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2综合测试题
人教版导与练高一地理必修二检测试题

第四章检测试题(时间:60 分钟总分:110 分)测控导航一、选择题(每小题 2.5 分,共 50 分,每小题有一种对的选项)宝ft钢铁联合公司是我国 20 世纪70~80 年代建设的大型当代化钢铁公司。
据此回答 1~2 题:1.下列符合宝钢区位指向的是( )A.燃料→原料→市场B.原料→燃料←市场C.原料→燃料→市场D.原料→市场←燃料2.上述布局格式重要依赖于( )A.海洋运输的发展B.铁矿石品位规定下降C.市场需求的增大D.技术管理当代化解析:1.D 2.A 宝ft钢铁厂的主导区位因素是市场和交通。
原料和燃料都需从外地输入,特别是铁矿石的运输得益于便捷的海运条件。
如图为五种类型产业区位选择模式示意图。
读图,回答 3~4 题:3.服装加工业与图中所示类型相符的是( )A.①B.②C.③D.④4.②类工厂适宜布局在( )A.靠近原料产地B.靠近消费市场C.劳动力丰富的地方D.靠近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解析:3.C 4.D 第 3 题,读图可知,①类工厂是原料导向型,②类工厂是技术导向型,③类工厂是劳动力导向型,④类工厂是市场导向型,⑤类工厂是动力导向型。
服装加工业属劳动力导向型,与③相符。
第 4 题,结合上题,②类工厂是技术导向型,应靠近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环境优美的地方。
D 项符合条件。
动漫产业是指以“创意”为核心,以动画、漫画为体现形式,包含动漫图书、报刊、电影、电视、音像制品、舞台剧和基于当代传输技术手段的动漫新品种等动漫直接产品的开发、生产、出版、播出、表演和销售,以及与动漫形象有关的服装、玩具、电子游戏等衍生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的产业。
据此回答 5~6 题:5.动漫产业属于产业。
( )A.劳动力导向型B.技术导向型C.原料导向型D.市场导向型6.现阶段,下列地区比较适宜发展动漫产业的是( )A.长江三角洲B.东北平原C.塔里木盆地D.云贵高原解析:5.B 6.A 读材料可知,动漫产业属于技术导向型产业,因此适宜布局在技术水平高的地区。
高一地理必修二试卷

高一地理必修二试卷
高一地理必修二试卷指的是针对高中一年级地理学科必修二课程所编制的一份试卷,用于检测学生对该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和理解深度。
这份试卷通常会涵盖该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和技能要求,通过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等多种题型来全面评估学生的地理学科能力。
高一地理必修二试卷示例如下: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地球自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
B. 地球自转的周期是24小时,即一天
C. 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D. 地球自转的速度是均匀不变的
2.下列关于气候影响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大气环流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之一
B. 不同地区的海陆分布对气候影响很大
C. 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只在沿海地区明显
D.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表现在温度和降水两个方面
二、填空题:
1.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位于__河流域,被称为“地球之肺”。
2.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气候差异主要是由于__因素造成的。
三、判断题:
1.气候是一个地区长期平均的天气状况,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
2.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温度方面,对降水影响较小。
()
总结来说,高一地理必修二试卷是一份针对高中一年级地理学科必修二课程的考试试卷,通过多种题型来检测学生对该课程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理解深度。
高一地理必修2综合试题

高一地理必修2综合试题姓名: 得分:一. 单项选择题(共分)1. 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共有12.95亿人,图中“*”表示人口年龄构成状况,其中0—14岁人口的比重约是()A. 78%B. 23%C. 87%D. 38%2. 与10年前相比,我国人口中0—14岁人口比重下降了4.8%,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1.39%,而总人口增加了近1.3亿。
因此,新世纪人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A. 控制人口流动B. 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C. 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势头D. 适度提高少年儿童人口比重3. 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A. 资源状况B. 科技水平C. 人口素质D. 消费水平4. 我国人口承载量最高应控制在()A. 60亿左右B. 20亿左右C. 16亿左右D. 12亿左右三峡工程于1994年正式开工,2003年开始通航发电, 2009年全部竣工。
到2009年三峡工程完工时,库区移民人口将突破113万。
根据材料完成5—7题。
5、影响库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原因B、交通发展C、国家政策D、文化传统6、对库区人口迁移方向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第三产业向第一产业转移B、由农村向城镇迁移C、由城镇向城市迁移D、由农村向农村迁移7、这种人口频繁地迁移现象,在我国最早开始于:( )A、秦汉时期B、“安史之乱”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8. 1999年10月12日被联合国定为()A. 50亿人口日B. 60亿人口日C. 70亿人口日D. 80亿人口日9.人口增长模式决定于( )A. 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总数B. 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社会生产力C. 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D. 人口出生率、社会生产力、人口总数10.大宗笨重的货物远距离运输时,通常采用()A.水运或铁路运输B.公路或铁路运输C.航空或铁路运输D.水运或公路运输11.现在有些城市实行“公交优先”的原则,其目的是()A.扶持国有企业,突出“以公有制为主”B.改善城市交通拥挤状况C.抑制私人出租车D.让公共汽车(电车)等多挣点钱12.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中,现在的主导因素往往是()A.地形B.气候C.经济D.水文13.从伦敦开往上海的货轮,最便捷的航线主要经过()A.巴拿马运河、马六甲海峡B.苏伊士运河,马六甲海峡C.好望角、直布罗陀海峡D.马六甲海峡、好望角14.我国南方内河航运发达的原因是()①我国南方河流比北方多②南方大多处于湿润地区,降水丰沛,河流水量大③南方大多数地处热带、亚热带、河流常年不冻④南方河流流向便于地区联系A.①②③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15.上海宝山钢铁厂从国外进口铁矿石,其原因是()A.我国铁矿资源贫乏B.我国的铁矿主要分布在西部,受运输能力的限制不能满足需要C.我国的铁矿品位低,不能用于炼钢D.海运便利,效益好16.城市布局呈现“星状”,是属于()A.星形美观B.星状形态便于城市规划C.交通运输的发展导致的D.星形布局可以减轻城区污染17.呼吸系统疾病是城市交警的常见疾病,最可能的原因是()A.长期大声指挥交通,声带受损B.受到大量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的伤害C.工作时间过长,体质下降D.受酸雨、酸雾影响18.世界石油运输量最大的航线经过()A.马六甲海峡B.曼德海峡C.霍尔木兹海峡D.英吉利海峡19. 在闽南三角地带拟建一个化工厂,请在下面四幅图中挑选一个合理的布局方案20.下列工业部门和工业类型搭配正确的是()A.采掘工业——资源密集型B.纺织工业——资金密集型C.电子装配——技术密集型D.集成电路——劳动密集型21.为减少运费,最需要接近市场的是()A.制糖厂 B.造船厂 C.瓶装饮料厂 D.高级时装厂22.鞍钢与宝钢在区位上最显著的不同是()A.鞍钢接近消费市场B.鞍钢接近原料、燃料C.鞍钢水陆交通便利D.鞍钢技术力量雄厚23.跨国公司在全球寻找最优区位,其最终目的是()A.充分利用各地资源B.实现经营全球化C.使产品接近消费地D.降低成本、提高利润24.下影响工业区位的社会经济因素的是()A.原料、动力、土地、水源 B.劳力、政府、土地、水源C.劳力、政府、土地、原料 D.劳力、政府、市场、交通25.下列各组工业部门属传统工业的是()A.钢铁、纺织、电子、食品、电力 B.石油、化学、汽车、激光、煤炭C.航天、机械、飞机、船舶、石油 D.纺织、煤炭、钢铁、机械、化工26.关于鲁尔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被称为“法国工业的心脏”B.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C.西欧发达的农业为它提供了广阔市场 D.鲁尔区的传统工业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开始衰落27. 北京中关村高技术产业区主要考虑的因素是A. 高技术人才密集B.交通便利C. 空气清新、环境优美D. 工业基础雄厚28.下列工业企业中不能布局在河流下游的是()A.印染厂、皮革厂B.印染厂、造纸厂C.自来水厂、啤酒厂D.电镀厂、造纸厂29.下列工业企业中可以布局在居民区内的是()A.化工厂、棉纺厂、钢铁厂B.服装厂、电子配件、制伞厂C.炼油厂、酿造厂、电子装配厂D.造纸厂、啤酒厂、自来水厂30.下列国家中属于太平洋沿岸的乳畜产品供应国的是()A.新西兰B.中国C.荷兰D.丹麦31.影响乳畜业发展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是()A.市场和饲料供应B.市场和机械化C.气候和交通条件D.劳动力和食物习惯32.下列有关西欧乳畜农场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农场规模以大型为主②农场主要为家庭经营③农场生产机械化程度不高④农场一般用篱笆隔成许多围场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3.我国松嫩平原种植甜菜,而珠江三角洲种植甘蔗,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地形因素B.气候因素C.市场因素D.政策因素34.我国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生产最重要的限制条件是( )A.土地资源不足B.化肥、农药不足35. 在A、B、C、D四处发展小麦、乳牛、水果、花卉生产与字母顺序相对应的是A. 水果、乳牛、小麦、花卉B. 花卉、乳牛、小麦、水果C. 乳牛、花卉、水果、小麦D. 花卉、水果、小麦、乳牛36.影响下列四个地区农业区位选择的一组主导因素,依次是()①新疆的长绒棉生产②江淮地区形成商品粮基地③江南丘陵盛产茶叶④黄土高原一些地区梯田广布A.气候、土壤、地形、政策B.气候、政策、土壤、地形C.政策、地形、气候、市场D.土壤、地形、市场、气候37.世界水稻生产绝大部分分布在()A.亚洲东部、南部和东南部 B.非洲的埃及和尼日利亚C.欧洲的西班牙和意大利 D.拉丁美洲的古巴和委内瑞拉38.世界大牧场经营的杰出代表是()A.东南亚热带雨林区 B.美国的西部大草原C.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D.中国的内蒙古高原39.衡量一个国家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的指标是:()A.城市人口数量B.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C.城市用地规模D.大城市、特大城市的数量40.城市化是指:()A.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B.小城镇转变大城市的过程C.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D.由分散的城镇到形成城市群、城市带的过程41.考虑盛行风向对城市环境质量的影响,城市比较合理的布局是:()(→表示盛行风向:①为居民区;②为污染严重的工厂;③为绿化带;④代表污染较轻的工厂)。
【成才之路】2022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第3章综合测试题 Word版含答案

第三章综合测试题本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小题)云南凭借自身的优势条件和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西部大开发时机,已渐渐进展为我国花卉产业带。
2022年云南花卉种植面积近70万亩,总产值超过300亿元。
据此完成第1~2题。
1.云南进展花卉产业的优越自然条件是()A.气候B.地形C.土壤D.生物多样性2.与世界主要花卉生产国相比,云南进展花卉产业的人文优势是()A.劳动力B.科技C.交通D.市场【答案】 1.A 2.A【解析】第1题,云南所处地区,气候条件好,特殊是昆明,四季如春,适宜花卉的生长。
第2题,与世界主要花卉生产国相比,云南经济较为落后,人口多,故劳动力丰富价廉是其进展的人文因素优势。
科技水平低,交通不便,国内、国际市场相对狭小是其劣势。
3.2022年,宁夏枸杞产量达15万吨,占全国的60%。
依据枸杞产量与气候条件的关系,可把宁夏划为枸杞的适宜、次适宜和不适宜种植区,从而为枸杞种植的合理布局供应了参考依据。
宁夏枸杞的适宜种植区区分于不适宜、次适宜区的突出区位是()A.热量条件B.降水条件C.光照条件D.水源条件【答案】 D【解析】由图可知,适宜种植区位于宁夏平原黄河灌区,水源条件优于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
读“我国某地农业结构调整示意图”,完成第4~6题。
4.下列属于甲图农业地域类型特点的是()A.机械化水平高B.商品率高C.科技水平高D.单产高,劳动生产率低5.在乙图中的①②③④四处布局大棚蔬菜、有机茶、花卉和饲料作物,下列支协作理的是()A.①大棚蔬菜②有机茶③饲料作物④花卉B.①有机茶②花卉③大棚蔬菜④饲料作物C.①饲料作物②大棚蔬菜③有机茶④花卉D.①花卉②饲料作物③有机茶④大棚蔬菜6.该地农业结构发生变化的缘由不行能是()A.区域城市化水平的提高B.交通的进展C.技术水平的提高D.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答案】 4.D 5.C 6.D【解析】图甲所示地区以水稻种植为主,机械化和科技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低。
【成才之路】2022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第6章综合测试题 Word版含答案

第六章综合测试题本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小题)读“人类各进展阶段的人均每日能源消耗(包括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统计图”,完成第1~2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前四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矿物能源B.后三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生物能源C.人类在各进展阶段都消耗一种类型的能源D.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能源消耗不断增长2.人类各进展阶段能源利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正确的叙述是()A.原始社会人类科用的能源虽然较少,但对环境影响较大B.农业社会能源的开发利用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C.工业社会大量使用能源带来严峻的环境污染,但生态问题得到缓解D.现代社会崇尚美国的能源消费方式,能源利用率高,环境问题得到解决【答案】 1.D 2.B【解析】第1题,前四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生物能源,后三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矿物能源。
各进展阶段并不只消耗一种类型的能源。
由图可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能源消耗不断增长。
第2题,原始社会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农业社会人类消耗的主要是生物能源,其开发利用过程中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
工业社会生态问题最为突出。
现代社会环境问题有所缓解,但尚未得到解决。
能源资源是人类生产活动得以进行的动力。
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表示的是某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这种能源消费结构易引发的环境问题是()①大气污染加剧②土壤肥力下降③土壤污染严峻④水污染严峻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4.“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进展模式。
与传统经济模式相比,低碳经济所提倡的是()①提高能源利用率②开发清洁能源③禁止碳的排放④追求绿色GDP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 3.A 4.C【解析】第3题,该地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秸秆和薪柴的比重过大,这一方面会造成严峻的大气污染,另一方面,影响农作物秸秆还田,从而影响土壤的肥力。
高一地理必修二试题及答案

高一地理必修二试题及答案1.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是(B)②,最可能属于发展中国家的是(A)①。
2.目前与甲国1890~1920年人口增长模式相同的国是(D)中国,乙国1970年以后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政府人口调控政策力度大。
由图可作出的正确判断是(D)甲国人口模式已经进入现代型。
3.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口红利”期提前到来的主要原因是(C)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不符合我国的人口结构特点的是(D)城乡人口比重基本持平。
4.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该城市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A)美国。
5.图中四个地区人口增长速度最快和最慢的分别是(D)。
10.D。
科威特、索马里、葡萄牙、德国这四个国家都有较低的人口数量和较高的国民生产总值,符合人口少而富裕的特征。
11.C。
美国东北地区是人口密集的地区,同时也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因此最有可能是人口变化较大的地区。
12.D。
数量富裕型消费水平所对应的人口数量与我国环境人口容量最为接近,因此选D。
13.B。
表中②③④数值的差异与人口消费水平呈负相关,即消费水平越高,合理人口容量越小。
14.C。
环境承载力是人口容量的上限,因此a<c<b。
15.D。
绿化带可以减少污染,符合城市规划的目标。
16.B。
II曲线是由A至B沿公路地租变化的曲线。
17.C。
甲对应商业区,乙对应工业区,丙对应住宅区,符合城市规划的常规布局。
18.C。
住宅功能区可拓展到三环路。
19.C。
城区用地紧张、环境污染等因素导致工业部门向郊区迁移。
同时,为缓解城区环境污染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选项C符合题意。
高一地理必修2月考试题(第一单元,第二单元)

高一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班级姓名一、单项选择题读人口结构图,回答1~3题。
250510152030百万农村人口城市人口1、此图说明了该地区A.城市化水平很高B.城市人口为2500万C.大约10%的人口住在郊区 D.人口密度大2、此城乡人口结构状况,比较符合下列哪个国家:A.巴西 B.印度 C.英国 D.美国3、形成该国家这种城乡人口结构的根本原因是:A.受国家政策的影响B.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C.农村人口大量过剩,进入城市而造成的 D.城市的地理位置优越4.关于“现代人口增长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A.具有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特征B.世代更替快C.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D.是第二次生产力大发展的结果5.在人口增长模式中,具有低死亡率的是①原始人口增长模式②传统人口增长模式③过渡人口增长模式④现代人口增长模式A.①②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6.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大②科技越发达,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小③消费水平越低,人均所需资源越少,环境人口容量越小④社会分配制度等因素,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也有影响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7.20世纪80年代,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的设立,导致大量人口迁入,其主要原因是A.深圳、珠海经济条件的改善B.深圳、珠海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C.深圳、珠海交通和通讯的发展D.深圳、珠海自然条件的改变8.20世纪末,大批卢旺达难民向国外迁移,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国家政策B.部族战争C.自然灾害D.开发资源9.近年来,我国派往海外留学生,学成不归国现象严重,这一现象对我国而言A.可以缓解就业压力B.可以减轻人口压力C.造成人才流失D.有利于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右图为相等的四城市某年人口变动资料,据图回答下面问题。
10.这四个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按由低到高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③②④B.②④①③C.③④②① D.②③①④11.四个城市中人口机械增长最多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读下列材料,完成12~14题:辽宁在清王朝时是地广人稀的地区,由于是清王朝的发祥地之一,按大清律制禁止大规模地开垦,清王朝覆灭之后短短百年时间,辽宁成为全国人口超过百万的特大城市最多的地区。
高一年级地理必修二第1、2、3、4、5、6章练习题+答案(人教版)

地理,必修二,1~6章高一年级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二章综合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在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过程中,首先开始转变的是A.出生率B.死亡率C.生育率D.自然增长率 2.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A .国际间人口迁移B .由农村到城市C .由城市到农村 D. 由城市到城市 3.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由小到大的排序正确的是A .原始社会—农业时期一现代社会一工业时期B .农业时期一原始农业一工业社会一现代社会C .工业时期一原始社会—农业时期一现代社会D .原始社会—农业时期一工业时期一现代社会 4.进入新世纪,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主要对策是:A .继续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B .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的趋势C .提高西部人口自然增长率D .保持目前的城市人口比重下图为某国1790——2000年城市和乡村人口数量变化情况,据此回答5~6题。
5.1900——2000年该国城市化水平A .基本不变B .持续上升C .波动下降D .持续下降 6.该国最有可能是A .新加坡B .印度C .中国D .美国 7.城市最基本的功能用地是A.商业区用地B.工业区用地C.住宅区用地D.绿化用地 8.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最大的是A . 商业区B .工业区C .住宅区D .郊区 9.目前世界城市化的特点A 、欧洲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于亚洲国家B 、北美国家城市化进程比拉美国家快C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比发达国家慢D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于发达国家图5是甲一戊5个国家三次产业就业人口结构的等边三角形图。
据图回答10-11题。
10.城市化程度最低的国家是A .甲B .乙C .丙D .丁 11.经济结构已进入后工业化阶段的国家是 A .丁 B .乙 C .丙 D .戊按联合国标准,如一地区≥60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10%或≥65岁的人口达7%,则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
上图(右)为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瑞典五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综合测试题本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小题)下图为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利用所在城市人口资料绘制的人口金字塔图。
读图回答1~2题。
1.2010年,该市0~4岁女性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约为() A.3%B.6%C.6.2%D.3.2%2.该城市近三十年来人口结构变化产生的影响是()A.青壮年养育子女的负担逐渐加重B.生育率逐渐增加C.该城市逐渐迈向老龄化社会D.青壮年男子逐渐外移【答案】 1.A 2.C【解析】第1题,解题关键是读懂坐标图。
第2题,近三十年来该城市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出生率低,少年儿童比重小,青壮年人口比重大。
深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城市,成立经济特区以来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读深圳户籍人口来源地分布图,完成3~5题。
3.深圳户籍人口来源地中,排在第二圈层的省级行政区,除重庆、四川、海南外还有()①吉林、安徽②广西、湖南③湖南、贵州④江西、福建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4.深圳户籍人口中,来自四川的人较多的主要原因是()①四川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多②四川整体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③政府安排外迁人口多④生态移民较多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5.大规模的人口迁移()①减慢了人口老龄化进程②加强了迁入区和迁出区的联系,缩小地区经济差异③调节了地区间人才的余缺④缓解了交通运输压力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 3.D 4.A 5.B【解析】第3题,结合图示内容即可作答。
第4题,四川作为一个人口密度大、自然资源相对缺乏、整体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大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比较利益的推拉作用下,四川成为人口迁移流动大潮中的领头羊,流动规模不断扩大。
第5题,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加强了迁入区和迁出区的联系,调节了地区间人才的余缺,缩小了地区间经济差异。
读“四国某年人口变动图”,回答6~8题。
6.根据图中数据判断,人口增长属于原始型的国家是()A.甲B.乙C.丙D.丁7.下列关于乙国可能存在的主要人口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增长快,人均资源占有量减少B.人口增长快,加大环境人口容量C.人口增长缓慢,城市化进程明显减慢D.人口增长缓慢,出现了劳动力不足的情况8.在四个国家中,最可能体现芬兰目前的人口增长模式的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 6.A7.A8.D【解析】第6题,读图可知,甲国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高、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为“高高低”的模式,属于原始型。
第7题,乙国人口增长属于传统型,人口增长速度过快,给资源、环境等带来了沉重的压力。
第8题,图中四国,丁国人口增长属于现代型,即符合芬兰目前的人口增长模式。
读某发达国家四城市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示意图(如下图),回答9~10题。
9.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受人口迁移影响明显的一组城市是()A.abc B.acd C.abd D.bcd10.据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判断,文化教育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的是()A.a B.b C.c D.d【答案】9.C10.B【解析】本组题综合考查了人口迁移的相关知识。
第9题,可用排除法进行选择,四幅示意图中只有c图年龄、性别结构较为合理,说明受人口迁移影响较小,排除c图,所以选C项。
第10题,b图中处于受教育年龄段的人口所占比重较大,说明文化教育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
(2011·四川)下图为我国西部某省人口数据统计图。
近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左右。
据此回答11~12题。
11.关于该省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目前出生率低、死亡率低B.人口密度十年来大幅减小C.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依靠人口自然增长D.城市人口数量十年来增长50%以上12.该省十年来常住人口(指实际居住在当地半年以上的人口)数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A.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B.水利工程移民增多C.省级行政区域缩小D.劳务输出数量增加【答案】11.A12.D【解析】由图中数据分析,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均较低;常住人口减少,主要原因是西部经济相对落后,部分人口向东部迁出。
城市人口比重上升,但计算可知增长幅度低于50%。
(2012·广州高一质检)读中国劳动适龄人口(15~64岁)比重预测图,回答13~14题。
13.对2010年后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下降趋势的预测是基于() A.国家较早实施计划生育B.国际劳工会大量输出C.人口死亡率显著下降D.人口自然增长率略有增长14.中国劳动适龄人口比重的下降()A.有助于解决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B.短期内会导致中国劳动力不足C.短期内会导致国外劳动力的大量输入D.长远看会缓解中国就业压力【答案】13.A14.D【解析】本题组以人口结构中劳动适龄人口的变化图考查人口增长过程中的现象与成因。
第13题,从图中可知2010年后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下降,这与我国较早实施计划生育有关。
第14题,这会使当前我国面临的就业压力得到缓解,长远看会形成劳动力不足、社会负担过重等其他后果,短期内不会出现这种现象。
读世界人口容量测算表,完成15~16题。
是()A.社会因素B.自然因素C.经济因素D.技术因素16.据表格判断,下列气候区远没有达到合理人口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是()A.亚热带季风气候区B.地中海气候区C.温带海洋性气候区D.热带雨林气候区【答案】15.B16.D【解析】第15题,表格反映了气候与人口合理容量、合理人口密度的关系。
第16题,一般在进行人口容量测算时主要依据一两种重要的资源状况进行。
热带雨林气候区森林茂密、气候湿热,交通不便,人口稀少、从表格中可知热带雨林气候区的人口合理容量为28.0亿,合理人口密度为200人/平方千米,而热带雨林气候区现在还没有达到这两个值。
(2012·靖江学业水平模拟)读某国总人口和外来移民的年龄结构图,回答17~18题。
17.由图中数据可知该国()A.男女比例不平衡B.外来移民人口超过本国人口C.老年人口超过青年人口D.移民缓解了人口老龄化问题18.影响该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A.人口老龄化B.婚姻家庭C.政治因素D.经济因素【答案】17.D18.D【解析】第17题,读图可知,在外来移民人口中,占比例最高的是20~50岁的青壮年,其次是20岁以下的青少年,占比重最低的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所以外来移民可以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
第18题,外来移民人口中,比重最大的集中在20~50岁,属于劳动人口,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的影响。
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总数由2009的67亿上升到70亿。
结合下图分析回答19~20题。
19.全球人口在2年间将增加3亿人,这些增加的人口主要分布在()A.东半球各国B.西半球各国C.欠发达地区D.发达地区【答案】 C【解析】从统计图表中可知,发展中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高,特别是非洲、拉丁美洲、亚洲。
20.下列国家中,人口机械增长率较大的国家是()A.中国、日本B.科威特、德国C.尼日利亚、墨西哥D.埃及、印度尼西亚【答案】 B【解析】科威特是石油输出国,外来劳务工人多;德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增长,故政府采取一些措施,鼓励吸引高素质人才移民德国。
图甲为某个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发展时期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变动示意图,图乙是人口年龄构成示意图。
读图回答21~22题。
21.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该国人口的年龄构成大体与乙图的________相似()A.①B.②C.③D.④22.根据甲图所示的人口变化趋势,判断今后该国人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A.鼓励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迁移B.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势头C.继续保持较低的人口生育水平D.减少劳务输出人员的数量【答案】21.B22.C【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人口统计图的阅读分析能力及对人口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从题中可获取以下信息:①甲图中反映的是该国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人口变动状况及将来的变化趋势;②该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持续下降,目前已达较低水平;③乙图中提供了四种人口年龄构成状况。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依据甲图的人口变动准确断定该国目前的人口增长模式。
右图中人口迁移率指人口迁移数量与总人口的比值,正值为迁入。
读图分析回答23~25题。
23.图中四个地区人口增长速度最快和最慢的分别是()A.A、C B.B、DC.C、D D.A、D24.如果A、B、C、D各代表一个国家,则分别对应下面四组国家中最可能的是()A.埃塞俄比亚、沙特阿拉伯、德国、日本B.美国、德国、阿根廷、埃及C.日本、中国、越南、匈牙利D.科威特、索马里、葡萄牙、德国25.最有可能是美国东北地区人口变化的是()A.A B.B C.C D.D【答案】23.D24.D25.C【解析】第23题,人口迁移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两者之和数值最大和最小的地区人口增长最快和最慢。
第24题,根据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特点和迁移特征来判断。
第25题,美国东北部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但多年来人口迁移率为负值。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综合题(共50分)26.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0分)(1)从图甲中可以看出,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的时间在缩短,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图甲中分析,人口的增长主要集中在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发达地区人口增长缓慢的原因是什么?(4)结合图乙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各大洲人口增长状况,确定大洲和地区的名称:A__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答案】(1)人口总量越来越大(2)不发达地区政治独立,经济发展,医疗卫生水平的进步,死亡率下降,但文化教育不发达(3)经济、文化、教育发达。
(4)欧洲非洲拉丁美洲北美【解析】第(1)题,从图中明显看出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的时间在缩短,这主要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惯性起作用。
第(2)(3)题,经济、教育、医疗等原因是造成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口增长差异的主要原因。
第(4)题,要结合各大洲和地区人口总数和人口增长状况判读。
27.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10分)材料一美国人口增加和人口平均寿命图。
材料二美国部分地区人口分布图。
材料三美国人口来源比例图。
(1)根据材料,简要概括美国人口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