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第一单元《入门四问》同步检测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入门四问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第一单元入门四问一、基础知识巩固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国学著作汗牛充栋....,虽然是很多古人杰出智慧的成果,但也存在不合理、不科学的成分。
B.中央希望经济战线上做实际工作和做理论工作的同志,和衷共济....,通力协作。
C.艺术创作没有终南捷径....,急功近利千万要不得。
人一旦踏上了追求艺术的道路,就需要做好准备:只管耕耘别问收获。
只有这样才能排除私心杂念,才能锤炼出好的艺术修为,才能创作出好作品。
D.当这个小偷升堂入室....,准备再次盗窃王云家的财物时,被警察逮个正着。
项,“升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
不能理解为“进入”。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骑自行车健身时,因为在周期性的有氧运动中使锻炼者能够消耗较多的热量,所以减肥塑身效果都比较明显。
B.进入冬季以来,由于天气等多方面原因,成都市空气质量令人堪忧,众多网友发帖呼吁政府出台措施改善空气质量。
C.美国大选尘埃落定,这场选举和上半年英国退欧公投以及今年国际政坛发生的其他一系列突然变故,共同构成了2016年世界进程的标志性事件。
D.航天员陈冬的两个双胞胎儿子“给这个小朋友5颗星星,给那个小朋友3颗星星,给老师月亮”的许诺让陈冬发愁了。
项,滥用介词造成成分残缺,删掉“在”“中”。
B项,“令人堪忧”语意重复,删去“令人”,或改为“令人担忧”。
D项,“两个双胞胎儿子”赘余。
3.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儒家①一个普通学派, ②西方式的宗教团体, ③它没有严密的组织制度,不重视自身有形力量的拓展,没有特殊的利益诉求,它④基于普遍人性的一种公共性的社会德教, ⑤致力于向社会和各领域提供基本道德规范和公共生活准则, ⑥社会人生沿着向上向善有序的文明方向前行。
,陈述的对象没有改变,都是“儒家”。
从③后面的语句看,①处应该选用“不是”,②处应该选用“也不是”,④处应该选用“是”。
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入门四问课后针对训练1(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课后针对训练1 入门四问一、语言文字应用1.对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此便是无克.己工夫克:克制B.略晓其义即厌.之厌:厌恶C.自然存.天理而行存:保存D.君子喻.于义喻:懂得解析:B项,厌,满足。
答案:B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古之.学者为己向内便是入圣贤之.域B.用之则.愈明木受绳则.直C.事已却悔,如何.今当读何.书D.也知此为.天理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解析:C项,第一个“何”与“如”连用,表示“该怎么办”;第二个“何”,疑问代词“什么”。
A项,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的”。
B项,两个“则”都是连词,表顺承关系。
D项,两个“为”都是动词“是”。
答案:C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极要与他埽除打叠B.然小路前面有个物引著C.到遇事时固不会错D.无一时一刻不照管克治解析:A项,“埽”同“扫”;B项,“著”同“着”;D项,“克治”同“克制”。
答案:C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A.不得苟且..放过B.无一时一刻不照管..克治C.须大段..著力D.此须明理以先之,勇猛..以行之解析:A项,古义,姑且;今义,只顾眼前,得过且过。
B项,古义,照应;今义,照料管理。
C项,古义,仔细;今义,指大的段落。
答案:D5.下列各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方是见得真味B.如临深渊,如履薄冰C.明知合行大路D.今人只一言一动,一步一趋解析:B项中“履”是名词活用作动词,踩。
答案:B6.对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厚敛以雕.墙雕:刻画,绘制B.伏甲.,将攻之甲:士兵C.宣子田.于首山田:打猎D.我之怀矣,自诒.伊戚诒:此解析:诒,遗留。
答案:D7.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三进及溜B.而观其辟丸也C.既而与为公介D.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解析:A项,“溜”通“罶”,屋檐下滴水处,这里指屋檐下;B项,“辟”同“避”,躲避;D项,“阙”通“缺”,过失。
高中同步测试卷·人教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高中同步测试卷(一) Word版含答案

高中同步测试卷(一)第一单元入门四问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回归经典阅读曹文轩我们应当将阅读看成是一种宗教,一种超越任何宗教的一个宗教,把阅读看作是一个宗教行为。
一个正当的、有效的阅读应当将对经典的阅读看作是整个阅读过程中的核心部分。
人民教育出版社联合几家出版社共同推出的“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一共是六十种,乍一听是否觉得这么多的书对于孩子来说是不是太沉重了,可是我们如果把它反过来问一下,一个孩子,他念了三年初中,又念了三年高中,这六年的时间里,看上六十本书,每年才十本,每个月才不到一本,还多吗?多看这六十本书与加重他们的负担是毫无关系的。
因为这些书仅仅是供他们阅读,而并不是作为课程被要求的,这种情况下的阅读其实是在缓解学习的紧张。
何谓经典?在阅读中,所谓的经典就是那样一种东西,是至高无上的。
这里的阅读是一种仰视,就是事情到这里为止不能再过去了,就像来到一座高山下面。
经典肯定是与时间有关系的,对于现在的东西,它可能成为经典。
经典的作品肯定是能说出一些东西来的,不是不能把握的,比如说它的艺术性,比如说它反映的那个问题代表了人类存在的基本状态,等等。
对时尚文字的阅读是必要的,但一个人倘若将时尚文字作为阅读的全部,那么这种阅读注定是一种低质量的阅读。
而事实是现在的阅读不论是成人的,还是孩子的阅读,往往为时尚的文字所包围,使他们无法接受经典,特别是孩子。
这个现实是应当被我们关注的。
大家都知道,今天的社会是一个以享乐主义为主流思想的社会。
大家看看今天为孩子所制造的文字,大部分是缺少经典的许多宝贵的品质的——它的忧郁感、它的悲悯、它的雅致、它的美感、它的圣洁、它的庄重和意境,等等。
大家去看看现在的少年儿童读物里边,经典的品质都是很少的,或者说是不具备的。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练习:第一单元 入门四问 Word版含解析

第一单元入门四问课后训练一起提高一、基础知识巩固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国学著作汗牛充栋,虽然是很多古人杰出智慧的成果,但也存在不合理、不科学的成分。
B.中央希望经济战线上做实际工作和做理论工作的同志,和衷共济,通力协作。
C.艺术创作没有终南捷径,急功近利千万要不得。
人一旦踏上了追求艺术的道路,就需要做好准备:只管耕耘别问收获。
只有这样才能排除私心杂念,才能锤炼出好的艺术修为,才能创作出好作品。
D.当这个小偷升堂入室,准备再次盗窃王云家的财物时,被警察逮个正着。
项,“升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
不能理解为“进入”。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骑自行车健身时,因为在周期性的有氧运动中使锻炼者能够消耗较多的热量,所以减肥塑身效果都比较明显。
B.进入冬季以来,由于天气等多方面原因,成都市空气质量令人堪忧,众多网友发帖呼吁政府出台措施改善空气质量。
C.美国大选尘埃落定,这场选举和上半年英国退欧公投以及今年国际政坛发生的其他一系列突然变故,共同构成了2016年世界进程的标志性事件。
D.航天员陈冬的两个双胞胎儿子“给这个小朋友5颗星星,给那个小朋友3颗星星,给老师月亮”的许诺让陈冬发愁了。
项,滥用介词造成成分残缺,删掉“在”“中”。
B项,“令人堪忧”语意重复,删去“令人”,或改为“令人担忧”。
D项,“两个双胞胎儿子”赘余。
3.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儒家 ① 一个普通学派, ② 西方式的宗教团体, ③ 它没有严密的组织制度,不重视自身有形力量的拓展,没有特殊的利益诉求,它 ④ 基于普遍人性的一种公共性的社会德教, ⑤ 致力于向社会和各领域提供基本道德规范和公共生活准则, ⑥ 社会人生沿着向上向善有序的文明方向前行。
①②③④⑤⑥A不仅是而且是因为虽然但所以B虽是但不是由于不仅是而且/C不是也不是/是/使D不仅是也是虽然却并使,陈述的对象没有改变,都是“儒家”。
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练习题_第一单元_入门四问_单元检测一_word版含解析

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练习题_第一单元_入门四问_单元检测一_word版含解析单元测评一(第二~四单元)(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阅读题(4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导学号5495005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自司马迁《史记》以来即有异说。
清代学者崇尚考据,对此议论纷纷,如汪中作《老子考异》,力主老子为战国时人,益启争端。
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真相不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
”大家都期待这个问题有新的解决线索。
过去对于古书真伪及年代的讨论,只能以纸上材料证明纸上材料,没有其他的衡量标准,因而难有定论。
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受到辨伪家的怀疑,年代确不可移的,恐怕要数到《韩非子》、《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但这几本书成书太晚,没有多少作用。
近年战国秦汉简帛佚籍大量出土,为学术界提供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地下材料,这使我们有可能重新考虑《老子》的时代问题。
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内有《老子》两种版本,甲本字体较早,不避汉高祖讳,应抄写于高祖即帝位前,乙本避高祖讳,可能抄写于文帝初。
这两本《老子》抄写年代都晚,无益于《老子》著作年代的推定,但乙本前面有《黄帝书》四篇,系“黄”“老”合抄之本,则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术界对早期道家的认识。
郭沫若先生曾指出,道家都是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故也可称之为黄老学派。
《老子》和《黄帝书》是道家的经典,在汉初被抄写在《老子》前面的《黄帝书》显然在当时公众心目中已据有崇高位置,不会是刚刚撰就的作品。
同时,《黄帝书》与《申子》《慎子》《韩非子》等有许多共通文句,而申不害、慎到、韩非三人均曾学黄老之术,这些共通之处可认作对《黄帝书》的引用阐发。
申不害和慎到的年代,前人推为战国中期,《黄帝书》不应更晚。
至于《黄帝书》与《老子》的共通之处也甚多,如《黄帝书·经法》篇云“王天下者有玄德”,什么是“玄德”,文中未见解释。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入门四问》同步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

第一单元《入门四问》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修纂.(zuǎn)奠.定(diàn)底蕴.(yùn)扎.扎实实(zā)B.载.体(zǎi)拓.展(tuò)烙.印(lào)越堆.越高(duī)C.阐.发(chǎn)祛.除(qū)崛.起(jué)踌躇.满志(chú)D.频.繁(pín)编撰.(zuàn)衔.接(xián)提纲挈.领(qiè)答案:C解析:分析:A项,“扎”应读“zhā”;B项,“载”应读“zài”;D项,“撰”应读“zhuàn”。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读错的字音的掌握情况。
要求学生平时对字形相近,字音相近、或者两者兼有的字,以及多音字的每种读音,要明确区分、准确记忆。
2.下列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体裁崇高内涵承前起后B.顶盛巅峰颁布著书立说C.涌现赋与贬值一脉相承D.相继利弊浮躁责无旁贷答案:D解析:分析:A项,起—启;B项,顶—鼎;C项,与—予。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容易写错的字的辨析和修改能力。
这就需要学生再平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多积累一些容易写错的字,勤分辨它们之间的细微区别,以便提高做此类题的正确率。
3.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网上关于《阿凡达》的影评汗牛充栋....,而多数人认为影片梦幻般的背景,包裹的是一个简单的反战、保护环境的故事。
B.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同中国共产党和衷共济....、风雨同舟,这是民革必然的历史选择,是民革的光荣传统。
C.唐玉润语重心长....地说:“艺术创作没有终南捷径,急功近利千万要不得。
人一旦踏上了追求艺术的道路,就需要做好准备:只管耕耘别问收获。
只有这样才能排除私心杂念,才能锤炼出好的艺术修为,才能创作出好作品。
”D.正是有这一些经历,再加上名师的指导,他的书画创作才开始升堂入室....。
第一单元 入门四问 单元练习(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入门四问》单元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下面哪部作品不是“四书”的内容()A、《尔雅》B、《中庸》C、《论语》D、《孟子》2、孔子首创了什么教育()A、贵族教育B、平民教育C、素质教育D、特权教育3、下面哪句话不是出自《论语》()A、四海之内皆兄弟B、吾善养吾浩然之气C、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D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下面的历史人物,不属于儒家的代表人物的是()A、孔子 B孟子 C、吕不韦 D荀子5、下列论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四书五经”从宋代后,成为了士人必读之书,成为了中国古代社会最重要的精神支柱。
B、明中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孕育了中国早期的启蒙思想。
C、中国古代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很少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相反,他却影响了日本、朝鲜等国家,影响巨大。
D、中国文化经典体现了很强的现实性,儒家强调“积极入世”就是其最有代表性的体现。
二.简答题6、经、史、子、集是指什么?经部:史部:子部:集部:7、四书包括那些著作?最初是由谁编辑并进行了详细的注释和发挥?8、何谓“前四史”?中国古代历史著作的编写体例有哪些?“三通”指的是哪三部历史著作?9、我们通常所说的“三教九流”指的是什么?10、《白氏长庆集》是属于“别集”还是“总集”?其命名依据是什么?我国先存最最早的诗文总集是那部书?三.文段阅读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中国文化经典是古代中国人对世界文化的重要贡献,在历史上曾经发挥过巨大作用。
今天,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中国文化经典依然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和平崛起的思想基础。
中国文化经典首先表现了很强的现实性。
在《论语·子路》中,孔子就提醒过他的学生,学习经典,是为了在现实政治生活中的运用,他指出:“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到了清代,思想家顾炎武更大力倡导经世致用之学,主张“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入门四问素材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第一单元入门四问一、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化典籍按照隋唐以来定型并逐渐流行开来的四部分类法,中国古代的典籍可以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分。
(一)经部经部主要是儒家的经典。
四书五经:由《诗》《书》《礼》《易》和《春秋》组成“五经”,其后,又增至“七经”“九经”“十二经”。
到宋朝时有了“十三经”的说法,它包括《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孝经》《孟子》《尔雅》。
又有人将《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抽出来,与《论语》《孟子》相配研读,并为之作了详尽的注释和阐发,称为“四书”。
(二)史部二十四史:所谓“二十四史”,指的是《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等,后来,加上《清史稿》,又有“二十五史”的说法。
这些史书沿用了《史记》开创的纪传体例,因为大多是由朝廷主持修纂或得到朝廷的认可,因而又被视为“正史”。
除了正史之外,中国历史上还有很多其他史书以及大量的“野史笔记”,同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三)子部除了儒家的经典以外,《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等著作,都属于子部。
魏晋以后,子部的范围不断扩大,在《四库全书》中收录的子部书有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等14类。
可以说经、史之外的专门著作,几乎都包括在其中了。
(四)集部在古代文化典籍中,最大的类别应该是集部,它包括各种汇集历代作家不同体裁作品的书籍,以诗文创作为主,但也不全属于文学作品。
虽然四部分类法的涵盖面很广,但并不能包括中国文化的全部典籍,例如本书所选的《天工开物》是一部综合工农业各种科技成就的著作,很难纳入子部的哪一个门类中。
二、中国文化经典在各个历史阶段的产生与传播特点(一)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大的变革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