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浮力与升力(初二同步)
第九章 浮力和升力 知识点

第九章 浮力和升力17、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托力,这样的托力叫做浮力。
用符号F 浮表示,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18、浮力产生的原因是由于物体受到液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即F 浮=F 向上-F 向下。
19、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跟液体密度有关,跟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即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跟物体浸没液体中的深度无关,跟物体的体积、密度、质量等 无关。
20、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即F 浮=G 排=ρ液gV 排。
(浮力的施力物体是液体),阿基米德原理也适用与气体。
21、“浸入”包括“部分浸”和“浸没”,“部分浸”时V 排<V 物,“浸没”时V 排=V 物。
22、挂在弹簧秤上的金属块逐渐浸入水中时,金属块受到重力、拉力和浮力的作用,这些力的方向分别是竖直向下、竖直向上和竖直向上,这些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弹簧秤和水。
此时,弹簧秤的示数逐渐减小,物体受到的浮力逐渐增大。
23、物体的浮沉条件是:(1)F 浮>G 物,物体就会上浮,最终漂浮,(漂浮时F 浮=G 物)(2)F 浮<G 物,物体就会下沉 ,最终沉底;沉底受三个力作用G 物= F 浮+F 支 (3)F 浮=G 物,物体可悬浮在液体内部任何深度的地方. 对于实心物体,也可根据密度判断物体浮沉(1)ρ液>ρ物,物体上浮; (2)ρ液<ρ物,物体下沉; (3)ρ液=ρ物,物体悬浮.24、密度计的原理:利用漂浮条件(F 浮=G 物)和阿基米德原理制成的, 由ρ液=gG g 排物排浮V V F ==,G 物一定时,V 排小则ρ液大,V 排大则ρ液小,所以刻度值上小下大。
如图乙中液体密度大于甲中液体密度。
25、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浮沉的,鱼鳔靠改变自身体积来实现上浮和下沉的。
26、浸没在水中的乒乓球,上浮时,在露出水面之前,它受到的浮力不变,从露出水面到漂浮过程,它受到的浮力变小。
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浮力与升力-归纳与应用课件及答案

配粤教沪科版
第九章
归纳与应用
物理
1.解析
八年级 下册
配粤教沪科版
第九章
归纳与应用
“五指山”舰始终漂浮在水面上,根据浮沉条件,
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当输水过程中,“五指山”舰
的总重力减小,故受到的浮力减小;根据阿基米德原
浮
理得V排=
,当浮力变小时,V排变小,即舰体上浮.
水
故B正确.
答案:B.
4
N,
m3.
(3)由图示实验数据得出盐水的密度是 1.1×103 kg/m3.
物理
八年级 下册
配粤教沪科版
第九章
归纳与应用
(4)他还想探究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其形状是否有关,
于是找来薄铁片、烧杯和水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铁片放入盛水的烧杯中,铁片下沉至杯底.
步骤二:将铁片弯成“碗状”再放入盛水的烧杯中,让它漂
2.解析 A.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浮空艇上升过程中周围
的大气压越来越小,故A错误;B.浮空艇在匀速直线上升
过程中,处于平衡状态,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故B错误;
C.海拔越高,空气的密度越小,浮空艇排开空气的体积
不变,根据F浮=ρ空气gV排可知浮空艇上升过程中受到的浮
力越来越小,故C错误;D.浮空艇在匀速直线上升过程中,
气的阻力的作用,故A错误;惯性是一种性质,不能说
物体受到惯性的作用,故B错误;足球向内侧偏转,这
说明外侧空气的压强大、内侧空气的压强小,则内侧
的流速大、外侧的流速小,故C正确、D错误.
答案:C.
物理
八年级 下册
配粤教沪科版
第九章
归纳与应用
八年物理第九章浮力与升力必记的知识点(填空)

第九章浮力与升力必记的知识点1.,这样的力叫做浮力。
用符号表示,浮力的方向总是的。
2.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跟有关,有关,跟物体浸没液体中的无关,跟物体的等。
浸没在水中的篮球,上浮时,在露出水面之前,它受到的浮力,从露出水面到漂浮过程,它受到的浮力。
漂浮时,它受到的浮力它的重力。
3.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即,这就是阿基米德原理。
4.浮力产生的原因是,即。
5.物体重6N,体积为1dm3,把它轻轻放入水中,则后这物体受到的浮力是N。
6.挂在弹簧秤上的金属块逐渐浸入水中时,金属块受到力、力和力的作用,这些力的方向分别是、和,这些力的施力物体是、和。
此时,弹簧秤的示数逐渐,物体受到的浮力逐渐。
7.潜水艇是靠改变来实现浮沉的,热气球和鱼靠来实现上浮和下沉的。
8.物体的浮沉条件是:当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物重G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就会;当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物重G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就会;当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物重G时,物体。
F浮>G物(ρ液>ρ物)时,物体;F浮>G物(ρ液<ρ物)时,物体;F(ρ液=ρ物)时,物体;F浮=G物(ρ液>ρ物)时,物体。
浮=G物9.由于轮船总是漂浮在水面。
当一艘轮船从大海驶向河里时,它的重力,它受到的浮力,而海水密度大于河水密度,所以它排开水的体积,会;当船从河里驶向大海时,它受到的浮力,它排开水的体积,会。
10.四种求浮力的方法:(1)、称重法:(2)、压力差法:(3)、漂浮或悬浮法:(只适用于漂浮或悬浮)(4)阿基米德原理法:11.流体流速大的地方,压强,流速小的地方,压强。
产生升力的原因是。
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浮力与升力-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1)课件及答案

变小,所以气球排开水的体积减小,由公式F浮=ρ液gV排
知,气球受到的浮力减小,使得整体所受浮力小于整体
重力而向下运动,最后沉在水底.
答案:D.
物理
八年级 下册
配粤教沪科版
第九章
9.3
知识点 2 物体的浮沉条件2
1.浸没液体中的物体,当ρ物<ρ液时,物体会上浮直至漂
浮在液面上.
2.浸没液体中的物体,当ρ物>ρ液时,物体会下沉.
3)
物理
八年级 下册
配粤教沪科版
第九章
9.3
【例2】解析 当物体的密度比液体的密度小时,物
体静止时会漂浮在液面上,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重
力.根据二力平衡和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体漂浮时排
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等于物重.
答案:漂浮;5;5.
物理
八年级 下册
配粤教沪科版
第九章
9.3
【例3】如图9-3-2所示,将一个由某种材料制成的空心球
C.物体悬浮,所受浮力为12 N
D.物体漂浮,所受浮力为12 N
物理
2.解析
八年级 下册
配粤教沪科版
.
物体的密度ρ= =
=1200
. ×. ×.
第九章
9.3
kg/m3;
物体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以当物体静止时物体沉底,
物体受到的浮力为:F浮=ρ水gV排=1000 kg/m3×10
答案:A
物理
八年级 下册
配粤教沪科版
第九章
9.3
9.解析 A.新型钛合金材料的密度小于钢,对于体积相同
的钛合金材料和钢材,根据ρ= 可知新型钛合金材料的质
量小得多,故A正确;B.“奋斗者号”下潜的过程中,所处
初二物理浮力与升力

下沉
物体所受浮力小于其重 力,物体向下运动。
液体密度对浮力影响
液体密度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 越大。
当物体完全浸没在液体中时,排 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液体密度越
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
当物体漂浮在液面上时,排开液 体的体积不同,但所受浮力相等 ,因此液体密度越大,物体排开
液体的体积越小。
03
气体中物体受到升力分析
实验器材
弹簧测力计、细线、不同体积和形状 的物体、不同密度的液体等。
探究影响浮力大小因素实验设计
实验步骤
1. 将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记录其在空气中的重力大小。
2. 将物体浸没在不同密度的液体中,分别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计算出物体所受浮力大 小。
探究影响浮力大小因素实验设计
01
3. 改变物体的形状和体积,重复 上述实验步骤。
当潜水艇需要上浮时,它会排出 水舱中的水,减小自身的重力, 当重力小于浮力时,潜水艇就会
上浮。
当潜水艇需要下沉时,它会向水 舱中注水,增加自身的重力,当 重力大于浮力时,潜水艇就会下
沉。
05
浮力与升力相关实验探究
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方法
间接测量法
利用规则物体(如长方体、圆柱 体)的体积计算公式,通过测量 不规则物体的长、宽、高等参数
伯努利方程及应用
伯努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方程
描述流体在稳定流动时,流速与压强之间的关系,即流速大 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应用
解释飞机机翼产生升力的原因,分析气球、飞艇等飞行器的 升力来源。
流速与压强关系实验探究
01
实验目的
探究气体流速与压强之间的关 系,验证伯努利方程的正确性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浮力与升力9-4神奇的升力习题新版粤教沪版

。
【点拨】
(1)如果在右端c处往装置里快速吹气,b管上方比a管
上方的水平管粗,导致b管上方气流速度小于a管上方的气流
速度,b管与a管的水面上方形成气压差,会使得U形管中a管
中的水面升高,如果升高端的液面比原来升高了2 cm,则下
降端的液面比原来下降了2 cm,此时U形管两端水面的高度
A.伞面被向下“吸”,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小于下
方的空气流速
B.伞面被向下“吸”,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大于下
方的空气流速
C.伞面被向上“吸”,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大于下
(第3题)
方的空气流速
D.伞面被向上“吸”,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小于下
方的空气流速
【点拨】
由图知,相同时间内,空气通过伞上方的路程大于通过
伞下方的路程,所以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大于伞下方的空气流
【答案】C
8.学习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后,小明知道:“流速
越大,压强
越小
。”为了解决“H”形地下通道中过
道的通风问题,同学们设计了几种方案,如图所示,黑色
部分为墙面凸出部分,“M”为安装在过道顶的换气扇,
你认为其中既有效又节能的是方案
C
。
9.
如图所示,自来水管中的水正在流淌,请大致
画出B管中水面的位置。
膀下表面向下凸上表面是平的,这样空气在下表面流速大压
强小,在上表面流速小压强大,灰鹅受到向下的压力差,使
灰鹅降低高度,躲避强风,相当于乙模型。
【答案】C
6.(1)[跨学科综合]晋朝葛洪所著的《抱朴子》一书中
有这样的记述:“或用枣心木为飞车,以牛革结环剑,
以引其机……上升四十里。”其中的“飞车”被认为是
初中初二物理下册《浮力与升力》教案、教学设计

初二是学生物理学习的关键时期,学生对物理现象充满好奇,具有一定的探究欲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浮力与升力的概念已有初步了解,但对于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等方面,认识尚不深入。此外,学生在前期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但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进一步提高。
(4)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教学评价:
(1)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实验报告、课堂讨论、小测验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2)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实验技能、数据分析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
(3)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反思能力。
(3)强调浮力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3.教学方法:
采用总结法和归纳法,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认知水平。
五、作业布置
1.基础知识巩固:
(1)完成课本相关练习题,巩固浮力的概念、计算方法和物体沉浮条件。
(2)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梳理浮力与升力的知识体系,强化对知识点的记忆。
2.实践应用:
(1)观察生活中的浮力现象,如船舶、浮标等,并分析其原理。
3.掌握升力的概念,理解机翼升力产生的原理。
4.学会运用浮力和升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简单的浮力设计和分析。
教学难点解析:
(1)浮力的计算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需要通过实验和具体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
(2)物体沉浮条件的理解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学生的思维跳跃性有一定要求。
(3)升力的产生原理涉及到流体力学的基础知识,对于初二学生来说,这是一个较难理解的部分。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使学生认识到实验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第九章 《浮力与升力》复习指导 2021-2022学年沪粤版物理版八年级下册

《浮力与升力》复习指导1、认识浮力(1)定义:浸在液体里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向上的托力,这个力叫做浮力。
(2)产生原因:产生浮力的根本原因是浸在液体里的物体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对它向上的压力大于对它上表面向下的压力,因此浮力是一个压力差。
如果物体没有受到液体对它向上的压力,则物体也不受浮力,如钉入河底的木桩和河中建造的桥墩,虽然它们都排开了水,但是却与河底紧密的接触,没有受到河水对它们向上的压力。
所以虽然它们排开了河水,但河水对它们却没有产生浮力。
(2)方向: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
浮力的方向与物体在液体中的运动方向和运动状态无关,不管物体在液体中是上浮、还是下沉,或是悬浮,所受浮力方向都是竖直向上。
2、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实验表明,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跟液体的密度和它排开液体的体积,与物体的密度、物体的形状、物体的大小、液体的体积、液体的重力、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等因素无关。
特别要注意的是,当物体全部浸没在某液体中后,它所受的浮力跟它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例如,浸没在水面下的潜水员在向下潜的过程中,虽然他在水中的深度不断地增加,所受水对它的压强也不断增大,但由于他排开水的体积(等于潜水员自身体积)不变,因此他所受浮力不变。
3、阿基米德原理(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对于这一原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①“浸入”不一定是“浸没”。
“浸入”含义广泛,包括物体“全部浸入”(即浸没)和“部分浸入”,即物体全部体积都在液体中和物体的一部分体积浸在液体里面,而另一部分体积露出液面这两种情况。
简单地说,“浸入”包括“浸没”,“浸没”是“浸入”的特殊情况。
②“浮力”只是和“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在数值上相等,但这两个力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力。
③“排开”和“排出”的含义并不相同。
只有将物体放入盛满液体的容器中,两者才相同;当把物体放在未盛满液体的容器中,两者是不相同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 浮力与升力知识内容 知识点:9.1 认识浮力 1、浸在任何__液体__中的物体都会受到___液体___的托力叫浮力。
浮力的方向总是___竖直向上___。
2、称重法测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两次示数的__差___,即:F 浮=__G __-__F __。
3、浮力产生的原因:液(气)体对物体向__上__和向__下__的压力__差__ 。
即F 浮=__F 上__-__F 下__。
知识应用1、一个重5N 的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将它浸没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3N ,则石块受到的浮力是_2_N ,溢出水的重力是_2_N 。
2、某同学用如右1所示的装置,研究物块受到液体的浮力。
弹簧测力计吊着物块在空气中称时,读数为3N ;当把物块浸没在煤油中称时,读数为2.5N ,此时物块受煤油的浮力为_0.5_N 。
当把物块浸没在水中称时,读数为_小于_2.5N (大于/小于/等于)。
由此可得出结论: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跟_密度_有关。
3、一艘轮船在海上遭遇风暴沉没,它从开始下沉到完全没入水中前,所受到的浮力变化情况是( )A.增大B.不变C.减小D.无法判断知识点:9.2 探究浮力的大小1、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等于被它__排开液体___的体积。
2、探究浮力大小实验器材:_弹簧测力计__、__溢水杯__、__小桶__、__适量的水__和__带细绳的物块__。
3、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_竖直向上_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体_排开液体所受到的重力。
公式:F 浮=__G 排_____=__ρ液gV 排____。
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_密度_和物体_浸入液体的体积__有关,而与物体的_质量_、_形状_、_浸入的深度__等均无关。
4、轮船做成__空心__体,排开的水量_增大__,浮力大,所以能浮在水面上。
知识应用4、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_______,液体的密度____,浮力就越大。
全部浸没在同种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跟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_无关__。
5、下列情形中,浮力增大的是( )A .游泳者从海水中走上沙滩B .轮船从长江驶入大海C .海面下的潜艇在下潜D .“微山湖”号补给舰在码头装载货物6、如图2,对于水中正在上升的气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气泡受到水的压强变小、浮力变小B 、气泡受到水的压强变小、浮力变大C 、气泡受到水的压强变大、浮力变小D 、气泡受到水的压强变大、浮力变大7、假如河水的密度变为2.0×103kg/m 3,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ρ海水=1.03×103kg/m 3,ρ铁=7.9×103kg/m 3) A 、船从河中驶入海是将沉下一些B 、提起同体积的河水用力较小C 、潜水员在河底会受到更大的压强D 、实心铁球在河水中仍然下沉。
8、游泳时,有这样的体验:当人站立在水中且身体将要浸没时,池底对脚的支持力几乎为零。
假如一位重图1 图2图3 为490牛的同学正在体验这种感觉,此时他受到的浮力约为 牛,排开水的体积约为 米3。
9、体积为2×10-3m 3的金属块浸没在水中。
求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大小F 浮。
10、如图3所示,—个边长为10cm 正方体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此时,它露出水面的高度是4cm ,求: (1)木块受到的浮力。
(2)木块的密度。
(g 取10N/kg )11、一个不规则的实心物体,质量55g ,放入装满纯水的烧杯中,沉入底部,排开0.5N 的水。
然后向烧杯中加盐并搅拌,直到物体悬浮为止。
(g=10N/kg)求: (1)物体在纯水中所受的浮力; (2)物体的体积; (3)物体悬浮时盐水的密度。
知识点:9.3 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1、漂浮:__漂浮___在液面,__部分___浸没。
悬浮:___悬浮__在液体中,__全部___浸没,可停留在液体里__任何___深度的地方。
2、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
F 浮F 浮 F 浮 GF 浮_下沉_ 悬浮上浮_漂浮__F浮< G F浮_=_ G F浮_>_G F浮= Gρ液_<_ρ物ρ液=ρ物ρ液>ρ物ρ液_>_ρ物3、悬浮与漂浮的比较相同: F浮_=__ G不同:悬浮ρ液_=__ρ物;V排_=__V物漂浮ρ液__>_ρ物;V排_<__V物。
4、浮沉条件应用(1)潜水艇:改变___自身重力来实现浮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探测气球:改变__排开气体的体积(靠充、放气)来实现浮沉的______。
(3)浮筒:改变_自身重力(即用压缩气体排出浮筒中的水) 来实现浮沉的______。
5、计算浮力方法:①称重法:F浮= __ G __-__F__。
(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
②压力差法:F浮=__F上__-__F下__。
(用浮力产生的原因求浮力)③漂浮、悬浮时,F浮_=___G。
(二力平衡求浮力)④F浮=G排=__ρ液gV排____。
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知道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或体积时常用)⑤根据浮沉条件比较浮力。
(知道物体质量时用)知识应用12、一只苹果的质量为140g、体积为1.8×10-4m3,用手将其浸没在水中时,苹果受到的浮力为__N(g取10N/kg),松手后苹果将____(选填“上浮”、“下沉”或“悬浮”).13、把重10N,体积为1.2×103cm3的物体投入水中,当物体静止时,物体的状态是__.(填“漂浮”、“悬浮”、“沉到水底”)14、一个质量为0.06 kg的鸡蛋悬浮在一杯盐水中不动时,它受到的浮力是___N。
当向杯中加盐时,鸡蛋将____(选填“上浮”“悬浮”或“下沉”).(g取10 N/kg)15、“远征号”潜水艇从长江某基地赴东海执行任务过程中()A.潜水艇在海水中潜行时所受的浮力大于在江水中潜行时所受的浮力B.潜水艇在海水中潜行时所受的浮力等于在江水中潜行时所受的浮力C.潜水艇在海水中潜行时所受的重力小于在江水中潜行时所受的重力D.潜水艇在海水中潜行时所受的重力等于在江水中潜行时所受的重力16、把重为5N,体积为600cm3的物体投入水中,若不计水的阻力,当物体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g取10N/kg):( )A、物体漂浮F浮=6NB、物体悬浮F浮=5NC、物体漂浮F浮=5ND、物体沉在水底F浮=5N17、有一种被称作“跟屁虫”的辅助装备是游泳安全的保护神。
“跟屁虫”由一个气囊和腰带组成,两者之间由一根线连接。
正常游泳时,连接线是松驰的,气囊漂浮着,跟人如影相随。
在体力不支等情况下,可将气囊压入水中,防止人下沉,在此情况下()A.人的重力减小了 B.人所受的重力方向改变了气囊腰带正常游泳时体力不支时C .气囊排开水的体积变小了D .气囊受到的浮力变大了知识点:9.4 神奇的升力1、流速__大___,压强小;流速小,压强__大___。
现象: ①向两张下垂的纸中间吹气:互相___靠拢_____。
②沿下垂的纸上方吹气:纸条向__上__飘起。
2、飞机产生的升力:流经机翼上方的气流流速比下方的流速__大__,使机翼的上下方产生_压力差__,从而产生升力。
知识应用18、小明同学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
然后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并将手指移开,如图4所示,那么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 .乒乓球不会下落,因为其上方气体流速增大,压强变大B .乒乓球不会下落,因为其上方气体流速增大,压强变小C .乒乓球会下落,因为其上方气体流速增大,压强变大D .乒乓球会下落,因为其上方气体流速增大,压强变小19、我国铁路大提速后,站台上的乘客与列车间的空气流速和压强也发生了变化,为了有效地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站台的安全线距离由原来的1m 变为2m .关于列车与乘客间空气流速及压强的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A .空气流速变大,压强变小B .空气流速变大,压强变大C .空气流速变小,压强变大D .空气流速变小,压强变小20、刘星坐在汽车上,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他是以 为参照物的;汽车行驶过程中,开了车窗,小明看到车内悬挂的窗帘向 飘动(选填“车内”或“车外”);这是由于车外空气的流速大于车内,而使车内的气压___ _____车外的气压而造成的(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实验探究题:21、翔翔在家探究鸡蛋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如图5所示。
请仔细观察图示并回答下列问题:(1)从A 、B 两图可知,鸡蛋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是__ __N 。
(2)根据B 、C 两实验,他就得出鸡蛋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你认为对吗? ,理由是 。
(3)在图5实验中,你还可以观察到什么现象?(写一个)22、小军在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时,用弹簧秤、塑料块、烧杯、小桶等进行实验操作测量,如图a 、b 、c 是其中的三个步骤示意图6,还差一个步骤图d,才能完成探究任务,则d 是测量 的。
设四个图中弹簧秤的读数分图4别是F1、F2、F3、F4。
由四个图中两个图的弹簧秤的读数可以求出塑料块受到的浮力;被排开液体的重力为;如果关系式______成立,就可以得到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
(用读数表示)图6 图723、为了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器材:弹簧测力计、量筒、烧杯、金属块、木块、细线、水及其他简单辅助器材。
第一小组:探究金属块的下沉条件。
实验中,他们用两种方法测量了物体受到的浮力:方法1:称重法。
测量过程及示数如图7(甲)所示,则金属块所受的浮力为___N。
方法2:阿基米德原理法。
测量过程与示数如图7(乙)所示,则排开水的体积为___mL,根据F浮=G排=ρ水V排g可计算出浮力。
第二小组:探究木块上浮的条件。
要测量木块浸没时的浮力,你准备选用上述两方法中的方法_ _(选填“1”或“2”),并简要说明操作中还应采取的措施:_________。
24、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这一问题时,班级的“物理小博士”为同学做了如下图所示的一系列实验。
请你从中选出一些图,针对某一个因素探究,并通过分析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说明你的探究结果。
探究的因素是:。
选用的图是:(填图中的序号)探究的结果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