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冷冻工艺学思考题(DOC)

合集下载

食品冷冻工艺学复习

食品冷冻工艺学复习

1、试述造成冰晶成长的机理。

答:1)冰晶成长的定义:刚冻结好的食品其内部冰晶大小不是完全均匀一致的,在冻藏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冰晶会越来越小,大冰晶会越来越大,整个冰晶的数目也大大减少,这种现象叫冰晶成长。

2)冻结食品中的水呈液态、气态、固态三种状态。

其中固态又分为大冰晶和小冰晶二种。

3)液态、气态、固态的水的水蒸汽分压P存在以下关系:3.1) P液态﹥P固态3.2) P气态﹥P固态3.3) P小冰晶﹥P大冰晶4) 在3.1作用下水从液态向冰晶移动; 在3.2作用下水从气态向冰晶移动; 在3.3作用下水从小冰晶向大冰晶移动;2、试述造成液汁损失的机理。

答:1)冻结造成了蛋白质、淀粉的变性,使其持水能力下降。

2)冻结造成了食品组织、结构的破坏。

3、试述低温贮藏植物性食品的原理。

答:1)植物性食品是活体,有呼吸作用。

2)呼吸作用一方面能抵抗微生物的入侵。

另一方面呼吸作用消耗植物性食品的营养成分。

3)利用低温一方面维持呼吸作用以抵抗微生物的入侵。

另一方面减少植物性食品的营养成分的消耗。

4、试述冷藏链的意义。

答:1)T.T.T定义2)说明一个环节的较高温度对冻品质量的影响。

3)说明冻品质量的下降是积累的,与冻品所经历的时间——温度的先后次序无关。

5.为何要采用快速冻结,冻结速度对冻品品质有何影响?答:1)冻结速度快:冰晶数量多、冰晶大小均匀、冰晶的分布与形成冰晶之前水的分布状态相似。

2)冻结速度慢:冰晶数量少、冰晶大小不均匀、冰晶的分布与形成冰晶之前水的分布状态差别大。

3)A: 冻结速度慢的冻品,由于冰晶大小不均匀,易造成冰晶成长。

B: 冻结速度慢的冻品,由于冰晶的分布与形成冰晶之前水的分布状态差别大,失去水分的部位由空气进入,增大了空气与食品的接触面,使氧化严重。

得到水分的部位由于食品组织受到挤压而造成对食品组织得破坏。

6.为何对冷藏蛋品要进行出库升温工作,如何进行出库升温工作?经过冷藏得蛋出库时必须进行升温工作,否则因温差过大蛋壳表面就会凝结成一层水珠,这将使壳外膜破坏,蛋壳气孔完全暴露,为微生物进入蛋内创造条件。

食品冷冻工艺学整理

食品冷冻工艺学整理

食品冷冻工艺学整理(原版)一、名词解释1.食品冷冻工艺学:是一门运用人工制冷技术来降低温度,以保藏食品和加工食品的科学。

2. 冷冻食品:将食品原料和配料经过前处理加工在—30℃度快速冻结,经包装在—18℃以下贮藏流通的方便食品。

3. 冷冻调理食品:现代方便食品与速冻结合起来生产的速冻方便食品,以稍加调理即可使用为特色。

4.自溶作用:死后僵硬的肌肉,经过一段时间,在肌肉中存在的酶的作用下,发生一系列变化,肌肉软化过程。

5.食品变质:食品在贮藏过程中,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使其色香味和营养价值产生了从量变到质变的变化,从而使食品质量降低成完全不能食用的变化。

6.冷却:指将食品的品温降低到接近食品的冰点,但不冻结的过程。

7.干耗:以空气为介质冻结食品表面出现干燥现象,并造成重量损失。

8.冷害:果蔬由于其冰点以上的不适宜低温造成生理机能伤害。

9.移臭(串味):有强烈的香味或臭味的食品与其它食品放在一起,这香味或臭味会串给其它食品。

10.冷藏臭:冷藏库内一些特有臭味。

11.油烧:冷却贮藏过程中,食品中油脂会发生水解,脂肪酸氧化聚合等复杂变化,同时风味变差,味道恶化,出现变色,酸败,发粘等现象。

12.糊化:在适当温度下,淀粉在水中充分溶胀分裂形成均匀糊状溶液。

13.寒冷收缩:宰后的牛肉在短时间内快速冷却,肌肉会发生显著收缩,以后即使经过后熟作用,肉质也不会十分软化的现象。

14. 冷风冷却:利用流动的冷空气使被冷却食品的温度下降。

15.冷水冷却:利用低温水把被冷却的食品冷却到指定温度。

16.抱冰:对于大雨除去腮和内脏,并在该处装碎冰。

17.冻结膨胀压:食品冻结时表面水分首先成冰,然后冰层逐渐向内部延伸,当内部的水分因冻结而膨胀时会受到外部冰层阻碍产生内压。

18.流失液:食品经冻结解冻后,内部冰结晶就融化成水,它不能被肉质吸收,重新回到原来状态时,这部分水就分离出来成为流失液。

19.冻结点:食品在冻结过程中食品中水分开始出现冰结晶的温度点,也称冰点。

食品工艺学习题(分章)及答案

食品工艺学习题(分章)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食品腐败变质常常由微生物、酶的作用、物理化学因素引起。

2、食品的质量因素包括感官特性、营养质量、卫生质量和耐储藏性。

第二章食品的低温保藏一、名词解释1.冷害——在冷藏时,果蔬的品温虽然在冻结点以上,但当贮藏温度低于某一温度界限时,果蔬的正常生理机能受到障碍。

2.冷藏干耗(缩):食品在冷藏时,由于温湿度差而发生表面水分蒸发。

3.最大冰晶生成带:指-1~-4℃的温度范围内,大部分的食品在此温度范围内约80%的水分形成冰晶。

二、填空题1.影响冻结食品储藏期和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储藏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和空气流速。

2.食品冷藏温度一般是-1~8℃,冻藏温度一般是-12~-23℃,-18℃最佳。

三、判断题1.最大冰晶生成带指-1~-4℃的温度范围。

(√)2.冷却率因素主要是用来校正由于各种食品的冷耗量不同而引起设备热负荷分布不匀的一个系数。

(×)3.在-18℃,食品中的水分全部冻结,因此食品的保存期长(×)原理:低温可抑制微生物生长和酶的活性,所以食品的保存期长。

4.相同温湿度下,氧气含量低,果蔬的呼吸强度小,因此果蔬气调保藏时,氧气含量控制的越低越好。

(×)原理:水果种类或品种不同,其对温度、相对湿度和气体成分要求不同。

如氧气过少,会产生厌氧呼吸;二氧化碳过多,会使原料中毒。

5.冷库中空气流动速度越大,库内温度越均匀,越有利于产品质量的保持。

(×)原理:空气的流速越大,食品和空气间的蒸汽压差就随之而增大,食品水分的蒸发率也就相应增大,从而可能引起食品干缩。

四、问答题1.试问食品冷冻保藏的基本原理。

答:微生物(细菌、酵母和霉菌)的生长繁殖和食品内固有酶的活动常是导致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

食品冷冻保藏就是利用低温控制微生物生长繁殖和酶的活动,以便阻止或延缓食品腐败变质。

2.影响微生物低温致死的因素有哪些?答:(1)温度的高低(2)降温速度(3)结合状态和过冷状态(4)介质(5)贮存期(6)交替冻结和解冻3.请分类列举常用的冻结方法(装置)答:分为两大类:一、缓冻方法(空气冻结法中的一种)二、速冻方法具体速冻又分为:a.吹风冻结(鼓风冻结):主要是利用低温和空气高速流动,促使食品快速散热,以达到迅速冻结的要求。

食品工艺学思考题.

食品工艺学思考题.

第一章5 常见食品的变质主要由哪些因素引起?(1)微生物的作用:是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2)酶的作用:在活组织、垂死组织和死组织中的作用;酶促褐变(3)化学物理作用:热、冷、水分、氧气、光、pH 、引起变色、褪色如何控制?(1)运用无菌原理杀死微生物:高温,辐射灭酶:加热可以灭酶;(2)抑制微生物抑制微生物:低温(冷冻),干藏,腌制,烟熏,化学防腐剂,生物发酵,辐射抑制酶;能抑制微生物的方法一般不易抑制酶如冷藏可以抑制微生物但不能抑制酶;干藏可抑制微生物但不能抑制酶;辐射可较容易地抑制微生物但不易抑制酶;(3)利用发酵原理生物化学保藏;利用代谢产物酸和抗生素或抑菌剂等如豆腐乳,食醋,酸奶等(4)维持食品最低生命活动降低呼吸作用;低温气调。

如水果第二章1 水分活度的概念水分活度数值的意义:Aw =1的水就是自由水(或纯水),可以被利用的水;•Aw <1的水就是指水被结合力固定,数值的大小反映了结合力的多少;•Aw越小则指水被结合的力就越大,水被利用的程度就越难;水分活度小的水是难以或不可利用的水;2 食品中水分含量和水分活度有什么关系?说明原因食品中水分含量(M)与水分活度之间的关系曲线称为该食品的吸附等温线(1)水分吸附等温线,BET吸附等温线,S形,第一转折点前(水分含量< 5%),单分子层吸附水( I 单层水分);第一转折点与第二转折点之间,多分子层吸附水( II多层水分);第二转折点之后,在食品内部的毛细管内或间隙内凝结的游离水( III自由水或体相水)意义:吸附和解吸有滞后圈,说明干制食品与水的结合力下降或减弱了。

解吸和吸附的过程在食品加工中就是干燥和复水的过程,这也是干制食品的复水性为什么下降的原因。

(2) 温度对水分吸附等温线的影响同一原料随着温度的升高吸附等温曲线向水分活度增加的方向抬升;相同水分含量,水分活度随温度增高而增大相同水分活度,水分含量随温度降低增大。

(3)不同食品吸附等温曲线形状不同食品的组分或成分不同,会影响水分含量和水分活度之间的关系(4) 加工对食品水分吸附等温线的影响食品在脱水过程中水分含量和水分活度之间的关系就是水分解吸的过程,为解吸的吸附等温线;若将脱水后的食品再将这部分水加到食品中去即复水的过程,这就是吸附;在这两个相反的过程中,吸附和解吸之间的水分吸附等温线两者之间不能重合(有差异),形成了滞后圈3 水分活度对微生物、酶及其它反应有什么影响?微生物:大多数新鲜食品的水分活度在0.98以上,适合各种微生物生长(易腐食品)。

食品工艺学(问答题解答版)

食品工艺学(问答题解答版)

第二章食品的干制保藏技术水分活度概念食品在密闭容器内测得的蒸汽压(p)与同温下测得的纯水蒸汽压(p0)之比。

Aw值的范围在0~1之间。

水分活度对微生物、酶及其它反应有什么影响?1、对微生物的影响。

Aw值反映了水分与食品结合的强弱及被微生物利用的有效性。

各种微生物的生长发育有其最适的Aw 值,Aw值下降,它们的生长率也下降,最后,Aw可以下降到微生物停止生长的水平。

Aw能改变微生物对热、光和化学试剂的敏感性。

一般情况下,在高Aw时微生物最敏感,在中等Aw 下最不敏感。

微生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所需的Aw值也不一样。

细菌形成芽孢时比繁殖生长时要高。

2、对酶的影响酶活性随Aw的提高而增大,通常在Aw为0.75~0.95的范围内酶活性达到最大。

在Aw<0.65时,酶活性降低或减弱,但要抑制酶活性,Aw应在0.15以下。

3、对其它反应的影响○1脂肪氧化作用:Aw不能抑制氧化反应,即使水分活性很低,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的食品放在空气中也极容易氧化酸败,甚至水分活度低于单分子层水分下也很容易氧化酸败。

○2非酶褐变:Aw也不能完全抑制该反应。

不同的食品,非酶褐变的最是水分活度有差异,由于食品成分的差异,即使同一种食品,加工工艺不同,引起褐变的最是水分活度也有差异。

○3Aw对淀粉老化的影响:Aw较高时,淀粉容易老化,若Aw低,淀粉的老化则不容易进行。

○4Aw的增大会加速蛋白质的氧化作用:当水分含量达4%时,蛋白质的变型仍能缓慢进行,若水分含量在2%一下,则不容易发生变性。

在北方生产的紫菜片,运到南方,出现霉变,是什么原因,如何控制?南方雨水多,空气比较潮湿,温度高,所以容易发生霉变。

用密封袋或密封桶装起来就好了。

(大概答案就这样,大家可以再用自己的话展开来讲)合理选用干燥条件的原则?1、食品干制过程中所选用的工艺条件必须是食品表面的水分蒸发速度尽可能等于食品内部的水分扩散速度,同时力求避免在食品内部建立起和湿度梯度方向相反的温度梯度,以免降低食品内部的水分扩散速率。

食品工艺学思考题

食品工艺学思考题

食品工艺学思考题绪论1.食品工艺学的定义是什么?2.按照原料的来源可以将食品分为哪两类?各包括哪些?4.为什么要研究食品加工工艺?7.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因素有哪些?8.为什么说微生物是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第一因素?10.酶对食品的腐败变质产生什么作用?11.食品腐败变质的产生什么化学变化有哪些?12.食品保藏中的品质变化有哪些?13.维持食品最低生命活动的保藏方法有哪些?14.简述植物性食品生理贮藏的基本原理?15.抑制食品生命活动的保藏方法有哪些?第一章食品干燥保藏1.什么是食品的干藏?2.食品的干燥和脱水这两个概念有什么区别?3.简述食品干燥保藏的发展历史。

4.什么是水分活度?5.水分活度在食品干燥保藏中有什么意义?6.欲长期保藏食品,一般要将食品的水分活度控制到多少才合理?7.说明食品干制对微生物的影响。

8.说明食品干制对酶活力的影响。

9.说明食品干制对化学变化的影响。

10.简述食品干藏的基本原理。

11.说明半干半潮食品的贮藏原理。

12.简述食品干制的基本过程。

13.影响食品干制中影响湿热转移的因素有哪些?14.干制条件主要有哪些?他们如何影响湿热传递过程的?15.什么是干燥速度?干制过程中干燥速度是如何变化的?16.画出食品干燥速度的变化曲线。

17.画出胡萝卜的干燥速度曲线。

18.干燥过程中物料温度是怎样变化的?19.食品干制中有哪些物理变化现象?20.食品干制中为什么会发生表面硬化和溶质迁移现象?21.为什么说干制食品的复原具有不可逆性?22.食品干制中有哪些化学变化现象?23.食品干制中风味和色泽是怎样变化的。

24.食品的干制方法有哪两大类?25.说明自然干制的特点。

26.自然干制要注意哪些问题?27.空气对流干制有哪些常用方法?28.简述隧道式干燥法的基本过程。

29.画出隧道式干燥设备的基本结构。

30.什么是顺流和逆流干燥?各有什么特点?31.生产中如何实现双阶段干燥?32.为什么隧道式干燥设备在食品干制中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33.滚筒干燥设备的工作原理是什么?34.滚筒干燥法的适用范围是什么?35.滚筒干燥法有哪几种加料方式?36.真空干燥法有什么优点?37.真空干燥法的设备原理是什么?38.喷雾干燥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39.喷雾干燥法有什么优点?40.喷雾干燥器主要由哪几部分构成?41.冷冻干燥的基本原理是什么?42.什么是三相点?温度、压力各是多少?43.冷冻干燥法的主要优点有哪些?44.冷冻干燥设备只要由哪几部分构成?45.冷冻干燥设备中为什么要设置捕水系统(冷阱)?46.干制品包装之前一般要经过哪些处理?47.常用的干制品包装材料有哪些种类?48.干制品的包装有些什么要求?49.干制品为什么要密封包装?50.什么是复水率、干燥比、复重系数?51.如何运用干燥比、复重系数等指导工业生产?52.在北方生产的紫菜片,运到南方,出现霉变,是什么原因,如何控制?第二章食品冷冻冷藏1.什么是食品的冷藏、冻藏、冷却、冻结?2.低温保藏的基本原理是什么?3.低温对酶的有什么影响?4.低温对微生物有什么影响?5.低温导致微生物活力减弱和死亡的原因是什么?6.低温对其它食品变质因素的影响是什么?7.冷藏的常用温度是多少?8.什么是食品的冷却?目的是什么?9.冷却保藏的食品比冷冻食品有哪些优点?10.冷却保藏食品主要是哪些种类?11.不同种类的冷却食品的冷却温度分别是多少?12.常用的食品冷却方法有哪些?13.真空冷却食品的原理是什么?14.不同种类食品冷藏的温度一般是多少?15.不同种类食品冷藏的相对湿度一般是多少?16.什么是气调贮藏?17.气调贮藏中如何调节气体成分?18.气调贮藏的条件、方法如何?19.食品冷藏时的主要变化有哪些?20.什么是冷害?21.如何减少食品冷藏时的水分蒸发?22.果蔬食品冷藏中怎样控制生理成熟?23.分析影响冷藏食品冷藏效果的因素?24.什么是冻结点、共晶温度、冻结率?25.什么是食品冻结中的过冷现象?26.简述食品冻结的基本过程?27.什么是最大冰晶生成带?28.冻结速度怎样按照时间和距离来划分?29.影响冻结速度的因素有哪些?30.分析速冻与冻品质量之间的关系,阐述食品应速冻。

(完整版)食品工艺学课后思考题1,2,36章答案

(完整版)食品工艺学课后思考题1,2,36章答案

课后思考题第一章1食品有哪些功能和特性营养功能(第一功能)、感官功能(第二功能)、保健功能(新发展的功能,第三功能)安全性、保藏性、方便性2食品加工、工艺的概念食品加工:将食物(原料)经过劳动力、机器、能量及科学知识,把它们转变成半成品或可食用的产品(食品)的方法或过程工艺:食品工艺就是将原料加工成半成品或将原料和半成品加工成食品的过程和方法;加工过程和方法就是由加工操作和加工步骤组合起来的;整个过程是加工工艺流程3食品原料有哪些特点?1.有生命活动、2.季节性和地区性、3.复杂性、4.易腐性4食品的质量要素主要有哪些?质量的定义:食品好的程度,是构成食品特征及可接受性的要素,主要有:5常见食品的变质主要由哪些因素引起?如何控制?引起食品(原料)变质的原因:(1)微生物的作用:是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2)酶的作用:在活组织、垂死组织和死组织中的作用;酶促褐变(3)化学物理作用:热、冷、水分、氧气、光、pH、引起变色、褪色要使食品保持品质或达到保藏效果,有四大保藏途径:(1)运用无菌原理:杀死微生物:高温,辐射;灭酶:加热可以灭酶(2)抑制微生物:低温(冷冻)、干藏、腌制、烟熏、化学防腐剂、生物发酵、辐射抑制酶;能抑制微生物的方法一般不易抑制酶,如冷藏、干藏、辐射(3)利用发酵原理(生物化学保藏):利用代谢产物酸和抗生素或抑菌剂等,如豆腐乳,食醋,酸奶等(4)维持食品最低生命活动:降低呼吸作用、低温、气调;如水果6谈谈食品工艺学研究的内容和范围。

食品工艺学是根据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原则,研究食品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加工过程和方法的一门应用科学。

研究内容和范围(一)根据食物原料特性,研究食品的加工保藏(二)研究食品质量要素和加工对食品质量的影响(三)创造新型食品第二章上1水分活度的概念游离水和结合水可用水分子的逃逸趋势(逸度)来反映,我们把食品中水的逸度与纯水的逸度之比称为水分活度Aw。

2食品中水分含量和水分活度有什么关系?说明原因食品中水分含量(M)与水分活度之间的关系曲线称为该食品的吸附等温线。

食品工艺学真题及思考题

食品工艺学真题及思考题

食品工艺学真题及思考题(总1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历年全真试题集一、填空1.食品的变质包括品质下降、营养价值下降和安全性下降、审美感觉下降。

2.在干燥操作中,要提高干燥速率,可对食品作如下处理:升温、加快空气流速、降低空气相对湿度。

3.辐射类型主要有电离辐射(低频辐射线)和非电离辐射(高频辐射线)两类。

食品保藏主要应用电离辐射,在商业上,经常采用人工制备放射性同位素Co60作为辐射源。

4.烟熏成分中,酚类物质和羰基化合物是与烟熏风味最相关的两类化合物。

5.在腌渍保藏中,要使腌制速率加快,可选用下列方法选择合适腌制剂、降低体系的粘度、提高温度、提高溶质浓度和降低被腌制物的厚度。

醇类和烃类是与风味无关的物质。

在烟熏成分烃类中,苯并芘、二苯并蒽是致癌物质。

6.表示金属罐封口质量的三个50%分别是指叠接率、紧密度和接缝盖钩完整率。

7.决定罐藏食品是否需要高压杀菌的两个基本因素是PH、Aw,原因是低酸性食品的抑菌能力差,需高温高压杀菌,而酸性食品的抑菌能力强,所以可以常温常压杀菌。

8.食品冷藏温度一般是-2℃~15℃,冻藏温度一般是-18℃。

9.目前食品工业中有哪三类浓缩方法:膜浓缩、蒸发浓缩及冷冻浓缩。

10.影响冻藏食品中冰晶体大小的主要因素有冻结时间和冻结速率。

11.罐藏食品的排气方法:加热、真空、热罐袋。

12.食品保藏的实质是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手段,控制和抑制微生物和酶的活性并尽量减少营养成分损失,使食品的贮藏期提高。

13.当食品处在某一空气相对湿度ψ下达到平衡时某食品的水分活度aw是食品有效水分含量,且在数值上与用百分率表示的相对湿度相等,若aw>ψ,则食品将会有水分蒸发,当aw<ψ,则食品会吸湿。

14.新鲜的果蔬的冷藏温度范围常控制在0~5℃,原因是抑制酶的活动和呼吸作用,延缓储备物质的分解,任何冰点相近的食品,当以不同冻结速度降至冻藏温度时,它们的冷耗量应相同,食品冻结过程中冻结层分解面速度和溶质扩散速度决定了冻结食品内溶质几何分布的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冷冻工艺学思考题1.食品的质量指标是由哪几方面构成的?国家食品质量指标标准,一般包括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按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行业分为几十个专业,分别制定,以确保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有的营养要求,并具有相应的色、香、味等感官性状。

1、感官指标:食品(包括原料和加工制品)都具有色、香、味、形、质地,食品性状不同,其品质也不同,可以通过感官进行鉴别。

一般食品的性状多是用文字作定性的描述,进行鉴别时,也多是凭经验来评定。

但是人的感觉器官由于受到生理、经验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认识和判别能力均可能出现差异,因而必须对某些食品的感官性状,制定出相应的标准。

如新鲜水果和蔬菜(主要是果蔬类,如西红柿)的成熟度,以色度作比较;淀粉的白度,以光的反射率来检查等等。

对食品的感官检验,包括检查食品的颜色、气味和组织形态三个方面。

2、理化指标:食品是否符合食用要求,往往要通过理化分析,才能确认。

食品的内在质量,包括物理性状、有效成分和杂质等。

理想的食品应当是无毒、无害而有营养的物品。

要避免或减少食品加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有毒、有害物质,一般食品都根据不同的食用要求定出理化指标,根据不同的品类,订出所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

确认食品内在质量的理化分析方法,因采用的手段和人员素质的差别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为了避免争议,对有关的分析方法,使用的仪器、试剂、操作步骤等,均要作出统一规定。

3、微生物指标:微生物种类很多,对人有利的有酵母菌、乳酸菌等;对人有毒有害的有结核菌、葡萄球菌等。

所有微生物的生存和繁殖都需要一定的水、空气、温度和养分,而凡是食品都具备这些条件,因此食品很容易寄生和繁殖各种微生物。

食品卫生标准中所规定的微生物指标,一般是指应加以控制或限制的含菌种类和数量,如大肠菌群、致病菌等。

食品质量标准适用供再加工或烹调后食用和可直接食用的加工食品,标准规定的质量指标是用以确保食品质量的规范化。

制定食品质量标准,目的在于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身体健康。

2.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一.微生物在食品发生腐败变质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微生物。

如果某一食品经过彻底灭菌或过滤除菌,则食品长期保藏也不会发生腐败。

反之,如果某一食品污染了微生物,一旦条件适宜,就会引起变质。

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微生物种类很多,一般可以分为细菌、酵母菌和霉菌。

食品变质主要由细菌引起,表现为食品的腐败。

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和氨基酸,产生恶臭或异味,无氧时产生有毒物质,引起食物中毒。

酵母菌在含碳水化合物较多、pH 值 5.0 左右的酸性食品中生长发育良好,在蛋白质食品中不生长。

易受酵母菌变质的食品有蜂蜜、果冻、酱油、果酒等。

霉菌易在有氧、水分少的干燥环境中生长,富含淀粉和糖的食品易滋生霉菌。

无氧环境可抑制霉菌生长。

影响微生物生长发育的主要因子pH 值、氧气、水分、温度等因素。

3.温度对微生物生长繁殖有什么影响?如何影响?温度对微生物的影响是广泛的,改变温度必然会影响微生物体内所进行的多种生物化学反应。

适宜的温度能刺激生长,不适的温度会改变微生物的形态、代谢、毒力等,甚至导致死亡。

不同微生物的最适生长温度差异很大,根据微生物的最适生长温度,可将它们分成低温微生物(最适:10-20°)、中温微生物(20-40°)和高温微生物(45-60°)最高90,最低-8°。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机体的代谢活动与生长繁殖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增加,当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开始对机体产生不利的影响,如再继续升高,则细胞功能急剧下降以至死亡。

与其他生物一样,任何微生物的生长温度尽管有高有低,但总有最低生长温度、最适生长温度和最高生长温度这三个重要指标,这就是生长温度的三个基本点。

如果将微生物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它的温度三基点是极其宽的;就总体而言,微生物生长的温度范围较广,已知的微生物在零下12~100℃均可生长。

而每一种微生物只能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生长。

当温度超过微生物生长的最高温度或低于生长的最低温度都会对微生物产生杀灭作用或抑制作用。

高温使蛋白质、核酸等重要生物大分子发生变性、破坏,以及破坏细胞膜上的类脂成分,导致微生物死亡。

高温对微生物有明显杀灭作用. 因此,控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速率消灭不需要的微生物,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低温可起到抑制微生物生长和促使部分微生物死亡的作用。

但在低温下,其死亡速度比在高温下要缓慢得多。

一般认为,低温只是阻止微生物繁殖,不能彻底杀死微生物,一旦温度升高,微生物的繁殖也逐渐恢复。

4.温度对酶促和非酶促化学反应有什么影响?如何影响?5.温度对食品的水分有什么影响?如何影响?6.食品低温保藏的原理是什么?食品的腐败变质,主要是由于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和食品中的酶所进行的生物化学反应所造成的。

从低温对微生物、酶和食品物料的影响讲述(加工137-139)7、按照保藏特性,食品可分为哪几类?各有什么特点?1.有生命的鲜活食品(1)生命特性:抗病力,能阻抗微生物侵入(2)呼吸作用:消耗基质,产生能量(3)自身催熟,产生乙烯(4)蒸腾作用:水分通过水蒸气的形式散发2、无生命的食品,如动物食品(1)无生命力,不能阻抗微生物侵入,在保藏中,微生物的控制是关键(2)自身的生化降解反应,如肉屠宰后,发生尸僵----自溶----成熟----腐败。

7.按照贮藏温度,食品低温保藏的方法有几种?各适合哪些食品的保藏?8.冷藏的温度一般在多少范围?适合贮存哪类食品?为什么?9.冻藏的温度一般在多少范围?适合贮存哪类食品?为什么?10.什么叫冷害?原理是什么?11.什么叫冻害?原理是什么?作物冻害主要由于气温下降,导致作物体内细胞间隙的自由水结冰,促使细胞内部原生质体水分外渗,使原生质体失水而受到损失;同时细胞间隙冰晶的不断增大,使细胞受到压迫而导致受损伤,从而引起作物叶片和枝梢枯萎脱落,甚至整株枯死。

冻害可分成冰冻、霜冻、干冻和雪冻等四种类型。

12.食品在冷却过程中有什么变化?1、水分蒸发(一、二参照加工147页)2、低温冷害和寒冷收缩3、比热的变化13.食品在冻结过程中有什么变化?参照加工158-159页14.食品常用的冷却方法有哪几种?各适合哪些食品的冷却?参照加工141页15.食品常用的冻结方法有哪几种?各适合哪些食品的冻结?参照加工153-154页16.如何计算食品在冷却过程中的冷耗量?17.如何计算食品在冻结过程中的冷耗量?18.什么叫最大冰晶生成带?指-1~ -5℃的温度范围,大部分食品在此温度范围内约80%的水分形成冰晶的温度范围。

19.什么叫水分和溶质重新分布?原因是什么?原因:冷冻浓缩效应,冻结时物料中的水是以纯水的形式形成冰晶,原来水中溶解的组分会转到未冻结的水分中而使剩余溶液的浓度增加,造成浓度梯度和渗透压差。

20.什么叫汁液流失?原因是什么?汁液的成分主要是什么?21.冻结速冻对食品质量有什么影响?最大限度地保持食品原有的营养价值和色香味22.什么叫缓冻?什么叫速冻?如何划分?参照加工151页23.食品冷藏的工艺条件包括哪些内容?如何确定?24.食品冻藏的工艺条件包括哪些内容?如何确定?25.食品在冷藏过程中有哪些变化?一.冷害和冻害二.失水三.长菌四.串味五.后熟作用七、肉的成熟作用六、脂类的变化七、淀粉的老化26.食品在冻藏过程中有哪些变化?27.什么叫重结晶?原因是什么?参照加工159-160页28.什么叫冻结烧?原因是什么?29.什么叫干耗?原因是什么?食品冷加工过程中(包括冷却、冷藏、冻结、冻藏),因温度变化造成水蒸气压差,出现水分蒸发或冰结晶的升华作用而引起表面出现干燥,质量减少的现象。

俗称“干耗”。

干耗发生的原因:冷加工过程中空气未达到水蒸气的饱和状态,其蒸汽压力小于饱和和蒸汽压力,而食品表面含水量较高,其表面层接近饱和水蒸气压。

在蒸气压差的作用下,食品表面水分向空气中蒸发,表面层水分蒸发后,内层水分在扩散作用下向表面层移动。

而室内的空气连续不断地经过蒸发器,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在蒸发器表面,减湿后的空气又处于不饱和状态,所以冷加工过程中食品的干耗在不断进行。

30.什么叫冷链?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冷链是指易腐食品从产地收购或捕捞之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和零售、直到消费者手中,其各个环节始终处于产品所必需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

由冷冻加工、冷冻贮藏、冷藏运输及配送、冷冻销售四个方面构成。

(1)冷冻加工:包括肉禽类、鱼类和蛋类的冷却与冻结,以及在低温状态下的加工作业过程;也包括果蔬的预冷;各种速冻食品和奶制品的低温加工等。

在这个环节上主要涉及冷链装备有冷却、冻结装置和速冻装置。

(2)冷冻贮藏:包括食品的冷却储藏和冻结储藏,以及水果蔬菜等食品的气调贮藏,它是保证食品在储存和加工过程中的低温保鲜环境。

在此环节主要涉及各类冷藏库/加工间、冷藏柜、冻结柜及家用冰箱等等。

(3)冷藏运输:包括食品的中、长途运输及短途配送等物流环节的低温状态。

它主要涉及铁路冷藏车、冷藏汽车、冷藏船、冷藏集装箱等低温运输工具。

在冷藏运输过程中,温度波动是引起食品品质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运输工具应具有良好性能,在保持规定低温的同时,更要保持稳定的温度,远途运输尤其重要。

(4)冷冻销售:包括各种冷链食品进入批发零售环节的冷冻储藏和销售,它由生产厂家、批发商和零售商共同完成。

随着大中城市各类连锁超市的快速发展,各种连锁超市正在成为冷链食品的主要销售渠道,在这些零售终端中,大量使用了冷藏/冻陈列柜和储藏库,由此逐渐成为完整的食品冷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31.什么叫实用贮存期?32.什么叫高品质寿命?33.什么叫TTT?参照食品加工155页34.如何评估食品在低温保藏过程中的变化?35.新鲜水果、蔬菜和蛋类有什么特点?应该如何进行低温保藏?果蔬的特点及保藏:一、生命特性:抗病力二、呼吸作用:消耗基质,产生能量吸收氧并放出二氧化碳是呼吸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缺氧条件下,果蔬呼吸的产物是乙醇、二氧化碳和能量。

乙醇又可向乙醛转化,因此当乙醇和乙醛在果实内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生理毒害。

影响果品蔬菜呼吸强度的主要因素:(1)品种特性。

(2)成熟度。

(3)温度。

(4)空气组成。

三、蒸腾作用采收后的果品蔬菜水分以水蒸气形态从果品蔬菜表皮蒸发出去的水分散失的现象。

蒸腾是果品蔬菜表面的失水过程,水分主要通过果皮的角质层、皮孔和气孔散发出去。

当果品蔬菜水分散失超过果重的5%时,果品蔬菜就会出现萎蔫状态,萎蔫后会影响果品蔬菜的外观,果汁减少,果肉不脆,果重减轻,品质变劣。

失水还将严重影响正常的呼吸作用,使水解酶活性增强,加速糖酸和果胶类物质水解,加快果品蔬菜的成熟和衰老过程,大大降低了果品蔬菜抗病性和贮藏性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