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健康活动教案《细菌躲猫猫》

合集下载

《细菌躲猫猫》幼儿园小班教案

《细菌躲猫猫》幼儿园小班教案

《细菌躲猫猫》幼儿园小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细菌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中常见的细菌。

3.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细菌的基本特征:细菌是一种微小的生物,它们没有细胞核,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到。

2. 生活中的细菌:介绍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细菌,如手上的细菌、食物上的细菌等。

3. 细菌的繁殖方式:细菌通过分裂繁殖,一个细菌可以分裂成两个细菌。

三、教学方法1. 游戏法:通过“细菌躲猫猫”的游戏,让幼儿了解细菌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2. 观察法:让幼儿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菌,增强直观感受。

3. 讨论法:引导幼儿思考和分享生活中的细菌现象,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具:显微镜、细菌图片、实物样本等。

2. 材料:纸张、彩笔、剪刀、胶水等。

3. 环境:干净、卫生的活动室。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细菌躲猫猫”的游戏,引发幼儿对细菌的兴趣。

2. 讲解:介绍细菌的基本特征、生活中的细菌和细菌的繁殖方式。

3. 实践:让幼儿用显微镜观察细菌,并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观察结果。

4. 讨论:引导幼儿分享观察心得,讨论细菌在我们的生活中的作用。

6. 拓展: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细菌,并记录下来。

六、教学活动1. 细菌找朋友:通过图片和实物,让幼儿认识不同种类的细菌,并让它们找出“好朋友”。

2. 细菌绘画: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绘制细菌,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观察记录:检查幼儿对细菌观察的记录,了解他们对细菌的认识。

2. 绘画作品:评价幼儿的细菌绘画作品,了解他们对细菌的了解和想象力。

八、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细菌,并记录下来。

2. 参观实验室:组织幼儿参观实验室,让他们亲自观察细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九、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教学环境干净、卫生,避免细菌的传播。

2. 在使用显微镜时,要引导幼儿正确操作,避免损坏仪器。

3. 在讨论环节,要鼓励幼儿积极发言,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幼儿园小班健康教案:细菌躲猫猫(三篇)

幼儿园小班健康教案:细菌躲猫猫(三篇)

幼儿园小班健康教案:细菌躲猫猫(三篇)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目录:
幼儿园小班健康教案:细菌躲猫猫一
幼儿园小班健康教案:能干的小嘴巴二
幼儿园小班健康教案:自己吃饭真能干三
- 1 -
幼儿园小班健康教案:细菌躲猫猫一
1、认识细菌的危害
2、能说出细菌躲藏的地方,能说出清除细菌的方法。

3、培养他们对故事的兴趣
活动准备:
自制细菌道具一个,已有经验《洗手歌》
活动过程:
1、游戏《小手拍拍》导入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拍起来;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摆起来;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转起来;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藏起来”最后一句藏起来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把小收藏起来。

2、讲故事《细菌躲猫猫》
师:你们的小手会藏,还有一个宝宝也很会藏,你们想不想知道它是谁啊?(拿出自制教具细菌)你们猜猜它是谁?
师:其实他是细菌宝宝,细菌宝宝很会藏,它藏在哪里呢?小耳朵听好了
讲述故事第一段,提问:细菌宝宝是不是很坏啊?它藏到哪里去了?
师:细菌宝宝藏在指甲缝里,我们要不要把他赶出去?
讲述故事第二段,提问:故事里的小朋友怎末把它赶出去的?
师:洗手能赶跑细菌,你们会洗手吗?把小手伸出来,我们一起来洗一洗
“搓搓搓,搓手心;搓搓搓,搓手背;换只手,再搓搓,甩三下,
一、二、三”
3、主题升华
2 / 2。

小班健康领域教案《细菌躲猫猫》2篇

小班健康领域教案《细菌躲猫猫》2篇

小班健康领域教案《细菌躲猫猫》 (2)小班健康领域教案《细菌躲猫猫》 (2)精选2篇(一)教案标题:《细菌躲猫猫》教学目标:1. 通过游戏学习细菌的种类和特征。

2. 了解细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3. 掌握预防细菌传播的基本方法。

教学内容:1. 细菌的种类和特征。

2. 细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3. 预防细菌传播的基本方法。

教学准备:1. 细菌图片或模型。

2. 细菌感染案例的图片或故事。

3. 细菌传播预防措施的图片或手册。

4. 纸板、彩笔、绳子等游戏道具。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 向学生展示细菌的图片或模型,让学生猜测这是什么,并谈谈自己对细菌的了解。

引入(10分钟):1. 通过展示细菌感染案例的图片或故事,让学生了解细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 引导学生讨论细菌感染的症状和预防方法。

实践与训练(25分钟):1. 将学生分为小组,并向每个小组发放一张纸板和几支彩笔。

2. 要求每个小组设计并制作一个“细菌躲猫猫”游戏板,并在游戏板上绘制不同种类的细菌。

3. 每个小组轮流选择一名代表作为“猫”的角色,其他学生则扮演“细菌”的角色。

4. 规定游戏区域,让“猫”尝试抓住尽量多的“细菌”,并用绳子将其绑在指定位置上。

5. 游戏结束后,观察并讨论每个小组绘制的细菌种类和特征是否准确。

总结(5分钟):1. 总结游戏过程中学到的关于细菌的知识。

2. 强调预防细菌传播的重要性,并介绍预防细菌传播的基本方法。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查找更多关于细菌的知识,并制作细菌科普海报或小册子。

2. 邀请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员来学校进行细菌科普讲座。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游戏中能否正确识别和绘制不同种类的细菌。

2. 参与讨论和提问学生对细菌的了解程度。

3. 学生完成的海报或小册子的质量和内容。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到了细菌的种类和特征,了解了细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掌握了预防细菌传播的基本方法。

游戏形式的教学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

小班健康领域教案《细菌躲猫猫》

小班健康领域教案《细菌躲猫猫》

小班健康领域教案《细菌躲猫猫》
目标
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小班幼儿了解细菌在我们周围存在,并掌握一些简单防护措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教学内容
细菌躲猫猫游戏
教学过程
1.准备工作:在教室内放置随机的纸片(可以站立的卡片),并在其中
3张卡片上标记为细菌的标志,其他卡片没有标记。

2.解释游戏规则:小班幼儿将在教室内玩一场细菌躲猫猫游戏。

其中,
标记细菌的卡片表示细菌藏的位置,其他卡片是安全的位置。

小组成员将依次去寻找安全的卡片。

如果选择了细菌的卡片,他们必须放回他们的位置,并继续寻找其他安全的卡片。

在游戏结束时,以找到最多安全卡片的小组为获胜者。

3.游戏开始:将小班幼儿分成几组,每组3-5人,然后让他们开始游戏。

4.游戏结束:当所有小组都寻找完毕时,将各小组所找到的安全卡片数
量进行比较,最多安全卡片的小组视为获胜方。

学习效果
1.帮助幼儿了解细菌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事实。

2.帮助幼儿掌握简单的防护措施,例如勤洗手等。

3.帮助幼儿提高观察、判断和合作能力。

扩展活动
1.可以通过绘画或手工制作的形式制作细菌模型,进一步加深幼儿对细
菌的认识。

2.可以尝试其他类似的游戏,例如寻找安全药品。

总结
通过这样的游戏教学,小班幼儿可以更直观地了解细菌的存在和危害,进而掌
握一些简单的防护措施。

此外,这样的游戏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等能力,还能够增强幼儿之间的团队协作性。

《细菌躲猫猫》幼儿园小班教案

《细菌躲猫猫》幼儿园小班教案

《细菌躲猫猫》幼儿园小班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细菌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中常见的细菌。

2. 培养幼儿对细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细菌的定义:细菌是一种微小的生物,它们没有细胞核,可以繁殖和生长。

2. 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

3. 生活中的细菌:手、嘴巴、食物、水等。

三、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展示细菌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描述。

2. 故事讲解:通过讲解细菌的故事,让幼儿了解细菌的特点和作用。

3. 游戏互动:细菌躲猫猫游戏,让幼儿参与并体验。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提问幼儿是否知道细菌,引导幼儿思考和讨论。

2. 展示细菌图片:展示细菌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描述。

3. 讲解细菌故事:讲解一个关于细菌的故事,让幼儿了解细菌的特点和作用。

4. 游戏互动:进行细菌躲猫猫游戏,让幼儿参与并体验。

五、作业与延伸:1. 让幼儿回家后观察家和学校的环境,找出生活中的细菌,并和家长一起讨论。

2. 家长可以引导幼儿注意个人卫生,如勤洗手、注意食物安全等。

第二章:细菌的形态和结构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细菌的不同形态,如球形、杆形、螺旋形等。

2. 培养幼儿对细菌结构的认识,如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

二、教学内容:1. 细菌的形态:球形、杆形、螺旋形等。

2. 细菌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

三、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展示不同形态的细菌图片,让幼儿观察并描述。

2. 模型演示:使用模型或教具展示细菌的结构,让幼儿触摸和观察。

四、教学步骤:1. 回顾细菌的基本概念:提问幼儿是否记得细菌是什么,引导幼儿思考和讨论。

2. 展示不同形态的细菌图片:展示不同形态的细菌图片,让幼儿观察并描述。

3. 模型演示细菌结构:使用模型或教具展示细菌的结构,让幼儿触摸和观察。

五、作业与延伸:1. 让幼儿回家后观察家长或兄弟姐妹的手,看看有没有细菌,并和家长一起讨论。

小班健康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细菌躲猫猫》

小班健康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细菌躲猫猫》

小班健康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细菌躲猫猫》背景介绍幼儿园小班年龄段的孩子,往往没有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比如不懂得正确洗手、避免口鼻接触等。

为了帮助孩子们建立健康意识,提高个人卫生习惯,我设计了一项针对幼儿园小班的健康活动《细菌躲猫猫》。

活动目标•提高幼儿园小班孩子的个人卫生水平;•增加孩子对健康知识、卫生安全知识的认识;•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英语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内容活动名字:《细菌躲猫猫》活动形式:小组PK+探险活动时间:1个小时半活动人数:5-6人一组活动步骤:第一步:小组PK将小班孩子分为若干个小组进行PK。

每组都有一位带头人,负责带领小组完成任务。

第二步:游戏规则选定一名小组为细菌,其他小组需要躲避细菌,细菌需要追击其他小组。

如果细菌成功抓住其他小组中的一名成员,这名成员就需要贴上“被感染”的标志,同时这名成员也变成了细菌,继续追击其他小组。

第三步:任务每个小组都需要找到三个指定的隐秘漏洞,拿到漏洞上的任务,完成任务后才能继续PK游戏。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小组成员需要学习关于个人卫生和安全的知识,比如如何洗手、如何避免接触流感病毒等。

第四步:总结在活动结束后,每个小组都需要对自己的表现进行总结,分享自己学到了什么内容,是否在本次活动中有什么不足之处,并提出明日计划。

这一步有助于孩子们对本次活动的反思,加深对学习内容和团队协作的体验。

教学反思1.活动内容的设计该活动能够调动孩子们的热情,让他们在“游戏化”的环境中自然而然地学习到关于个人卫生和健康安全的知识。

同时,小组PK也有助于提高孩子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2.活动任务的设置设定三个隐秘漏洞,并在每个漏洞处安排一个任务,这样一来,小组成员不仅学习到了新知识,还能锻炼动手能力,并能够逐渐积累学习成果。

3.活动难度的安排为了让小班孩子能够更好地享受本次活动,我们将活动难度进行了适当的降低。

每个任务相对简单,符合该年龄段孩子的认知习惯和活动能力。

小班健康领域教案《细菌躲猫猫》

小班健康领域教案《细菌躲猫猫》

小班健康领域教案《细菌躲猫猫》教案:细菌躲猫猫教学目标:1. 了解细菌在日常生活中的传播途径。

2. 学习正确的个人卫生习惯,预防细菌感染。

3. 培养小班儿童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1. 细菌躲猫猫游戏板(可自制或打印)。

2. 表示不同细菌的图片或图标。

3. 运动场地。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引导孩子们回顾个人卫生的重要性,并与他们讨论细菌的概念,如何感染人体。

2. 展示细菌的图片或图标,让孩子们猜测细菌的形态和特征。

主体活动:1. 游戏规则:- 在一块大的运动场地上画上一个简单的迷宫,每个格子都代表一个房间。

- 在迷宫的某些房间里放上细菌的图片或图标。

- 孩子们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个“细菌猎人”。

- 细菌猎人的任务是找到并摘除迷宫中的细菌。

- 其他小组的孩子则在迷宫外等待,当细菌猎人被细菌感染时,需要回到起点重新开始。

- 游戏限时进行,结束后计算每个小组找到的细菌数量,找到最多细菌的小组获胜。

2. 游戏进行中,教师可以提醒孩子们注意细菌的传播途径,如不洗手、打喷嚏等,以及如何正确预防感染。

总结活动:1. 结束游戏后,教师与孩子们一起回顾游戏过程,并讨论细菌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

2. 强调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保持清洁、避免与生病的人接触等。

3. 鼓励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细菌感染。

拓展活动:1. 给孩子们展示其他可见的细菌,如霉菌、细胞等。

2. 制作简单的细菌模型,让孩子们观察和研究。

3. 鼓励孩子们用手洗涤液和水洗手,观察洗手前后细菌的变化。

评估:观察孩子们在游戏中是否能够正确找到细菌,并与其他同学一起讨论细菌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

幼儿园小班疫情教案《细菌躲猫猫》健康活动清除细菌的方法

幼儿园小班疫情教案《细菌躲猫猫》健康活动清除细菌的方法

幼儿园小班疫情教案《细菌躲猫猫》健康活动清除细菌的
方法
教学目标:
1.了解细菌的来源和基本概念。

2.掌握几种简单、易行、实用、安全的消毒方式以及日常卫生常识。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1.了解细菌的来源和基本概念。

2.掌握几种简单、易行、实用、安全的消毒方式以及日常卫生常识。

教学难点:
1.如何让幼儿认识细菌的来源和基本概念。

2.如何让幼儿掌握几种简单、易行、实用、安全的消毒方式以及日常卫生常识。

教学方法:
1.小组学习
2.情景模拟
教学步骤:
一、导入(15分钟)
1.老师带领幼儿唱一首《消除细菌的歌》,引导幼儿认识消灭细菌的重要性。

2.老师呈现一些图案,让幼儿说出这是什么,然后引导幼儿讨论这些事物可能拥有哪些细菌。

二、重难点讲解(30分钟)
1.认识细菌的来源和基本概念
2.掌握几种简单、易行、实用、安全的消毒方式以及日常卫生常识。

3.小组讨论
三、情景模拟(30分钟)
1.老师带领幼儿进入“细菌躲猫猫”游戏。

游戏中园舍里存在着不同致病细菌,幼儿要经过“寻找”、“识别”、“处理”等步骤,了解一些常见细菌及其对身体的威胁,学会日常保健方法。

2.幼儿进行自洁与环境清理合理、科学、安全的方法技能训练。

3.学生分组依次上课分享自己的做法和得到的成果。

四、结束语(5分钟)
在活动结束时,教师需要对今天的活动进行总结,回顾本次活动的目的和学习到的知识内容,以及感悟与收获,鼓励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和习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健康活动教案《细菌躲猫猫》
教育活动目标:
1、认识细菌的危害
2、能说出细菌躲藏的地方,能说出清除细菌的方法。

3、培养他们对故事的兴趣
活动准备:
自制细菌道具一个,已有经验《洗手歌》
活动过程:
1、游戏《小手拍拍》导入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拍起来;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摆起来;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转起来;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藏起来”最后一句藏起来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把小手藏起来。

2、讲故事《细菌躲猫猫》
师:你们的小手会藏,还有一个宝宝也很会藏,你们想不想知道它是谁啊?你们猜猜它是谁?
师:其实他是细菌宝宝,细菌宝宝很会藏,它藏在哪里呢?小耳朵听好了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其实它们都是细菌,细菌很小很小,用眼睛看不到,只要脏的地方就有细菌,他还会到处飞,到处藏,那它藏在哪里呢?小耳朵听好了!
讲述故事第一段,提问:细菌宝宝是不是很坏啊?它已
经藏起来了,那你知道它藏到哪里去了吗?
师:细菌藏在了小朋友的手上、指甲缝里,如果我们用有细菌的手去拿好吃的,就会把细菌吃到肚子里,那肚子就会疼,会生病的,我们要不要把细菌赶出去?
教师给孩子们分发湿巾,让孩子们把湿巾平铺在桌子上,把手放在湿巾上按一按,让孩子说说会发现什么?
师:那怎么才能把细菌赶出去呢?
讲述故事第二段,提问:故事里的小朋友怎么把它赶出去的?
师:洗手能赶跑细菌,你们会洗手吗?把小手伸出来,我们一起来洗一洗。

“搓搓搓,搓手心;搓搓搓,搓手背;换只手,再搓搓,甩三下,一、二、三”。

3、主题升华
师:其实,细菌宝宝不止躲在指甲里,他还会藏在别处,小朋友们想一想,它会藏在哪里?
师:你们真棒!找出那么多细菌藏的地方,那我们怎么才能把细菌赶走呢?
小结:细菌会藏在身上,衣服上,头发里,手上,脚上,肚子里,小朋友们要勤洗手,勤洗头,勤剪指甲,勤洗澡,勤换衣。

4、结束活动
师:把小手伸出来,为了不弄湿衣服,洗手之前要先把
袖子卷起来,洗手时还不能玩水、玩香皂泡哦!下面,就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把小手洗干净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