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自然地理学理论第七章区域系统理论
现代自然地理学复习重点分解

现代自然地理学复习重点分解填空和名词解释1 自然地理学作为地理学的分支,具有综合性、区域性、系统性(整体性、层次性、动态性、结构功能性)和环境性的特征。
2 地球表层系统的结构是垂直分层、水平分异、立体交叉、多级嵌套。
3 由于目前还不能直接观察地球内部的结构,通常是通过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来了解地球内部的结构层次。
4 造岩矿物可以归纳为两种类型,一类为长英质矿物,另一类为铁镁质矿物。
5 褶曲的形态事多种多样的,但基本形式只有背斜和向斜两种。
6 根据断裂岩块相对位移的程度,把断裂构造分为节理和断层两大类。
7 火山喷发可以分为两个基本类型:裂隙式喷发和中心式喷发,后者又强烈、宁静之分。
8 沼泽形成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水体沼泽化;二是陆地沼泽化。
9 根据埋藏条件不同,地下水分为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地下水。
10 冰川根据成因、形态和存在地区不同分为大陆冰川和山岳冰川11 水循环按照不同的途径和规模,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
12 冰川的主要运动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重力流,一种为挤压流。
13 海水运动的形式主要有波浪、潮汐和洋流。
14 波浪按照波动发生的位置分为表面波,内波和边缘波。
15 波浪按照水深分为深水波和浅水波。
16 波浪按照作用力情况分为强制波和自由波。
17 根据潮汐周期不同,可以分为半日潮,全日潮,不规则半日潮,不规则全日潮。
18 洋流按照成因分为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
19洋流按照其本身与周围海水温度的差异分为暖流和寒流。
20生物圈的结构表现为垂直准正态分布式结构和水平连续不均匀结构和多级嵌套结构。
21 风化作用可以划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
22 流水对地貌的改变具有三种作用,即侵蚀作用,搬运作用与沉积作用。
23 海岸侵蚀作用主要包括冲蚀作用、磨蚀作用和溶蚀作用。
24 根据三角洲的进退,可以将三角洲分为建设性三角洲和破坏性三角洲。
25 表示大气湿度的物理量:水汽压、饱和水汽压、绝对湿度、相对湿度和露点温度。
初一地理现代地理理论贡献分析

初一地理现代地理理论贡献分析现代地理理论是人类对地球表面特征、地理现象、人类活动等进行系统研究的理论体系。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类对地球的理解不断深化,现代地理理论也在不断演变和完善。
作为初一学生,我们可以通过对现代地理理论的贡献进行分析,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
一、自然环境影响人类活动的理论现代地理理论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环境包括气候、地形、水文、土壤等因素,对人类的农业、生活、交通等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现代地理理论中,人们深入研究了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关系,提出了很多重要的理论。
其中,环境决定论认为人类活动受自然环境的制约和限制,而环境确定论则主张人类可以通过技术和知识改变或适应环境条件,两者相互印证,为我们理解人与环境关系提供了重要的思路。
二、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理论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口迁移和城市化成为了现代地理研究的热点。
现代地理理论对人口迁移和城市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
人口迁移理论主要研究人口从乡村向城市的迁移规律和原因,城市化理论则关注城市的形成、发展和影响。
这些理论揭示了人口迁移和城市化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城市的作用和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指导。
三、地域差异和地理区划理论地域差异和地理区划是现代地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域差异理论研究不同地区之间在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性,地理区划理论则通过将地理要素进行分类和划分,将地球表面划分为不同的地理单元,以便于研究。
这些理论的贡献在于帮助我们理解地球表面的差异和多样性,认识到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塑造作用。
四、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理论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挑战。
现代地理理论也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指导。
可持续发展理论主张在满足当前人类需求的基础上,保护环境、实现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马建华版现代自然地理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绪论简答题1、现代自然地理学发展的特点。
研究管理和保护地球的问题,解决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前沿领域包括全球环境变化及其响应。
相比于传统的定性描述,现代自然地理学更强调认识变化过程、揭示变化原因、提出管理对策,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分析,运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等新兴技术手段。
2、简述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天然的和人为的自然地理环境,它具有一定的组分和结构,分布于地球表层并构成一个地理圈。
第一章地球名词1、经线:通过地轴的平面和地球表面相交成为圆,其中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弧为经线。
2、经度:某地所在经线与本初子午线之间的角距,即这两个经线平面在地轴上的夹角。
3、岛屿:被海洋所环绕,但面积远比大陆小的小块陆地。
简答题1、地球表面有哪些基本特征?1)太阳辐射集中分布于地表,太阳能的转化亦主要在地表进行。
2)固态、液态、气态物质同时并存于地表,各界面上的物质相互渗透,三相物质相互转换,形成多种多样的胶体物质和溶液系统。
3)地球表面具有其特有的、由其本身发展形成的物质和现象。
4)相互渗透的地表各圈层之间,进行着复杂的物质、能量交换和循环。
5)地球表面存在着复杂的内部分异。
6)地球表面是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环境。
2、简述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地球自转是确定地理坐标的基础。
2)地球自转决定昼夜更替,并使地表各种过程具有昼夜节奏。
3)地球自转使所有在北半球作水平运动的物体都发生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则向左偏。
4)地球自转造成同一时刻、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间。
5)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使地球体发生弹性形变,在洋面上则表现为潮汐,而地球自转又使潮汐变为方向与之相反的潮汐波。
6)地球的整体自转运动同它的局部运动如地壳运动、海水运动、大气运动等,都有密切的关系。
3、简述地球的圈层分化并着重介绍地球的外部构造。
原始地球是一个接近均质的物体,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地球圈层的分化过程同整个地球的温度变化密切相关。
2《自然地理学》复习思考题

《自然地理学》复习思考题绪论1.简述地理系统垂直范围的划分依据。
2.试分析自然地理系统的组成与结构特征。
3.自然地理学解决的主要科学问题是什么?4.自然地理学在地理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5.在自然地理学研究中应注意什么问题?6. 试述现代自然地理学的显著特征和发展趋势。
第一章地球1.简要回答太阳对自然地理系统的影响。
2.太阳系中九大行星围绕太阳运动有哪些共同特征?3.日食和月食是如何形成的?4.简述月球对自然地理系统的影响。
5.地球的形状与大小有什么重要的自然地理意义?6.地球自转对自然地理系统有哪些重要影响?7.地球公转对自然地理系统有哪些重要影响?8.什么是恒星年、回归年?为什么目前采用回归年计年,而不采用恒星年计年?9.简述地球圈层构造及其对自然地理系统的影响。
第二章地壳1.试说明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在成因、分布、物质组成、结构和结构方面的特点。
2.试说明岩相变化、地层接触关系与构造运动的关系。
3.地质构造在外力配合下可形成哪些构造地貌类型?4.怎样确定岩层的产状?5.在野外怎样判断断层的存在?6.构造板块学说的基本观点是什么?试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成因。
7.板块边界有哪几种类型?它们分别可形成哪些地貌类型?8.震级与烈度有何差异与联系?火山活动对自然地理系统和人类活动会带来什么影响?9.地质年代单位和地层单位之间有何对应关系?10.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的地壳演变和生物演化各具什么特征?生物的演化与地壳演变有何联系?11.简述内动力因素影响自然地理系统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第三章大气和气候1.太阳辐射和地球辐射有何特点?2.什么是辐射平衡?地气系统辐射平衡随纬度怎样变化?3.什么是热量平衡?地面热量平衡的方程是什么?4.何谓干绝热减温率和湿绝热减温率?说明它们的区别和原因。
5.试述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的特点和原因。
6.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惯性离心力和摩擦力对大气中气流的形成有何作用?7.“三风四带”是怎样形成的?8.季风是怎样形成的?9.大气中水汽凝结的条件是什么?10.降水是怎样形成的?世界年降水量分布有何特点?11.说明锋的类型和天气特征。
现代地理学的理论与方法

1909年张相文(1866-1933)发起成立中国地理学会,发行《地学 杂志》,他对导淮、治黄、长城等研究有较高的学术水平。
竺可桢——我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他对中国气候及其变迁、中国
物候学,特别是中国的季风有独特的研究。在他的发起下,1934年
中国地理学会出版《地理学报》,对中国地理机构的创建、地理学术
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11
3、现代地理学:20世纪50年代以后(二战以后)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地理学进入现代地理学阶段,主 要有3个标志:
(1) 研究手段现代化:眼、腿、骑马(古代)→望远镜、 罗盘、高度计、温度计、汽车、火车、轮船(近代)→遥 测、遥感、计算机(现代)。
(2) 地理学的计量革命:50年代开始采用现代数学方法分 析地理问题。1955年美国华盛顿大学地理系开始在加里 逊主持下开设第一个应用数理统计研究班,培养出贝里、 哈维、哈格特等计量地理人才。1963年伯顿提出“计量 革命”口号。60年代初这一趋势推向欧洲和全球。计量革 命的实质是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机,运用模型和模拟,使地 理学的理论精确化、计算快速化,由定性走向定量。
地理学、旅游地理学、人口地理、政治地理 综合人文地理学:人文地理学概论(导论)
4
2.三分法 :①实用三分法
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
部门自然地理学 综合自然地理学 部门经济地理学 综合经济地理学
部门人文地理学 综合人文地理学
②系统三分 法:
三分法、 三层次、 三重性、 三时段
5
三、发展简史
在西方,地理学一词最早由古希腊学者埃 拉托色尼(前276-前194)提出,指“记 叙地球的形状、大小,所知的海洋、陆地 分布。”叫“Geography”。其中Geo是地 球,graphy是描述,和在一起叫“地球描 述”。他画过一些世界地图,画出6条纬线, 7条经线。
自然地理学4版知识点总结课后答案

绪论0.1复习笔记一、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分科1.地理学地球表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其范围是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的发展而不断扩大的。
(1)地理学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科学,即只研究地球表层这一部分的人类环境。
地球表层是指海陆表面上下具有一定厚度范围,而不包括地球高空和内部的地球表层。
(2)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三类。
①自然环境由地球表层中无机和有机的、静态和动态的自然界各种物质和能量组成,具有地理结构特征并受自然规律控制。
自然环境根据其受人类社会干扰的程度不同,可分为两部分:a.天然环境或原生自然环境即只受人类间接或轻微影响,而原有自然面貌未发生明显变化的自然地理环境。
b.人为环境或次生自然环境即经受人类直接影响和长期作用之后,自然面貌发生重大变化的地区。
②经济环境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经人类利用改造后形成的生产力地域综合体,包括工业、农业、交通、城镇居民点等各种生产力实体的地域配置条件和结构状态。
③社会文化环境包括人口、社会、国家、民族、民俗、语言、文化等地域分布特征和组成结构,还涉及各种人群对周围事物的心理感应和相应的社会行为。
(3)地理学分类依据系统论,将地理学分为三个主要组织水平和相应学科:①综合地理学研究整个地理环境综合特征的。
②综合自然地理学、综合经济地理学和综合人文地理学分别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
③部门自然地理学、部门经济地理学和部门人文地理学分别研究上述三种环境中各要素的学科统称部门地理学。
2.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天然的和人为的自然地理环境,它具有一定组分和结构,分布于地球表层并构成一个地理圈。
3.自然地理学的分科自然地理学的分科主要涉及两个层次:即研究自然地理环境整体特征的称为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称为部门自然地理学。
(1)部门自然地理学包括气候学、地貌学、水文地理学、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动物地理学等。
现代自然地理学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1自然地理学的性质(综合性,区域性,环境性,系统性)简答题2自然地理学(一般认为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学科。
自然地理学就是用系统的、综合的、区域联系的观点与方法,去审视与研究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组成、结构、区域分异特征、形成与变化规律以及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从而对地表自然环境进行评估、预测、规划、管理、优化、调控的学科)名词解释第二章1为什么地球能成为人类的摇篮、人类的家园?(由适宜的日地距离、适中的地球质量、近球形的地球形状、特定的运动速度与方式决定)问答题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地方时和地转偏向力。
地球的公转导致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
地球运动对地表温度调节、生命孕育有重要意义。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不仅导致了昼夜的更替、四季的变化、地方时的产生,以及在地表做水平运动的物体的偏移,而且对于地表温度的调节、生命的孕育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地球绕太阳运转的轨道近似于圆形,从而保证从太阳得到的辐射相对比较稳定,使地面温度的变化不过于激烈。
地球自转一周为24 h,自转的速度比较适中,因而使昼夜温差变化较小,有利于生物的生存。
2地外系统对地表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能量的来源、引力的影响、陨石撞击的环境效应及其他因素的影响)问答题3地内系统对地表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能量的来源、物质的交换、地内活动的其他环境效应)问答题第三章1想从自然地理学的角度,对地表系统基本的组成与特征作一个简要的叙述(四大圈层、三大界、固、液、气三态物质)2地球表层系统的结构有哪些(垂直分层、水平分异、立体交叉、多级嵌套)3地表系统的功能(物质传输、能量流动、信息传递和地球表层系统的可预测、可调控功能)4地表系统与人类的相互影响第四章岩石圈1莫霍面:一个位于大陆地区平均33km 的地下,纵波速度由7.6 km/s 向下突然增加到8.0 km/s,这个界面叫做莫霍洛维奇不连续面,简称莫霍面。
莫霍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
现代自然地理学

(三)褶皱
• 岩层的弯曲现象称为褶皱(规模可大可小)。 • 褶皱的成因: 由构造运动形成,多数水平运动产生,少数垂直运动,也有受外力作用 (冰川、滑坡、流水) • 褶曲的形态基本形式: 背斜、向斜 背斜是岩层上凸的弯曲;向斜是岩层下凹的弯曲
(四)断裂
• 地壳中岩石,特别是脆性较大和靠近地球表面的岩石,在受力情况 下容易发生断裂和错动,总称为断裂。
(一)地层厚度、产状与接触关系
• 地层厚度,地层厚度大说明地面下沉,地层厚度薄或者缺失则代表 地面相对稳定或者上升。
• 地层产状(通过岩层走向、倾向、倾角确定) • 地层接触关系,地层的接触关系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岩石圈的运动。
(二)岩相变化
• 反映沉积环境的岩性、结构、化石及其组合特征叫做岩相(海相、 陆相和海陆过渡相)
各部分功能之和。 • 层次性:系统可以划分为许多个不同的层次 • 动态性:系统大都处在不停地发展变化过程中 • 结构功能性:系统的结构决定了系统的功能,系统的功能是与系统的结构相匹
配的
21世纪的地理学
• 科学的地理学 • 技术的地理学(信息的地理学) • 哲学的地理学 • 系统的地理学 • 统一的地理学(自然、人文、地理信息技术的统一。) • 全球的地理学 • 发展的地理学 • 生活的地理学
物质的交换,改变了其原来的化学平衡状态,从而形成并保持着既 有还原组分又有氧化组分的混合大气。 • 支撑生命演化和人类生存的功能(只有四个圈层相互作用形成的 地球表层系统才具有支撑人类诞生和演化的功能。)
地表过程的分类
• 物理过程 (物理性质或状态发生变化的地表过程。不仅在地球表层形 态的塑造、物质的输移和循环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也在能量 的输移和交换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