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 》课件:第六章 第二部分 肝胆胰
合集下载
肝脏影像学表现ppt课件

4
肝脏正常CT表现
• 实质密度均匀,CT值40-60HU,密度高于脾、 胰及肾。增强后强化均匀。
• 肝内管道系统平扫呈低密度、树枝状,增强后 血管明显强化。肝动脉、胆管及门静脉伴行。
• 肝门及肝韧带裂呈低密度(纤维脂肪组织)。 • 肝轮廓光滑,各层面形态各异。
5
6
肝脏正常CT表现
• 第二肝门层面: 肝静脉汇入腔 静脉处。
17
正常肝脏、脾脏MRI
18
肝脏正常MRI表现
• 第二肝门层面: 肝静脉、 膈肌角、 贲门部、 肝胃韧带(内含 脂肪)。
肝门: 门静脉、肝动脉及 管道系统、 肝尾叶、 圆韧带周围有脂肪、
19
20
肝脏正常MRI表现
• 胆囊与胰腺大致在 同一层面: 肾周脂肪呈高信号、 肾上腺呈条状或人 字形的实质信号
13
14
腹部MRI慨述
• MRI成像原理与CT完全不同,与CT互补。 • 多序列成像(SE、梯度回波—血管) • 多平面成像 • MRI水成像 • 流空效应对血管的显示 • MRI增强
15
16
肝脏正常MRI表现
• 区分肝脏T1WI,T2WI • 常规SE序列,肝组织T1WI为中等均匀信
号,与胰腺相似,稍高于脾;T2WI信号 明显低于脾。 • 肝静脉、门静脉及主要分之呈无信号影。 • 扩张的胆管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 • 脂肪组织表现为高信号。
肝脏影像学表现
郧阳医学院医学影像学系
1
肝 胆 胰 关 系 示 意 图
2
肝脏正常X线表现
• X线平片价值有限,仅能显示明显的钙化结石 • 造影检查对诊断有一定价值 • 1、肝脏X线平片表现:大小、密度 • 2、肝脏血管造影表现:采用腹腔动脉造影。
肝脏正常CT表现
• 实质密度均匀,CT值40-60HU,密度高于脾、 胰及肾。增强后强化均匀。
• 肝内管道系统平扫呈低密度、树枝状,增强后 血管明显强化。肝动脉、胆管及门静脉伴行。
• 肝门及肝韧带裂呈低密度(纤维脂肪组织)。 • 肝轮廓光滑,各层面形态各异。
5
6
肝脏正常CT表现
• 第二肝门层面: 肝静脉汇入腔 静脉处。
17
正常肝脏、脾脏MRI
18
肝脏正常MRI表现
• 第二肝门层面: 肝静脉、 膈肌角、 贲门部、 肝胃韧带(内含 脂肪)。
肝门: 门静脉、肝动脉及 管道系统、 肝尾叶、 圆韧带周围有脂肪、
19
20
肝脏正常MRI表现
• 胆囊与胰腺大致在 同一层面: 肾周脂肪呈高信号、 肾上腺呈条状或人 字形的实质信号
13
14
腹部MRI慨述
• MRI成像原理与CT完全不同,与CT互补。 • 多序列成像(SE、梯度回波—血管) • 多平面成像 • MRI水成像 • 流空效应对血管的显示 • MRI增强
15
16
肝脏正常MRI表现
• 区分肝脏T1WI,T2WI • 常规SE序列,肝组织T1WI为中等均匀信
号,与胰腺相似,稍高于脾;T2WI信号 明显低于脾。 • 肝静脉、门静脉及主要分之呈无信号影。 • 扩张的胆管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 • 脂肪组织表现为高信号。
肝脏影像学表现
郧阳医学院医学影像学系
1
肝 胆 胰 关 系 示 意 图
2
肝脏正常X线表现
• X线平片价值有限,仅能显示明显的钙化结石 • 造影检查对诊断有一定价值 • 1、肝脏X线平片表现:大小、密度 • 2、肝脏血管造影表现:采用腹腔动脉造影。
医学影像学-胆系PPT课件

31
胆囊正常MRI表现
MRIT1WI图像
32
胆囊正常MRI表现
MRIT2WI图像
33
胆囊正常MRI表现
MRIT2WI脂肪抑制图像
34
胆囊正常MRI表现
MRCP图像
35
胆系解剖及正常影像表现
胆管正常解剖 • 正常时整个胆道系统呈树枝状,称为
胆管树 • 肝内胆管纤细、整齐,逐级汇合成左、
右肝管 • 左、右肝管在肝门区再汇合成肝总管 • 肝总管与胆囊管汇合后形成胆总管
表现为圆点状或条形低密度影,沿门 静脉走行呈放射状分布并向肝门区汇 合增粗
41
胆系解剖及正常影像表现
胆管正常MRI表现 • 胆总管(位于门静脉主干前方和胰
腹部胆系医学影像学
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胆系检查技术
• 普通X线检查 • 超声 • CT • MRI
2
胆道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
口服胆囊造影
3
胆道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
普通X线检查和造影检查 术后经T管逆行造影 • 主要用于了解术后胆管内是否残余 结石、胆管和十二指肠通畅情况及 有无术后并发症等 • 夹闭或拔除T管前需常规作T管造影 检查来评价胆道情况
17
MRCP
18
胆系解剖及正常影像表现
胆囊正常解剖 • 长7~12厘米,宽3~5厘米 • 容量约40毫升 • 胆囊壁厚2~3毫米 • 形态近似梨形
19
胆系解剖及正常影像表现
胆囊正常解剖 根据体型和张力,胆囊可分为 • 圆形:张力高,位置高,矮胖体型 • 梨形:张力中等,中等体型 • 长形:张力低,位置低,瘦长体型
7
胆道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
普通X线检查和造影检查 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 • 主要用于确定胆系梗阻原因和诊断 胰腺疾病 • 可进行病灶活检、胆总管取石和胆 总管狭窄内支架置入术等操作
胆囊正常MRI表现
MRIT1WI图像
32
胆囊正常MRI表现
MRIT2WI图像
33
胆囊正常MRI表现
MRIT2WI脂肪抑制图像
34
胆囊正常MRI表现
MRCP图像
35
胆系解剖及正常影像表现
胆管正常解剖 • 正常时整个胆道系统呈树枝状,称为
胆管树 • 肝内胆管纤细、整齐,逐级汇合成左、
右肝管 • 左、右肝管在肝门区再汇合成肝总管 • 肝总管与胆囊管汇合后形成胆总管
表现为圆点状或条形低密度影,沿门 静脉走行呈放射状分布并向肝门区汇 合增粗
41
胆系解剖及正常影像表现
胆管正常MRI表现 • 胆总管(位于门静脉主干前方和胰
腹部胆系医学影像学
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胆系检查技术
• 普通X线检查 • 超声 • CT • MRI
2
胆道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
口服胆囊造影
3
胆道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
普通X线检查和造影检查 术后经T管逆行造影 • 主要用于了解术后胆管内是否残余 结石、胆管和十二指肠通畅情况及 有无术后并发症等 • 夹闭或拔除T管前需常规作T管造影 检查来评价胆道情况
17
MRCP
18
胆系解剖及正常影像表现
胆囊正常解剖 • 长7~12厘米,宽3~5厘米 • 容量约40毫升 • 胆囊壁厚2~3毫米 • 形态近似梨形
19
胆系解剖及正常影像表现
胆囊正常解剖 根据体型和张力,胆囊可分为 • 圆形:张力高,位置高,矮胖体型 • 梨形:张力中等,中等体型 • 长形:张力低,位置低,瘦长体型
7
胆道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
普通X线检查和造影检查 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 • 主要用于确定胆系梗阻原因和诊断 胰腺疾病 • 可进行病灶活检、胆总管取石和胆 总管狭窄内支架置入术等操作
最新《影像学检查幻灯片》肝脏、胆囊、胰腺CT扫描技术ppt课件

2、增强扫描,脓腔不强化,脓肿 壁及分隔可强化,可出现气体
肝包囊虫
可见子囊 可见两层囊壁
余同肝囊肿表现
肝包囊虫
可见子囊 可见两层囊壁 余同肝囊肿表现
肝硬化
1、左右叶比例失调 2、肝裂增宽 3、腹水、脾大、静脉曲张、脂肪
浸润
肝硬化
1、左右叶比例失调 2、肝裂增宽 3、腹水、脾大、静脉曲张、脂肪
胰岛细胞瘤
1、平扫,胰腺实质内肿块,边缘 尚清楚,密度尚均匀
2、增强扫描,可呈明显强化或轻 度强化
胰岛细胞瘤
1、平扫,胰腺实质内肿块,边缘 尚清楚,密度尚均匀
2、增强扫描,可呈明显强化或轻 度强化
谢谢
肝脓肿
1、平扫,尖圆形或不规则形低密 度区,边缘模糊
2、增强扫描,脓腔不强化,脓肿 壁及分隔可强化,可出现气体
《影像学检查幻灯片》肝脏 、胆囊、胰腺CT扫描技术
肝脏正常解剖
1、左、右叶、尾叶形态、大小、边缘 2、分叶分段
裂隙标志(横裂、纵裂) 肝静脉(左、中、右)
转移性肝癌
1 、平扫,单发或多发,类圆形或不 规则形,边缘模糊,密度欠均匀
2、增强扫描,轻度强化;或呈快进 快出表现;也可呈“血管瘤样”增 强表现;“牛眼征”较有特征性
肝囊肿
1、平扫,类圆形低密度影,边缘 清楚,密度均匀,水样密度
2、增强扫描,囊肿不强化 3、多囊肝与多发肝囊肿的区别:
数目数得清与数不清
肝脓肿
1、平扫,类圆形或不规则形低密 度区,边缘模糊
2、增强扫描,脓腔不强化,脓肿 壁及分隔可强化,可出现气体
肝脓肿
1、平扫,类圆形或不规则形低密 度区,边缘模糊
胰腺癌
1、平扫,胰腺实质内肿块,密度 不均匀,边缘不清楚, 向胰腺 后间隙侵犯,肠系膜上静脉、 动脉可被包裹。可有后腹膜淋 巴结转移
肝包囊虫
可见子囊 可见两层囊壁
余同肝囊肿表现
肝包囊虫
可见子囊 可见两层囊壁 余同肝囊肿表现
肝硬化
1、左右叶比例失调 2、肝裂增宽 3、腹水、脾大、静脉曲张、脂肪
浸润
肝硬化
1、左右叶比例失调 2、肝裂增宽 3、腹水、脾大、静脉曲张、脂肪
胰岛细胞瘤
1、平扫,胰腺实质内肿块,边缘 尚清楚,密度尚均匀
2、增强扫描,可呈明显强化或轻 度强化
胰岛细胞瘤
1、平扫,胰腺实质内肿块,边缘 尚清楚,密度尚均匀
2、增强扫描,可呈明显强化或轻 度强化
谢谢
肝脓肿
1、平扫,尖圆形或不规则形低密 度区,边缘模糊
2、增强扫描,脓腔不强化,脓肿 壁及分隔可强化,可出现气体
《影像学检查幻灯片》肝脏 、胆囊、胰腺CT扫描技术
肝脏正常解剖
1、左、右叶、尾叶形态、大小、边缘 2、分叶分段
裂隙标志(横裂、纵裂) 肝静脉(左、中、右)
转移性肝癌
1 、平扫,单发或多发,类圆形或不 规则形,边缘模糊,密度欠均匀
2、增强扫描,轻度强化;或呈快进 快出表现;也可呈“血管瘤样”增 强表现;“牛眼征”较有特征性
肝囊肿
1、平扫,类圆形低密度影,边缘 清楚,密度均匀,水样密度
2、增强扫描,囊肿不强化 3、多囊肝与多发肝囊肿的区别:
数目数得清与数不清
肝脓肿
1、平扫,类圆形或不规则形低密 度区,边缘模糊
2、增强扫描,脓腔不强化,脓肿 壁及分隔可强化,可出现气体
肝脓肿
1、平扫,类圆形或不规则形低密 度区,边缘模糊
胰腺癌
1、平扫,胰腺实质内肿块,密度 不均匀,边缘不清楚, 向胰腺 后间隙侵犯,肠系膜上静脉、 动脉可被包裹。可有后腹膜淋 巴结转移
医学影像学-肝脏PPT课件

• 肝中上缘层面:肝脏呈楔形,面积较大, 占据整个右侧腹腔
• 肝下缘层面:肝脏近似梭形或月牙形,依 次向下其面积逐渐减少.Βιβλιοθήκη 24肝脏正常CT表现
• 肝脏正常CT表现 • CT平扫时肝内门静脉和肝静脉呈分支状略
低密度影 • CT增强扫描可清晰显示3支主要肝静脉(肝
右静脉、肝中静脉和肝左静脉)和门静脉 主支以及主要分支
.
25
肝脏正常CT表现
.
26
肝脏正常CT表现
第 二 肝 门 层 面
.
27
肝脏正常CT表现
门 静 脉 左 支 层 面
.
28
肝脏正常CT表现
第 一 肝 门 层 面
.
29
肝脏正常CT表现
门 脉 右 后 支 层 面
.
30
肝脏正常MRI表现
• 肝脏正常MRI表现 • 肝脏在MRI上的形态、大小与CT一致 • 肝脏实质信号均匀,肝实质T1WI呈中等信
态、大小均不同
.
20
Glisson系统 门静脉系统水平向行走
.
21
肝静脉系统 肝静脉系统纵向行走
.
22
Couinaud肝段划分法
尾状叶(Ⅰ)
左外叶(Ⅱ,Ⅲ)
左内叶(Ⅳ)
右前叶(Ⅴ,Ⅷ)
右后叶(Ⅵ,Ⅶ)
.
23
肝脏正常CT表现
• 肝脏正常CT表现 • 靠近横膈肝上缘(第二肝门)层面:肝脏
呈类圆形或椭圆形,面积较小,占据腹腔 右半
• 肝脓肿CT诊断 • 多个细小脓肿可相互聚集融合成簇状或花
瓣状,形成所谓“簇形征”或“花瓣形征” • CT平扫表现为多房性或蜂窝状低密度影,
一般边界较为清晰,增强CT扫描病灶边缘 和其中房隔均有明显强化
• 肝下缘层面:肝脏近似梭形或月牙形,依 次向下其面积逐渐减少.Βιβλιοθήκη 24肝脏正常CT表现
• 肝脏正常CT表现 • CT平扫时肝内门静脉和肝静脉呈分支状略
低密度影 • CT增强扫描可清晰显示3支主要肝静脉(肝
右静脉、肝中静脉和肝左静脉)和门静脉 主支以及主要分支
.
25
肝脏正常CT表现
.
26
肝脏正常CT表现
第 二 肝 门 层 面
.
27
肝脏正常CT表现
门 静 脉 左 支 层 面
.
28
肝脏正常CT表现
第 一 肝 门 层 面
.
29
肝脏正常CT表现
门 脉 右 后 支 层 面
.
30
肝脏正常MRI表现
• 肝脏正常MRI表现 • 肝脏在MRI上的形态、大小与CT一致 • 肝脏实质信号均匀,肝实质T1WI呈中等信
态、大小均不同
.
20
Glisson系统 门静脉系统水平向行走
.
21
肝静脉系统 肝静脉系统纵向行走
.
22
Couinaud肝段划分法
尾状叶(Ⅰ)
左外叶(Ⅱ,Ⅲ)
左内叶(Ⅳ)
右前叶(Ⅴ,Ⅷ)
右后叶(Ⅵ,Ⅶ)
.
23
肝脏正常CT表现
• 肝脏正常CT表现 • 靠近横膈肝上缘(第二肝门)层面:肝脏
呈类圆形或椭圆形,面积较小,占据腹腔 右半
• 肝脓肿CT诊断 • 多个细小脓肿可相互聚集融合成簇状或花
瓣状,形成所谓“簇形征”或“花瓣形征” • CT平扫表现为多房性或蜂窝状低密度影,
一般边界较为清晰,增强CT扫描病灶边缘 和其中房隔均有明显强化
肝胆胰脾影像学(全套182页PPT课件)

MRI表現:
T1明顯低信號,圓形邊緣光整,T2明顯高 信號。不增強,MRCP明顯高信號。
肝硬化
➢ 早期肝臟增大,晚期縮小; ➢ 肝臟輪廓凹凸不平,邊緣呈波浪狀,肝
臟各葉比例失調,右葉縮小而尾葉和左 葉增大,肝門肝裂增寬; ➢ 肝實質密度減低,平掃與脾臟密度接近; ➢ 脾臟增大,腹水形成
肝硬化
肝縮小,肝輪廓呈結節狀凹凸不平,肝比例失常, 肝門肝裂增寬,脾增大,可伴腹水
肝臟 MRI
肝臟 MRI
Patient preparation
Torso coil
4 elements phase-array coil -> huge anatomical coverage -> high SNR -> Asset compatible
Liver and Pancreas: 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Scanning Protocol for CT or MRI
膿壁環形帶, 膿腔< 密度<肝臟,均勻增強
肝膿腫
MRI表現: 膿腔 T1圓形低信號,T2明顯高信號,不強化 膿壁 T1環形稍低信號,T2低信號,均勻增強
肝海綿狀血管瘤CT表現
CT平掃多為低密度灶,邊緣較清晰 增強CT是診斷的關鍵。增強早期病灶邊 緣結節狀強化,隨著時間的延長逐漸向 中心擴展,延遲掃描腫瘤可被完全充填, 整個過程大約10~20分鐘。較大血管瘤 中心疤痕區可不強化
Extra cellular Imaging
Portal phase
Equilibrium phase
Arterial perfusion Portal systemc Liver veins Liver parenchyma
T1明顯低信號,圓形邊緣光整,T2明顯高 信號。不增強,MRCP明顯高信號。
肝硬化
➢ 早期肝臟增大,晚期縮小; ➢ 肝臟輪廓凹凸不平,邊緣呈波浪狀,肝
臟各葉比例失調,右葉縮小而尾葉和左 葉增大,肝門肝裂增寬; ➢ 肝實質密度減低,平掃與脾臟密度接近; ➢ 脾臟增大,腹水形成
肝硬化
肝縮小,肝輪廓呈結節狀凹凸不平,肝比例失常, 肝門肝裂增寬,脾增大,可伴腹水
肝臟 MRI
肝臟 MRI
Patient preparation
Torso coil
4 elements phase-array coil -> huge anatomical coverage -> high SNR -> Asset compatible
Liver and Pancreas: 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Scanning Protocol for CT or MRI
膿壁環形帶, 膿腔< 密度<肝臟,均勻增強
肝膿腫
MRI表現: 膿腔 T1圓形低信號,T2明顯高信號,不強化 膿壁 T1環形稍低信號,T2低信號,均勻增強
肝海綿狀血管瘤CT表現
CT平掃多為低密度灶,邊緣較清晰 增強CT是診斷的關鍵。增強早期病灶邊 緣結節狀強化,隨著時間的延長逐漸向 中心擴展,延遲掃描腫瘤可被完全充填, 整個過程大約10~20分鐘。較大血管瘤 中心疤痕區可不強化
Extra cellular Imaging
Portal phase
Equilibrium phase
Arterial perfusion Portal systemc Liver veins Liver parenchyma
肝胆胰脾影像表现ppt课件

c.口服碘番酸1-2片、12-14小时后扫描
编辑版ppt
13
胆道系统的影像诊断-检查技术
检查前的准备 1、常规禁食8-12小时 2、应用低张药物减少胃肠道运动伪影
• 常规扫描 1、SE序列-TIWI 2、FSE序列-T2WI 3、脂肪抑制技 术
• 增强检查 胆管壁及胆囊壁增强
Gb-DTPA强化,
• 磁共振胆管造影(MRCP)
24
肝脏病变
肝海绵状血管瘤
(cavernous hemangioma of the liver)
肝细胞癌
(hepatocellalar carcinoma)
肝转移瘤
(metastasis tumor of the liver)
肝脓肿
(liver abscess)
肝囊肿
(liver cyst)
肝硬化
(cirrhosis)
病理:肝细胞变性、坏死、再生、纤维组织 增生、肝结构和血管循环体系改建
影像学表现 X线: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CT: 肝脏大或小、轮廓结节状凹凸不平、 肝叶比例失调,肝门肝裂增宽、脾肿 大,腹水。增强CT食管、胃底、脾门 区可见扩 张、纡曲成团的静脉影
脂肪肝
编辑版ppt
选择较长的有效回波时间,使含有大量活动质子具有
较长T2的胆汁获得重T2上呈高信号,肝实质及周围软
组织由于T2较短呈低信号,通过MIP及SSD等技术处
理获得胆管树的全貌.
编辑版ppt
14
胆道系统的影像诊断-正常表现
➢ 胆管
1、肝内胆管与门静脉分支伴行,平扫不能显示,
直径<2-3mm或小于伴行静脉的1/3
胆道系统的影像诊断-急性胆囊炎
❖临床特征 1、结石嵌顿、梗阻是引起胆囊炎的主要原 因
《医学影像学》课件:第6章肝胆胰腺CT-严志

6 特殊造影增强扫描:
肝动脉造影(CTA) 肝动脉门脉造影(CTAP) 碘脂造影剂增强CT CT内窥镜
正 常 腹 部 CT平 扫(plan scan)
正常腹部平扫
肝动态增强:注入碘剂后20-40s动脉期;70-90s 门脉期;110-120s平衡期。
对比剂路径:肘静脉-头臂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左心室-动脉系统-静脉系统
CT表现:脓腔+脓肿壁+水肿带
• 肝内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病灶,中央密 度多均匀
• 低密度病灶周边可见中等密度环壁 • 可单发或多发 • 增强扫描病灶周边有环形强化壁,环内
容物无强化 • 部分病灶可出现气液平面
肝脏病变:海绵状血管瘤
(cavernous hemangioma)
概述
肝内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成年人, 女性多于男性。肿瘤可单发或多发,大小 不一,无蒂或有蒂(外生型)。由扩张的大 小不等的血窦组成,有时可形成血栓,血窦 之间为纤维组织所分隔,偶尔可发生钙化。
肝脏动脉期增强:肝静脉层面
肝脏动脉期增强:门静脉左支层面
肝脏门静脉期增强:肝门层面
正常情况下肝内胆管不显示
hepatic double blood supply\
肝分段
温州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影像教研室
肝脏疾病诊断
一、肝脏弥漫性病变 脂肪肝 肝硬化 肝血红蛋白沉着症 Budd-Chiari综合征
临床表现:早期缺乏特异症状,可为乏力, 食欲减退。晚期出现肝区疼痛,消瘦和不明 原因的低热。体检发现肝大,腹水。化验检 查见肝功能异常及甲胎蛋白阳性。
肝脏病变:原发性肝癌
病理分型:
巨块型:单个或多个融合而成,直径大5cm, 周围常有子灶
结节型:癌灶直径在3-5cm以内,可为单个或多个 弥漫型:整个肝脏弥漫分布细小癌结节 混合型:两种以上类型同时存在 小肝癌:单个癌结直径小于3cm,或多个癌结数
肝动脉造影(CTA) 肝动脉门脉造影(CTAP) 碘脂造影剂增强CT CT内窥镜
正 常 腹 部 CT平 扫(plan scan)
正常腹部平扫
肝动态增强:注入碘剂后20-40s动脉期;70-90s 门脉期;110-120s平衡期。
对比剂路径:肘静脉-头臂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左心室-动脉系统-静脉系统
CT表现:脓腔+脓肿壁+水肿带
• 肝内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病灶,中央密 度多均匀
• 低密度病灶周边可见中等密度环壁 • 可单发或多发 • 增强扫描病灶周边有环形强化壁,环内
容物无强化 • 部分病灶可出现气液平面
肝脏病变:海绵状血管瘤
(cavernous hemangioma)
概述
肝内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成年人, 女性多于男性。肿瘤可单发或多发,大小 不一,无蒂或有蒂(外生型)。由扩张的大 小不等的血窦组成,有时可形成血栓,血窦 之间为纤维组织所分隔,偶尔可发生钙化。
肝脏动脉期增强:肝静脉层面
肝脏动脉期增强:门静脉左支层面
肝脏门静脉期增强:肝门层面
正常情况下肝内胆管不显示
hepatic double blood supply\
肝分段
温州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影像教研室
肝脏疾病诊断
一、肝脏弥漫性病变 脂肪肝 肝硬化 肝血红蛋白沉着症 Budd-Chiari综合征
临床表现:早期缺乏特异症状,可为乏力, 食欲减退。晚期出现肝区疼痛,消瘦和不明 原因的低热。体检发现肝大,腹水。化验检 查见肝功能异常及甲胎蛋白阳性。
肝脏病变:原发性肝癌
病理分型:
巨块型:单个或多个融合而成,直径大5cm, 周围常有子灶
结节型:癌灶直径在3-5cm以内,可为单个或多个 弥漫型:整个肝脏弥漫分布细小癌结节 混合型:两种以上类型同时存在 小肝癌:单个癌结直径小于3cm,或多个癌结数
肝胆胰影像学PPT课件

肝血管改变
Abnormal of hepatic vessel
血管增粗,血管狭窄, 病理血管,肿瘤染色 动静脉瘘,门脉癌栓
胆系异常影像学
胆囊增大 胆囊缩小 胆囊密度改变 胆囊壁增厚
Calcification Constriction Thickened bile duct wall Dilatation of gallblader and bile duct
假性囊肿(pseudocyst) 发生率为10%
潴留液被纤维结缔组织包绕而成 胰周或胰实质内境界清楚的囊性肿块 可单发或多发 CT值与水相同。
Acute Pancreatitis
时间:99.5.14 蜂窝组织炎
99.5.18
99.6.10 假性囊肿(pseudocyst)
pseudocyst
常见疾病影像学 原发性肝癌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临床症状多出现在中晚期,表现肝区
疼痛,消瘦乏力,腹部包块。60~90% 肝细胞癌AFP阳性。晚期出现黄疸
原发性肝癌的分型
结节型 <5cm 巨块型 ≥5cm 弥漫型 多发小结节 小肝癌 : 1个结节 <3cm
2个结节直径 <3cm 原发性肝癌主 要由肝动脉供血
增强
Acute Pancreatitis
胰尾部大片坏死 增强后不显影 胰周大量积液
Acute Pancreatitis
胰周改变 胰腺周围积液
fluid collection
常见部位:小网膜囊和左侧肾前间隙
Acute Pancreatitis
胰周积液
fluid collection
小网膜囊内大量积液 肝外缘少量腹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像学表现
胆道结石: 高密度影(绝大多数) 梗阻征象:双管征
胆道炎症: 壁增厚、毛糙、水肿(急性) 周围炎性渗出 增强可见壁强化
胆症石 胆囊炎
混合型结石
胆固醇结石漂浮于胆囊 中
左肝内胆 管结石
胆总管结石:半月征
MRCP:胆总管下 段充缺影
双管征
胆囊炎
胆囊增大,壁弥漫增厚毛糙,周围渗出
肪肝(Steatosis)
肝脓肿
肝组织的化脓性炎症 细菌性、阿米巴性 临床 :肝大、肝区疼痛、发热、白细胞升高等 病理:早期局部肝组织充血、水肿、白细胞浸润
白细胞崩解 、组织坏死 小脓腔 融合成大脓腔 肉芽组织增生形成脓肿 壁 周围肝组织水肿
影像学表现
CT平扫:类圆形或多房形低密度区,边界
影像学表现
CT平扫:形态不规则,不均低密度(坏死、脂 变),边缘不清
增强:动脉期呈不均匀强化,门脉期和肝实质期 强化迅速减退,密度低于肝实质 “快进快出”
可有门脉、下腔静脉癌栓,淋巴结转移
16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 医院
17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 医院
18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 医院
巨块型肝癌 坏死、包膜与 瘤内血管征
肝脏多期增强:注入碘剂后20-25s动脉期;50-60s门脉期; 110-120s实质期。观察肿瘤的血供及强化模式,对鉴别 诊断有重要意义。
肝脏病变
肝脓肿(Abscess) 肝海绵状血管瘤(Hemangioma)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肝转移瘤(Metastases) 肝囊肿(Cyst) 弥漫性肝病:肝硬化(Cirrhosis)与脂
肝海绵状血管瘤
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女性多见,多单发 病灶大小各异,无临床症状,大者上腹胀痛 病理: 许多异常扩张、扭曲的血窦组成,血
窦内纤维组织不完全间隔形成海绵状结构, 偶尔肿瘤内血栓形成,并出现钙化
影像学表现
CT平扫:类圆形低密度,边界较清楚 增强特征性改变:
对比剂呈向心性填充强化,延迟后与肝实质 相仿 “早出晚归”
最有效的检查方法。 超声是胆囊疾病的首选
胆道正常解剖
胆总管(直径4-8 mm,大于10 mm异 常 ) -- 总 肝 管 左 右 肝 管 -- 树 支 状肝内胆管
胆囊(GB)
胆症石 胆囊炎
形成:胆汁淤滞和胆道感染等 因素下,胆 汁中胆色素、胆固醇、粘液物质和钙盐析 出、凝集而成胆结石
临床:反复发作的右上腹绞痛
第三节 肝脏 胆道 胰腺 脾脏
检查技术 CT:平扫 增强:多期(三期) MR:平扫 (T1WI,T2WI等) 增强:类似CT
肝脏正常解剖
左、右叶、尾叶形态、大小、密度 分叶、分段(门静脉、静脉) 血供:一套动脉+两套静脉
正常肝CT平扫: 边缘清晰光滑,肝实质为均匀一致密度 影,高于脾脏15 Hu以上。
胆囊癌、胆管癌(了解)
发病率较低,与胆结石、胆囊炎有关,腺癌 为主
CT表现 腔内结节 管壁浸润增厚 增强肿瘤强化 梗阻征象
淋巴结转移,脏器侵犯与转移
胰腺解剖
胰腺呈弓形,头、钩突位 置偏低, 密度均匀,与脾 密度相仿 增强后明显强化。
急性胰腺炎
为胰蛋白酶 引发胰腺及周围组织自身消化的 一种急性炎症。是常见急腹症之一。
45
增强:多样,与原发肿瘤相关。 “牛眼征”
多发转移呈“牛眼征”
肝囊肿
多发或单发、圆形低密度灶、 边界光整、清晰,CT值与水相 似,增强无强化
肝硬化
临床与病理: 最常见的病因是病毒性肝炎(亚洲)和酗酒
(欧美) 早期肝细胞变性、坏死 肝组织纤维化、 肝细胞结节状再生 肝畸变、变硬,同时引起门脉高压
有
门脉、静脉 无 侵犯、转移
肝转移瘤
肝转移瘤:仅次于肝细胞癌的肝脏恶性肿瘤 肝转移癌病理:
直接侵犯:胆囊癌 肝门淋巴结转移 门静脉转移:消化道恶性肿瘤 肝动脉转移:肺癌
影像学表现
CT平扫:单发或多发,圆形、类圆形,边 界模糊,密度不均(坏死、囊变、出血、 钙化)。可富血供,可乏血供,与原发肿 瘤一致
临床:起病急,上腹持续性疼痛,程度较剧。 腹膜刺激症,血尿淀粉酶增高等。
病理:急性水肿型、出血坏死型 CT对急性胰腺诊断有重要价值
影像学表现
CT平扫:胰腺肿胀,密度减低,可伴出 血坏死,周围液体渗出(假性囊肿), 肾前筋膜增厚
增强:胰腺实质不均匀强化(出血坏死 型)
胰腺增大,轮廓模糊,炎 症涉及胰周脂肪,密度 增 加
19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 医院
20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 医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 医院
22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 医院
肝癌和肝血管瘤鉴别
CT平扫
CT增强
有无肝硬化基 础 T2WI(灯泡征) 转移及邻近侵 犯
肝癌 低密度,边 界多不清楚 快进快出
多有
肝血管瘤
低密度,边界清 楚
早出晚归(快进慢 出
无
无
不清,部分病例出现气泡或气液平影 增强:脓腔不强化,壁及分隔强化,内壁
光整,周围水肿带延迟强化 环征及气体为肝脓肿的特征性表现
脓肿早期:组织 液化坏死形成小 脓肿
平扫边缘不清, 增强后分隔强化, 内壁较光整
平扫:边缘模糊,病灶内 多发更低密度
增强:壁及分隔强化
环征或晕征: 从内到外脓壁由坏死组织、 纤维肉芽组织、周围水肿组成,坏死组织 不强化,肉芽 组织强化,水肿不强化。急 性期有水肿带。
影像学表现
体积变小,左右叶比例失调 结节再生和纤维化收缩使边缘凹凸不平,肝
裂增宽 脂肪变性、纤维化可引起弥漫性性或不均匀
肝密度降低 继发改变:脾大、腹水、门脉高压及侧支静
脉曲张
肝硬化
肝轮廓呈结节状凹凸不平, 肝裂增宽 脾大、腹水
31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 医院
胆道
检查技术
X线:PTC ERCP T管造影 CT:显示胆管断面 MR及MRCP:是目前胆道疾病定位和定性诊断
平扫:类圆形稍低密 度,边界清
门脉期:对比剂向病灶 中央填充
“早出晚归”
动脉期:周边结节 样显著强化
延迟10min:病灶几乎完全 充填,与肝实质相仿
灯泡征
肝细胞癌
临床: 肝脏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与乙肝、 肝硬化相关。AFP阳性。
病理 :
➢ 巨块型、结节型、弥漫型 ➢ 血供特点:由肝动脉供血,且90%为富血供肿瘤 ➢ 血管侵犯和淋巴结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