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2023新高考最新名校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共两大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论述类文本专项练习(共两道大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论述类文本专项练习(共两道大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建筑为东方最显著的独立系统,渊源深远,而演进程序单纯,历代继承,线索不紊,而基本结构上又绝未因受外来影响致激起复杂变化者。

不止在东方三大系建筑之中,较其它特广,而艺术又独臻于最高成熟点。

即在世界东西各建筑派系中,相较起来,也是个极特殊的直贯系统。

外表上一座中国式建筑物,可明显地分作三大部:屋顶部分,柱梁部分,台基部分。

屋顶本是建筑上最实际必需的部分,中国则自古,不殚烦难地,使之尽善尽美,使切合于实际需求之外,又特具一种美术风格。

屋顶最初即不止为屋之顶,因雨水和日光的切要实题,早就扩张出檐的部分。

使檐突出并非难事,但是檐深则低,低则阻碍光线,且雨水顺势急流,檐下溅水问题因之发生。

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发明飞檐,用双层瓦椽,使檐沿稍翻上去,微成曲线。

又因美观关系,使屋角之檐加甚其仰翻曲度。

这种前边成曲线,四角翘起的“飞檐”,在结构上有极自然又合理的布置。

“飞檐”的曲线在结构上几乎不可信地简单和自然,而同时在美观方面不知增加多少神韵。

飞檐的美,绝用不着考据家来指点的。

不过注意那过当和极端的倾向常将本来自然合理的结构变成取巧与复杂。

这过当的倾向,外表上自然也呈出脆弱、虚张的弱点,不为审美者所取,但一般人常以为愈巧愈繁必是愈美,无形中多鼓励这种倾向。

南方手艺灵活的地方,过甚的飞檐便是这种证例。

外观上虽是浪漫的姿态,容易引诱赞美,但到底不及北方的庄重恰当,合于审美的最真纯条件。

屋顶曲线不止限于挑檐,即瓦坡的全部也不是一片直坡倾斜下来,屋顶坡的斜度是越往上越增加。

这斜度之由表是依着梁架叠层的加高,这制度称做‘举架法’。

这举架的原则极其明显,举架的定例也极其简单,只是叠次将梁架上瓜柱增高,尤其是要脊瓜柱特别高。

使檐沿作仰翻曲度的方法,在增加第二层檐椽,这层檐甚短,只驮在头檐椽上面,再出挑一节,这样则檐的出挑虽加远,而不低下阻蔽光线。

高中语文2023新高考最新名校文言文阅读模考试题练习(共三篇,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中语文2023新高考最新名校文言文阅读模考试题练习(共三篇,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新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模考试题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附:参考答案和解析一、10.【参考答案】A【解析】句意:从前令尹子文,上朝时身穿朴素的黑丝绸长衫,在家时穿着简朴的鹿皮衣;黎明就去上朝,太阳落山才回家吃饭;吃完早饭就顾不上晚饭,连一月的粮食也没有积存。

“鹿裘”是偏正结构,意思是“鹿皮衣”,用作动词,穿着简朴的鹿皮衣,中间不能断开,“鹿裘以处”与前面“缁帛之衣以朝”结构一致,排除CD;“于朝”是“立”的后置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

11.【参考答案】D【解析】“不同”错误。

“冯”,通“凭”,依仗、倚托。

句意:要扶着东西才能起立/茫茫的江面让人感觉就好像凌空乘风而行。

含义相同。

12.【参考答案】C【解析】“莫敖大心鼓励驾车的战士深入吴军”错误,原文是“吾将深入吴军”。

13.(1)所以那个为了提高爵位,增加俸禄,而忧虑国家安危的,就是叶公子高。

(2)我蒙谷不是某一个国君的大臣,是国家的大臣。

如果国家祭祀祖先(平安无事),我难道会去忧虑没有国君(而无官做)吗?【解析】(1)“崇”,使…高,或提高;“丰”,使…丰,或增加;“叶公子高是也”,判断句,就是叶公子高。

(2)“人臣”,一个人的大臣;“血食”,祭祀祖先;“岂”,难道。

14.最后一段莫敖子华是怎么劝谏楚威王的?请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①先用楚灵王喜欢细腰的故事,指出了君王的行为对国人而言影响是巨大的;②再指出楚威王不喜好贤臣的事实,劝楚威王罗纳贤臣。

【解析】由“昔者先君灵王好小要,楚士约食,冯而能立,式而能起,食之可欲,忍而不入;死之可恶,然而不避”可知,首先用楚灵王的事例,指出因为楚灵王喜欢细腰,因而楚国的人便少吃饭,可见君王的行为对国人而言影响是巨大的;由“君王直不好,若君王诚好贤,此五臣者,皆可得而致之”可知,再明确指出“大王您只是不喜好贤臣”的现实,接着假设“如果大王真是喜好贤臣的”,那么上述五种贤臣,都可以被楚威王招来,从而劝楚威王罗纳贤臣。

2023年全国新高考I卷高考文言文详解++

2023年全国新高考I卷高考文言文详解++

详解详释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襄子围(被围困)于(在)晋阳中①,出围,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

张孟谈曰:“晋阳之事,赫无大功,今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事,寡人国家危,社稷殆(危险)矣。

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第一人称代词,我)意(意态,神情)者,唯(只有)赫子(古代对男子的美称)不失(失掉,丢掉)君臣之礼(礼节、仪式等道德规范),是以(因此)先(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先,把……排在第一)之。

”仲尼闻之,曰:“善赏哉,襄子!(主谓倒装句,襄子善赏哉!)赏一人而天下为人臣者莫(没有人)敢失礼矣。

”或(有人)曰:仲尼不知(懂)善赏矣。

夫善赏罚者,百官不敢侵职(侵犯职权。

侵,侵犯。

【教材链接】《答司马谏议书》: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群臣不敢失礼。

上设(设立,建立,制定)其法,而下无奸诈之心。

如此,则可谓善赏罚矣。

襄子有君臣亲之泽(恩泽),操(掌握)令行禁止(下令行动就立即行动,下令停止就立即停止。

形容法令严正,执行认真)之法(法度),而(却)犹(还)有骄侮之臣,是(这)襄子失(失掉,丧失)罚也。

为人臣者,乘(计量,计算)事而(表假设,如果)有功则赏。

今赫仅(仅仅,只是)不骄侮,而襄子赏之,是(这)失赏也。

故曰:仲尼不知(懂)善赏。

(节选自《韩非子·难一》)[译文]赵襄子被围困在晋阳城中,突围后,奖赏有功的五个人,高赫成为受赏的第一人。

张孟谈说:“晋阳城突围,高赫没有立大功,如今成为第一个受赏的人,为什么呢?”赵襄子说:“晋阳被围,我的国家危险了。

我的大臣们没有不显出骄傲轻慢的意思的人,只有高赫没有丧失君臣之间的礼节,因此最先奖赏他。

”孔子听到这件事后,说:“赵襄子是善于奖赏的人啊!奖赏一个人而天下做臣子的都不敢丧失君臣之礼了。

”有人说:孔子不懂得什么是善于奖赏。

善于赏罚的人,(让)百官不敢侵犯职权,群臣不敢丧失君臣礼节。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古代诗文阅读练习1004(共两组,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古代诗文阅读练习1004(共两组,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古代诗文阅读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凡与敌战,可密候邻国君臣交接有隙,遣谍者以间之。

彼若猜贰,我以精兵乘之,必得所欲。

法曰:“亲而离之。

”战国,周赧王三十一年,燕上将乐毅伐齐,破之,泯王出奔于莒。

燕军合兵攻之。

楚将淖齿将兵救齐。

因为齐相,欲与燕将分齐地,乃执王数其罪而诛之。

复坚守莒城、即墨以拒燕兵,数月不下。

乐毅并围之,即墨大夫战死,城中推田单为将军。

顷之,昭王薨,惠王立,为太子时与毅有隙。

田单闻之,乃纵反间曰:“乐毅与燕新王有隙欲连兵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

齐人唯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

”燕王以为然,乃使骑劫代毅。

毅遂奔赵,燕将士由是不和。

单乃列火牛阵,大破燕军;复齐七十余城,迎襄王自莒入临淄。

(节选自《百战奇略·离战》)材料二:燕昭王卒,惠王立,与乐毅有隙。

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宣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

乐毅畏诛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

乐毅缓攻即墨,齐人所惧,唯恐他将来,即墨残疾。

”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毅,毅归.赵,燕军共忿。

田单与士卒分功,尽散饮食飨士。

收民金,得千镒,令即墨富豪遗燕将,曰:“即墨即降,愿无掳掠吾族家妻妾。

”燕将大喜,许之,燕军由此益懈。

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采龙文,束.兵刃于其角。

而灌脂束苇于尾,凿城数十穴,夜纵牛,烧其端,牛尾热,怒而奔,五千人因衔枚..击之,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

燕军大骇,败走,遂杀骑劫。

(节选自《智囊·兵智部》)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圈出正确答案的序号。

乐毅与燕新王A有隙B欲连兵C王齐D齐人未附E故且缓F即墨以待G其事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南面,古代君主临朝坐南朝北,因此把登上帝位称为“南面为王”。

B.归,指归附,与《项脊轩志》中“吾妻来归”的“归”的意义不同。

2023年新高考全国一卷语文试卷附答案

2023年新高考全国一卷语文试卷附答案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Ⅰ卷)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素食者和肠胃疾病患者来说,藜麦的发现是一个奇迹。

藜麦不含麸质,富含镁和铁,比其他种子含有更多的蛋白质,包括人体无法独自生成的必需的氨基酸。

美国宇航局宣布,藜麦是地球上营养最均衡的食物之一,是宇航员的理想之选。

产于安第斯山的藜麦有一个令西方消费者神往的传说:印加人非常重视藜麦,认为它是神圣的,并且称之为“万谷之母”。

不过,藜麦的爱好者却通过媒体发现了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

从2006年到2013年,玻利维亚和秘鲁的藜麦价格上涨了两倍。

2011年,《独立报》称,玻利维亚的藜麦消费量“5年间下降了34%,当地家庭已经吃不起这种主食了,它已经变成了奢侈品”。

《纽约时报》援引研究报告称,藜麦种植区的儿童营养不良率正在上升。

2013年,《卫报》用煽动性标题提升了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度:“素食者的肚子能装下藜麦令人反胃的事实吗?”该报称,贫穷的玻利维亚人和秘鲁人正在食用更加便宜的“进口垃圾食品”。

《独立报》2013年一篇报道的标题是“藜麦:对你有利--对玻利维亚人有害”。

这些消息传遍了全球,在健康饮食者之中引发了一场良心危机。

在社交媒体、素食博客和健康饮食论坛上,人们开始询问食用藜麦是否合适。

这种说法看似可信,被许多人认可,但是经济学家马克·贝勒马尔等人对此则持保留意见。

毕竟,藜麦贸易使大量外国资金涌入玻利维亚和秘鲁,其中许多资金进入了南美最贫穷的地区。

几位经济学家跟踪了秘鲁家庭支出的调查数据,将种植且食用藜麦的家庭、食用但不种植藜麦的家庭和从不接触藜麦的家庭划分为三个小组。

高中语文2024高考复习古代诗文阅读专项练习(共两组,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中语文2024高考复习古代诗文阅读专项练习(共两组,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古代诗文阅读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谓我欲弑君也,天下岂有无父之国哉!吾何行如之?(4分)(2)援桴鼓之,遂杀白公胜,其父亦死,王赏之金百斤。

(4分)5.申生与申鸣在尽孝上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请谈谈你的看法。

(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九日和韩魏公①苏洵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

不堪丞相延东阁②,闲伴诸儒老曲台③。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注】①韩魏公:北宋宰相韩琦。

②东阁:汉代公孙弘“起客馆,开东阁以延贤人”。

③曲台:太常寺,主管礼仪制度。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题中“九日”与“佳节”相呼应,“和”字交代了写作的缘由。

B.首联“晚岁”与“华发”相互映衬,其中“不才”颇具自嘲之感。

C.颔联以公孙弘比韩琦,既感谢他的知遇之恩,又表达了辞谢之意。

D.尾联“寒无睡”“百遍开”刻画出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的诗人形象。

7.叶梦得《避暑录话》评价此诗“哀而不伤”,结合诗歌谈谈你的理解。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无衣》中从“________________”至“修我矛戟”,到最后“________________”,描绘士兵磨砺兵刃、整装待发情景。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问孔子“何哂由也”,孔子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回答了曾皙的问题。

(3)“扁舟”是我国古典诗文中常见的意象之一,古人用他寄托漂泊羁旅的愁思或悠然自得的情怀,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帝深疾浮华之士,诏吏部尚书卢毓曰:“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

2023年高考上海语文试题中的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和解析word版

2023年高考上海语文试题中的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和解析word版

2023年高考上海语文试题中的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和解析(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

(19分)儒贾传[明]耿定向世以儒命者,炫智钓奇,有市心焉,儒而贾也。

扶义乐善,仁心为质,儒之行也,贾而有是,不亦儒乎?余慨焉,作《儒贾传》。

①儒贾名豪,字子德,徽之歙人地,姓程氏。

父曰稷,始入楚,止麻城岐亭贾焉。

稷所挟赀微也,而岐又小市,悬山谷中,贸易寡。

亡何,稷卒赀益微子德与兄收父遗赀贾以故不遑业儒。

然伯仲伟干雅姿,识度夷旷,大类儒者。

其为贾,诚心平价,人乐趋赴。

赀渐起,市亦因以辐.辏.。

②岐旁村有郭今者,尝游王文成门,谈良知学。

子德悦而师之,为巍冠褒衣,趋绳视准。

圜圚少年咸相目笑,子德益自喜。

间有从之游者,子德持塵高谈,与相往复,弥.日不辍。

圜圚①少年复相诟曰:“贾而欲赢,而迂言废事,吾见其垂橐归耳。

”子德闻之曰:“燕雀之不知鸿鹄,则斥鷃之笑大鹏,固也。

”③岁侵,尝糜以哺闾阎之饿,而又牍以瘗道路之殍。

出母钱贷人,贫不能偿,辄焚其券。

由是子德高义啧啧满黄②人口矣。

麻城令金勿有治声,闻而贤之,榜书“贾中儒味”旌其门。

里人因咸称子德为“儒贾”云。

④子德虽不废贾,然好儒益甚,远近款.其门者益众,斥奇赢振施之不厌,而财益阜.,不数年,且致千金。

⑤居常训子姓曰:“吾家世受什一③,不事儒。

自吾一染指,而士庶亲悦,贾且什倍。

由是观之,儒何负于贾哉?尔曹勉矣!”优游乡里,年八十三而卒。

[注]①圜匮:街市。

②黄:明代黄州府。

③什一:以十博一,泛指经商。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1)弥.日不辍()(2)而财益阜.()16.结合文意,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2分)(1)市亦因以辐.辏.A.聚集B.积累C.辐条D.运输(2)远近款.其门者益众A.招待B.寻找C.结交D.拜访17.第①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3分)稷卒赀益微子德与兄收父遗赀贾以故不遑业儒18.把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论语》十二章(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学而》)(2)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3)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4)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6)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8)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论语·子罕》)(9)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10)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11)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12)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论语·阳货》)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就有道而正.焉正:匡正B.质胜文.则野文:华美、文采C.君子喻.于义喻:知晓,明白D.迩.之事父,远之事君迩:远处的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小子..何莫学夫《诗》B.譬如平地..C.大学..之道D.小人..喻于利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A.就有道.而正焉B.策之不以其道.C.任重而道.远D.朝闻道.,夕死可矣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0.文中画红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选择正确答案的标号。

其A法B用C铁D数E斤F为G龙H爪I形J沈K之L水M底N系O絙P以Q船R曳S之T 而U行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已,又移船而浚之”的“已”,意为停止,与成语“无法自己”的“已”意思不同。

B.课,原意为根据一定标准对官吏进行考核,文中指范子渊记录下来以备考核的业绩。

C.“资谈笑”的“资”,意为供给,与《谏逐客书》中“逐客以资敌国”的“资”意思相同。

D.“共为欺罔”的“罔”,意为欺骗,与《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的“罔”意思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候补官员李公义提议用铁龙爪疏浚黄河河道,宰相王安石认为这种浚河的方法很好,于是他设置浚川司,并派范子渊前去依法施行。

B.宫官黄怀信在铁龙爪的基础上,以铁、木、石为材料,制作了更为大型的浚川耙,配合绞车同时使用,可以高效地疏浚黄河河道。

C.王安石推行使用浚川耙,但是百姓都认为这并不奏效,王安石又把浚川之事交由河北安抚司负责,要求推荐有能力的官员去实施。

D.荥泽河的水位上涨,情势危急,判都水监俞充前往治理,他使用浚川耙疏通河道,成功地避免了决堤,上报朝廷后受到皇上赞赏。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拥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

(2)子渊属昉称直河浅,牒浚川司使用耙浚之,昉从之。

14.对于新工具浚川耙效用的争议,皇上体现出明君应有的态度。

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附:参考答案和解析一、1.【参考答案】A【解析】句意:我认为玩乐事小,然而关系重大;值得高兴的少,忧患却很多。

我希望(皇上)把崇尚节俭思虑深远作为准则,把喜好奢侈及时行乐作为警戒。

”“所玩者小”“所系者大”“所乐者浅”“所患者深”句式结构一致,各自成句,排除BCD。

11.【参考答案】D【解析】A.正确。

句意:请问什么叫浩然之气?/冒昧地拿(亡郑这件事)麻烦您手下的人;B.正确。

刚刚;纵横。

句意:张养浩刚刚十岁。

/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地方;D.文中的“疏”指臣子向帝王进呈的分条记录或分条陈述的奏章。

12.【参考答案】B【解析】“直接给皇帝上疏”错误,原文是“即上疏于左丞相拜住。

拜住袖其疏入谏”,据此可知,不是直接给皇帝上疏。

13.【参考答案】(1)逢父亲丧事,守孝期未满,(朝廷)又用吏部尚书的职位征召,(张养浩)坚决推辞不任职。

(2)(张养浩)命令米商凭钞票上的印记把米卖给他们,到府库验明数目来换取银两,于是那些官吏再也不敢营私舞弊。

【解析】(1)“丁父忧”,逢父亲丧事;“召”,征召;“不起”,不任职。

(2)“出粜”,卖米;“诣”,到;“易”,换取;“吏弊不敢行”,宾语前置,“吏不敢行弊”。

14.【参考答案】①“养浩”来源于孟子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希孟”是仰慕孟子的意思。

②吴师道认为,孟子坚守道义,主张仁政。

③张养浩任堂邑县尹时,惩恶扬善,用德义教化民众;④参议中书省事时,刚正不阿,犯颜直谏;⑤任陕西行台中丞时,勤政爱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解析】根据“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可知,“养浩”来源于孟子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据此也可知,他仰慕孟子,故“希孟”是仰慕孟子的意思。

吴师道认为,孟子坚守道义,主张仁政,张养浩为官也以此为标准。

具体体现在:根据“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诂问。

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可知,张养浩任堂邑县尹时,惩恶扬善,用德义教化民众;根据“世祖临御三十余年,每值元夕,闾阎之间,灯火亦禁;况阙庭之严,宫掖之邃,尤当戒慎。

今灯山之构,臣以为所玩者小所系者大所乐者浅所患者深伏愿以崇俭虑远为法以喜奢乐近为戒”可知,参议中书省事时,刚正不阿,犯颜直谏;根据“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到官四月,末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少忠。

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可知,任陕西行台中丞时,勤政爱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参考译文】材料一:(公孙丑问):“请问,老师擅长哪方面?”孟子说:“我能识别各种言论,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

”“请问什么叫浩然之气?”孟子说:“难说清楚啊。

它作为一种气,最为盛大,最为刚强,靠正直去培养它而不伤害它,就会充塞天地之间。

它作为一种气,要和义与道配合;没有这些,它就会萎缩。

它是不断积累义而产生的,不是偶然地有过正义的举动就取得的。

如果行为有愧于心,气就萎缩了。

”材料二: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

张养浩从小就有德行和节义。

有一次他出门,碰到一个人,那人把钱币遗失在路上,当张养浩发现的时候,那人已经走了,张养浩就追上去把钱还给他。

张养浩十岁时就酷爱读书,一天到晚不停,他的父母担心他过于辛劳,制止了他这样做,他就白天默默地背诵,到了夜晚就关上房门,点上灯悄悄读书。

被选授为堂邑县尹。

(张养浩)首先捣毁了滥设的神祠三十多所,免除了有强盗前科的人每月初一、十五例行到官府接受审讯检查的规定,张养浩说:“他们都是善良的百姓,因为生活困难,被饥寒所迫,不得已而去做了强盗;已经用刑法处罚了他们,还把他们当强盗看待,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路。

”做过强盗的人都感动得流了眼泪,他们相互劝诫说:“不要辜负了张公。

”有一个叫李虎的人,曾经杀过人,他的同党也暴虐残忍,危害百姓,百姓不堪忍受,从前的县尹都不敢过问。

张养浩到这里以后,将他们全部依法惩处,老百姓非常高兴。

张养浩调离堂邑十年后,百姓仍然为他立碑,歌颂他的恩德。

元英宗继承皇位后,命令张养浩参与中书省的工作。

适逢元宵节,皇帝打算在宫禁之内张挂花灯做成鳌山,张养浩就上奏给左丞相拜住。

拜住将奏疏藏在袖子里入宫谏阻,奏疏大概说:元世祖执政三十多年,每当元宵佳节,民间尚且禁灯;何况是庄严的帝王住所,幽深的宫廷,更应当慎重考虑。

现在皇帝打算在宫禁之内张挂花灯做成鳌山,我认为玩乐事小,然而关系重大;值得高兴的少,忧患却很多。

我希望(皇上)把崇尚节俭思虑深远作为准则,把喜好奢侈及时行乐作为警戒。

”皇帝大怒,看过奏疏之后又高兴地说:“不是张希孟不敢这样说。

”于是取消了这个计划,赏赐给张养浩一件用贵重的丝织品做的朝服,一匹帛,来表彰他的正直。

逢父亲丧事,守孝期未满,(朝廷)又用吏部尚书的职位征召,(张养浩)坚决推辞不任职。

天历二年,陕西大旱,饥饿的老百姓人吃人,朝廷特派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

张养浩接到任命后,立即把自己家里的财产都分给村里的穷人,自己便登上车子去上任,碰到饥饿的灾民就赈济他们,看到饿死的灾民就埋葬他们。

当时一斗米值十三缗钱,百姓拿着钞票出去买米,钞票稍有不清或破损就不能用,拿到府库中去调换,那些奸刁之徒营私舞弊,百姓换十缗只给五缗,甚至等了好几天还是换不到,老百姓处境非常困难。

于是张养浩检查府库中那些没有损毁、图纹可以看得清的钞票,得到一千八十五万五千多缗,全部在它的背面盖上印记,又刻十贯和五贯的钱券发给穷人。

(张养浩)命令米商凭钞票上的印记把米卖给他们,到府库验明数目来换取银两,于是那些官吏再也不敢营私舞弊。

到关中做官四个月,从来没有回到自己家里住过,一直住在官府,一天到晚没有丝毫的懈怠。

于是卧病不起,去世的时候才六十岁。

关中的老百姓,悲哀的程度像失去了父母。

二、10.【参考答案】JNP【解析】句意:这个方法是用几斤铁铸成龙爪的形状,把它沉到水底,系上大绳索,用船拖拽它前行。

“其法”是主语,“用铁数斤”是状语,“为”是谓语,“龙爪形”是宾语,结构完整,后面断开,即J 处断开;“沈之水底”是“沈之(于)水底”的省略句,“水底”后断开,即N处断开;“系絙”是动宾结构,后面断开,即P处断开。

11.【参考答案】A【解析】A.“意为停止”错,应为时间词“不久”,句意:过一段时间,再移动船只疏浚其他地方。

/“无法自已”的“已”是“停止”,句意:指无法控制自己使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C.正确,“资”,意为供给,句意:正适合供人们谈笑。

/今驱逐宾客来资助敌国;D.正确,“罔”,意为欺骗,句意:共同做欺骗君王的事。

/“罔”,通“惘”,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句意: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12.【参考答案】B【解析】“可以高效地疏浚黄河河道”无中生有,原文“宫官黄怀信以为铁爪,只列干木下如耙状,以石压之,两旁系大絙,两端钉大船,相距八十步,各用革车绞之,去来挠荡泥沙,已,又移船而浚之”只是介绍了制作和使用方法,没有谈到效果。

13.【参考答案】(1)君主广泛地听取和接纳意见,那么权臣就不能堵塞蒙蔽君主的耳目,下面的情况就能够到达君主那里;(2)范子渊告诉程昉说直河水浅,可上报文书给浚川司,用浚川耙疏通河道,程昉听从了他的建议。

【解析】(1)“兼听广纳”,广泛地听取和接纳意见;“拥蔽”,堵塞蒙蔽;“通”,通达。

(2)“属”,通“嘱”,告诉;“牒”,文书;“从”,听从。

14.【参考答案】①皇上既没有偏信王安石的保奏,也没有偏信文潞公的上奏;②他先安排了熊本去视察,又派遣冯宗道去汴水做试验。

【解析】由“王介甫亦颇闻之,更下河北安抚司,令保奏。

会介甫罢相,文潞公上言:‘河水浩大,非耙可浚,秋涸故其常理,虽河滨甚愚之人,皆知浚川耙无益于事。

臣不敢雷同保奏,共为欺罔。

’奏上,上不悦,命知制诰熊本与都水、转运司共按视”“上又命内供奉官冯宗道试浚川耙于汴水”可知,皇上既没有偏信王安石的保奏,也没有偏信文潞公的上奏;他先安排了熊本去视察,又派遣冯宗道去汴水做试验。

【参考译文】唐太宗问魏征:“君主怎样能够明辨是非,怎样叫昏庸糊涂?”魏征答:“广泛地听取意见就能明辨是非,偏信某个人就会昏庸糊涂。

君主广泛地听取和接纳意见,那么权臣就不能堵塞蒙蔽君主的耳目,下面的情况就能够到达君主那里。

”唐太宗说:“好啊!”当初,有个叫李公义的选人陈述,请求以铁龙爪疏浚黄河。

这个方法是用几斤铁铸成龙爪的形状,把它沉到水底,系上大绳索,用船拖拽它前行。

宦官黄怀信承袭铁龙爪的做法,只在干木下做成像耙子的形状,用石头压着它,两旁系上大绳索,两端钉在大船上,相距八十步,各自用革车绞它,来来去去抓挠荡起泥沙,过一段时间,再移动船只疏浚其他地方。

这件事交给大名安抚司去核实,安抚司命金提司管勾官范子渊与通判、知县共同试验这件东西,都说不能用。

恰好范子渊回京,王安石问范子渊:“疏浚河道的铁耙、龙爪法很好,是什么缘故说不可用?”范子渊于是改变了先前的话说:“这的确是很好的方法,只是当时一起试验的官员意见不合罢了。

”王安石非常高兴,立即任命范子渊为都水外监丞,设置了浚川司,让他推行这个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