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_刘君涵_世界政治格局与多极化趋势

合集下载

2024年度专题六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13讲(1)

2024年度专题六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13讲(1)

专题六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13讲$number{01}目录•引言•多极化趋势下的国际力量对比•地区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表现•多极化趋势下的国际合作与竞争•多极化趋势下的全球治理挑战•结论与展望01引言123当今世界政治格局概述地区性力量崛起地区性力量的崛起也是当前世界政治格局的一个重要特点。

一些地区性大国或国家集团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超多强当前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即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其他国家也在经济、科技等方面逐渐崛起,形成多个强势国家。

多极化趋势加强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国际关系的复杂化,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国际舞台上的力量对比更加平衡。

多极化趋势的背景与意义•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使得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依存度提高,为多极化趋势提供了经济基础。

•科技革命:科技革命推动了各国经济、军事等实力的变化,使得一些新兴国家得以迅速崛起。

•国际关系民主化: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推动了各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平等参与和协商合作,为多极化趋势提供了政治基础。

•世界和平与发展:多极化趋势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多个力量中心的存在使得国际关系中的力量对比更加平衡,有助于减少冲突和战争的风险。

同时,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和合作也有助于促进全球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02多极化趋势下的国际力量对比美国:霸权地位动摇与调整经济实力相对下降随着其他国家的经济崛起,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份额逐渐减少。

政治影响力减弱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单边主义行动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质疑和反对。

军事优势受到挑战其他国家的军事实力逐渐增强,对美国的军事优势构成挑战。

一体化进程加速欧盟在经济、政治、安全等方面的一体化进程不断加速,成员国之间的合作日益紧密。

对外政策更加积极欧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和国际合作。

面临内部挑战欧盟内部存在着经济发展不平衡、移民问题、恐怖主义等挑战,需要成员国共同努力解决。

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当代世界 经济与政治
世界多极化趋势
重点问题
一、转换中的世界政治格局
二、世界政治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三、世界多极化趋势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一、转换中的世界政治格局
1.1 影响世界政治格局变动的主要因素
世界多极化是指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和国家
集团等基本政治力量相互作用而导致多种力量并存的世界格局发展趋势,是 世界主要政治力量变化调整和实力分布的一种基本态势。20世纪80年代末90
1986年,葡萄牙和西班牙加入欧共体,欧共体成员国增至 12个。 1992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订,正式将“欧共体”改名为“欧
洲联盟”,简称“欧盟”。 1993年欧盟正式成立。 2002年欧元正式流通。 ……
强大的美国 强大的苏联 西欧的联合
实力相对下降
日本的崛起
不结盟运动 中国的振兴
实力迅速上升
三、世界多极化趋势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3.1 世界多极化有利于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国际关系民主化,就是各国的事应由本国 政府和人民决定,国际上的事由各国政府和人 民平等协商。在事关世界和地区和平的重大问 题上,应按照《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以 及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坚持通过协商谈 判和平解决争端。
多两 极极 化格 趋局 势下 出的 现世 界
小小的便签 不一样的感觉
谢谢
2.1 冷战后的多极化趋势
目前世界政治格局转换的过渡期尚未结束,但多极化趋 势已不可逆转。其主要推动因素是: 第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世界多极化 进程。 第二,大国关系的深刻调整对单极化倾向产生制衡作用。 第三,文明的多样性是推动世界多极化的社会基础。 第四,全球性问题的解决要求发挥世界多极力量的作用。
三、世界多极化趋势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高考历史政治文明史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高考历史政治文明史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2. 美国不但进行“冷战”, 也进行“热战”。 其中“热战” 包括 ①分占德国 ②朝鲜战争 A.①② C.①③ ③越南战争 B.②③ D.①④ ( )
④古巴导弹危机
第22页
返回导航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解析]
“冷战”是指除战争之外的一切手段,“冷战”
的重点在欧洲;热战就是战争,主要在亚洲进行,就是侵略战 争,故选 B 项。①④是冷战的表现,应排除所有含①④的选项。
第4页
返回导航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三、复习建议 1. 近几年的高考大多是客观选择题, 且命题数量不断上升, 复习时应加以重视。从命题思想及考查能力上看,本专题的内 容与现实生活最接近,高考试题多以新情境材料切入,考查学 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分析和利用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5页
返回导航
(2)朝鲜的分裂 ①原因: 日本投降后, 美苏军队以北纬 38度线 朝鲜,形成南北两个占领区。 ②分裂: 1948 年,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先后建立了 大韩 为界进驻
民国 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3)古巴导弹危机 ①原因:苏联为改变在美苏核力量对比中的不利地位,开 始向 古巴 运送中程导弹。 ②结果:经过两国的谈判,苏联撤走导弹。
第28页
返回导航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及评价历史问题
的能力。第(1)问注意凯南这段话的时间和内容。1946 年,他强 调美国与苏联的对抗,但又从让德国西部成为一个“缓冲器” 看出,他不主张武力冲突。因此,这是美国冷战政策的先导。 第(2)问从意识形态、国家利益方面分析。第(3)问强调一手史料 比二手史料的价值更高。第(4)问实际考查美苏两极格局的客观 积极作用,结合教材知识作答。

第15课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15课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15课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学校:岢岚三中科目:历史备课教师:九年级全体教师主备人:刘成贵【学习目标】基础知识了解“冷战”结束后,世界并不太平,美国继续推行霸权主义,继续实施其全球战略目标;美国利用“北约”,随意干涉他国事务,科索沃战争就是其中一例掌握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的基本特点: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目前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正在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能力训练过程方法比较异同认识趋势两极格局时期的“极”与多极化趋势的“极”有哪些不同?“一超多强”分别指哪些国家?美国为什么能在当今世界格局中处于优势?美国的全球战略是什么?有可能实现吗?为什么?分析特点探究原因科索沃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科索沃战争结局如何?造成了哪些恶劣影响?美国为什么要提出“人权高于主权”?这种观点和行动对世界已经造成哪些危害?情感态度价值观唯物史观地区冲突、民族矛盾等成为威胁当今世界安全的因素;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矛盾,加剧了世界的不安定;科索沃战争是美国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挑战;科索沃战争不仅对南联盟造成巨大损失,同时也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反霸维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青少年应为维护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学习重点】世界形势的多极化趋势和科索沃战争的恶劣影响。

【学习难点】分析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原因,揭露所谓“人权高于主权”的实质。

【课时安排】1课时【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A、温故知新1.“冷战”政策开始和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各是什么?A.“冷战”政策开始的标志: 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B.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成立2.美苏争霸各阶段的表现有什么特点?结果怎样?A.特点:20世纪50年代中期~60年代初期,既有缓和又有紧张,优势在美国;20世纪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苏联处于攻势,美国转攻为守;20世纪80年代,美国恢复强硬态度,苏联全面收缩,美国同意有限缓和。

B.结果: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专题四当今世界的政治多极化趋势和经济全球化趋势.doc

专题四当今世界的政治多极化趋势和经济全球化趋势.doc

专题四当今世界的政治多极化趋势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一.考点分析近三年的江苏学业水平测试都考查了这一专题的内容,每年都考到最少2道题,集中的题型主要是选择题和材料题,基本覆盖了二战后政治格局中的两极格局对峙和70年代开始的多极化趋势、国际经济发展中全球化趋势和区域集团化趋势。

知识的覆盖面较广,内容较多,考查频率高。

本专题涉及的问题大多数是社会现象中的重大问题,因此复习时应立足当今社会,密切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把握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第一课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1.知识梳理(1)两极格局的演变过程和特点①过程:美苏冷战的出现→两大阵营对抗→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美苏争霸→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②特点:美苏双方互相争夺和对抗,阵线分明,相对稳定。

美苏两国在国际事务中起主导作用。

冷战是主要的斗争形式。

体现两种不同制度之间的矛盾。

(2)关于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形势的基本特点①总体趋势缓和,和平与发展日益成为时代主流,但世界明显呈现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②东西方力量失衡,国际关系中产生了一系列新的矛盾和冲突。

③出现了“一超多强”局面,多极化趋势加强。

(3)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①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②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③促进了大国关系的缓和。

④使世界经济发展出现两个主要的趋势: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

⑤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要点突破:1.如何理解雅尔塔体制、两极格局、冷战之间的关系?所谓雅尔塔体制(雅尔塔体系),简而言之就是美、英、苏三国首脑主要通过雅尔塔会议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其实质是美、苏两分天下;而两极格局是以美、苏为中心,以两大军事政治集团、两大阵营全面对抗为特点的格局;而冷战是美苏对抗的主要形式。

雅尔塔体制的建立是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即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制,雅尔塔体制下两极格局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冷战的加剧又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

第2讲 世界政治与多极化趋势

第2讲 世界政治与多极化趋势

二战后的局部战争
• 战后帝国主义或霸权主义发动、策划和支持的局部 战争此起彼伏、连绵不断,有近百个国家的军队、 约80个国家的领土被卷入。 • 据联合国的统计材料,战后五十多年,全世界共发 生了一百七十多次军事冲突,造成二千一百多万人 死亡,平均每一个季度都有一次“宣战”或“不宣 而战”。 • 近年来,由于民族矛盾、领土纠纷和宗教纷争引发 了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中东战争,两伊战争、海 湾战争、波黑战争、车臣战争、非洲动乱等。 • 此外,军备竞赛有增无减、世界上不稳定的因素依 然存在。
课题小讨论:均势、扩张与恫吓战略
• 三国演义中,魏蜀吴主要实行了上述战略 中的哪一种?
• 各举出一例当今世界舞台上执行上述战略 的代表国家。
II. 安全问题与安全观
II 安全问题与安全观
1 2 3
基本概念 传统安全问题与传统安全观
非传统安全问题与新安全观

思考:金融危机与世界政治新格局?
a. b. c. d. 多极共治?G20?G4?G2? 一超多强? 无极化? 其他格局?
影像历史:冷战的形成
• 视频资料:冷战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只有永远不变的国家利益
《》
——丘吉尔
国家间冲突由国家利益冲突而起:
差异
竞争 地区战争
矛盾
武装冲突
危机
世界大战
冲突
国家间合作亦因为国家间共同利益的存在 “零和模式”——“非零和模式”: 摆脱囚徒困境
历史链接:越南战争
战争长达12年,是美国所经历的历史上最长 的战争,经历三任总统。战争给双方带来巨 大伤害,越南约100多万人丧生,1000多万 人无家可归;美国约5.8万人死亡,30多万 人受伤,损失9000余架飞机以及4000多亿美 元战争费用,精神创伤更是难以估量。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教学大纲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教学大纲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教学大纲(执笔人:袁玲红审核人:廖运生教学院长:姜木枝)一、课程简介(一)课程代码 B(二)课程名称(含英文名称)《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Contemporary World Economy and Politics(三)修读对象:全校本科生(四)总学时与学分:16学时 1学分(五)考核方式:考查(六)相关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七)内容提要(不超过200字)通过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世界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的发展演变、当前国际局势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我国对外关系的发展和外交政策的目标、原则以及对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基本主张等,使学生了解战后世界经济与政治发展变化的基本概况,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

二、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当今世界经济与政治和国际关系的发展演变、趋势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了解和认识主要国际力量在世界经济、政治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它们的对外战略;了解和认识苏联东欧国家兴衰存亡的经验教训;全面认识我国的外交战略、方针,我国对外政策的目标和基本原则,我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树立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为人类的共同繁荣与进步而奋斗的信念。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在教学中有较多的课堂提问。

适当布置课外阅读和作业,使课堂学习与自学结合起来。

三、理论与实践教学学时分配理论教学:16学时四、选用教材和主要教学参考书选用教材:李景治等主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五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主要教学参考书:1.钱学敏.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M].杭州:湘江大学出版社,2010.2.宋新宁等主编.国际政治经济学概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马宽,苏杭等编著.“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案例式专题教学教师用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五、理论教学内容(一)第一章当代世界经济主要讲授内容第—节战后世界经济的演变一、战后初期美国独霸世界经济领域二、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转变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集团化趋势加强第二节当今世界经济的主要特点。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1.当今世界政治两极格局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关系最大的变化是两大阵营对峙局面的形成,世界分为两极世界。

两极世界是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对峙所形成的世界格局。

其主要特点是:(1)在两极世界里,美、苏及其盟国互相对抗和争夺,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

虽然每一方的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

(2)在两极世界中,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主导作用。

(3)美、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由此而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

2.当今世界政治面临哪些主要问题?答:(1)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2)局部冲突与热点问题此起彼伏(3)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4)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3.怎样理解当前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答:第一,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多极化正朝着牵制、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方向发展。

第二,多极化是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趋势而非定势,是世界经济、政治高度发展和力量对比此消彼长的必然产物第三,多极化趋势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多元化的必然结果。

第四,各国主体意识的增强,促进了多极化力量的大联合。

第二章当代世界经济1.战后初期美国通过哪些措施实现了经济霸权?(P38--39)(1)、在国际贸易领域,美国积极推动贸易自由化。

(2)、对西欧和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美国采取了扶植的政策。

(3)、对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美国则采取新殖民主义的手法。

(4)、对社会主义国家,美国则实行以经济、技术封锁,遏制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

2.什么是世界经济运行的协调机制?(P55-56)答:有关国家或国际机构为实现世界经济的稳定对国际经济活动联合进行磋商和调节,由此逐步建立并完善的国际组织和际会议以及大量国际规则、国际惯例,一起构成了当今世界经济的协调机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基本概念:
1、世界政治: 国际社会中国家行为体之间、国家行为体和非国家行 为体之间以及各类非国家行为体之间相互关系与矛盾 运动的总和。 2、世界政治格局 : 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世界范围的若干主要政治力量相 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与态势。
返回副页
二、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形成与转换:
注意:“极”并不等于霸权主义中心。
2、两极格局的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 3、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4、两极格局的终结: 苏联解体
5、这一次国际政治格局转变的特征:
和平方式
持续时间长
(二)冷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 方向发展:
世界政治 两极格局
发展、演变
世界政治 多极格局
返回副页
三、当前世界政治格局的新特点:
(一)雅尔塔体制的演变与终结:
雅尔塔体制 第二次世界大战
后,美、英、苏三国首脑为了各 自的利益,在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 议等国际会议上达成的一系列协议而建立的体制。
1、冷战的开始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1947.3.12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 着冷战的开始。
杜鲁门
什么是“极”?
“极”在国际关系中指在国际舞台上对国际 事务具有重大影响力和作用的力量中心,可以 是国家,也可以是国家集团。
我们主张,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 的和谐世界。 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经济 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 共赢方向发展;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 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 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 平稳定;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 的地球家园。 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永远不称霸,永远 不搞扩张。
盾尤其尖锐。
中国对国际新秩序的主张:
第一,中国主张建立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目标是维持 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保证各个国家在经济全球 化过程中共同受益。
第二,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是和平共处五项基 本原则。
第三,新秩序的建立要依托于联合国。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07.10.15)
1、国际旧秩序的基本特征和实质:
国际旧秩序的四大表现:
以不合理的国际分工为基础的国际生产体系
以不等价交换为特征的国际贸易体系 以国际垄断资本占支配地位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主导的国际协调机制
国际旧秩序的实质:
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2、什么是新秩序:
西方国家的构想:
美日欧的国际新秩序观在价值观念、制度等实质问题 上是有广泛共识的,就是要建立一个以西方大国利益为基 础的,由西方大国领导的,以确立西方模式、意识形态和 价值观念为目标的新秩序。它们之间也存在分歧,在关于 国际新秩序过程中的主导权、利益分配和手段等问题上矛
返 回
(二)美国仍无法摆脱“911综合症 ”
美国借“9· 11”事件后世界各 国对其同情和对国际恐怖主义 的憎恨,以反恐为名,凭借其 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大肆推 行单边主义。
然而美国式的“反恐”形势并不乐观
伊拉克局势恶化 美国使馆如临大敌
阿富汗局势堪忧 重来之势
塔利班大有卷土
返 回
四、多极化在曲折中向前发展:
Economics and Politics in the Contemporary World
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教研室
第二讲 当代世界政治格局与 多极化趋势
一、基本概念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形成与转换
三、当前世界政治格局的新特点
四、多极化在曲折中向前发展
五、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
1、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发展的原因:

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必然决定世界政治向多 极化发展。
世界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组合和调整,促进世界 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是多极化的社会基础。 全球性问题的解决要求推进世界多极化进程。


2、单极世界难以支撑的表现:
第一,美国所面临的威胁不是减少而是更加复 杂和多样化。 第二,冷战后美国的野心太大,已经暴露出力 不从心的迹象。 第三,美国在处理后冷战时期的很多问题上不 得不倚重其他大国的支持。
3、多极化趋势是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

单极与多极的较量将是一个长期过程
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又有新的表现 国际旧秩序是阻碍世界多极化的重要因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多极化虽然是客观趋势,但还不是定势。
返 回
五、积极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
国际秩序是指以一定世界格局为基础所形成的国际
关系的规范、运行程序和相应的保障机制,通常包 括国际规则、国际协议、国际惯例和国际组织等要 素。又可分为国际经济秩序与国际政治秩序。
(一)恐怖主义国际化,上升成为重要的非传统安
全威胁,对国际政治产生重大影响
(二)美国仍无法摆脱“911综合症 ”
(三)“金砖四国”继续和平崛起
(四)大国战略对话与协调在深化
返回副页
(一)恐怖主义国际化,上升成为重要的非传统安 全威胁,对国际政治产生重大影响。 发生于2001年的“9· 11” 事件,标志着国际恐怖 主义犹如恶性膨胀的毒 瘤向全球蔓延,使许多 国家和地区受到不同程 度的威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