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小学语文六下《12只拣儿童多处行》word教案 (4)

合集下载

浙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只拣儿童多处行》优秀教案

浙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只拣儿童多处行》优秀教案

只拣儿童多处行【设计理念】语文教材中往往有一些简练而含义深刻、动人的句子,而这些句子(所谓的警句)都是课文的精华、重点。

如果我们抓住了这些警句,进行框架设计并且抓住它展开教学活动,就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4、通过朗读、揣摩、讨论,联系具体内容体会文中一些重点语句的含义及写法的精妙。

5、在朗读、品味的基础上,感受春天的生机勃勃,感受儿童的朝气与活力,产生愉快的阅读体验,发现生活中的美,热爱生活中的美。

【重点难点】重点:通过朗读,联系具体内容去感悟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的美。

难点:引导学生自主的阅读,形成个性化的阅读感受,感受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那么令人快乐。

【教学准备】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需要将文中部分精彩段落制作成课件,以便在教学时及时地呈现。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读通文中的生字新词,并进行快速记忆。

3、理清课文脉落,初识课文情感。

一、谈春,析诗,设悬念1、课前播放《春天在哪里》歌曲并出示春天的画面。

2、同学们,花红柳绿、草长莺飞,鸟唱蝶舞的春天已经来了,可春天要去哪儿找呢?(师生谈春交流)3、古时,有句诗是这样说的“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

你想读一读吗?(指名读,猜诗意。

交流:谁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师指点“解”是明白、知道的意思。

)4、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冰心奶奶在62岁寻春时却把这句诗反过来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这又要怎么理解呢?(再次析句,设疑)二、板书课题,读中审题回来后冰心奶奶还写下了散文《只拣儿童多处行》(出示课题)1、读题质疑:看着、读着题目,你想知道什么?过渡: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一定能找到春天呢?这节课我们就随着冰心奶奶的脚步,“只拣儿童多处行”,相信大家学完后,一定能找到答案。

《只拣儿童多处行》课文教案

《只拣儿童多处行》课文教案

《只拣儿童多处行》课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学会观察和描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课文中对儿童的关爱和呵护,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同情心。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道理,学会珍惜生活中的美好时光。

二、教学重点:1. 课文朗读与理解。

2. 词语和句型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的理解与运用。

2. 对课文内容情感态度的理解和把握。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正确读音。

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节奏。

3. 理解课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课文的大意和主题。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学会观察和描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4. 词语和句型学习:教师挑选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进行讲解和示范。

学生跟读,模仿,进行实际运用。

5. 情感教育: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同情心。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6. 课堂小结:学生表示本节课的收获和感悟。

7. 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和家长一起朗读课文,巩固学习内容。

学生写一篇关于课文内容的日记,锻炼写作能力。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思考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计划,以便更好地进行后续的教学。

七、评价建议:评价学生学习成果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可以通过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课后实践活动的参与度来进行综合评价。

八、教学拓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课后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去社区帮助儿童,或者开展关于儿童权益保护的公益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通用5篇)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通用5篇)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篇1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这句诗的意思。

4、通过朗读训练,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

教学重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的意思,理解诗句内容。

教学难点:感受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那么令人快乐。

教具准备:光盘、挂图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揭示课题,简介作者1、出示春景图:谈话:每年春天,我们都要去春游。

谁能给大家描绘一下春游时的情景?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春天的文章。

2、板书课题:22只拣儿童多处行3、简介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她的作品大多书写童心的纯真和母爱的深挚,情真意切。

4、读题质疑:题目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

二、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学习生字新词1、明确自学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顺句子,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2、学习生字。

指名读词语3、学生质疑。

联系上下文理解:座无隙地忸怩烂漫理解:成千盈百儿童不解春何在使出浑身解数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指名分段读文,思考: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画出表述作者行踪的词语。

2、交流画出的词语。

颐和园门知春亭畔湖边玉澜堂3、安作者游览路线,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2):我们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赏春。

第二段(3-4):我们在知春亭畔和湖边看到许多儿童在热热闹闹地赶春。

第三段(5-8):我们在玉澜堂的院子里,与孩子们共赏开得正旺的海棠花。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1一、教材简析《只拣儿童多处行》是苏教版第十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__,这是冰心写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

“给世界爱和美”,这是冰心老人为“冰心奖”所作的题词,其实这正是冰心老人一生的真实写照。

《只拣儿童多处行》全文字里行间饱含了她对真爱和美的追求。

这篇__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生机勃勃的“赶春”的儿童和春天里充满旺盛生命力的花儿,流露出作者对儿童的喜爱,对未来的美好希望,这篇散文宛如一首诗,一首吟诵蓬勃向上的生命力的诗歌;宛如一幅画,泼洒生机和快乐的油彩画;宛如一首歌,歌唱着鲜花与少年,歌唱着爱的主旋律,全文读来令人十分欢畅!这一单元的三篇__,都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即:感受童心、感受儿童的世界、感受儿童的智慧。

联系具体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一定的情感熏陶,这应该是这一单元的训练重点。

二、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苏教版这一类__的特点,结合我班学生的具体认知水平,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基础性的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6个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第五至第九自然段。

创新性的目标:1、通过朗读、揣摩、讨论,联系具体内容体会文中一些重点语句的含义及写法的精妙。

2、在朗读、品味的基础上,感受春天的生机勃勃,感受儿童的朝气与活力,产生愉快的阅读体验,发现生活中的美,热爱生活中的美。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朗读,联系具体内容去感悟__字里行间洋溢的爱与美难点:引导学生自主的阅读,能及时、到位的点拨、引导学生在与文本对话中的生成,让学生形成个性化的阅读感受。

四、教学准备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需要将文中部分精彩段落制作成课件,以便在教学时及时地呈现。

五、教法与学法“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根据本课特点及本班学生的特点,遵循“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在具体实施时,我想主要抓这样几个词语:1、疑问。

浙教义务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只拣儿童多处行

浙教义务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只拣儿童多处行

浙教义务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 只拣儿童多处行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主题,明确教学目标。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提高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

3.掌握课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4.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 1. 掌握课文阅读技巧,理解课文主题。

2. 通过课文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1. 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2. 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课本《浙教义务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件或黑板、白板、彩色粉笔等教具2.学具准备:–学生课本和练习册–学生纸笔和书写工具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课件或在黑板上写下标题“只拣儿童多处行”,让学生猜测课文的主题。

2.引导学生围绕“儿童”这个关键词,思考儿童的行为特点和生活习惯。

第二步:核心阅读1.学生跟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加强语感。

2.逐段解读课文,重点解释生词、短语和句子,确保学生理解。

3.教师提问学生,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第三步:拓展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在课本上标记不懂的生词和句子。

2.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讨论课文中的问题,互相交流和思考。

第四步:语言运用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篇与儿童相关的短文。

2.学生互相交流和朗读自己编写的短文,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课堂小结1.对学生进行课堂小结,总结教学内容。

2.引导学生思考课堂所学,总结语文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六、课后作业1.要求学生在家阅读课本,做好课后练习。

2.要求学生写一篇有关儿童的文章,展示自己的思考和创造能力。

七、板书设计浙教义务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目标:1. 了解课文主题,明确教学目标。

2. 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提高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

3. 掌握课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教案主题:儿童多处行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儿童多处行的重要性和好处,掌握正确的多处行方法。

2.技能目标:能够正确规划儿童多处行的路线,并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多处行的方法。

3.情感目标:培养儿童对多处行的积极态度,锻炼孩子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了解儿童多处行的重要性和好处。

2.掌握正确的多处行方法。

三、教学难点:1.培养儿童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多处行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1.多处行的实践案例材料。

2.室内外图纸、地图和区域划分的方案。

3.录音设备和音频材料。

1.导入(5分钟)通过故事、图片等形式,向学生介绍多处行的概念,引发学生对多处行的好奇心。

2.感知(1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多种不同的实践案例,让学生了解多处行的重要性和好处。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多处行对儿童成长发展有益。

3.认知(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课堂小组讨论,探讨多处行的方法和技巧。

每个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4.实践(3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常见场景,如购物中心、博物馆、公园等,要求学生利用室内外图纸、地图和区域划分的方案,规划一次多处行的路线。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任务,并通过录音设备记录实践过程。

5.分享(15分钟)学生小组代表分享实践任务的结果和感受,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通过分享,学生可以互相学习和交流多处行的经验,以及如何灵活运用多处行的方法。

6.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堂课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强调多处行的重要性和好处,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多处行的方法。

1.鼓励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尝试多处行的方法,如选择不同的交通工具、规划行程等。

2.组织实地考察,带领学生实践多处行的方法。

七、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实践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给予及时的肯定和指导。

2.对学生实践任务的录音进行听评,评价学生是否正确规划了多处行的路线,并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多处行的方法。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优秀6篇】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优秀6篇】

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白话文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优秀6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字,要求掌握“匣子、大概、匆匆、海棠、树梢、旺盛、聚精会神”等词语。

教学重点: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感受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那么令人快乐。

教学准备:1、让学生预习课文,搜集颐和园的资料和自己春游的照片。

2、教师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如作者简介,颐和园的图片、音像等。

3、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感受春天1、播放mtv歌曲《春天在哪里》(配春天的画面)2、让学生说一说对春天的感受。

3、过渡: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春天是生机勃勃的季节,春天是草长莺飞的季节。

看来,同学们都喜爱春天,春天来了,你们想到哪里去寻找春天呢?(学生自由发言)二、介绍作者,揭示课题1、我国有一位著名的作家叫冰心,她也寻找过春天,你们了解冰心吗?出示冰心的图片,并介绍: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原名谢婉莹。

祖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

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诗人。

童年在山东烟台度过。

1913年全家迁至北京。

五四运动爆发,她受到很大影响,从1919年9月起,以冰心为笔名写了许多问题小说,如《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秋风秋雨愁杀人》、《去国》等,在社会上引起了较为强烈的反响。

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这时作品多围绕着母爱、童心和自然美描述“爱的哲学”,代表作有《超人》、《烦闷》等。

1920年开始,受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又写出了短诗集《繁星》和《春水》,为文坛瞩目。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教案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教案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并理解《只拣儿童多处行》这首古文诗的内容和思想。

2.能够熟读《只拣儿童多处行》这首古文诗,并且感受其中的诗意之美。

3.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能够将古文诗的内容翻译成现代汉语。

教学重点:1.使学生掌握并理解《只拣儿童多处行》这首古文诗的内容和思想。

2.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使其能够顺畅地读出整首古文诗。

3.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使其能够准确地将古文诗的内容翻译成现代汉语。

教学准备:1.课件或手写板书,展示古文诗的文字内容。

2.诗歌朗读示范录音或视频。

3.课堂练习题及答案。

4.学习笔记和复习笔记。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师生互动:通过展示几幅与诗歌内容相关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诗歌主题的思考,让学生猜测这首古文诗的主题是什么。

2.回顾古文诗的特点:学生回忆一下上一节课学过的古文诗的特点,比如拗句、双句、夹句等。

二、新课呈现(10分钟)1.展示古文诗《只拣儿童多处行》的文字内容,让学生阅读,并提问学生是否能理解其中的意思。

2.朗读示范:播放古文诗的朗读示范录音或视频,让学生跟读,同时向学生介绍古文诗的韵律和节奏。

三、理解诗意(20分钟)1.合作探究:学生分组,小组内讨论古文诗所表达的思想,尝试解释古文诗的意义,并用现代语言进行诠释。

2.分组分享:请几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解读和诠释,让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和评论。

3.教师点评:引导学生从儿童的角度思考此诗的思想内涵,分享自己对此诗的理解和感受。

四、熟读诵读(10分钟)1.教师示范朗读全诗,要求学生模仿教师的语音、语调和节奏进行跟读。

2.学生独立朗读:让学生独立朗读全诗,既可以选择自由朗读,也可以安排学生轮流朗读每一句。

五、翻译练习(20分钟)1.练习翻译:将古文诗的每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学生可以自己尝试翻译,老师可以提供适当的帮助。

2.对比校对:学生可以将自己的翻译和他人的翻译进行比较和校对,找出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

六、课堂练习(15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与诗歌内容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回答,检验学生的理解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只拣儿童多处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这句诗的意思。

4.通过朗读训练,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

教学重点:
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的意思,理解诗句内容。

教学难点:
感受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那么令人快乐。

教具准备:
光盘、挂图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出示春景图:谈话:每年春天,我们都要去春游。

谁能给大家描绘一下春游时的情景?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春天的文章。

2.板书课题:只拣儿童多处行
3.简介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她的作品大多书写童心的纯真和母爱的深挚,情真意切。

4.读题质疑:题目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

二、自学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明确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顺句子,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2.学习生字。

指名读词语
3.学生质疑。

联系上下文理解:座无隙地忸怩烂漫
查字典理解:成千盈百儿童不解春何在使出浑身解数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指名分段读文,思考: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画出表述作者行踪的词语。

2.交流画出的词语。

颐和园门知春亭畔湖边玉澜堂
3.安作者游览路线,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2):我们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赏春。

第二段(3-4):我们在知春亭畔和湖边看到许多儿童在热热闹闹地赶春。

第三段(5-8):我们在玉澜堂的院子里,与孩子们共赏开得正旺的海棠花。

第四段(9-):我的感想,告诉人们春游时,“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4.练习有感情朗读。

四、课堂练习
1.写字指导。

2.学生描红,临写。

3.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过渡导入
1.提问:“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是什么意思?“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呢?
2.指名回答。

3.抓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提问:课文中写了哪些地方儿童多?
根据回答板书:颐和园门知春亭畔湖边玉澜堂院里
4.过渡:现在我们就随着冰心奶奶一道去儿童多的地方“找春天”!
二、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画出表述儿童多的句子。

2.交流出示句子。

“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即出来,就像从一只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3.说一说这句话应该扣住哪些关键]词语来读,在下面画上记号。

成千盈百闹嚷嚷挤飞涌出小天使
4.指名读然后齐读。

5.完成课后练习5第一小题:这句话用“魔术匣子”比喻什么?“小天使”比喻谁?这样写你觉得怎样?
学生回答。

6.教师引读第二自然段。

三、学习第二段
1.这一段与第二段一样,也是些许多儿童在热热闹闹地赶春。

我们应该怎样来学习呢?
2.学生按照上述步骤自学课文。

(1)自由读,画出表现“儿童多”的句子。

(2)交流画出的句子,并说说应该扣住哪些关键词语来读。

出示句子:
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座无隙地!
……东一堆,西一堆,叽叽喳喳,也不知说些什么,笑些什么,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散发着太阳的香气息。

湖面无数坐满儿童的小船,在波浪上荡漾,一面一面鲜红的队旗,在东风里哗哗地响着。

……在转弯的地方,总和一群一群的孩子撞个满怀,他们匆匆地说了声“对不起”,又匆匆地往前跑。

(3)反复朗读这些句子,读中感悟。

(4)学生畅谈体会。

四、小结
刚才,我们随着冰心奶奶一道去颐和园寻找春天,我们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情景呢?(颐和园门口儿童多,知春亭畔儿童多,湖面儿童多,湖边儿童多)可能是儿童欢快活泼的身影把春天遮住了吧,我们暂时还没有找到春天。

春天到底在哪里呢?让我们下节课到玉澜堂去看看。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过渡
这节课,我们继续寻找春天。

二、学习第三第四段
1.自由读第5自然段,提问:你们找到春天了吗?春天在哪里?
2.指名回答:春天在玉澜堂的院落里,在玉澜堂庭院的几棵大海棠树上。

春天是什么样子?
出示句子,学生圈出关键词语,反复朗读。

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
3.这句话中用“喷花的飞泉”比喻什么?这使你觉得怎么样?
4.学生交流。

5.教师范读第6自然段。

学生圈出关键词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6.指名尝试背诵。

7.指名读第7自然段。

分角色读。

8.教师范读第8自然段。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9.提问:“朋友,春天在哪里呢?”你有没有新的发现?
指名回答:春天在儿童多的地方!春天在儿童身上!
教师引读课文。

10.齐读第四段。

(1)进行句式变换,理解句意。

(2)出示句子:
当你春游时,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你能把句子换个说法,不改变愿意吗?
学生练习,并且读句子.
11.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学生讨论交流。

12.练习背诵第7—9自然段。

三、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7—9自然段。

2.默写词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