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区域农业发展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必修3课时作业10:4.1.2商品粮基地建设 农业发展方向

高中地理必修3课时作业10:4.1.2商品粮基地建设 农业发展方向

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第2课时一、选择题目前,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

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基地是()A.三江平原B.松嫩平原C.辽河平原D.松辽平原2.与其他商品粮基地相比,东北商品粮基地的突出特点是()①大规模机械化生产②地区专业化生产③大规模商品化生产④大规模国家经营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商品谷物农业B.水稻种植业C.迁移农业D.混合农业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毫米),回答4~5题。

4.影响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有()①太阳辐射②距海远近③季风风向④纬度位置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5.东北地区平原广大,一首诗歌曾提到“这里的土地肥到家,插上根筷子会发芽,栽上捆柴火也开花。

”足见其土壤肥沃。

目前,东北地区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是()①黑土土层变薄,肥力下降②沼泽地开发,湿地破坏③不合理灌溉,土壤盐碱化④过度开垦,土地荒漠化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6.下图中代表东北平原区农业发展方向的是()黑龙江省黑河市是我国现有水稻种植的最北限,也是世界水稻栽培的纬度最高限。

该地区地广人稀,每个劳动力平均有近2.67公顷耕地。

这里曾是种稻禁区,经过多年的努力,禁区不仅可以种稻,还能够持续获得高产、稳产。

据此回答7~8题。

7.黑河市曾是种稻禁区,其主要的制约条件是()A.劳动力缺乏B.灌溉水源缺乏C.热量不足D.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低8.由“种稻禁区”到“能够持续获得高产、稳产”,促使其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B.优良水稻品种的引入和培育C.降水量增加D.农田水利设施的不断完善我国某地形区面积为10.89×104 km2,1月均温为-21~-18 ℃,7月均温为21~22 ℃。

下图示意该地形区1954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构成情况,读图回答9~10题。

[高三地理课件]区域农业发展

[高三地理课件]区域农业发展


的 农
口林

开 发
增、

表现 生态环境退化
改 善
威 胁


农业可持续发展




水土流失、黑 土退化严重
土地沙化,碱 化和草场退化 加剧
自然灾害频繁
环境污染
农业发展方向
重点
平原 农业区
面豆业化基开向 等 向 方 地发市大规向场宗模发、,农化展利继产、,用续品专建强的业设与化生化绿治商产和色理品。生食粮农态品、、保以为的品农化增重优质产,护强点质量品延相抗、和加长,结衡专竞工产发国用争业业展合外品力,链适,农种;促条应坚产,加进加品提快粮工入高发食需侵产展转要
4、为什么松嫩平原的积温比西部的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高原要 高?
5、为什么大兴安岭的东坡比西坡和松嫩平原年降水量要丰富? 大兴安岭的东坡是迎风坡,所以降水量比西坡和松嫩平原要丰富。
二、农业布局特点
东北地 所属温 >=10℃的 适合种植的农作物
区内部 度带 积温
差异
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
北部 寒温带 1000℃
知识结构
地理条件
雨热同季,但易受低温冷害的影响 地形类型,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
溉, 当地种植长绒棉历史悠久,市场对长绒棉需求大。
★海南岛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 3组-
地处热带,热量和降水条件可满足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 ,市场尤其是国内市场对橡胶等热带作物的需求量大。 ★昆明花卉种植业--------4组 四季如春,气候条件适宜发展多种花卉品种,昆明等国内城市 市场对花卉的需求量大。
气温
中部:
春小麦、大豆、玉米、高粱 、水稻、甜菜、亚麻(

人教版高中地理优质课件6:4.1.2商品粮基地建设 农业发展方向

人教版高中地理优质课件6:4.1.2商品粮基地建设 农业发展方向
②气候条件差异:长三角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 ,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三角。
③土地条件差异:长三角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 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三角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⑵地理环境对农业和商业的影响
科学种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 在确保粮食供求的同时,积极开展多
种经营,调整农作物品种和农业结构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2004年以 来,我国粮食总产量仍连续增长。据此完成4~5题。
4.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产区在全国商品粮生产中的地位下降
最为显著的是
A.太湖平原 C.江汉平原
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①加强以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 ②健全和完善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3.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①加强治涝和灌溉工程建设,实现旱涝保丰收; ②加大中、低产田治理力度,加快水土流失耕地的治理; ③加强农畜产品加工和市场建设,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效 益,吸纳更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
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目前面积1.24万平 方千米,人口20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 肥沃。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 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 右图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
(1)分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
结合退耕,发展生态 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建设人工草场
平原区 农业发展方向

地理必修三人教版第四章第一节

地理必修三人教版第四章第一节

东北区 全国
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黑龙江土地利用状况
土地类型多种多样 特 点 耕地面积广 荒地面积广——土地后备资源丰富
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1、地势平坦,坡度小于1°,耕 地集中连片。
2、成为大规模机械化水平最高 的地区之一。
农业现代化:(读下表)
1978年 1988年 农机总动力(万千瓦 ) 大中型拖拉机(台) 联合收割机(台) 农用飞机(架) 喷灌机械(台) 载重汽车(台) 粮食处理中心(座) 148.5 15206 7975 0 —— 265.7 25387 11844 9 —— 1997年 290.7 22473 7287 25 1037 7327 163
农业布局
三大农业生 产区域:
耕作农业区
林业和特产区
畜牧业区
大规模专业化 生产粮基地建 设
成为大规模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已经形成了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 面向国内大宗家产品需求市场,确保国 家粮食需求(平原地区)
农业发展方向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西部草原区) 保护天然林,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山区)
面积35万平方千米。
林业和特产区
四大优势: • 全国最大的林区 • 全国最主要的采伐 基地 • 宜林地区广泛 • 森林树种丰富
蒙古栎
• 鹿茸
樟子松 白桦 红松
鹿茸
畜牧业区 • 农牧和林牧结合条件好,品种优良
三河牛
三河马
P活动
1.耕作业
1.东北农业布局的自然条件,并填写:
有利:平原广阔,黑土肥沃,水源充足。不利:热量不高, 只能满足对热量要求不高的农作物,且仅能一年一熟。
黑土耕层有机质 含量为2.5%~7.5 %,全氮含量为 0.15%~0.35%, 是我国耕层有机质 含量和氮素含量最 高的土壤。肥沃的 耕地集中连片分布。

教案4.1第一课时靖宇一中魏修华

教案4.1第一课时靖宇一中魏修华

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案一、课标要求和课标解读二、本节教材教学思路分析分析地理条件(气候,地形、土壤,社会、经济),农业布局的特点---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耕作农业区,林业和特产区,畜牧区),大规模的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地区专业化生产,),农业发展方向(平原区,西部草原区,山区)本节的教学内容的三大主题:主题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背景(地理条件、资源优势);主题二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特点(农业在全国的地位、区域内部布局特点);主题三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向(存在问题、农业主要发展方向)。

三、学情分析学生基本掌握农业区位分析方法,通过前几单元的学习,学生基本具备了读图能力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对案例学习的方法已了解。

但学生初中的区域地理知识仍不足,在学完东北地区,用同样的方法去分析其他区域时,但具体某一区域的地理背景知识比较模糊,这仍然是初中地理知识与高中教材的糅合问题。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和布局特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中存在问题及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五、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新课引入:采用歌曲“松花江上”或“小品”,感性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状况。

学习主题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背景通过读东北地区位置、气候、地形、土壤、交通、工业分布等图,确定东北地区的位置及范围,具体评价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区位条件,得出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最主要优势是土地资源和森林资源,然后从质和量两方面去分析。

知识结构:1、地理位置与气候特征的内在联系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长季节等。

东北地区由于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降水集中于夏季,热量和水分配合得协调,仅可以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生长的需要,这就便得农作物生长季节集中在气温较高的4~10月,农事活动为春播、夏管、秋收,同时农作物适应环境多为喜冷凉品种,如甜菜等。

2、地形---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3、工业、交通、人口等对东北农业发展的影响通过对农业发展条件的评价,强调东北地区的突出优势,黑土地及森林资源。

高中地理必修3课时作业3:4.1商品粮基地建设 农业发展方向

高中地理必修3课时作业3:4.1商品粮基地建设  农业发展方向

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第2课时商品粮基地建设与农业发展方向目前,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

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基地是( )A.三江平原 B.松嫩平原C.辽河平原 D.松辽平原2.与其他商品粮基地相比,东北商品粮基地的突出特点是( )①大规模机械化生产②地区专业化生产③大规模商品化生产④大规模国家经营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3.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商品谷物农业 B.水稻种植业C.迁移农业 D.混合农业4.关于东北耕作农业区的正确说法为( )A.完全分布在平原地区B.冬小麦分布非常普遍C.东北地区北部无水稻种植D.大豆种植比例由南向北渐增5.关于东北地区林业和特产区的叙述,正确的有( )A.这里有我国第二大林区,主要的树种有兴安落叶松、红松、白桦、樟树B.长白山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C.辽南是重要的苹果产区D.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盛产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6.有关东北农业基地的综合开发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要抓好种植业就行B.以粮为主多种经营,大力发展大牧场畜牧业C.农业区搞农产品加工经济效益较差D.应加强大豆榨油、甜菜制糖等食品加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7~8题。

材料一我国粮食生产规划中将商品粮基地分为四类:南方高产区、黄淮平原区、东北低产区、西北干旱区。

材料二7.A.①代表黄淮平原区B.②代表东北低产区C.③代表西北干旱区D.④代表南方高产区8.受土壤盐碱化影响和沙尘天气影响最明显的分别是( )A.①④ B.③② C.④③ D.①②读区域图,完成9~10题。

9.甲、乙、丙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 )A.耕地、林地、草地B.耕地、草地、林地C.草地、林地、耕地D.草地、耕地、林地10.图示区域粮食商品率高于全国其他农业区,主要原因是( )A.土壤肥沃 B.地形平坦C.水热条件好 D.人均耕地多11.读“黑龙江垦区土地利用状况图”(图甲)、“黑龙江垦区粮食产量图”(图乙)、“黑龙江垦区商品率变化图”(图丙)。

4.1农业(第1课时)(课件)八年级地理上册(湘教版)

4.1农业(第1课时)(课件)八年级地理上册(湘教版)

发展林业
发展种植业
发展畜牧业
A C
B D
发展渔业
中国的农业
农业的分布
读图分析:阅读下列地图,分析图中A、B、C、D四地各适合发展哪个农业部门?
这里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发展 林业可以保持水土,这就叫宜林则林
这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 有利于发展种植业,这就是宜粮则粮。
A
C
这里降水稀少,但牧草生长良好,适 宜发展畜牧业,这就叫宜牧则牧。
D.小麦、油菜、甜菜、甘蔗
C 4.下列农业发展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是 ( )
A.新疆大力发展种植业
B.东北平原大力发展甘蔗种植业
C.长江中下游地区发展淡水养殖业 D.青藏高原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业
C 5.珠江三角洲相比,东北平原种植粮食的主要劣势条件是 (

A.平原面积狭小
B.雨热不同期
C.热量条件较差
D.不利于机械化生产
中国的农业
中国粮食作物的分布
读图思考:在图中找到找出小麦水稻主要分布地区,归纳小麦水稻的分布特点。
小麦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华北平原 小麦主要分布在温凉、降水较少的地区
水稻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 水稻多分布在高温和多湿地区
中国的农业
商品粮基地
读图思考: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和大家说一说你觉得什么是“商品粮”?
地理新课标
内容解读
借助地图和相关资料,举例描述中国农业 的分布
用实例说明科学技术产业在农业产业发展 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目标
知道农业的主要部门,结合实例 认识农业的重要性。
利用地图指出我国主要牧区的名 称,了解优良畜牧品种。
掌握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状况, 并能简要分析原因。

4.1.2农业(1)

4.1.2农业(1)

北方属小麦集中产区 南方属水稻集中产区
根据不同的播种期,小麦可分为冬小麦和春小麦。冬小麦在秋季播种,次年的夏季收获,对越冬条 件有较高要求。春小麦在春季播种,秋季收获。春小麦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北地区。
主要农作物分布
活动 读图4-7,结合干湿地区划分图,说出它们所处的干湿地区。
小麦:适宜种植在地形平坦,光照充 足,降水量约在400-800mm的半湿 润地区。
① ②
⑦ ⑥ ⑤ ③④
主要农作物分布
思考:华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小麦产区之一,为何不是全国性商品粮基地?
人口多、人均耕地少,粮食商品率不高
主要农作物分布
中国经济作物种类繁多,有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饮料作物、药用作 物等。有些经济作物只能生长在热带地区,通常被称为热带作物。经济作物通常 具有经济价值高、种植技术要求高、商品率高等特点。有些经济作物是人们的衣 食之源,有些经济作物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畜牧业分布
活动(1)哪一幅图反映的是中国牧区畜牧业的景观,哪一幅图反映的是中国农 耕区畜牧业的景观?
牧区畜牧业
农耕区畜牧业
畜牧业分布
活动 (2)填写下表,比较中国牧区畜牧业和农耕区畜牧业的差异。
主要畜产品
饲养方式
牧区畜牧业 牛羊肉、皮毛、乳类 放牧
农耕区畜牧业 肉、蛋、奶、禽
圈养
饲料来源
天然草场
图4-8
图4-9
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北方的粮食作物主要是小麦。
主要农作物分布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等地,是重要的粮食产区。
在一些农业生产条件较好、粮食 商品率较高的地区,国家建立了 商品粮基地。
我国七大商品粮基地:①三江平原、 ②松嫩平原、③洞庭湖平原、④鄱阳 湖平原、⑤成都平原、⑥江汉平原、 ⑦江淮地区 请把这7个商品粮基地的序号在图上 标注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