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课程教学大纲

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课程教学大纲
教学重点、难点:
网上支付工具
网络银行
网络金融
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
参考教材:《网络金融与电子支付》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主编:李蔚田杨雪杨丽娜
《电子支付与网上金融学》东北大学出版社,才书训等,2002。
参考书: [1] 电子支付结算系统,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帅青红,2006
[2]网上支付与网上金融服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ﻫ张卓其, 史明坤编著,2006
网上支付工具

掌握主要网上支付工具的特点、相关技术和业务流程。
移动支付
3
了解移动支付方式的发展动态及主要支撑技术。
电话支付

了解电话支付方式的发展动态及主要支撑技术。
网上银行

了解网络银行主要发展阶段及特点,了解国内外网络银行发展现状。掌握国内网络银行业务的构成。理解掌握网络银行系统基本组成及主要技术。
[3] 电子支付与网络银行,人民大学出版社,周虹,2006
[4] 网上支付结算与电子商务,重庆大学出版社,张宽海,2004
[5] 《网络支付结算》电子工业出版社,柯新生主编,2004;
教学内容
学时
基本要求
概述

了解结算方式的演变过程,理解和掌握主要的概念和术语。了解电子支付结算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
网上金融
9
熟悉网上证券的基础概念,主要模式,系统构建及国内外的应用现状。
熟悉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保险的基础概念,主要模式,国内外的应用现状。
有关说明:
拟稿(签名):林新华2009年10月1日
核对(签名)林建宗2009年11月1日
审批(签名):瞿友喜2009年11月2日
《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课程教学大纲

《网络金融与电子支付》教学大纲

《网络金融与电子支付》教学大纲

《网络金融与电子支付》教学大纲第一章绪论一、学习目的和要求本章介绍了网络经济的基本知识,以及网络金融的产生及演变。

要求理解网络经济学的概念、特征、应用;理解网络金融的产生;了解网络金融的特点和作用;了解网路金融发展现状。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网络经济概述一、网络经济的概念二、网络经济的特征三、网络经济的应用第二节网络经济产生的社会背景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二、跨国公司的强力推动第三节网络金融的产生和发展一、网络金融的产生二、网络金融的发展过程第四节网络金融的特点和作用一、网络金融的特点二、网络金融对经济系统的作用第五节网络金融业的发展现状一、网络银行发展与创新二、网络证券业务的拓展三、网络保险方兴未艾四、网络期货逐步发展三、考核知识点(一)网络经济的概念(二)网络经济的特征(三)网络金融的发展过程(四)网络金融的特点(五)网络金融对经济系统的作用(六)网络金融发展现状四、考核要求(一)网络经济的概念领会(二)网络经济的特征领会(三)网络金融的发展过程领会(四)网络金融的特点领会(五)网络金融对经济系统的作用领会(六)网络金融发展现状领会第二章网络银行一、学习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介绍网络银行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要求掌握网络银行的概念、特点;了解网络银行的主要内容;了解网络银行的产生于发展;掌握网络银行的功能和特点;理解网络银行的建设;掌握网络银行建设的特点;了解网络银行的管理与监管。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网络银行概述一、网络银行的概念及特点二、网络银行的主要内容第二节网络银行的发展一、网络银行的产生二、国内外网络银行的发展概况第三节网络银行的功能与特点一、网络银行系统功能二、网络银行的特点第四节网络银行的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网络银行的建设二、网络银行系统建设特点三、网络银行的服务四、网络银行的管理五、网络银行的监管三、考核知识点(一)网络银行概述(二)网络银行的发展(三)网络银行的功能与特点(四)网络银行的建设、服务和管理四、考核要求(一)网络银行概述识记、领会(二)网络银行的发展领会(三)网络银行的功能与特点识记(四)网络银行的建设、服务和管理识记、领会第三章自助银行与电话银行一、学习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介绍自助银行的基本知识,电话银行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教学大纲#(精选.)

《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教学大纲#(精选.)

《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教学大纲编写人:李干审核人:沈星元一、本大纲适用专业本大纲适用于电子商务本科专业。

二、编写本教学大纲的说明(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电子商务与信息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电子商务与计算机网络等课程的基础上,掌握电子支付和网络金融的基本原理和相关技术方法,深入了解各种电子化、网络化支付工具的特点和应用,培养分析与设计新的电子支付工具的能力,为日后从事电子商务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1. 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1)电子商务和网络支付:掌握电子商务环境中,网络支付工具的地位与基本概念。

(2)电子货币与电子银行:掌握并理解电子货币的基本概念、分类以及应用情况,掌握电子银行的体系结构、主要功能与发展现状。

(3)网络支付基础:了解网络支付的支撑平台,理解并掌握网络支付的基本流程、模式以及分类。

(4)网络支付的安全及相关安全技术:掌握网络支付中常见的安全技术,包括防火墙技术、各种密码技术、数字信封、数字摘要、数字证书、SSL协议以及SET协议等。

(5)典型B to C型网络支付方式:掌握常见的B to C型网络支付方式,包括信用卡网络支付、电子现金、电子钱包、智能卡支付以及个人网上银行等。

(6)典型B to B型网络支付方式:掌握常见的B to B型网络支付方式,包括电子支票、电子汇兑、电子数据交换以及企业网上银行等。

(7)移动支付与微支付:掌握移动商务与移动支付的概念与相关技术,理解微支付模式。

(三)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1、本课程重点:网络支付的支撑平台,理解并掌握网络支付的基本流程、模式以及分类。

2、本课程难点:网络支付的安全及相关安全技术。

(四)本课程与其它相关课程的联系和后续课程本课程,以电子商务概论、组织行为学、企业管理为预备课程,为企业电子商务管理、电子商务网站开发与管理等课程作铺垫。

(五)学时本课程为64课时。

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第一章概论

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第一章概论
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第一章概论
电子支付工具是交易成功的基础
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第一章概论
电子银行是交易成功的保证
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第一章概论
四、电子货币发展
• 电子货币的概念是伴随着计算 机技术,微电路集成技术以及 多用途预付卡而产生的,近年 来,因特网的的发展以及电子 商务更加促进并拓宽了电子货 币的应用。
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第一章概论
支票在非现金工具中交易量的百分比
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第一章概论
卡基工具在非现金工具中交易量的百分比
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第一章概论
支票在非现金工具中交易额的百分比
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第一章概论
卡基工具在非现金工具中交易额的百分比
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第一章概论
• 在交易量上,作为主要的支付工具,支票与卡 基支付工具没有很大的差别;
• 中国人民银行在支付体系中的法律职责规定为:“组织或者协 助组织金融机构相互之间的清算系统,协助金融机构相互之间 的清算事项,提供清算服务,维护支付、清算系统的正常运 行”。
• 自二十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作为革命 性的贸易方式出现在人类的历史舞台上,依循着商品生产与交 换的发展需要,它注定给包括银行业在内的整个社会经济发展 带来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极大促进了支付体系的发展,新 型电子支付工具和电子支付模式层出不穷,更加推动了全球贸 易和全球经济的发展。
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第一章概论
银行与支付
• 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银行业的起源与贸易 和国际贸易密切相关。银行的出现是支付系 统结构演变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 自1473年世界上第一家银行在意大利的威尼 斯市问世以来,可以根据中央银行的出现将 银行发展划分为两个阶段。现代市场经济中 通常具有两层结构的银行体制。在这种体制 中,各商业银行(包括其他吸收存款的金融机 构)对非银行机构和其他商业银行(指规模较 小的银行机构)提供银行服务,而中央银行向 各商业银行提供银行服务和发行纸币和硬币 (在某些国家,硬币是由财政部发行的)。

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实验大纲图文稿

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实验大纲图文稿

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实验大纲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课程实验教学大纲【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学时】35【开课学期】第7学期【实验学时】10【适用专业】电子商务专业一、实验教学任务和目的通过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模拟环境实验教学,帮助学生理解电子支付整个流程和关键步骤,使学生熟悉与网络金融相关的操作实务和管理过程,以及熟悉电子支付环节中的安全控制、支付过程及技术支持等知识点,掌握电子货币和电子支付的基本知识,了解什么是网上银行、网上保险和网上证券,并对具体的网上操作环节进行了解和模拟,以巩固对基础理论的理解。

二、实验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实验包括七个实验项目,其中五项为必做项目,两项为选做项目,必做项目共安排了10个学时,通过实验教学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理解网上银行的组成,熟悉网上银行所提供的功能和服务;2.了解中国现代支付体系及支付清算服务;3.通过对第三方支付工具的了解,掌握使用第三方支付工具进行网上购物及网上支付的操作;4.掌握移动支付的方法和操作流程;5.熟悉“新华08”金融信息服务系统的主要功能,掌握该系统的具体使用方法,利用该系统进行股票交易和保险交易实战。

三、实验教学内容实验项目一网上银行的了解与操作1.实验类型操作性+验证性实验。

2.实验目的(1)熟悉网上银行所提供的银行业务功能;(2)了解网上银行的基本操作流程;(3)掌握网上银行使用的初步准备工作。

3.实验内容与要求(1)登陆我国各大商业银行网站,查看网站界面,了解功能分布。

(2)选择某一家网上银行,亲身体验它的网上银行服务。

(3)利用网上银行提供的网上转账支付服务实现资金的网上划转,要求转账金额1.00元,并打印有关交易记录(查询出原始界面)。

(4)转帐成功后,利用专业版的查询功能,查询转帐成功的交易记录,并打印出原始界面。

根据实验教材中列出的实验步骤,利用实验室和指导教师提供的实验软件,认真完成规定的实验内容,真实地记录实验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解决的方法与过程。

《电子支付》课程教学大纲.doc

《电子支付》课程教学大纲.doc

《电子支付》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9900786课程类型:专业必修开课部门:信息技术系学时:64 其中实训学时:32学分:4授课对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电子支付是电子商务业务流程的重要环节,服务于电子商务资金流的电子支付与结算及其安全性已经成为商务各方关注的焦点。

而安全问题一直是困扰计算机、网络系统,尤其是电子商务发展的难题。

《电子商务支付与安全》以电子交易与支付为核心,叙述了电子支付工具、网上金融的知识和应用,详细叙述了技术层面的网络安全技术、安全协议与认证的内容,并对电子商务支付的法律保障做了介绍。

是电子商务专业和相关专业的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对支付与安全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

二、相关课程的衔接学习本课程前需要学习电子商务概论、市场营销等课程。

电子支付既讲授了电子支付的相关知识,又讲授了交易安全的相关知识,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三、教学基本要求1、使学生了解什么是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的模式和功能、电子交易与电子支付的概念及发展以及电了商务的安全。

2、使学生了解电子交易的含义及交易模式,掌握电子支付系统功能及应用。

3、使学生了解电子货币的概念及基本形态,理解电子货币的特征和分类,掌握银行卡和信用卡的功能。

4、使学生理解网上银行的主要业务,掌握网上证券交易的程序,了解网上保险的主要内容。

5、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点,掌握拒绝服务、口令破解、网络监听的攻击方法和原理,了解交易环境面临的威胁以及交易、支付过程的安全需求。

6、使学生掌握数据加密的基本方法,了解网络安全规划的内容,理解安全应用系统的组成以及各种安全实现技术。

7、使学生理解身份证明及认证技术,掌握数字证书的基本知识,理解公钥基础设施PKL8、使学生理解SSL协议和SET协议的流程和应用,掌握这两个协议的优缺点。

9、使学生了解电子商务法律规范、理解电子商务参与各方的法律关系。

10、使学生掌握C2C、B2C、B2B、物流网的操作,理解银行卡的使用与分类,掌握网上证券交易的行情分析,理解网上保险业务,掌握网络安全技术。

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实验大纲

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实验大纲

《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课程实验教学大纲【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学时】35【开课学期】第7学期【实验学时】10【适用专业】电子商务专业一、实验教学任务和目的通过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模拟环境实验教学,帮助学生理解电子支付整个流程和关键步骤,使学生熟悉与网络金融相关的操作实务和管理过程,以及熟悉电子支付环节中的安全控制、支付过程及技术支持等知识点,掌握电子货币和电子支付的基本知识,了解什么是网上银行、网上保险和网上证券,并对具体的网上操作环节进行了解和模拟,以巩固对基础理论的理解。

二、实验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实验包括七个实验项目,其中五项为必做项目,两项为选做项目,必做项目共安排了10个学时,通过实验教学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理解网上银行的组成,熟悉网上银行所提供的功能和服务;2.了解中国现代支付体系及支付清算服务;3.通过对第三方支付工具的了解,掌握使用第三方支付工具进行网上购物及网上支付的操作;4.掌握移动支付的方法和操作流程;5.熟悉“新华08”金融信息服务系统的主要功能,掌握该系统的具体使用方法,利用该系统进行股票交易和保险交易实战。

三、实验教学内容实验项目一网上银行的了解与操作1.实验类型操作性+验证性实验。

2.实验目的(1)熟悉网上银行所提供的银行业务功能;(2)了解网上银行的基本操作流程;(3)掌握网上银行使用的初步准备工作。

3.实验内容与要求(1)登陆我国各大商业银行网站,查看网站界面,了解功能分布。

(2)选择某一家网上银行,亲身体验它的网上银行服务。

(3)利用网上银行提供的网上转账支付服务实现资金的网上划转,要求转账金额1.00元,并打印有关交易记录(查询出原始界面)。

(4)转帐成功后,利用专业版的查询功能,查询转帐成功的交易记录,并打印出原始界面。

根据实验教材中列出的实验步骤,利用实验室和指导教师提供的实验软件,认真完成规定的实验内容,真实地记录实验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解决的方法与过程。

stu1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基础

stu1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基础

L/O/G/O 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主讲:林新华xhlin@本讲要点:l 掌握网络金融定义;l 掌握电子支付的主要形式;l 掌握相关术语:货币即时结算、转账结算、清算、电子支付与结算;第一讲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基础1、网络金融的定义所谓网络金融,又称电子金融(e-finance),是指基于互联网实现的金融活动。

从狭义上讲是指在互联网(Internet)上开展的金融业务,包括网络银行、网络证券、网络保险、网上支付结算、网络期货等金融服务及相关内容;从广义上讲,网络金融就是以网络技术为支撑,在全球范围内的所有金融活动的总称,它不仅包括狭义的内容,还包括网络金融安全、网络金融监管等诸多方面。

二、支付结算方式(一)货币即时结算(现金结算)货币即时结算:伴随着商品交易同时进行的现金交换,采用‘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结算方式,交易各环节融为一体。

货币即时结算的利弊有哪些?(二)转账结算(狭义的支付结算)我国《支付结算办法》中规定:支付结算指单位、个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使用票据、信用卡、汇兑,托收承付、委托收款等结算方式进行货币给付及资金结算的行为。

三票、一卡、一汇、一委、其他商品以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中介的货币收付行为,清算:发生在银行同业之间、用以清讫双边或多边债权债务关系的货币收付的过程,以完成经济活动中反映在银行资金账户中债权债务关系的一种转移。

清算机构:中央银行、信用卡组织。

三、电子支付的兴起1、电子支付(电子支付结算)指单位、个人通过电子终端向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出支付指令,实现货币支付与资金转移。

按电子支付指令发起方式分为网上支付、电话支付、移动支付、销售点终端交易、自动柜员机交易和其他电子支付。

网上银行传统主要指使用计算机终端,通过互联网,以电子信息传递形式来实现资金的流通和支付。

(2)移动支付以手机、PDA等移动终端为工具,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实现资金由支付方转移到受付方的支付方式。

(3)电话支付指消费者使用电话(固定电话、手机、小灵通)或其他类似电话的终端设备,通过银行系统从个人银行账户里直接完成付款的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教学大纲
编写人:李干
审核人:沈星元
一、本大纲适用专业
本大纲适用于电子商务本科专业。

二、编写本教学大纲的说明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电子商务与信息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电子商务与计算机网络等课程的基础上,掌握电子支付和网络金融的基本原理和相关技术方法,深入了解各种电子化、网络化支付工具的特点和应用,培养分析与设计新的电子支付工具的能力,为日后从事电子商务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1. 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
(1)电子商务和网络支付:掌握电子商务环境中,网络支付工具的地位与基本概念。

(2)电子货币与电子银行:掌握并理解电子货币的基本概念、分类以及应用情况,掌握电子银行的体系结构、主要功能与发展现状。

(3)网络支付基础:了解网络支付的支撑平台,理解并掌握网络支付的基本流程、模式以及分类。

(4)网络支付的安全及相关安全技术:掌握网络支付中常见的安全技术,包括防火墙技术、各种密码技术、数字信封、数字摘要、数字证书、SSL协议以及SET协议等。

(5)典型B to C型网络支付方式:掌握常见的B to C型网络支付方式,包括信用卡网络支付、电子现金、电子钱包、智能卡支付以及个人网上银行等。

(6)典型B to B型网络支付方式:掌握常见的B to B型网络支付方
式,包括电子支票、电子汇兑、电子数据交换以及企业网上银行等。

(7)移动支付与微支付:掌握移动商务与移动支付的概念与相关技术,理解微支付模式。

(三)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1、本课程重点:
网络支付的支撑平台,理解并掌握网络支付的基本流程、模式以及分类。

2、本课程难点:
网络支付的安全及相关安全技术。

(四)本课程与其它相关课程的联系和后续课程
本课程,以电子商务概论、组织行为学、企业管理为预备课程,为企业电子商务管理、电子商务网站开发与管理等课程作铺垫。

(五)学时
本课程为64课时。

(六)本课程的教学方式和其它教学环节的安排
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课外作业、考核
(一)课堂讲授:精心组织教学内容;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加强课堂上师生的互动交流;做好组织教学、复习提问、总结、布置作业等环节;尽量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课外作业:学生必须独立、按时完成课外习题作业,习题和作业完成情况应作为评定课程学习成绩的部分依据。

(三)考核:成绩由三部分组成: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30%)平时成绩根据学生的出勤情况、课上表现、作业质量进行综合评定。

三、教学基本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 概述
1、网上购物与支付(2学时)
2、支付的发展(2学时)
3、支付系统的形成(2学时)
4、支付体系发展与金融的关系(2学时)
第二章 电子商务与支付
1、 支付活动及其发展(2课时)
2、 电子商务支付系统概述(2课时)
3、 电子支付工具(4课时)
第三章 网上支付模式与流程
1、网上支付系统的结构(2课程)
2、网上支付系统的交易模式(3课时)
3、信用卡网上支付模型(3课时)
第四章 网上支付安全
1、 网上支付的安全问题(2课时)
2、 防火墙技术(2课时)
3、 网上支付加密技术(2课时)
4、 网上支付安全技术(2课时)
第五章 网络银行
1、网络银行简介(3课时)
网络银行概念、发展模式、
网络银行的竞争优势及其对传统银行的影响网络银行的系统组成
网络银行国内外的发展情况
2、网络银行服务(3课时)
网络银行的基本服务
网上支付
金融信息服务
网上银行的风险与监管
网上银行与电子商务之间的相互影响
3、网络银行案例(2课时)
第六章 第三方网上支付服务组织
1. 第三方支付服务组织的产生(2课时)
2. 第三方支付服务组织简介(2课时)
第三方支付组织的概念、分类、产业链构成、盈利模式
第三方支付业务流程及信用基础
3. 第三方支付存在的问题及监管(2课时)
资金风险与道德风险
4.第三方支付案例分析(2课时)
第七章 电子支付的法律问题
1、法律在支付中的地位和作用(2课程)
2、电子支付的签名效力(2课时)
3、电子支付与信用制度(1课时)
4、电子支付的民事法律关系(1课时)
5、电子支付的立法状况(1课时)
6、电子签名法(1课时)
第八章 电子支付发展分析
1、国外关于网上支付安全协议的发展(2课程)
2、VISA基于可信第三方网上支付模式——VBV模式(3课时)
3、网上支付的发展趋势(3课时)
四、参考书目
【1】《网络支付与结算》,柯新生,电子工业出版社
【2】《网络金融学》,张进、姚志国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