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骨料混凝土抗渗性能研究
混凝土抗渗性能的实验研究

混凝土抗渗性能的实验研究一、研究背景与意义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材料,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其中混凝土的抗渗性能是决定其使用寿命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此,对混凝土抗渗性能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本文旨在通过实验研究混凝土抗渗性能的影响因素,为混凝土抗渗性能的提高提供参考依据。
二、实验目的1. 研究不同水胶比对混凝土抗渗性能的影响。
2. 研究不同掺合料对混凝土抗渗性能的影响。
3. 研究不同养护方式对混凝土抗渗性能的影响。
三、实验方案1. 材料准备(1) 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
(2) 砂子:采用细砂。
(3) 砾石:采用直径为5-20mm的碎石。
(4) 水:使用自来水。
(5) 外加剂:采用减水剂和防水剂。
2. 实验设计(1) 确定混凝土配合比:按照GB/T 50080-200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范》的要求设计配合比。
(2) 分组设计:将实验分为三组,分别为不同水胶比组、不同掺合料组和不同养护方式组。
(3) 实验参数:水胶比分别为0.4、0.5、0.6;掺合料分别为矿渣粉、粉煤灰、硅灰;养护方式分别为自然养护、水养护、密闭养护。
(4) 每组实验各设置3个试件,共计27个试件。
3. 实验步骤(1) 按照配合比将各组材料进行混合搅拌,得到混凝土试块。
(2) 将混凝土试块分别放入模具中,进行振捣和压实。
(3) 拆模后,将试块放入水中养护。
(4) 养护时间为28天后,进行抗渗实验。
实验方法为按照GB/T 50081-2002《混凝土抗渗性能试验方法》的要求进行试验。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不同水胶比对混凝土抗渗性能的影响(1) 水胶比为0.4时,混凝土的抗渗性能最好,渗透深度最小,为5mm。
水胶比为0.5、0.6时,混凝土的抗渗性能逐渐降低,渗透深度分别为8mm和10mm。
(2) 水胶比的增大会导致混凝土中空隙率的增加,从而降低混凝土的密实度,使混凝土的抗渗性能降低。
混凝土抗渗技术及其应用探讨

混凝土抗渗技术及其应用探讨一、引言混凝土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其中,混凝土的抗渗性能是其重要的性能之一。
在建筑物的使用过程中,混凝土可能会受到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如水、潮气、化学腐蚀等,这些外部因素都会对混凝土的抗渗性能造成影响,因此,混凝土抗渗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混凝土抗渗技术的研究现状目前,混凝土抗渗技术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混凝土材料的选择和配合比设计混凝土抗渗性能的优劣与混凝土的材料和配合比设计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在混凝土抗渗技术的研究中,混凝土材料的选择和配合比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2. 混凝土内部结构的控制混凝土内部结构的控制对于混凝土的抗渗性能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控制混凝土内部的孔隙结构和孔径分布等,可以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能。
3. 表面处理技术的应用表面处理技术是一种常用的混凝土抗渗技术,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表面处理来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能。
目前,常用的表面处理技术包括涂层处理、覆盖处理、镀膜处理等。
三、混凝土抗渗技术的应用探讨1. 混凝土抗渗技术在地下室防水中的应用地下室是建筑物中最易受到水的侵袭的部位,因此,地下室的防水工程显得尤为重要。
混凝土抗渗技术在地下室防水中的应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1)采用合适的混凝土材料和配合比设计,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能;(2)对地下室墙面进行表面处理,如涂层处理、覆盖处理等,以增强混凝土的抗渗性能;(3)采用防水板等防水材料对地下室进行覆盖,以增强地下室的防水性能。
2. 混凝土抗渗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在水利工程中,混凝土抗渗技术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例如,混凝土抗渗技术可以用于水库大坝的防渗工程中,采用合适的混凝土材料和配合比设计,以及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涂层处理等方式,可以较好地实现水库大坝的防渗效果。
3. 混凝土抗渗技术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在城市建设中,混凝土抗渗技术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粗纤维轻骨料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及抗渗性

w ih o cee,n h mp c f o r siea d f x rlsrn t n mp r a i t fte eg tc n rt a d tei a to mp esv n e u a t gh a d i eme bl o c l e i y h
i en o c d Lih — ih o c ee o be o t n s su id. e e p rme tr s ls i di f rr i f r e g tweg tc n r t n f r c n e ti t d e Th x e i n e u t n — be i c t h tt e fb rc ntn a e se e to he i r v me to e c mp e sv te gh t a t a e t a e o e th sls f c n t mp o e n ft o r s ie sr n t h n i h i h
维普资讯
第2 9卷 第 3期 20 0 8年 6月
大 连 交 通 大 学 学 报
J OURN OF D I JAOT AL AL AN I ONG UN VE I Y I RST
V0 . 9 No 3 12 .
应用. 因此 , 用纤 维增 强技术 来 提高其 强度 和改善 其 脆性 成 为 土木 工程 领 域研 究 的热 点 . 采 粗纤 维 是指 直 径大 于 0 1 . 的纤 维 J包括 钢纤维 和粗合 成纤 维 J粗纤 维 可 以显 著提 高 混凝 土 的韧 性 、 冲击 、 mm , , 抗 抗 疲 劳和抗拉 性 能等一 系列优 点 , 同时 , 也能提 高混 凝 土早 期 塑性 抗裂 性 能 . 在美 国和 日本等 国家 已有 多年 的使 用历 史 , 显 著 的效果 已经为大 量工 程实践 所 证 明 , 其 粗纤 维混凝 土 已成 为水 泥 基 复合 材 料的未 来发 展 方 向之 一. 文 研究 了粗纤 维轻骨 料 混凝 土 的力 学性 能 , 用粗纤 维包 括辅 特维 和钢纤 维 . 本 所
高性能轻集料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研究

广东 广州 5 1 0 6 6 3; 3 . 亚泰集 团长 春建材有 限公 司 吉林市分公司 , 吉林 吉林 1 3 2 0 0 2 )
摘要 : 研 究了胶凝材料用量 、 砂率 、 矿 物掺合料 和引气剂对高性 能轻集料 混凝土抗 氯离子渗 透性能 的影 响规律 , 探讨了轻集料混凝土 的抗氯离 子渗透性 与材料组 成 、 密实度及 孔 隙特征 的关系 , 通过调 整混凝 土 中胶凝材料用量 、 水胶 比、 高效减水剂和矿物掺合料 配比 , 可 以有效地细化混凝 土孔 隙结构 、 改善界 面 区、 减少不利 晶相数量和提高混凝 土的密实度 , 从 而提 高混凝 土抵抗氯离子侵蚀 的能力 . 关 键 词: 轻集料 ; 高性能轻集料混凝土 ; 砂率 ; 抗 氯离 子渗透性 文献标志码 : A D Ol : 1 0 . 1 6 0 3 9 / j . c n k i . c n 2 2—1 2 4 9 . 2 0 1 5 . 0 4 . 0 1 9 中图分 类号 : T U 5 2 8 . 2
2 0 1 5年 4月
文章编号 : 1 0 0 7 - 2 8 5 3 ( 2 0 1 5 ) 0 4 - 0 0 8 1 - 0 6
高 性 能 轻 集 料 混 凝 土 的 抗 氯 离 子 渗 透 性 能 研 究
陈连发 , 陈 悦 , 李 龙 , 王 辰
( 1 . 吉林化工学 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吉林 吉林 1 3 2 0 2 2 ; 2 . 中 国 电 器 科 学 研 究 院 有 限 公 司 威 凯 检 测 家 电 事 业 部
量、 水胶 比 、 掺加 高效 减水 剂 和矿 物掺合 料 可 以有 效 地微 细化 混凝 土孔 隙结构 、 改 善界 面 区粘 结力 、
降低不 利 晶体 相 数量 并 提 高混 凝 土 的密 实 程 度 , 从 而 提高混 凝 土抵 抗 氯 离 子 侵 蚀 的 能 力 J . 提 高
混凝土抗渗试验报告

混凝土抗渗试验报告混凝土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它的抗渗性能对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评估混凝土的抗渗性能,我们进行了一系列抗渗试验。
本报告将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并讨论其对混凝土结构的应用意义。
试验方法及步骤首先,我们准备了不同配比的混凝土试件。
在试验中,我们使用了普通硅酸盐水泥和常规的骨料。
然后,我们根据试验要求进行了试验样品的制备,包括混凝土的搅拌、浇筑和养护。
试件经过一定时间的养护后,我们进行了以下试验步骤。
静态水压试验:将试件置于水槽中,逐渐增加水压,测量试件内部水压和渗漏水量。
通过这个试验可以评估混凝土的整体抗渗性能。
渗透试验:将试件浸泡在一定深度的水槽中,记录试件渗水的时间和速度。
这个试验可以评估混凝土表面的渗透性能。
压浸试验:将试件放入高压水槽中,给予试件外部压力,观察试件是否出现渗漏。
这个试验可以评估混凝土在外界水压作用下的稳定性。
试验结果及分析经过一系列试验,我们得到了如下结果。
在静态水压试验中,试件的水压随着时间的增加逐渐上升,但渗漏水量很小。
这表明试件整体的抗渗性能较好。
在渗透试验中,试件的渗水速度较低,表明混凝土表面的渗透性能较差。
在压浸试验中,试件经受住了高压的水压作用,没有出现渗漏现象,显示出很好的稳定性。
根据试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试件的整体抗渗性能较好,能够有效地阻止水的渗透。
其次,混凝土表面的渗透性能较差,需要采取其他措施进行改善,如涂层或添加特殊材料。
最后,试件在外界水压作用下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适用于需要承受水压的工程项目。
应用意义与建议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对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本试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应用意义和建议。
首先,对于建筑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来说,我们应该选择具有较好抗渗性能的混凝土材料。
这可以保证建筑结构在面对长期水压或湿度环境的情况下保持稳定。
其次,对于需要特殊防水要求的工程项目,如地下室、水坝或水池等,我们应该采用更为优质的混凝土材料,同时加强对混凝土表面的处理,以提高混凝土的渗透性能。
混凝土抗渗性能报告

混凝土抗渗性能报告1.引言2.实验方法本次实验选用标准混凝土试样,进行三组测试,分别为抗渗性能测试、持久性能测试和饱和渗透测试。
其中,抗渗性能测试采用水柱法,持久性能测试采用负压渗透法,饱和渗透测试采用自由渗透法。
3.实验结果3.1抗渗性能测试结果经抗渗性能测试,混凝土试样在10小时内抗压力均超过标准要求,但在72小时后,开始出现细微渗漏。
抗压性能较好,但抗渗性能有待提高。
3.2持久性能测试结果持久性能测试结果显示,混凝土试样吸水性较高,试样表面出现轻微渗水。
极端情况下,长期积水可能导致漏水。
持久性能需要进一步改进。
3.3饱和渗透测试结果饱和渗透测试结果表明,试样在一定时间内能够达到饱和状态,但存在饱和后渗漏的现象。
混凝土存在孔隙与微裂缝,使得水经由这些通道逸出,导致饱和后渗漏。
4.讨论与分析4.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到抗渗性能,提高水泥的粉磨度,减少含水量,添加外加剂等。
通过优化配合比设计,可改善混凝土的抗渗性能。
4.2混凝土成分控制在混凝土的配制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水灰比,避免过量使用水泥。
同时,要确保掺入的骨料质量良好,并加强对骨料表面涂覆处理,减少孔隙率和微裂缝。
4.3接缝和连接处处理混凝土构件的接缝和连接处是渗水的主要路径之一、应采用合适的密封材料对接缝进行处理,确保接缝部位的抗渗性能。
5.结论经测试和分析,混凝土试样的抗渗性能有待提高,主要原因是水泥浆体中的孔隙和微裂缝。
建议通过优化配合比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成分、加强接缝和连接处的处理等措施来改进混凝土的抗渗性能。
这不仅可以提高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还能够降低维护和修复成本。
附.备注本报告所述仅为实验结果分析和改进建议,并不代表最终结论。
具体改进措施建议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实际操作。
混凝土抗渗性能的研究现状以及进展

混凝土抗渗性能的研究现状以及进展摘要:随着人们对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的不断研究,混凝土的耐久性成为人们十分关切的问题,而作为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抗渗性能逐渐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因此,本文简要的阐述了近些年研究人员在抗渗性能试验方法方面的研究现状以及进展,并对今后混凝土抗渗性能研究的发展方向也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混凝土;抗渗性;研究现状二十世纪初期,由于人们开始进行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在建设设计以及后期的使用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性能指标开始引起设计建设者的重视,这一性能指标既是指混凝土的抗渗性能。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比如超过地下水位的地下建设工程、大型的水利水坝建设、大型的水渠等等这些水利相关的工程项目,都会涉及到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分析,如果一旦出现混凝土抗渗性能问题,就直接造成这些工程的安全隐患,甚至会造成不可预计的灾难。
在设计过程中更要重视这一性能的分析,特别是水利工程建设,要明确建设中所需要的混凝土抗渗性能。
接下来主要阐述目前研究人员对混凝土抗渗性能试验方法的研究现状以及进展。
一.混凝土渗透性能试验方法的研究在混凝土性能的研究过程中,其渗透性试验显得尤为重要,然而这种类型的实验实施起来又显得非常困难,如何才可以非常高效的测量出其数据,用怎样的试验方法,这些已成为了研究人员需要研究的热门领域。
通过相关研究人员长期的研究,已经总结出了很多的混凝土抗渗性能试验的方法,比如:透水法、氯离子渗透试验法等等试验方法。
然而这些研究方法各有优势,接下来主要介绍目前这几种研究方法。
1.透水法渗水法在我国是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混凝土渗透性试验方法,在很多的工程中都会采用这一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更加再一次地进行分,可以分为以下两类:渗透系数法以及抗渗标号法这两个方法。
1.1抗渗标号法抗渗标号法,目前这一种试验方法在我国采用广泛。
这种方法可以总结为:先选择试件:试件一般通常会选用直径与高度一样都为150毫米的圆形试件,有时候人们还会选择高为150毫米,而上下口直径分别采用175毫米和185毫米,两者的选择只取决于个人喜好。
混凝土的抗渗性能研究

混凝土的抗渗性能研究近年来,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混凝土的抗渗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
混凝土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结构中的材料,其抗渗性能对于保障建筑物的安全和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研究混凝土的抗渗性能成为了建筑领域中的热门课题之一。
本文将对混凝土的抗渗性能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混凝土抗渗性能的定义和重要性混凝土抗渗性能是指混凝土在外部水压力作用下不发生明显渗透的能力。
对于地下建筑、水池、堤坝等场所,混凝土的抗渗性能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密封性和结构的稳定性。
一旦混凝土存在渗透问题,不仅会导致水分和外部介质的渗入,降低建筑物的使用寿命,还可能引发安全事故。
因此,研究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对于加强结构防水、提高建筑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主要影响混凝土抗渗性能的因素1. 混凝土配比: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受到水泥、骨料、矿物掺合料、外加剂等配合比例的影响。
采用合理的混凝土配比,能够提高混凝土自身的密实性和耐久性,进而提高抗渗性能。
2. 混凝土的孔结构:混凝土的抗渗性能与其孔隙结构特性密切相关。
均匀分布、孔径小、孔隙率低的混凝土更具有较好的抗渗性能。
3. 混凝土的材料性能:水泥的种类、骨料粒径和质量、矿物掺合料的类型和掺量、外加剂的种类和掺量等材料性能对于混凝土的抗渗性能有直接影响。
4. 外部环境因素:外部环境因素包括温度、湿度、水质、水压等。
这些因素会影响混凝土的干燥收缩和膨胀变形,从而影响其抗渗性能。
三、提高混凝土抗渗性能的方法和措施1. 合理选用材料:选择高质量的水泥、骨料和矿物掺合料,确保原材料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2. 优化配合比:通过调整水胶比、矿物掺合料掺量等参数,使混凝土的孔隙结构更加紧密,提高抗渗性能。
3. 添加外加剂:适量添加减水剂、防水剂和活性剂等外加剂,能够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抗渗性和早期强度发展等特性。
4. 加强施工管理: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执行,加强养护措施,确保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稳定和密实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 绝干 陶粒在水泥浆 中的吸 水率低 于在纯水 中的吸 水率 , 在拌合过程 中 , 所加 的 1 h附加用 水量 并不 能完 全被陶粒吸人 , 使得 实际水胶 比变 大 , 导致 强度 降低。
瓣 * 督
龄期 , d
龄期 , l l
龄期 , d ()绝 干 陶粒 b
增强 , 尤其是 掺 加 2 % 粉煤 灰 的 混凝 土增 长 幅度最 0 大, 超过未掺 加粉煤 灰的混凝 土 ; 两种 陶粒混凝土的抗
压 、 折强度 随龄期发展规律类似 , 抗 但预湿陶粒混凝 土 各龄期的抗压 、 抗折 强度均 略高于绝干 陶粒混凝土。 轻骨 料 混凝 土设 计 强 度等 级 LA0 粉煤 灰掺 量 C ,
1 0
低
温
建
筑
技
术
21 0 1年第 2期 ( 总第 12期 ) 5
轻 骨 料 混 凝 土 抗 渗 性 能 研 究
李 宝城 江 守恒 杨 书凯 朱卫 中 , , ,
《. 1 黑龙江省寒地建筑科学研究院。 哈尔滨 1 0 8 ; 2 中交集 团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 司. 北京 50 0 . 102 0 0 4)
()预 湿 陶粒 B
图 1陶粒 吸 水 率随 时 间 变化 曲线
图2 混凝 土 抗压 强 度 随龄 期 变化 曲线
龄期, d
龄期 , d
()预湿陶粒 & 图3混凝土抗折强度随龄期变化曲线
()绝 干 陶 粒 b
50 0 —
其抗 冻性 和抗氯离 子渗透性 能 , 还赋予 它无碱集 料反
应危害的特性 旧 。 本试验主要利用 国内现有的轻骨料配制混凝土 , 研
Bl B 2
40 5
5 0 10 5 78 3 56 8 15 .
6 0 6 5 5 0 6 0
究其 自养护作用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和抗渗性能 的影响 , 为高性能轻骨料混凝土的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关键词 】 轻骨料 ; 混凝土 ; 抗渗性 【 中图分类号 】 T 582 U 2.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号 】 10 — 84 21 )2 01 — 2 0 1 66 (010 — 00 0
陶粒是一种 多孔结构 的人造轻骨料 。其 内部孔 隙 分为开 口孔和封 闭孔两大类 , 口孔有 毛细孔 的吸水 开 功能 , 陶粒混凝 土的 内部结构 与普通混 凝土有 较大 使 的区别。其 多孔性会大大改善混凝土的保 温、 隔热 、 耐 火、 隔音 、 抗震等一 系列性 能 , 用一定措 施也可 改善 采
学 ,0 8 20.
[ ] 朱云升 , 6 郭忠印 , .半刚性基层材料 干缩和温缩特性试验研 等 究 [] J.公路 ,0 6,2) 20 ( .
[ 收稿 日期 】 2 1 — 0- 1 0 0 1 2
[ 作者简介 ] 马松林 ( 99一) 男 , 15 , 黑龙 江绥化人 , 教授, 硕士 生导师 , 究方向 : 面养护 管理系统 与道路工 研 路 程经济。
级配 , 技术指标见表 1 吸水率 随时 间变化 曲线见图 1 , ; I 粉煤灰 , 级 需水 量 比 9 % ; N - 5 U F5高效减水剂 , 减水
率 2%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表1 陶粒主要性能指标
45 55
由图 2和 图 3可见 , 随粉煤灰掺量 的增加 , 混凝土
2 d前 的抗压 、 8 抗折强度均降低 , 但后期 强度明显得 以
表2混凝土配合比缩水泥粉煤灰水砂陶粒减水剂坍落度号kg?iii3kg?b3k?m3k?m一kg?m一3mal50075a280bl4505060b21507385861565cl400100c2dl350150d250604555由图2和图3可见随粉煤灰掺量的增加混凝土28d前的抗压抗折强度均降低但后期强度明显得以增强尤其是掺加20粉煤灰的混凝土增长幅度最大超过未掺加粉煤灰的混凝土
【 摘 要 】 采用粉煤灰及预湿和绝干两种陶粒所配制的轻骨料混凝 土的力学性能 和抗 渗性试验 , 结果表明 : 预湿陶粒对混凝 土的 自养护 能力 优于干 陶粒混凝土 , 对掺 粉煤 灰混凝土 的后期强度 发展尤为有利 , 超过 2 d龄期 8
时, 掺粉煤灰陶粒混凝土 的力学性能和抗渗性能均高于未掺加粉煤 灰混凝土 , 最佳掺量为 2 %。 0
0 1% 、0 3 % , 、0 2 %、0 陶粒采用 1 h预湿和绝 干两种方式
2 试 验 结 果 与 分 析
2 1 混凝土力 学性 能 .
哈尔滨 : 哈尔滨工业大学,06 20 .
[ ] 范春娇 .沥青路 面就地 冷再 生技 术研究 [ ] 5 D .西 安: 长安大
参 考 文 献
[ ] 杨宁 . 1 沥青路面全深度复拌式现场冷再 生技术研究 [ ] 哈 D. 尔滨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0 . 2 7 0 [ ] ,J S — 0 9 公路 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 2 r E 1 20 , s. [ ] 李强 , 3 马松林 , .沥青路 面冷再生混合 料疲劳性能 [ ] 等 J .交 通运输工程学 报 , 0 , 1 . 2 4() 0 [ ] 张立明 .水泥稳定 再生水 泥混 凝土骨料基 层性能研 究[ ] 4 D.
1 原材料及混凝土配合 E 匕
Cl C 2 Dl D2 30 5 10 5 40 0 1 0 0
试验选 用 P・ 2 5水 泥 ; O4 . 中砂 , 度模数 29 细 ., 表观密 度 2o k/ 粉 煤灰 陶粒 ,. 5~1r 连续 6o gm ; 47 6m a
掺入 , 混凝土配合 比见表 2 。
表2
编
号
At
A2
混凝 土配合 比
水泥 粉煤灰 水 砂 陶粒 减水剂 坍落度
/m m
75
8 0
/ g I一 k ・ 3 k ・ 。 k ・ 。k ・ / k ・ I3 g m-/ g m一/ g m一/ g m一 I / %
李宝城等 : 轻骨料混凝土抗渗性 能研 究
混凝 土抗 压强度 和抗折强度见 图 2 图 3 这 是 由 、 。
另一方面 , 预湿陶粒在浸水过程 中 。 陶粒表面的粉尘被 水冲掉 , 含泥量极低 , 面粘结较 好 , 界 其后 期 的释水作 用使粉煤灰和水泥水化程度增大 , 界面结构更加致密 , 口善 髓氍辖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