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梅兰芳蓄须》

合集下载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蓄、迫”等14个生字,能正确理解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感受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4.想想课文写了梅兰芳哪几件事,并试着分别用课文中的词语概括出来。

教学重点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正确理解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概括文章大意。

教学难点1.梳理文章结构,认识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2.想想课文写了梅兰芳哪几件事,并试着分别用课文中的词语概括出来。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梳理文章结构,认识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2.想想课文写了梅兰芳哪几件事,并试着分别用课文中的词语概括出来。

教具准备1.查阅有关梅兰芳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戏曲,(出示音频)大家先来听一听,然后来谈一下。

告诉老师,你想说什么?噢,对了,这是京剧,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全世界人们都非常喜欢。

(课件出示2)师:齐读课题。

(板书课题)二、初读全文,读通读顺。

1.同学们先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千万别忘了自己的好习惯,利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标出自然段,画出自己认为难懂的生字词,有一句话叫“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一定要做好批注。

2.同学们的习惯很好,批注得很详细。

同桌之间交流生字,对于生僻的字词两人结合查字典解决;实在有困难的字词可请教老师。

同学们交流得很热烈,可见你们的自主能力很强。

刚才我在下面有同学把自己的疑问留给了我,这样,先看一下老师给大家带来的生字、词语,看有没有大家想知道的。

3.老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把学生容易读错的字词用幻灯片展示出,和学生进一步学习。

在交流过程中可以把同学们的疑问强调一下,并提醒该学生注意。

然后通过读一读、记一记、抄一抄的方式对生字词进行巩固。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梅兰芳蓄须》优秀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梅兰芳蓄须》优秀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梅兰芳蓄须》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能理解文中的词语和句子,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学生能正确朗读课文,了解词语“蓄须”和一些传统文化知识。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推理能力。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对经典文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对优秀文学作品的喜爱和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对自己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提高学生朗读课文的准确性和表达能力。

难点•学生对生僻词“蓄须”理解的深入。

•学生理解作者写作意图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件:包含课文、图表、解释生词、练习题等内容的PPT。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多媒体设备。

3.教材:《部编版》四年级上册。

4.学生课前阅读《梅兰芳蓄须》,做好预习,为课堂展开做铺垫。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生字词“蓄须”,让学生理解这个词的意思。

•引导学生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了解和感受京剧的魅力。

2. 学习任务1.阅读课文《梅兰芳蓄须》,学生认真阅读并跟读课文。

2.结合文中内容,讨论梅兰芳在该文章中展示出的哪些品质和特点。

3. 拓展活动1.请学生分组,表演课文内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进行情感升华,反思人生、家庭、友情等相关话题,让学生展开思考和表达。

4. 总结反馈•总结课文内容和学习收获,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想。

•点评学生表现,给出建议和鼓励,激励学生更多参与课堂学习和表达。

五、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并尝试朗读给家长听。

2.写一篇读后感,表达对梅兰芳这位大师的敬佩之情。

3.查找更多关于京剧或梅兰芳的资料,进行书面介绍。

六、教学反思•进行台上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梅兰芳的人物形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尽量以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形式激励学生学习。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教材分析《梅兰芳蓄须》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蓄须明志,想尽办法拒绝日本侵略者演戏,赞扬了他强烈的爱国情怀和高尚的民族气节。

京剧艺术是我国的国粹,但四年级学生了解京剧、喜欢京剧的不多,加上抗日战争这一特殊的时代背景离孩子们的现实生活较远,因此教学中可借助微课、图示、资料链接等多种形式辅助教学,进一步激起学生阅读、思考的兴趣。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前一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抓住主要人物和事件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所以本课主要引导学生运用提取关键词、简要概括等方法,围绕学习提示中的问题——梅兰芳用了哪些办法拒绝为日本人演出,从而完善《作业本》上的事件梳理思维导图,继续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在大致了解内容后,围绕“梅兰芳经历的危险和困难”进行批注学习,通过联系上下文、入境想象、借助资料、合作学习等方式,体会梅兰芳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

二、教学目标1.借助资料,理解“沦陷”、“租届”、“大东亚圣战”等词语的意思,读准多音字“宁、要”。

2.通过抓主要人物和事件,提取关键词,借助思维导图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借助批注阅读,抓关键句品读,感受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操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三、教学重点通过批注阅读,抓关键句品读,感受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操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四、教学难点通过抓主要人物和事件,提取关键词,借助思维导图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小组合作学习工作纸,学习资料卡学生准备:收集有关梅兰芳的资料六、教学过程(一)课前交流,初识梅兰芳1.学生交流对梅兰芳的了解,教师随机补充。

预设一:原名澜,又名鹤鸣,梅兰芳是他的艺名。

预设二:他被誉为京剧大师。

预设三:生活中的梅兰芳是男的,而舞台上扮演的却是旦角。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梅兰芳蓄须(人教部编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梅兰芳蓄须(人教部编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梅兰芳蓄须一、教学目标1.了解京剧名家梅兰芳的生平和艺术成就。

2.理解梅兰芳蓄须的典故,掌握其文化内涵。

3.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让学生明白努力和坚持的重要性,并能在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应用。

二、教学重点1.理解梅兰芳蓄须的典故。

2.了解梅兰芳作为京剧名家的成就和影响。

三、教学难点1.理解蓄须的涵义和象征意义。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文本内容。

四、教学准备1.课文《梅兰芳蓄须》的复印件。

2.课件PPT。

3.录音机/多媒体设备。

4.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梅兰芳的经典唱段视频,激发学生对京剧的兴趣,引入本课话题。

2. 学习课文(15分钟)学生阅读课文《梅兰芳蓄须》,老师进行课文解读,重点讲解蓄须的背景和内涵。

3. 文本理解(10分钟)师生共同探讨课文中的生僻词汇和难句,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蕴含的哲理和情感。

4. 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梅兰芳蓄须的含义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学生展开思维。

5. 课堂展示(10分钟)每组学生选派代表进行展示,分享小组讨论成果,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6. 总结梳理(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蓄须在生活中的积极意义,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六、课堂作业1.背诵课文《梅兰芳蓄须》。

2.完成课后习题,巩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七、板书设计梅兰芳蓄须生平与成就蓄须的典故艺术影响蓄须象征学习启示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讲解梅兰芳蓄须的典故,让学生体会到努力和坚持的重要性。

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课堂氛围良好。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可以更多结合生活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化内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公开课教案第【1】篇〗一、教材分析__是四年级上册统编版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是一篇介绍人物事迹的__,讲述的是现代著名的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在抗日战争时期,拒绝为日本人演出的故事,表现出他强烈的爱国思想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该课文所处的第七单元人文主题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侧重爱国主义情感的渲染。

而语文要素是“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__的主要内容”,该语文要素侧重于策略。

基于本单元组的导向,个人觉得首先要确定__的教学核心,也就是我们的“靶心”。

落实到__,笔者定下的“靶心”是:以感受梅兰芳高贵人格与民族气节为主,在阅读感受中渗透策略教学,并进行适当思维训练。

关注文本和语文要素并行,让学于生,是本设计的着力点,目标指向“生本课堂,快乐学习”。

二、教学目标:通过词语归类、联系上下文、同伴互助等方式,了解“旦角、沦陷、租界、侵略者、深居简出、斩钉截铁”等词语意思。

借助提问的方法,概括梅兰芳拒绝演出的几件事,通过串联的方法,把握__的主要内容。

(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质疑,学以致用,复习第二单元提问策略)聚焦重点段落,运用读悟结合的方法,升华梅兰芳的人格与气节,感受其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三、教学准备:学生:教材、作业本、书写用品。

2.教师:课件、板贴、教案。

四、教学过程:自我介绍第一次见面,我们先认识一下,我姓蔡,大家可以叫我——,谁来跟我打个招呼吧?蔡老师你好,您好,真有礼貌,很高兴认识你,我也很高兴认识你,在我们学校,大家都喜欢叫我蔡蔡老师,叫叫我。

还有点时间,大家可以读一读课文。

准备好上课。

好,我们开始上课了,上课。

第一板块播放视频,揭示课题1.播放视频通过预习,大家知道课文介绍了哪位人物吗?板书——梅兰芳。

梅兰芳先生是闻名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认识他。

梅兰芳微课介绍。

(太快)现在,你应该对梅兰芳有了一定了解吧?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题目是(ppt)——学生读,板书。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教学设计(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2、联系课文内容,体会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深刻含义和思想感情。

3、认识课文中的二会字,会写四会字以及理解部分重要的四字词。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体会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深刻含义和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课件出示)欣赏《梅兰芳舞台艺术》邮票。

师述:这套邮票的主角不是别人,正是“京剧四大名旦”之首——梅兰芳。

为了缅怀他卓越的艺术成就,邮电部发行了这套邮票。

2、课件出示句子“茫茫青史,为了爱国摔破饭碗的优伶,有几人欤?”师述:梅兰芳不仅技艺精湛,更有高尚的情操。

著名画家丰子恺就曾经这样评价过他——(出示句子)(1)指名读。

(2)齐读。

3、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中有哪些事例可以看出他“为了爱国摔破饭碗”?(拒绝播音拒绝演出)4、揭示本节课学习任务:继续学习5—13自然段,感受梅兰芳的爱国情怀。

二、品读感悟,个性解读。

(一)自读自悟,理解内容。

1、课件出示“自学要求”,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

自学要求:(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5—13自然段(2)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梅兰芳“为了爱国摔破饭碗”的事例。

(3)、从讲述事例的自然段中找出体现爱国情怀的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

(4)、有感情读读找出来的句子。

2、学生根据要求勾画圈点,加深自己的感悟。

(二)汇报交流。

1、指名汇报:从哪件事可以感受到梅兰芳的爱国情怀?2、结合具体的句子,谈理解,带着体会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A、学习梅兰芳在“避港拒演“中爱国情怀的体现。

1、抓住重点句子理解:“他宁愿每顿只有一碗饭、一点点罐头食品或者一小块咸鱼,宁愿时刻提心吊胆地面对头上呼啸而过的炸弹,也不愿失去作为一个真正的中国人所应当具备的民族气节。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梅兰芳蓄须》教案 ( (3)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梅兰芳蓄须》教案 ( (3)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梅兰芳蓄须》教案 (3)一、教学目标1.了解故事情节,理解梅兰芳对戏剧的热爱和坚持。

2.能够正确朗读课文,感受梅兰芳的坚韧和执着。

3.学会运用合适的语音语调朗读文中人物对话。

4.学会欣赏戏剧类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二、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基本情节。

2.学会正确朗读生字生词。

3.理解人物内心情感,感受故事中的情节发展。

三、教学难点1.理解梅兰芳的内心世界和对戏剧的理解。

2.正确理解课文中的生字生词,掌握戏剧术语。

四、教学过程1. 热身启动 (10分钟)•通过提问启发学生对于戏剧和表演的了解。

•引导学生思考:戏剧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有些人喜欢表演?2. 导入课文 (15分钟)•讲解梅兰芳的基本情节,介绍梅兰芳是一位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逐段解读课文,让学生理解文中人物对话和情节发展。

3. 听读课文 (10分钟)•播放录音或老师朗读整篇文章,让学生跟读。

•分组学生同桌互相朗读,帮助学生提高朗读表达能力。

4. 词语解析 (10分钟)•解释生字生词的含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练习使用课文中的生词句子,巩固词语掌握。

5. 体验戏剧表演 (20分钟)•分组让学生模仿文章中梅兰芳的表演情节,进行小剧场表演。

•指导学生注意语音语调,体验梅兰芳的表演风格。

6. 思考讨论 (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梅兰芳是如何坚持自己的梦想的?我们应该如何坚持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五、课堂总结 (5分钟)•回顾今天课堂学习的重点内容,强调梅兰芳的坚持和努力精神。

•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

六、课后作业•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流畅地朗读出文章。

•思考并写一篇作文:“我的梦想与努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更好地理解梅兰芳的故事,感受戏剧艺术的魅力,培养学生对于戏剧文学的兴趣和审美情感,激发学生对于理想的追求和坚持。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梅兰芳蓄须》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梅兰芳蓄须》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梅兰芳蓄须》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课文《梅兰芳蓄须》的内容,包括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等。

2.能够掌握生词:梅兰芳、如弓似箭。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成语和诗句进行应用。

4.能够进行简单的听、说、读、写练习,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二、教学重点1.教学课文《梅兰芳蓄须》的内容和生词。

2.教学梅兰芳蓄须故事中的人物性格和情节。

三、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梅兰芳蓄须的内涵和意义。

2.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课文内容。

四、教学准备1.教师:熟悉课文内容,准备教学素材。

2.学生:课本、笔、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戏剧的了解和感受。

•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梅兰芳是谁吗?2. 学习课文•让学生跟着课文朗读,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解释生词:梅兰芳、如弓似箭。

•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更深入。

3. 课文分析•分析梅兰芳蓄须的内涵和意义。

•导读成语和诗句,让学生理解并进行应用。

4. 拓展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进行问答和讨论,引导学生自由表达观点。

•进行语言运用练习,如造句、写作等。

5. 总结与评价•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回顾教学重点。

•评价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的进步。

六、作业布置•完成课后习题,巩固课文内容。

•准备下节课要用到的学习材料。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内容较为简单,但学生对戏剧和名人的了解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实践活动和互动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本文是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是一篇介绍人物事迹的记叙文,讲述的是现代著名的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在抗日战争时期,拒绝为日本人演出的故事,表现出他强烈的爱国思想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读懂课文内容,初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课文中的人物在中华文化史上产生的影响。

通过讲述京剧表演大师的几件事,表现梅兰芳先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增强与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思想。

【人物介绍】梅兰芳(1894—1961),于20世纪初登上京剧舞台。

他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对京剧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妆等各方面都有所创造发展,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世称“梅派”。

梅兰芳先生是我国杰出的京昆旦行表演艺术家,举世闻名的中国戏曲艺术大师。

生活中的梅兰芳是一个俊朗儒雅的男性,舞台上的梅兰芳却是一个仪态万方的女性,而且“比女人还具有女人味儿”的艺术形象。

他的优美的歌声、庄静的姿态、娴雅的动作,塑造了为数众多、情态各异的女性,创造并再现了中国女性的本质特征和意象,显示了中国女性温柔、刚烈、含蓄、高雅等特征。

对一个对京剧艺术知之甚少的外国人来说,他眼中的梅兰芳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他的代表作有《宇宙锋》《贵妃醉酒》《霸王别姬》《洛神》《游园惊梦》《抗金兵》等。

他曾先后赴日、美、苏等国进行文化交流,使京剧艺术得到了国际上的赞誉。

抗战期间,他留居香港、上海,在敌伪统治下蓄须明志,拒绝演出,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

他与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称为“京剧四大名旦”。

1.梅兰芳艺名的由来梅兰芳(1894—1961),京剧演员。

原名梅澜,字畹华,原籍江苏泰州,生于北京。

艺名兰芳,他是我国杰出的京昆旦行表演艺术家,举世闻名的中国戏曲艺术大师。

他是中国京剧史上鼎盛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繁荣时期,承上启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以其精妙的艺术和高尚的品德,赢得了全国人民的高度赞赏。

他在五十余年的舞台生涯中,精心创造,善于革新,塑造了众多鲜明的女性艺术形象,演出了大量优秀的剧目,发展了京剧旦角的表演艺术,形成了一个具有独特风采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

2.京剧名称的嬗变京剧的前身是徽班。

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起,安徽的四大戏班陆续进京,揭开了京剧历史的序幕。

京剧形成的初期,称“皮黄”“乱弹”等。

最先称它为“京剧”的,是上海人。

清同治六年(1867)起,一些京津著名演员南下,把北方的“皮黄”传到上海。

上海观众对其声腔来源并不熟悉,由于戏班多来自京城,便称为“京班戏”“京戏”“京班”“京剧”等。

后来“京剧”一词一枝独秀,逐渐通行全国。

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大巩固一、判断下面词语的读音是否正确。

纠缠jiū chán()蓄须xù xū()强迫qiáng pò()拒绝jǜ jué()宁可níng kě()妄想wàng xiǎng()二、按要求做一做。

1.填关联词语。

(1)()签订演出合同,()预支二十两黄金给梅兰芳。

(2)很多戏园子老板便找上门来,说:“梅先生,您何必卖房子,()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愁没钱花?”(3)()条件多么优厚,梅兰芳()拒绝了。

2.仿写词语。

滚烫滚烫: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干干净净: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3.缩写。

(1)梅兰芳先生是闻名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拒绝的借口都用尽了,梅兰芳最后只能蓄须明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填空。

1.梅兰芳蓄须明志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梅兰芳斩钉截铁地说“普通的演出我都不参加,这样的庆祝会当然更不会去了。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梅兰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课文整体梳理。

课文主要写的是梅兰芳不肯为日本人唱戏,留了一把长胡子。

写了梅兰芳的四件事:(1)梅兰芳。

(2)梅兰芳。

(3)梅兰芳。

(4)梅兰芳。

体现了梅兰芳的高尚品质。

五、重点段落品析。

梅兰芳蓄须梅兰芳先生是闻名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他在舞台上唱旦角,为了演出的需要,总是把胡须剃得干干净净的。

但他的一生中,有几年却是留着胡须的。

1941年12月香港沦陷。

日本驻港司令官亲自出马,多次逼迫梅兰芳演戏。

梅兰芳可以忍受生活的困顿,直面战争的危险,但他难以抵抗来自侵略者随时随地的骚扰。

拒绝的借口都用尽了,梅兰芳最后只能蓄须明志,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表明不给侵略者演戏的决心。

后来,梅兰芳不堪其忧,只好又回到了上海。

听说梅兰芳要卖房子,很多戏园子老板找上门来说:“梅先生,您何必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还愁没钱花?”有的甚至说,只要签订演出合同,就预支二十两黄金给梅兰芳。

但是,()条件多么优厚,梅兰芳()拒绝了。

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

一次,日本侵略者要庆祝“大东亚圣战”,要求他必须上台演出。

梅兰芳斩钉截铁地说:“普通的演出我都不参加,这样的庆祝会当然更不会去了。

”但是,不去演出总得要想出个办法啊。

梅兰芳找到一位当医生的好朋友,说明自己的危险处境,请朋友设法让他生一场“大病”,以摆脱日本人。

这个朋友被他的爱国精神感动了,决心帮助他渡过难关,于是给他打了伤寒预防针,人打了这种针就会连日高烧。

日本人不相信梅兰芳病了,专门派一个军医来检查。

日本军医闯进梅兰芳的家,看见他盖着棉被躺在床上,床边桌子上放着很多药。

军医用手摸了摸梅兰芳的额头,滚烫滚烫的,看不出破绽,只好认定梅兰芳得了重病,不能登台演出了。

日本侵略者的妄想最终没有实现,梅兰芳为此差点儿丢了性命。

当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消息传来时,梅兰芳当即剃了胡须,高兴地向大家宣布:“胜利了,我该登台演出了!”前来看他演出的人太多了,很多人没有座位就站着看。

作为艺术家,梅兰芳先生高超的表演艺术让人喜爱,他的民族气节更令人敬佩!1.给加粗字注音。

蓄()须签()订纠缠()斩钉截()铁2.在“()”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3. 下面的材料是不是《梅兰芳蓄须》中的主要内容?是的画“√”,错的画“×”。

A.梅兰芳为了不给敌人演戏,蓄起了胡须。

()B.在上海,日本侵略军派流氓头子来威胁梅兰芳,梅兰芳仍坚决不演。

()C.梅兰芳为了安全,逃到了香港,还是不演戏。

()D.梅兰芳忍痛卖掉了北京的房子,也不演戏。

()E.敌人的军医给梅兰芳治病。

()F.梅兰芳为了不给敌人演戏,情愿打针发高烧。

()4.“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

”这句话表现了梅兰芳先生怎样的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大家为什么愿意站着看,仅仅是因为梅先生演得好吗?用原文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短文中的哪句话解释了这篇文章的中心?请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1. 蓄须是为了拒绝日本人一次又一次的骚扰。

2. 梅兰芳态度很坚决、果断。

他的行为表现出了一个正直的中国人,一名真正艺术家的良知和高风亮节。

四、梅兰芳;(1)梅兰芳拒绝为日本人播音。

(2)梅兰芳拒绝为日本人登台演出。

(3)梅兰芳离开上海到香港避居,再次拒绝为日本人演出。

(4)梅兰芳蓄须拒绝为日本人演出。

满腔的爱国热情,崇高的民族气节,坚贞不屈。

五、1.xùqiān chán jié2.无论……都……3. √√×√×√4.略5.最后一句话。

6.中心句是:拒绝的借口都用尽了,梅兰芳最后只能蓄须明志,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表明不给侵略者演戏的决心。

六、示例:先生年未加冠,便成了举世瞩目的明星,开创了京剧旦角的新纪元。

您不但在长袖舞台,成就于梨园,更是德艺双馨,外柔内刚。

温婉优雅的外表里,蕴藏着您坚韧执著的内心。

不肯与世沉浮、同流合污,不屑卑躬屈膝、攀高结贵,也不向邪恶黑暗势力低头让步!尤其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您的蓄须明志,更表明了一个中国人的高风亮节和胆略气魄!您是民族的骄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