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害虫—小地老虎
防治桉树圃地小地老虎的方法

毒饵诱杀
毒饵诱杀是通过放置含有毒剂的饵料,吸引小地老虎取食并中毒死亡。这种方法适用于大面积防治小 地老虎,且效果较好。
在选择毒饵时,应选择对小地老虎有较强吸引力的饵料,并添加适量的毒剂。在放置毒饵时,应均匀 分布在圃地中,并定期更换饵料,以确保防治效果。
04
生物防治方法
天敌引入
天敌昆虫
引入小地老虎的天敌昆虫,如寄生蜂、寄生 蝇等,以控制小地老虎的数量。
定期监测
对施药后的土壤、水源和空气进行定期监测,以确保环 境安全和生态平衡。
06
日常管理
加强监测与巡查
定期巡查圃地,观察幼苗生长情况及 是否有小地老虎活动的迹象。
VS
设立监测点,定期调查小地老虎的数 量和分布情况,以便及时采取防治措 施。
提高栽培管理水平
合理施肥
根据幼苗生长需要,科学配比氮、磷、钾等 肥料,增强幼苗抗性。
捕食性天敌
引入小地老虎的捕食性天敌,如鸟类、蛇类 等,通过捕食控制小地老虎的数量。
Hale Waihona Puke 生物农药使用要点一
微生物农药
使用对小地老虎有杀伤作用的微生物农药,如苏云金杆菌 、白僵菌等。
要点二
植物源农药
使用对小地老虎有驱避或毒杀作用的植物源农药,如苦参 碱、烟碱等。
有益生物的培育和释放
培育小地老虎的天敌昆虫
选择不滋生小地老虎或不易受其危害的作 物作为前茬作物,如豆科、十字花科等。
科学施肥
合理施肥
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桉树生长需求,合理配 比氮、磷、钾等肥料,提高桉树抗性。
有机肥料的应用
适量施用有机肥料,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 壤肥力,同时抑制小地老虎的生长和繁殖。
03
物理防治方法
地老虎的防治

地老虎的防治地老虎也是一类地下害虫,它们的幼虫俗称地蚕、土蚕,北方常见的有小地老虎和黄地老虎。
幼虫将幼苗近地面茎部咬断,整株死亡,造成缺苗断垄。
防治地老虎的方法有很多,下面介绍几种简便的防治方法:一、桐叶诱杀法地老虎幼虫对泡桐树叶具有趋性,可取较老的泡桐树叶,用清水浸湿后,于傍晚放在田间,每亩放80-120片,第二天一早掀开树叶,捉拿幼虫,效果很好。
如果将泡桐树叶先放入90%晶体敌百虫150倍液中浸透,再放到田间,可将地老虎幼虫直接杀死,药效可持续7天左右。
二、毒饵诱杀法取90%晶体敌百虫1千克,先用少量热水溶解后,再加水10千克,均匀地喷洒在100千克炒香的饼粉或麦麸上,拌匀后于傍晚顺垄撒在作物根部,每亩用5千克左右,防治地老虎效果很好。
三、糖醋液诱杀法糖醋液配制方法:糖6份、醋3份、白酒1份、水10份、50%二嗪磷1份调匀,在成虫发生期进行诱杀。
某些发酵变酸的食物,如红薯、胡萝卜、烂水果等加入适量药剂,也可诱杀成虫。
四、人工捕捉法利用地老虎昼伏夜出的习性,清晨在被害作物周围的地面上,用小铁锹或小木棍,挖出地老虎杀灭。
五、灌水淹杀法对于可短期灌水的苗圃,在地老虎大量发生时,将苗圃灌水1-2天,可淹死大部分地老虎,或者迫使其外逃,人工进行捕杀。
六、黑光灯诱杀法地老虎成虫具有很强的趋光性,用糖醋液再配以黑光灯,在晴朗、微风、无月光的夜晚使用,能收到很好的诱杀效果。
在黑光灯放一盆水,水中放入农药,或倒一层废机油,也有很好的杀灭效果。
七、锄地灭卵法在地老虎产卵至孵化盛期,及时锄地中耕,可大大降低卵的孵化率。
八、堆草诱捕法地老虎幼虫在3龄后,抗药力增强,地面喷药很难收到预期效果。
可采用堆草法诱捕,即傍晚将鲜草均匀地堆放在田间,每亩放80-100堆,每堆面积0.1平方米,第二天清早翻开草堆,捕杀幼虫,连续5-7天,即可将大部分幼虫杀死,草堆一般每隔3-4天更换一次,日晒干枯后可泼一点清水,以提高诱捕效果。
地老虎介绍及其防治

繁殖周期
地老虎的繁殖周期取决于其种类和 环境条件。一些地老虎种类一年四 季均可繁殖,而其他种类可能仅在 特定季节繁殖。
繁殖数量
雌性地老虎通常会产下大量的卵, 每个卵都能孵化出一只小地老虎。
地老虎的取食习性
食物种类
地老虎主要以植物为食, 包括蔬菜、花卉、农作物 等。
取食方式
地老虎通常在夜间活动, 并从地下钻出啃食植物的 根、茎或叶片。
毒饵诱杀
将药剂与饵料混合制成毒饵,撒在田间或植株根 部附近,诱杀地老虎幼虫。
地面施药
在地老虎发生期,使用药剂进行地面喷雾或灌根, 杀死幼虫和成虫。
05
防治地老虎的注意事项
注意安全使用农药
农药使用应遵循安全、科学、合理的原则,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人体健康。
农药使用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了解农药的成分、作用和使用方法,避免超范围使 用。
缺苗断垄。
大地老虎
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以 幼虫咬食近地面的菜苗根部为 害。
黑皮瓜地老虎
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等地区 ,幼虫将作物幼苗咬断或咬食 叶片,造成严重损失。
八字地老虎
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 ,幼虫为害多种蔬菜和农作物,
常将叶片咬成缺刻或孔洞。
地老虎的分布
小地老虎
全球分布,主要在温带和亚热带地区为害。
食量
地老虎的食量较大,能够 大量啃食植物,导致严重 的经济损失。
地老虎的活动规律
活动时间
活动方式
地老虎通常在夜间活动,特别是在黄 昏和黎明时分。
地老虎通过爬行和跳跃在地面上活动, 有时也会飞行。
活动范围
地老虎的活动范围有限,通常在离其 巢穴一定距离的范围内活动。
04
如何防治蔬菜田小地老虎?

如何防治蔬菜田小地老虎?
针对小地老虎是一种迁飞性害虫,呈间歇性暴发,要切实做好预测预报工作,及时准确地确定其发生量和防治适期,防治上应针对蔬菜、特种经济作物种类及生育状况,采取“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综合治理”策略。
(1)农业防治
①除草灭虫。
杂草是地老虎的产卵场所和初龄幼虫的重要食源,也是幼虫转移到作物危害的桥梁。
春播前应精耕细耙,清除蔬菜地内杂草,可消灭部分虫卵。
②诱捕幼虫。
可将泡桐叶或莴苣叶置于田内,清晨捕捉幼虫。
当田间检查断苗率低于l%,可采取人工捕杀,高于1%时,宜采取毒饵、毒草诱杀。
③诱杀成虫。
利用性诱剂或糖、醋、酒诱杀液诱杀成虫,既可作为简易测报手段,又可减少蛾量。
蔬菜大棚宜在小地老虎成虫迁入期(2月底)前覆膜,揭膜通风处,-应在落日前封闭,以防成虫入棚产卵。
④肥料处理。
在成虫产卵期,大棚施用的露天灰肥或覆盖用枯草,应沤制或喷药处理后再入棚,防止小地老虎卵随肥、草入棚。
⑤清洁菜园。
及时清除蔬菜残株烂叶出田,减少其发酵物对成虫的诱集。
(2)化学防治
2龄幼虫抗药力低,危害轻,多在植株嫩心危害,防治适期应掌握在
1。
地老虎资料

地老虎地老虎的种类很多,在我国主要有小地老虎、黄地老虎、大地老虎等。
为害蔬菜的主要是小地老虎和黄地老虎,其中分布最广、为害严重的是小地老虎。
它在昆虫分类中属于鳞翅目、夜蛾科。
地方俗名称做截虫子、地根虫、地老虎是多食性害虫,能为害玉米、高粱、棉花、蔬菜等多种作物的幼苗。
在蔬菜范围中,可为害茄科、豆科、十字花科、百合科、葫芦科多种蔬菜。
因其食量大、食性暴,所以被称做地老虎。
(一)形态与习性成虫(蛾):小地老虎较大,体长约16-32毫米、翅展42-55毫米。
黄地老虎较小,体长14-19毫米、翅展32-43毫米。
小地老虎的体色较暗、呈暗褐色。
黄地老虎的体色较鲜,呈黄褐色,前翅上的主要特征是有肾形斑、环形斑和棒状斑。
幼虫:小地老虎较长,约为41-50毫米。
黄地老虎较短,约为33-43毫米。
小地老虎体表的粒瘤多而明显,黄地老虎不大明显。
蛹:小地老虎较长。
约18-24毫米;黄地老虎较短,约为15-20毫米。
卵:半球形或称馒头形,有纵的和横的线纹,初产时是乳白色,孵化前是暗灰色。
其主要生活习性(以小地老虎为例)如下。
1.年发生代数在辽宁一年2-3代,北京一年3-4代,山东一年4代。
第一代幼虫是为害的严重期,也是防治的重点期。
2.虫态期及幼虫龄期一代卵期11天左右,幼虫期35天左右,蛹期18天左右,成虫的产卵前期5天左右。
虫态期的长短,因温度、湿度和食料的不同而有差异。
幼虫共6龄。
3.为害习性地老虎是以幼虫为害作物,在幼虫的6个龄期中,1龄幼虫较为集中危害,吃去植株叶肉。
留一纸状表皮;2龄幼虫吃豆粒大孔洞,仍留纸状表皮;3龄幼虫将叶片咬成缺刻或咬断幼芽;4龄后咬断幼茎,进入暴食为害期。
4.生活习性成虫白天栖息于杂草、土堆等荫蔽处,夜间进行交配、产卵和吸食。
卵散产于叶背、土块、草棒上,每头雌虫一生产卵800-1000粒。
幼虫主要为害作物幼苗,多者1头幼虫可为害5-10株幼苗,夜间为害(月明天尤为猖獗),白天栖于幼苗附近土表下面,幼虫有假死性。
地老虎幼虫的最佳防治方法

地老虎幼虫的最佳防治方法
地老虎是一种害虫,经常在果树和蔬菜上出现。
以下是地老虎幼虫的最佳防治方法:
1. 人工捕捉:手动寻找并摘除地老虎幼虫。
这对于小规模的果园或蔬菜园非常有效。
2. 陷阱:在果树上安装黄色或白色的粘虫板,吸引地老虎幼虫,并阻止它们攀爬到树上。
定期清除和更换这些粘虫板,以保持其有效性。
3. 生物防治:引入天敌,如蜘蛛、瓢虫或其他食肉昆虫来控制地老虎幼虫的数量。
这些天敌会主动捕食地老虎幼虫,帮助控制它们的繁殖。
4. 药物防治:使用广谱的有机农药,如噻虫胺或苯噻虫胺来喷洒果树或蔬菜。
在使用任何农药之前,请确保按照产品说明进行正确使用,并严格遵循所有安全措施。
5. 清理和处理:清除果树下的落叶和堆积的废物,这些可能成为地老虎幼虫的巢穴和藏身之处。
确保及时处理果树和蔬菜的垃圾,减少害虫的滋生环境。
6. 轮作和合理种植:轮作可以打乱地老虎幼虫的生命周期,降低其在农田中的存活率。
此外,选择适合的植物种植,可以减少地老虎幼虫的食物来源,帮助控
制它们的数量。
请注意,以上方法仅供参考,并不保证100%的防治效果。
最佳的防治方法是综合运用多种措施,定期检查和保持耐心。
如蔬菜和水果受到严重威胁,请咨询专业农业技术人员或农业机构获得更详细的建议。
小地老虎是昆虫吗?小地老虎的防治方法

小地老虎是昆虫吗?小地老虎的防治方法小地老虎在国内分布很广,幼虫在表土层或地表危害,寄主主要是幼苗,对各类农作物的危害都很大。
那么,小地老虎是昆虫吗?怎样防治小地老虎呢?今天我们就谈谈小地老虎的防治方法。
1、小地老虎是昆虫吗?小地老虎是昆虫,且是一种有害昆虫,属鳞翅目,夜蛾科,又名土蚕、切根虫,是我国各类农作物苗期的重要地下害虫。
我国记载的地老虎有170余种,已知为害农作物的大约有20种左右。
其中小地老虎、黄地老虎、大地老虎、白边地老虎和警纹地老虎等危害比较严重。
2、小地老虎危害特点幼虫3龄前把叶片吃成网孔状,4龄后咬断幼苗嫩茎。
小地老虎发生时经常造成缺苗断垄和大量植株死亡,所以它是危害豇豆幼苗的主要害虫。
小地老虎一年可发生数代,以蛹或老熟幼虫在土中越冬。
3月下旬开始发生,4月中下句为产卵盛期,第1代幼虫发生盛期为5月上中旬。
成虫有趋光性和趋酸甜味特点,黄昏至午夜最活跃。
1-2龄幼虫大多数集中在心叶或嫩叶上,仅能啃食叶肉留下表皮:3龄后,白天躲在表土下,夜间出来活动危害,尤其在天刚亮露水多的时候危害最凶,咬断嫩茎或嫩尖。
小地老虎地势低洼,耕作粗放,黏壤土及杂草多的地方,发生严重。
3、小地老虎的防治方法①早春铲除杂草。
减少小地老虎产卵场所和食料来源.春季4月间是小地老虎产卵期,在此时期将田间或周围环境中的杂草如小旋花、小蓟、灰藜等双子叶杂草除掉;②毒饵诱杀4龄以下-的幼虫,将5kg麦麸炒香拌入敌百虫热溶液10倍液;③药剂防治。
根据当地植保部门的预测。
在小地老虎暴食初期用25%敌杀死和25%速灭杀丁‘2500倍液在植株及四周喷雾,效果较好。
北疆小地老虎发生特点与防治措施

、
试 验 目 的
次, 7月 3日打顶 。 .验 证奈安 1号 防控 除草 三、 试验设 计
1供 试 药 剂 .
在棉 田施 州奈 安
刹 的安全悱 , 现 防减产 、 以 保增 产的 目的 。
二 、 验 条 件 试
1供 试 作 物 .
01 .%奈安 1 , 号 每袋 2 0克 。 0
积 1 6万 公 顷 . 中 田问被 害株 率 达 2 %以上 的有 . 2 其 0
01 .3万 公 顷 2 虫 口密 度 大 、 害重 . 危
田间杂 草是 小地 老 虎产 卵 的重要 场 所 。也是 幼 虫 转 向作 物 危 害的桥 梁 。秋 收后 , 时茬 灌 、 及 深耕 土
不 同作物 茬地 。 口量不 同 。麦 茬地 最 多 , 米 虫 每 有 虫 l ~ 5头 ; 米 茬 地 每米 虫 5 8头 ; 花 茬 O1 玉 幼 ~ 棉 地 每米 虫 6头 , 有 严重 地块 , 每米 l 达 0头 以上 。因 小 地老 虎 以幼虫 危 害为 主 , 春播作 物 受 害严 重 , 特别 是 精 量 播 种 棉 花 缺 苗 断 垄 普 遍 。棉 花 根 部 近 地 面 1 ~. . 1 0 5厘米 处 被切 断 , 导致棉 株 死亡 。2 1 年 5月 01 中下旬 。农 6师芳 草湖 农场 6分 场一 田块棉 花 被 害 株率平 均 达 2 %, 5 最高 地段 被 害株率 达 7 % , 使 棉 0 致 田重播 。
生趋 势和 防治适 期 , 指导农 民科 学 防治 。 正常情 况 在
经 田间调 查 .北疆 第 1 代小 地 老 虎幼 虫 5月 上
旬 多为 3 4龄 。5月 中旬 多为 5龄 . 上旬 3 6龄 ~ 6月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风有助于其扩散,风力在 4 级以上时很少活动。
形态特征:
卵:
馒头形,直径约0.5mm 、高约0.3mm ,具纵横隆 线。初产乳白色,渐变黄色,孵化前卵一顶端 具黑点。
蛹:பைடு நூலகம்
体长18~24mm 、宽6~7.5mm ,赤褐有光。口器与 翅芽末端相齐,均伸达第4腹节后缘。腹部第 4~7 节背面前缘中央深褐色,且有粗大的刻点, 两侧的细小刻点延伸至气门附近,第5~7 节腹前 缘也有细小刻点;腹末端具短臀棘1对。
苗断垄,重则毁种重播
为害状:
危害最重的地下害虫。主要有小地老虎、黄地老 虎、大地老虎等。危害蔬菜的主要是小地老虎和 黄地老虎,分布最广、危害严重的是小地老虎。 多食性害虫,主要以幼虫危害幼苗。幼虫将幼苗 近地面的茎部咬断,使整株死亡,造成缺苗断垄。
危害人参、西洋参、贝母、细辛、龙胆、桔梗等 多种药材幼苗期的重要害虫。已知的有小地老虎、 大地老虎、黄地老虎等。但为害成灾的主要是小 地老虎和黄地老虎。以幼虫危害平贝母地上茎, 常从地表处将茎咬断使植株死亡,造成缺苗断条
化学防治:
对不同龄期的幼虫,应采用不同的施药方法。幼虫3龄前用 喷雾,喷粉或撒毒土进行防治;3龄后,田间出现断苗,可用 毒饵或毒草诱杀。 防治指标各地不完全相同,下列指标可供参考。棉花、甘薯 每平米有虫(卵)0.5头(粒);玉米、高粱有虫(卵)1头(粒)或百株 有虫2~3头;大豆穴害率达10%。 ①喷雾。每公顷可选用50%辛硫磷乳油750mL,或2.5%溴氰菊 酯乳油或40%氯氰菊酯乳油300~450mL、90%晶体敌百虫750g, 对水750L喷雾。喷药适期应在有虫3龄盛发前。
成虫:
体长17~23mm 、翅展40~54mm 。头、胸部背面暗褐色,足褐色, 前足胫、跗节外缘灰褐色,中后足各节末端有灰褐色环纹。前 翅褐色,前缘区黑褐色,外缘以内多暗褐色;基线浅褐色,黑色 波浪形内横线双线,黑色环纹内有一圆灰斑,肾状纹黑色具黑 边、其外中部有一楔形黑纹伸至外横线,中横线暗褐色波浪形, 双线波浪形外横线褐色,不规则锯齿形亚外缘线灰色、其内缘 在中脉间有三个尖齿,亚外缘线与外横线间在各脉上有小黑点, 外缘线黑色,外横线与亚外缘线间淡褐色,亚外缘线以外黑褐 色。后翅灰白色,纵脉及缘线褐色,腹部背面灰色。成虫对黑 光灯及糖醋酒等趋性较强。
生活习性:
小地老虎一年发生3~4代,老熟幼虫或蛹在土内越 冬。早春3月上旬成虫开始出现,一般在3月中下旬 和4月上中旬会出现两个发蛾盛期。
成虫的活动性和温度有关,成虫白天不活动,傍晚 至前半夜活动最盛,在春季夜间气温达8 ℃ 以上时 即有成虫出现,但10 ℃ 以上时数量较多、活动愈强; 喜欢吃酸、甜、酒味的发酵物、泡桐叶和各种花蜜, 并有趋光性,对普通灯光趋性不强、对黑光灯极为 敏感,有强烈的趋化性。
②毒土或毒砂。可选用2.5%溴氰菊酯乳油 90~100mL,或50%辛硫磷乳油或40%甲基异柳磷乳 油500mL加水适量,喷拌细土50kg配成毒土,每 公顷300~375kg顺垄撒施于幼苗根标附近。 ③毒饵或毒草。一般虫龄较大是可采用毒饵诱 杀。可选用90%晶体敌百虫0.5kg或50%辛硫磷乳 油500mL,加水2.5~5L,喷在50kg碾碎炒香的棉籽 饼、豆饼或麦麸上,于傍晚在受害作物田间每 隔一定距离撒一小堆,或在作物根际附近围施, 每公顷用75kg。毒草可用90%晶体敌百虫0.5kg, 拌砸碎的鲜草75~100kg,每公顷用225~300kg。
纲:昆虫纲 亚 纲:有翅亚纲 属:地老虎属
小地老虎
小地老虎,又名土蚕,切根虫。经历卵,幼虫, 蛹,成虫。年发生代数随各地气候不同而异,愈 往南年发生代数愈多,以雨量充沛、气候湿润的 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及北方的低洼内涝或灌区 发生比较严重;在长江以南以蛹及幼虫越冬,适宜 生存温度为 15 ℃~25 ℃ 。天敌有知更鸟、鸦雀、 蟾蜍、鼬鼠、步行虫、寄生蝇、寄生蜂及细菌、 真菌等。对农、林木幼苗危害很大,轻则造成缺
植物保护学通论
农业害虫—小地老虎 姓名:饶东云,李世华 学号:2016313546,2016314778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小地老虎 亚 门:六足亚门 别 称:Black cutworm 门:节肢动物门 种:小地老虎 界:动物界 目:鳞翅目 科:夜蛾科
拉丁学名:Agrotis ypsilon Rottemberg
防治方法:
地老虎的防治应根据各地为害时期,因地制宜。 采取以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 施。
物理防治
1、诱杀成虫。结合黏虫用糖、醋、酒诱杀液或 甘薯、胡萝卜等发酵液诱杀成虫。
2、诱捕幼虫。用泡桐叶或莴苣叶诱捕幼虫,于 每日清晨到田间捕捉;对高龄幼虫也可在清晨到 田间检查,入如果发现有断苗,拨开附近的土块, 进行捕杀。
谢谢大家!
幼虫: 圆筒形,老熟幼虫体长37~50mm 、宽5~6mm 。 头部褐色,具黑褐色不规则网纹;体灰褐至暗 褐色,体表粗糙、布大小不一而彼此分离的 颗粒,背线、亚背线及气门线均黑褐色;前胸 背板暗褐色,黄褐色臀板上具两条明显的深 褐色纵带;腹部1~8节背面各节上均有4个毛片, 后两个比前两个大1倍以上;胸足与腹足黄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