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2020高考二轮复习:5生态题模块—高考考试试题分析
2020年高考全国卷生物试题评析及建议

2020年高考全国卷生物试题评析及建议
2020年高考尘埃落定,带着考前各种猜想,庐山全貌已现。
今年高考全国卷生物试题遵循高考评价体系理念,全面贯彻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通过核心价值引领,突显对核心知识和关键能力的考查,测评考生学科素养发展水平,体现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基本要求。
试题特点
01关注生命健康,落实社会责任
三套全国卷均有1道试题关注新冠疫情,要求考生应用生物学知识进行科学认识和防治新冠,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Ⅱ卷第38题以植树造林、“无废弃物农业”、污水净化为情境,要求运用生态工程原理进行生态修复,提倡生态文明建设实践。
02联系生活实践,考查生命观念
Ⅱ卷第31题以人的剧烈奔跑运动时机体生理变化为情境,。
2020年高三生物第二次联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年高三生物第二次联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某河流中五年前引进了一种外来植物(甲)。
跟踪调查发现,五年来,该河流中甲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增加,土著食草鱼类和水草的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减少。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五年来该河流中甲种群的种内竞争不断增强B. 甲的引进并不能改变该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C. 大量投放土著食草鱼类可有效地控制甲的蔓延D. 该河流中所有的生物和底泥共同组成河流生态系统2. 下列关于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蛋白质的结构具有多样性,其根本原因只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同B.在干旱环境中,植物细胞中自由水/结合水的值会下降C.农作物在缺乏Mg、N和P等矿质元素的土壤中生存,其光合速率会下降D.脂肪和淀粉的组成元素相同,等质量的脂肪要比淀粉储存的能量多3. 如图是微生物平板划线示意图,划线的顺序为1234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操作前要将接种环用酒精消毒B. 划线操作须在火焰上方进行C. 只有在5 区才可以得到所需菌落D. 在12345 区域中划线前后都要对接种环灭菌4. 鸡蛋营养丰富,能为人体提供P、Zn、Fe、胆固醇和优质蛋白。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P、Zn、Fe是组成人体细胞的微量元素B. 胆固醇在人体内可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C. 鸡蛋蛋白提供的氨基酸都是人体细胞不能合成的D. 熟鸡蛋易消化的原因是蛋白质在加热过程中肽键会断裂5. 新生儿小肠上皮细胞通过消耗能量A TP,可以直接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和半乳糖。
这两种物质分别被吸收到血液中的方式是()A. 主动运输、主动运输B. 胞吞、主动运输C. 主动运输、胞吞D. 被动运输、主动运输6. 下列有关动物细胞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分裂两次,染色体也复制两次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有同源染色体的配对联会、同源染色体分离等行为C.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D.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但细胞质基因主要来自母方7. 下列选项中与其他选项不属于同一种变异类型的是()A.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B.摩尔根实验室的红眼果蝇种群中出现了白眼雄果蝇C.纯合黄色圆粒豌豆与纯合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子二代中出现了4种表现型D.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在加入S型菌DNA的培养基中部分R型菌转化为S型菌8.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磷脂是所有细胞必不可少的脂质①所有细胞的组成成分中都有纤维素①人和动物皮下含量丰富的储能物质是脂肪①常被形容为“生命的燃料”的是葡萄糖A. ①①①B. ①①①①C. ①①D. ①①①9. 蚯蚓分解处理技术可实现固体废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
2020高考生物试题分析及答案

2020高考生物试题分析及答案2020年高考生物试题分析及答案【试题分析】一、选择题2020年高考生物试题的选择题部分涵盖了生物学的多个基础知识点,包括细胞结构、遗传与进化、生态学和生物技术等。
题目设计注重考查学生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填空题填空题部分要求学生对生物学的某些概念进行填空,考查学生对生物学术语的掌握程度和对生物学现象的描述能力。
三、简答题简答题部分要求学生对生物学的某些现象或问题给出简要的回答,考查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四、实验设计题实验设计题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生物学问题,设计实验方案,考查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五、论述题论述题部分要求学生对生物学的某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考查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科学表达能力。
【答案解析】一、选择题答案1. A2. B3. C4. D5. E(注:此处答案仅为示例,具体答案需根据实际题目确定)二、填空题答案1. 细胞膜2. 基因重组3. 光合作用4. 物种多样性5. 克隆技术(注:此处答案仅为示例,具体答案需根据实际题目确定)三、简答题答案1. 细胞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其过程包括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三个阶段。
2. 基因突变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之一,它可以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为自然选择提供多样性。
四、实验设计题答案1. 设计实验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照,可以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光照,实验组遮光,观察两组植物的生长情况。
五、论述题答案1.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至关重要。
保护生物多样性可以采取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离体保护等多种方式。
【结束语】2020年高考生物试题全面考查了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这次考试,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生物学知识,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0年高考全国2卷理综生物试题解析

2020全国2卷高考理综生物答案解析
1.新病毒(SARS-CoV-2)和肺炎双球菌均可引发肺炎,但二者的结构不同,新病毒是一种含有单链RNA的病毒。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新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属于被动运输
B.新病毒与肺炎双球菌均可利用自身的核糖体进行蛋白质合成
C.新病毒与肺炎双球菌二者遗传物质所含有的核苷酸是相同的
D.新病毒或肺炎双球菌的某些蛋白质可作为抗原引起机体免疫反应
新病毒是一种RNA病毒,不具细胞结构,主要由RNA和蛋白质构成;肺炎双球菌是一种细菌,属于原核生物。
【解析】A、新冠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方式为胞吞,A错误;
B、新冠病毒不具细胞结构,不含核糖体等细胞器,利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进行蛋白质的合成,
B错误;
C、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为DNA,二者的核苷酸不同,C错误;
D、抗原是指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病毒、细菌等病原体表面的蛋白质等。
2020高考全国二卷生物试题分析解析解读

2020高考全国二卷生物试题分析解析解读2020年高考生物试题围绕“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坚持稳中有进的风格特征,充分发挥生物学科育人功能。
第一部分:以现实情境为载体,落实立德树人。
全国Ⅱ卷生物试题1以为考查载体,重点考查了致病机理、其与肺炎双球菌遗传物质等方面的区别以及机体对其免疫应答等。
试题2考查自身免疫病实例,创设现实情境,设置问题,全面彰显高考育人功能。
第二部分:基于学科素养导向,着力关键能力考查。
全国Ⅱ卷生物试题5、6题分别考查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群落的演替和进化相关知识,呈现方式新颖,以考生知识获取能力为主要考查内容。
试题30(1)考查对实验条件补充,30题(2)(3)着重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试题37考查SDS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的作用等,考查实验操作和考生能力。
第三部分:理论联系生活,助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全国Ⅱ卷生物试题29、31题分别设置以大豆蛋白在人体内经过消化道中酶作用后形成小肽情境和人体剧烈奔跑运动时机体出现的生理变化情境为载体,突出应用性的考查。
试题38考查植树造林、无废弃物农业、污水净化等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措施中关于生态工程的相关问题,向考生传递保护环境的社会意识与建设生态文明的使命担当。
第四部分:主干知识考查突出,凸显生物学科特色。
今年的全国Ⅱ卷生物试题涉及了基础实验操作、高等植物细胞中染色体组概念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及应用等主干知识重点。
这些试题考查了学生对高中生物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为备战高考,学生需要树立大观念,设计大单元。
例如,今年的试题从到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过强引发疾病,都为“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大单元相关内容。
研究单元的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将知识、技能与素养建立联系,构成一个完整的研究故事,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迁移应用,也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生命观念。
近几年的高考生物试题注重学生的理解能力、实验探究能力、获取信息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考题更灵活。
2023届高三(生物)高中生物学二轮教学(精简版)

2、总结解决问题的规律和方法
✓ 总结问题的类型 解释取向的问题 结论取向的问题 批判与评价 论证与推理 开放性与创新性
✓ 抓住科学探究,突破遗传和实验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设计实验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密闭容器中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研究模型
l 鳙鱼捕食浮游浮动游物植,物浮游植物增鲢加鱼,调整了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
增加了链鱼的产量,使能量浮更游多动地物流向对人类有鳙益的鱼部。
二轮复习要解决的主要矛盾
知识层面
——巩固、深化、联系、迁移
能力层面
——信息获取(理解) ——问题解决(含实验能力、创新能力) ——书面表达(书写与)
方法层面
(4)养殖户乙为进一步优化鱼鸭混养的养殖模式,增养鳙鱼。鳙鱼主要 以浮游动物为食,而浮游动物主要以浮游植物和现成有机物碎屑为食。 综合分析,养殖户乙增养鳙鱼的优势有_____________(写出两点)。
l 鸭粪或饲料中的有机(物碎饲屑料可)被鸭浮游动物摄食,浮游动物被鳙鱼摄食,鳙
鱼可供人类食用,提高了人类对能量的利用率;
荔枝园 A B
种类(种) 个体数量(头) 害虫比例(%) 天敌比例(%)
523
103278
36.67
14.10
568
104118
40.86
20.40
(4)使用除草剂清除荔枝园A的杂草是为了避免杂草竞争土壤养分,但形 成了单层群落结构,使节肢动物物种多样性降低。试根据群落结构及种 间关系原理,设计一个生态荔枝园简单种植方案(要求:不用氮肥和除 草剂、少用杀虫剂,具有复层群落结构),并简要说明设计依据。
2、四层四翼与情境的关系
深化基础考查 加强教考衔接——2022年高考理科综合全国卷试题评析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中国考试》2022年第7期)
生物 2020年高考生物试题分析

2020年高考生物试题分析一、考点分布近三年全国卷生物试题考查内容分析《必修二遗传与进化》《必修三稳态与环境》《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必考内容:细胞代谢、遗传的基本规律、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高频考点:细胞的分子组成、细胞结构、遗传的分子基础、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种群与群落、微生物培养与应用➢选修1可能与必修结合,也可能选修1内跨专题综合可见,在近几年的高考命题中,始终遵循“核心考点连年考查,适当兼顾知识覆盖面”的原则。
二、试题分析1.考查方向体现核心素养考试说明中考核目标增加了一段关于考核要求的表述。
表明高考在能力要求上会更加注重素养考查及理论联系实际、会更加关注知识在日常生活、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高考生物命题中的核心素养,就是指从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四个方面来综合考查考生,引领了生物高考新方向。
生命观念是指对相关的生物学知识本身学习的同时,相应形成的观念认识,这里的生命观念,不是指知识本身,而是学习生物学知识或对生命特征进行解释后形成的抽象的观点,也是能理解或解释生物学相关问题现象的观念和思想方法。
如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等。
对于这方面的内容近年高考题已经有所涉及,在复习中应引起足够的关注。
科学思维体现在基于生物学事实和证据进行探讨、阐释或论证的过程,其中涉及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等方法。
作为高考题目,科学思维主要是以基于证据的阐释或论证的面孔出现,近几年的高考题已经对此进行了多次考查,而且势必会成为命题的重要方式。
据统计,2020 年全国卷Ⅰ生物试题中 4 次出现解释原因类的设问,2020 年全国卷Ⅰ生物试题中 5 次出现解释原因、原理、现象等类型的试题。
如 2020年全国卷Ⅰ第30题(题略)题中设问的解释原因部分,考查考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所提供的证据支持,来论证结论的正确或合理性。
这是在高考题的解题过程中,最能体现思维逻辑和论证严密性的展现形式,这也将继续成为高考题命题的特征,高考也将延续这种设问形式。
2020年高考生物全国卷分析

胞膜的主要成分(4)_____功能举例在缩手反射中参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参与豚鼠胰腺腹泡细胞分泌蛋白功能举例参与K+从土壤进入植物根细胞的过程(5)_____以填表的形式考察教材上的重要概念,地球人都知道,答案全部来源于教材。
30.(节选)农业生产中的一些栽培措施可以影响作物的生理活动,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达到增加产量等目的。
回答下列问题:(1)中耕是指作物生长期中,在植株之间去除杂草并进行松土的一项栽培措施,该栽培措施对作物的作用有_______(答出2点即可)。
(1)中耕松土问题:影响细胞呼吸的外界因素及其应用。
38.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为研制抗病毒A的单克隆抗体,某同学以小鼠甲为实验材料设计了以下实验流程。
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实验前必须给小鼠甲注射病毒A,该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
(2)写出以小鼠甲的脾脏为材料制备单细胞悬液的主要实验步骤:________。
(3)为了得到能产生抗病毒A的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需要进行筛选。
图中筛选1所采用的培养基属于________,使用该培养基进行细胞培养的结果是_________。
图中筛选2含多次筛选,筛选所依据的基本原理是_________。
(4)若要使能产生抗病毒A的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大量增殖,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链接《选修3》P53新课标Ⅱ卷2. 当人体的免疫系统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时,可引起自身免疫病。
下列属于自身免疫病的是A. 艾滋病B. 类风湿性关节炎(《必修3》P38)C. 动物毛屑接触性鼻炎D. 抗维生素D佝偻病3. 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 观察活细胞中的线粒体时,可以用健那绿染液进行染色(《必修1》P47)高考育人功能的发挥;试题以稳为主、稳中有进,充分体现学科特质,体现时代精神,凸显价值导向;情境设计贴近考生实际,注重体育、美育、劳动精神的考查和引导;聚焦学科关键能力考查,引导中学生物教学,推进素质教育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6年高考题试题分析+答题策略生态题模块分析1:近6年16套题中选择题出现的概率75%,填空题出现概率75%。
该模块16套试卷共185分,每套平均11.5分,占总分比重12.8%。
建议1:该模块是高考中的高频考点,出现率与分值比重都比较高,明知必考且比重高,所以要深入研究该部分的答题策略。
争取少丢分。
二、近6年高考试题汇编和分析1.【2014年Ⅰ卷】30.(11分)请回答关于群落演替的问题:(1)在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中,哪个初生演替,哪个属于次生演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般来说,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上述两个演替中次生演替所需时间短,分析其主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
.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3)据调查,近5(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
该现象表明:与该地的一种演替类型。
近50、“未发生改变”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变慢”或“变快”),演替的方向_____________度_____________(填)。
发生改变”或“未发生改变”(填“个种群。
5分)某陆地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仅有甲、乙、丙、丁、戊年Ⅱ卷】31.(92.【2014,且每个种群只处于一20%调查得知,该生态系统有4个营养级,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效率为10%~个营养级。
一年内输入各种群的能量数值如下表所示,表中能量数值的单位相同。
戊丁乙丙种群甲226.500.48能量12.8010.303.561)请画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
(_____________。
2)甲和乙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种群丁是该生态系统生物组分中的(,此外还具有信息传递、_______________(3)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______________ 之间的循环主要以和________________等功能。
碳对生物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碳在__________ CO的形式进行。
2分)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牌食物链10年Ⅰ卷】31.(3.【2015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
年龄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264624263695572个体数92641871213970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类类推。
(1)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成个体数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
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__________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3)在该湖泊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所具有的两个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设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甲种植物→乙8分)某生态系统总面积为250km4.【2015年Ⅱ卷】31.(种动物→丙种动物,乙种动物种群的K值为1000头。
回答下列问题(1)某次调查发现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种群数量为550头,则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______;当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_______时,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
(2)若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则一段时间后,甲种植物数量也增加,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3)在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这一食物链中,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
5.【2016年Ⅲ卷】31.(8分)冻原生态系统因其生物的生存条件十分严酷而独具特色,有人曾将该生态系统所处的地区称为“不毛之地”。
回答下列问题:(1)由于温度的限制作用,冻原上物种的丰富度较低。
丰富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相比,通常冻原生态系统有利于土壤有机物质的积累,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3)通常,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不会很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17年Ⅱ卷】31.(9分)林场中的林木常遭到某种山鼠的危害。
通常,对于鼠害较为严重的林场,仅在林场的局部区域(苗圃)进行药物灭鼠,对鼠害的控制很难持久有效。
回答下列问题:(1)在资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山鼠种群的增长曲线呈________型。
(2)在苗圃进行了药物灭鼠后,如果出现种群数量下降,除了考虑药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这一因素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论上,除药物灭鼠外还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控制鼠害,如引入天敌。
天敌和山鼠之间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4)通常,种群具有个体所没有的特征,如种群密度、年龄结构等。
那么,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7.【2018年Ⅰ卷】29.(10分)回答下列问题:(1)大自然中,猎物可通过快速奔跑来逃脱被捕食,而捕食者则通过更快速的奔跑来获得捕食猎物的机会,猎物和捕食者的每一点进步都会促进对方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为______________。
在这个过程中,,,食性广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收割理论“)根据生态学家斯坦利的2(.捕食者使物种多样性增加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太阳能进入生态系统的主要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解者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8.【2018年Ⅱ卷】31.(11分)大型肉食性动物对低营养级肉食性动物与植食性动物有捕食和驱赶作用。
这一建立在”威慑”与“恐惧”基础上的种间关系会对群落或生态系统产生影响,此方面的研究属于“恐惧生态学”范畴。
回答下列问题(1)当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迁入到一个新的生态系统时,原有食物链的营养级有可能增加,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营养级数量一般不会太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如果将顶级肉食性动物引入食物网只有三个营养级的某生态系统中,使得甲、乙两种植食性动物间的竞争结果发生了反转,即该生态系统中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假定该反转不是由于顶级肉食性动物的直接捕食造成的,那么根据上述“恐惧生态学”知识推测,甲的数量优势地位表失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3)若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在某地区的森林中重新出现,会减轻该地区野猪对农作物的破坏程度。
根据上述“恐俱生态学”知识推测,产生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9.【2018年Ⅲ卷】32.(10分)下图是某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__________1()蚯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于生活垃圾中的。
生活垃圾中的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或“无机物_(填“有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者,在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确定处理生活垃圾的方案时,若要采用生物方法处理生活垃圾,2)根据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个方面,即通常需要考虑的因素可概括为3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NO,通常植物根系对_____________NO(4)有机肥在土壤中经分解、转化可产生的吸收是通过33输完成的。
可以捕食这两种害(C)两种果树害虫,果园中的鸟B、A分)某果园中存在8(.31年Ⅰ卷】2019【10.虫;使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Y诱杀B可减轻B的危害。
回答下列问题。
(1)果园中包含害虫A的一条食物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食物链的第三营养级是_____________。
(2)A和B之间存在种间竞争关系,种间竞争通常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