖米欣的眼里跟疯子没有什么两样。

幸好,他成功逃脱了,隐藏了赃物,有了替死鬼,他以为可以混过去的。

可是警官波尔菲里已经怀疑上了他,虽然对他的整个人很敬重;特别是他心里承受不住压力的时候把他杀人的秘密全告诉了一个妓女——他同情的喜爱的索尼娅。

因为这个妓女是那样的善良,善良到用自己的屈辱换来的钱养活父亲、继母还有三个更小的弟妹,过着让人不忍的辛酸凄惨的日子。

当然拉斯科利尼科夫也在她最绝望的时候慷慨给予过帮助,在受到曾经是她妹妹的未婚夫的栽赃的时候又以他的正直和聪明剥开了那个恶棍的面纱,给了这位少女以清白之身,从而赢得了这位少女的真爱,以至在拉斯科利尼科夫认罪判刑之后一个人跟着他到西伯利亚去,照顾他。

不幸的是当他把杀人的过程告诉这位妓女的时候,被那个想得到他妹妹的地主恶棍偷听去了,而这成为要挟她的妹妹的手段,而拉斯科利尼科夫的妹妹是那么的爱她的弟弟,可以这样说,拉斯科利尼科
夫的母亲和妹妹的全部的希望都放在他的身上,为了他,她们会什么事也做得出的;同样,为了她们,他同样会杀了那个知道他杀人秘密并且以此幻想阴谋得逞的地主恶棍的。

为什么要杀死老太婆?因为贫穷?有一点点吧。

因为家里的生活费曾经全靠妹妹一个人做家庭老师,可是房东,也就是那个想得到她的地主恶棍以卑劣的手段拨了她一身脏水,妹妹不得不辞去的工作,然后家里的日子可想而知是多么的艰难。

以至有段时间不能给他寄来生活费了,他只能靠典当或欠债来度日,要不真的会和妓女索尼娅一样了,过那种提心吊胆,随时陷入绝境的日子了。

他已经不再读书了,整天睡觉,郁郁寡欢,心情沮丧,时而激动,时而狂傲,时而猜疑,时而慌乱。

他时常一个人在大街上乱撞,如游神一般,如走尸一样。

而这与有思想、志向高,人又聪明,本身以拿破仑这样的超人自许的大学生的理想生活相距多么遥远,现实就是这样却逼得他、他的家人走投无路,前路漆黑一片。

可是如果是为了钱,为什么在他抢得了那个老太婆的钱袋之后连看一眼里面多少钱也没有呢?而且在帮助索尼娅和她继母的时候毫不犹豫地将母亲好不容易用自己的养老金做抵押才贷来二十几卢布的钱全给了她们?他太善良了,也太正直了,他仅仅会因为贫穷而杀人,事实上这是不符合逻辑的。

要不,为什么杀人,是那一次一个军官和一个大学生的对话直接诱发了他?
“一方面是一个毫无用处、毫无价值、愚蠢凶恶的老太婆,谁也
不需要她;另一方面,一些新生力量,由于得不到帮助以致陷入绝境,这样的人成千上万,到处都是,杀了她拿了她的钱散给大家,成千上万的人也许能走上正路,几千个家庭也许会免除了贫困、离散、死亡、堕落,不至于送进性病医院……”
这两个人的对话简直说出了拉斯科利尼科夫内心深处最贴切的想法,于是他决定凭他的聪明应该像抹去蜘蛛网一样去杀死老太婆,然后去读完大学,干他影响人类的更多的有益的大事。

只是未成想到,事情不是他想象的那么简单。

麻烦的事接踵出现,他的情绪也一次次失控,心理乱绪如麻。

在是否自首的时候,他内心也经历了太长的时间的纠结。

他选择哪一条路走呢?是走索尼娅那条基督教徒赎罪之路呢,还是继续走自己认为正确的路,哪怕最终走上不归路呢?最终他听从索尼娅的话,当然那也是没有第二条路可走的情况下。

虽然他在狱中还是没有承认自己杀了那个老太婆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为什么杀死老太婆?俄国彼得堡地区是怎样的一个环境啊?肮脏不堪、酒鬼不少、到处遇到赌徒、淫棍,贫困的人太多,年轻人也找不到出路,正直善良的人被逼到生死边缘,一个让人绝望的所在,一个那么容易产生罪恶的地方,怎么不可能产生随意杀人这样的残暴事件呢?
2016年2月25日星期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