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第一章习题课
化工原理第一章习题课

局部阻力系数ζ (进口为0.5,出口为1) 当量长度le 4.非圆形管当量直径
4A de C
管内湍流 Re 2000
机械能衡算方程
u 2 P we gz wf 2
J/kg
例:为了测出平直等径管AD上某泄漏点M的位置,采用 如图所示的方法,在A、B、C、D四处各安装一个压力表, 并使LAB=LCD 。现已知AD段、AB段管长及4个压力表读 数,且管内流体处于完全湍流区。试用上述已知量确定泄 漏点M的位置,并求泄漏量点总流量的百分数。
2.ρ——流体密度,kg/m3(平均值)
P1 P2 3.柏式应用于可压缩流体, P1 0.2 用平均压强来计算ρm代入
机械能衡算方程
u 2 P we gz wf 2
J/kg
w f w f w f ——管路总阻力,J/kg
'
1.静止流体或理想流体 w f 0
( Hg ) g
Hf , ab;
( Hg ) g
Hf , cd ;
机械能衡算方程
u 2 P we gz wf 2
J/kg
P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静压能(流动力),J/kg
1.△P——两截面上压强差,若两容器开口,△P=0 绝压,表压,真空度(负表压)的概念 流体静力学基方方程式
P Pa gh
U形管压差计测两截面(容器)总势能差
gz P R( A ) g
如图所示,贮槽内水位维持不变。管路直径100mm,管路 上装有一个闸阀,距管口入口端15m处安有以水银为指示 液的U形管压差计。测压点与管路出口端之间的直管长度为 20m。求1)当闸阀关闭时,测得R=600mm,h=1500mm, 当闸阀部分开启时,测得R=400mm,h=1400mm。摩擦系 数可取0.025。问每小时流量?2)当闸阀全开时,U管压差 计的静压强为若干?闸阀全开时,le/d=15,摩擦系数不变。
化工原理上册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流体流动二、本章思考题1-1 何谓理想流体?实际流体与理想流体有何区别?如何体现在伯努利方程上?1-2 何谓绝对压力、表压和真空度?表压与绝对压力、大气压力之间有什么关系?真空度与绝对压力、大气压力有什么关系?1-3 流体静力学方程式有几种表达形式?它们都能说明什么问题?应用静力学方程分析问题时如何确定等压面?1-4 如何利用柏努利方程测量等直径管的机械能损失?测量什么量?如何计算?在机械能损失时,直管水平安装与垂直安装所得结果是否相同? 1-5 如何判断管路系统中流体流动的方向?1-6何谓流体的层流流动与湍流流动?如何判断流体的流动是层流还是湍流?1-7 一定质量流量的水在一定内径的圆管中稳定流动,当水温升高时,Re 将如何变化? 1-8 何谓牛顿粘性定律?流体粘性的本质是什么? 1-9 何谓层流底层?其厚度与哪些因素有关?1-10摩擦系数λ与雷诺数Re 及相对粗糙度d / 的关联图分为4个区域。
每个区域中,λ与哪些因素有关?哪个区域的流体摩擦损失fh 与流速u 的一次方成正比?哪个区域的fh 与2u 成正比?光滑管流动时的摩擦损失fh 与u 的几次方成正比?1-11管壁粗糙度对湍流流动时的摩擦阻力损失有何影响?何谓流体的光滑管流动?1-12 在用皮托测速管测量管内流体的平均流速时,需要测量管中哪一点的流体流速,然后如何计算平均流速? 三、本章例题例1-1 如本题附图所示,用开口液柱压差计测量敞口贮槽中油品排放量。
已知贮槽直径D 为3m ,油品密度为900kg/m3。
压差计右侧水银面上灌有槽内的油品,其高度为h1。
已测得当压差计上指示剂读数为R1时,贮槽内油面与左侧水银面间的垂直距离为H1。
试计算当右侧支管内油面向下移动30mm 后,贮槽中排放出油品的质量。
解:本题只要求出压差计油面向下移动30mm 时,贮槽内油面相应下移的高度,即可求出排放量。
首先应了解槽内液面下降后压差计中指示剂读数的变化情况,然后再寻求压差计中油面下移高度与槽内油面下移高度间的关系。
化工原理第一章习题课(李鑫)

【例2-2】
• 解:(1)两槽液面的高度差H • 在压力表所在截面2-2´与高位槽液面3-3´间列柏 努利方程,以贮槽液面为基准水平面0-0´ , • 得:
2 u32 p3 u 2 p2 gH2 gH h f , 23 2 2
H
• • • • •
3
3
【例2-5】 将高位槽内料液向塔内加料。高位槽和塔内的压力均为 大气压。要求料液在管内以0.5m/s的速度流动。设料液在管内压头 损失为1.2m(不包括出口压头损失),试求高位槽的液面应该比塔 入口处高出多少米?
用压缩空气将密闭容器(酸蛋)中的硫酸压送至敞口高位槽, 如附图所示。输送量为0.1m3/min,输送管路为φ 38×3mm的无缝钢 管。酸蛋中的液面离压出管口的位差为10m,且在压送过程中不变。 设管路的总压头损失为3.5m(不包括出口),硫酸的密度为1830 kg/m3,问酸蛋中应保持多大的压力?
流体能自动从高(机械能)能位 流向低(机械能)能位
2 4.32J / kg
6.92 2 9.81 1 14.13J / kg 2 2 u p (表) p 2 (表) 2 2
9.81
1
1
Et2<Et3
小管中的水自下而上流动。
1m 2 4
大气
2 2 2 4
1m
喉径
2 4
2
2
2
u4 2 9.81 1 4.43m / s 大气 u2=(d4/ d2)2 u4 =(1/ 0.8)2 4.43=6.92m/s 2 u2 p 2 ( 表 ) 4 1-1 与 2-2 间 gz 1 2
1m
p 2 (表)
化工原理课后习题解析(第一章)

第1章 流体流动1-1.容器A 中气体的表压力为60kPa ,容器B 中的气体的真空度为Pa 102.14⨯。
试分别求出A 、B 二容器中气体的绝对压力为若干Pa 。
该处环境大气压等于标准大气压。
(答:A,160kPa ;B,88kPa )解:取标准大气压为kPa 100,所以得到:kPa 16010060=+=A P ;kPa 8812100=-=B P 。
1-2.某设备进、出口的表压分别为 12kPa -和157kPa ,当地大气压为101.3kPa ,试求此设备进、出口的压力差为多少Pa 。
(答:169kPa -) 解:kPa 16915712-=--=-=∆出进P P P 。
1-3.为了排除煤气管中的少量积水,用如图示水封设备,水由煤气管道上的垂直支管排出,已知煤气压力为10kPa (表压)。
问水封管插入液面下的深度h 最小应为若干? (答:m 02.1)解:m 02.18.910101033=⨯⨯=∆=g P H ρ习题1-3 附图1-4.某一套管换热器,其内管为mm,25.3mm 5.33⨯φ外管为mm 5.3mm 60⨯φ。
内管流过密度为3m 1150kg -⋅,流量为1h 5000kg -⋅的冷冻盐水。
管隙间流着压力(绝压)为MPa 5.0,平均温度为C 00,流量为1h 160kg -⋅的气体。
标准状态下气体密度为3m 1.2kg -⋅,试求气体和液体的流速分别为若干1s m -⋅?( 答:1L s m 11.2U -⋅=;1g s 5.69m U -⋅= )习题1-4 附图解:mm 27225.35.33=⨯-=内d ,m m 5325.360=⨯-=外d ;对液体:122s m 11.2027.011503600/500044/-⋅=⨯⨯⨯===ππρ内d m A V u l l l l l ; 对气体:0101P P =ρρ⇒3560101m kg 92.51001325.1105.02.1-⋅=⨯⨯⨯==P P ρρ,()224内外内外D d A A A g -=-=π()2322m 1032.10335.0053.04⨯=-=π,13s m 69.592.51032.13600/160/--⋅=⨯⨯===ggg gg g A m A V u ρ。
化工原理(杨祖荣主编)课后习题解答

目录第一章流体流动与输送设备 (2)第二章非均相物系分离 (26)第三章传热 (32)第四章蒸发 (44)第五章气体吸收 (48)第六章蒸馏 (68)第七章干燥 (84)第八章萃取 (92)第一章 流体流动与输送机械1. 燃烧重油所得的燃烧气,经分析知其中含CO 28.5%,O 27.5%,N 276%,H 2O8%(体积%),试求此混合气体在温度500℃、压力101.3kPa 时的密度。
解: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molkg M y M i i m /1086.281808.02876.032075.044085.03-⨯=⨯+⨯+⨯+⨯=∑=∴ 混合密度333/455.0)500273(31.81086.28103.101m kg RT pM m m =+⨯⨯⨯⨯==-ρ2.已知20℃下水和乙醇的密度分别为998.2 kg/m 3和789kg/m 3,试计算50%(质量%)乙醇水溶液的密度。
又知其实测值为935 kg/m 3,计算相对误差。
解:乙醇水溶液的混合密度7895.02.9985.012211+=+=ρρρa a m3/36.881m kg m =∴ρ相对误差:%74.5%10093536.8811%100=⨯⎪⎭⎫ ⎝⎛-=⨯-实实m m m ρρρ3.在大气压力为101.3kPa 的地区,某真空蒸馏塔塔顶的真空表读数为85kPa 。
若在大气压力为90 kPa 的地区,仍使该塔塔顶在相同的绝压下操作,则此时真空表的读数应为多少?解:''真真绝p p p p p a a -=-=∴kPa p p p p a a 7.73)853.101(90)(''=--=--=真真4.如附图所示,密闭容器中存有密度为900 kg/m 3的液体。
容器上方的压力表读数为42kPa ,又在液面下装一压力表,表中心线在测压口以上0.55m ,其读数为58 kPa 。
试计算液面到下方测压口的距离。
《化工原理》(修订版 夏清 陈常贵)上册课后答案

1. 某设备上真空表的读数为 13.3×10 Pa,试计算设备内的绝对压强与表压强。
已知该地 区大气压强为 98.7×10 Pa 。
设备内的绝对压强P 绝 = 98.7×10 Pa -13.3×10 Pa=8.54×10 Pa设备内的表压强 P 表 = -真空度 = - 13.3×10 Pa14mm 的钢制螺钉紧固。
若螺钉材料的工作应力取为 39.23×10 Pa ,150.307×10 Nζ螺 = 39.03×10 ×3.14×0.014 ×n化工原理课后习题解答(夏清、陈常贵主编.化工原理.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第一章 流体流动33解:由 绝对压强 = 大气压强 – 真空度得到:3 3332.在本题附图所示的储油罐中盛有密度为 960 ㎏/㎥ 的油品,油面高于罐底 6.9 m ,油面 上方为常压。
在罐侧壁的下部有一直径为 760 mm 的圆孔,其中心距罐底 800 mm ,孔盖用 6问至少需要几个螺钉?分析:罐底产生的压力不能超过螺钉的工作应力 即P 油 ≤ ζ螺解:P 螺 = ρgh×A = 960×9.81×(9.6-0.8) ×3.14×0.7633 22P 油 ≤ ζ螺得 n ≥ 6.23取 n min= 7至少需要 7 个螺钉3.某流化床反应器上装有两个U型管压差计,如本题附分析:根据静力学基本原则,对于右边的U管压差计,a –a 为等压面,对于左边的压差计, b –b 为另一等压面,分别列出两个等压面处的静力学基本方程求解。
a –a 处 P A + ρg gh 1 = ρ水gR 3 + ρ水银ɡR 2即:P A = 1.0 ×10 ×9.81×0.05 + 13.6×10 ×9.81×0.05= 7.16×10 Pab-b 处 P B + ρg gh 3 = P A + ρg gh 2 + ρ水银gR 1P B = 13.6×10 ×9.81×0.4 + 7.16×10=6.05×10 Pa图所示。
化工原理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流体流动答案

第一章 流体流动习题解答1.解:(1) 1atm= Pa=760 mmHg真空度=大气压力—绝对压力,表压=绝对压力—大气压力 所以出口压差为p =461097.8)10082.0(10132576.00⨯=⨯--⨯N/m 2(2)由真空度、表压、大气压、绝对压之间的关系可知,进出口压差与当地大气压无关,所以出口压力仍为41097.8⨯Pa 2.解: T=470+273=703K ,p=2200kPa混合气体的摩尔质量Mm=28×0.77+32×0.065+28×0.038+44×0.071+18×0.056=28.84 g/mol混合气体在该条件下的密度为:ρm=ρm0×T0T×pp0=28.8422.4××.3=10.858 kg/m33.解:由题意,设高度为H 处的大气压为p ,根据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得 dp=-ρgdH大气的密度根据气体状态方程,得 ρ=pMRT根据题意得,温度随海拔的变化关系为 T=293.15+4.81000H代入上式得ρ=pMR (293.15-4.8×10-3H )=-dpgdh移项整理得dpp=-MgdHR293.15-4.8×10-3H对以上等式两边积分, pdpp=-0HMgdHR293.15-4.8×10-3H所以大气压与海拔高度的关系式为 lnp=7.13×ln293.15-4.8×10-3H293.15即:lnp=7.13×ln1-1.637×10-5H+11.526(2)已知地平面处的压力为 Pa ,则高山顶处的压力为 p 山顶=×=45431 Pa将p 山顶代入上式ln 45431=7.13×ln1-1.637×10-5H+11.526 解得H =6500 m ,所以此山海拔为6500 m 。
化工原理第一章习题课

一、概念题1.某封闭容器内盛有水,水面上方压强为p 0,如图所示器壁上分别装有两个水银压强计和一个水银压差计,其读数分别为R 1、R 2和R 3,试判断: 1)R 1 R 2(>,<,=); 2)R 3 0(>,<,=);3)若水面压强p 0增大,则R 1 R 2 R 3 有何变化(变大、变小,不变)2.如图所示,水从内径为d 1的管段流向内径为d 2管段,已知122d d =,d 1管段流体流动的速度头为,m h 7.01=,忽略流经AB 段的能量损失,则=2h m ,=3h m 。
3.如图所示,管中水的流向为A →B ,流经AB 段的能量损失可忽略,则p 1与p 2的关系为 。
21)p p A > m p p B 5.0)21+> m p p C 5.0)21-> 21)p p D <4.圆形直管内,Vs 一定,设计时若将d 增加一倍,则层流时h f 是原值的 倍,高度湍流时,h f 是原值的 倍(忽略管壁相对粗糙度的影响)。
5.某水平直管中,输水时流量为Vs ,今改为输2Vs 的有机物,且水μμ2=,水ρρ5.0=,设两种输液下,流体均处于高度湍流状态,则阻力损失为水的 倍;管路两端压差为水的 倍。
6.已知图示均匀直管管路中输送水,在A 、B 两测压点间装一U 形管压差计,指示液为水银,读数为R (图示为正)。
则: 1)R 0(>,=,<)2)A 、B 两点的压差p ∆= Pa 。
)()ρρ-i Rg A gh Rg B i ρρρ+-)() )()ρρρ--i Rg gh C gh Rg D i ρρρ--)()3)流体流经A 、B 点间的阻力损失f h 为 J/kg 。
4)若将水管水平放置,U 形管压差计仍竖直,则R ,p ∆ ,f h 有何变化7.在垂直安装的水管中,装有水银压差计,管段很短,1,2两点间阻力可近似认为等于阀门阻力,如图所示,试讨论:1)当阀门全开,阀门阻力可忽略时,1p 2p (>,<,=);2)当阀门关小,阀门阻力较大时,1p 2p (>,<,=),R (变大,变小,不变);3)若流量不变,而流向改为向上流动时,则两压力表的读数差p ∆ ,R ;(变大,变小,不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如图所示,取碱液池中液面为1-1’截面,塔顶喷嘴 入口处为2-2‘截面,并且以1-1‘截面为基准水平面。
在1-1‘和2-2’截面间列柏努利方程
z1g1 2u12p1W ez2g1 2u22p2 W f
W e(z2z1)g1 2(u 22 u 12)p 2p 1 W f
其中:z1=0;p1=0(表压);u1≈0 z2=20-1.5=18.5m; p2=29.4×103 Pa(表压)
A.1/2; B.1/4; C. 1/8; D.1/16。 (D) 8.流体在长为3m、高为2m的矩形管道内流动,则该矩 形管道的当量直径为( )。
A. 1.2m; B. 0.6m; C. 2.4m; D. 4.8m。 (C) 9.圆形直管内径d=100mm,一般情况下输水能力为( ) m3/h 。 A. 3; B. 30; C. 200; D. 300。
1) 供水量为多少?
2) 若此时在管垂直部分某处出现一直径为1mm的小孔, 有人说因虹吸现象,在某一高度范围内不会从小孔向外 流水,而还有人则认为水将从小孔流出。试推导证明哪 一种说法正确。
解:1)取高位槽上液面为截面1,输水管出口外侧为截 面2,出口管中心线为基准面,在1-1’和2-2’间列柏努利
V d 2 u 3 .1 0 . 4 0 2 1 5 .9 3 8 .8 8 1 3 m 7 0 3 /s 7 1 .0 m 4 3 /h
4
4
2)仍取高位槽上液面为截面1,再取垂直管处任意一
点为截面3,在1-1’和3-3’间列柏努利方程,可得:
p1u 2 1 2Z 1gp3u 2 3 2Z3g W f1 3
(B)
二、计算
例1:如本题附图所示,蒸汽锅炉上装置一复式U形水 银测压计,截面2、4间充满水。已知对某基准面而言 各点的标高为z0=2.1m, z2=0.9m, z4=2.0m, z6=0.7m, z7=2.5m。
试求锅炉内水面上的蒸汽压强。
解:按静力学原理,同一种静止流体的连通器内、 同一水平面上的压强相等,故有:
方程,可得:
p1u 2 1 2Z1gp2u 2 2 2Z2g W f12
p1p20(表压 ) u1u2 0
将阻力公式代入 ,整理得:
h2 g
l d
u2 2
u h 2 g 2 d 0 .5 1 0 9 .8 0 2 7 0 .0 0 5 .5 1 .9m 8 /s l 0 .0 2 15 0 0
例3: 流体输送机械功率的计算
某化工厂用泵将敞口槽中的碱液(密度为1100kg/m3) 输送至吸收塔顶,经喷嘴喷出,如附图所示。泵的入口 管为φ108×4mm的钢管,管中的流速为1.2m/s,出口管
为φ76×3mm的钢管。贮液池中碱液的深
度为1.5m,池底至塔顶喷 嘴入口处的垂直距离为 20m。碱液流经所有管路 的能量损失为30.8J/kg (不包括喷嘴),在喷嘴 入口处的压力为29.4kPa (表压)。设泵的效率为 60%,试求泵所需的功率。
p 1p 2 ; p 3p 4 ; p 5p 6
对水平面1-2而言:p而言:
p 3p 4p 2g (z4 z2)
对水平面5-6而言:
p 6p 5p 4ig (z4 z5)
锅炉蒸汽压强
p p 6 g (z 7 z 6 )
p a ig (z 0 z 1 )ig (z 4 z 5 )g (z 4 z 2 )g (z 7 z 6 )
则蒸汽的表压为
pp aig (z0z1z4 z5)g (z4z2z7 z6)
1 3 6 0 0 9 .8 1 (2 .1 -0 .9 + 2 .0 -0 .7 )-1 0 0 0 9 .8 1 (2 .0 -0 .9 + 2 .5 -0 .7 )
= 3 .0 5 1 0 5P a
例2:有一液位恒定的高位槽通过管路向水池供水(见 附图),高位槽内液面高度h1为1m,供水总高度h2为 10m,输水管内径50mm,总长度100m(包括所有局 部阻力的当量长度),λ=0.025。试求:
p 3 p 1 (Z 1 Z 3 )g u 2 3 2 (Z 1 d Z 3 1 u 2 3 2 0 .5 u 2 3 2 )
p3pa
(Z1Z3)(gdu232)u232 (1.5d)
(Z1Z3)(9.8070.02205.10.9582)1.9282 (1.50.0205.05)
(Z1Z3)8.82691.9602
4.一转子流量计,当通过水流量为1m3/h时,测得该流 量计进、出间压强降为20Pa;当流量增加到1.5m3/h时, 相应的压强降 。
(不变)
5.在一水平变径管路中,在小管截面A和大管截面B连接 一U型压差计,当流体流过该管时,压差计读数R值反映( ). A.两截面间的压强差 ; B.两截面间的流动阻力; C.两截面间动压头变化;D. 突然扩大或缩小的阻力。
已知泵入口管的尺寸及碱液流速,可根据连续性方 程计算泵出口管中碱液的流速:
u2u1(d d1 2)21.2(1 7 0 0 0)22.45 (m /s)
ρ=1100 kg/m3, ΣWf=30.8 J/kg 将以上各值代入,可求得输送碱液所需的外加能量
W e 1 8 .5 9 .8 1 1 2 2 .4 5 2 2 9 1 .4 1 0 0 1 0 3 3 0 .8 2 4 2 .0 ( J /k g )
(A)
6.因次方析的目的在于( )。 A.得到各变量间的确切定量关系; B.用无因次数群 代替变量,使实验与关联简化;C.得到无因次数群间定 量关系; D.无需进行实验,即可得到关联式.
(B)
7. 流体流过两个并联管路管1和2,两管内均呈层流。 两管的管长L1=L2、管内径d1=2d2,则体积流量V2/V1为 ( )。
显然,此式为单调增函数,且在 Z1-Z3=1m处,
p3 pa 6.86670
所以在Z1-Z3=1~9m时(即垂直管段任意高度处),
p3 pa 0 即 p3 pa
表示管内静压高于大气压力,故不会出现虹吸现象, 水将从小孔流出。
讨论:判断水是否流出的依据是孔处压力的大小,若 该处压力大于大气压力,则水从小孔流出;否则,水 不会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