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云间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别云间》夏完淳理解性默写、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别云间》夏完淳理解性默写、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别云间》夏完淳理解性默写、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原诗】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译文】三年为抗清兵辗转飘零,今天兵败被俘成为阶下囚。

山河破碎,感伤的泪水流不断,国土沦丧,谁还能说天地宽?已经知道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想到永别故乡实在心犯难。

等到我魂魄归来的那一天,定要在空中看后继者的队伍抵抗清军。

【主题思想】这首诀别故乡之作,表达的不是对生命苦短的感叹,而是对山河沦丧的极度悲愤,对家乡亲人的无限依恋和对抗清斗争的坚定信念。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别云间》写作者几年来的生活遭遇,表达无限哀怨而又无可奈何心情的两句。

3、《别云间》中作者坦露对故乡、亲人的依恋不舍之情的诗句是:,。

4、夏完淳的《别云间》中,抒发诗人壮志难酬的悲愤情感的诗句是:,。

二、赏析选择题:1、对《过零丁洋》《别云间》两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过零丁洋》是一首七言律诗,四联八句,全诗押的是ing韵;《别云间》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四联八句,押的是an韵。

B.《过》诗多用对偶句,如“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而打萍”和“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了洋里叹零丁”,对仗极为工整。

C.《别》诗中“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一联点明自己被捕,过了三年漂泊的生活,今天又成了囚徒,同时表明自己要像楚人钟仪那样忠于故国的意志。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全诗透露出作者内心的恐惧和对前途的迷惘。

2、下列对《别云间》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高度概括了诗人艰苦卓绝的抗清斗争。

B.领联抒写了诗人按捺不住的满腔悲愤。

C.颈联祖露对故乡、亲人的依恋不舍之情。

D.尾联抒发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无奈和痛苦。

【答案】一、理解性默写:1、《别云间》写作者几年来的生活遭遇,表达无限哀怨而又无可奈何心情的两句空际看。

3、《别云间》中作者坦露对故乡、亲人的依恋不舍之情的诗句是: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15周)组合阅读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15周)组合阅读 苏教版

2016-2017学年上学期八年级语文(第15周)组合阅读【诗词鉴赏】别云间夏完淳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1.首联两句概述自己的_______________,表现对家乡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诗意脉流注贯通,语言率真豪壮,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文言文阅读】钱徽,字蔚章。

入拜礼部侍郎。

宰相段文昌以所善杨浑之、学士李绅以周汉宾并诿①徽求致第籍②。

浑之者凭③子也,多纳古帖秘画于文昌,皆世所宝。

徽不能如二人请,自取杨殷士、苏巢。

巢者李宗闵婿,殷士者汝士之弟,皆与徽厚。

文昌怒,方帅④剑南西川,入辞,即奏徽取士以私。

访绅及元稹,时稹与宗闵有隙,因是共挤其非。

有诏王起、白居易覆试,而黜者⑤过半,遂贬江州刺史。

汝士等劝徽出文昌、绅私书自直,徽曰:“苟无愧于心,安事辨证邪?”敕⑥子弟焚书。

(选自《新唐书》)【注】①诿:通“委”,委托。

②第籍:考取(进士)。

③凭:杨凭。

善诗文,曾任刑部侍郎。

④帅:掌管。

⑤黜者:落选者。

⑥敕:命令。

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宰相段文昌以所善.杨浑之( ) (2)多纳.古帖秘画于文昌( )(3)时稹与宗闵有隙.( ) (4)因是共挤.其非(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多纳古帖秘画于.文昌②苟无愧于.心③宰相段文昌以.所善杨浑之④即奏徽取士以.私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徽不能如二人请,自取杨殷士、苏巢。

(2)苟无愧于心,安事辨证邪?6.从文中可以看出钱徽是一个怎样的人?【现代文阅读】古代经纪人“牙子”春晓①经纪人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行业,在许多商业领域内,如证券业、保险业、房地产业等,都可以看到经纪人活跃的身影。

其实,中国古代也有“经纪人”,称为“牙子”,也叫“牙人”“牙郎”,他们从事的职业,就是撮合买卖双方,帮他们做成交易后收取佣金。

鲁教版九上语文夏完淳《别云间》试卷及及答案

鲁教版九上语文夏完淳《别云间》试卷及及答案

夏完淳《别云间》试卷1.词语积累:【羁旅】【南冠】古代南方楚人戴的帽子,后用为的代称。

此处指。

【灵旗】古代出征时所用的一种战旗。

这里指。

【泉路】。

泉,,人死后埋葬的地穴。

【毅魄】,即英魂。

2.作者,原名复,字,明末少年,著名诗人,有之称。

死时仅岁3.《别云间》是作者被清廷逮捕后,在解往南京前临别松江时所作。

上海松江县,古称,即作者的家乡。

作者在此诗中一方面抱着的决心,一方面又对,流露出。

这是一首的绝命诗。

写出了作者,以及。

4.“,灵旗空际看”两句,化用了(诗人)《》里的诗句“,”,表达了不屈的意志与信念。

5.全诗思路流畅清晰,感情跌宕豪壮。

诗作首联叙事,叙述自己三年的飘零生涯。

其中“”一词将诗人从父起兵抗清到身落敌手这三年辗转飘零、艰苦卓绝的抗清斗争生活作了高度简洁的概括。

深含着诗人。

颔联抒写诗人的满腔悲愤。

身落敌手被囚禁的结局,使诗人壮志难酬,复国理想终成泡影,重整河山的爱国宏愿一次次落空,他禁不住深深地失望与哀恸,忍不住向上苍发出“”的质问与诘责。

颈联抒发,之深情。

诗人缘何难别故乡呢?原来,涌上他心头的不仅有国恨,更兼有。

(1)父起义兵败,为国捐躯了。

(2)自己是家中唯一的男孩,此次身落敌手,自是难免一死,这样,家运不幸,恐无后嗣。

(3)念及自己长年奔波在外,未能尽孝于母,(4)念及让新婚妻子在家孤守两年,自己未能尽为夫之责任与义务,妻子是否已有身孕尚不得而知。

所以,诗人内心自然涌起。

尾联抒发。

“”的诗人坦然作出“”的打算,抱定誓死不屈、坚决复明的决心,生前未能完成大业,死后也要。

诗作以落地有声的作结,鲜明地昭示出诗人,和,给后继者以深情的勉励,给读者树立起一座的不朽丰碑。

6.“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难在何处?7.这首诗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写作背景相同,都是诗人在被押解途中所作,两首诗在思想感情上有何异同?请你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长久漂泊外地囚犯被清兵逮捕后继者的队伍死期黄泉坚毅的魂魄2.夏完淳,存古,抗清英雄,神童 17岁3.云间。

别云间阅读练习题库

别云间阅读练习题库

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对山河破碎的满腔悲愤、对救亡图存大业未就的遗憾以及对故乡亲人的依恋和对抗清斗争的坚定信念7.“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一联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作者通过想象(虚写),表达了誓死不屈、坚决复明的决心(坚贞不屈的战斗精神;尽忠报国的赤子情怀;对抗清斗争取得胜利的坚定信念)。

8.你是如何理解题目中的“别”的?这里的“别”是难以再见的诀别、永别,一个“别”奠定感情的基调9.找出诗中表现国家沦陷的诗句并解释其意思。

诗句: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___意思:_无限美好的江山落入敌手,令人垂泪。

从今以后连立足之地也没有了,怎么能说天地很宽呢?__10.首联“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采用了什么写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诗人运用典故,抒发了苦战被捕后的沉痛,愤懑之情。

11.“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难在何处?抗清事业难成,老父已经殉国,家中老母尚在,妻子有孕在身,今日踏上死亡之旅,再也难见故园和亲人,对此心中怎能无所留恋?此即别之难。

12.对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死后 )A.此诗表现诗人誓死不屈的报国决心以及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念之情。

B.首联叙事,“三年”与“又”联用,暗示诗人离乡之久,永别之憾。

c.尾联抒悲愤之情,表达了诗人死后仍要为抗清战土摇旗呐喊的决心。

D.全诗悲壮动人,塑造了一位充满热血、忠肝义胆、英勇奋斗的英雄形象。

13.“无限山河泪”包含了诗人流下的哪些“泪”?请简述。

○1见祖国山河破碎,饱受践踏,满目疮痍而流的悲愤之泪;○2为永别故乡、愧对亲人而流的伤心之泪;○3为自己身落敌手,壮志未酬,收复河山宏愿落空而流的遗恨之泪。

14.此诗首联写的内容是_回顾三年征战生活__。

15.颔联写出的悲痛的心情包含两个方面:一是_哀个人之不幸__,二是_悲国事之不可收拾____。

16.最能表现诗人坚贞的民族气节、坚强的斗志、大无畏的精神的一联是___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__。

《别云间》(夏元淳) 阅读鉴赏题汇总(含答案)

《别云间》(夏元淳) 阅读鉴赏题汇总(含答案)

《别云间》(夏元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1.内容主旨:
《别云间》全诗追溯作者艰苦卓绝的战斗生涯,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表达了作者誓死不屈的斗争精神和炽热的爱国情感。

2.“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难在何处?(3分)
答:抗清事业难成,老父已经殉国,家中老母尚在,妻子有孕在身,今日踏上死亡之旅,再也难见故园和亲人,对此心中怎能无所留恋?
3.这首诗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写作背景相同,都是诗人在被押解途中所作,两首诗在思想感情上有何异同?请你简要分析。

(4分)
答:同:都包含着诗人对山河破碎的满腔悲愤、对救亡图存大业未就的遗憾和强烈的爱国之情、誓死如归的精神。

异:《别云间》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亲人的依恋和对抗清斗争的坚定信念。

4. 运用典故的句子: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5. 赏析“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风光无限的山河似乎也黯然伤神,在无语中落泪,天地广阔竟无壮士容身之处!吐露诗人在暮色中环顾四野,俯仰天地。

《别云间》习题夏完淳【部编版九下】

《别云间》习题夏完淳【部编版九下】

《别云间》习题夏完淳【部编版九下】班级:姓名:说明:整理了古诗词资料,内容有【原文】【翻译】【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习题答案】【原诗】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译文】三年为抗清兵辗转飘零,今天兵败被俘成为阶下囚。

山河破碎,感伤的泪水流不断,国土沦丧,谁还能说天地宽?已经知道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想到永别故乡实在心犯难。

等到我魂魄归来的那一天,定要在空中看后继者的队伍抵抗清军。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别云间》写作者几年来的生活遭遇,表达无限哀怨而又无可奈何心情的两句。

3、《别云间》中作者坦露对故乡、亲人的依恋不舍之情的诗句是:,。

4、夏完淳的《别云间》中,抒发诗人壮志难酬的悲愤情感的诗句是:,。

二、赏析选择题:1、对《过零丁洋》《别云间》两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过零丁洋》是一首七言律诗,四联八句,全诗押的是ing韵;《别云间》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四联八句,押的是an韵。

B.《过》诗多用对偶句,如“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而打萍”和“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了洋里叹零丁”,对仗极为工整。

C.《别》诗中“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一联点明自己被捕,过了三年漂泊的生活,今天又成了囚徒,同时表明自己要像楚人钟仪那样忠于故国的意志。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全诗透露出作者内心的恐惧和对前途的迷惘。

三、简答题:1、“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难在何处?2、这首诗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写作背景相同,都是诗人在被押解途中所作,两首诗在思想感情上有何异同?请你简要分析。

【答案】一、理解性默写:1、《别云间》写作者几年来的生活遭遇,表达无限哀怨而又无可奈何心情的两句空际看。

3、《别云间》中作者坦露对故乡、亲人的依恋不舍之情的诗句是: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4、夏完淳的《别云间》中,抒发诗人壮志难酬的悲愤情感的诗句是: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别云间》夏元淳 阅读鉴赏题 考题考点 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别云间》夏元淳 阅读鉴赏题 考题考点 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别云间》阅读鉴赏题考题考点理解性默写(带答案)《别云间》明(夏元淳)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译文:三年为抗清兵辗转飘零,今天兵败被俘成为阶下囚。

山河破碎,感伤的泪水流不断,国土沦丧,谁还能说天地宽?已经知道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想到永别故乡实在心犯难。

等到我魂魄归来的那一天,定要在空中看后继者的队伍抵抗清军。

创作背景:顺治三年,完淳与陈子龙、钱旃饮血为盟,共谋复明大业,上书鲁王(朱以海),鲁王遥授中书舍人,参谋太湖吴易军事。

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夏,作者因鲁王遥授中书舍人之职而上表谢恩,为清廷发觉,遭到逮捕。

《别云间》就是作者在被解送往南京前,临别松江时所作。

1.内容主旨:《别云间》全诗追溯作者艰苦卓绝的战斗生涯,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表达了作者誓死不屈的斗争精神和炽热的爱国情感。

2.“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难在何处?(3分)答:抗清事业难成,老父已经殉国,家中老母尚在,妻子有孕在身,今日踏上死亡之旅,再也难见故园和亲人,对此心中怎能无所留恋?3.这首诗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写作背景相同,都是诗人在被押解途中所作,两首诗在思想感情上有何异同?请你简要分析。

(4分)答:同:都包含着诗人对山河破碎的满腔悲愤、对救亡图存大业未就的遗憾和强烈的爱国之情、誓死如归的精神。

异:《别云间》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亲人的依恋和对抗清斗争的坚定信念。

4. 运用典故的句子: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5. 赏析“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风光无限的山河似乎也黯然伤神,在无语中落泪,天地广阔竟无壮士容身之处!吐露诗人在暮色中环顾四野,俯仰天地时的无限悲哀。

6. 表达对故乡无限深情的句子: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7. 表达作者抱定誓死不屈、坚决复明的决心: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别云间》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别云间》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别云间》夏完淳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译文】三年为抗清兵辗转飘零,今天兵败被俘成为阶下囚。

山河破碎,感伤的泪水流不断,国土沦丧,谁还能说天地宽?已经知道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想到永别故乡实在心犯难。

等到我魂魄归来的那一天,定要在空中看后继者的队伍抵抗清军。

【作者】夏完淳,原名复,字存古,别号灵胥,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西部)人。

生于公元1631年(明思宗崇祯四年),卒于公元1647年(清世祖顺治四年)。

明末少年抗清英雄,著名诗人。

九岁善词赋古文,才思敏捷,有神童之称。

其诗词或慷慨悲壮,或凄怆哀婉,“如猿唳,如鹃啼”(谢枚如语),充满了强烈的民族意识。

著有《夏内史集》及《玉樊堂词》。

【背景】公元1645年,夏完淳(时年15岁)从父允彝、师陈子龙在松江起兵抗清。

兵败,其父允彝自沉于松塘而死。

夏完淳与师陈子龙继续坚持抵抗。

1646年夏完淳与陈子龙、钱旃饮血为盟,共谋复明大业,上书鲁王(朱以海),鲁王遥授中书舍人,参谋太湖吴易军事。

此时南京已陷落,身在义军之中的夏完淳依然抱有消灭敌人、恢复明朝的坚毅决心。

为了抗清,义军上下结成了同仇敌忾的情谊。

不久义军兵败,吴易被执,夏完淳只身流亡,隐匿民间,继续进行抗清活动。

1647年(顺治四年)夏间,夏完淳因鲁王遥授中书舍人之职而上表谢恩,为清廷发觉,遭到逮捕。

被解送南京后,夏完淳坚强不屈,顽强斗争,在接受变节降清的原明朝兵部尚书太子太保洪承畴的审讯时,采取反话正说、寓贬于褒的方式当面声色俱厉地痛斥这个朝廷的叛徒、民族的败类,令洪承畴面红耳赤、颜面尽失。

在南京狱中,夏完淳给嫡母盛氏写了绝笔《狱中上母书》,一方面以琐琐家事,谆谆嘱托,流露出对家人的依恋不舍之情,一方面又将复明大志放在儿女私情之上,不以后嗣为念,表示要“报仇在来世”,体现出视死如归的气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别云间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别云间》阅读原文
别云间①
夏完淳(明)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②。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③。

①云间:松江县的古称。

②南冠:为囚犯的代称。

③灵旗:指旧时人死后用来招魂的旗幡。

《别云间》阅读题目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南冠________毅魄________
2.本诗从体裁上说是五言________诗,颈联是________。

3.找出诗中表现国家沦陷的句子并解释其意思。

句子:
意思:
1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4.尾联“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表明了诗人________的决心。

《别云间》阅读答案
1.略
2.律,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3.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意思是:无限美好的江山沦落敌手,令人垂泪。

从今以后连立足之地也没有,怎么能说天地很宽呢?
4.死后仍然不改志向,看后继者高举战旗,继续抗清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