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化和液化导学案(崔鹏)

合集下载

《汽化和液化》(第1课时)导学案

《汽化和液化》(第1课时)导学案

《汽化和液化》(第1课时)导学案答案温度计示数下降,这是因为酒精蒸发吸热,从玻璃泡上带走了一部分热量。

由上可见,蒸发有致冷的作用。

11.*如果今天是周日,母亲把你的校服洗了,可是明天周一你在升旗仪式上要穿它,所以你一定要确保校服晾干,请问你打算采取什么措施?答案将衣服摊开在通风且有阳光的地方晾晒。

总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1)液体的表面积;(2)液体的温度;(3)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1.探究活动:按课本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将实验数据填在课本P59的表格中,并在课本P59图3.3-3中描绘出水沸腾时温度变化图像。

思考并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温度是如何变化的?答:沸腾前温度不断升高,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2)水沸腾前和沸腾时的声音有何不同?答:沸腾前声音较大,沸腾时声音较小。

(3)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的气泡如何变化?答:沸腾前气泡由大变小,沸腾时气泡由小变大。

(4)水沸腾时移开酒精灯,停止加热,水是否继续沸腾?这说明了什么问题?答案水停止沸腾,这说明水沸腾时仍需不断地吸收热量。

2.在做“观察水沸腾”实验时,甲、乙两组同学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水开始沸腾的时刻不同,他们绘制的沸腾图像如图所示,得到a、b两种不同图像的原因是水的质量不同,你还能从图像中获取哪些信息?(1)水的初始温度相同;(2)水的沸点为100 ℃,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3)实验环境为一标准大气压。

3.体验活动: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有关的结论。

(1)通过A、B两图的对比,蒸发较快的是B,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表面积有关。

(2)通过A、C两图的对比,蒸发较快的是C,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3)通过A、D两图的对比,蒸发较快的是D,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4.住在非洲沙漠的居民,由于没有电,夏天无法用电冰箱保鲜食物,当地人发明了一种简易“沙漠冰箱”,如图所示。

汽化和液化导学案

汽化和液化导学案

第三节汽化和液化【学习目标】1•知道汽化和液化的含义,了解它们是互逆的两过程;2.了解沸腾现象及沸点的含义;3.知道蒸发和沸腾的区别,以及利用蒸发可以制冷。

【学习£难点】S点:通过生活经验归纳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和吸热过程。

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和总结出水沸腾的特点并对生活中蒸发现象的观察、分析得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自主学习】1.物质从_态变成_态叫做汽化,汽化需要_ (“吸”或“放”)热。

物质从_态变成_态叫做液化,液化需要_ (“吸”或“放热。

2.汽化两种方式分别是____ 和—(O沸腾:一定温度下(沸点),在液体的 _和 _______ 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有确定的—叫沸点。

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_ 沸腾时要持续加热,不断_______________ ,但温度__________ 。

(2)蒸发在(“一定”或“任何”)温度下进行,且只在液体_(“内部”或“表面”)发生的_____ C剧烈”或“缓慢”)的汽化现象。

3.气体液化的方法:(O降低________ ;(2)压缩 _________ °【合作探究】活动探究(-)1.观看实验视频探究水的沸腾。

(1)观察沸腾现象:沸腾时,大量气泡_____ (“上升”或“下降”),变—(“大”或“小”),到水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在沸腾过程中,虽然水继续__________ (“吸”或“放”)热,温度却 ___ C “变化”或"不变"),所以把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 __________ . (2)观察不同时刻水的温度,并选择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进一步认识沸腾时的特点:液体沸腾时温度必须达到 _______ ,液体沸腾时 ____ (“吸”或“放”)热,温度却 _________ C “变化”或“不变”)。

2.阅读补充材料,了解大气压与沸点的关系。

活动探究(二)1. 通过生活实例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1) 夏天大雨过后操场的积水,你有什么办法让它尽快变干呢? (2) 冬天甩干后的湿衣服,你有什么办法让它尽快变干吗? (3) 洗浴后潮湿的头发,你有什么办法让它尽快变干吗?从这些事例分析中,发现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 ___________ 、 _________ .2. 将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感觉_ C 冷''或''热说明蒸发 或“放”)热;说明蒸发具有活动探究(=)1•通过阅读P61液化知识了解液化的两种方式和生活现象。

汽化和液化第二课时导学案

汽化和液化第二课时导学案
(1)请说明这两种“白气”的形成同属于哪种物态变化?
(2)请仿照示例具体说明这两种“白气”的成因。
【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1.如图1所示,正确描述水沸腾的是()
A B C D
图1
2.被水蒸气烫伤往往比被开水烫伤更厉害,这是因为()
A.水蒸气比开水的温度高B.水蒸气蒸发时吸热
C.水蒸气液化时放热D.水蒸气液化时吸热
课题:第一章第三节汽化和液化第二课时
策略与反思纠错与归纳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探究理解沸点的概念,知道沸腾过程中吸热和沸腾的特征。能用汽化和液化的知识解释有关的简单热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水的沸腾现象的探究,体会探究学习的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知道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过程中通过对沸腾前、后气泡的观察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品质。通过对探究实验数据和现象的记录,形成诚实的品质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下列关于蒸发和沸腾的说法那些是正确的()
A.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B.蒸发是在液体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汽化现象
C.水沸腾时,汽泡中都充满了水蒸气
D.蒸发和沸腾都只能在一定温度下进行
4.学生在“研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根据实验数据,画出如图2所示图线.由图可知:水加热的初温度是_______℃;加热_______分钟后,水开始沸腾;_______段图线反映了水沸腾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水的温度_______(填上升、下降、不变).此实验中水的沸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沸腾是液体和同时发生的的汽化现象。2.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不断______热,但温度保持______,这一温度叫沸点,不同物质的沸点是______,沸点还与有关。

第3节汽化和液化(导学案)

第3节汽化和液化(导学案)

第3节、汽化和液化【教学目标】知识与目标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沸腾的条件;3、知道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以及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4、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过程与方法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教学重难点】重点:液化的两种方式和液体汽化的两种方法难点:蒸发和沸腾的特点及其区别【导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夏天洒在地上的水一会儿变干了,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一会就干了,地上的水和衣服上的水到哪里去了?通过教材58页中“想想做做”看看能否知道。

实验现象:将塑料袋沉入热水中,塑料袋鼓起来了,酒精变少了。

拿出来凉一会儿,看到塑料袋瘪了,有小液滴出现,小液滴是酒精,因为水没进去。

分析:塑料袋中的液态酒精受热后变成了气态酒精,物质从变成叫做汽化。

降温后气态酒精又变成了液态酒精。

从____ 变为____ 叫做液化。

沸腾和蒸发是汽化的两种形式,我们这节课就来了解它们【自主预习案】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做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是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做蒸发,蒸发的特点是①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 ④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做沸腾,沸腾的特点是① 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4、沸腾的条件是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课堂探究案】知识点一:蒸发1•阅读教材“蒸发”有关内容蒸发:生活中的蒸发现象:2.(1)请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晒衣服的?请其他学生回答这位同学为什么要这样做,从而讨论出影响蒸发快慢的三要素。

汽化和液化的导学案

汽化和液化的导学案

第三节汽化和液化工具单
理解记忆:
1、什么是汽化?请举出例子。

汽化:。

例子:。

2、汽化的两种方式是:和。

3、什么是沸点?
沸点:。

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4、液体的沸点与有关。

5、什么是液化?请举出例子。

液化:。

例子:。

6、液化的两种方式是:和。

7、汽化是(吸热或放热)过程;液化是过程,二者互逆。

做实验找规律:
1、蒸发的特点:
①只在液体进行。

②在温度下进行。

③是(缓慢或剧烈)的汽化过程。

④是热过程。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①。

②。

③。

3、认真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口述实验现象,总结规律。

4、液体沸腾时,虽然继续加热但温度。

5、沸腾的特点;
①在液体的进行。

②在温度下进行。

③是(缓慢或剧烈)的汽化过程。

④是热过程。

6、液体的沸点与大气压的关系
液体表面气压越大,沸点越。

7、沸腾的条件
①达到;②继续。

蒸发时是否一定伴随沸腾?沸腾时是否一定伴随蒸发?
10、液化的两种方式是什么?请分别举出例子。

加大压力使气体液化例子:
降低温度使气体液化例子:
11、液化和汽化的互逆
液态
气态蒸发
沸腾降温
加压放热吸热
查漏补缺:。

汽化和液化导学案

汽化和液化导学案

汽化和液化导学案学习目的:了解汽化的两种方式、液化的两种方法,了解汽化和液化是互逆进程。

知道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知道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要素; 了解水沸腾时的现象,会画液体沸腾图象学习重点:汽化的两种方式、液化的两种方法学习难点:蒸发和沸腾的异同一、自主学习① 汽化: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作的,并且只在液体外表发作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影响要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外表积⑶液体外表空气的活动。

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外部和外表同时发作的猛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⑴到达沸点。

⑵继续吸热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降低②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方法:⑴ 降高温度;⑵ 紧缩体积。

益处:体积增加便于运输。

作用:液化放热二、协作交流教员用酒精棉球在黑板上写汽化两个字,一会儿黑板干了。

黑板上的酒精哪儿去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汽化罗列出生活中相似于酒精跑到空气中的汽化现象:总结:一、汽化 1、定义:物质由________态变为__________态。

2、汽化的方式有两种: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蒸发活动1:观察蒸发现象(1)在自己手背上涂些酒精,然后观察酒精的变化,手背上涂酒精处有何觉得?说明什么效果?答:酒精由 ______态变为______态,涂酒精处觉得________。

说明:1、酒精发作了________现象; 2、酒精蒸发需求___________。

(2)将一支液体温度计拔出烧杯内的酒精中,测量出酒精的温度,并停留一会儿,示数__________(是/否)变化;再把温度计从酒精中拿出,观察温度计的示数有什么变化?_ _。

说明:1、酒精外部__________(有/没有)发作蒸发现象;2、蒸发______(有/没有)吸热致冷作用总结:二、蒸发 1定义:只在______ ____发作的汽化现象。

《汽化和液化》导学案

《汽化和液化》导学案

《汽化和液化》导学案《汽化和液化》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汽化和液化的定义和意义。

2、掌握汽化和液化的原理和过程。

3、理解温度、压力和汽化/液化气体压力等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

4、能够解释汽化和液化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及影响。

二、知识要点1、汽化(1)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2)分类:蒸发和沸腾。

(3)影响因素:温度、压力和表面积。

(4)沸点:液体达到特定温度时,其蒸汽压力等于环境压力,该温度即为沸点。

(5)吸热温度:汽化过程中,物质吸收外界热量的温度。

2、液化(1)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2)分类:加压、降温、压缩。

(3)影响因素:压力和温度。

(4)蒸发:气体分子脱离物质表面,变成自由状态的过程。

(5)沸腾:液体内部产生大量气泡,形成剧烈的沸腾现象。

3、汽化和液化的应用(1)汽化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晾晒衣物、皮肤表面水分蒸发等。

(2)液化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气体打火机、液化石油气等。

三、学习活动1、阅读课文,理解汽化和液化的定义和过程,并思考下列问题:(1)汽化和液化的区别是什么?(2)什么是沸点?什么是吸热温度?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3)什么是蒸发?什么是沸腾?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4)汽化和液化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的?2、完成下列问题,检验自己对汽化和液化的理解:(1)为什么我们在煮开水时可以听到气泡声?这是哪种物态变化的过程?(2)为什么夏季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会感到冷?(3)为什么可以通过加压的方法将常温下的气体液化成液态?3、通过实验或观察生活实例,理解汽化和液化的原理和过程,并回答下列问题:(1)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汽化和液化现象各两个,并说明是哪种物态变化过程。

(2)在沸腾过程中,物质需要吸收热量,但温度却保持不变,这是为什么?(3)在液化过程中,气体需要降低温度或减小压力,这是为什么?4、小组讨论,共同探讨汽化和液化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及影响:(1)汽化和液化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举例说明。

汽化和液化导学案10

汽化和液化导学案10

汽化和液化导学案10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汽化以及汽化的两种不同方式。

2、蒸发和沸腾的特点及其区别3、影响液化蒸发快慢的因素,知道蒸发吸热致冷。

4、知道液化的概念和气体液体的条件。

5、知道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式。

学习重点:蒸发和沸腾的特点及其区别学习难点:对蒸发、蒸发致冷、液化的理解学法指导:1、阅读教材用铅笔标记重难点,边阅读边思考并解决课本中提出的问题。

2、认真思考,独立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内容。

3、认真阅读知识超市的内容,充分理解知识后,完成导学案中的学以致用的内容。

一、自主学习1、物质由态变为态的过程叫汽化;物质由态变为态的过程叫液化。

2、汽化的两种方式:和。

3、沸腾:在液体的和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

4、沸点:各种液体的温度。

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水银的沸点是,酒精的沸点是。

5、蒸发:在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

蒸发只发生在液体。

6、液化的两种方式:和。

二、学以致用:1、探究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规律:(1)沸腾前给水加热时,可以看到杯壁有,气泡,大小变。

热过程中,沸腾前水的温度。

(2)沸腾时,看到的现象是有气泡产生,并不断,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要使水持续沸腾,必须,由此可见沸腾的条件是。

(3)沸点:液化时的温度。

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4)查看液体的沸点,可知不同液体的沸点。

2、下图中的图象能够正确反映研究水沸腾过程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3、妈妈在蒸馒头时,开锅后改用小火。

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能更快地让馒头变熟B.改用小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C.无论使用大火还是小火,水达到沸点后温度都保持不变D.用大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不应该改用小火4、关于沸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任何液体的沸点都是固定不变的B.同一种液体的沸点随液面上压的增大而降低C.在高山上,随着海拔的升高沸点也升高D.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5、水的温度升高到100℃,水就一定会沸腾起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鸿桥中学“四环节模式”学案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_____
一、学习目标
1.能记住液化和汽化的概念。

2.记住并理解气体液化的两种方式和液体汽化的两种方法。

3.能说出蒸发和沸腾的特点及其区别。

4.能应用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知道蒸发吸热致冷。

二、学习重点:液化的两种方式和液体汽化的两种方法
学习难点:蒸发和沸腾的特点及其区别
三、学习指导:阅读教材,通过生活实例,探究实验完成下列内容。

四、学生自主学习(根据课本先独学后对学) (一)汽化和液化的定义15分钟 每空1分
想一想:(观看视频)在手背上涂些酒精,过一会儿酒精消失了,酒精由______态变成_____态,这种状态变化叫汽化;给锅中的水加热,会看到锅盖上有小水珠形成,此时的水由____态变成___态叫液化。

做一做:向手背吹气时,手背会感到 (填“冷”或“热”),这时发生了____现象。

向手背哈气时,手背会感到 (填“冷”或“热”)这时发生了______现象。

讨论分析:1.夏天,小草上的露水是怎么来的?从冰箱里拿出来的矿泉水瓶很快就“出汗”是怎么回事?
2.汽化、液化、的定义分别是什么?放热和吸热情况如何?并举例说明? (二)蒸发和沸腾: 观察上面两幅图,思考过 一段时间会怎样?
归纳小结:这两副图中都发 生了汽化现象,但方式不
一样。

物理中称第一种为 ,第二种为 。

因此汽化的两种方式是 和 1.蒸发现象10分钟 每空1分 活动1:什么情况下裤子干得快?
活动2:通过观察涂有酒精的温度计的示数
讨论总结:(1)蒸发的特点: (2)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A . B. C. 2.沸腾现象15分钟 每空1分
探究:观看视频,教师演示水的沸腾实验,学生观察水的温度、水发出的声音、水中的气泡,记录数据填入课本87页的表格中。

现象:①停止加热,观察水是否沸腾?答: 。

②在烧水的整个过程中,观察水沸腾前声音__ ,沸腾时声音__ 。

水沸腾前气泡由______变_______,水沸腾时气泡由______变
_______。

③从图像中可以观察到:沸腾前对水加热,水的温度_________,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
_________
,沸腾时的温度是
______
℃。

停止对水加热,水
_____沸腾。

说明沸腾需要________。

④根据记录的数据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中描绘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连线要用平滑的曲线。

根据上述实验学生讨论分析下列问题: 2.什么是沸点?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水银的沸点、酒精的沸点分别是多少?
4.在做本实验时,要使水沸腾的时间缩短,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方法?3分
3.液体沸腾时的条件是什么?
(三)液化的两种方法:5分钟 3分
(1)降低温度能使气体液化。

(2)如图所示,用注射器吸进一些液态的乙醚,用橡皮塞堵住孔,向外拉动活塞,观察到什么现象?再向内推压活塞时(压缩体积),注射器内壁又出现了什么现象?
(3)请学生例举生活中一些液化现象,并说明是通过哪种方法形成的?
小结: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根据本节所学内容讨论一下问题10分钟每题2分
问题1:讨论“白雾”“白气”“水蒸气”和小水珠的区别?
问题2:为什么生活中被100℃的水蒸气烫伤往往伤得厉害?
问题4:生活中“白雾”、“露”、“雾”的形成?
巩固提升、达标检测15分钟每题 2分
1.冬天,从人体的鼻孔呼出的“白气”是而成的;
2.在在卫生间里洗过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一段时间又变得清晰起来。

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是( )
A.先液化,后汽化
B.先汽化,后液化
C.只有液化
D.只有汽化
3.气体打火机,内装液态的丁烷,通常情况下,丁烷是气体,人们用方法将其变为液态的。

4.夏天我们吃冰棒时,撕开冰棒包装纸,会发现冰棒冒“白气”,这是由于冰棒周围空气中水蒸气遇冷而形成的,据你的观察,冰棒冒的“白气”是向 (填“上”或“下”)的。

5.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拿一个“带把的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烧一烧,然后放入病人口腔内。

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

6.下列所述的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现象的一组是()
○1吃冰棒解热;○2烧开水时冒“白气”;○3夏天湿衣服晾干;○4冬天,戴眼睛的人从室外浸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上出现一层雾
A.○1○3 B.○2○3 C.○2○4 D.○1○4
7.对锅加热,里面的水持续沸腾时,水面上的“白气”并不明显;如突然止火,水面上很快出现很多“白气”,这是因为()
A. 沸腾时水不蒸发
B. 沸腾时水面上的蒸气高于100℃
C. 止火后水分开始大量蒸发
D. 止火后水面上的温度低于100℃;大量水蒸气液化为小水滴形成“白气”
8.当用酒精擦在温度计的液泡后,会观察到温度计内液面()
A.不断下降
B.先下降后上升
C.不断上升 D先上升后下降
9.常温下两个烧杯,分别盛有冰块和热水,如图所示,上方均盖有一块玻璃,过一会儿会看到()
A. A、B两块玻璃外侧都有小水珠
B. A、B两块玻璃内侧都有小水珠
C. A玻璃外侧、B玻璃内侧有小水珠
D. A玻璃内侧、B玻璃外侧有小水珠
学(教)后反思:
我的收获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夏天扇扇子人感到凉快,主要是因为扇来的风( )
A.降低了周围的温度;
B.降低了人的温度;
C.加快了人身上的汗水的蒸发;
D.赶走了人周围的热气。

2.关于蒸发和沸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沸腾必须在一定温度下进行;
B.蒸发不需要吸热,沸腾需要吸热;
C.蒸发是液体表面汽化的现象,沸腾是在液体内部进行的汽化现象;
D.蒸发是缓慢的汽化现象,沸腾剧烈的汽化现象。

3. 图中有甲、乙两容器,装有相同质量、相同温度的酒精,过了一会儿,则( )
A. 甲容器中酒精多
B. 乙容器中酒精多
C. 两容器中一样多
D. 无法判断
4. 夏天游泳时,在水里不觉得冷,上了岸觉得冷,这是因为( )
A. 水的温度高,空气的温度低
B. 空气比水容易传导热量
C. 人体表面的水分蒸发要吸收热量
D. 以上都不对
5. 用苯在1atm下的沸点是111℃,如果在1atm时,甲苯的温度是11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苯沸腾
B. 甲苯不沸腾
C. 甲苯继续吸热,则能沸腾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6. 在敞开的水壶里烧水,使水沸腾后再用猛火继续加热,则水的温度将( )
A. 逐渐升高
B. 不变
C. 逐渐降低
D. 忽高忽低
7.下列措施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
A.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
B.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
C.用保鲜袋装蔬菜放入冰箱
D.将衣服晾在向阳、通风处
8.两只相同的温度计,其中包有湿棉球的示数较低,原因是( )
A.水蒸发放热B.水蒸发吸热C.水凝固放热D.水凝固吸热
9.多油的菜汤不易冷却,这主要是因为( )
A.油层阻碍汤的热辐射
B.油层和汤中的水不易发生热交换
C.油的导热能力比水差
D.油层覆盖在汤面,阻碍了水的蒸发
10.生活中常用碗炖食物(碗不与锅接触),当锅里的水沸腾后,碗中的汤( )
A. 会沸腾的慢一点
B. 同时沸腾
C. 不会沸腾,温度为100℃
D. 不会沸腾,温度低于100℃11.夏天有人用湿毛巾包在牛奶瓶外,希望牛奶不致很快变质。

从物理学角度来看,这种做法( )
A. 毫无意义,因为物体间温度相同时不发生热传递
B. 错误,湿毛巾包裹使奶瓶散热困难,牛奶反而要变质
C. 正确,湿毛巾中的水分蒸发,要从奶瓶吸收部分热,有降温作用,从而延缓牛奶变质
12.在烧瓶中装一些刚停止沸腾的水,然后用抽气机抽去瓶中的空气,这时水面上的气压______(选填“减小”、“不变”或“增大”),可以观察到瓶中的水又沸腾起来了,可见______液面上方的气压可以使水的沸点降低
13.如图可知:水加热记录的初温是实验时水的沸点是,沸腾前共加热了 min。

沸腾时观察到水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