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

合集下载

我国服务贸易的结构

我国服务贸易的结构

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及问题分析一、服务贸易概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入发展和国际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国际服务贸易异军突起,全球服务贸易出口额由1980年的3600亿美元扩大到2006年的27100亿美元,26年间增长了7.5倍,占世界贸易出口的比重也由1/7上升到了1/5,服务贸易的发展速度呈现出超过货物贸易的趋势,并逐步成为衡量一国贸易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指标,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改革开放以来,在货物贸易强劲增长的支持下,我国的服务贸易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

服务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国际地位不断上升。

服务贸易总额由1982年的46亿美元上升到2006年的1917.5亿美元,增长了41.7倍,年均增长率超过了17%,高于同期货物贸易的增长速度,也远高于发展中国家和全球服务贸易的平均增长速度。

1997年以来的10年间,服务贸易增长的势头更加强劲,年均增长率达到了26.7%。

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在全球服务贸易出口国中的排位也由1982年的第28位上升到2006年的第8位,成为服务贸易出口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服务贸易的高速发展对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出口贸易结构和提升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已逐步显现。

但是,近年来我国的服务贸易始终处于逆差状态,服务贸易的结构也不尽合理,传统劳动密集型的消费者服务中品质优秀的服务产品的竞争优势没有得到更好的提升,更具有现代意义的作为中间投入品的生产者服务还不能适应服务贸易发展的要求。

因此有必要对我国服务贸易结构和贸易竞争力的状况进行深入地分析。

(一)服务贸易概念的界定、分类及数据来源按照WTO之《服务贸易总协定》(GA TS)的定义,服务贸易主要包括以下4种模式:(1)过境交付。

指从一国境内向另一国境内提供服务,如信息咨询、电讯、卫星服务等;(2)境外消费。

指在一国境内向其他国家的消费者提供服务,如国际旅游、国际教育等;(3)商业存在。

指一个国家通过在另一个国家境内建立商业机构提供服务,如外资服务业企业;(4)自然人流动。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对外贸易不断扩大,加入WTO之后更为国内企业提供了更多公平竞争的机会,中国已俨然成为了一个贸易大国。

但贸易大国并不等于贸易强国,我国在对外贸易中依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也是我们现在。

分析现状、制定对策,显然具有重要意义:2 我国对外贸易现状分析2.1 我国对外贸易面对的机遇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期。

多年来,我国紧紧抓住国际制造业加快转移的机遇,正在成为世界重要的加工基地。

另一方面,服务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不断提高,研发、物流等服务环节的国际转移日益加快,为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我国对外贸易的市场空间更加广阔。

作为世贸组织成员,我国积极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促进多边贸易体系更趋完善,这必将为我国扩大商品出口、发展服务贸易提供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空间,也将有助于从国际市场获得国内短缺的资源和技术。

跨国直接投资将进一步推动对外贸易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有利于我国更好地参与国际分工,提高吸收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也将进一步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

在“引进来”的同时,我国还将积极推动有实力、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拓展经济发展空间。

对外投资的扩大,必将带动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技术创新和金融改革将为外贸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产业转移的加快为我们提供了大量获得外部技术和提高研发能力的机会,有利于增强我国的“后发优势”,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能力。

金融的对外开放有利于我借鉴国际经验,加强国际金融合作,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金融体系,利用国际金融市场促进国内经济贸易发展。

2.2 我国对外贸易面对的挑战能源资源安全问题凸显。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国内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对国际资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这就使得我国能源供应受国际制约较大,经常因价格变动遭受巨额损失。

我国海外能源保障还存在较大的地缘政治安全风险和运输安全风险。

粗放型的外贸增长方式亟需转变。

我国国际贸易现状问题及应对策略探讨

我国国际贸易现状问题及应对策略探讨

我国国际贸易现状问题及应对策略探讨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的国际贸易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和机遇。

我国国际贸易总体发展态势不断向好,贸易结构也有所改善,但是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本文将从我国国际贸易现状问题和应对策略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贸易总量增长速度放缓我国国际贸易规模总体上呈现出年均增长速度逐渐放缓的趋势,增长率已经从10%左右逐渐降至6%以内。

2019年我国国际贸易额为31.54万亿元,同比增长3.4%。

其中出口19.05万亿元,同比增长5%;进口12.49万亿元,同比下降1.6%。

(二)贸易结构有待调整我国国际贸易结构以出口为主,出口商品以加工贸易为主导,高附加值产品出口相对较少。

另外,我国进口商品以资源性产品和中间产品为主,高技术产品和服务贸易比重较低。

这种贸易结构不够优化,难以满足对外开放和结构调整的需要。

(三)贸易摩擦频频发生中美贸易战、中欧太阳能板、钢铁等产品反倾销等贸易摩擦不断发生。

这些贸易纠纷不仅给我国出口造成了冲击,也给我国在国际上的声誉和形象带来了一定的损失。

此外,不少国家对我国的贸易保护措施逐步加强,对我国出口造成了很大压力。

(四)非贸易壁垒的影响一些国家或地区由于政治、经济等原因对我国实施非贸易壁垒,限制我国对其商品和服务的出口。

这种非贸易壁垒的影响超出单纯的贸易问题,对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影响更为深远。

(一)优化贸易结构,提高出口产品质量优化贸易结构是改善我国国际贸易现状的关键之一。

加快推进技术贸易、服务贸易等高附加值行业的发展,将生产要素的投向从低技术含量的商品生产向高端技术产品和服务转移,提高产品质量和价值,增强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

(二)深入参与国际产能合作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产能合作,通过对其它国家进行技术引进和投资,增强我国企业的实力和业务范围,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同时,加强与中东欧等地区的经贸合作,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升我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

我国国际贸易现状和发展论文

我国国际贸易现状和发展论文

我国国际贸易现状和发展论文我国国际贸易现状和发展论文预读: 摘要: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国际贸易遇到了新的机遇与挑战.笔者结合现代国际经济发展形势,对我国国际贸易现状和发展进行分析,从国际贸易的分类及统计指标出发,结合国际贸易形式整理出我国国际贸易面对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简要提出对策,为我国国际贸易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为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指导方向.目前,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已初步建成,我国在世界国际贸易领域中的地位也逐渐提升,综合国力逐渐加强,但是受产业结构、产业技术等方面的制约,我国国际贸易可以发展的空间还有很大,本文将从国家贸易的分类及统计指标入手,对我国国际贸易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做进一步分析.一、国际贸易分类及统计指标概述(一)国际贸易的主要分类形式1.按所站角度不同划分对外贸易是站在一国的角度看国际贸易.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同别的国家(或地区)所进行的商品和劳务交换活动的总称.有些国家如英国、日本又称之为海外贸易.传统的对外贸易由商品的进口和出口两部分构成,所以亦叫进出口贸易.2.按商品流向进行划分出口贸易:出口贸易是将本国生产或加工的商品运往他国市场销售.一国出口收入的全部金额为出口总额.进口贸易:将外国商品输入本国市场销售.一国进口所支出的全部金额为进口总额.过境贸易:凡A国经过C国向B国运送商品,对C国来说就是过境贸易.其具体细分包括直接过境贸易和间接过境贸易.直接过境贸易,即外国货物到达本国口岸后,在海关直接监管下,通过国内运输线从其它口岸离境,有时直接过境甚至不需卸货和转换运输工具,承办过境的国家一般要收取一定的费用.间接过境贸易,即指外国货物到达本国口岸后先存入海关保税仓库,没有经过任何加工改制,在从海关保税仓库运出国境的活动.过境地的特点通常是地理位置重要、资本市场发达、商业氛围浓.如香港、新加坡、澳门、台湾等.(二)常用国际贸易统计指标衡量国际贸易规模的指标主要是:国际贸易额:指世界各国出口贸易额的总和,也被称为国际贸易值.世界出口货物总额总是小于世界进口货物总额.因为各国一般都是按离岸价格(FOB,即启运港船上交货价,不包括保险费和运费)计算出口额,按到岸价格(CIF,即成本、保险费加运费)计算进口额.国际贸易量:指用进出口商品的实物单位表示贸易规模的指标,剔除了价格变动等因素带来的虚假成分,它更能准确地反映一国的实际贸易情况.是用同一货币单位表示的一国对外贸易规模.各国一般都用本国货币表示,但为了便于国际比较,各国同时又用美元进行统计.(三)对外贸易依存度概述所谓对外贸易依存度,主要指对外贸易总额在本国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其主要用来反应国家国民经济对外发展的依赖程度以及本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对外贸易依存度又被分为进口依存度和出口依存度,这就更能准确地表示一国经济增长对外贸所依赖的程度.进口依存度反映了一个国家市场对外开放的程度,出口依存度反映的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对外贸所依赖的程度.一般来说,对外贸易依存度越高,该国经济发展对外贸的依赖程度也就越大,同时也表明对外贸易在该国国民经济中占有的重要地位.(四)国际贸易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1.萌芽阶段(始于15-16世纪的地理大发现)15世纪末至16世纪的上半期的“地理大发现”开始了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2.形成阶段(18世纪60年代—19世纪60年代的第一次科技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60年代的第一次科技革命,是以大机器工业为基础的国际分工形成.这时期的国际分工形式基本上是以英国为中心的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世界城市与世界农村对立下的“垂直式”的分工体系.3.发展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第二次科技革命)这一时期国际分工的主要特征是:垂直分工: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垂直式”分工继续向深度与广度发展,分工的中心从英国一国变为一组国家.水平分工:工业国之间发展成一种“水平式”的工业部门间的分工.如英国:侧重钢铁生产;德国重化学工业;芬兰主要是木材加工.4.深化阶段(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开始的第三次技术革命)战后,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开始的第三次技术革命,生产力的进步、跨国公司的兴起、殖民体系的瓦解,导致了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的新特征.二、我国国际贸易现状分析(一)我国国际贸易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紧紧抓住国际制造业快速发展势头,加速发展我国国际贸易,使我国今日成为世界范围内重要的产品加工基地.现代服务贸易、物流贸易的快速发展,为我国国际贸易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和机会.以发达国家良好的经济氛围为背景,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吸收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和管理方式,改善我国经济企业发展,推动整体质量和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十分积极的影响.未来经济是技术型经济为主,鼓励创新经济的发展.金融的对外开放有利于向别国借鉴经验,加强国际金融合作,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金融体系,利用国际金融市场促进国内经济贸易发展.机遇与挑战往往并存,特别是在世界经济体系中.随着能源安全问题日渐突出,国际政治局面动荡不安,我国贸易发展较世界贸易发展仍有很多不足与差距.(二)对外贸易增长速度强劲反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国际贸易发展产生强劲推动作用.中国的进出口贸易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除去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国际贸易增速有所下降,2010年至今,我国国际贸易呈现稳步增长趋势.(三)对外贸易差额有所下降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进出口贸易整体态势发展良好.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呈增长趋势,贸易规模扩大.其中,出口额与进口额稳步增长,出口规模扩大持续扩大.三、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的主要内部问题(一)从出口产品的结构来看我国出口产品结构主要为劳动力高、污染高、耗能高、技术含量低的产品,从侧面反映出我国从贸易总额上体现出的贸易利润,其实并没有数据反映上的占有优势.也就是说,我国虽然出口额大,但是我国通过贸易获得的利润较低.并没有数据反映的多,因为我国目前的比较优势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这也就是说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层次偏低,盈利能力不高,主要表现在:一是加工贸易在我国出口总值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进入新世纪以来,加工贸易在出口的比例一直在一半以上.尽管近两年有所下降,但也处于接近一半水平.二是我国虽为制造大国,但是外企在国内制造业的作用也很大,近一半以上的产品均是由外资企业完成,我国只是做到简单装配作用.三是我国较其他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急需增加.虽然近几年有逐渐增长趋势,但较发达国家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有很多是国外的核心部件运到国内进行组装来完成制造的.其核心部件的关键技术并不是我国的知识产权,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出口比例仍然很低.(二)从我国产业结构理论和贸易机制来看随着近几年国际贸易的发展,结合有关数据,可以发现如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偏向第三产业发展,其第三产业在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明显高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而在我国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较低,虽然近几年有适当调整,但较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仍然比重较低,发展速度缓慢.(三)我国国际贸易人才短缺我国高校虽然设置国际贸易专业,但是我国仍然缺少高素质国际贸易人才.高校毕业生能留下从事本专业的人较少,坚持五年以上没有转行的人就更少,造成了我国国际贸易优秀人才严重短缺.四、解决当前我国国际贸易现状的对策首先,增强自主研发能力建设.我国制造业需要在世界经济占有一席之地,需要增强自身自主研发技术,革新研发理念、加大自主研发扶持力度,将创新设计作为当前主要发展目标.提高我国核心技术出口比例,改变我国代工厂的现状,使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变被动为主动;其次,加强第三产业结构.完善我国第三产业结构、优化我国国际贸易机制,有效提升我国第三产业在我国整体产业结构中的比重.最后,加大我国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在质量上,对我国国贸人才素质严格要求.新的经济环境下,企业对外贸人才的素质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沟通交流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熟悉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 五、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趋势(一)努力保持国际贸易稳定协调增长随着我国现代国际贸易领域的快速发展,一旦出现世界经济环境大起大落,必定对我国经济稳定造成严重影响.为促使国际贸易稳定稳步增长,需要结合我国国际竞争力能力,加强国家外贸体系建设,完善外贸相关制度,如完善出口退税等财税政策、加大政策性金融扶持力度;建立符合国际环境的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加快与世界信息的互动交流;培养优秀的本土跨国公司,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和税收优惠政策;要鼓励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快速发展,建立创新性自主研发产品企业,增强国际核心竞争力.(二)国际金融市场竞争激烈,中国出口高压发展目前,国际经济政治瞬息万变.高就业难、政治斗争等为国际金融市场带来新一轮的考验.如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救市计划,旨在鼓励本国经济的稳步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以制造大国著称,缺少核心知识产权的中国经济也面临新的考验,处于高压环境中的中国国际贸易,中国在出口中高端产品中将面临激烈的竞争.(三)加快转变国际贸易增长方式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外贸增长方式,正确处理规模、效益、质量之间的关系,引导地方政府和企业将外贸增长重点转移到质量和自主研发上来.为转变增长方式创立优惠政策.结合国内外优秀品牌经验,坚定信心,发展本土特色品牌,让我国品牌走出中国、走向世界,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从而带动相关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效应.转变外贸增长方式,规范外贸经营秩序.贸易经营秩序的混乱是不利于国际贸易的长远发展的,经营秩序的混乱也会减少我国在国际贸易中所应获取的利益.要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协调能力,对企业合理安排进出口要做好引导.(四)加强优秀国际贸易人才队伍建设优秀的外贸人才对发展本国国际贸易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优秀国际贸易人才也有更加严格的职业素养要求,具体包含: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沟通交流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熟悉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等,相信随着对国际贸易人才培养力度的加大,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也将进入新的发展领域和新的高度.六、结语根据原创论文统计数据分析,本论文认为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现状虽然呈现稳步增长,但是继续由制造业经济向技术型经济转变.要提高我国国际贸易业务量,增加利润,进而达到我国国际贸易的稳步增长,这就要加大对我国国际贸易人才的培养力度、完善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对国际贸易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等方面,这也是未来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相信随着对国际贸易研究的深入,我国国际贸易将迎来更有质量、发展更加平稳的新时代.参考文献:[1]孙徽徽,潘仲乐.浅析我国国际贸易的现状与发展[J].北方经贸,2014(9).[2]许月.对外贸易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7).[3]钟奕岚.我国国际贸易现状问题及应对策略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1(9).[4]秦小华.浅析国际贸易发展现状及我国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江苏商论,2014(33).。

我国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发展的问题与对策摘要:随着入世后教育市场的逐步开放,中国以其旺盛的教育需求,成为国际教育消费的大国,但在教育服务贸易发展方面并非强国,与WTO的一些成员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为解决我国教育资源稀缺,人民大众接受教育的需求与供给严重不足的矛盾以及为了扭转教育出口和进口的逆差,需要从维护国家教育主权和促进经济社会乃至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出发,提升教育服务质量,加快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

就显得更加有必要。

对我国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发展的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直接立足于问题寻找答案,同时制定相应的政策,以符合我国教育服务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引领国际前沿,随时掌握其发展动向,才能做到紧随市场发展潮流,为我国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创造出更合适的社会,文化,法律环境,从而间接促进经济的向前发展。

关键词:教育服务贸易发展问题对策教育法规正文一、教育服务贸易的概述对于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界定,是指在国与国之间主要出于经济目的而进行的教育服务的输出与输入,简单来说,就是将教育资源这种无形商品视同有形商品进行跨国交换。

教育服务是商业性和市场化的教育活动,当提供和接受教育服务的双方存在于不同的国家(地区)之间就构成了国际教育服务贸易。

从经济学层面看,教育服务贸易其实是一种跨国的教育选择。

选择的主体一般是以学生及其家庭为主的教育消费人群或政府及社会机构。

前者需个人承担费用,在开放的市场环境中选择效用最大化的服务,即个人消费;后者是政府或社会机构出于发展经济的需要选择消费国外的教育服务,为受教育者“买单”,即政府采购,如公派留学就是一种典型的方式。

教育选择的客体是教育服务生产者提供的具有一定质量、品牌和特色的多样化的教育服务。

对于《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所给出的定义来说,就是既包括境外消费,又包括商业存在及自然人流动。

对于服务内容来说,它既包括正规的学历教育,又包括培训、进修等非学历教育,而且这种多样化还表现为存在大量的、具有不同办学特色的教育服务提供机构。

我国服务贸易的劣势分析及竞争力提升

我国服务贸易的劣势分析及竞争力提升

我国服务贸易的劣势分析及竞争力提升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国在服务贸易中具有巨大的潜力,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服务贸易仍存在一些劣势。

本文将首先分析我国服务贸易的劣势,然后探讨如何提升我国的竞争力。

一、我国服务贸易的劣势分析1.服务业发展不平衡:我国服务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旅游、金融和物流等领域,其他领域的服务贸易相对滞后。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教育、医疗、法律等服务领域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相对较弱。

2.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我国服务贸易结构以劳动密集型和低附加值的服务为主,而高附加值和知识密集型的服务相对较少。

这导致我国在服务贸易中的竞争力较弱,难以与发达国家竞争。

3.人才短缺:我国服务贸易领域人才的培养存在短板。

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在高端人才的培养和吸引方面还有较大的差距。

缺乏高素质的人才限制了我国在服务贸易领域的发展。

4.法律、政策环境不完善:我国在法律、政策方面存在一些制约服务贸易发展的问题。

例如,服务业市场准入门槛较高,国内服务企业在境外市场开展服务受到限制等。

二、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1.加强人才培养:加大对服务贸易领域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教育水平和培训质量。

鼓励高校开设相关专业,培养专业人才,同时加大对人才的吸引和留用力度。

2.优化服务贸易结构:加大对高附加值和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的支持,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

同时,加强与国际知名服务企业的合作,引进外国先进服务企业。

3.推进服务贸易自由化: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优化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加强对外服务贸易的立法和监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4.增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服务贸易规则的制定,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国家的合作,共同解决服务贸易中的问题。

同时,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贸易领域开展合作。

5.增强品牌建设:加强对服务贸易品牌的建设和推广,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统计的现状及对策

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统计的现状及对策
进 出 口规模 已达 到 2 8 5 2亿 美元 。 占整个 进 出 口总额
( o sm t nA ra ) C nu pi bod, o 又称 第 二种 模 式 , 指 在 一参 是 加方 境 内 向任 何 其 他 参 加 方 的 服 务 消 费者 提 供 服 务, 旅游 、 如 留学 ; 三 种 是 商 业 存 在 (o m ri 第 C m— eca l
种 是 跨 界供 应 C os b re u py, rs— od rS p l 又称 第 一 种 )
模 式,即从 一参 加方 境 内 向任 何其 他参 加方 境 内提
供 服 务,如 电讯 、邮政 和金融 ;第 二种 是境 外 消费
年来 , 中国 国际服 务 贸易也 发展 迅 速 。2 0 年 , 0 8 服务
陈金 长
( 州市经 贸职业技 术 学院 , 建 泉 州 3 2 0 ) 泉 福 6 0 0
摘 要 : 为世 界 第 三 大 贸 易 国, 国的 国际 服 务 贸易 发 展 迅 猛 , 国民 经 济 中 的地 位 越 来 越 重 要 。但 是 ' 国 的 国 作 中 在 中
际 服 务 贸 易统 计 体 系 相 对 滞 后 , 能 为 国家 的对 外 贸易 管 理 提 供 有 效 信 息 。在 此 背 景 下 , 不 如何 克 服 薄 弱 的 统 计 体 系 、 立 相 对 完 善 的适 合 对 外 贸易 发 展 的 国际 服 务 贸 易 统 计 体 系 , 成 了 一个 具有 现 实 意 义 的重 要 课 题 。文 章 简 建 就 述 了 国 际 服 务 贸 易 的 概 念 , 析 了世 界 上 国 际服 务 贸易 统 计 工 作 的现 状 , 出 我 国 国 际 服 务 贸 易 统 计 体 系 存 在 的 分 指 问题 , 后提 出 了 富有 建 设 性 的 对 策 。 最

国际服务贸易中的国民待遇问题研究

国际服务贸易中的国民待遇问题研究

国际服务贸易中的国民待遇问题研究国际服务贸易中的国民待遇问题研究一、概述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贸易的范围不再局限于商品交换,服务贸易也越来越成为全球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国际服务贸易中,国民待遇问题日益引起关注。

国民待遇是指将外国人待遇与本国人一致,即在服务贸易领域中,外国服务提供者应获得与本国服务提供者平等的待遇。

本文将重点研究国际服务贸易中的国民待遇问题。

二、国际服务贸易中的国民待遇问题的意义1. 促进公平竞争:国际服务贸易中,如果外国服务提供者享受与本国服务提供者不平等的待遇,将导致不公平竞争的现象。

国民待遇原则的应用能够保护本国服务提供者的利益,促进公平竞争。

2. 降低贸易壁垒:国民待遇原则有助于降低贸易壁垒,促进国际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

通过给予外国服务提供者国内服务提供者一样的待遇,可以加强国际服务贸易的合作和互惠。

3. 促进服务业发展: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民待遇原则能够促进服务业的发展。

外国服务提供者获得与本国服务提供者一样的待遇,可以激发服务业的创新和竞争力,带动服务业的持续发展。

三、国际服务贸易中的国民待遇问题的现状国际服务贸易中的国民待遇问题存在一定的差异和不平等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访问市场限制:一些国家对于外国服务提供者的市场准入存在限制,采取了严格的市场准入门槛,限制了外国服务提供者的进入和竞争。

2. 国内审查和监管:一些国家对外国服务提供者实施更严格的审查和监管,增加了外国服务提供者的经营成本和风险。

3. 歧视性规定:一些国家对外国服务提供者实施了歧视性规定,例如限制外国服务提供者的股权比例、限制外国服务提供者与本国合作的范围等。

四、解决国际服务贸易中的国民待遇问题的途径为了解决国际服务贸易中的国民待遇问题,各国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国际合作:各国应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推动国际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

通过制定共同的准则和规则,促进国际服务贸易中的国民待遇原则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 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服务贸易作为新兴产业的先驱,已经逐渐赶超货物贸易在世界经济的发展中的地位。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决定,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拓展新领域,发展新行业,培育新热点,推进服务业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把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的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其增长速度要超过国内生产总值7%的年平均增长率。我国服务贸易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远远不及世界水平,尤其是发达国家的服务业进入我国市场,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更加艰难。本文通过对其现状及存在问题和原因进行分析,为经济发展战略决策提出咨询意见和依据。 关键词: 中国 国际服务贸易 现状 原因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world economy,

international trade in services as the pioneer of emerging industries, has gradually catch up with trade in goods in the posi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world economy In the twelfth five-year plan about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t has been decided to regard improving great development of the services industry as a strategic focus to promot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promotion .In the twelfth five-year period, the total value-added of services industry as a proportion of gross domestic product will rise by four percentage points. The growth rate of gross domestic product will exceed the average annual growth rate of 7%. China's service trade got a certain development, but far less than the world level, especially the service industry of developed countries to enter the market,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 services in China more difficult.This article through to its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and reasons were analyzed, and put forward advice and basis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strategy 1、前言 当前,世界经济正在向服务型经济转型,服务贸易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制高点,也是新形势下各国经济竞争的焦点。加快发展服务贸易,是我国从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从生产型经济转向服务型经济的战略抉择,在新时期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一方面,发展服务贸易有利于转变贸易增长方式。随着世界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贸易自由化进程的推进,服务贸易在各国贸易中的比重将不断上升,服务贸易成为各国在国际贸易中获得实际利益多寡的关键。因此,加快发展服务贸易、增强服务贸易竞争力已经成为各国长期关注的焦点。加快发展服务贸易,不仅是提高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能力的新举措,也是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重要任务。 另一方面,发展服务贸易有利于提升产业的竞争力。据分析,服务外包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是来料加工的20倍,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的重要性,抓住全球兴起的离岸服务外包的历史机遇,采取综合的、配套的措施提高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的能力,以赢得这一场新的国际竞争。发展服务贸易还能够优化我国对外贸易结构。一个国家的贸易结构、贸易方式和贸易政策,是这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产业水平和比较优势在贸易上的真实反映。当前我国制造业发展到了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服务贸易的发展对提升我国的产业层次和地位具有重要的作用。抓住国际资本向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转移的历史契机,有助于我国进入全球产业链的高端,在利润创造、效率提高和创新方面赶上世界水平。 2、文献综述 当前服务贸易正成为经济竞争的焦点。国内外学者们对服务贸易的研究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瑟曼·罗宾逊(Sherman Robinson,2002)的研究表明,服务贸易不仅直接影响世界服务产品的生产和贸易,而且通过产业间投入和产出的关系对经济其他部门也会产生重要影响。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从发达国家进口服务产品可获得信息和先进的技术,从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产生推动作用。Francois(2000)Schuknecht(2000)的研究发现金融业开放与贸易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正向关系。Khoury and Savvides(2006)进行的研究发现,服务市场开放对低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的经济增长效应具有显著的差异。François. Joseph and Kenneth Reinert(1996)认为,生产者服务贸易的进口对于一国的经济增长有着积极的影响。Hoekman(2006)研究发现服务可能是一些国家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在服务市场开放条件下,服务将成为国内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企业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能够获得低成本、高质量的生产者服务,如金融、电信等。通过进口生产者服务可以带动国内相关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从而提高该国的经济绩效。Walmsley and Winters(2005)指出,如果发达国家允许相当于其国内劳动力3%的国外服务提供者进入其国内市场,则全球获得的收益可能远远超出任何现存的贸易形式自由化所带来的收益。 我们可以从上述学者的论述中可以看出目前国内外的学者对服务贸易的研究多集中在服务贸易对一国经济增长做出的巨大贡献,他们对服务贸易的研究的具体区别上大多是在服务贸易对一国经济发展的具体影响方式不同;其中有些学者是把重点集中在服务的进口上,还一部分学者是把重点放在服务市场的开放性上。毫无疑问的是,无论国内外的学者们关于服务贸易具体研究的侧重点在哪里,都能证明服务贸易在当今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3 、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现状概述 3.1、发展规模 近年来,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取得了重大的进步,从国际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来说我国在2001年国际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只有719亿美元,国际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占世界比重只有2.4%,而2012年我国国际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了4706亿美元,是2001年国际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6.5倍,我国国际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占世界比重在2012年也达到了5.6 %,是2001年的2.3倍之多。2001年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出口额为329亿美元,而到了2012年则达到了1904亿美元,在11年的时间内增长了4.78倍。同样我国国际服务贸易进口额也从2001年的390亿美元达到了2012年的2801亿美元,在11年的时间内增加了11倍。2001年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呈现逆差状态,逆差差额为61亿美元,而在2011年逆差差额则达到了897亿美元。总体来说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在过去的十余年间呈现迅速发展的状态,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规模也不断扩大(详细请见表一)。 国际服务贸易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具有深厚的产业基础,在20世纪,世界产业结构变革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服务贸易行业在世界各国市场经济发展中占据的位置快速上升,而具体表现为服务贸易行业就业人数与经济产值迅猛增长。当前,我们从服务行业全年产值占国家GDP的比例来看,西方发达国家数值普遍位于60%一70%之间,而贸易第一大国的美国超过了76%,中等发展国家位于55%一60%之间;从就业人数比重来看,西方发达国家占到70%左右,中等发展中国家为55%一60%;而发展落后国家的这两项数字虽然与其他国家横向相比较而言较低,但是纵向比较却有着很大突破。然而从国际服务贸易在我国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来说,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却依旧远远不及发达国家,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国际服务贸易在发达国家的经济所占比重基本都是接近或超过七成,而我国却只有四成。

年份 中国国际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中国国际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 中国国际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占世界比重 (%) 中国国际服务贸易出口额金额(亿美元) 中国国际服务贸易出口额同比增长(%) 中国国际服务贸易出口额占世界比重 (%) 中国国际服务贸易进口额金额(亿美元 中国国际服务贸易进口额同比增长(%) 中国国际服务贸易进口额占世界比重 (%)

2001 719 9.0 2.4 329 9.1 2.2 390 8.8 2.6 2002 855 18.9 2.7 394 19.7 2.5 461 18.1 3.0 2003 1013 18.5 2.8 464 17.8 2.5 549 19.0 3.1 2004 1337 32.0 3.1 621 33.8 2.8 716 30.5 3.4

2005 1571 17.5 3.2 739 19.1 3.0 832 16.2 3.5 2006 1917 22.0 3.5 914 23.7 3.2 1003 20.6 3.8 2007 2509 30.9 3.9 1217 33.1 3.6 1293 28.8 4.1 2008 3045 21.4 4.1 1464 20.4 3.9 1580 22.2 4.5 2009 2867 -5.8 4.5 1286 -12.2 3.9 1581 0.1 5.1 2010 3624 26.4 5.1 1702 32.4 4.6 1922 21.5 5.5 2011 4191 15.6 5.2 1821 7.0 4.4 2370 23.3 6.1 2012 4706 12.3 5.6 1904 4.6 4.4 2801 18.2 6.8 表一2001-2012年中国国际服务进出口情况 3.2、行业结构 在我国,国际服务贸易仍然主要集中在传统服务业上,旅游、运输等领域的服务贸易增势平稳,建筑、通讯、保险、金融、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等领域的跨境服务以及承接服务外包快速增长。旅游业仍是我国服务贸易的最主要部门,占据我国国际服务贸易行业的半壁江山,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国际服务贸易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规模迅速扩大,结构逐步优化,排名也进入世界前列。运输服务是我国国际服务贸易行业的第二大部门,很长一段时期内运输服务一直是我国国际服务贸易逆差的主要来源,在国际服务贸易相对发达的今天,运输服务作为基础性行业和支撑发挥了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 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在2001年的贸易结构中旅游业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占比为54.1%;运输服务业紧随其后但是和旅游业相比差距较大,占比14%;建筑服务、通信服务、保险服务和金融服务的占比分别为2.5%、0.8%、0.7%、0.3%。而到了2012年旅游业虽然仍然是我国国际服务行业中的第一大部门,但是其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