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教育现代化拼搏 杨善诗事迹

合集下载

省级教书育人楷模事迹简介材料:呕心沥血铸师魂 育李培桃做春蚕

省级教书育人楷模事迹简介材料:呕心沥血铸师魂 育李培桃做春蚕

省级教书育人楷模事迹简介材料呕心沥血铸师魂·育李培桃做春蚕高某某同志从教三十二年来,他始终把“奉献爱心,勤于教学,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使命”作为自己工作的信条,深刻理解“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科学内涵。

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他没有太多的豪言壮语,也没有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事迹,但却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工作中显露着一个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执着,书写着一个又一个的优秀与辉煌。

一、热爱学生铸师魂高某某老师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关爱学生,努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用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人格魅力和道德风范来影响教育学生。

他注重与学生沟通,缩短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在思想、生活、心理和学习等方面关怀他们,尽力为他们排忧解难。

2007年底,他班学生周某不幸患上了结肠癌,高老师和班上一部分学生多次前去探望,给他以鼓励,尽管每次去时心情很沉重,加之晕车很厉害,但和周某同学见面后,他总是要保持平静。

但最后癌细胞还是发生了转移,周某同学不幸离世,高老师和全班同学很悲痛,一起又前去帮助料理后事,让家属很受感动,每逢重大的节日,他都要向其家人表示问候。

他自己的实际行动也使班上的其他学生深受感动,使其学习更自觉,也更刻苦。

弱势学生在学校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关注弱势学生不但是我们教师应尽的义务,更是我们的责任。

高老师发现一个叫杨某的同学,总好像有什么心事,经过和他谈心,原来是有一个女生说他长得难看,再加上他家里又比较穷。

知道这个原因后,他说,你长得不丑啊!贫穷应当是一个好事,它使你学习更有动力。

接着他又举了身边一些具体的事例,使这位学生树立起积极学习,积极进取的自信心,他引导杨某同学积极参加学院的活动,帮助他在活动中成功,使他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周围学生也向楊某同学投来了赞美的目光。

现在杨某同学已毕业,在师大出版社所属的一个编辑部做副主编。

每次回某某市都要来看看高老师。

高老师还经常用一个“孝”字为题与学生座谈,让学生关爱自己的父母长辈,使学生明白自己有出息也是对父母最大的孝,事实上,学生有了孝心,他就会有责任感,就会安于学习。

用人生谱写奉献的诗篇(杨玉生)

用人生谱写奉献的诗篇(杨玉生)

用人生谱写奉献的诗篇——宜良县九乡小学教师杨玉生先进事迹介绍杨玉生,男,汉族,1955年8月生,小学高级教师。

1976年8月参加教育工作,先后在九乡彝族回族乡兑冲、铁厂、九乡等小学任教。

从教39年来,杨老师始终视教书育人为己任,时刻牢记党的宗旨,任劳任怨,把全部的心血倾注给了山区的教育事业,像一根默默燃烧的蜡烛,照亮别人,耗尽自己。

一、坚守三尺讲台,甘为人梯作奉献自从踏上三尺讲台那一天起,杨老师就在心中默默立下信念:不图名利,不计得失;踏实工作,为人师表。

还记得早在他初中毕业回乡时,由于山区教师紧缺,品学兼优的他毅然放弃了继续升学和单位招工的机会,选择在当时条件极为艰苦的家乡——九乡乡兑冲小学担任民办教师。

由于杨老师工作积极认真,教学质量始终保持在全乡前列,1987年,他被任命为学校教导主任。

在学校尽管他不是校长,但始终把学校的事当自己的事,主动为学校领导分担责任。

学校教室漏雨,他不声不响地义务修补;学生的课桌椅、铁床坏了,他放弃休息时间主动义务修理;每次学校搞劳动,他总是拣着最脏最重的干;学校领导找他征求意见,他总是时时处处从大局出发为领导出谋划策。

几十年来,杨老师所在的兑冲小学校长换了一个又一个,但无论哪一个上任,他都给予积极支持。

有时协助领导做教师的思想工作,化解学校工作中的困难及矛盾;有时为了学校的事主动找村委会领导协调。

他身边的同事有的转正、有的改行、有的升迁,可他最大的职务就是兼任过学校的教导主任。

凡是在山区任过教的人都知道,山区小学普遍规模小,师资配备不齐,在这样的学校任教导主任,无疑是门苦差事。

不但要抓教育教学,还要负责填写各类表册材料,同时还得承担比别人重的课程。

1992年,由于学校师资紧缺,学校领导找杨老师商量,想让他兼任学校总务主任,当时杨老师除了担任教导主任外,还负责着小学毕业班的数学、体育等课程,按理说工作量早已严重超负荷,但为了支持学校领导的工作,他还是毫无怨言地接受了领导的安排。

诗歌丨教育路上的追梦人

诗歌丨教育路上的追梦人

诗歌教育路上的追梦人在知识的海洋里徜徉,
我们是教育路上的追梦人。

用智慧和爱心点燃希望,
引导学生走向未来的大门。

课堂上,我们传授知识,
用心去培育每一个灵魂。

用耐心和理解关爱学生,
帮助他们茁壮成长,追寻梦想。

教育是爱的事业,
我们用心去铸就未来的栋梁。

在困难面前,我们坚定不移,为了学生的成功,我们不辞辛劳。

我们是教育路上的追梦人,
肩负着责任和使命。

用教育的力量改变世界,
让每一个学生都闪耀光芒。

在这条教育的长路上,我们将永远坚守。

用心去呵护每一个梦想,
为学生的未来,我们全力以赴。

我们是教育路上的追梦人,
为了教育的事业,我们勇往直前。

用爱和智慧创造奇迹,
让教育的光芒永远照耀人间。

十佳教师先进事迹材料:杏坛耕耘二十载一片丹心育桃李

十佳教师先进事迹材料:杏坛耕耘二十载一片丹心育桃李

十佳教师先进事迹材料:杏坛耕耘二十载一片丹心育桃李前言教育是国家的基石,教师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优秀的教师不仅需要有过硬的专业能力,更需要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和高尚的师德。

近年来,教育系统不断推进优秀教师的评选和表彰工作,以鼓舞教育工作者的干劲和创造力。

在教师的队伍中,有一批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为学生的成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要介绍的就是其中一位——杏坛小学的李老师。

介绍李老师,男,四十五岁,江苏省无锡市杏坛小学语文教师。

这位老师已经在杏坛小学教育事业中耕耘了二十年,他一直坚信,只有将自己的知识普及给更多的学生,才是他最大的价值。

他把自己的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对学生的每一个细节都严格要求自己,以注重严谨的态度教育孩子,深受家长和学生的喜爱。

事迹一:汇聚丰富教育教学经验教育教学经验是一个教师非常重要的部分。

在互联网时代,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技术不断涌现,教师们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新的时代发展。

李老师深知这一点,因此在二十年的教育生涯中,不断努力学习和研究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技术。

他深入研究微课视频、MOOC课程等新型教育技术,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方案,让学生们学到更多的知识。

事迹二:贵在坚持,坚守初心教师的职业需要不间断的追求,为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李老师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力求找到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

他深知坚持是成功的关键,因此,他总是秉持着教育初心——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进步和发展。

在教育工作中,他不断调整自己的态度和思路,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用实际行动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行为规范。

事迹三:关注独生子女的成长由于独生子女的家庭背景和家教的缺乏,孩子们很难与同龄人融合。

这时候,教师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李老师深知这一点,特别关注独生子女的成长。

他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使孩子们通过互动交流,锻炼健康的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增强自信心和自制力,让孩子们从小学会社交和协作,学会尊重每一个人的独特性格。

师德之光,照亮教育之路

师德之光,照亮教育之路

师德之光,照亮教育之路尊敬的评委、领导和教师们: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满怀激情地与大家分享我的教育梦想——《用爱搭建教育的蓝天》。

我的母亲是一位教师,从小耳濡目染,我便立志要成为一名像她一样的教育者。

我梦想着站在讲台上,用知识的火炬照亮学生的心田。

直到我读到这样一首诗:"我是一个教师,我愿将手中的红烛高高举起,只为我的学生们能展翅高飞,只为我的信念坚如磐石,只为我的理想永远年轻。

我愿燃烧自己,让我的生命在烛火中升华,在鲜红的血液中奔腾..."这首诗激发了我内心的火焰,让我对教育的热爱更加炽热。

带着这份激情,我踏上了教育的征程,成为了一名教师。

教育是一项平凡而伟大的事业。

它在日复一日的单调中孕育伟大,在琐碎中展现崇高。

两年的教学生涯,让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我由衷地敬佩那些在教育战线上默默奉献的前辈们。

他们默默无闻,甘于奉献,岁月的长河见证了他们的光辉。

他们的道德风范,照亮了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孔子的这句话,一直激励着我。

从叶圣陶到吕叔相,从魏书生到余映朝,无数教育家用他们的智慧和爱心诠释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真谛。

教师的形象,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风和学校的校风。

"立师德,铸师魂,练师功,树师表。

"这是时代的召唤,也是我们教师不懈的追求。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教师不朽的誓言。

教书育人是一项充满爱的事业。

关爱每一位学生,是我们教师的责任。

教师的爱,是严与爱的有机结合,是理智与热情的巧妙融合。

在这条道路上,我愿意将我的青春奉献给教育,与在座的同仁们一起,肩负起国家和人民赋予我们的责任。

让我们携手,用爱搭建起一片教育的蓝天!谢谢大家。

躬耕教坛,强国有我朗诵稿

躬耕教坛,强国有我朗诵稿

躬耕教坛,强国有我朗诵稿
在这个伟大的时代,躬耕教坛成就梦想。

我作为一名教师,肩负着培养未来的使命,我将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中,为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育是国家的根本大计,培养人才是国家的基石。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

我会以充满激情的态度和专业的知识,去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我不仅要肩负起教学的工作,更要尽我的力量去关爱和引导学生,让他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作为躬耕教坛的人,我要追求卓越。

我将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研究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以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

我相信,只有不断进取,才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好的教育体验,才能够更好地履行自己的教育使命。

同时,我也要注重教师的发展。

我会积极参加教育培训和学术交流,与同行们一起分享经验和思考,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我相信,只有不断学习和进步,才能够在躬耕教坛中树立起一个良好的榜样。

躬耕教坛,强国有我。

我将以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去培养优秀的人才,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将用心去教育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潜力,让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真正成为有用之才。

让我们一起努力,为躬耕教坛,为强国而辛勤付出。

让我们的声音响彻教育的大地,让我们的努力成就美好的明天。

躬耕教坛,强国有我!。

春华萌雅意

春华萌雅意

春华萌雅意,菡萏蕴秋实
——记罗甸县诗词楹联学会沫阳中学分会成立
2012年5月16日上午10时,在绚烂的礼花里,在诚挚的祝福中,罗甸县文联主席杨桦、罗甸县诗词楹联会长吴忠祥,带着叮嘱,带着期许,郑重地把“罗甸县诗词楹联学会沫阳中学分会”的牌匾移交到罗甸县沫阳中学校长谭清宏手中。

至此,一颗满载诗意的种子,将会在沫阳中学这块蓬勃的土地上孕育新生。

中国是诗的国度,歌的民族,诗词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为了弘扬民族精粹,同时也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沫阳中学领导班子几经商议,决定成立诗词楹联分会,打造“诗词校园”。

为了成立分会,沫阳中学成立筹备领导小组,多次请教于县人大主任陈邦禄同志,积极向兄弟学校学习先进经验,同时邀请县诗词楹联学会的老师到我校开设讲座,学校还定期安排专职教师为学生讲授诗词楹联知识。

不因苦旅寻借口,只为征途觅良方,历经努力,罗甸县诗词楹联学会沫阳中学分会终得以顺利成立。

分会的成立,是县人大主任陈邦禄同志的热心帮助,是县文联、诗联、教育局等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是民中、二中、栗木中学等兄弟学校的亲切指导,同时也是沫阳中学全体师生的精心运筹。

正如谭清宏校长所说:“她凝聚了各级领导的亲切指导,饱含着热心人士的关爱支持”。

诗词是清泉,荡涤心灵的尘埃;诗词是甘露,滋润求知的心田。

“诗词校园”不仅仅是把诗词的芬芳带进校园,让诗词启迪年轻学子的心灵与智慧,更是为了让诗词精神回归校园,让更多的人爱诗、颂诗、写诗。

文学净土,诗意心灵,这株芽儿,虽还粗拙稚嫩,步履蹒跚,但我们期盼,在未来,她会在大家的努力下更加茁壮,更加盎然!
(沫阳中学办公室报道)。

歌颂教育家精神的诗歌

歌颂教育家精神的诗歌

歌颂教育家精神的诗歌
在知识的海洋中,教育家们乘风破浪,
他们是航标,是灯塔,照亮学子前行的路。

不畏艰难,不惧风雨,只为了那明天的花朵,
他们用智慧的火炬,点燃希望的光。

教育家们,如同春日暖阳,
温暖着每一个渴望知识的心灵。

他们不图名利,不求回报,只愿那梦想的翅膀,
能带领孩子们飞向未来的蓝天。

在教育的田野上,教育家们辛勤耕耘,
他们播下知识的种子,培育未来的希望。

无论是校园的角落,还是广袤的网络空间,
都能听到他们那热情的教诲与深情的呼唤。

他们教会我们真诚与善良,教会我们勇敢与坚强,
在成长的道路上,始终陪伴在我们身旁。

教育家们用无私的爱,编织着明天的梦想,
他们是大地上最美丽的风景,是永恒的星光。

让我们一起歌颂那些伟大的教育家们,
他们以高尚的品质和崇高的精神,照亮了教育之路。

让我们铭记他们的付出与奉献,传承他们的智慧与力量,在追求知识的道路上,勇往直前,永不放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教育现代化拼搏
记汪子头小学总务主任-----杨善诗
汪子头小学位于黑林镇的西南部,在本次教育现代化建设中属于全镇起步较晚的学校。

起步晚但还要高标准完成省验收,这对于我们广大教师来说,肩上的重任就可想而知了。

汪子头小学验收任务艰巨,作为汪子头小学的教师、总务主任杨善诗,他义不容辞的要努力工作,千方百计去各项任务。

杨善诗始终做到“把师生的呼声当作服务第一信号,把师生服务需求当做第一选择,把师生满意当作第一标准”。

每天,他总是第一个到校,打扫校园及办公室卫生,等待老师来上课,给师生创造整洁的环境,让他们到校有水喝,有饭吃,能很快地投入到教学和学习当中。

教学工作可以在室内进行研究,而坐在办公室是干不好后勤工作的。

平日里,杨老师每天都要在校园“两走”:早上走在校园操场上转一圈,看看围墙、场地、活动器械的安全问题,然后看看走廊、花坛、各班教室的安全、卫生情况;下班时要看看各班门窗是否关好,特别是电器(电脑、电视)电源是否切断。

有人问他天天做这些活烦不烦,他经常说:干一行,爱一行,这是我的职责。

杨主任在调换科室中,加班加点,带头和师生一起大干、苦干。

首先要把仪器室、实验室整合在一起,有条理搬运、摆放上万件东西,一直干到夜里11点钟才完成任务。

这几个月来,他放弃了双休日,带头油漆了全校所有的门窗,旧桌凳也油漆了一遍。

特别在迎接市局指导检查过程中,冒雨主动带领学生打扫卫
生,把厕所洗刷得干干净净。

在创建教育现代化中,虽然工作很苦,但他觉得为学校服务、为学生服务是他的荣幸!他将继续保持埋头苦干的尽头,在以后的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为教育现代化拼搏》记杨善诗事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