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七:动态路由配置-OSPF

合集下载

路由器动态路由协议单区域OSPFv2配置

路由器动态路由协议单区域OSPFv2配置
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
路由配器置动单态区路第域由一OS协章P议FvO2SPF 概述
2019/12/2
青岛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 云红艳
OSPF协议
OSPF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是典型的链路状态协议, 是目前应用 最广泛的内部网关路由协议之一。
OSPF现行的RFC版本是1998年在RFC2328发布的OSPFv2规范;1999 年发布了用于IPv6的OSPFv3。本节实验我们介绍OSPFv2的配置。
Server0配置 IP地址:192.168.2.2 子网掩码:255.255.255.0 网关:192.168.2.1
青岛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 云红艳
在交换机S3560上创建Vlan并划分端口:
Switch#conf t
Switch(config)#hostname SW
SW(config)#vlan 10
实验设备及网络拓扑:
2台2811路由器; 1台3560交换机; 1台PC;1台Server; 直通线、交叉线、DCE串口线
青岛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 云红艳
动态路由协议OSPF配置
实验步骤:
建立Packet Tracer拓扑。 为2台路由器添加带有2个高速串口的广
域网接口卡WIC-2T模块,使用DCE串口线 连接两个路由器,路由器R0的串口配置 时钟频率64000。 在三层交换机上创建Vlan10(连接主机 )和Vlan20(连接R1)。 在交换机3560上配置OSPF路由协议。 在路由器R0、R1上配置OSPF路由协议。 将PC0、PC1主机默认网关设置为直连网 络设备接口的IP地址。 验证PC0和PC1之间的通信。
青岛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 云红艳
查看交换机S3560路由配置:

OSPF动态路由配置

OSPF动态路由配置

OSPF动态路由配置OSPF(Open Shorted Path First,最短路径优先)是一个链路状态路由协议,OSPF能对网络的变化作快速的响应,它是在网络变化时以触发方式进行更新的。

OSPF检测到网络发生变化时,产生链路状态通告(Link State Advertisement,LSA),LSA用组播的方式扩散到所有的近邻路由器,邻近路由器收到LSA后,用它来更新自己的链路状态数据库(Link State Database,LSDB),同时还把LSA扩散到别的路由器。

这样LSA 被所有的路由器所接受,并且用来更新链路状态数据库。

一、实验内容1、OSPF动态路由配置二、实验目的1、知道OSPF的工作原理2、掌握OSPF路由的配置过程三、网络拓朴四、实验设备1、两台思科(Cisco)3620路由器(配置4个以太网接口)2、两台安装有 windows 98/xp/2000操作系统的主机3、若干交叉网线4、思科(Cisco)专用控制端口连接电缆五、实验过程(需要将相关命令写入实验报告)1、将路由器、交换机、主机根据如上图示进行连接2、设置主机的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3、配置RouterA各接口IP地址并激活接口Router> enableRouter# configure terminalRouter(config)# hostname RouterARouterA(config)# interface ethernet 0/0RouterA(config-if)# ip address 192.168.20.1 255.255.255.0RouterA(config-if)# no shutdownRouterA(config-if)# exitRouterA(config)# interface ethernet 0/2RouterA(config-if)# ip address 192.168.10.1 255.255.255.0RouterA(config-if)# no shutdownRouterA(config-if)# exit4、配置RouterB各接口IP地址并激活接口Router> enableRouter# configure terminalRouter(config)# hostname RouterBRouterB(config)# interface ethernet 0/0RouterB(config-if)# ip address 192.168.20.2 255.255.255.0RouterB(config-if)# no shutdownRouterB(config-if)# exitRouterB(config)# interface ethernet 0/2RouterB(config-if)# ip address 192.168.40.1 255.255.255.0RouterB(config-if)# no shutdownRouterB(config-if)# exit5、配置RouterA路由器OSPF动态路由RouterA(config)# router ospf 100RouterA(config-router)# network 192.168.10.0 0.0.0.255 area 0RouterA(config-router)# network 192.168.20.0 0.0.0.255 area 0RouterA(config-router)#exit6、配置RouterB路由器OSPF动态路由RouterB(config)# router ospf 100RouterB(config-router)# network 192.168.20.0 0.0.0.255 area 0RouterB(config-router)# network 192.168.40.0 0.0.0.255 area 0RouterB(config-router)# exit7、显示RouterA的路由表信息RouterA# show ip routeC 192.168.20.0 is directly connected, Ethernet0/0C 192.168.10.0 is directly connected, Ethernet0/2192.168.40.0 [110/10] via 192.168.40.1, 00:00:10, Ethernet0/0 8、显示RouterB的路由表信息RouterB# show ip routeC 192.168.20.0 is directly connected, Ethernet0/0C 192.168.40.0 is directly connected, Ethernet0/2192.168.10.0 [110/10] via 192.168.10.1, 00:10:09, Ethernet0/09、显示RouterA的链路状态数据库信息RouterA# show ip ospf databaseOSPF Router with ID (192.168.20.1) (Process ID 100)Router Link States (Area 0)Link ID ADV Router Age Seq# Checksum Link count192.168.10.1 192.168.20.1 0 0x80000007 0x5604192.168.20.1 192.168.20.1 0 0x80000003 0x8678192.168.40.1 192.168.40.1 0 0x80000009 0x370510、显示RouterB的链路状态数据库信息RouterB# show ip ospf databaseOSPF Router with ID (192.168.40.1) (Process ID 100)Router Link States (Area 0)Link ID ADV Router Age Seq# Checksum Link count192.168.20.2 192.168.40.1 0 0x80000002 0x2709192.168.10.1 192.168.20.1 0 0x80000005 0x4490192.168.40.1 192.168.40.1 0 0x80000001 0x3849六、思考问题1、采用OSPF协议,路由器中有哪三个表,请分别说明其作用。

OSPF动态路由的配置网络地址转换NAT设置

OSPF动态路由的配置网络地址转换NAT设置

4.OSPF动态路由的配置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1]是一个内部网关协议(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简称IGP),用于在单一自治系统(autonomous system,AS)内决策路由。

与RIP相比,OSPF是链路状态路由协议,而RIP是距离矢量路由协议。

OSPF的协议管理距离(AD)是110。

OSPF协议主要优点:1、OSPF是真正的LOOP- FREE(无路由自环)路由协议。

源自其算法本身的优点。

(链路状态及最短路径树算法)2、OSPF收敛速度快: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路由变化传递到整个自治系统。

3、提出区域(area)划分的概念,将自治系统划分为不同区域后,通过区域之间的对路由信息的摘要,大大减少了需传递的路由信息数量。

也使得路由信息不会随网络规模的扩大而急剧膨胀。

4、将协议自身的开销控制到最小。

OSPF域内HDLCHDLC——面向比特的同步协议:High Level Data Link Control(高级数据链路控制规程)。

HDLC是面向比特的数据链路控制协议的典型代表,该协议不依赖于任何一种字符编码集;数据报文可透明传输,用于实现透明传输的“0比特插入法”易于硬件实现;全双工通信,有较高的数据链路传输效率;所有帧采用CRC检验,对信息帧进行顺序编号,可防止漏收或重份,传输可靠性高;传输控制功能与处理功能分离,具有较大灵活性。

OSPF域内PPP连接的设置公私合作关系(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是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如新的电信系统、机场和电厂)的一个资助模式。

PPP具有处理错误检测、支持多个协议、允许在连接时刻协商IP地址、允许身份认证等功能。

适合于调制解调器、HDLC位序列线路、SONET和其它的物理层上使用。

它支持错误检测、选项协商、头部压缩以及使用HDLC类型帧格式(可选)的可靠传输5.网络地址转换NAT设置网络地址转换(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属接入广域网(WAN)技术,是一种将私有(保留)地址转化为合法IP地址的转换技术,它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Internet接入方式和各种类型的网络中。

动态路由协议实验报告

动态路由协议实验报告
图六 用ping命令测试连通性【实验总结】通过第一次实验的锻炼,现在实验简单了很多。在课上教师讲的很详细,咱们随着教师的步骤操作,比拟轻松的就完成了这次实验,在实验中熟练把握动态路由协议RIP及RIP路由协议的配置方式、熟悉配置RIP路由表项的全然操作步骤、把握在小型规模网络中配置实现RIP距离矢量类路由协议的方式等。通过这次实验感觉学到了很多东西,收成感很强。篇二:网络综合实验报告2动态路由协议RIP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网络综合实验报告专业:_运算机科学与技术__ 姓名:____ _________ 学号:__080601112______ 指导教师:___ ______ 实验日期:____二、动态路由协议RIP一、 实验目的〔1〕明白得RIP协议的工作原理〔2〕明白得路由表的含义〔3〕能够查看和调试RIPv1 路由协议相关信息二、 实验内容〔拓扑〕三、 实验流程
R1(config-router)#networkR1(config-router)#networkR1(config-router)#no auto-summary//关闭路由汇总,方便观看路由表项 4.实验调试(1) show ip route 该命令用来查看路由表。四、 实验结果与分析〔包括截图〕附:分解实验2:RIP V2全然配置1. 实验目的〔1〕明白得RIP协议的工作原理〔2〕明白得路由表的含义〔3〕能够查看和调试RIPv2 路由协议相关信息 2. 实验拓扑〔同上一节实验拓扑〕3. 实验步骤步骤①:同RIP V1实验 步骤②:R1(config)#router rip//配置RIP路由协议 R1(config-router)#version 2 //指明为RIP V2,默以为RIP V1 R1(config-router)#netwoek //通告与其直连的路由信息 R1(config-router)#network R1(config-router)#networkR1(config-router)#noauto-summary

路由器动态路由协议单区域OSPFv2配置

路由器动态路由协议单区域OSPFv2配置
➢ 在交换机3560上配置OSPF路由协议。 ➢ 在路由器R0、R1上配置OSPF路由协议。 ➢ 将PC0、PC1主机默认网关设置为直连网
络设备接口的IP地址。 ➢ 验证PC0和PC1之间的通信。
青岛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 云红艳
路由器添加广域网模块WIC-2T操作
添加模块卡操作步骤:
1.点击路由器,选中 physical(物理),首先把路 由器的开关关掉,在 Physical Device View(设 备视图右下绿色点) 。 2.在左侧的下拉菜单视图找 到“WIC-2T”(2个高速串 行接口的广域网接口模块) ,拉出来,拉到设备视图的 黑色方框上。 3.再开启路由器设备开关。
青岛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 云红艳
动态路由协议OSPF配置
实验步骤:
➢ 建立Packet Tracer拓扑。 ➢ 为2台路由器添加带有2个高速串口的广
域网接口卡WIC-2T模块,使用DCE串口线 连接两个路由器,路由器R0的串口配置 时钟频率64000。
➢ 在三层交换机上创建Vlan10(连接主机 )和Vlan20(连接R1)。
青岛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 云红艳
在交换机S3560配置OSPF 路由协议:
SW#conf t SW(config)#ip routing //开启IP路由功能 SW(config)#router ospf 1 //启动OSPF路由进程 SW(config-router)# network 192.168.1.0 0.0.0.255 area 0 //配置参 与OSPFv2路由协议的接口范围,使之能接收和发送OSPF更新信息 SW(config-router)# network 192.168.3.1 0.0.0.0 area 0 SW(config-router)#end

动态路由的配置实验报告

动态路由的配置实验报告

动态路由的配置实验报告动态路由的配置实验报告引言: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设备的数量和规模也在不断增加。

对于大型网络而言,静态路由已经无法满足其复杂的网络拓扑结构和高效的数据传输需求。

因此,动态路由的配置成为了网络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动态路由的配置实验过程以及实验结果。

一、实验背景在网络中,路由器是实现数据包转发的重要设备。

静态路由是通过手动配置路由表来实现数据包的转发,而动态路由则是通过路由协议自动学习和更新路由表。

动态路由的配置可以大大减轻网络管理员的工作量,提高网络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配置动态路由协议,实现网络设备之间的自动学习和更新路由表,从而实现数据包的快速转发和高效传输。

三、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了GNS3网络模拟器搭建实验环境。

实验中使用的设备包括路由器R1、R2和R3,它们之间通过以太网连接。

实验中采用的动态路由协议是开放最短路径优先(OSPF)协议。

四、实验步骤1. 配置设备IP地址:首先,为每个设备配置IP地址,确保它们可以相互通信。

2. 配置OSPF协议:在每个路由器上启动OSPF进程,并配置相应的区域。

3. 配置网络接口:将每个设备的接口与OSPF进程绑定,并设置相应的开销值。

4. 验证路由信息:通过查看路由表和邻居关系表,验证OSPF协议是否正常工作。

五、实验结果经过以上步骤的配置,我们成功实现了动态路由的配置。

通过查看路由表,可以看到每个路由器已经学习到了相应的网络信息,并且能够选择最短路径进行数据包的转发。

同时,通过查看邻居关系表,可以确认路由器之间已经建立了相互的邻居关系。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动态路由的配置过程,并成功实现了网络设备之间的自动学习和更新路由表。

动态路由的配置可以大大简化网络管理的工作,提高网络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

同时,我们也了解到动态路由协议的选择和配置对网络性能和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合理选择和配置。

路由器 OSPF配置

路由器 OSPF配置

路由器 OSPF配置⒈简介●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是一种动态路由协议,用于在互联网中确定最短路径,并实现路由器之间的通信。

●本文档提供了配置路由器OSPF的详细步骤和相应的配置示例。

⒉确认网络拓扑结构●确认网络中使用的路由器和设备的数量和连接方式。

●确认每个路由器的IP地址和接口。

⒊ OSPF基本配置⑴ OSPF进程配置●在每个路由器上启动OSPF进程,并为其分配一个唯一的进程号。

⑵配置区域●将路由器分为不同的区域(Area),每个区域使用一个唯一的区域号。

⑶配置路由器ID●为每个路由器分配一个唯一的路由器ID将其用于OSPF邻居关系的建立和LSDB同步。

⒋ OSPF邻居关系建立⑴配置邻居关系●在每个路由器上配置与相邻路由器之间的邻居关系。

⑵验证邻居关系●确认邻居关系是否建立成功。

⒌ OSPF路由器类型配置●配置路由器类型(Router Type),包括:●ABR(Area Border Router):用于连接不同的区域。

●ASBR(Autonomous System Border Router):用于与其他自治系统之间交换路由信息。

●Internal Router:只在单个区域中工作。

⒍ OSPF网络类型配置●配置OSPF网络类型,包括:●Point-to-Point:点对点网络连接。

●Broadcast:广播网络连接。

●NBMA(Non-Broadcast Multiaccess):非广播点对多点网络连接。

⒎路由器汇总配置●配置路由器进行路由汇总,减少网络中的路由数量。

⒏ OSPF策略配置●配置OSPF策略,包括:●路径选择优先级(Path Selection Priority)。

●区域边界策略(Area Border Policy)。

●链路成本(Link Cost)。

⒐验证与故障排除●验证OSPF路由表和邻居关系状态。

●对故障进行排查和修复。

⒑附件●本文档提供的配置示例所需的附件文件。

交换机动态路由RIPOSPF实验报告

交换机动态路由RIPOSPF实验报告

交换机动态路由RIPOSPF实验报告一、引言动态路由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实现网络之间的路由选择和转发功能。

RIPOSPF(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 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动态路由协议是一种基于开放最短路径优先算法的协议,用于在交换机网络中实现动态路由功能。

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网络拓扑,配置RIPOSPF协议并进行实际测试,验证其性能和可行性。

二、实验环境1.硬件环境:使用3台交换机,每台交换机具有4个端口,用于连接不同网络设备。

2.软件环境:搭建基于RIPOSPF协议的动态路由实验环境,使用Tcl脚本进行配置和控制。

三、实验步骤1.网络拓扑设计根据实验需求,设计一个适当的网络拓扑,包括多台交换机和端设备,使其形成一个较复杂的网络结构。

确保每台交换机都能与其他交换机进行通信。

2.配置RIPOSPF协议在每个交换机上配置RIPOSPF协议,包括路由器ID、网络连接、接口地址等。

确保配置的信息准确无误。

3.启动RIPOSPF协议使用Tcl脚本进行RIPOSPF协议的启动和控制,确保协议能够正常运行。

观察控制台输出,确保没有错误消息。

4.测试网络连通性在实验环境中添加一些端设备,通过ping命令测试不同网络设备之间的连通性。

观察ping结果,验证RIPOSPF协议是否能够正确选择路由。

5.模拟故障状况在实验过程中,模拟网络故障,例如断开某个网络连接或关闭某台交换机。

观察RIPOSPF协议的表现,验证其具备故障恢复和自适应能力。

6.性能评估通过实际测试和观察,评估RIPOSPF协议在实验环境中的性能。

可以统计路由更新时间、网络收敛时间等指标,分析协议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在本次实验中,成功搭建了基于RIPOSPF协议的动态路由网络,实现了交换机之间的路由选择和通信功能。

经过测试,RIPOSPF协议表现出较好的性能和稳定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七动态路由协议配置—OSPF实验目的1、熟悉模拟器Packet tracer的使用环境;2、理解OSPF的基本原理;3、掌握OSPF协议的配置步骤;4、掌握动态路由协议OSPF中COST值的意义;实验环境Packet tracer 5.0实验相关理论知识1.OSPF作为一种内部网关协议(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IGP),用于在同一个自治域(AS)中的路由器之间发布路由信息。

区别于距离矢量协议(RIP),OSPF具有支持大型网络、路由收敛快、占用网络资源少等优点,在目前应用的路由协议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2.OSPF协议引入“分层路由”的概念,将网络分割成一个“主干”连接的一组相互独立的部分,这些相互独立的部分被称为“区域”(Area),“主干”的部分称为“主干区域”。

每个区域就如同一个独立的网络,该区域的OSPF路由器只保存该区域的链路状态。

每个路由器的链路状态数据库都可以保持合理的大小,路由计算的时间、报文数量都不会过大3.作为一种链路状态的路由协议,OSPF将链路状态广播数据包LSA(Link StateAdvertisement)传送给在某一区域内的所有路由器,这一点与距离矢量路由协议不同。

运行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的路由器是将部分或全部的路由表传递给与其相邻的路由器.4.SPF算法是OSPF路由协议的基础。

SPF算法有时也被称为Dijkstra算法,这是因为最短路径优先算法SPF是Dijkstra发明的。

SPF算法将每一个路由器作为根(ROOT)来计算其到每一个目的地路由器的距离,每一个路由器根据一个统一的数据库会计算出路由域的拓扑结构图,该结构图类似于一棵树,在SPF算法中,被称为最短路径树。

在OSPF路由协议中,最短路径树的树干长度,即OSPF路由器至每一个目的地路由器的距离,称为OSPF的Cost,其算法为:Cost = 100×106/链路带宽.在这里,链路带宽以bps来表示。

也就是说,OSPF的Cost 与链路的带宽成反比,带宽越高,Cost越小,表示OSPF 到目的地的距离越近。

举例来说,FDDI或快速以太网的Cost为1,2M串行链路的Cost为50,10M以太网的Cost为10等。

使用模拟器Packet tracer构建如下的网络拓扑:注意:路由器和路由器之间,路由器和计算机之间应该采用哪种电缆2、PC机的IP配置进入PC机配置环境,按照图中的要求配置IP地址、子网掩码和网关。

3、路由器基本配置OSPF的基本配置(重点语句提示):R1(config)#router ospf 1//启用进程号(自治系统号)为1的OSPF路由协议R1(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0.0 0.0.0.255 area 0//宣告192.168.0.0这个网络运行OSPF路由协议,并且为骨干区域R1(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12.0 0.0.0.255 area 0R1(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31.0 0.0.0.255 area 0R1(config-router)#passive-interface f0/0//设置F0/0为被动借口,只学习不发送路由更新4、查看路由器在特权模式下查看路由器的路由信息:router# show ip protocols 验证 RIP 的配置router# show ip route 显示路由表的信息router# clear ip route 清除 IP 路由表的信息router# debug ip OSPF 调试OSPF路由协议router# undebug all 中断调试OSPF路由协议5、验证网络连通情况用PING命令查看网络连通情况。

PC可以通过浏览器成功访问服务器的WWW服务背景知识:1、动态路由动态路由协议被分为两类:(1)外部网关协议(EGP):在自治系统之间交换路由选择信息的互联网络协议,如BGP。

(2)内部网关协议(IGP):在自治系统内交换路由选择信息的路由协议,常用的因特网内部网关协议有OSPF、RIP、IGRP EIGRP。

其中,RIP协议是应用较早、使用较普遍的内部网关协议(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简称 IGP),适用于小型同类网络,是典型的距离矢量(distance -vector)协议。

OSPF协议工作过程OSPF路由协议针对每一个区域分别运行一套独立的计算法则,对于ABR来说,由于一个区域边界路由器同时与几个区域相联,因此一个区域边界路由器上会同时运行几套OSPF计算方法,每一个方法针对一个OSPF区域。

下面对OSPF 协议运算的全过程作一概括性的描述。

区域内部路由--当一个OSPF路由器初始化时,首先初始化路由器自身的协议数据库,然后等待低层次协议(数据链路层)提示端口是否处于工作状态。

--如果低层协议得知一个端口处于工作状态时,OSPF会通过其Hello协议数据包与其余的OSPF路由器建立交互关系。

一个OSPF路由器向其相邻路由器发送Hello数据包,如果接收到某一路由器返回的Hello数据包,则在这两个OSPF 路由器之间建立起OSPF交互关系,这个过程在OSPF中被称为adjacency。

在广播性网络或是在点对点的网络环境中,OSPF协议通过Hello数据包自动地发现其相邻路由器,在这时,OSPF路由器将Hello数据包发送至一特殊的多点广播地址,该多点广播地址为ALLSPFRouters。

在一些非广播性的网络环境中,我们需要经过某些设臵来发现OSPF相邻路由器。

在多接入的环境中,例如以太网的环境,Hello协议数据包还可以用于选择该网络中的指定路由器DR。

一个OSPF路由器会与其新发现的相邻路由器建立OSPF的adjacency,并且在一对OSPF路由器之间作链路状态数据库的同步。

在多接入的网络环增中,非DR的OSPF路由器只会与指定路由器DR建立adjacency,并且作数据库的同步。

OSPF协议数据包的接收及发送正是在一对OSPF的adjacency间进行的。

OSPF路由器周期性地产生与其相联的所有链路的状态信息,有时这些信息也被称为链路状态广播LSA(Link State Advertisement)。

当路由器相联接的链路状态发生改变时,路由器也会产生链路状态广播信息,所有这些广播数据是通过Flood的方式在某一个OSPF区域内进行的。

Flooding算法是一个非常可靠的计算过程,它保证在同一个OSPF区域内的所有路由器都具有一个相同的OSPF数据库。

根据这个数据库,OSPF路由器会将自身作为根,计算出一个最短路径树,然后,该路由器会根据最短路径树产生自己的OSPF路由表。

建立OSPF交互关系OSPF路由协议通过建立交互关系来交换路由信息,但是并不是所有相邻的路由器会建立OSPF交互关系。

下面将OSPF建立adjacency的过程简要介绍一下。

OSPF协议是通过Hello协议数据包来建立及维护相邻关系的,同时也用其来保证相邻路由器之间的双向通信。

OSPF路由器会周期性地发送Hello数据包,当这个路由器看到自身被列于其它路由器的Hello数据包里时,这两个路由器之间会建立起双向通信。

在多接入的环境中,Hello数据包还用于发现指定路由器DR,通过DR来控制与哪些路由器建立交互关系。

两个OSPF路由器建立双向通信这后的第二个步骤是进行数据库的同步,数据库同步是所有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最大的共性。

在OSPF路由协议中,数据库同步关系仅仅在建立交互关系的路由器之间保持。

OSPF的数据库同步是通过OSPF数据库描述数据包(Database Description Packets)来进行的。

OSPF路由器周期性地产生数据库描述数据包,该数据包是有序的,即附带有序列号,并将这些数据包对相邻路由器广播。

相邻路由器可以根据数据库描述数据包的序列号与自身数据库的数据作比较,若发现接收到的数据比数据库内的数据序列号大,则相邻路由器会针对序列号较大的数据发出请求,并用请求得到的数据来更新其链路状态数据库。

我们可以将OSPF相邻路由器从发送Hello数据包,建立数据库同步至建立完全的OSPF交互关系的过程分成几个不同的状态,分别为:Down:这是OSPF建立交互关系的初始化状态,表示在一定时间之内没有接收到从某一相邻路由器发送来的信息。

在非广播性的网络环境内,OSPF路由器还可能对处于Down状态的路由器发送Hello数据包。

Attempt:该状态仅在NBMA环境,例如帧中继、X.25或ATM环境中有效,表示在一定时间内没有接收到某一相邻路由器的信息,但是OSPF路由器仍必须通过以一个较低的频率向该相邻路由器发送Hello数据包来保持联系。

Init:在该状态时,OSPF路由器已经接收到相邻路由器发送来的Hello数据包,但自身的IP地址并没有出现在该Hello数据包内,也就是说,双方的双向通信还没有建立起来。

2-Way:这个状态可以说是建立交互方式真正的开始步骤。

在这个状态,路由器看到自身已经处于相邻路由器的Hello数据包内,双向通信已经建立。

指定路由器及备份指定路由器的选择正是在这个状态完成的。

在这个状态,OSPF路由器还可以根据其中的一个路由器是否指定路由器或是根据链路是否点对点或虚拟链路来决定是否建立交互关系。

Exstart:这个状态是建立交互状态的第一个步骤。

在这个状态,路由器要决定用于数据交换的初始的数据库描述数据包的序列号,以保证路由器得到的永远是最新的链路状态信息。

同时,在这个状态路由器还必须决定路由器之间的主备关系,处于主控地位的路由器会向处于备份地位的路由器请求链路状态信息。

Exchange:在这个状态,路由器向相邻的OSPF路由器发送数据库描述数据包来交换链路状态信息,每一个数据包都有一个数据包序列号。

在这个状态,路由器还有可能向相邻路由器发送链路状态请求数据包来请求其相应数据。

从这个状态开始,我们说OSPF处于Flood状态。

Loading:在loading状态,OSPF路由器会就其发现的相邻路由器的新的链路状态数据及自身的已经过期的数据向相邻路由器提出请求,并等待相邻路由器的回答。

Full:这是两个OSPF路由器建立交互关系的最后一个状态,在这时,建立起交互关系的路由器之间已经完成了数据库同步的工作,它们的链路状态数据库已经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