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的身世之谜
关于蚂蚁的说明文三篇

关于蚂蚁的说明文三篇蚂蚁的说明文若是问你世界上力气最大动物是什么时,有人可能会想到体积庞大的大象,有人可能会想到身手敏捷的老虎,或许还有人会提到沙漠中的骆驼。
但想必很少人会想起渺小、不起眼的蚂蚁吧。
说出来,恐怕没多少人会轻易相信,但事实就是如此。
美国哈佛大学的昆虫学家马克莫费特,是一位对亚洲蚁颇有研究的学者。
根据他的观察,10多只团结一致的蚂蚁,能够搬走超过它们自身体重5000倍的蛆或者别的食物,这相当于10个平均体重70公斤的彪形大汉搬运3500吨的重物,即平均每人搬运350吨,从相对力气这个角度来看,蚂蚁是当之无愧的大力士。
所以,一些十分沉重的食物没多久就会被浩浩荡荡的蚂蚁大军搬运完。
我曾经想过一个问题:为什么当一只蚂蚁发现食物时,没多久就会有一大群蚂蚁前来接应?我也试图寻找着这个问题的答案,但因为那时还小,没太大的毅力,所以不是那么的成功,唯一能做安慰自己的答案也无非是蚂蚁能发出一种气味,这种气味使得蚂蚁与蚂蚁之间似乎变为“心灵相通”,所以一只蚂蚁找到食物后,不久,就会跑来援军。
一般的,蚂蚁可以分为四类:蚁后、雄蚁、工蚁和兵蚁。
四类蚂蚁系系相关:蚁后与雄蚁进行交配,“新郎”寿命不长,不久便会死去,蚁后脱掉翅膀找到合适的地方繁殖后代。
发育成熟的蚂蚁又根据形态特征分为工蚁和兵蚁。
工蚁主要是伺养幼蚁和蚁后,兵蚁是为保卫群体的一种“武器”。
又有谁能想到小小蚂蚁竟分工如此精密。
把生活处理的井然有序,有条有理。
说完了蚂蚁的分类,该讲讲它们的生活习性了。
蚂蚁在15℃~40℃之间可正常生长,但最佳温度为25℃~35℃之间。
冬季低于10℃就会进入冬眠。
蚂蚁的土壤湿度应控制在10℃~20℃之间,空气相对湿度应控制在70%~90%之间。
可见蚁后当初选洞穴的用心之深。
蚂蚁,一种微不足道的小动物,却不知蕴藏了多少秘密。
它的身世可谓是个谜,可这个谜不知何时能解完。
或许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几万年。
介绍蚂蚁的文400字一般的蚂蚁全身黑色或棕色,有一对触角和六条腿,身体分为三节。
蚂蚁的身世之谜

龙源期刊网
蚂蚁的身世之谜
作者:童方圆
来源:《小星星·高年级版》2008年第04期
今天,我无意中发现墙角那儿来了一批“不速之客”,仔细一瞧,原来是蚂蚁:那矫健的身姿,那警惕的目光……这使我对蚂蚁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我决定来研究一下这些“小东西”。
我先抓来一只大蚂蚁,观察观察它的身体结构。
蚂蚁有着灵活的脑袋,极细的脖子,突出的胸部,大大胖胖的肚子,长长的触角、细细弯弯的脚,越看我越觉得蚂蚁跟空中飞舞、整天忙忙碌碌的蜜蜂很像。
为此,我特意找来蚂蚁和蜜蜂的图像细细比较了一番。
“啊!蚂蚁原来是蜜蜂进化来的!”我作了一个大胆的猜想。
但蚂蚁是地上爬的,蜜蜂是天上飞的,怎么会是兄弟呢?
这问题我挠破了脑袋也没想出个所以然来,只好去请教C博士(计算机)了。
历经“九九八十一分钟”,我终于了解了详情。
原来早在一亿多年之前,由某种原始的黄蜂,进化出了两个非常重要的昆虫分支:一个是天天不辞辛苦地在花丛中穿梭的蜜蜂群;另一个则是不论春夏秋冬都忙忙碌碌到处觅食的蚂蚁群。
这下我可明白了:因为有着相同的祖先,所以蚂蚁和蜜蜂才会如此的相像。
身边的世界可真是无奇不有呀!你看,连这小小的蚂蚁都有那么多的奥秘。
我们现在可真应该好好学习,争取以后探索出更多更神奇的奥秘。
浙江省绍兴县杨汛桥紫薇小学六(3)班童方圆
指导老师:王绿叶。
蚂蚁的秘密

蚂蚁的秘密
蚂蚁无论离蚁巢有多远,都能准确无误地回到蚁巢?这是为什么呢?我的好奇心驱使着我,使我特别想知道真相。
为了解开这个谜,我找了一个蚁巢,来揭开我心中的这个谜底。
我花了许多时间仔细地观察蚁巢,不一会儿就有一只小蚂蚁从蚁巢里爬了出来。
我小心翼翼地跟着小蚂蚁,生怕跟丢了。
我发现:蚂蚁走路的时候就好比一个盲人,蚂蚁的触角就像的盲人的拐杖一样,蚂蚁每走一步,就用两根触角敲地,就像盲人拿着拐杖在敲地一样,这就是蚂蚁在探路。
蚂蚁的触角共有两个功能:一个是触觉作用,通过接触外界,就能探明前面物体的轮廓、形态和硬度,以及前进道路的地形起伏等情况。
另外一个是嗅觉作用,通过闻味进行识别。
这可是盲人的拐杖所没有的。
原来蚂蚁一边走路,一边从腹部末端的肛门和腿上的腺体里,不断分泌除少量的、带有特殊气味的化学物质,这种物质叫做标记物质,沾染在路上留下痕迹。
远离蚁巢的通窝蚂蚁,回巢的时候,就用他们的特殊鼻子----触角,来闻着这条气味路标前进,这叫做“气味导航”。
同学们,看了我的作文,你们是不是也想去观察某种小动物,去写一篇科普征文吧!。
探访神秘的昆虫世界之蚂蚁

观察工具:
放大镜
我的观察记录:
我发现了:
1.
2.
3. 4.
探访神秘的昆虫世界之
蚂 蚁
塔子湖小学教师: 李芳
蚂蚁很小,但是他们有很 大的本事,它是一个团结的群 体,能够把巨大的物体运回家。 从他们的身上真的体现了团结 就是力量。
关于蚂蚁的知识:
蚂蚁不是爬行动物,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膜翅目,西药亚目,蚁 科的动物。蚂蚁是人们常见的一类昆虫,很容易识别。一般体小,颜色有黑、 褐、黄、红等,体壁具有弹性,光滑或有毛。口器咀嚼式,上颚发达。触角 膝状,4—13节,柄节很长,末端2—3节膨大。腹部第1节或1、2节呈结状, 有翅或无翅。 蚂蚁是地球上最常见的昆虫,数量最多的昆虫种类。由于蚂蚁都是社会 性生活的群体,在古代通称“蚁”。据现代形态科学分类,蚁可分两大种群: 蚂蚁类和白蚁类。 蚂蚁能生活在任何有它们生存条件的地方,是世界上抗击自然灾害最强 的生物。蚂蚁的寿命很长,工蚁可生存几星期至3—7年,蚁后则可存活十几 年或几十年。一蚁巢在一个地方可生长年,甚至50多年。 蚂蚁的外部形态分头、胸、腹三部分,有六条腿。 蚂蚁为典型的社会昆虫,具有社会昆虫的3大要素,即同种个体间能互相 合作照顾幼体,具明确的劳动分工系统,且子代能在一段时间内照顾上一代。 “白蚁”不是蚂蚁,白蚁除具有社会属性外,在生理结构上和蚂蚁有很大的 差别。 蚂蚁的天敌是食蚁兽。 蚂蚁还具有医用功能。
行军蚁
如图所示,在 中非德赞加-多基 国家公园里研究人 员发现一支数量庞 大的行军蚁,这种 行军蚁有时群体数 量可达到2000万只。
宽节箭蚁
如图所示,宽节 箭蚁是一种生活在非 洲撒哈拉沙漠的蚂蚁, 它们的栖息环境在沙 漠中,也是自然界最 能忍受炎热的动物之 一。
蚂蚁们的“奴隶社会”

蚂蚁们的“奴隶社会”——“蚁养奴隶”的怪异本能内容提要:人类在奴隶社会时期曾存在着奴隶和奴隶主。
而在自然界中,有些蚂蚁也有着属于自己的奴隶,关系到生存的事情(例如捕食、筑巢等)都由奴隶蚁来完成。
这种超乎寻常的奇异本能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奴隶蚁养奴隶蚁黑奴蚁怪异本能这个奇妙的自然世界所创造的可爱的动物们中,有许多具有奇异的本能。
杜鹃排挤“义兄义弟”,蜜蜂造蜂房,姬蜂科幼虫的寄生行为,以及下面要提到的“蚁养奴隶”的怪异本能都是大自然所赋予的。
为了揭开这个自然世界神秘面纱,让我们先来看看蚂蚁们的奴隶社会是到底什么样子的。
有些种类的蚂蚁,雌蚁和雄蚁一般什么事都不干,俨然一副奴隶主的派头。
筑巢、捕食、喂自己的幼虫、迁移等关系到生存的事情它们都做不来,所以只能由奴隶蚁来替它们完成。
奴隶蚁完全就是它们的依赖,如果没有奴隶蚁,它们最多不出一年的时间就会灭亡绝迹。
于是有人做了个这样的实验:他把几十只没有奴隶的蚂蚁放在一起,同时留下许多它们非常喜欢吃的食物,还有一些刺激它们工作的蛹和幼虫。
但因为没有奴隶,许多蚂蚁因饥饿而亡。
当再向其中放进黑奴蚁时,经过奴蚁井然有序的抢救工作,那里的一切又恢复了原来的生机。
还有一类养奴隶蚁——血蚁也十分有趣。
血蚁搬家的时候并不像红褐蚁那样,必须等待奴隶来把自己运走,相反的是小心翼翼地把奴隶蚁顶在颚间慢慢搬移带走。
著名生物学家查理·达尔文曾亲眼目睹了一个十分残暴的事实:养奴隶蚁们迅速且十分凶猛地将一群黑色奴蚁团团包围,这些奴蚁奋起反击,它们三五成群地纠缠着一只血蚁的腿撕拉乱扯,但无济于事,反而遭到了身体强壮的血蚁们的残酷迫害,终至尸骨遍野。
于是这伙残忍的暴君趾高气扬地拖着它们的战利品班师回朝,战死的奴蚁毫无疑问地成了它们的盘中美味。
这与人类社会奴隶们反对奴隶主、争取自由的抗争极为相似,不过奴隶们最终却被凶残的奴隶主打压了下去。
蚂蚁的这一怪异本能不禁让人惊叹。
就是这一本能才让它们更加适应自然,安稳地生存下去。
蚂蚁的文化历史

蚂蚁的文化历史想当年,它与恐龙为邻。
蚂蚁是一种十分古老的昆虫,它的起源可追溯到1.3亿年前的白垩纪,与恐龙同一时代。
蚂蚁的祖先是移居到地面营群居生活的黄蜂,在恐龙时代还十分稀少,但随后逐渐变得常见起来。
蚂蚁种类繁多,而中国至少有600种以上。
中国古代很早就有关于蚂蚁的文字记录,成书于汉代初期的《尔雅》中就有蚍蜉、蚁、打蚁、飞蚁等字,但这里所指的蚁有的与白蚁相混。
据考证,直至南宋罗愿著《尔雅翼》(公元1174年)时,才把蚂蚁和白蚁真正分开叙述。
在公元前123年前后成书的《淮南子》就有蚁生活史的记述。
其后《酉阳杂俎》《太平御览》《六收故》和《本草纲目》等历代文献,都记述了古人对蚂蚁的观察和认识。
《旧约圣经》中这样写道:“去察看蚂蚁的动作,可以得到智慧。
”美国学者吉姆·罗恩曾说:多年来我一直给年轻人传授一个简单但非常有效的观念——蚂蚁哲学。
我认为大家应该学习蚂蚁,因为它们有令人惊讶的四部哲学。
第一部:永不放弃,第二部:未雨绸缪(比喻事先做准备),第三部:期待满怀,蚂蚁哲学的最后一部:竭尽全力。
这是多么令人叹服的哲学。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西斯德国的著名战将“沙漠之狐”隆美尔节节败退于蒙哥马利元帅率领的英国军队之时,隆美尔为挽回败局,派出一支德军精锐部队长途跋涉,迂回穿越非洲原始丛林,直插英军后方。
然而在预定时间,隆美尔没有收到他的爱将希姆如期发出的无线电波。
事后德国人终于明白了事情真相:他们的部队,毁灭于非洲黑刺大腭蚁。
这种蚂蚁大如拇指,通常生活在中北非,每隔两三百年有一次集团性大爆发,数以亿计的蚂蚁聚集成群,浩浩荡荡地朝着一个方向作长途迁徙,疯狂地吞食一切可食之物,只是,有一个疑团他们始终无法破解:这么庞大的蚁群,平时聚集在何处?在什么情况下会突然出现?《别惹蚂蚁》延续了好莱坞动画的优秀传统,小故事大智慧,更直接地让孩子有一颗真正的善心好心。
10岁小男孩卢卡斯正经历着人生最痛苦的事情,刚搬到陌生的新家,还成了邻居小霸王史蒂夫欺负的对象。
蚂蚁的说明文_1

蚂蚁的说明文导读:2017蚂蚁的说明文400字【篇一】若是问你世界上力气最大动物是什么时,有人可能会想到体积庞大的大象,有人可能会想到身手敏捷的老虎,或许还有人会提到沙漠中的骆驼。
但想必很少人会想起渺小、不起眼的蚂蚁吧。
说出来,恐怕没多少人会轻易相信,但事实就是如此。
美国哈佛大学的昆虫学家马克莫费特,是一位对亚洲蚁颇有研究的学者。
根据他的观察,10多只团结一致的蚂蚁,能够搬走超过它们自身体重5000倍的蛆或者别的食物,这相当于10个平均体重70公斤的彪形大汉搬运3500吨的重物,即平均每人搬运350吨,从相对力气这个角度来看,蚂蚁是当之无愧的大力士。
所以,一些十分沉重的食物没多久就会被浩浩荡荡的蚂蚁大军搬运完。
我曾经想过一个问题:为什么当一只蚂蚁发现食物时,没多久就会有一大群蚂蚁前来接应?我也试图寻找着这个问题的答案,但因为那时还小,没太大的毅力,所以不是那么的成功,唯一能做安慰自己的答案也无非是蚂蚁能发出一种气味,这种气味使得蚂蚁与蚂蚁之间似乎变为“心灵相通”,所以一只蚂蚁找到食物后,不久,就会跑来援军。
一般的,蚂蚁可以分为四类:蚁后、雄蚁、工蚁和兵蚁。
四类蚂蚁系系相关:蚁后与雄蚁进行交配,“新郎”寿命不长,不久便会死去,蚁后脱掉翅膀找到合适的地方繁殖后代。
发育成熟的蚂蚁又根据形态特征分为工蚁和兵蚁。
工蚁主要是伺养幼蚁和蚁后,兵蚁是为保卫群体的一种“武器”。
又有谁能想到小小蚂蚁竟分工如此精密。
把生活处理的井然有序,有条有理。
说完了蚂蚁的分类,该讲讲它们的生活习性了。
蚂蚁在15℃~40℃之间可正常生长,但最佳温度为25℃~35℃之间。
冬季低于10℃就会进入冬眠。
蚂蚁的土壤湿度应控制在10℃~20℃之间,空气相对湿度应控制在70%~90%之间。
可见蚁后当初选洞穴的用心之深。
蚂蚁,一种微不足道的小动物,却不知蕴藏了多少秘密。
它的身世可谓是个谜,可这个谜不知何时能解完。
或许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几万年。
我发现了蚂蚁的秘密

我发现了蚂蚁的秘密我发现了蚂蚁的秘密我知道了蚁后为什么会飞,蚁公公和蚁后长有翅膀,因为蚁后要生育后代,它也要结婚,它结婚的方式是和蚁公公一起飞到空中开始它们的“婚礼”,它们飞呀飞意思就是结婚了,结完婚后,蚁公公就死了,蚁后就要回到家里面产卵,这些卵会在一个叫“养育室”的屋子里长大,长大后它们会自动有自己的工作。
蚂蚁喜欢蜜糖、排队、往高处搬家,我们有时候会发现快下雨点的时候,蚂蚁搬家的秘密,它们都是往高处走的,这是因为当下雨的时候,水会进蚁房,到高处水就不会流进去破坏粮食和生命。
它找到食物的时候它会站起来、用手敲地、跟它同伴亲嘴来通知同伴。
小时候,妈妈给我买了个蚂蚁工坊,里面装了10只小蚂蚁,从上往下看小蚂蚁长的黑黑的,每只蚂蚁的身体是有三个椭圆形组成,分别是头、身子、肚子,有6只腿、头上有一对触角。
我每天都在观察它们,我观察到了它们挖洞的时候,它用它嘴巴上小小的一个夹子挖着像水一样蓝的蓝色凝胶,然后从洞里搬出来。
蓝色凝胶就是它的食物,所以不用喂它。
把碎凝胶都搬上来,过了几天,终于全部完工了,每个通道都是互通的,所以它们可以从地下走,也可以从这走到那里,如果天气适合所以打洞打的快,天气太热了它会太活波就把它放进冰箱里冻一会就好了。
蚂蚁死了会释放蚁酸影响其它的蚂蚁,要清理掉。
如果同时放红蚂蚁和黑蚂蚁会打架的。
蚂蚁的生命力还很强,尽管它很小,可是当胶球冲向它的时候,它却是原地一动也不动,就算是大石头,也撞不死它,沙子就算是把它埋的深,它还是不死。
它的生命力真强呀,要是我们也是这样就好了,既是大力士,又不会被东西撞而失去生命。
我发现了蚂蚁的秘密上周星期六,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我与几个小伙伴们一起去公园玩耍。
来到公园里,伙伴们就说要去沙池里玩,我连忙跟过去。
沙池的不远处有一个小洞,我仔细地看着,几乎把身边的小伙伴们都给忘了。
突然,我看见几群蚂蚁从那个小洞里出来,搬着食物向对面高处里走,那里正有一个小洞。
那个小洞是用干泥堆成的,很坚固,不容易倒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