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家风教育在新时期农村管理中的积极作用的

合集下载

2024年天津省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试题(区级)(2022年真题)含答案

2024年天津省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试题(区级)(2022年真题)含答案

材料一对于家乡的旧貌,土生土长的洋下镇梨洋村村民老钟仍记忆犹新,“我们村虽然有得天独厚的优美山水,但过去,村里污水横流,垃圾满地,‘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说的就是我们这里,经常被隔壁村的人看不起。

”时隔两年,再次走进梨洋村,村里荒废的角落建起了休闲广场,健身器材、文化走廊、公共洗手间样样俱全,泥泞的乡间小路变成了宽阔的水泥路,农户房前院里,整齐地种着各种蔬菜和绿植,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我们村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后,村庄道路宽了,出行更方便了,我家房前屋后也变得越来越整洁。

乡亲们吃完饭,就在休闲广场上散步聊天,生活质量比以前提高了不少,‘腰杆子’都挺直了。

”村民老吴自豪地说2024年天津省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试题(区级)(2022年真题)。

2021年以来,梨洋村已经开展了10余次集中环境整治,组织党员干部、村民、返乡大学生对村里的垃圾、牛羊粪、废弃建筑材料等进行了全面清扫。

村委会胡主任介绍:“我们还通过招标方式实现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市场化运作,建立了小型微动力污水处理系统,生活垃圾处理站的两台焚烧炉每天能‘吃掉’6吨生活垃圾,有效解决了大家的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难题。

”村里还成立了保洁办公室,将人居环境整治转向物业化管理、市场化经营。

在保洁办公室的推动下,村里陆续对村民家里的旱厕进行了水冲厕所改造。

村民老张家的卫生间已经改造完成,新安装的马桶上贴着一张用户联系卡,上面标有维修、监督和村级联系人的电话。

为壮大村集体经济,村里积极探索“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的模式,以入股的方式增加村集体收入,带动村民增收。

胡主任介绍道,梨洋村在镇里的农产品开发公司投入股金8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按占股比例分红,每年保底收益为5万元。

同时,公司还通过订单种植养殖、订单收购带动240户农户增收致富。

今年,村里将发展以肉鸭养殖为主的项目,推动村民收入水平再上新台阶。

今年开春以来,村民老吕忙得不亦乐乎,每天不仅要饲养好自己养的5000多只鸭子,还要忙着收捡鸭蛋,然后送到附近的合作社加工。

在家风家教以及加强身边工作人员监督管理个人情况报告

在家风家教以及加强身边工作人员监督管理个人情况报告

在家风家教以及加强身边工作人员监督管理个人情况报告1.引言1.1 概述概述在家风家教以及加强身边工作人员监督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无论是家庭还是工作场所,良好的家风家教和有效的监督管理都能够提升个人的素质与能力,促进团队的发展与进步。

然而,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也面临着各种挑战和问题,如家庭教育的不足、身边工作人员的行为不端等。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在家风家教方面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加强身边工作人员的监督管理。

首先,家风家教是塑造个人品质和价值观的重要渠道。

家庭是孩子们成长的第一课堂,而家长是他们最重要的榜样。

通过家庭教育,父母可以传授给孩子们正确的道德观念、人生态度和行为规范。

良好的家风家教能够培养孩子们的品德修养,让他们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此外,家庭教育也能够帮助家庭成员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亲情关系,增强家庭凝聚力。

因此,在家风家教方面的努力对于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加强身边工作人员的监督管理也是十分必要的。

在工作场所,每个人的行为都会对整个团队产生影响。

因此,需要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确保每个员工都能够遵守工作规范和道德标准。

通过有效的监督管理,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员工的不端行为问题,维护工作场所的秩序和正常运转。

此外,对于一些担任重要职务的工作人员来说,加强监督管理更是必不可少的,以防止其滥用职权、贪污腐败等行为的发生。

因此,在家风家教以及加强身边工作人员监督管理方面,我们应该共同努力。

家庭成员应该注重家风家教,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质和人生观。

而在工作场所,组织和领导者应该建立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确保员工遵守规章制度,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只有这样,才能够创造出和谐的家庭和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为个人和整个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内容进行编写: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1. 引言1.1 概述在当今社会,家庭教育和工作环境的质量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妇女在家风建设中的作用

妇女在家风建设中的作用

妇女在家风建设中的作用妇女在家庭风建设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她们是家庭和谐稳定的保障者。

妇女的角色不仅仅是做家务、照顾孩子,还包括对家庭氛围的营造、价值观的传递等方面。

下面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妇女在家庭风建设中所扮演的作用。

一、教育子女妇女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责任者,她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传递德育、智育等各种方面的教育。

母亲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如何让孩子受到良好的影响,成为妇女们的必修课。

比如,在孩子面前,妇女想要展示自己的习惯,如说话语言文雅、待人接物有礼等,既是在教育孩子,也是在为孩子树立健康向上的模范形象。

二、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妇女在生活中可以创造一个温馨的家庭氛围,不仅可以让家庭更加和谐,也可以让家庭的成员更加愉快。

比如,她们可以进行各种家庭活动,如一起煮饭、一起看电视或者一起玩游戏等,这在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感方面可以有着重要的作用。

此外,妇女还可以创造一个干净整洁、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这不仅可以让家庭更加协调、和谐,而且对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也非常有利。

三、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妇女在家庭中还担负着传递正确的价值观的重要任务。

通过言行举止、言传身教等方式,她们可以向家庭成员灌输爱国、团结、宽容、勤劳、诚实等一系列正确的价值观。

比如,在为孩子选书时,妇女可以选择那些富有正能量和家庭美德的故事书籍,这样可以使孩子受到良好的影响,并加强他们的责任感和独立思考能力。

四、为家庭财产管理出谋划策家庭的财产管理也是妇女的重要职责之一。

她们可以为家庭财产的管理出谋划策,比如,通过规划家庭收支、合理分配家庭资源等方式,帮助家庭成员更好地管理家庭财产。

同时,妇女还可以根据家庭的经济能力,制定家庭消费计划,避免了因突发状况或失控消费导致家庭经济状况失衡。

总之,妇女在家庭风建设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通过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妇女可以创造一个和谐、稳定和美满的家庭,同时也能够为家庭成员提供良好的身心环境,在家庭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浅谈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性

浅谈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性

浅谈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性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的健康、和谐、稳定对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

而家庭的健康、和谐、稳定与家庭的家教家风建设密不可分。

家庭学校是一个人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是孩子们最早最主要的教育场所,家风是家教的重要内容之一。

家风即家庭的风格和传统。

家风建设是指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一种良好的家庭行为、观念和价值观,并将之代代传承下去的过程。

家庭的家风建设对于个人的发展和成长有巨大的影响,并且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家庭的家风建设对于个人的发展和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家庭是一个人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家庭的教育方式和家庭成员的行为观念将深深地影响孩子的成长过程。

如果家庭的家风不良,例如家庭成员间缺乏相互尊重和关爱,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那么孩子很容易受到负面的影响,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模式,甚至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

相反,如果家庭的家风良好,家庭成员间相互尊重、关心和理解,注重培养孩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那么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就会形成积极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模式,使其能够健康成长。

家庭的家风建设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个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建立在一系列良好的家庭关系基础上。

当家庭成员间缺乏相互尊重和理解,常常发生冲突和争吵的时候,就会给家庭带来紧张和不稳定的气氛,影响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和社会交往能力。

这种不和谐的家庭氛围不仅对家庭成员的发展和成长产生负面的影响,也会扩散到社会中,破坏社会的和谐稳定。

家庭的家风建设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家庭成员应该相互尊重和理解。

家庭成员间的尊重和理解是家庭和谐的基础,相互尊重意味着家庭成员不仅要尊重父母和长辈的意见和决策,也要尊重兄弟姐妹和其他家庭成员的权益和自由。

相互理解则意味着要善于倾听和沟通,关心家庭成员的需求和感受,共同解决家庭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家庭成员应该注重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家庭是培养孩子道德观念和价值观的重要场所,父母应该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的榜样,教育孩子从小学会做人、做事的原则和方法。

家风家训馆管理制度

家风家训馆管理制度

家风家训馆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家风家训馆管理的规范,促进家风家训馆的健康发展,维护家风家训馆的正常秩序,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家风家训馆管理制度的适用范围:凡在我国境内从事家庭教育、家庭传统文化传承的家风家训馆。

第三条家风家训馆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加强家庭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保护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四条家风家训馆应当有专门的管理制度,严格落实家庭教育工作职责,健全家庭教育管理机制。

第五条家风家训馆应当遵守行业准入条件,规范经营行为,依法取得相关经营许可证件。

第六条家风家训馆应当建立健全家风家训课程体系,保障教学质量。

第七条家风家训馆应当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培训机制,提高教师素质。

第八条家风家训馆应当建立家长教育服务体系,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能力。

第九条家风家训馆应当配备必要的设施设备,保障教学秩序。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十条家风家训馆应当依法设立合法的组织形式,明确组织机构设置。

第十一条家风家训馆应当建立健全家庭教育管理体系,明确工作职责。

第十二条家风家训馆应当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保证运行顺畅。

第十三条家风家训馆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确保内部管理的规范性。

第十四条家风家训馆应当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第十五条家风家训馆应当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保证资产安全和稳定管理。

第三章教学管理第十六条家风家训馆应当建立健全课程管理制度,明确课程设置和教学目标。

第十七条家风家训馆应当建立健全教学计划管理制度,保证教学计划的有效实施。

第十八条家风家训馆应当建立健全教学评价机制,保证教学质量。

第十九条家风家训馆应当保证教学用具齐全,确保教学品质。

第二十条家风家训馆应当建立健全师资队伍管理制度,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第二十一条家风家训馆应当建立健全学生成长档案,跟踪学生成长情况。

第四章安全管理第二十二条家风家训馆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确保学生和教师的安全。

村民自治 移风易俗 村规民约

村民自治 移风易俗 村规民约

村民自治是指农村居民依据法律法规和政策,依靠自身力量,通过自治组织和机构,按照民主程序管理村庄的事务。

移风易俗是指村民根据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摒弃陈旧的风俗习惯,吸收新的文明风尚,使乡村社会更加文明和谐。

村规民约是指村级组织制定的规章制度和村民自发形成的行为规范,是村民自治的基础和载体。

一、村民自治的意义和作用1.维护村民合法权益村民自治是一种基层民主管理制度,能够让村民直接参与村庄事务的决策和管理,保障村民的合法权益,增强村民的获得感和认同感。

2.促进村庄发展村民自治能够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村庄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实现村庄共同富裕和全面进步。

3.提高村庄管理效率村民自治能够充分调动村民的热情和创造力,使村庄管理更加高效和民主,提高农村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二、移风易俗的意义和作用1.弘扬新风正气移风易俗能够振奋乡村精神风貌,汇聚珍贵民族文化元素,培树新风正气,促进乡风民风的建设。

2.增进社会和谐移风易俗有助于推动农村社会道德文明建设,营造乡村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促进良好家风和社会风尚的形成。

3.促进文明进步移风易俗是一种文明进步的体现,有利于推动农村文化繁荣兴盛,促进农村现代文明建设。

三、村规民约的意义和作用1.规范村民行为村规民约是村民自治的基本制度和规范,能够有效规范村民的行为,维护村庄社会秩序和稳定。

2.促进和谐共处村规民约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促进邻里和睦,加强村庄的集体凝聚力和向心力。

3.民主决策的保障村规民约是村民自治的组织和制度保障,有利于实现村民自主决策,推动村庄事务的民主化和规范化。

四、加强村民自治,推进移风易俗和村规民约的措施1.加强村民自治组织建设要增强村级自治组织的功能和作用,完善村民代表大会、村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提升村级民主管理水平。

2.加强村规民约的宣传和教育要加强村规民约的宣传和教育,引导村民自觉遵守村规民约,倡导文明乡风,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村庄社会环境。

申论范文欣赏:涵养新时代的家风

申论范文欣赏:涵养新时代的家风

申论范文欣赏:涵养新时代的家风良好家风影响着人的一生,为大家提供申论范文欣赏:涵养新时代的家风,一起来看看吧!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自己写一写!申论范文欣赏:涵养新时代的家风家风是家庭的传统和风尚,良好家风是殷实的家底,也是无形的财富。

家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优良的家风不仅给人生系上品性的“第一粒扣子”,也筑牢个人发展的基础。

无论时代如何变幻,家风中所蕴含的精神财富不会变化,是个人成长、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关键一环,传承家风既是承续传统、启迪当下,更是为了涤风励德、淳化风俗。

涵养家风,塑造优良品性人格。

古往今来,但凡名家大族,必定注重家庭、注重家风、注重家教。

从钱氏家族注重治家,让钱氏一家代代人才辈出,到曾国藩严于家训,让其家族长久兴盛;从焦裕禄“不能搞特殊”的焦门家风,到杨善洲对家人的“苛刻”教育……他们留下了历久弥新的夹缝故事,更通过家风教化为子孙后代树立了价值本色。

家风是人格的镜子,应当践行规范规矩,强调道德修养,推崇忠孝节义、尊尚礼义廉耻,以好家风带动好门风。

涵养家风,筑牢反腐倡廉防线。

廉洁自己关键靠自我思想认识,需要良好家风的传承与涵养。

当下,一些领导干部自我要求不求,家风不正,把权力家族化,深陷家庭沦陷式腐败当中。

正如苏荣将家变成了权钱交易的场所,对家人管教不严,全家老小参与腐败,严重损害了党和人员群众的权益。

而李先念同志主管国家经济工作多年,制定一条铁律,严谨子女经商,再其严格要求下,子女们都严格执行,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良好家风旨在传承美德,遵守法规,党员干部严于律己,教导家人严格自律,树立榜样,从而引导风清气正,家族和睦。

故此,我们应注重家风传承,传承美德,树立正确价值观念,助力良好社会风气。

涵养家风,激发社会发展能量。

良好家风不仅是一家之言,更是全社会,乃至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其中蕴含的精神品质,是民族精神的内核,更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从孔子庭训“不学礼无以立”,到诸葛亮诫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从岳母刺字激励精忠报国,到朱子家训“恒念物力维艰”,一个个家风故事,是祖先留给后人的希望与嘱咐,蕴含着人性的情操与品格。

红色家风及其时代价值

红色家风及其时代价值

困文化与风物红色家风及期寸代价值周丽江易中梅一、红色家风的丰富意蕴(一)红色家风是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精神的彰显红色家风是中国共产党人,尤其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年代深刻思 考家庭文化建设,在教育亲人的齐家实践中形成的 良好家庭风尚。

它以革命家庭为场域,从德以立家 到学以兴家,从严以治家到俭以持家,在单个家庭 中可能呈现不同的外在表现,但归结起来都蕴含着 爱国爱家、忠党爱民、艰苦朴素、克己奉公、廉洁自 律等相同理念和核心要义,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 人的革命情怀和人民立场,也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 党人的崇高信仰和道德风范。

(二)红色家风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汲取 红色家风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蕴,涵盖了中华优秀传统家风的主要内容,是中华优秀家风的 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是儒家思 想,为红色家风提供了深厚沃土。

一是家国情怀。

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社会政治理念激发了中国人 对“家"‘_国”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 使命感,使得爱家之情与爱国之情相融。

在艰苦卓 绝的革命年代,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情大爱正是老一 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执着追求崇高理想的出发点,也 是支撑他们舍家为国、舍生取义的力量源泉。

他们 以国为家,把个人前途和国家命运紧紧相连。

二是 "仁义礼智信”的伦常之道、"温良恭俭让"的道德修养和“忠孝廉耻勇的高尚品格等。

这些理 念传递的积极价值取向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红色 家风修身养德、勤俭清廉、忠信谦恭的基调。

(三)红色家风是中国革命的产物作为一种特有的文化符号和历史标识,红色家 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融合革命文化,彰显了中 国共产党的革命属性,代表着共产党人的道德追求、理想价值和精神风貌,开辟了更宏大、更崇高的意境。

中国革命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取得成 功的,长期革命实践中形成的红色家风自诞生之初 起就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并在社会主义建设年代 继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对家风教育在新时期农村管理中的积极作用的
调 查

家风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也就是说一个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围即
构成了家风。顾名思义,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换一句话说,当一个
家庭的家规、家训形成家庭的公众行为习惯即构成了家风,家风也就是一个家庭或一个
家族的家文化。而农村作为我国存系时间最长的氏族体系,对传统家风的继承和发扬,
有利于在新时期下在农村管理中发挥更加重要的积极作用。

我于2016年2月21日—4月20日在旧城乡前河东寨村进行了相关调查,以便总结
出当地家风的特点和传承,吸取其中的积极因素,为新农村的管理提供有力的方法论指
导。

一、以“孝”为核心的安土重迁情结
安土重迁是中国农耕社会一个典型的文化特征。祖祖辈辈生于斯长于斯,农民对土
地的感情是现代城里人无法理解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基本信仰是祖宗崇拜,葬我祖先
的地方是我乡,我生于兹,也当死于兹,死后葬入祖坟,见列祖列宗。前河东寨村濒临
大黑汀水库,是迁建移民村,当地以李姓为第一大姓,虽然大部分迁居外地,但是对故
土、故乡的依恋还是村是他们常回家看看。与此同时,近些年前河东寨村的很多家庭在
县城或城市里买了房,让父母搬过去住,但大多数人还是坚持住在自己的老屋。主要原
因之一是:不习惯。或者说:根在这里,挪不动。这种安土重迁显然不能简单地用对祖
宗的“愚孝”评论,毋宁说这是对传统家风的一种传承。现实表现还有过年过节对祖宗
的祭拜和对健在父母的侍奉,除了仪式上的严肃,还有日常生活中的问候与给养。对孩
子们而言,耳濡目染间,“孝”的理念深入心底。“一辈传一辈,不教自己会”,俗话不
俗。

二、以“仕”为核心的尚文重仕情结
对于农村人而言,大多数人不明白什么叫“学而优则仕”,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对“文
化人”的敬仰。我为本村为数不多的大学生(在读),至今在村里仍然享有极高的地位。
如对后辈学习方面的指点;闲谈中时局的判断及至庄稼的长势,如果我在场,其他人自
然而然地认为我是权威的。这虽然有盲目崇拜的因素,但这种“盲目崇拜“很容易在河
东寨村拥有话语权和裁判权,在农村管理中,可以运用我的所学,避免出现涉嫌违法和
违反公序良俗的事情发生。鉴于此,每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相当重视。如很多孩子在幼
儿园就花高价钱学英语,或者家里给他们买了学习机、电脑等。好好学习,将来上大学
当大官。这仍然是村里人对孩子最好的职业规划。除非孩子自己说不念书了,一般家庭
2

的态度是,只要孩子愿意学,就是借钱也会供他上大学。还有更多亲戚朋友为本人的未
来做出规划:先当一般的老师,慢慢地熬个干部,将来做个校长什么的,这才是最大的
本事。

三、以“仁”为核心的崇礼敬人情结
老人通常会说“年轻人不懂礼法”。什么是礼法?通俗地说就是家庭之间迎来送往
的规矩。在前河东寨村,宗族、家族意识更为强烈,过年回家不仅仅是为了团聚,更是
表达对宗亲前辈的尊重和回归。所以,年初一到初五,只要是长辈亲戚,小辈一定要上
门去拜年,还要带着礼物,哪怕在每家只站一两分钟。更重要的是,对方还要到自己家
给长辈拜年。不去或不来就是“不懂礼法”。“礼法”还体现在婚丧嫁娶方面,前河东寨
村为移民迁建村,当地常住人口不多,每每遇到某家有重大事件,尤其是举行仪式那两
天几乎全村都要前去帮忙。本家人多,无事可做,但可以在那里玩,不去就是不懂礼。
成年男子不懂礼是个很没面子的事情。在这些日常的迎来送往中,孩子们会慢慢认识到
什么是“家族”、“亲戚”,什么是“长幼有序”。若干年后,他们当中有人在读《论语》,
看到其中的“仁”时,刹那间“心有戚戚焉”。

四、当代青年家风传承的新特点
信息时代,以“八零后”和“九零后”为劳动力主体成为家风传承的主力。他们普
遍接受比父辈和祖辈更好更多的教育,整个群体几乎都有在城市生活的经验,借助于手
机和互联网,他们对新生事物的接纳和旧事物的扬弃比其父辈有过之而无不及。家风由
以往“家族群体”性更多地向“家庭个体”性转变,在坚持继承传统核心理念的同时,
出现一些新的特点,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以“孝”为本,由安土重迁向四海为家转变。
以年代来划分的话,“六零后”和“七零后”打工的目的是“挣钱回家”;而“八零
后”和“九零后”的观念是“随遇而安”,哪里好在哪里安家。以往本村人外出打工的
主要地点在长三角和京津地区,现在京津依然是主要目的地。到目前为止,已有三家人
靠打工迁居到城市定居。随着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在外地定居,孩子们被父母接到他们
的工作地去上学。一句“为了孩子”,就把故土抛在身后。他们回乡探亲一般都选择在
过年的时候,这样一是能在家多待几天,二是能和更多亲朋好友聚会。近几年借助媒体
的宣传,村里人更加认识到:对长辈的孝道,不仅是给他们钱,还要尽可能陪护他们。
因此,最近的几年的“五一”和“十一”也有一波小小的“返乡潮”。

(二)以“仕”为荣的重仕情节变成仕商并重,尚文情节有所减弱。
随着大学的扩招,大学生在村子里不再享受如二十年前人们青睐的眼光,虽然几年
也未必能考出一个大学生。随着前几年我乡铁矿石经济爆发,越来越多的百万富翁和千
万富翁如雨后春笋般诞生,这种极具诱惑力的物质刺激和近似于“信手拈来”的财富,
让前河东寨村村民更加关注眼前的经济利益。经济账很明显,孩子上大学,一年得花个
一两万,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可孩子打工,一般一年能纯挣三四万。四年大学就有十几
3

万元的来去。对一个农村家庭而言,这是一个相当大的差距,与之四年时间打工挣钱来
说,不上大学的家庭四年内就有近二十万元的反差。再进一步说,即使孩子大学毕业在
城里工作,城里的房价也不是一般农民家庭能承受的。另外,农村大学毕业生的婚姻问
题在“钱”方面比打工的孩子更紧。不过大家都承认:上学毕竟还是有前程的,因为有
文化的人永远不会吃亏。与此同时,打工或经商能挣大钱已经成为人们羡慕的对象,其
标志就是家里盖着很气派的新房或者在城里买楼房,或者过年开辆好车回家。目前村里
人的最高致富标准是:全家定居县城,这与当年考上大学有一比。通常人们教育孩子的
一句话就是:看人家!有能耐你也到街里买楼区。其实他们几乎不知道:县城的生活成
本是相当高的,不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家庭能够承担的。

(三)传统的“仁”融入了现代的法律意识。
传统的“礼法”在现代法律的框架下逐渐失去了以往的效力。“亲帮亲”,“一家人
不说两家话”,是过去家长经常对孩子耳提面命的。市场经济下人们对外交往增加,使
“契约精神”、“个体权益保障”等现代法制观念逐渐走入了人们的生活。在信息时代,
一方面,以血缘为主要纽带的社会关系让位于更加公平、公正的市场利益关系。现在亲
朋之间借款一般都要立个字据,一些家庭财产的分割需要法律的介入。传统意义上的“族
长”或“家长”已经失势或退隐,“有事找警察”成为新一代人解决问题的方式。一些
孩子们也有了“私产”的概念,如压岁钱,家长是不能动的。有些人慨叹世风日下、人
心不古,更多的人认为这是社会的进步和法制教育的成功。另一方面,经济实力的普遍
增强带动了“礼法”的完善。如红白事的仪式渐趋庄重、正式;年节的礼物也日益美观、
实用,修家谱也成了家族成员每年春节谈论的内容之一,传统依然坚定地发挥着作用。

五、结语
家风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因子,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化水平的发展而发展。
信息时代社会关系的巨变对家庭结构和家庭内部运行产生了重要影响,势必造成家风在
传承过程中的变革。这种变革对传统家风的冲击是巨大的。不过,社会整体认知水平和
文明程度的提高,能够最大化地缓解这种冲击带来的震动。这种冲击也只是家风随着商
业文明的发展而产生一些外在表层的现象。其核心价值如“孝”、“仁”等理念不会随着
传统农业文明的衰落而衰落,恰恰相反,面对新时代,家风逐渐舍弃不符合时代发展的
传统糟粕,积极吸纳时代需要的价值观念和有益的文化成分,使自身日益完善,日益符
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尤其是在新时代下,农村管理的积极性形象。家风依然维系着每一
个家庭健康稳定发展,依然推动着整个社会文化不断进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