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论复习资料优选稿
美术复习资料

美术复习资料(八上)第一单元第一课造型的表现力一、线条1、《朝元仙仗图卷》(中国画)宋代武宗元作品用单线白描来刻画人物。
线的疏密、虚实变化丰富而凝练,画面充满了节奏与韵律美。
对人物体态结构的精确刻画,凸显了人物的活力和神采。
2、《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建筑)现代弗兰克▪盖里反常的设计风格,区别于经典建筑美学原则,自由的线条勾勒出变幻奇异的造型。
3、《菩萨立像》(石雕)唐代立像残躯身材颀长,披肩斜下的线条、扎束裙带的横向线条,与长裙下垂的衣纹线条产生了对比,加强了躯体的美感。
4、《宴罢》(红绘式装饰画)约公元前490年古希腊作品绘于陶酒碗上,描绘了女子手托呕吐男子头部的情景。
线条典雅精美,疏密有致,富有美感。
5、《缠枝牡丹纹梅瓶》(瓷器)宋代瓶体造型修长,器身布满缠枝牡丹纹饰。
磁州窑黑白相间的纹饰,表现出宋代民窑瓷器的特点。
二、明暗1、(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西方画家发现自然光线照射所引起的物体表面的明暗变化,可以用明暗色调进行模拟。
自此,西方逐步发展了运用明暗色调再现光影效果,从而在画面背景上凸显物象的绘画形式。
2、《圣母玛利亚》(局部素描)意大利达▪芬奇像烟雾一样的明暗变化,出色地表现出了画家所树立的明暗造型原理。
3、《塔吉克新娘》(油画)现代靳尚谊色调从明到暗逐渐过渡,微妙的明暗变化与美丽的五官结构自然地融为一体,不仅符合视觉真实,而且反映了人物微妙的表情。
三、空间1、建筑、雕塑以实体空间关系体现不同的视觉效果,而绘画作品则是在二维的平面上虚拟性地表现出空间感。
2、《阿尔让特伊的大道》(油画)近代法国西斯莱画家运用焦点透视法则表现空间关系,在画面中营造了一种虚拟的“三位真实”。
3、《上海世博会沙特馆》(建筑)现代简洁、饱满的碗状造型设计,具有持续的空间延展性以及视觉上的扩张力。
4、《双环》(雕塑)现代亨利•摩尔作品运用虚实空间对比的手法,把形体大胆而自由地整合为有韵律、有节奏的空间形态。
美术复习资料(1)讲课稿

美术复习资料(1)讲课稿湖南怀化中考美术复习资料1、美术作品产生的来源是什么?1.美术家的创作2.源于现实生活的感受3.美术家的臆想4.结合实际生活的表现2、列举美术四大门类及其代表作品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①、绘画:使用笔、刀等工具,墨、颜料等材料,在纸、纺织品、木板、墙壁等平面上,通过构图、造型和设色等表现手段,创造艺术形象。
例如徐悲鸿先生的《愚公移山》(国画)、董希文先生的《开国大典》(油画)②、雕塑: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总称。
举例《小象》(圆雕)。
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四周的雕像(浮雕)。
③、工艺美术:指实用品的造型设计和装饰性美术。
分类:A、日用工艺(染织工艺、陶瓷工艺等)B、陈设工艺(象牙雕塑、装饰绘画)④、建筑艺术:通过建筑群体组织,建筑物的形体、平面布置、立面形式、结构方式、内外空间组织、装饰、色彩等各方面的处理所形成的一种综合性艺术。
3、字体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主要有哪些(ABCD)A.字形匀称,大小统一,B.上松下宽,上小下大,C.有争有让,适当穿插,D.笔画统一,主次分明。
4、字体结构设计的主要方法有哪些1.形象化,2.意象化,3.统一化,4.装饰化。
5、版式设计的基本法则有哪些对称与均衡,变异与秩序,空白与疏密,比例与分割,对比与调和,节奏与韵律。
6、日用产品设计主要考虑哪个方面(实用与美观的结合)7、美术作品是如何选材和艺术加工的()1.深入生活,2.主观表现,3.凭空想象,4.因才施艺8、情趣盎然的美术作品离不开()1.生活情趣,2.情景交融,3.高雅品味,4.精湛技艺。
9、优秀的标志设计应具有的特点()A.表意准确B.内容繁杂C.易于记忆D.简洁凝练10、请在以下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处打V。
1.线条是绘画造型的基础。
(V)2.色彩是绘画的强有力的语言。
(V)3.体量和空间的意思相同。
(X )4.绘画构图要提现形式美法则。
(V)11、关于美术作品中的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线是构成视觉艺术形象的唯一元素。
画论

谢赫六法气韵生动:生动地反映人物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
骨法用笔:通过对人物外表的描绘而反映人物特征的笔法要求。
应物象形:准确地描绘对象的形状。
随类赋彩:按照对象的固有色彩来设色。
经营位臵:指构思、构图。
转移模写:指绘画的临摹和复制。
2、谢赫《画品》是一部怎样的著作?“六法”的内容是什么?试述“六法”对于中国美术理论发展的重要意义?魏晋南北朝是绘画评论和绘画史著作创立的重要时期,在此以前绘画评论只有零星片断,且往往依附在经史之中。
东晋顾恺之的《论画》和南朝宗炳《画山水序》王微《论画》是现存较早的绘画理论著述。
随着绘画实践的扩大和深入,需要对前人创作给予品评和总结,画家谢赫的《画品》(《古画品录》)就是一部较为系统完整的绘画品评专著。
谢赫大致经历齐梁两朝,生卒年代已不可考。
《画品》写于梁代,书中对魏晋以来27位画家进行评论。
《画品》首先阐明了绘画的功能和艺术要求,即品评绘画的教育功能和艺术标准。
作者继承秦汉以来重视绘画的教育感化作用的传统,明确提出绘画具有“明劝戒,著升沉,千古寂寥,披图可鉴”的政治作用,在此前提下列出品评画家优劣的六条标准“六法”,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采,经营位臵,传模移写。
把生动地反映人物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使作品具有强大感染力的“气韵生动”列为首要准则,其次为用笔及形、色、构图、临摹学习等绘画造形技巧。
“六法”的提出具有绘画实践及理论研究的总结意义,对中国绘画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谢赫在对画家评论中有许多精辟的主张:强调画家深入生活观察和生动准确地表现对象,称赞“观察详审”,“人马分数,毫厘不失”,批评“纤细过度,翻更失真”的倾向;重视深刻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赞许作品能“颇得壮气”,“颇得神气”,“极妙参神”;对只停留在外表琐碎“精谨”的描绘而“乏于生气”表示不满;反对“志守师法,更无新意”的保守作风,认为“述而不作,非画所先”,只有“师心独见,鄙于综采”,“变古则今”,“动笔新奇”,才能“有过往哲”,促使绘画水平得到提高。
西方画论复习资料

西方画论复习资料一、选择填空1、德国启蒙运动初期的艺术家温克尔曼的《古代艺术史》是真正的艺术史,是最早在文化背景上研究艺术风格演变的风格著作。
2、贝尼尼对艺术的格言,一个艺术家想要成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及早的看到美并抓住她,工作勤奋,经常得到精确的指教。
3、17世纪法国的“素描与色彩之争”,实际上是当时的“古今之争”在视觉领域的延续。
4、黑格尔把美学正名为“艺术哲学”,他的美学研究对象是艺术或美的艺术,他的美学体系以艺术美为中心。
5、斯多噶派的芝诺主张世界源于水,复归于火。
6、意大利第一位人文主义诗人弗兰齐斯科·佩特拉克,被称作是“文艺复兴之父”。
7、伏尔泰在其著作中正式将“文艺复兴”作为一场新文化运动,强调其伟大意义不在于复古,而在于创新。
8、德国艺术史家温克尔曼开创了历史主义研究艺术史的风气,他是第一个将历史与艺术联系在一起的人。
9、“法国绘画之父”普桑极力主张艺术应当遵循崇高的风格。
10、丹娜在其《艺术哲学》中提出决定一个民族的艺术三要素:种族、时代、环境。
11、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争论的中心问题是“素描与色彩关系”。
12、文艺复兴一词,最早出现在瓦萨里和他的著作《意大利绘画、雕刻和著名建筑家传》。
13、以库尔贝为代表的写实主义,集中体现了现实主义作为流派的几个特点:①反映下层社会生活。
②去除古典主义的理想化。
③具有社会批判性。
14、阿尔倍蒂是美术史上第一个把透视画法系统化、理论化的艺术家。
15、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被认为为是现代意义上的第一位批评家。
16、现实主义,其两大特征:客观性、典型性。
17、18世纪开始流行西欧,特别是法国古典主义具有以下特征:①为王权服务的鲜明形象。
②理性至上。
③把古希腊罗马文学作为典型形象。
④借古喻今。
二、连线18、泰勒斯:认为处处有生命和运动,并以水为万物的本源。
19、赫拉克利特:万物始于火,万物由火生成,又复归于火。
20、毕达哥拉斯学派:万物最基本的元素是数是先于人们的认知的。
画论1(5篇模版)

画论1(5篇模版)第一篇:画论1中国画论试题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近代花鸟画家齐白石先生曾讲:“作画妙在______,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
”()A.巧与不巧之间 C.浓与淡之间B.具象与抽象之间 D.似与不似之间2.清初画坛四僧之一的______在创作中提出“我用我法”“师古人之迹而不师古人之心,宜其不能一出头地也。
”他的艺术主张大都收录在其著作《苦瓜和尚画语录》。
()A.石涛 C.弘仁B.朱耷 D.髡残3.明万历年间,莫是龙、董其昌、陈继儒及沈灏提出山水画的______,这是中国绘画史上第一次提出的关于画派的理论。
()A.文人画论 C.南北宗论B.绘事微言 D.宗派分论4.“谚云:‘黄家富贵,徐熙______’不唯各言其志,盖亦耳目所习,得之于心而应之于手也。
……”,其中黄家指的是黄筌。
()A.古朴 C.空灵B.野逸 D.雅致5.苏轼论画不提六法、四格,而提出“______”,在绘画上提倡诗情画意,他曾评论王维的画“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A.知理 C.尚意B.常理 D.尚品6.唐代著名美术理论家张彦远在其著作《历代名画记》中对谢赫提出的“六法”作了最早的解释,并对六法内容作了新的补充,即关于______。
()A.笔法问题 C.构图问题B.立意问题 D.设色问题7.继谢赫后,南陈的姚最写了______,提出了前人所未提的“心师造化”论。
()A.《古画品录》 C.《画山水序》B.《图画见闻志》 D.《续画品录》8.宗炳的《画山水序》是中国第一篇正式的______美术文献。
()A.山水画论 C.山水诗集B.画论著作 D.绘画技法书9.东晋杰出的画家,理论家顾恺之画论著作有三篇:《魏晋胜流画赞》、______、《画云台山记》,这是中国最早的专门画论。
六年级美术理论复习资料版

六年级美术理论复习资料最新版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六年级美术理论复习资料一、色彩的基本知识1、三原色:红、黄、蓝三间色:橙=红+黄绿=黄+蓝紫=红+蓝2、色彩最基本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1)色相:每种颜色呈现其各种不同的面貌,我们称之为色相。
(2)明度:是指色彩的深浅、明暗程度。
(3)纯度:是指色彩的纯净程度。
3、类似色------产生柔和、悦目的感觉。
对比色------产生强烈而灿烂色彩效果。
对比色如:黄对紫、红对绿。
4、明度推移(渐变):选择一种单色,逐渐加入黑色变暗;或者逐渐加入白色变亮。
纯度推移(渐变):选择一个纯色,在纯色中不断加入灰色(黑+白)逐步降低纯色的纯度。
5、通过光和影的表现,可以增强被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物体亮部的颜色和暗部的颜色通常形成互补色。
(红色和绿色、黄色和紫色、蓝色和橙色是互为补色关系)6、色调指:彩色画面上色与色之间的整体关系,构成色彩的调子,其中主要的色相为主调。
红、橙、黄是暖色。
蓝、绿、紫是冷色。
二、水墨画1、中国画也叫水墨画,文房四宝:笔、墨、纸、砚2、墨分五色:即焦、浓、重、淡、清,可用水来调节墨色的浓淡。
、中国画从表现手法上可以分为工笔画和写意画,从表现内容上可以分为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
三、纹样(一)适合纹样:就是把图案纹样组织在一定外形轮廓中的一种装饰效果纹样。
外形可以是方形、圆形、三角形、多角形图形形式:对称式、均衡式、向心式、离心式、旋转式等(二)装饰纹样:运用夸张、变形、概括和修饰等手法绘制而成的图形。
(三)线条的魅力:有粗细、疏密、宽窄、长短、浓淡、曲直等变化,也有色彩的变化。
四、设计1、设计作品要求:(1)外形造型新颖(2)功能多样(3)色彩与环境要协调2、舞台美术设计包括的内容:(1)布景(2)道具(3)背景(4)服装设计3、请柬的形式:单页式、双页式、异形式、一版成型4、漫画:指笔触简练、篇幅短小、风格具有讽刺、幽默和诙谐的味道,而却蕴含深刻寓意的绘画作品。
画论

1、顾恺之——以形写神人有长短,今既定远近以瞩其对,则不可改易阔促,错置高下也。
凡生人,亡有手揖眼视而前亡所对者。
以形写神而空其实对,荃生之用乖,传神之趋失矣。
空其实对则大失,对而不正则小失,不可不察也。
一像之明昧,不若悟对之通神也。
——顾恺之《论画》【白话】凡生人的动作必有目的,一个人手揖眼视而前面没有对象,事实上是没有的。
画是以形写神的,用形态来表现精深的。
既然用形状来表现精深,所以形状必须正确,形状正确,精神才能生动。
假使手揖眼视而前面没有什么实物可对就违反了生活的真实情形,而传神的趋向也就达不到了。
面前没有对象,是大错误,要是有对象,但是对的不大正确,这是比较小的错误,不可不分别明白。
又可作画一个像,在眼前明暗的表现上,不如画两个人在晤面对坐,或一个人在晤对景物,较易传神。
画一个人呆坐,不如画人有所晤对之有精神。
【注释】1.错置高下中的‘错置’在此文中部分的意思是物的位置,有设置的意思。
2.人有长短,指画者看事物的眼光不一样。
2、宗炳——畅神【原文】于是闲居理气,拂觞鸣琴,披图幽对,坐究四荒。
不违天励之藂,独应无人之野。
峰岫峣嶷,云林森眇。
圣贤暎于绝代,万趣融其神思。
余复何为哉,畅神而已。
神之所畅,孰有先焉。
——宗炳《画山水序》【白话】于是,我就独自居住,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
调整自己的精神和情绪,饮酒操琴,打开山水画卷静静地玩味欣赏,坐在那里观察各处极远的地方的景色。
不辜负大自然丰富多彩的创造,独自一个人面对空无人烟的旷野,思想感情自由驰骋。
峰峦高俊,树木茂密深远。
圣贤的精神在荒远的年代闪闪发光,山水画无穷的意趣与神韵情思互相交融。
除了创作和欣赏山水画,我还能有什么别的追求吗?不过希望使精神愉悦畅快罢了。
通过山水画的创作与欣赏,使精神舒畅愉快,相比之下,还有谁能够比我更早有体会呢?【注释】1.闲居理气中的‘理气’,有调养气息的意思,梳理自己的内在气息。
2.畅神而已,畅字有舒畅的意思,在画画中使自己精神愉快,放松心情。
初中美术复习资料.doc

七年级上静物画,风景画(1)作品:雪中猎人,林间小道,静物(1)舞蹈纹彩陶盆(1)写生的三大要素,形体,色彩,空间版画(1)—(2)蔡伦与造纸术(2)色彩三原色:红,黄,蓝色彩的三要素,色调(2)图案(2)形式美的法则(2)图表的特性(2)南京云锦(3)活化石清明上河图,张择端,北宋长卷,散点透视莫奈,印象派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主张(3)继承了法国现实主义库尔贝(3)七年级下印象日出,睡莲牛(4)—--莫奈向日葵---梵高,后印象派,荷兰,爱的最强光星月夜---梵高塞尚,现代艺术之父,现代绘画之父,新艺术之父,作品--水果静物,风景(4)修拉,新印象主义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大碗岛的星期天德朗,野兽派画家,威斯敏斯大桥西涅克,新印象派画家,教廷的皇宫法布尔,昆虫记昆虫世界的维吉尔漫画的表现形式代表人物:卞了恺动画元代永乐宫壁画---朝元图(5)韩滉,唐朝---五牛图陈洪绶,明朝--水浒叶子重复构成平面构成,是一种视觉形象的构成立线装饰肌理甲骨文,占卜工具东晋王羲之--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唐草三杰---贺知章,张旭,怀素宋大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蒂,蔡襄周方,簪花侍女图,唐代(6)梁楷,泼墨仙人图,南宋阎立本,历代帝王图,唐李斯,张旭,颜真卿的作品八年级上(6)外国肖像画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拉斐尔---雅典学院大卫一―一马拉之死毕加索-(西班牙)--朵拉玛尔的肖像莫迪尼阿尼------戴帽的芙劳伦勃朗(荷兰)---自画像动态线董希文---哈萨克牧羊女(7)汉代,说唱俑雕塑;舞蹈演员,德加(法国)画像石,画像砖的表现形式,汉代三绝:汉墓,汉佣,汉画像荆轲刺秦王--汉,山东嘉祥迎宾宴饮--汉,江苏徐州立体构成,线,面,块累积构造面具,摊舞花鸟画(8)写生珍禽图,荷花小鸟,溪山行旅图,富春山居图黄公望,元家之首竹石图,郑板桥,三绝;诗,书,画吴门四家,清代四僧八年级下外国历史,宗教画最后的晚餐,达芬奇(9)希奥岛的屠杀,德拉克罗瓦--法国浪漫主义画派的主要代表梅杜萨之筏,席里柯1808年5月3日夜间的屠杀--戈雅(西班牙)--开拓浪漫主义艺术的先驱透视,远视法柯勒惠支,版画家---正面的自画像藏书票,微型版画设计中的三视图(10)中国古代雕塑--陶俑,陵墓雕刻,宗教雕刻秦始皇陵兵马俑,霍去病墓前石刻的特点--伏虎,立马,跃马中国四大石窟,乐山大佛九年级上(10)米洛斯的阿芙罗狄德--卢浮宫三宝之一(11)摩西像,大理石,米开朗基罗巴尔扎克像,青铜,罗丹,法国王夫妇像,青铜,亨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画论复习资料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中国画论期末复习资料 一、选择填空:
1、左传中记载的“......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阐明了青铜器图文的社会作用,这是中国绘画理论中最早的功能说。 2、东晋杰出的画家、理论家顾恺之画论着作有三篇:《魏晋胜流赞》、《画云台山记》、《论画》,这是中国最早的专门画论。 3、宗炳在论山水画功能时,首先谈的就是“心悦之乐”。 4、明代王履提出了“庶兔马首之络”的绘画见解。 5、唐代着名美术理论家张彦远在其着作《历代名画记》中对谢赫的六法做了最早的解释,并对六法内容作了新的补充,即关于立意问题。 6、宗炳的《画山水序》是中国第一篇正式的山水画论。 7、南宗画系的宗主是王维。 8、“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中黄家指的是黄荃。 9、赵孟頫“作画贵有古意”指绘画要取法魏晋。 10、继谢赫以后,南陈的姚最写了《续画品录》,提出了前人所未提出的“心师造化论”。 11、“自然、神、妙、精、谨细”五等评画标准的提出者是张彦远。 12、画家徐悲鸿主张作画要:“中西结合”,我们把他的理论称“中西绘画调和轮”。 13、在清初画坛上占统治地位的正统艺术观的代表者是“四王”。 14、唐代美术理论家张彦远提出绘画的功能论的主要内容是:“助人伦、成教化、怡悦性情。” 15、近代花鸟画家齐白石先生曾讲“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 16、清初画坛四僧之一的石涛在创作中提出“我用我法”、“师古人之迹而不思故人之心,宜其不能一出头地也。”他的艺术主张大都收在其着作《苦瓜和尚话语录》中。 17、倪瓒绘画理论上主张“逸笔草草”以及写胸中之逸气。 18、元代山水画家黄公望提出“作画大要,去邪、甜、俗、赖四字”。 19、畅神的山水画功能论是宗炳在多次游历名山大川后提出的。 20、郭熙提出的三远法是:平远、深远、高远。 21、“笔墨当随时代。”是清初四僧中石涛的艺术主张。 22、魏晋南北朝时代的王微的山水画着作是《叙画》。 23、“犬马最难,鬼魅最易”的绘画观点出自《韩非子》。 24、唐代画家在继承东晋以来的青绿山水画风格之外,又创造了水墨山水画,代表人物为王维、张璪。 25、以四王为代表的绘画仿古思想,成为清初画坛上占统治地位的正统艺术观。 26、南北宗论中北宗的宗主是李思训。 27、《图画见闻录》的作者是北宋的理论家郭若虚。 28、顾恺之在论画中提到,“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的美学思想。 29、传为王维的《山水论》中说:“远水无波,高于云齐。” 30、荆浩在其山水画论中提出用笔有四势,筋、肉、骨、势。 31、艺术的功能,详细些可分为17种,但概括起来可分为三类。即: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在中国画论中均有描述。 32、谢赫的《古画品录》是中国第一篇系统的绘画品评专着。 33、南朝宗炳的《画山水序》属于关于画理的理论着作。 34、郭熙的《林泉高致》对于山水画的营造提出了“远望以取其势,近看似取其质。”的原则,及其三远法的观察与表现方法。 35、孔子的绘事后素是借以纺织物的加工过程中丹青与素地的关系,来宣扬儒家的文质统一的思想。 36、董其昌的《画禅室随笔》中讨论了画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画山水须明分合的画理,同时梳理了文人画的历史,提出了南北宗论。 二、名词解释: 37、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答:这句话出自唐朝画家张璪,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不朽名句。简单来说“造化”是大自然,“心源”指的是内心的感悟,意指画家应以大自然为师,再结合自身的感悟,这样才可以创造出好的作品。 38、荆浩的“二病说”。 答:荆浩在《笔法记》中提出二病分为有形之病和无形之病,有形之病指画面上的安排布置失宜,或形象不准,或时节不当,或结构欠妥,这类毛病是可以发现,可以改正的。至于无形之病,关涉到气韵调丧寓于物象而又无形,当然是无法涂改的。 39、澄怀味象。 答:“澄怀”是对审美主体的澄清胸怀,涤除俗念,陶冶情操,“味象”之味,即体味、品味、玩味,也即体验;“象”指客体物象,审美对象。所谓的“澄怀味象”,就是审美主体以清澄纯净、无欲无求的情怀,在非功利,超理智的审美心态中,品味,体验,感悟审美对象内部深层次的情趣意蕴。 40、以形写神。 答:东晋顾恺之的重要理论之一,以形写神指画家反映现实生活时,不仅应追求外在的逼真,还应追求内在精神的酷似,神以形为依据。以形写神理论是对古今中外绘画艺术的精神概况,它与传神写照共同展现了绘画的本质。 41、迁想妙得。 答:指顾恺之提出的作画构思活动,是画家把握生活的又一种艺术形式。“迁想”指的是由此一物象联想到另一物象,又指画家将自己独有的思想情感“迁入”对象之中与物象融合。“妙得”是说通过画家深刻的认识,充沛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在作品里表现出独创性和典型性。 42、解衣盘礴。 答:庄子的“解衣盘礴”,借一位进入忘我创作境界的画吏的故事,体现了这种不受世俗束缚的思想,正是艺术家在创作时应该具有的精神。 43、笔墨当随时代。 答:语出自石涛《大涤子题画诗跋》。傅抱石说:思想变了,笔墨就不得不变。笔墨不仅仅是对画家生活,情感的反映,也是对时代精神的反映,时代变化了,思想也变了,笔墨就应反映新的时代,歌颂新的时代 精神和生活。 三、论述题: 44、历史上五次对中国绘画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理论及代表人物? 答:东晋顾恺之的“传神论”的提出,使中国画进入自觉地境界。汉代以前,中国绘画艺术都是不自觉地,都是功利与政治的附庸。“传神论”的提出,让大家知道绘画可以以传神为手段,是绘画本身具有美的价值而成为美的对象。 宗炳的《画山水论》,谈山水画的“道”和“理”,谈“卧游”、“畅神”,谈“远”、“澄怀味象”等,他把山水画和“道”联系起来了。宗炳之后,中国绘画则处处求与道契合。 宋代的文人画论。苏轼的“士人之画”、“萧散简远”、“简古”、“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等。欧阳修主张“萧条淡泊”、“闲和严静趣远”。米芾主张“高古”、“平淡天真”。晁补之主张“遗物以观物”、“画写物外形”、“大小惟意,而不在形”。黄庭坚主张以禅论画。这些观点对中国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画由画家画为主一变而成了文人写意画为主,为此,唐朝那种气相庄严的绘画退居,而文人草草的绘画居为主流。 董其昌的《南北宗论》和以禅论画。在宋代文人画的基础上,不但加强了“平淡”,进一步反对“刚硬”,使中国画走向“曲散”和“阴柔”,乃至导致“软、甜、赖、俗。” 徐悲鸿的“素描为一切造型艺术之基础”论。这一观点的提出,在中国绘画史上产生了划时代的效果,以素描为基础,改变了以往以临写 古人的作品,基本上都是勾线平涂为基础的形式,决定了中国画的生命和形体。现代高校招生考试、学习、创造都是以素描为基础,学习中国画的人也必须学习素描课程,并运用到创作当中,中国画的面貌也开始改变了。 45、绘画的社会功能? 答:绘画的社会功能有三方面的作用: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审美作用。 认识作用。绘画往往通过典型的瞬间形象反映生活,欣赏者从不同的绘画作品中看到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具体的生活情景,从而认识真理,认识历史,认识现实。所谓“使民知神奸”、“一画有千秋之遐想”。 教育功能。绘画作品能给人们起到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的作用,所谓“恶以惩世,善以示后”、“成教化,助人伦”等,即指绘画的教育作用。 审美作用。优秀的绘画作品都有一种魅力,它使人欣赏时能够完全迷恋。整个心情都感到非常愉快和满足,给人一种审美的享受。所谓“畅神”、“怡悦性情”等,即指绘画的审美作用。 各作用之间的关系:绘画的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是通过审美作用实现的,审美作用同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是不能分开的,三个作用统一于审美,但它又不是一回事;三者有时融为一体,但也不排除在某一作品中以某种作用为主。 46、谢赫的“六法论” 47、 答:谢赫,南齐时期人物画家。善作风俗画、人物画。他从人物画的创
作总结出画论,却成了千古不易的经典,被后来的艺术家们引伸发挥,影响了中国画的发展,代表作《古画品录》。其中提出了绘画的社会功能,以及品评绘画的六条标准,即“六法”,“六法”最早是对人物画创作规律的总结,后被引申至其他艺术领域。具体如下: a) 气韵生动 ,即人物画要以表现出对象的精神状态,与性格特征为目的的。后来引申为所有绘画作品中刻画的形象或者整个作品整体具有的一种生动的气韵,富于中国画以生命的活力。 b) 骨法用笔,借指人内在的性格刚直果断以及所画人物的骨像所体现出的身份气质,也包含了用笔所表现出的骨力、力量美,指作为表现手段的“笔墨效果”,例如线条的运动感、节奏感和装饰性等。 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属于精神方面。 c) 应物象形,指画家的描绘要与所反映的对象形似。 d) 随类赋彩,是指着色,可以解释为着色上彩要与符合所画之物的特征。 应物象形,随类赋彩属于造型方面。 e) 经营位置,主要用于当时的人物类连环画,即在画图中按照连环画内容去经营安排同一人物的一组组内容。如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 f) 转移模写,指临摹作品绘画上的转移流布靠的是模写,模写的功能一是可以学习基本功,二是可作为流传作品的手段。 转移模写、经营位置属于实践方面 48、中国画的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