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必看]高考古诗鉴赏的解题技巧

合集下载

高考古诗鉴赏题的解答方法

高考古诗鉴赏题的解答方法

高考古诗鉴赏题的解答方法一:一、抓诗眼明意境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

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

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

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

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

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

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

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

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

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

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词: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

词又称长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诗余(由诗歌发展而来)。

根据词的长短词又分单调(也叫小令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中调(一般分上下阙58-96字)、长调(96字以上三阙以上)。

高考古诗文鉴赏答题的技巧分享

高考古诗文鉴赏答题的技巧分享

高考古诗文鉴赏答题的技巧分享高考古诗文鉴赏题是历年来高考语文试卷中比较重要的一个考点,也是许多考生比较困惑的一个考点。

以下是关于高考古诗文鉴赏答题的技巧分享。

一、阅读题目在做古诗文鉴赏题之前,首先需要仔细阅读题目,明确题目所要求找的内容是什么。

例如,“下列哪句话中体现了作者的感情态度”、“下列哪句话中隐含了怎样的意境”等等。

只有明确题目所要求找的内容,才能更好地找到答案。

二、通读全文切记不要只看文中的部分内容,而应该通读全文。

只有全面了解整篇文章的内容、主题、情感、意境、修辞和结构等信息,才能更好地进行鉴赏。

三、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在古诗文中,修辞手法是重要的表现方式之一。

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例如比喻、拟人、夸张、对比、排比、反复等等,可以更好地理解文中言外之意,把握文章的情感和意境。

四、善于分析选项在解答选择题时,很多考生会被选项中的干扰和诱导搞混,因此需要善于分析选项。

先剔除明显不可能的或与题目不符的选项,再从余下的选项中进行权衡和判断。

五、灵活套用排除法在答题过程中,碰到不懂的词汇与句子,需要灵活套用排除法,通过排除一些不符合题意的选项,逐步缩小答案范围。

六、注意细节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细节。

例如,一些细微的表达方式、符号、标点的使用等等,这些细节往往能够为我们找到正确答案提供重要的线索。

七、增强鉴赏的实际操作除了平时多读经典古诗文外,考生还可以参加一些鉴赏课程或参加鉴赏比赛,增强鉴赏的实际操作,提高鉴赏的水平。

总之,在高考古诗文鉴赏答题的过程中,考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技巧和方法,重视细节和实际操作,才能更好地应对这个考点,获得优异的成绩。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解题技巧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解题技巧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解题技巧1、提问格式⑴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⑵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⑶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解答分析:形象意象:A、人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B、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C、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⑴懂得意象合成意境,意境凸现形象。

⑵形象蕴含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⑶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3.答题步骤:⑴概说塑造了什么形象。

⑵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

⑶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4.答题示例:早梅张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答:步骤一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步骤二“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步骤三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1.提问方式:⑴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⑵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⑶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3.答题步骤:⑴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⑵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明净绚丽、幽静深寂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⑶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高考语文古诗文鉴赏答题技巧方法

高考语文古诗文鉴赏答题技巧方法

高考语文古诗文鉴赏答题技巧方法高考语文中,古诗文鉴赏题目是必考的一种题型,鉴赏得分通常占据整个语文科目的一半以上。

对于许多考生来说,尤其是那些并不喜欢文学的学生来说,这些题目是非常有难度的。

因此,我在这篇文章中介绍几种高考语文古诗文鉴赏答题技巧和方法,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种题型。

一、了解古诗文的基础知识在开始答题之前,应该首先了解一些基本的古文学知识,这包括作者、时代和文化背景等。

掌握这些信息不仅可以加深对古诗文的理解,还可以更准确地回答鉴赏题目。

二、看题目要仔细在做古诗文鉴赏的时候,看题目十分重要。

在观察题目之前,先做到心中有数、准确了解这篇古文的题材、流派、体裁、表达主题、情绪、修辞手法和文化蕴含等基本内涵。

然后再看题目,认真阅读题目中给出的文字、图像、政治类典故和百科性知识等,确保了解题意后再作答。

也许会觉得这样做太费时间,但往往能避免失分的情况。

三、强调审题和分析这是古诗文鉴赏题型最基本的要求之一,答题前应特别注重读懂题目,理解文本的意义和表达方式,避免出现武断、主观臆断或脱离文本的现象。

而答题时也需要一步一步地剖析,做到阐释精准、分析透彻。

要仔细分析诗文中的主旨和意义,认真观察文字、句式和修辞手法,领悟并把握文本的内涵和特点。

最后以理性的思路,结合题目要求,构建回答体系。

四、熟练掌握修辞手法古诗文的修辞手法是十分重要的,在答题时深入了解、运用正当的修辞手法可以提高答题的质量。

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怪诞、对仗、反问、排比、借代、寓言等等,答题者有必要熟记和理解其内涵及使用之法,须举证明加深理解,并评析其再整个史诗、诗文的艺术效果和意义等。

五、全面归纳答案要点答题时结合以上的答题技巧和方法,选择合适的解题角度、运用与之相应的分析方法和较显著的文本根据。

然后,把答案综合呈现,通过多次练习提高自己的答案能力。

不仅仅是做对了题,而是通过适当的反思、总结和方法归纳,把握题目类型和出题思路,使自己的答题能力得到持久的提高。

高中语文诗词鉴赏答题技巧完整版

高中语文诗词鉴赏答题技巧完整版

高中语文诗词鉴赏题答题技巧——阿璃整理一、答题根本方略1.把握标题,参照内容,明确类别、中心。

2.捕捉意象,形成画面,初步理解形象特点。

3.审读题干,明确要求,准确定位〔考察对象:内容、方法、语言;局部、整体〕。

二、根本考察内容及对应答题点〔一〕表现手法〔抒情言志描写手段、技巧、艺术手法、怎样表达感情活怎样描写〕1.抒情言志方法: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②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事〔折柳、登高、凭栏、用典〕抒情、托物言志、象征、衬托、衬托、抑扬、比照昭应、虚实结合、从对方落笔、比兴;卒章显志。

2.描写〔写景〕方法——比兴、渲染、衬托、动静、比照、拟人、夸大、正侧、虚实。

〔二〕内容方面:设问方向:营造了怎样意境气氛、表达了怎样思想感情〔画面、景物、思想、情怀〕答题过程:描摹图景〔切忌翻译原句〕——把握景物特点〔有景、萧瑟、凄凉、孤独、生机盎然等〕——依景辨情,把握思想感情〔注意情景一致或相对〕〔三〕语言方面:设问内容:语言特色、语言风格、语言艺术答题方向: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美、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

〔四〕综合设问:1.就某个词、某个句子进展鉴赏;某个词作用或为什么用这个词;某个句子好在哪里;答题方向:内容——这个词或者句子所描绘画面〔或者所抒发情感、阐述道理〕;表达效果——往往是景物描写对情感表达所起作用;如果运用了特定表现技巧,如比兴、拟人化、衬托等,要写出所用方法。

即:用了什么方法,写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

2.诗眼〔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词或字〕;诗骨〔诗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帅作用句子〕逐句分析每句诗内容,分析其怎样围绕“诗眼〞、“诗骨〞展开。

三、各类诗歌根本特点〔一〕怀古诗怀古诗一般是思念古代人物与事迹。

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与现实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

高考古诗词鉴赏题答题方法与技巧

高考古诗词鉴赏题答题方法与技巧

高考古诗鉴赏答题方法指导鉴赏古诗无需引经据典,无需拿试卷以外的作品进行比较,只需鉴赏评价作品本身的特点。

注意积累古诗词曲的背景知识,这方面主要包括作者的生平经历﹑艺术风格﹑思想感情等,还要注意诗歌提示性的信息,如题目﹑背景提示﹑注释等。

鉴赏口诀:1.从题目认识对象;2.从字面读出感觉;3.从注释破解难点;4.从作者了解背景;5.从原作找到根据;6.从题干得到启示;7.从首联找到特点;8.从尾句参透主旨;9.从景物把握情感;10.从意境洞察心胸。

命题指向:1.范围扩大:从《诗经》到清诗。

2.体裁增多:诗、词、曲。

3.考熟悉的作者,陌生的诗。

第一部分掌握基础常识一、了解古典诗词的发展变化《诗经》开创了现实主义的传统,曾为汉乐府民歌、建安诗人、杜甫、白居易直至宋元明清的一代又一代诗人所发扬光大。

特征: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反映人民的愿望。

《楚辞》开创了浪漫主义的传统,并为李白、李贺、苏轼、辛弃疾、陆游、龚自珍等优秀诗人继承并发扬光大。

特征:善用丰富的想象、夸张、象征等手法,重在抒发主观感情。

不仅要掌握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大文学源头及其特点,还要按照历史的顺序理清诗歌发展脉络;既要对各个时期的诗歌总体风格有所了解,还要对各个时期的(特别是唐宋时期)各个流派的代表人物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诗歌作为典型的文学样式,其思想内容不可能不打上时代的烙印。

①北朝诗多写征战尚武。

②南朝诗多写男女相思。

③唐诗题材丰富多彩。

有希望建立军功的、反映边塞生活的、描绘山水田园的,也有献诗以求引荐的、离别思乡的,到唐末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战乱频繁,生灵涂炭,文人悯之,于是悯农诗又兴起。

总之,唐代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颠峰时期。

④北宋诗重义理,出现了许多哲理诗。

⑤南宋诗重抒爱国情,南宋偏安江南,中原沦于敌手,这一时期的忧民爱国题材就成为当时诗词中的时代强音。

⑥南宋末年以及明朝末年的汉族爱国诗人面对异族入主中原,纷纷表现出时危显臣节的气势。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超级管用的古诗鉴赏答题模板 (2)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超级管用的古诗鉴赏答题模板 (2)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超级管用的古诗鉴赏答题模板语文学科中,古诗歌鉴赏这个题目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是难题,在平时的教学中,这个题目也是主干知识,所以每次考试的时候,总是有学生在这个题目上面出错,甚至得到很低的分数。

有的学生不是读不懂古诗,而是不会组织答案,即意思明白,却不能用文字准确表达。

因此这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一些很有用的古诗歌鉴赏题答题模式,希望对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有所帮助。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答题的时候应该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的时候一定要忠于原诗,还有用自己的想象加以创新,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等,注意能准确的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这样题目的时候千万不要空洞,例如“回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够的,也得不到多少分,应回答出因为什么而“感伤?”。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表现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情感的?这样表达有何效果?答题步骤:(1)、准确的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述为什么用这种手法。

(3)、阐述此手法有效传达诗人怎样的感情?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型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语准确点名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第四种模式:炼字型提问方式:某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本诗中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用某个字替代行吗?为什么?(1)、解释该字在句子中的含义。

高考语文:13种古诗鉴赏题答题模式【附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13种古诗鉴赏题答题模式【附答题技巧】
答: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
农”的感叹,(步骤一)(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的表达技巧,所以步骤
二跳过)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步骤三)
2021/10/10
27
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 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 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 由。
的形式就可以。
2021/10/10
20
答题示例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江 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 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
答题步骤:①揭示诗句之间的联系。②概括诗句描 绘的内容。③指出这种构思传达出什么思想感情。
2021/10/10
24
答题示例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东 坡①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luò]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
2021/10/10
4
示例 试简要分析诗中“蓑笠翁”的形象。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中描写了一个孤独清高的老渔翁形象。(什么形象)
在寒冷、寂静的环境中,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寒地冻, 专心钓鱼,形体孤独,性格显得清高孤傲。(形象的特征)
这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 的寄托和写照。(形象的意义)
2021/10/10
22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杜 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古诗鉴赏的解题技巧纵观2006年各省市古诗鉴赏高考试题,诗歌题材多样,考查的题型也是多样。

研究试题的命题角度、测试意向、设计技巧,对我们的诗词教学和高考备考,应该是十分有意义的。

本文试从古诗鉴赏命题的角度来探索古诗鉴赏的解题技巧,进行初步分析归纳,力求使考生摸清古诗词鉴赏题的基本方法。

一、关注题目,揣摩题旨古人云:“题者,额也;目者,眼也。

”题目犹窗户,认真审视可以了解作品的内容主旨,猜测到其思想感情,进而为进一步鉴赏打下基础。

古诗的题目往往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是解读诗作的重要切入点。

如2006年高考四川卷考查了周密的《夜归》:夜深归客依筇行, 冷磷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鉴赏时,可抓住题目展开丰富联想。

在这里“夜”指夜里,“归”就是回家。

联系起来就可知道这首七言绝句诗描写的是主人公深夜归家的情景。

从题目可引发读者广阔的思考空间,为什么会在深夜里回家,它从哪儿来,有同伴吗,他害怕吗,想了些什么等等。

也可引起读者的联想和猜测:大约是一位出门已久的游子,在一个凄凉漆黑的夜晚,旅途一定会很艰难,很疲惫,他一定会十分思念家人,如妻儿老小,所以一定会归心似箭。

这样一联想,就可使题目具体化,即把人物置于特定的环境、特定的心情下来思考。

其实,这正是作者的行文思路。

这些具体化的问题,稍加思考,我们便能更好地、更快地走进作者的思维空间和情感空间。

所以关注题目,有助于我们快速准确地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感情基调和作品思路。

二、了解作者,挖掘内涵不知大家是否发现,历年高考的诗歌鉴赏中,都会附上作者的姓名。

而从这些诗人的姓名中(除比较陌生的),我们能获得很多有价值的信息。

诗人所选择的题材,所要表现的思想,所要抒发的情感,都是由他生活的时代背景、他的修养、他的学识、他的遭遇、他的思想,甚至是他的诗风所决定的。

所以我们在平时应尽可能多地了解掌握一些名作家的生平、思想、诗风及他们的生活的时代背景,这样,我们在鉴赏作品时,我们就能充分地调动我们已有的知识积累,把诗歌作者所孕育的暗示功效充分地挖掘出来。

如2006年高考北京卷考查了陶渊明《移居》(其二):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善欺。

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的乐趣,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陶渊明,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一位作家。

他是田园诗的开创者。

中学阶段我们学过他的作品《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等,诗作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

辞官归田后,他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与劳动人民日益接近,息息相关。

他性嗜酒,饮必醉。

朋友来访,无论贵贱,只要家中有酒,必与同饮。

诗的语言纯朴自然,意境高远拔俗,为中国诗坛开辟了新天地,并直接影响到唐代田园诗派。

了解作者的这些情况,再细读本诗,就不难解答试题了。

答案如下: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纯真而质朴的友情。

这种乐趣主要是通过“过门更相呼”至“言笑无厌时”六句对具体生活情景的白描表现出来的。

三、捕捉意象,领会意境意象,就是诗歌中倾注了诗人的思想与诗人主观情感的生动鲜明的形象,它是作者寄情山水、抒怀言志的凭借与依据。

因此,领会诗歌意境必须从把握诗歌的意象入手,并由此展开联想,进而理解作品的内容及思想感情。

诗人们往往用它们表现相似或相通的感情,于是看到了某个意象,人们便会想到它要传达什么情感,表达什么主旨。

古诗中的一些意象有特定的用法,如送别诗中常用“柳”“月”“亭”等意象,抒愁写恨诗常用“流水”“春雨”“春草”等意象,表达思念的常用“雁”“红豆”等,表现志节的常用“竹”“梅”“菊”等。

在古诗鉴赏中,如能知晓那些惯用意象的寓意,就可据此推断诗意,从而找到解题钥匙。

如2006年高考湖北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丹阳送韦参军严维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韩琮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

“水”是古典诗歌中经常出现的意象,它的含义比较广泛,如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水比喻广阔、绵长、深重的愁绪;毛泽东“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中的水则是时光易逝的象征等等,这些意象广大中学生还是比较熟悉的。

这里要考生对两首诗中出现的“水”的意象进行比较分析,抓住诗句,我们不难得出结论:上一首诗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这与李白的“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下一首借流尽年光的“宫前水”来抒发对人生、历史以及社会沧桑变化的感慨。

四、善抓诗眼,把握情感诗眼是体现全诗主旨的精妙的字或精彩句,而这一字句往往就是全诗的传神之笔,所以命题者钟爱有加,由此切入设题,可检测对诗歌意境的感悟,情感的把握,语言的品味等,可谓以少胜多,以简驭繁。

如2006年高考辽宁卷第二题考查了苏轼的《东坡》: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

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

②荦确:山多大石。

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

(5分)鉴赏此诗,首先要注意注解,从中可知这首诗是作者贬官时写的,心情是压抑苦闷的。

然后可以疏通文意:诗一开头便把东坡置于一片清景之中。

僻冈幽坡,雨后月光皎洁,一派澄明的境界。

市人为财利所驱,只能在炎日嚣尘中奔波,唯幽人才有雅事。

后两句一个“莫嫌”,一个“自爱”,那种以险为乐、视险如夷的豪迈精神,通过对比都在“铿然”一词中表现了出来。

因为“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

五、分清题材,区别风格题材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就不同,而且在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上,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要很好地鉴赏古诗词,就必须对题材分类有清楚的了解,并能对具体的诗词作出准确地判断。

从诗歌题材看,有咏物诗、边塞诗、送别诗、闺怨诗、怀古诗、羁旅怀乡诗、山水田园诗、即景叙事诗等。

山水田园诗主要写田园生活和山水风景,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

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等。

如2006年全国卷考查了黄庭坚的《题竹石牧牛》,如能弄清诗歌题材,鉴赏便轻而易举。

这是一首山水田园诗,前四句写了石、竹、牧童、老牛四个物象,组成了一幅和谐、自然田园生活的画面。

边塞诗,这是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歌,它形成于盛唐,最高成就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等。

如2006天津卷考到张籍的《凉州词(其一)》。

边塞诗往往要写到边塞风光,诗一开始就写边塞荒凉萧瑟的气氛:边城暮雨雁飞低;次句“芦笋初生渐欲齐”写河边芦笋蓬勃生长;“无数铃声遥过碛”,这里的“铃声”即驼铃,是沙漠中的特有景象,写一列长长的骆驼队远远地走过,究竟通向哪里去呢?本应是运载到安西。

言外之意是,现在的安西都护府辖境为吐蕃控制,丝绸之路早已闭塞阻隔,骆驼队再不能到达安西了。

这首词用浓厚的色彩描绘西北边塞风光,它宛如一幅风景画,远近景的结构,层次分明,明暗的对比强烈。

画面上的空间辽阔,沙漠广阔,中心展现着一列在缓缓行时的骆驼商队,诗的思想感情就通过这一骆驼队的行动方向,集中表现出来。

六、了解形式,赏析手法诗歌往往是借助某些表达手段来表现的,我们就要去分析它们的特点,看它们表现出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也就是说,分析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因此,最好从诗歌的艺术手法入手。

分析古典诗词的艺术手法可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体会各种修辞手法和各种表现手法在诗中的妙用。

诗歌的艺术手法包括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夸张、互文、反复、双关、借代等。

表现手法有比兴、烘托、象征、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等。

鉴赏时要根据它们各自的特征和功能,理解并领会诗歌。

如2006年高考江西卷考查了杨万里的《三江小渡》,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综观全诗,诗歌围绕着“交情”展开描写,诗人采用对比、比喻以及象征等手法,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波去又来”进行对比,以“山溪渡”比喻“交情”,赋予“山溪渡”、“风波”象征意义,从而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

②准确判断诗歌的抒情方式。

诗歌的抒情方式有间接抒情、直接抒情等。

如2006年高考湖北卷第二题考查了韩琮的《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结合诗歌可知,韩琮将友情、世情等浓缩为“古今情”,融入“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意象组成的一幅感伤画面之中,形成融情于景的特色。

这不是直接抒情,而属于间接抒情。

除了上面所说的以外,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还有一些别的方法。

例如,借助注释的说明,借助语言特色或艺术风格的分析等等。

总之,古诗词鉴赏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在把握其规律的同时,大量古诗词的背诵积累才是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的根本。

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我相信,只要同学们对诗歌饶有兴趣,又了解一定的命题规律,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掌握科学的复习方法,你将会事半功倍,你将会拥有制胜的利器。

古代诗词阅读鉴赏题的几种答题模式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图景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训练1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