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北京西城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15北京市东城区普通示范学校高三(一模)语文

2015北京市东城区普通示范学校高三(一模)语文

2015北京市东城区普通示范学校高三(一模)语文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19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6题。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①,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②,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③处。

注释:①花千树:形容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②蛾儿、雪柳、黄金缕:妇女的头饰。

③阑珊:黯淡、零落。

1. 《青玉案·元夕》中元夕是指阴历正月十五日的元宵节,是夜称元夕或元夜。

从唐代起,在元宵夜就有_________的风俗,也称_________节。

(2分)2. 清代作家________的作品《_________》里的元宵节,比春节更隆重,小到英莲走失,大到元春省亲,平民灶火也好,贵族家庆也罢,让我们品出了这个传统节日的许多习俗的文化内涵。

(2分)3. 元宵节是正月里一个重要节日,当天往往举行闹花灯、猜灯谜活动,猜中灯谜,既彰显了自己的智慧,又平添了节日的快乐。

请你猜猜以下灯谜,把答案写在横线上。

(3分)谜题:赤兔马,走千里。

(打一元代剧作家)谜底:______________谜题: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一个词语)谜底:______________谜题:十五的月亮悬庭前。

(打一北京历史文化遗迹)谜底:______________4. 下列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诗句中,描写元宵节的一项是(3分)A.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B.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C.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D.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5. 《青玉案·元夕》上片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具体描述。

(4分)6. 王国维《人间词话》: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北京市丰台区2015年高三一模语文试卷答案解析

北京市丰台区2015年高三一模语文试卷答案解析

丰台区2015年高三年级第二学期统一练习(一)参考答案一、(一)1.【答案】C【解析】追溯(sù);谥(shì)号;避讳(huì)2.【答案】C【解析】“中国的姓氏产生于什么时候?一般认为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社会”。

A选项来自文章第1段,B选项来自文章中第3段,“以动植物或其他自然物为姓氏……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部落的图腾”C选项在文章中没有出处。

D选项来自文章中第2段,“秦汉以前,姓和氏在不同场合使用,……有严格的规定”“汉代以后,姓氏合一,统称为姓”3.【答案】D【解析】秦筝赵瑟:秦国的筝和赵国的瑟,泛指名贵的乐器。

朝秦暮楚: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

有的诸侯小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安全,时而倾向秦,时而倾向楚。

比喻人反复无常。

燕歌赵舞:古燕赵人善歌舞,泛指美妙的歌舞。

用以形容文辞美妙。

秦欢晋爱:春秋时,秦晋两国不止一代互相婚嫁。

泛指两家联姻。

这四个成语中,只有第四个成语写到了婚嫁,所以应当选D4.【答案】A【解析】A选项中的孟姜女,姜是姓,孟是排行,按照伯(孟)仲叔季的顺序,孟姜女应该是长女。

在原文中第2段“女子在出嫁时都要用姓标明血统,而在姓之前冠以孟(伯)、仲、叔、季等排行,如孟姜、仲姜,孟姬、仲姬等”。

5.【答案】乐天相同相反6.【答案】出师一表真名世伯仲,本指兄弟中的老大和老二,现表示相差不多,难分高下(二)7.【答案】B【解析】A.这句是门阀制度造成的现象,门阀大族没有贫寒的人,非门阀的人没有有权力的人B.出自三国时曹操的《求贤令》,意思是只选拔有能力的人。

此选项与门阀制度无关。

C.这句也是门阀制度造成的现象,选拔州郡大吏的时候,不选拔贤良,只看门第高低。

D.这句也是门阀制度造成的现象,门阀大族有世世延续的荣耀,普通百姓没有晋升的门路。

8.【答案】李太原【解析】:从材料二的第4自然段“李姓以陇西为贵,崔姓以博陵为贵,卢姓以范阳为贵,王姓则以太原为贵”以及“到宋代,郡的行政区划已经取消,《百家姓》中所标明的‘郡望’,仍是沿袭魏晋至隋唐时期所形成名门望族的地理分布。

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以分)语言和人及其文化的关系: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透过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一个时代的文化现象及其意识形态。

在当代社会:最的语方形式也许非广告语莫属:当广告语言地向我们袭来时:所引发的思考是非常复杂的。

A.瞥见引人注目排山倒海B.滴察备受瞩目铺天盖地C.瞥见引人注目铺天盖地D.洞察备受瞩目排山倒海2.下列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3分)A..几位著名艺术家下乡采风:举行笔会:我也有幸叨陪末座。

B.这次你到基层工作: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会鼎力相助。

C.张建祝贺老师从教三十年时说:“我没有过奖之词:您是我人生的引路人!”D.明日老友相聚:不烦你出门:请于府上恭候:我会按时前往。

3.下面一段文字中:需要修改的一纽词语是(3分)一位登山探险爱好者在组织旅游活动时发帖①说:“登山活动难免②危险:本次活动纯属志愿③:过程中若出现意外④:由本人⑤承担后果。

请大家珍惜驴友⑥之间的感情:团结互助:注意自身安全!”A.①④B.②⑤C.③⑤D.④⑥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昆曲的衰落当然是有历史原因的。

但昆曲之幸也恰恰就因为它是中国雅文化的结晶:从清末到当下:中国文化人勇于担当:肩负起拯救昆曲的重任:才使昆曲的香火一脉流传:直到今天。

①雅文化的衰落必然导致昆曲走向衰落②却必须直面昆曲衰落这无法改变的事实③当代世界范围内文化重心的下移更让昆曲几乎遭遇灭顶之灾④昆曲是雅文化美学追求的浓缩、代表与象征⑤我们可以感慨人类文化的尴尬A.⑤②③①④B.④①③⑤②C.⑤①④②③D.①③④②⑤5. 对下面这段话的含义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分)山崖崩塌了:在它的它的伤口——断崖上:开出了鲜艳的花朵。

鲜艳的花儿被掐走了:它又开在了姑娘的鬓上。

A.只有在困难和失败中努力奋起:才能到达目的地。

西城区2024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答案

西城区2024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答案

西城区高三统一测试试卷语文答案及评分参考2024.4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1.(3分)C2.(3分)B3.(3分)D4.(3分)D5. (6分)答案要点:学习理念:(1)以解决真实问题为学习路径。

例如,寻找循线原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整合了多学科内容。

例如,设计中算法分析、三原色原理、环保材料、撰写调查研究报告涉及信息技术、物理、化学、语文等学科。

(3)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例如,设计中将学生分为三组,各自分工,合作交流。

原因:当前时代具有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模糊性,未来的人才需要创造性地应用跨学科知识解决真实情境中的复杂问题,该设计的学习理念有利于培养这样的人才。

【评分参考】理念4分,原因2分。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6.(3分)D7.(3分)A8.(3分)D9.(3分)B10.(6分)【答案要点】(1)简刑重礼。

孔子认为武伯若对臣子以礼相待,就不用因臣子叛逃而施以刑罚。

(或:孔子建议武伯对臣子以礼相待,臣子就不会再叛逃了。

)(2)慎刑宥民。

孔子认为武伯的臣子既已返回,就不必再惩罚。

【评分参考】每点3分。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30分)11.(3分)B 12.(3分)C13.(6分)【答案示例】诗人把淋漓纵逸的书法创作当作上阵杀敌的豪举,表达了想要出师北伐、痛杀金人的宏伟心志,也表达了作者不能真的带兵上阵,只能以笔为刀,在想象中完成心愿的悲愤与不甘。

【评分参考】句意2分,情感4分。

14.(8分)(1)落月摇情满江树料得年年肠断处短松冈今已亭亭如盖矣(2)信而见疑: 忠而被谤(3)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评分参考】每空1分;书写不规范酌情扣分。

15.(10分)【答案示例】①元春省亲②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③黛玉葬花④香菱学诗⑤抄检大观园⑥要点一:大观园是太虚幻境在人间的投射,是贾宝玉和众女子们的理想世界,但它不能独立于贾府而存在,不断被肮脏污浊的现实世界侵蚀,最终必然走向毁灭,体现了这一理想世界的虚幻性。

2015北京海淀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5北京海淀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期中练习2015.4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清明节“清明节”拥有自然科学和民俗学的双重身份:既是天文学上的重要时间节点——节气,又是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节日。

古人根据对日影的观测,在一年中定出24个节点,每一节点指代的那天被称作一个节气。

一年中,以立春为起始,清明是第五个时间节点。

每一个时间节点与地球在绕日轨道上的特定位置相对应。

因赤道与地球公转轨道面间存在夹角,地球在绕日轨道上的位置不同,便有了四季更迭。

一年中日影最长的那天,被古人称为冬至,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日影最短之日则被称为夏至,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而春分、秋分正好将“二至”平分。

人们把一年从4个时间节点再等分为24个时间节点的过程,大致经历了千余年。

现如今,在这24个节点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和冬至。

“清明”从节气演变为兼有“节日”内涵的文化符号,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对寒食、上巳二节吸纳融合的结果。

寒食节在清明前一天。

据载,晋文公流亡多年复国后,论功行赏竟遗忘功臣介子推,待他想起时,介子推早已携母隐居绵山。

于是文公焚山逼介子推露面,未料介子推“不受富贵、志在清明”,宁肯抱树而死。

文公为表达对介子推的哀思,下令禁火寒食,自此相沿成俗,有了寒食一节。

杜甫诗句“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中的“三月三”,是上巳节。

汉代以前上巳节在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后来固定在夏历三月初三,是修禊的日子,即春浴日。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写的就是上巳节春浴的情形。

王维《寒食城东即事》诗有“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之句,说明当时上巳节已经与寒食、清明合在一起了。

二十四节气示意图1.阅读材料一,找出能够统领其主要内容的语句。

(3分)2.材料一最后两段引用的文史资料,证明了什么观点?(3分)3.根据材料一及《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判断下面“二十四节气歌”(节选)中,加点字分别指的是什么节气?(3分)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北京市西城区重点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语文北京版 必修三第一、二单元测验 含答案

北京市西城区重点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语文北京版 必修三第一、二单元测验 含答案

北京市西城区重点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语文北京版必修三第一、二单元测验班级姓名学号第一卷(每小题3分,共75分)1.选出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A.监.(jiàn)生新正.(zhēng)瓦楞.(léng)诧.(cà)异B.寒暄.(xuān)形骸.(hái)荸.(bí)荠炮.(pào)烙C.俨.(yán)然朱拓.(tuò)牲醴.(lì)两颊.(jiá)D.不更.(gēng)事咀.(jǔ)嚼烟霭.(ǎi)间.(jiàn)或2.选出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A.暂.(zàn)时负疚.(jiù) 计较.(jiǎo) 不可估量.(liàng)B.驯.(xùn)熟窈.(yǎo)陷癖.(pì)好一沓.(dá)钞票C.逡.(qūn)巡横.(hèng)暴自矜.(jīn) 审时度.(duó)势D.伎俩.(liǎ) 按捺.(nài) 咂.(zā)摸沁人心脾.(pí)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奄奄一息窗棂殷勤愁闷忧苦B.百依百顺慈祥弥留掬躬尽瘁C.任人宰割硬郎厉害自私自利D.老态龙肿诀窍姿势栩栩如生4.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两讫不啻独道黯然失色B.未必诬蔑得逞直抒胸臆C.分辨翻悔曝晒不共戴天D.搪瓷馈赠揣测喋喋不休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尽管公务繁忙,他还是请假回家照料卧病在床的母亲。

②在学习中同学们每一点成绩的取得,都着老师的心血。

③报纸杂志要开展重要活动,可以发出,组织征文活动。

A.悉心贯注启事B.悉心灌注启事C.细心灌注启示 D.细心贯注启示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网络安全,要服务器端和客户端一起抓,只有双管齐下....,才能实现真正的信息安全。

北京市西城区2016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北京市西城区2016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北京市西城区2016年高三一模试卷语文2016.4.11本试卷共10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建筑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的存在不仅要能够满足生产和生活的基本需求,还(也)要能够美化生活环境,为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增添(增加)美的感受。

可以说,城市建筑的理念直接影响城市建设的方向和品位(品相)。

无论(不论)是单体建筑还是群组建筑,都不能只顾建筑本身而忽视建筑所在环境的建设。

一座围墙可以对其所依附的建筑发挥重要影响,但是对主体建筑而言,围墙仍然处于相对附属的地位。

围墙本身的功能,在于能够发挥分隔、保护和美化的作用。

因此,在建设之初,就应该根据建筑功能的差异,因用.制宜地考虑是否需要设置围墙,而不能草率到为每幢建筑配设一座围墙。

围墙的建设也是一种创作,同样需要精心设计,不断提高水平。

在造型方面,围墙设计应有高有低,比例适当;有虚有实,色彩和谐;形式多样而又能与主体建筑相生相宜。

在结构方面,围墙作品应该是精心计算的制作,能够满足防风抗震的要求。

在构造方面,围墙建设应该考虑易于施工、便于维修,有利于减少资源浪费。

围墙的结构,要根据建设围墙的功能要求来确定。

造型样式的区别、建材产地的差异以及地势条件的不同,都是要考虑的方面。

围墙结构类型,一般有砖砌围墙、石砌围墙、钢筋混凝土预制装配式围墙、钢丝网装配式围墙、铁刺网围墙、砖砌花格围墙、混凝土预制花格围墙、竹围墙、木围墙、土筑围墙、菱苦土板围墙等等。

围墙的构造,要求其墙基应夯.筑在当地冻结深度以下,如基础过深时可以采取拱型基础或基础梁。

围墙的高度一般以2到2.4 米为宜;作为分区的围墙,其高度可考虑在1.5 米左右。

围墙要考虑排水设施,排水规格要根据降雨量大小和地形条件来确定。

围墙的柱距不应大于4米,围墙的花格尺寸不宜过大,注意构造合理,坚固耐久。

2015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年级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5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年级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练习语文 2015.4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清明节“清明节”拥有自然科学和民俗学的双重身份:既是天文学上的重要时间节点——节气,又是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节日。

古人根据对日影的观测,在一年中定出24个节点,每一节点指代的那天被称作一个节气。

一年中,以立春为起始,清明是第五个时间节点。

每一个时间节点与地球在绕日轨道上的特定位置相对应。

因赤道与地球公转轨道面间存在夹角。

地球在绕日轨道上的位置不同,便有了四季更迭。

一年中影子最长的那天,被古人称为冬至,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日影最短之日则被称为夏至,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而春分、秋分正好将“二至”平分。

人们把一年从4个时间节点再等分成为24个时间节点的过程,大致经历了千余年。

现如今,在这24个节点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节和冬至。

“清明”从节气演变为兼有“节日”内涵的文化符号,并不偶然的,而是对寒食,上巳二节吸纳融合的结果。

寒食节在清明前1天。

据载,晋文公流亡多年复国后,论功行赏时竟遗忘功臣介子推,待他想起时,介子推早已携母隐居绵山。

于是文公焚山逼介子推露面,未料介子推“不受富贵,志在清明”,宁肯抱树而死。

文公为表达对介子推的哀思,下令禁火寒食,自此相沿成俗,有了寒食一节。

杜甫诗句“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中的“三月三”,是上巳节。

汉代以前上巳节在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后来固定在夏历三月初三,是俢禊的日子,即“春浴日”。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写的就是上巳节春浴的情形。

王维《寒食城东即事》诗有“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之句。

说明当时上巳节已经与寒食、清明合在一起了。

1. 阅读材料一,找出能够统领其主要内容的语句。

(3分)2. 材料一最后两段所引用的文史材料,证明了什么观点?(3分)3. 根据材料一及《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判断下面“二十四节气歌”(节选)中,加点字分别指的是什么节气?(3分)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北京西城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2015年北京西城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北京市西城区2015 年高三一模试卷语文2015.4本试卷共10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题。

有些外国人颇为羡慕中国人有私章。

他们觉得在小小的一块石头上刻上自己的名姓,或阴或阳,或篆或籀,或铁线或九叠,都怪有趣的。

抗战时期,闻一多在昆明,以篆.(zuàn)刻图章为副.业,当时过境的美军不少,常有人登门造访,请求他的铁笔。

他照例先给对方起一个中国名字,告诉他们那几个中国字既是谐.音,又有吉祥高雅的涵义。

对方已经乐不可支,然后就会约期取件,当然是按润例计酬。

虽是(甲),却也不轻松,视石之大小软硬而用指力、腕力或臂力,积年累月地捏着一把小刀,伏在案上于方寸之地纵横排奡注,势必至于两眼昏花,肩耸背驼,手指磨损。

对于他,。

在字画上盖章,能使得一幅以墨色或青绿为主的作品,由于朱色印泥的衬托,而显得格外生动,分)A.篆.(zuàn)刻副.业 B.动辄.(zhé)谐.音C.迂.(yū)阔胸意. D.所镌.(juàn)嗣.后2.在文中(甲)(乙)(丙)三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3分)A.雕虫小技妙笔生花画蛇添足B.雕虫小技画龙点睛大煞风景C.举手之劳妙笔生花大煞风景D.举手之劳画龙点睛画蛇添足3.在第一段结尾横线处填入一句话,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篆刻已不复是谋生苦事,而是文人雅事了B.篆刻不但是文人雅事,而且是谋生苦事了C.篆刻已不复是文人雅事,而是谋生苦事了D.篆刻不但是谋生苦事,而且是文人雅事了4.在文中方格处填入下列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日色冷青松 B.蝉翼柳塘风C.禅房花木深 D.梅柳渡江春5.文中涉及一些中国文化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润例:过去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称之为润笔,而将所定的标准就称为润例或润格。

B.闲章:中国传统文人常自拟词句或撷取格言警句来镌刻成章,内容广泛,意趣盎然。

C.金石:中国古代以前朝的铜器和碑石为研究对象,涉及文字、历史、书法、文学等。

D.阳文:指采用刀刻等传统技术方法,在器物或印章表面上形成的凹下的文字或图案。

6.下列文句所表现的精神品格与“春韭秋菘”不.同.的一项是(3分)A.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论语》)B.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五柳先生传》)C.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陋室铭》)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爱莲说》)7.下列对图章功用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使画作更生动 B.表明藏书归属C.推动字体演变 D.展现文人雅趣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东平宪王刘苍,建武十五年封东平公,十七年进爵为王。

苍少好经书,有智思,显宗甚爱重之。

是时中兴三十余年,四方无虞,苍以.天下化平,宜修礼乐,乃与公卿共议定南北郊冠冕、车服制度及光武庙登歌、八佾舞数,语在《礼乐》《舆服志》。

四年春,车驾近出,观览城第,寻.闻当遂校猎河内,苍即上书谏曰:“臣闻时令,盛春农事,不聚众兴功。

动不以礼,非所以示四方也。

”帝览奏,即还宫。

苍在朝数载,多所隆益,而自以至亲辅政,声望日重,意不自安。

上疏归职,帝不听.。

其后数陈乞,辞甚恳切。

五年,乃许还国。

肃宗即位,尊重恩礼逾于前世,诸王莫与为比。

后帝欲为原陵起县邑,苍闻之,遽上疏谏,帝从而止。

自是朝廷每有疑政,辄驿使咨问。

苍悉心以对,皆见纳用。

六年冬,苍上疏求朝。

帝以苍冒涉寒露,遣谒者赐貂裘,使大鸿胪窦固持节郊迎。

帝乃亲自循行邸第,豫设帷床。

苍以受恩过礼,上疏辞曰:“臣闻卑高列序,上下以理。

陛下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中宫注亲拜,事过典故,臣惶怖战栗,诚不自安。

此非所以示群下、安臣子也。

”帝省.奏叹息,愈褒贵焉。

苍还国,疾病,帝驰遣名医,使者冠盖不绝于道。

明年正月薨。

元和三年,幸东平宫,帝追感念苍,谓其诸子曰:“思其人,至其乡;其处在,其人亡。

”因泣下沾襟。

初,苍归国,骠骑时吏丁牧、周栩以苍敬贤下士,不忍去之,遂为王家大夫,数十年事祖及孙。

帝闻,皆引见于前,既愍其淹滞,且欲扬苍德美,即皆擢拜议郎。

论曰:孔子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若东平宪王,可谓好礼者也。

若其辞至戚去母后岂欲苟立名行而忘亲遗义哉盖位疑则隙生累近则丧大斯盖明哲之所为叹息呜呼远隙以全忠释累以成孝夫岂宪王之志哉!(取材于《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注】中宫:皇后居住之处,借指皇后。

8.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5分)若其辞至戚去母后岂欲苟立名行而忘亲遗义哉盖位疑则隙生累近则丧大斯盖明哲之所为叹息呜呼远隙以全忠释累以成孝夫岂宪王之志哉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苍以.天下化平以:认为。

B.寻.闻当遂校猎河内寻:不久。

C.上疏归职,帝不听.听:允许。

D.帝省.奏叹息,愈褒贵焉省:反省。

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动不以礼,非所以示四方也不依据礼法而采取的行动,不是用来昭示四方的做法B.尊重恩礼逾于前世,诸王莫与为比(肃宗)尊奉恩礼超过前代,历代帝王中没有人能够与他相比C.自是朝廷每有疑政,辄驿使咨问从这以后,朝廷每有疑而难决的政事,总派人(前往)征求(刘苍的)意见D.中宫亲拜,事过典故皇后亲自(向臣)行拜礼,(臣所接受的)礼遇超越了常例的规定1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刘苍作为皇亲被封王,但其影响大、有声望靠的是自身才智。

B.刘苍多次向帝王提意见,非但没有触怒帝王,反而很受器重。

C.刘苍经历艰辛朝见君王,肃宗到郊外迎接以示对刘苍的尊重。

D.丁、周二位辅佐刘家几代人的事实,侧面显示出刘苍的魅力。

12.文中说:“若东平宪王,可谓好礼者也。

”结合文意,概括东平宪王的“好礼”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说明。

(6分)三、本大题共1小题,共13分。

1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①-③题。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①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

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

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渌溅溅②。

凭阑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③,飘流瀚海,来寄修椽。

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④。

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

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注】①此词乃作者被外放任溧水县令期间在无想山消夏时所作。

②溅溅:流水声。

③社燕:即燕子,春社时飞来,秋社时飞走。

④尊,通“樽”,酒杯。

①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风老莺雏”三句,写夏初风物,取景典型,饶有特点,给人成熟饱满之感。

B.乌鸢乐、溪水喧,作者笔下的景物蕴含活力,呈现出清新、自然、美好之态。

C.“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句有暂时抛开个人荣辱,向酒杯中找寻寄托的意味。

D.“歌筵畔”三句,写在弦歌与美酒中意欲醉眠,表现出渴望归隐的决绝态度。

②下片引入“社燕”,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何妙处?(6分)③用古代诗文原句填空。

(4分)上片末尾,周邦彦由自身遭遇联想到唐代诗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所述境况。

二人所处环境均为低湿之地:周邦彦是“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白居易则是“住近湓江地低湿,”。

二人仕途所遇也均有困顿之感:周邦彦是“憔悴江南倦客”,被外放为官;白居易则是“”,被贬为江州司马且困居九江。

故周邦彦凭阑,大有二人同为苦命之人的感慨,这就应了白居易所说的“,”。

两位诗人隔空交会,可谓宦海漂泊,古今同一。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7题。

漫话“渔樵”“渔樵”中的“渔”和“樵”,本意分别为“打渔”和“砍柴”,是农耕社会时期极其常见和平凡的两种劳动;它们合在一起时则指两种身份,即渔父和樵夫。

有意思的是,这两类劳动者在中国历史中被一些文人合二而一,并被赋予了高雅、旷达甚至超凡入圣的品性,每每具有哲人的智慧。

就说《屈原列传》中的那位渔父吧,在屈原表明自己不会听从劝告,宁死也不愿让光明纯洁蒙上世俗尘埃的意思之后,他只好笑着拍打船桨唱道:“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其中就包含一种与世推移的思考,足可见得这不是一般的渔父,他的举止和言谈都有不同寻常的高雅。

《观棋烂柯》的传说,则将樵夫的隐逸高超流传于世:晋人王质入山砍柴,见童叟下棋,站在一旁观看,一局终了,拾起斧头欲去,斧柄已经腐朽,回到家里,无人相识,原来已经过了百年。

这和那武陵渔人误入桃花源,真可谓异曲同工,仿佛都在表明“渔”和“樵”有着一般人所不具备的“特异功能”。

除开传说,真实的渔父和樵夫还有的是,像姜子牙、严子陵就都曾是“钓叟”,朱买臣得志之前也曾经砍柴卖柴,有了这些青史留名的“渔”“樵”,也就难怪“渔樵”要与高雅以及学识联系在一起了。

渔和樵本来是两码事,为什么被文人、被历史这样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孔子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樵夫和渔父和山水最亲近,所以就很自然地被看成超然物外、远离名利却又旁观兴亡成败的理想人物。

在一些士大夫笔下,他们尽管大字不识,却德才兼备,博古通今,而且在饮酒食鱼之中享用无尽的自由,甚至于被推崇为“不识字渔樵士大夫”。

历史的真实是,渔樵和士大夫属于截然不同的两个阶层。

那些渔樵,苦于生活的基本需要,风里来雨里去,“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可谓渔父生活的写照,而“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则是历史上樵民的普遍心态。

这样的“渔樵”,其实是很难有财力学问、闲情逸致去饮酒品茗、说古道今的。

之所以有“不识字渔樵士大夫”,是和文人即知识分子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分不开的。

在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就是“士”,也即一般意义上的“文人”,其进身之阶往往是儒家道统下的“学而优则仕”。

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仕途坎坷,一些人虽然屡有作为,也往往因为正直、犯颜而屡屡遭遇不平。

儒家固然主张“入世”,却也并不排除“出世”即退隐的必要,孔子就曾说“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况且,在服膺儒教的同时,还会接受道和佛的影响,自给自足、遗世独立也就成了他们的第二天性。

这样一批知识分子,无论怎样廉洁正直,怎样热衷事功,自我宽解,力求旷达,也难免时有退隐避世的虚无之感,托身渔樵、寄情山水也就成了他们不约而同的选择。

(取材于刘禹轩《漫话“渔樵”》,有删改)14.下列有关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渔樵”一词中的“渔”和“樵”,最初只是指平常的打渔和砍柴两种劳作,后来才逐渐被赋予新的内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