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大二轮总复习 考前冲关夺分 第三章 微专题一 熟读文言文阅读核心知识讲练

合集下载

202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知识清单及答题技巧

202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知识清单及答题技巧

2022高考文言文阅读知识清单及答题技巧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一)断句方法1.掌握大意,高屋建瓴2.抓住标志,沿波讨源(1)虚词标志法:句首虚词:夫、惟、盖、凡、窃、请、敬、即、苟、若、纵、纵使、于是、且夫、向使、虽…句中虚词:于、以、而、者……句尾虚词:也、乎、哉、矣、耶、耳、焉、与(欤)……这些分类只是相对的,如“也”有时作句中语气助词,“者”也可作分句末的停顿语气词,等等。

(2)实词标志载:①对话中的标志动词:曰、道、云。

…②一般动词作标志主谓宾是一个句子的主要成分。

文言文中,主语、宾语省略现象较多,谓语省略的极少。

在断句中可以抓住动词谓语,在它之前找主语,在它之后找宾语。

③人名、物名作标志。

名词和代词常作主语(句首)和宾语(句尾)来断句。

还要懂得古代文化常识,诸如年龄、称谓、纪年纪日、职官等方面的知识。

(3)修辞标志法:①以“顶真”确定句读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

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句中又作了主语。

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在文中找出紧密相连的相同的词语,按顶真句式来考虑句读。

②以“排偶”确定句读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

这一特点,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

③以“反复”确定句读。

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在文言文中是相当常见的修辞方法。

(4)句式结构标志法:文言文中有一些特殊的句式,如倒装句、判断句、被动句等,都可以作为我们断句的切入点。

利用固定结构的成对搭配性(见后面常见固定结构)及位置的相对固定性,如有些关联词常常能承前启后,它们前面一般可断句,如“是故、于是、是以、向使”等。

二、文言文翻译方法突破点一|文言文翻译“4步骤”翻译文言句子时,要遵循一定的流程,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只有步步落到实处,才能翻译精准、稳拿高分。

翻译时可采用以下4步:1.审读画线语句,定采分点。

通读所给文言语句根据三大采分点的要求圈定出重点实词、关键虚词和文言句式。

(全国通用)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学案考前微点冲关夺分第3章考前作文审题拟写提纲再强化

(全国通用)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学案考前微点冲关夺分第3章考前作文审题拟写提纲再强化

温馨寄语考前作文如何复习?不少同学把它置于一边,“无事可做”;另一些同学还能坚持写写。

其实,考前作文必须“有为”,除了梳理自己写过的作文,坚持写作,打造自己最优秀的范文外,最重要的当属审题、拟写提纲训练了。

审题训练,不可不为;拟写提纲,不可不练。

审题、拟写提纲提醒一、审题提醒作文审题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审材料,二是审要求。

无论审哪部分内容,都要逐字逐句地.....审题.......的良好习惯。

..,不能有任何疏忽、遗漏。

必须养成逐字逐句地审题1.审材料粗略浏览材料,看材料属哪种类型:是单则还是多则,是文字型还是图画型,是叙事型还是道理型。

要做到心中有数。

审读材料,必须整体把握材料,看其中心意思是什么,在这个前提下再进行以下操作:(1)抓住关键词句。

关键词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

出现频率高的词语即为关键词。

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价性语句。

抓住了材料中的关键词,千万不能以此为中心去写,因为这种脱离材料含意的写法很容易写成“话题作文”。

为此,必须理解透彻这个(些)关键词的内涵和外延,方可写作。

(2)厘清对象,辨清关系。

厘清对象。

新材料作文中故事涉及的对象不止一个,有的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每个对象都至少可以提炼出一个写作角度。

因此,要学会厘清对象。

辨清关系。

新材料作文中故事涉及几个对象,这些对象绝大部分存在着一定的内在关联,审题立意时,一定要辨清它们之间的关系。

只要能抓住材料中不同对象之间的关系、联系,根本不必要担心跑题、偏题的问题。

(3)由果溯因。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

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角度切入立意,是较为普遍且行之有效的方法。

(4)抓住情感倾向。

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可以从这个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

2.审要求审读写作要求时要特别细致:看清对材料提出了哪些具体要求,分辨“不得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与“综合上述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区别,尤其是任务驱动型作文的“任务”要求特别具体,一定明白具体的写作任务。

高考语文大二轮总复习 考前冲关夺分 第三章 微专题二 熟读古诗鉴赏核心知识课件

高考语文大二轮总复习 考前冲关夺分 第三章 微专题二 熟读古诗鉴赏核心知识课件
用 些问题的立场和个 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 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 典 人愿望等。用典有 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的决心。 抒 时增加了诗歌的容 ②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 ②“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 情 量,使诗歌典雅耐 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 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 读,富于文采;有 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 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是 时则是为了怀古伤 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 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 今,咏史言志。 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 寓着词人对昔盛今衰的感慨。
现天姥山的高峻
描写周围的事物, 天姥连天向天横, 奇 伟 之 势 ; 后 两
使描写对象更鲜 势拔五岳掩赤城。 句 则 是 用 侧 面 描 明、突出的是侧 天台四万八千丈, 写 烘 托 天 姥 山 的 面描写。 对此欲倒东南倾。 高峻奇伟。

“行人临发又开 细 节 描
秋思(张籍)
封”这个细节显
用极细腻的笔 洛阳城里见秋风, 示出诗人对家书
注 抒情方式与表现手法有交叉,也可以归到表现手法中。
二、练一练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城南行
刘 攽
八月江湖秋水高,大堤夜坼声嘈嘈。
前村农家失几户,近郭扁舟屯百艘。
蛟龙蜿蜒水禽白,渡头老翁须雇直。
城南百姓多为鱼,买鱼欲烹辄凄恻。
结合全诗,说说后两联是如何表达“凄恻”之情的。
解析 注意题干的问法,答题时应写出抒情方式。
2.阅读下面这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中吕]普天乐 滕 宾 淡烟迷,遥山翠,秋天雁唳,夜月猿啼。小径幽, 茅檐僻,秋色南山独相对,傲西风菊绽东篱。疏林鸟 栖,残霞散绮[注],归去来兮。 注 绮:锦缎。

高考语文冲刺大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六文言文阅读

高考语文冲刺大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六文言文阅读

保留专有名词和特殊句式
01
在翻译文言文时,要特别注意 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和特殊 句式,如人名、地名、官职名 、年号、特殊句式等。
02
对于这些专有名词和特殊句式 ,可以直接照搬原文,不进行 翻译或解释,以免产生歧义或 误解。
03
如果专有名词或特殊句式在译 文中无法直接照搬,可以采用 音译、注释等方法进行说明。
理解文本内容
能够准确理解文言文文本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 旨和中心思想。
分析文本结构
能够分析文言文文本的结构特点,理清够鉴赏文言文文本的艺术特色,包括语言、音韵、 修辞等方面的特点。
提升文言文阅读水平意义
增强文化底蕴
通过文言文阅读,可以深入了解古代文化,增强自身的文化底蕴。
被动句
有标志的被动句,如“为……所……”、“见……于……”等;无标志的被动句,需要根 据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运用方法:注意抓住标志词和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
倒装句
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运用方法:注意抓住句子成分的正常顺 序和特殊顺序进行判断。
03 文章理解与鉴赏 技巧
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中心思想
仔细阅读文章,了解文章 大意和主题。
关注文章中的关键语句和 段落,理解其深层含义。
分析文章结构,理清文章 思路。
结合文章背景和作者经历 ,把握文章中心思想。
分析人物形象,评价作者观点
01
分析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包括外貌、性格、行为等 方面。
02
关注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和评价,理解作者的立场和 态度。
03
高考语文冲刺大二轮专题复 习课件专题六文言文阅读
汇报人:XX 20XX-01-23
contents
目录

高考语文大二轮总复习 考前冲关夺分 第三章 微专题二 熟读古诗鉴赏核心知识课件

高考语文大二轮总复习 考前冲关夺分 第三章 微专题二 熟读古诗鉴赏核心知识课件

读,富于文采;有 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 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是
时则是为了怀古伤 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 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
今,咏史言志。 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
寓着词人对昔盛今衰的感慨。
注 抒情方式与表现手法有交叉,也可以归到表现手法中。
二、练一练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城南行 刘攽 八月江湖秋水高,大堤夜坼声嘈嘈。 前村农家失几户,近郭扁舟屯百艘。 蛟龙蜿蜒水禽白,渡头老翁须雇直。 城南百姓多为鱼,买鱼欲烹辄凄恻。
结合全诗,说说后两联是如何表达“凄恻”之情的。 解析 注意题干的问法,答题时应写出抒情方式。 答案 颈联是以点代面,表现幸存者生活的艰辛。渡 头老翁需要冒着生命危险,在“蛟龙蜿蜒”的河上摆 渡挣钱,说明洪水泛滥后幸存者生活的艰难。 尾联上句直接写百姓被水淹死的凄惨结局,下句写买 鱼时想到死于水中的百姓,直接抒发“凄恻”之情。
体,直接表达 胸臆
作者的思想感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不见来者”的苍凉意境, 这意境引发了诗人感时伤 事的情怀,想着天地悠悠
情。
独怆然而涕下。 之大而人之渺小,不禁“
独怆然而涕下”。
借助于客观景物
全诗抒发了羁旅异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的描写来抒发诗
乡的感慨,诗人借
江碧鸟逾白,
借景 人的主观感情,
沉的历史思考。
这两句描写青山环
通过特定的、
绕、层峦叠嶂,自
容易引起联想
登崖州城作 己所处的郡城正处
的具体形象,

(李德裕) 在严密封锁、重重
表现与之有相

青山似欲留人住, 阻隔之中。象征了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辅导与测试课件专题文言文阅读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辅导与测试课件专题文言文阅读
转折关系
关注段落间的转折词或短语,把握 文章思路的转折变化。
03
02
因果关系
分析段落间的因果关系,理解作者 的论证逻辑。
并列关系
识别段落间的并列结构,理解作者 的多方面论述。
04
典型篇章结构特点总结
总分总结构
文章开头提出主题或观点,中间部分进行具 体论述,结尾进行总结。
并列式结构
文章围绕一个中心主题,从多个并列的观点 或方面进行论述。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辅
导与测试课件专题文
言文阅读 汇报人:XX
20XX-01-27
目录
• 文言文阅读基础知识 • 古代文化常识与背景解读 • 文章结构与写作技巧探讨 • 经典名篇欣赏与解读示例
目录
• 模拟试题训练与答题技巧指导 • 学生自主阅读推荐书目介绍
01
文言文阅读基础知识
文言文特点及发展历程
02
古代文化常识与背景解读
古代礼仪制度及习俗介绍
尊卑有序
01
古代礼仪制度强调尊卑有序,如君臣、父子、夫妻等关系都有
明确的礼仪规范。
祭祀礼仪
02
古代重视祭祀活动,祭祀天地、祖先等仪式都有严格的礼仪流
有相应的礼仪习俗,如婚礼中
的拜堂、丧礼中的守孝等。
历史事件和人物背景分析
辨析方法
结合上下文语境、词语搭配、语法结构等因 素进行辨析。
特殊句式及翻译技巧
特殊句式
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的结构和特点。
翻译技巧
理解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采用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的方 法进行翻译,注意保持原文的韵味和意境。
翻译实例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文言文篇章进行翻译练习,提高翻译能力和水 平。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九 文言文阅读 考点3 分析概括课件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九 文言文阅读 考点3 分析概括课件

12/9/2021
第十七页,共八十七页。
于蔡急而魏应也,齐、赵同起,德宗引天下兵诛之,物力殚 屈,故朱泚乘以为乱。此非它,速于扑灭也。今陛下独不能 少忍,俟蔡平而诛镇邪?”时帝业已讨镇,不从。终之,蔡 平,镇乃服。初,讨蔡,以宣武韩弘为都统,又诏河阳乌重 胤、忠武李光颜合兵以进。贯之以为诸将四面讨贼,各速进 取,今若置都统,又令二帅连营,则各持重养威,未可以岁 月下也。亦不从。后四年乃克蔡,皆如贯之策云。
但有一点往往是一致的,那就是作者的观点态度多是文
中议论性的句子。在复习时,一定要注意甄别筛选,以
便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
12/9/2021
第三页,共八十七页。
学案引语 高考文言文,概括分析试题是文言文考查的常 考点和重点,并且一直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分值 为 3 分。此题一般涉及对全文内容的把握及对人物 的整体把握,所以在做题前最好先读一下这道试题 的每个选项,对于理解文本很有帮助;同时命题者 在设制试题时,难度不会很大,但是设错点会比较 隐蔽。要熟悉命制错误选项常见的四大干扰方式, 如曲解文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时空错位等。
12/9/2021
第二十六页,共八十七页。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说者喜,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且曰:“子今日诣实而 明日受贺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事遂寝。宿深衔之,卒为所构,诬以朋党,罢为吏 部侍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9/2021
第二十一页,共八十七页。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 项是( )

高考语文大二轮总复习 考前冲关夺分 第三章 微专题一 熟读文言文阅读核心知识课件

高考语文大二轮总复习 考前冲关夺分 第三章 微专题一 熟读文言文阅读核心知识课件

出为益州录事参军。时隆州司马房嗣业除益州司马,除书
未到,即欲视事,又鞭笞僚吏,将以示威。景俭谓曰: “公虽受命为此州司马,而州司未受命也。何藉数日之禄, 而不待九重之旨,即欲视事,不亦急耶?”嗣业益怒。景 俭又曰:“公今持咫尺之制,真伪未知,即欲揽一州之权,
谁敢相保?扬州之祸,非此类耶。”乃叱左右各令罢散
1.时间
要注意年号及相关的具体年代。古代文献中的纪年主
要有年号纪年法和干支纪年法两种。年号纪年的标志
是:①年号+初,如“绍兴初”;②年号+具体年代,
如“绍兴三年 ”;③年号+中,如“天监中”;④年
号+末,如“建安末”。干支纪年,要注意天干地支
那 些 词 儿 , 如 “ 甲 子 ”“ 乙 卯 ”“ 丙 寅 ”“ 壬
(一)人物的基本情况 主要是介绍说明传主的:(1)姓名、字号;(2)籍贯;(3)家 庭背景(家庭经济及祖父、父亲等人的学识、为人、性格、 仕途和是否健在等情况);(4)学识;(5)性情;(6)举荐或 科举功名情况;(7)最初任职情况等。 (二)人物的主要事迹 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阅读时,可以按事情分层。每件 事情主要有以下这些要素:
司马/折威风/景俭由是稍知名/
D.乃叱左右各令罢散/嗣业惭赧而止俄有/制除嗣业荆
州司马/竟不如志/人吏为之语曰/录事意/与天通/益

解析
正确标点为:乃叱左右各令罢散,嗣业惭赧而
止。俄有制除嗣业荆州司马,竟不如志,人吏为之语
曰:“录事意,与天通,益州司马折威风。”景俭由 是稍知名。 答案 A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 一项是 簿”中的“入”相对。 B.“季秋”是指秋天的最后一个月,即农历九月,古 代一个季度的三个月分别用 “孟、仲、季”来表示。 C.“《春秋》”是儒家经典之一,与《诗》《书》 《礼》《乐》合称为“五经”。 ( ) A.“出”是由京城到地方做官,与后文“入为司宾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微专题一熟读文言文阅读核心知识温馨寄语语文知识是形成语文能力的基础,几乎所有的语文试题都要靠语文知识来帮助解决,因此考前莫忘对语文知识进行再回顾。

这里,只是借核心知识的回顾触发你对语文知识的回忆和整理。

一、读一读一般来说,现代人物传记有自传体、回忆体、采访体、诗体、评传、小传、特写、年谱、回忆录等形式。

而高考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所选文本,大多是选取史志上那些以记述历史人物生平事迹(翔实史事)为主的传记文字。

古代人物传记,通常都有下面这几部分内容:(一)人物的基本情况主要是介绍说明传主的:(1)姓名、字号;(2)籍贯;(3)家庭背景(家庭经济及祖父、父亲等人的学识、为人、性格、仕途和是否健在等情况);(4)学识;(5)性情;(6)举荐或科举功名情况;(7)最初任职情况等。

(二)人物的主要事迹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

阅读时,可以按事情分层。

每件事情主要有以下这些要素:1.时间要注意年号及相关的具体年代。

古代文献中的纪年主要有年号纪年法和干支纪年法两种。

年号纪年的标志是:①年号+初,如“绍兴初”;②年号+具体年代,如“绍兴三年”;③年号+中,如“天监中”;④年号+末,如“建安末”。

干支纪年,要注意天干地支那些词儿,如“甲子”“乙卯”“丙寅”“壬辰”“癸丑”等等。

2.地点要特别注意人物的官籍,即他在哪里做官。

除一些地点明确介绍外,还要注意“知、守、除、迁、贬、改”等词语后面所带的地点,如“知江夏”,就是“做江夏知府”;“除新安”,就是“担任新安太守”。

3.官职主要注意担任什么官职,拥有什么爵位,握有什么具体权力,具体管理哪方面的工作。

如“右拾遗”,是谏官,那就要注意他在向皇帝进谏方面的事,因为事情与职权密切相关,担任什么职务,就会做什么事情。

“时、地、职”是事情分层的“三标志”。

一般来说,“时、地、职”有一点发生变化,事情就会随之发生变化,因为“时、地、职”不同,人物所做的事一般也会有所不同。

据此,可以把事情分开层次。

4.人物特别注意人物之间的关系。

在人物传记中,因为许多人物多是朝廷官员,所以,他们涉及的关系主要有:①与皇帝及上级之间的关系,②与事件涉及的人物之间的关系,③与下属之间的关系,④与黎民百姓之间的关系。

另外,如果是一般人物,就会涉及与他(她)直接相处之人及间接影响之人的关系,很多与家庭背景有关系,比如受祖父、父亲影响等。

5.事件特别要注意是什么事件,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以及人物处理事件的方式、方法、态度、观点,处理后的反映与效果,得到的评价等。

(三)人物的性格作风一般分性格、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三种情况,多在文章结尾,有时也穿插在全文中。

要注意以下内容:(1)作者的直接评价,(2)对其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所作的简评性语言,(3)从辞色的褒贬看作者的感情倾向。

具体到高考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文本而言,一般都包含下列这些内容:传主的姓名、字号、朝代和籍贯,传主的官职及其变动情况,传主的工作地点及其变动情况,传主的主要政绩、成就、特长、特点,传主生前和死后受到的封赏等。

高考试题所选人物传记阅读文本一般呈“纺锤形”结构,头尾细,中间粗。

开头部分都很简短,主要是对传记主人公(简称“传主”)基本信息的简单介绍,一般包括传主的姓名、字号、籍贯等,有些还有祖上的简单情况。

中间部分是传记的主体部分,一般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作者对传主的评价,包括对传主的功绩、性格、人品等几方面的评价;二是传主的生平履历及主要事迹。

结尾部分常交代人物或事件的结局。

通常说来,人物传记文本中出现的人物主次分明。

文段开篇先介绍的人物的“姓名、籍贯、遭遇、经历、官职、品行”等,那么这个人就是选文的主要人物,其他的人物都是为写这个主要人物作的陪衬。

人物传记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对话)、所做的事件来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事实上,古今中外的人物传记只有篇幅长短之分,内容上概莫能外。

高考以及我们平时文言文阅读训练中所接触的人物传记,大多也是按此顺序来写的。

明确人物传记的基本写法和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选文的这个特点,有助于我们寻踪觅迹,快速阅读,了解人物的情况,把人物事迹读个清清楚楚。

这样就能够做好信息判断题和内容概括与分析题,再能够把实词、虚词放到语境中加以推导,也一定能够准确地判断出实词、虚词意义和用法的正误,进而去理解句意,也一定会比较准确地翻译好文句。

阅读题做题的关键是阅读,不要本末倒置,仅在做题技巧上打圈圈。

一定要在阅读方法上下功夫,读懂了文章,技巧才起作用。

怎样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文本的内容呢?阅读人物传记必须明确以下问题:1.知人所谓“知人”,就是要掌握文中所写之人。

一是明确文章写的是什么人:谁是主要人物,谁是次要人物,谁是对比人物,谁是陪衬人物等。

二是明确人物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关系,次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纠葛,对比人物的可比性,陪衬人物的陪衬点。

三是明确这些人是怎样的人,明确作者是怎样评价他们的,并准确地概括人物的性格、品质、品行。

考试所选文本,一般思想教育性较强,对考生具有正面影响作用,例如常选岳飞传而不选秦桧传,常选廉吏传而不选佞臣传,所以把握人物的品质、才能、贡献、才华、特长等是完成人物传记阅读命题的重点。

在爱民、善于狱断、交游的魄力、勇力超常、教育风化、荐才、惩恶、勤政、课农桑等方面品评其行为。

2.明事事件是史传文的主体。

所谓“明事”,就是要弄清楚作者围绕主要人物写了什么事。

如果只写了一件事,就要分析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如果是写了几件事,就要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事件之间是什么关系。

弄清楚这些问题,就把握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3.辨理所谓“辨理”,就是要分析作者借助所叙之事,对人物作出怎样的评价,说明了什么道理。

这其实就是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所谓“理”,有的是作者明说的,即作者通过议论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有的借人物之口表达作者的看法;更多的却是在叙事之中透露的,这就需要“辨理”。

例如《史记》中常有“太史公曰”的文字,还有其他文章中的“异史氏曰”等,这是作者对人物、对事件的评价,要体味。

此外,很多传记类文章还夹杂着对事件的一些议论性、说明性的文字,诸如对人物性格、人物思想的评价;对事件意义及社会影响的评价;对事件情感取向及其简易评价;作者的写作意图及对事件的认识。

这些都需要特别注意。

此外,还要分析文章的思路层次。

文章是沿着什么思路展开的,是总分式、并列式,还是层进式,是顺叙还是倒叙,有没有插叙;分为哪几个层次,每层的大致意思是什么,等等。

理清情节线索,理清地点转换。

史传文学中,人物的表现常在于他在不同地点有不同表现,依地点理出事件——依事件带出事迹——依事迹看人物的思想境界、社会价值和事件的社会意义。

具体说来,我们阅读人物传记感知传记内容时,可以采取下列方法:1.通读对于人物传记阅读文本,要从头到尾,仔细通读。

如果有文章出处和疑难注释,也要认真读完。

2.圈画对于一些重要信息和可能干扰阅读理解的文字要圈画出来,各层意思之间可以用竖线断开。

“重要信息”主要指传主的姓名、官职及其变动情况、工作地点及其变动情况等等;“可能干扰阅读理解的文字”主要指文中的一些名词术语,如人名、地名、官职名、官府宫廷名、科举考试和官职升降专用术语等,这些词语往往有特殊含义,如果误以为是普通词语,那就会在理解上出差错。

3.跨“难”高考文言文考查,一般都会选用浅易的文言文阅读材料。

词语都是常见或次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句式大多为跟现代汉语相同的句式或几种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文中所写之景、所记之事、所说之物、所议之理比较好懂;专用名词术语较少,而且一般都是中学教材中出现过的。

对那些一下子理解不出的词语和句子,可以先“跨”过去。

整体感知文本时,一般不要在个别词句上多作推敲,以免浪费时间。

4.借助在通读全文、整体感知中碰到问题,善于借助上下文和试题来解决,这是很重要的方法和能力。

善于借助上下文的内容和句式,善于借助试题,可以解决很多问题。

如果阅读材料有出处说明或疑难注释,有时也可以借助理解。

二、练一练(2015·临汾质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杜景俭,冀州武邑人也。

少举明经,累除殿中侍御史。

出.为益州录事参军。

时隆州司马房嗣业除益州司马,除书未到,即欲视事,又鞭笞僚吏,将以示威。

景俭谓曰:“公虽受命为此州司马,而州司未受命也。

何藉数日之禄,而不待九重之旨,即欲视事,不亦急耶?”嗣业益怒。

景俭又曰:“公今持咫尺之制,真伪未知,即欲揽一州之权,谁敢相保?扬州之祸,非此类耶。

”乃叱左右各令罢散嗣业惭赧而止俄有制除嗣业荆州司马竟不如志人吏为之语曰录事意与天通益州司马折威风景俭由是稍知名。

入为司宾主簿,转司刑丞。

天授中,与徐有功、来俊臣、侯思止专理制狱,时人称云:“遇徐、杜者必生,遇来、侯者必死。

”累迁洛州司马,寻转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则天尝以季秋..内出梨花一枝示宰臣曰:“是何祥也?”诸宰臣曰:“陛下德及草木,故能秋木再花,虽周文德及行苇,无以过也。

”景俭独曰:“谨按《洪范五行传》:‘阴阳不相夺伦,渎之即为灾。

’又《春秋..》云:‘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

’今已秋矣,草木黄落,而忽生此花,渎阴阳也。

臣虑陛下布教施令,有亏礼典。

又臣等忝为宰臣,助天理物,理而不和,臣之罪也。

”于是再拜..谢罪,则天曰:“卿真宰相也!”延载初,为凤阁侍郎周允元奏景俭党于李昭德,左迁秦州刺史。

后累除司刑卿。

圣历二年,复拜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时契丹入寇,河北诸州多陷贼中。

及事定,河内王武懿宗将尽论其罪。

景俭以为皆是驱逼,非其本心,请悉原之。

则天竟从景俭议。

岁余,转秋官尚书。

坐漏泄禁中语,左授司刑少卿,出为并州长史。

道病卒,赠相州刺史。

(节选自《旧唐书·杜景俭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乃叱左右各令罢散/嗣业惭赧而止/俄有制除嗣业荆州司马/竟不如志/人吏为之语曰/录事意/与天通/益州司马折威风/景俭由是稍知名/B.乃叱左右各令罢散/嗣业惭赧而止俄有/制除嗣业荆州司马/竟不如志/人吏为之语曰/录事意与天通/益州司马折威风/景俭由是稍知名/C.乃叱左右/各令罢散/嗣业惭赧而止/俄有制除嗣业荆州司马/竟不如志/人吏为之语曰/录事意/与天通益州司马/折威风/景俭由是稍知名/D.乃叱左右各令罢散/嗣业惭赧而止俄有/制除嗣业荆州司马/竟不如志/人吏为之语曰/录事意/与天通/益州司马折威风/景俭由是稍知名/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是由京城到地方做官,与后文“入为司宾主簿”中的“入”相对。

B.“季秋”是指秋天的最后一个月,即农历九月,古代一个季度的三个月分别用“孟、仲、季”来表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