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取威虎山观后感汇总图文稿
观《智取威虎山》有感

观《智取威虎山》有感
4月3日,政治工作处组织我们参加了“泰山•青春讲堂”活动,在介绍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国氢弹之父”于敏的事迹后,我们一起观看了最近非常火的革命电影:《智取威虎山》。
一提到《智取威虎山》,脑海中不免闪过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
脸红什么?精神焕发。
怎么又白啦?防冷涂的蜡等等耳熟能详、铿锵有力的经典对话。
但是,我并不是特别喜欢电影或戏曲的人,《智取威虎山》也从未完整的看完一遍,今天第一次看完整个故事,我才明白,为什么这短短几句话,会成为红色的经典。
电影中杨子荣不再是纯正的共产党形象,他外型粗野、熟悉土匪黑话,在开始不被203首长待见与信任,他既要卧底面对土匪威胁,又要暗中帮助剿匪小分队。
即使在成功潜入土匪地盘并对上“天王盖地虎”的黑话暗号后,也是一直受到监视。
但是他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尤其在结束时,依旧是淡定的表情,沙哑的声音,没有庆祝没有欢呼,直接讨论下次的任务,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中国军人。
英雄是杨子荣,但杨子荣不是唯一的英雄,英雄也是首长203,是护士白茹,是坦克,是所有的共产党战士。
其中的青年战士高波让我感受颇深,他和我们很像,同样是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同样的满腔热血,他始终把责任放在心里,而这正我们应向他学习的,我告诉自己:责任心不是组织的要求,应是我们自己的要求。
六七十年前星星之火发展为燎原之势席卷中国的红色岁月,我们没有经历,但这团火气在大银幕上燃烧之时,仍然如此教人激动。
我也非常想像结局一样请战士们一起吃顿年夜饭,感谢这些为我们战斗和牺牲的家人。
能源动力处唐群。
《智取威虎山》观后感

《智取威虎山》观后感前几天,我看了《智取威虎山》这部电影,真的是让我心潮澎湃,感触良多啊!电影里的情节就像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我脑海中不断地浮现。
特别是杨子荣深入虎穴,与土匪斗智斗勇的那一段,简直太精彩了!杨子荣那一身虎皮大衣,头戴狗皮帽子,再加上那一脸的络腮胡子,活脱脱就是一个土匪的模样。
可谁能想到,这看似粗犷的外表下,藏着的是一颗无比坚定、机智勇敢的心呢?他孤身一人走进威虎山,面对座山雕和一众土匪的试探和刁难,没有丝毫的胆怯。
我记得有一个细节,座山雕让他当场试枪,那可是一个极其危险的时刻。
要是稍微露出一点破绽,估计就得命丧当场。
但杨子荣不慌不忙,拿起枪来,动作熟练又自信,一下子就镇住了在场的土匪。
他的眼神坚定有力,仿佛在告诉那些土匪:“我可不是好惹的!”还有杨子荣在威虎山和土匪们一起喝酒的场景,那也是充满了紧张和玄机。
土匪们一个个心怀鬼胎,不停地给他灌酒,想要把他灌醉了套出话来。
可杨子荣多聪明啊,他一边巧妙地应付着土匪们的敬酒,一边还不忘观察周围的情况,寻找着有用的情报。
他那喝酒的样子,豪爽中带着几分狡黠,让人忍不住为他捏一把汗。
电影中的威虎山,那可是一个凶险之地。
漫天的飞雪,陡峭的山峰,给人一种阴森寒冷的感觉。
土匪们的巢穴就在这深山之中,戒备森严,易守难攻。
但咱们的解放军战士们没有被困难吓倒,他们想尽办法,制定出了精密的作战计划。
说到作战计划,那可真是精妙绝伦。
每一个环节都考虑得十分周全,充分利用了地形和土匪们的弱点。
就好比在攻打威虎山的时候,解放军战士们悄悄地摸近,趁着土匪们不注意,发起了突然袭击。
那场面,枪声、喊叫声交织在一起,让人感觉热血沸腾。
在看电影的过程中,我一直揪着心,为杨子荣和战士们担心。
我仿佛身临其境,跟着他们一起经历了那些惊心动魄的时刻。
当看到最终胜利的那一刻,我激动得差点从椅子上跳起来。
那种喜悦,那种对解放军战士们的敬佩之情,真的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这部电影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的英勇无畏和智慧。
《智取威虎山》观后感

《智取威虎山》观后感走进影院观看此片,无需具备海量的观影经验,也无需对历史和符号学有深入的了解,更无需阐释或解构其中的隐喻。
即便对样板戏、《林海雪原》以及曲波一无所知,也不影响欣赏这部电影。
只要你怀揣一腔热血,拥有年轻的心态,便能够尽情享受这场视觉盛宴。
影片讲述的故事引人入胜,3D 效果更是令人赞叹,逼真的雪花飘落,仿佛触手可及。
然而,这些都不是我想重点谈论的。
我只想单独聊聊杨子荣上山遇虎的这场戏。
杨子荣怀揣先遣图,作为觐见礼,与战友分别后,冒雪进入威虎山地盘。
按常理,他可以直接敲山门喊话而入。
但徐克导演并未如此安排,而是巧妙地宕开一笔,让林海雪原中悠然出现一只东北虎。
在经历了一场紧张刺激的人虎大战后,老虎毙命,而杨子荣几乎毫发无损,座山雕的人马才不紧不慢地出现。
这只吊睛白额大虎的出现,对情节的发展并无实质性影响,删掉它也不会影响整体叙事。
但在我看来,若删去这场戏,电影的节奏可能会大打折扣,韵味也会逊色不少。
因为徐克拍摄这场上山遇虎的情节,正是金圣叹所赞赏的“闲笔”。
“闲笔”是指在主线情节之外的非情节因素,在关键情节处,适当宕开一笔,叙述情节之外的内容。
表面上看,闲笔似乎打断了叙事的连贯性,是与正文无关的“闲文”,但事实并非如此。
忙中有闲,能够使叙事更加波澜起伏,有张有弛,让故事节奏更加合理,具有呼吸感。
闲笔是叙事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具有中国叙事智慧的奇妙技法。
明清时期的故事讲述者讲究不急不躁、曲径通幽、张弛有度,“不直文情如绮,并事情如镜”。
闲笔运用到极致的作品当属《水浒传》。
杨子荣自告奋勇卧底威虎山,带着先遣图进山时,电影正处于情节紧张的关键之处。
观众的心也随之被吊起。
此时突然出现的大虎,能够让观众的情绪得到短暂休整,调整节奏,是叙事呼吸的一个“眼”。
打虎的情节本身就紧张刺激,而徐克将其拍摄得更加精彩。
老虎尚未露面,马先受到惊吓,杨子荣无法控制,马自行奔逃,长枪掉落。
老虎迈着柔软的步伐现身,威风凛凛。
智取威虎山观后感

智取威虎山观后感
《智取威虎山》观后感
《智取威虎山》是一部以抗日战争为背景的影片,讲述了一群
普通农民在抗日战争中勇敢抵抗日寇的故事。
影片中展现了中国人
民在艰苦的条件下,依靠智慧和勇气取得胜利的场景,给观众留下
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影片中的人物塑造非常成功。
从抗日战士到普通农民,
每个角色都有着鲜明的个性和生动的形象。
尤其是主角刘三姐,她
勇敢、聪明、善良,是整个队伍的灵魂人物。
她以自己的智慧和胆识,成功地破解了日寇的防线,为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观众对她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妇女在战争年
代的不凡风采。
其次,影片中的战争场景非常真实震撼。
导演通过精心的布景
和特效,再现了抗日战争时期的战场场景。
日寇的铁蹄踏过的土地,燃烧的村庄,无辜的百姓,都让人感到心痛和愤怒。
但是,影片中
也展现了中国人民的顽强抵抗和团结一心的精神,让观众看到了希
望和力量。
最后,影片的主题思想也很明确。
《智取威虎山》通过讲述一
个小小的山村如何抵御日寇入侵的故事,表达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民族精神。
影片中的每一个场景都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让观众对祖国的繁荣昌盛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总的来说,观看《智取威虎山》让我深刻感受到了抗日战争时
期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影片中的人物形象、战
争场景以及主题思想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相信,这部影片
会让更多的观众感受到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和顽强,也会
让我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智取威虎山观后感_1

智取威虎山观后感智取威虎山观后感1生活需要智慧,这是我在暑假观看了影片——《智取威虎山》后的深切感受。
《智取威虎山》是一部很老的影片,它讲述了一个解放战争后期,解放军战士用小股部队歼灭了威虎山上的土匪的故事。
在这部影片里,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杨子荣,我深深地被这个人的能力和魅力所吸引,被他的机智勇敢所震撼。
在影片中,他有一身好功夫,有机遇,有实力,有目的,更有智慧。
在与熊与哨口与老虎的斗争中,救了自己与队友,救了有心加入解放军的松鼠,救了队伍散乱的老六,并赢得了老六的喜爱。
他用他的智慧蒙蔽了敌人的双眼,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他英勇的做了土匪的卧底,为战斗胜利建立了基础,想要赢得胜利,就要了解敌人的弱点,这是用智慧才取得胜利的。
战争需要智慧,其实,在现在的生活中,我们每个人也需要智慧,因为,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譬如,遇到歹徒,如果硬碰硬,往往可能会带来不幸,就必须要利用周围的有利条件,斗智斗勇,巧妙周旋,最后才能把他一举拿下。
周围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作为一名中学生,在学习上,同样也需要智慧,要到难题,有的人是立刻放弃,有的人不放弃,但还是一根筋用同样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结果问题不但没有得到解决,而且浪费了时间,如果这时候,能换个角度思考,问题或许就能迎刃而解了。
也许智力是天生的,但智慧绝对是后天修炼而得。
不管多聪明的人,总有些方面的经验是欠缺的,所以,我们要通过不断的学习积累智慧。
生活中,我们往往会犯很多的错误,但犯错并不可怕,只要知错能改,看清了自己的缺点和弱点,就能进步,就能迈向成功。
希望每个人都能拥有自己的智慧人生!智取威虎山观后感2今天下午,我兴奋极了,因为学校要组织我们集体看电影。
我和同桌搬着椅子朝学校里的大影棚走去,我的心里十分激动,不知道这次学校会放什么电影给我们看呢?进入大影棚,里面比外面昏暗多了,不过,还是可以看见同学们充满期待的表情。
开始先放了《高速公路的安全》,看得我胆战心惊的,心想:原来危险离我们那么近,我以后还真是要好好注意安全呀!不过,如果只放这些安全问题的短片,那许多同学一定都会感到无聊,学校可不想让我们扫兴,好戏还在后头呢!下面播放的电影让我们班每个同学都感到无比兴奋,因为我们表演过与这部电影有关的节目------《迎来春色换人间》,这可是我们京剧班的拿手好戏哦!这部电影的名字叫《智取威虎山》,主要讲了以杨子荣为主的共产党员们,与坏蛋土匪作斗争的故事。
智取威虎山的观后感

智取威虎山的观后感关于智取威虎山的观后感范文智取威虎山观后感(一)看完《智取威虎山》,我便感觉到一个词的含义,那便是"集体".电影一开始就把我带到了一个冰天雪地的东北大平原,这里有一支东北人民解放军小分队,在团参谋长少剑波(203首长)的率领下,深入林海雪原执行剿匪任务。
这股匪徒是原国,民党的败兵,流窜到我军后方。
侦察英雄杨子荣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打进威虎山内部,探得敌情,配合小分队里应外合全歼座山雕匪帮。
一场斗智斗勇的故事就这样展开了。
电影中的战士们吃苦耐劳,在雪原中纵横,与敌人做艰苦的斗争,在斗争中,战士们高度发挥了军人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战胜了常人所难以忍受的艰苦,克服了想像不到的困难,在冰天雪地里,侦察奔袭,斗智斗力。
情节一环扣一环,精彩纷呈,我沉浸在这群英雄的故事里,跟着他们一道跨谷跳涧,滑雪飞山。
跟杨子荣一起打虎上山,跟少剑波一道指挥战斗我被这些英雄的故事深深地打动着。
电影里的每一个人物都那么活灵活现,个性十足。
如年轻有为的'军事将领少剑波,他的沉着冷静、不骄不燥、英勇善战、足智多谋都令我钦佩。
在我印象里最深还是杨子荣,从我读过《林海雪原》的原著起,他就一直是我崇拜的英雄人物。
为了彻底消灭最后也是最顽固的威虎山上的顽匪,少剑波和杨子荣数夜未眠,共同上演了一出机智壮烈的"智取威虎山"在如今的社会,这样的精神似乎也消失殆尽,每个人都在极力追求自己的利益,而不去考虑集体的利益。
也许有人会说,现在已经没有什么土匪了,团结起来也没多大用去。
是的,土匪是没有了,可是敌人依然存在,同时,我们还有民族复兴要去实现,更何况如今国际竞争这么激烈,不团结怎么才能立足于世界,怎么样才能在世界大潮中不被淹没。
《林海雪原》中,讲述的不仅是解放战争初期的剿匪斗争,它所表现出的更是一种智慧,一股勇气,一种精神。
它永远也不会退出历史舞台,它会永远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
因为它不仅仅是那个时代的骄傲,更是我们现在的标榜。
智取威虎山观后感

智取威虎山观后感《智取威虎山》是一部由冯小刚执导的电影,该片改编自姜文所著的同名小说。
影片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民在敌人威胁下,团结一心,智取威虎山的故事。
观看完这部电影后,我被影片中刻画的人物形象、情节设置以及表达的主题思想所深深感动。
首先,影片中的人物形象展现得非常生动和鲜明。
从杨子荣、陆根会、老杨、杨子轩等角色的塑造中,我们看到了中国农民的刚毅和聪明,也看到了他们的正义和无私。
他们是普通人,但在敌人的威胁面前,他们勇敢地站了出来,与敌人进行惊心动魄的斗争。
这些人物形象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人民在抗战时期的坚定信念和坚强意志。
其次,影片中的情节设置紧凑有力,节奏紧凑,令人连连惊叹。
从开始的群众对抗土匪,到被俘时的坚守,再到智取威虎山的精彩一幕,每一个情节都令人心潮澎湃。
影片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命运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展现了中国军民在战争中的智慧和勇气。
尤其是智取威虎山的情节设置,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勇敢,将观影者带入了紧张刺激的氛围中。
再者,影片所传达的主题思想也是非常值得我们深思的。
影片以智取威虎山为线索,传达出了对正义、团结和自由的追求。
在敌人的眼皮底下,杨子荣等人不仅保护了自己的家园,还用智慧和勇气去反抗日本侵略者。
他们团结一心,共同面对敌人,为了家园和自由而奋斗。
这种坚守和追求,让人对人性充满了希望和信心。
影片通过这样的主题表达,让观众思考和反思自己是否有勇敢站出来捍卫正义的勇气。
总之,电影《智取威虎山》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
通过鲜明的人物形象、紧凑有力的情节设置以及深刻的主题思想,影片引人入胜,让观众在欣赏故事的同时,也通过反思人性而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历史,并对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所展现出的勇气和智慧深感敬佩。
影片让观众体会到了团结和正义的力量,也让观众思考自己在面对困境时是否有勇气和智慧去面对。
这部电影不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部启迪人心的作品,值得我们反复品味和思考。
电影智取威虎山观后感

电影智取威虎山观后感最近看了《智取威虎山》这部电影,哎呀妈呀,可把我给激动坏了!电影一开始,那场面就把我给震住了!茫茫的林海雪原,一片银白,那雪厚得感觉一脚下去能没到大腿根儿。
就在这冰天雪地之中,咱的英雄杨子荣要和土匪斗智斗勇,想想都觉得刺激。
杨子荣这人物,那真是太有魅力了!他一脸的坚毅,眼神里透着果敢和智慧。
为了打进威虎山,他得假扮土匪胡彪,那装扮一上身,再加上他那一口流利的黑话,还真像那么回事儿。
记得有个场景,他刚上威虎山,面对座山雕和一众土匪的盘问,那叫一个沉着冷静。
座山雕那老狐狸,眼睛一眯,问题一个接一个地抛出来,那眼神就像要把杨子荣给看穿了似的。
可咱杨子荣一点儿不慌,回答得滴水不漏。
他说起黑话来那叫一个顺溜,什么“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一套一套的,把土匪们都给唬住了。
我在屏幕前都忍不住给他鼓掌叫好,心里想着:“这大哥,牛!”威虎山那土匪窝,也是够气派的。
山洞里灯火通明,到处都是武器和财宝。
那些土匪一个个凶神恶煞的,看着就叫人害怕。
不过,他们再凶也没用,遇到咱杨子荣和解放军,那也只有被收拾的份儿。
电影里的战斗场面,那叫一个精彩!枪炮声、喊杀声,震得耳朵嗡嗡响。
解放军战士们在雪地里冲锋,那身姿矫健得就像山中的豹子。
特别是攻打威虎山的时候,那战术安排得真是巧妙。
杨子荣在里面里应外合,给解放军传递情报,外面的战士们按照计划进攻,那配合简直天衣无缝。
看着土匪们一个个被打得落花流水,我这心里那叫一个痛快!还有那个小栓子,一开始看着胆小怕事,但是在经历了一系列事情之后,也变得勇敢起来。
他和他妈妈被土匪欺负的那段,真让人心疼。
不过后来他跟着解放军,也算是找到了依靠。
电影里的细节处理得特别好。
比如说杨子荣在威虎山的日子里,他得时刻小心不露出破绽。
有一次,他吃饭的时候,一个不小心露出了和土匪不一样的习惯,差点就被发现了。
还有那些雪景,每一片雪花都像是真的一样,落在战士们的肩头、帽子上,让人感觉仿佛能感受到那刺骨的寒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取威虎山观后感汇总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智取威虎山观后感_第1篇
今天下午,我兴奋极了,因为学校要组织我们集体看电影。
我和同桌搬着椅子朝学校里的大影棚走去,我的心里十分激动,不知道这次学校会放什么电影给我们看呢
进入大影棚,里面比外面昏暗多了,不过,还是可以看见同学们充满期待的表情。
开始先放了《高速公路的安全》,看得我胆战心惊的,心想:原来危险离我们那么近,我以后还真是要好好注意安全呀!
不过,如果只放这些安全问题的短片,那许多同学一定都会感到无聊,学校可不想让我们扫兴,好戏还在后头呢!
下面播放的电影让我们班每个同学都感到无比兴奋,因为我们表演过与这部电影有关的节目------《迎来春色换人间》,这可是我们京剧班的拿手好戏哦!这部电影的名字叫《智取威虎山》,主要讲了以杨子荣为主的共产党员们,与坏蛋土匪作斗争的故事。
电影中的杨子荣可是一个智勇双全的大英雄,他为了捉住土匪帮,伪装成土匪,混到里面探消息。
故事中除了对人物形象的刻画,还有许多小动物的镜头呢!瞧,那只想吃玉米馒头的大黑熊多可爱,一开始,杨子荣和战友还差一点儿误会它了呢!那只机灵的小松鼠也帮了杨子荣不少忙,它竟然能听懂人说的话!还有大坏蛋座山雕的宠物黑煞,虽然是个反面角色,但它却总能让人哄堂大笑
我觉得革命前辈,为我们铺好一条安全平稳的路是非常不容易的。
所以,我们不仅要珍惜现在所拥有的,长大后还要报答祖国,不让革命前辈所做的一切白费!
同学们,请好好学习,也为后人创造安逸的生活!
智取威虎山观后感_第2篇
前几天到音像市场,路过一家小店,店主是个喜欢戏剧的老同志,意外的发现有正版的《智取威虎山》,就花11元买了一盘。
这盘VCD标有现代京剧字样。
是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的上海某京剧团表演的。
演杨子荣的姓童。
回到家,简单的洗了洗脸,烧好开水就打开电脑,欣赏起来。
以前我只看过《智取威虎山》的小人书和在一些晚会上看过片段。
这次终于欣赏到原汁原味的正版样板戏了。
原先以为,样板戏由于特定的历史时代背景,一定有很多夸张的,做作的动作,一定能看到那个时代深深的历史烙印。
可是看了后我的这种印象和观点却被改变了。
《智取威虎山》确实是艺术精品。
我一点也没有感觉到那种文革的气息和味道。
只觉得戏中的情节和造型都是那么的自然,和看现在的戏没有什么两样。
我认为现代的青年完全能够接受它。
还有,整个戏是那么的平和,自然,以至于我在看一些多次在晚会上看见的一些名段时,也根本没有感觉到这是后人反复演唱过的段子。
收获之一:以前听戏,总是听不懂唱些什么,但是《智取威虎山》中演员的吐词是清楚的,我基本能听懂台词50%了。
我一直觉得京剧中台词能否听清楚是一个阻碍京剧发展的一个大问题。
因为我拉过和我一样不懂戏剧的同事(小年轻)去看过戏,普遍的反映是不知道在唱些什么。
大家喜欢戏剧的平时听得多了,就是演员不唱都知道在唱些什么,可能对这个问题没有多大的注意。
可惜这盘VCD没有打上字幕,我现在还有大约50%的台词不知道在唱什么。
另外,《智取威虎山》中的道白多,唱段少,情节较多,所以台词这个问题不算突出吧。
收获之二:共产党员时刻听从党的召唤是在第四场定计中确定杨子荣打入土匪内部后他表决心的唱段。
今日痛饮庆功酒却是杨子荣刚进山打入土匪内部后被确认为老九后和大家一起喝酒的唱段。
也不知道是庆谁的功。
收获第三:区分到常宝她爸和李勇奇是两个人,以前我一直以为是一个人的。
我最喜欢的角色:李勇奇。
他敢爱敢恨,勇于承认错误。
敢在土匪抢村子的时候和他们拼;能从土匪窝里逃出来--英雄。
在得知自己把解放军当成坏人后又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还要一马当先的打土匪。
他又是孝子,很爱自己的母亲。
他还有技术,当过铁路工。
从山东到东北一路上很不容易。
杨子荣和他相比,虽然也是个英雄,但是这个英雄太典型化。
别的电影或者戏剧,小说中这样的英雄太多了。
而参谋长这个角色就更平庸了,喜欢说教,象大话西游中的唐僧。
几个细节:唯一只有名字而没有出面的人物--土匪野狼嚎。
唯一剧中的反面角色有唱段的人物--座山雕。
整个戏中只有他唱过一段。
其他都是正面人物在唱戏。
几个疑问:杨子荣在情报中约定在除夕白鸡宴时按他的标记上山打土匪,但是在参谋长刚收到情报就传来挛平逃跑的消息,参谋长决定为了救杨子荣紧急出兵。
按理说他们该在白鸡宴之前赶到威虎山。
但是剧中的情节却是会师白鸡宴。
不知道是不是算BUG(失误和漏洞)。
样板戏有那么多艺术家加工,那么多的戏团演唱。
我觉得不应该出现这情况。
虽然整出戏没有特意刻画某些名段,但是我发现如果用循环播放就会感觉每一段都是名段。
这是我第一次看了《智取威虎山》后的感受。
以后打算再看。
《智取威虎山》,真是神奇。
智取威虎山观后感_第3篇
1946年冬季,解放战争初期,东北牡丹江一带。
我军某部团参谋长少剑波率领三十六人的追剿队,在击破奶头山之后,乘胜进军,准备消灭座山雕匪帮。
侦察排长杨子荣得知座山雕逃回威虎山,向少剑波汇报。
少剑波下令继续向前方侦察,到黑龙沟会合。
座山雕匪帮在回威虎山途中,一路洗劫,又来到夹皮沟烧杀抢掠,强掳青壮男女上山修筑工事。
李勇奇深受大
害,儿子被匪徒摔死,妻子被座山雕枪杀。
李勇奇雷力反抗,但寡不敌众,被匪掳走。
杨子荣等四人沿途侦察,访问了躲藏在深山的常猎户父女。
常户的女儿常宝闻知杨子荣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山剿匪,为民除害,她怀着深仇大恨,控诉了座山雕的滔天罪行。
杨子荣在常猎户父女的帮助下得悉威虎山的山路和土匪的一撮毛的行踪。
杨子荣从一撮毛身上获得了载有土匪秘密联络地点的联络图,胜利归来,并侦积压此为座山雕垂涎已久。
杨子荣又审讯了栾平,核实了联络图的情况。
由于威虎山工事复杂,不宜强进攻,大家都认为只能智取。
杨子荣自请改扮土匪胡标,假借献图,打入威虎山。
杨子荣来到匪窟威虎厅,战胜了座山雕的种种试控,并把联络图献给了座山雕,取得了初步信任。
座山雕封了杨子荣为威虎山的老九和上校团附。
夹皮沟群众饥寒交迫。
李勇奇冒死逃出匪窟,转回家来,母子相逢,悲喜交集。
少剑波率追剿队进驻夹皮沟,当地人民因久匪患,不明真相,加以敌视。
少剑波对李勇奇母子耐心宣传党的政策,解除疑虑,表示全力支援解放大军,消灭座山雕匪帮。
座山雕对杨子荣深存戒心,满腹怀疑,设下毒计,再一次进行试探。
杨子荣深入敌人的心脏,又一次战胜了座山雕的试控,将搜集到的情报送下山冈。
孙达得及时取回杨子荣的情报。
这时押运犯人的小米车二道河被土匪炸毁,一撮毛炸死,栾平逃走。
少剑波考虑到栾平若逃往威虎山,将破坏整个歼敌大计,便下令急速出兵。
追剿队由杨能奇带路,迎着风雪,翻山越岭,滑雪疾进。
栾平突然逃到威虎山,他在座山雕面前指控杨子荣。
杨子荣在这生死成败关头,发挥了革命军人的大智大勇,战胜了栾平,并把这个顽匪置于死地。
在百鸡宴上,杨子荣把匪徒灌醉,追剿队及时赶到,全歼匪众,无一漏网。
以前我只看过《智取威虎山》的小人书和在一些晚会上看过片段。
这次终于在网上欣赏到原汁原味的正版样板戏了。
原先以为,样板戏由于特定的历史时代背景,一定有很多夸张的,做作的动作,一定能看到那个时代深深的历史烙印。
可是看了后我的这种印象和观点却被改变了。
我一点也没有感觉到那种文革的气息和味道。
只觉得戏中的情节和造型都是那么的自然,和看现在的戏没有什么两样。
我认为现代的青年完全能够接受它。
还有,整个戏是那么的平和,自然。
以前听戏,总是听不懂唱些什么,但是《智取威虎山》中演员的吐词是清楚的,我基本能听懂台词50%了。
我一直觉得京剧中台词能否听清楚是一个阻碍京剧发展的一个大问题。
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是不知道在唱些什么,所以不太爱听。
老人喜欢戏剧的平时听得多了,所以老人们比年轻人更加的爱听。
其实,年轻人当中有不少人都喜欢京剧的和其他戏剧的。
只要社会引导得当,京剧一样是会有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