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煤灰表面包覆二氧化硅及特性研究
浅谈X荧光法测定粉煤灰中二氧化硅含量

浅谈X荧光法测定粉煤灰中二氧化硅含量粉煤灰是燃煤时产生的一种工业固体废物,它主要由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铁等物质组成。
二氧化硅是最为关键的成分之一,因为它对于水泥的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粉煤灰中二氧化硅含量的测定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X荧光法就是一种常用的测定二氧化硅含量的方法之一。
X荧光法是一种利用物质受到X光照射后发射出X射线的物理现象进行分析的方法。
通过测定煤矿中的石英的X谱线强度与标准矿物样品的X射线强度比值,可以计算出煤矿中的石英含量。
利用这一原理,可以对粉煤灰中的二氧化硅含量进行快速、精确、无损伤的测定。
我们来看一下X荧光法测定粉煤灰中二氧化硅含量的具体步骤:第一步,样品的制备。
首先将粉煤灰样品研磨成均匀的粉末,然后经过一定的处理,使其成为适合进行X荧光分析的标准试样。
第二步,光源的选取。
X射线荧光仪用于测定样品中的元素含量,其中的光源是关键的组成部分。
合适的光源应具有较高的光强度和较窄的线宽,以便获得清晰的X光谱线。
第三步,样品的测定。
将制备好的粉煤灰样品放入X射线荧光仪中,经过X射线的照射后,样品会产生X射线荧光。
通过测定X射线荧光的强度和能量分布,可以得到粉煤灰中二氧化硅的含量。
第四步,数据的分析。
利用仪器自带的软件或者其他数据分析工具,可以对测定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粉煤灰中二氧化硅含量的结果。
通过以上步骤的操作,就可以得到粉煤灰中二氧化硅含量的准确值。
除了X荧光法,目前还有一些其他方法可以用于测定粉煤灰中二氧化硅含量,比如光谱法、化学分析法等。
但相比之下,X荧光法具有操作简单、速度快、无需显微镜等显著优点,因此在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对于粉煤灰中二氧化硅含量的测定,除了了解测定方法之外,还需要关注其在水泥生产中的作用。
粉煤灰中的二氧化硅通常会提高水泥的硅酸盐合物含量,同时减少水泥的三钙硅酸盐含量,改善了水泥的化学成分,增加了水泥的活性,提高了水泥的强度和耐久性。
粉煤灰二氧化硅含量的范围

粉煤灰二氧化硅含量的范围哎,今天我们聊聊粉煤灰里的二氧化硅含量。
这可不是一个枯燥的课题,听我慢慢说,你就会发现其中的乐趣。
粉煤灰嘛,简单来说,就是煤在燃烧后留下的灰烬。
它看上去白白的,像棉花糖,可别小看它,这可是个大块头,有着不少用途。
要知道,粉煤灰可是混凝土界的明星,能提升强度,还能省钱,真是好东西。
说到二氧化硅,哎,这玩意儿就是我们熟悉的SiO₂,听起来有点复杂,但其实就是沙子的成分之一。
你知道吗,粉煤灰里的二氧化硅含量可是不等的,有的高,有的低,像过山车一样让人惊喜。
一般来说,粉煤灰中的二氧化硅含量范围大致在30%到60%之间,这个数据也不是绝对的。
老话说得好,“没有绝对的标准”,这话真是一点没错。
再说了,二氧化硅含量对粉煤灰的性能可是有很大影响的。
含量高的粉煤灰,混凝土强度就能更上一层楼,简直是冲上云霄的感觉。
而含量低的呢,可能就显得有点弱,混凝土的质量也跟着打折扣。
就像选朋友一样,朋友多了好,但真心的才是最重要的。
你说对不对?粉煤灰的二氧化硅含量和煤的类型、燃烧条件、气候等都有关系。
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煤的种类也有很多,有的粗犷,有的细腻,各有千秋。
科学家们通过不断的研究,发现了这个有趣的现象。
二氧化硅的含量高,说明煤燃烧得比较充分,反之则可能是燃烧不完全,或者煤本身的质量问题。
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的故事。
我家后院有一颗大树,树上结满了果子。
那果子甜的,酸的,苦的,各种各样。
有时我们就会比谁摘到的果子更好吃。
粉煤灰也是这个道理,里面的二氧化硅含量不同,性能就千差万别。
有时候看到一包粉煤灰,心里还真有点忐忑,得仔细甄别,不能随便用。
现在环保意识越来越强,粉煤灰的利用也越来越广泛。
用得好,真的是“变废为宝”。
我记得有一次,参加一个建筑展,看到一堆混凝土块,上面用的就是粉煤灰。
那个时候,听人说这块混凝土的强度竟然能抵得上钢筋混凝土,吓得我一身冷汗。
想想看,以前可真是个不懂事的小孩,居然还觉得粉煤灰就是个“废料”。
有机颜料的表面纳米包覆改性及其在涂料中的应用研究

有机颜料的表面纳米包覆改性及其在涂料中的应用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有机颜料作为涂料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的提升和改性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其中,表面纳米包覆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改性方法,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
该技术通过在有机颜料表面引入纳米级别的无机材料,形成一层或多层包覆层,从而改变颜料的表面性质,提高其稳定性、分散性、耐候性和耐腐蚀性等。
本文旨在探讨有机颜料的表面纳米包覆改性技术及其在涂料中的应用,分析改性前后的颜料性能变化,为涂料工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文章将首先介绍有机颜料的基本性质和应用现状,阐述表面纳米包覆改性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接着,通过具体的实验研究和数据分析,探讨不同纳米包覆材料对有机颜料性能的影响,以及纳米包覆层在涂料中的稳定性和分散性。
在此基础上,文章还将对表面纳米包覆改性后的有机颜料在涂料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评估其在不同涂料体系中的表现,为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提供指导。
本文旨在全面系统地研究有机颜料的表面纳米包覆改性技术及其在涂料中的应用,为提升涂料性能和拓展有机颜料的应用领域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有机颜料表面纳米包覆改性的原理与方法有机颜料的表面纳米包覆改性是一种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在颜料表面形成一层纳米级的包覆层,以改善其性能并扩大其应用范围的技术。
其原理主要基于纳米包覆层对有机颜料表面的覆盖和保护,以及由此产生的表面效应和界面性质的改变。
纳米包覆改性的原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纳米颗粒对有机颜料表面的覆盖和包裹,形成一层阻隔层,保护颜料免受外界环境的侵害;二是纳米颗粒与有机颜料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如化学键合、物理吸附等,从而改变颜料的表面性质,如润湿性、分散性、光稳定性等。
物理法主要包括机械混合法、超声波法、球磨法等。
这些方法主要通过物理作用力将纳米颗粒与有机颜料混合在一起,形成包覆层。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但包覆效果往往不够理想,纳米颗粒与颜料之间的结合力较弱。
外层包覆sio2的机理过程

外层包覆sio2的机理过程
外层包覆sio2的机理过程主要涉及表面修饰和渗透填充两个方面。
表面修饰方面,sio2能够和铁氧体表面的氧化铁形成化学键,从而在铁氧体表面形成一层连续的二氧化硅覆盖层。
这层覆盖层可以修复铁氧体表面的缺陷和微裂纹,提高铁氧体的表面光滑度和机械强度。
渗透填充方面,二氧化硅溶液可以渗透到铁氧体的微孔和裂纹中,填充其中的空隙,并与铁氧体表面形成强化层。
这种填充能够降低铁氧体的孔隙率和氧气透过性,从而提高铁氧体的密封性和耐腐蚀性能。
总的来说,外层包覆sio2的机理过程主要是通过表面修饰和渗透填充的方式,改善铁氧体的性能。
片状铝粉表面包覆SiO2和Fe2O3的研究

硕 士学位论 文
第一章
文献综述
影响铝粉颜料遮盖力大小的 因素很多, 如铝粉颜 料表面粗糙卷曲, 其遮盖 力就相对要小; 铝粉颜料因团 聚而分散 性不好也会降 低遮盖力; 在研磨过程中 铝粉受到过高剪 切力作用, 鳞片发生 径向断 裂, 缩小了 径厚比, 也使遮盖力下
物,以 提高其耐酸性能成为铝颜料改 性中 个前 的一 沿问 题。 近年来,铝粉着色的开发研究得到国 外许多研究者的 青睐, 而国内 在这方 面的研究还比 较落后。 彩色铝粉是一种经 过表 面改 性处理的 片状铝粉颜料,既
保有铝颜料原有的金属光泽,又具有鲜艳的颜色。此外, 还具有抗腐蚀性强、 它 绝缘性好、 易褪色和价格低廉等特点, 不 因而铝粉的着 色也成为了研 究的热点。
后 ,同时缓慢滴加 ,并控制反应温度在 3℃ ̄4 ℃之间,反应 6小 时,T O 5 0 ES
加入量为2%, 0 水硅比 n ) 花 0 ) 3, (氏0/ ( n ( 5为 0 加入占总体 0 1 . 4 ) 积 .6 0 的 0 一0 2 氨水作催化剂, 此条件下制得的铝粉在 0 m l 的盐酸 .o 几 5 溶液中腐蚀 5 , h 0 无氢 气析出。 在此基础上,对 5 包覆后的片 1 仇 状铝粉进行了 F 氏 的再包覆研究。 Z e 研究证明, 控制 P 值为 3 , c 加 H . F b 入量( 。e 以m( Z )m( ) 为 1 e F 仇 / A 计) 0 I %,
反应温度 7 ℃,可制得兴奋纯度为 1. 0 08 %及亮度为 7. 的铝颜料 。 18 1
对包覆后铝粉所进行的扫描电镜、红外光 谱等检测结果 表明, 仇 包覆后 1 5 的 铝粉表面较光滑,而 F 氏 再包覆后, Z e 铝粉表面沉积有大小 较均匀的 颗粒状 物质; 0 包覆后的 1 52 铝粉存在 5 05及 5O 1 一 1 H的吸收峰, 而 F23 包覆后 一1 一 e 再 0
从粉煤灰中提取二氧化硅的实验研究

A 2, N 2 ・ i: 10 和 aO SO 溶解 于水 进 入 溶液 。过 滤 后 , 溶解 的 A 3 N 2 A 3 包 含 未 反 应 的 ・ 10 2 i2固 1O 和 aO・ 10 与 2 2 A 3・ S0 2
・
体及 F ( H) 、 e O 3 部分 A ( H) IO 3的杂质固体先行 分离。
大 部 分 转 化 成 为 N 2 ・F :, C O 与 转 化 成 为 2 a ・ a0 e0 ; a CO
A1 0 、 O ・ e 0 、 a 0 ・ ・A1 0 、 O ・ i 、 O ・2 O 2 3 Ca F 23 N 2 3 Mg 2 S O2 Mg Ca
・
F2 3 e0 等。
A10 3和 N 2 F23 2 a0・ e0 。
体收集并 经净化 , 压 , 加 引入稀 释水 解后 的滤液 中使 之碳 酸 化分解 , 从而依次得到剩 余 的 A ( H) l O 沉淀 , i, H S 沉淀 和 O
N 2 O 稀溶液 。洗涤液集 中循环用 于补充水 淬液和 用作溶 aC 解、 稀释用水。将 N : 0 aC 3稀溶液浓缩后 回收纯碱 和烧 碱 , 副 产出沉淀 C C 纯碱 循环 至前道 纯碱 碱 融工序 ; 碱循 环 aO , 烧
A 23和 N 2 ・ eO 水 解 产 生 的 N O 与 N 2 ・ 10 10 a0 F23 aH a0 A 3・ 2
12 试验研究 工艺 .
2 23 A10 反应 , 部分 N 2 ・ I0 。 ・ SO a0 A 3 2 2 i2被分解 成为 N 2 a0
・
行碱融 转化 反应 , 到 的熔融 体用 冷水 水淬 成 1 得 mm~5 m m 的细颗粒料 。将细颗粒 料湿磨成浓稠浆料 、 稀释 、 过滤 ; 滤饼 用浓烧碱溶解后再加 热浓缩 、 烘焙干 燥 ; 将得 到 的干粉料 溶 解、 过滤 ; 滤饼再用浓烧碱溶解 、 滤。将 3次过 滤的滤液 合 过 并稀释水解 , 得到 。沉淀和滤液 。将 碱融过 程产生 的 C O 气
煤系高岭土颗粒表面包覆二氧化钛实验研究

煤系高岭土颗粒表面包覆二氧化钛实验研究淮北市百慧工贸公司 戴厚孝摘 要 煤系高岭土颗粒表面包覆二氧化钛膜,对其表面改性,以替代部分钛白粉的可行性进行实验研究。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 M、X射线衍射仪对包覆成品分析检测,证实了该技术在工艺上切实可行。
其中,钛液浓度、水解温度和时间、搅拌强度、煅烧温度和时间是影响煤系高岭土颗粒表面包覆二氧化钛膜效果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煤系高岭土 二氧化钛膜 表面改性 钛白粉1 前 言淮北地区的煤系高岭土属下石盒子组底部的B层铝土(硬质高岭岩),主要成分为高岭石(90%~98%),品质较好。
高岭土具有高度分散能力,化学性质稳定,结晶呈片状,煅烧后颜色较白。
当在油基和水基涂料中作填充剂时,可提高涂层的遮盖力、白度、光滑度,并使之具有耐擦洗性和渗透性。
但作为白色颜料,仍不能满足涂料对其要求。
钛白粉作为目前最好的白色颜料,价格昂贵。
本实验旨在研制一种以廉价无机矿物为基体(高岭土)进行表面覆钛,使其性能接近钛白粉的复合颜料,进而部分替代钛白粉。
2 实验部分211 主要原材料高岭土生粉,0103、01025、01021、01019成分Si O2A l2O3Fe2O3T i O2CaO M gO K2O N a2O P2O5 %42105411100157015101160106011101190133mm(淮北××公司煅烧厂提供)。
212 实验方法实验在自制反应器中进行。
反应器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高岭土生粉基体和水,充分搅拌后加热到所需改性温度;再加入预热到一定温度的钛盐溶液进行充分反应。
反应结束后,对产物进行水洗、离心、烘干、煅烧、松散,即为成品。
213 包覆效果检测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 M、X射线衍射仪对产物分析,高岭土颗粒表面确实包覆了一层均匀、致密、不易脱落的二氧化钛膜,遮盖了煤系高岭土原来的色相等表面性质。
说明高岭土颗粒表面包覆二氧化钛在工艺上可行。
从粉煤灰中提取氧化铝和二氧化硅的研究共3篇

从粉煤灰中提取氧化铝和二氧化硅的研究共3篇从粉煤灰中提取氧化铝和二氧化硅的研究1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粉煤灰这一废弃物的处理已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而近年来,研究人员开始关注粉煤灰中提取宝贵金属元素的方法。
这其中,提取氧化铝和二氧化硅就成为了热点。
本文将重点探讨从粉煤灰中提取氧化铝和二氧化硅的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
1. 粉煤灰的组成粉煤灰是燃煤后化学反应的产物,主要由二氧化硅、氧化钙、氧化铝、氧化镁等无机物组成。
粘土矿物、石英、石灰石等也是粉煤灰的成分之一。
2. 氧化氢的预处理在提取氧化铝之前,需要对粉煤灰进行预处理,通常的方法是将粉煤灰与水混合搅拌,然后加入氢氧化钠。
这个过程会使粉煤灰中的硅酸盐转化为氢氧化物,而氧化铝则升华出来,从而得到了氧化铝。
但这种方法的缺点是过程中会生成大量的氢氧化钠,而这在回收中比较困难。
3. 转化成氢氧化物和硅酸另一个提取氧化铝的方法是将粉煤灰与氢氧化氨混合,然后用热水或热酸溶液淬冷。
此法可以得到氢氧化铝的沉淀。
不过,这个方法所得到的沉淀含有大量的杂质,因此还需要进一步的精炼。
与之相比,直接从粉煤灰中提取氧化铝的方法虽然成本高一些,但却可以避免一些上述方法的麻烦。
4. 清洁提取二氧化硅跟提取氧化铝相比,提取二氧化硅磷更加困难。
因此,需要一种高效、可靠、环保的方法对二氧化硅进行提取。
近年来,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开发一种此类方法。
最新的研究表明,将强酸和强碱混合加入到氨气水中,然后加入多孔硅材料,即可将二氧化硅从粉煤灰中高效清洁地提取出来。
这种方法具有高效、环保的特点,并可以在大规模应用中实现。
综上所述,从粉煤灰中提取氧化铝和二氧化硅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
目前,多种方法在不断的研究中被提出,以寻求更加高效、经济、环保的提取方式从粉煤灰中提取氧化铝和二氧化硅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因为它们是行业生产和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材料。
目前,多种提取方法被研究,但每种方法都存在一定的优缺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 要院以燃煤粉煤灰为改性研究对象袁硅溶胶为改性剂袁通过酸洗尧混合尧凝胶尧真空干燥尧培烧尧研磨过筛等步 骤得到表面包覆二氧化硅的粉煤灰袁研究了改性配方尧胶凝工艺尧焙烧工艺对粉煤灰吸水率尧白度尧反射率等特性的 影响遥 研究发现袁硅溶胶中二氧化硅质量分数为 25%~32%尧粉煤灰与硅溶胶质量比为 1颐渊2~3冤尧胶凝温度为 40 益尧胶 凝 pH 为 10.0尧焙烧温度为 1 000 益尧焙烧时间为 2 h 时袁粉煤灰吸水率尧白度尧反射率等综合性能好袁且可重现遥 重现 实验得到院粉煤灰吸水率的期望为 18.535%袁方差为 0.004 845%曰白度的期望为 21.8%袁方差为 1.558%曰波长为 200~ 800 nm 处的平均反射率期望为 37.72%袁方差为 1.652 544%曰波长为 800~2 400 nm 处的平均反射率期望为 68.26%袁 方差为 0.626 806%遥 实验结果较粉煤灰吸水率降低了 76.8%袁白度提高了 2.1 倍袁 200~800 nm 处和 800~2 400 nm 处 的平均反射率分别提高了 72.7%和 1.5 倍遥
渊1.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袁Sha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袁Hanzhong 723000袁China曰 2.National and Local Joint Engineering Laboratory for Slag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and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袁Sha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冤
第 51 卷 第 2 期 圆园19 年 2 月
无机盐工业 INORGANIC CHEMICALS INDUSTRY
灾燥造援51 晕燥援2 Feb.袁圆园19
粉煤灰表面包覆二氧化硅及特性研究
袁新强袁张 堃袁梅 晶袁张 伟袁蒋 鹏
渊1.陕西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袁陕西汉中 723000曰 2.陕西理工大学矿渣综合利用环保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冤
关TQ127.2 文献标识码院A 文章编号院1006-4990渊2019冤02-0050-06
Study on fly ash surface coated with SiO2 and characteristics thereof
Yuan Xinqiang袁Zhang Kun袁Mei Jing袁Zhang Wei袁Jiang Peng
Abstract院Fly ash surface coated with SiO2 was prepared by the steps of pickling袁mixing袁gel袁vacuum drying袁roasting袁grind鄄 ing and sieving using coal burning fly ash as the modified object 袁and silica sol as the modifier.The effects of the modified for 鄄 mula袁gelling process袁roasting process on bibulous rate袁whiteness and reflectivity of fly ash were investigated.It was found that the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s of fly ash袁such as bibulous rate袁whiteness and reflectivity were good袁and could be re鄄 produced袁when SiO2 mass fraction was at 25%~32%袁the mass ratio of fly ash and silica sol was 1 颐渊2~3冤袁gel temperature was 40 益袁gel pH was 10.0袁roasting temperature was 1 000 益袁roasting time was 2 h.Repeated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the ex 鄄 pectation for bibulous rate of fly ash was 18.535%袁and the variance was 0.004 845%曰The expectation for whiteness of fly ash was 21.8%袁and the variance was 1.558%曰The expectation for average reflectivity of fly ash in the range of 200~800 nm was 37.72%袁and the variance was 1.652 544%.The expectation for average reflectivity of fly ash in the range of 800~2 400 nm was 68.26%袁and the variance was 0.626 806%.Compared with fly ash袁the bibulous rate of modified fly ash was reduced by 76.8%袁whiteness increased 2.1 times袁the average reflectivity in the range of 200~800 nm and 800~2 400 nm increased by 72.7% and 1.5 times respectively. Key words院fly ash曰silica sol曰surface coating曰SiO2曰g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